伍米索前列腺

2024-05-20

伍米索前列腺(精选七篇)

伍米索前列腺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150例行药物流产的孕妇。年龄18~38 (平均25.8) 岁。临床停经在50d内, 经临床妇科检查、妊娠试验以及B超检查确诊为早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餐前、后2h服用米非司酮, 2次/d, 每次25mg, 服用3d后;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在第4d早上服用600μg米索前列醇。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孕妇流产后的疗效、出血量、出血时间、不良反应等情节进行观察。其中:临床疗效主要用完全流产、不完全流产和失败表示。 (1) 完全流产:用药2w后, 绒毛以及孕囊自动排出;或者孕囊未排出, 但患者阴道的出血状况停止, 行B超检测未发现子宫中有残留物, 且月经恢复正常; (2) 不完全流产:用药后, 部分的绒毛以及孕囊排出;或者孕囊未排出, 但因出血过多行刮宫术者, 临床病理的检查结果中有绒毛的残留; (3) 失败:用药后, 没有妊娠物的排出, 行B超检查发现孕囊还在子宫中, 行吸宫术者。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例表示, 行χ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妊娠的终止情况比较

见表1。

2.2 患者流产后出现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流产后出血量的比较结果见表2, 两组患者流产后出血时间比较结果见表3。

2.3

两组患者流产后月经恢复时间比较观察组孕妇流产后月经临床恢复时间平均为38.1, 对照组为37.2d。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患者在用药后有34例患者出现了头晕、乏力、恶心以及呕吐等临床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在用药后有9例患者出现了恶心以及手心发痒的临床不良症状。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 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的45.3%, P<005。

3 讨论

米非司酮是作用于受体水平的新型抗孕酮药物, 它与子宫内膜的孕激素受体有高亲合力, 从而抑制孕酮活性, 引起蜕膜和绒毛变性, 导致出血和体内HCG水平急剧下降, 继而卵巢黄体溶解, 体内P和E水平也随之下降, 蜕膜变性引起内源性前列腺素释放, 进一步促进宫缩和软化宫颈, 有利于孕产妇的排出[2]。米索前列醇是一种前列腺素E类药物, 对子宫有高选择性, 且对促宫颈成熟效果更佳[3]。

我院自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150例行药物流产的孕妇病例。随机分为两组, 通过对两组孕妇的抗早孕效果、流产后的出血水平、出血时间、月经恢复状况等进行对比分析, 对联合用药流产的安全性和临床价值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临床采用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进行药流, 具有较高的安全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 临床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对早孕患者进行药物流产, 具有用药安全、流血时间短、不良反应少的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150例行药物流产的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对两组孕妇的抗早孕效果、流产后的出血水平、出血时间、月经恢复状况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孕妇完全流产者36例、不完全流产着20例、失败者19例。观察组孕妇完全流产者61例、不完全流产的孕妇8例、失败6例。两组孕妇临床妊娠终止状况比较, 观察组有效率为92%, 显著性优于对照组的74.4% (P<0.05) 。观察组孕妇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为9.4±3.9d, 临床出血超过15d的患者有3例, 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孕妇的13.2±5.3d和14例 (P<0.05) 。观察组孕妇流产后月经临床恢复时间平均为38.1, 对照组为37.2d。临床上以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对孕妇进行临床药物流产, 能有效的降低患者流产后的出血、损伤、穿孔等并发症, 具有较高的安全和有效性。

关键词: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效果,观察

参考文献

[1]林蕾, 郑玉华, 潘淑芬, 等.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生化妊娠的前瞻性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3, 28 (24) :4056-4058.

[2]张岚蓉, 张爱, 杨宾烈, 等.剖宫产后早孕药物流产加服米非司酮的临床观察[J].生殖与避孕, 2013, 33 (6) :428-431.

伍米索前列腺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自愿要求中止妊娠的中期妊娠孕妇122例,年龄19~39岁,平均(26.7±5.4)岁;孕龄14~24周;其中初产妇68例,经产妇54例;均经B超查实为宫内妊娠,患者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各项指标检查正常,无药物引产禁忌证。对照组为以往我院采用依沙吖啶中止妊娠的中期妊娠者122例,年龄18~41岁,平均(28.1±5.9)岁;孕龄14~24周;其中初产妇72例,经产妇50例;均经B超查实为宫内妊娠,患者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各项指标检查正常,无药物引产禁忌证。两组患者年龄、孕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进行引产。第1天晚上晚饭后2 h给予米非司酮150 mg口服,第2天给予米非司酮150 mg口服(空腹),第3天早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口服(空腹),30 min后阴道后穹隆给予米索前列醇200μg。

1.2.2 对照组

单用依沙吖啶100 mg羊膜腔内注射用药。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宫颈松弛扩张情况、总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胎盘胎膜残留、产伤情况及引产成功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处理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引产效果比较

观察组引产成功率为93.44%,清宫率为6.5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用引产后2 h出血量、引产时间、软产道损伤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见表2。

3 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人们婚育观念的改变,临床引产发生率逐年增多。中止妊娠的常见原因为未婚先孕、工作变动、升职等原因导致的生育计划改变,以及在孕期检查中发现患有其他不宜生育的疾病等。

米非司酮为甾体类药,主要作用于子宫内膜的孕酮受体,使体内孕激素不能发挥作用,引起蜕膜组织变性。米非司酮同时具有软化和扩张子宫颈的作用,故临床除用于抗早孕、催经止孕、胎死宫内引产外,还用于妇科手术操作,如宫内节育器的放置和取出、取内膜标本、宫颈管发育异常的激光分离以及宫颈扩张和刮宫术,本品口服生物利用度为70%,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8%,经1.5 h血浓度达峰值,作用维持12 h,半衰期为18 h。一般口服后30 h开始有阴道流血,持续1~16 d不等。对子宫内膜孕酮受体的亲和力比黄体酮强5倍,对受孕动物各期妊娠均有引产效应,可作为非手术性抗早孕药[1]。计生用药分为避孕药和抗早孕药两种。服用不同的米非司酮的剂量会达到不同的效果,通常情况下,每次服用米非司酮10~25 mg可用于紧急避孕;服用150 mg可终止49 d内的妊娠。单独使用用于中期妊娠效果不佳,本研究观察组122例患者在口服米非司酮的基础上,配合使用米索前列醇,取得满意效果。米索前列醇是前列腺素的衍化物,可兴奋子宫平滑肌,抑制子宫颈胶原的合成,具有增强宫缩,扩张、软化子宫颈的作用,促使蜕膜绒毛组织大片及完整排出,减少产后出血量,从而可避免清宫[2,3,4]。

传统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方法是运用依沙吖啶,依沙吖啶是一种强力杀菌药,注入羊水中引起E/P值升高,从而引起内源性前列腺素的产生,诱发宫缩,多在24~48 h内流产[1]。目前临床单独应用依沙丫啶用于中期妊娠减少。我院从2008年10月开始应用米非司酮加米索前列醇对妊娠14~18周的健康妇女中止妊娠引产。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引产成功率为93.44%,明显高于单独应用依沙丫啶引产组,与其他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2,5,6]。且观察组引产后2 h出血量、引产时间、软产道损伤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四项主要观察指标监测结果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术后2 h出血量低于李荣霞[4]的研究。

综上所述,米非司酮加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妊娠引产具有产程短、出血量少、胎盘胎膜残留少、安全、成功率高、患者痛苦减少等优点。米非司酮加米索前列醇适用于中期妊娠引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和米非司酮用于中期引产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我院采用米索前列醇和米非司酮进行引产的122例中期妊娠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单纯使用依沙吖啶进行中期引产的122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宫颈松弛效果、总产程、产后出血量、软产道损伤发生率以及清宫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引产成功率为93.44%,对照组引产成功率为87.7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8%,对照组为13.1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妊娠引产具有产程短、出血量小、成功率高、安全、患者痛苦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依沙吖啶,中期妊娠

参考文献

[1]李莹.米索前列醇、米非司酮配伍依沙吖啶在中期引产中的疗效作用观察[J].新疆医学,2010,5(5):7-8.

[2]陈红英.米非司酮配伍依沙丫啶针中期引产与单独使用依沙丫啶针中期引产效果分析[J].健康必读,2010,1(6):147.

[3]孙立军,刘霞,冯静欢.米非司酮在中期妊娠引产中的镇痛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4):59.60.

[4]李荣霞,彭秀晴,刘志霞.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途径用于孕13~19周中期引产的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2010,19(23):2907-2908.

[5]武丽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引产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0):75-76.

伍米索前列腺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科2010年11月-2011年11月期间107例足月妊娠阴道分娩、非高危妊娠、无前列腺素禁忌证的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53例, 年龄19~36岁, 平均 (23.4±2.7) 岁;初产妇39例, 经产妇14例;顺产17例, 剖腹产36例;孕期32~42周, 平均 (38.4±2.8) 周;新生儿体重2.4~4.7 kg, 平均 (3.9±1.4) kg。治疗组54例, 年龄19~37岁, 平均 (22.8±2.6) 岁;初产妇38例, 经产妇16例;顺产18例, 剖腹产36例;孕期33~42周, 平均 (37.8±2.7) 周;新生儿体重2.4~4.6 kg, 平均 (3.8±1.6) kg。经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在年龄、产次、生产方式、孕期以及新生儿体重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产妇入院后, 医生确认患者是否有产后出血、血液病、肝炎等相关病史, 常规进行血压、脉搏、体温、呼吸、血常规、尿常规、血型等检查并记录, 排除高危妊娠、前列腺素等禁忌证患者。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 立即给予肌肉注射缩宫素20 U, 预防产后出血;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于胎儿前肩娩出后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分娩后, 对比两组患者胎盘娩出时间、产后2 h出血总量及产后24 h出血量、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出血量均采用称重法测量。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5.0软件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出血量

两组患者胎盘娩出时间、产后2 h及24 h总出血量见表1, 治疗组在缩短胎盘娩出时间、降低出血量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两组患者产后2 h总出血量≥400 ml例数、产生24 h两组总出血量≥500 ml例数比较见表2。

2.2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比较见表3。

3 讨论

宫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 临床多采用缩宫素以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2]。缩宫素能选择性地兴奋子宫平滑肌, 强化子宫收缩能力, 大剂量的缩宫素能引起强制性子宫收缩, 进而使子宫肌层内的血管受压达到临床止血的目的。但是, 缩宫素受给药途径和产妇对宫缩剂等药物敏感性影响较大, 且缩宫素在血液中的半衰期短, 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较差等原因, 对患者发生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控制较差。

米索前列醇是临床常用的一种合成的前列腺E1的衍生物, 能够起到前列腺E1的作用, 能使宫颈结缔组织释放蛋白酶能力加强, 强化胶原组织降解能力, 软化宫颈, 收缩子宫平滑肌, 加大子宫张力及宫内压, 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米索前列醇具有口服给药吸收快的特点, 使半衰期长, 通过持续刺激PG, 增加细胞内钙比重, 强力收缩子宫平滑肌从而强化了宫缩, 有效减少产后出血量。表1、表2显示:米索前列醇配合缩宫素能够缩短胎盘娩出时间, 降低出血量, 明显优于单纯使用缩宫素的患者。研究表明:米索前列醇对子宫的收缩作用强于缩宫素, 即使缩宫素无效时, 仍能发挥较好的促宫缩作用[3,4,5]。表3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轻微的不良反应应当引起临床的注意。

综上所述, 米索前列醇配合缩宫素虽然有轻微的不良反应, 但临床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效果明显。因此, 如何科学使用该类药物仍值得临床继续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左月英, 韦卉.米索前列醇配伍钙剂防治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J].海南医学, 2008, 19 (11) :55-68.

[2]李爱明, 魏塞梅.缩宫素配伍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6, 7 (1) :53-54.

[3]王智勇.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238例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 2009, 6 (8) :46-47.

[4]宋婷婷, 代秀云, 冷海娜.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30例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 (5) :53-54.

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疗效分析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产妇共389例, 均为单胎头位, 足月经阴道正常分娩, 且无妊娠并发症或合并症, 近期均未使用前列腺抑制剂。按照预防产后出血使用的药物不同将其随机分为两组:Ⅰ组194例, 使用缩宫素;Ⅱ组195例, 使用米索前列醇, 两组产妇的具体情况见表1, 统计后发现没有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方法

1.2.1 给药方法

Ⅰ组194例在胎儿娩出后常规肌内注射缩宫素20U;Ⅱ组195例在胎儿娩出后即将400μg米索前列醇 (北京紫竹药业生产) 置于产妇直肠内。

1.2.2 产后出血的收集和测量方法

产后出血的收集方法:待胎儿娩出、羊水流尽后, 立即将无菌接血器置于产妇的臀下进行接血, 接产结束后用已称重的产妇专用卫生巾、卫生垫代替接血器, 使用完后置于密闭塑料袋内保存, 以便称重, 分别记录产后2h和产后24h的出血量。

出血量的测量方法:接血器内的血液用量筒或是量杯进行测量, 并记录;卫生巾、卫生垫吸收的血液量可通过测量其吸收血液前后的质量差测得血液的质量, 再根据血液密度为1.05g/mL来换算出血液的体积, 两者相加即为产妇的产后出血量。

1.2.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主要有:产妇用药前后血压、脉搏等的变化情况;胎儿娩出至胎盘娩出的时间, 即第三产程;产妇产后2h和24h时的出血量;产妇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检测数据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采用方差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用药前后血压、脉搏的比较

Ⅰ组使用缩宫素前后, 脉压和脉搏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Ⅱ组使用米索前列醇前后, 脉压和脉搏的变化没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见表2。

注:用药前后比较, *P<0.05

2.2 两组第三产程时间和产后出血量的比较

Ⅱ组产妇的第三产程时间较Ⅰ组要短, 产后2h、24h的出血量较Ⅰ组要少, 统计后发现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见表3。

2.3 两组用药后不良反映情况的比较

Ⅰ组产妇使用缩宫素后, 基本无不良反应, 仅有6例产妇出现轻微头疼, Ⅱ组使用米索前列醇后, 有4例产妇出现了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 有3例产妇出现寒颤的情况, 但均为一过性, 除出现寒颤的产妇予以静注地塞米松治疗, 其余均自行缓解, 统计后发现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致使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 其发生率有2%~3%, 多发生在产后2h内, 因此如何预防此出血情况一直是妇产科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研究发现, 致使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有宫缩乏力、宫颈或是阴道裂伤、胎盘娩出时间长, 还有凝血功能障碍等, 其中80%~90%的产后出血是由宫缩乏力引发的, 因此改善宫缩乏力是减少产后出血情况的重要措施。宫缩乏力的致因很多, 如产程过长、产妇过度疲劳、精神过于紧张、镇静剂使用过度、羊水过多、多胎或是反复妊娠、子宫肌纤维受损, 以及子宫肌瘤等等[3], 由其引发的产后失血多来势汹汹, 短时间便可能导致产妇出现失血性休克。

过往多用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 但因缩宫素会被胎盘产生的催生素快速分解, 缩短其作用时间是它的缺点。因此, 近年来米索前列醇被广泛地使用, 它是合成前列腺素E1的衍生物, 有着兴奋子宫肌、软化宫颈纤维组织、抑制胶原合成等作用, 能够快速且持久地增强宫缩[4], 用药后3min左右便能起效, 用药2h后仍能有一定作用, 因此用于预防产后出血作用显著, 但口服米索前列醇会有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 但多为一过性, 会自行缓解[5]。

本组研究发现, Ⅱ组使用米索前列醇, 相较于Ⅰ组使用缩宫素, 对产妇的血压、脉搏影响小, 第三产程时间短, 产后2h、24h的出血量少 (P<0.05) , 由此可以说明相较于缩宫素, 米索前列醇用于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更显著。而由于口服米索前列醇会致使产妇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本组采用直肠给药的方法, 有效地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较于缩宫素没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综上所述, 相较于缩宫素, 米索前列醇不仅防治产后出血的效果更为显著, 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近, 因此值得进一步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情况。方法 随机将389例产妇分为两组, Ⅰ组194例, 使用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Ⅱ组195例, 使用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 分析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Ⅱ组使用米索前列醇, 相较于Ⅰ组使用缩宫素, 对产妇的血压、脉搏影响小, 第三产程时间短, 产后2h、24h的出血量少 (P<0.05) , 各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 (P>0.05) 。结论 相较于缩宫素, 米索前列醇防治产后出血的效果更为显著, 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05.

[2]邹慧琼.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8, 21 (1) :26-27.

[3]宋绍珍.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152例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 2010, 23 (3) :684-685.

[4]徐旭.产后出血中缩宫药物的临床应用与进展[J].实用药物与临床, 2008, 11 (5) :311-312.

伍米索前列腺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间抽取本次研究的96例晚期妊娠产妇病例, 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包括初产妇27例;经产妇21例;年龄19~38岁, 平均27.4岁;孕周36~42周, 平均40.2周;治疗组中初产妇29例;经产妇19例;年龄18~39岁, 平均27.7岁;孕周37~43周, 平均40.6周。抽样研究对象的年龄、病程、性别等自然资料无显著组间差异 (P>0.05) , 可进行科学性的比较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静脉滴注催产素, 每次5万U;观察组:在患者的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25mg, 每3h放置一次, 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 每次25mg[2]。对两组产妇的引产效果、宫颈功能评分、诱发宫缩时间、总产程进行对比研究。

1.3 引产效果评价方法

成功:用药后24h内产妇已经临产, 且宫口的开大程度超过2cm;有效:用药后24h内产妇已经临产, 而宫口的扩张程度没有达到2cm;无效:用药后24h内产妇仍然没有临产, 或宫颈评分的提高幅度没有达到2分[3]。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系统对研究所得数据资料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的形式 (χ—±s) 表示, 计数资料均进行t检验, 对组间计量资料对比均进行χ2检验, P<0.05则说明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引产效果

对照组产妇经过催产素引产效果为:14例成功, 20例有效, 14例无效, 引产总有效率70.8%;观察组产妇经过米索前列醇引产效果为:19例成功, 26例有效, 3例无效, 引产总有效率93.8%。两组产妇引产效果比较差异显著 (P<0.05) 。详见表1。

2.2 诱发宫缩时间和总产程时间

对照组和观察组产妇诱发宫缩时间分别为 (18.74±1.14) h和 (39.95±0.92) h, 诱发宫缩时间比较组间差异显著 (P<0.05) ;对照组和观察组产妇总产程时间分别为 (9.16±1.37) h和 (7.31±1.18) h, 总产程时间比较组间差异显著 (P<0.05) 。详见表2。

2.3 宫颈功能评分改善情况

对照组产妇引产前后宫颈功能评分改善幅度分别为 (2.74±0.68) 分和 (5.02±1.17) 分, 引产前后宫颈功能评分组差异显著 (P<0.05) ;观察组产妇引产前后宫颈功能评分改善幅度分别为 (2.48±0.83) 分和 (7.25±0.96) 分, 引产前后宫颈功能评分组差异显著 (P<0.05) 。两组引产前宫颈功能评分无显著组间差异 (P>0.05) , 治疗后有显著性组间差异 (P<0.05) 。详见表3。

3 讨论

子宫肌细胞会携带催产素和前列腺素的受体, 但两者之间并不能够产生竞争关系, 故两者在作用方面具有相加性。在催产素所产生的影响下, 使子宫对前列腺素释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使前列腺素的释放量明显增加, 同样前列腺素亦可以使子宫对催产素的刺激阈值显著降低, 并可以使脑垂体在最短的时间内释放处催产素。米索前列醇是一种通过合成途径得到的前列素E1类似物。前列腺素对子宫平滑肌具有非特异性作用, 全身用药后可导致出现消化道、循环、呼吸系统出现相应的刺激症状[4]。催产素是目前临床上公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引产药物, 且在临床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见效速度快, 半衰期相对较短, 可随时对剂量和滴速进行调整, 停药后5min就可以使宫腔的压力明显降低, 强直性宫缩的发生得到控制, 但须通过静脉输液途径给药, 并需对患者情况进行严密观察, 随时对滴速进行相应的调整。与米索前列醇比较用药方式相对繁琐;再者对宫颈不成熟软化不良的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欠佳[5]。

参考文献

[1]王春芳.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37例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 2010, 3 (19) :247-248.

[2]王玉洁, 汤惠茹, 何芳.瘢痕子宫孕妇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 2008, 11 (15) :557-558.

[3]王丹青, 徐克惠, 彭芝兰, 等.米非司酮在利凡诺中期引产中的作用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 2009, 37 (13) :316-317.

[4]缪频.普贝生用于促宫颈成熟的临床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 2009, 12 (19) :1180-1181.

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篇6

1 资料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8年3月至2008年10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中:足月分娩, 正常分娩, 单胎分娩。近期内用过米索前列醇 (米索) 抑制剂的自然分娩者共23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20例, 对照组114例。

1.2 方法

容积法为当胎儿娩出后, 待羊水流尽后即在产妇臀下垫一消毒弯盘至产后2 h, 然后用玻璃量杯计量。以上方法的累积即为产后2 h总失血量。测量并记录口服米索前、后的血压, 脉搏及用药后出现的副作用, 并测定血红蛋白值。

2 结果

2.1 两组一股情况比较:两组的年龄, 孕周, 产次, 新生儿体重, 第1、2产程及会阴侧切率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2.2 两组第三产程时间:两组第三产程时间比较, 试验组短于对照组;产后2 h出血量试验组少于对照组。

2.3 两组宫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情况:按产后2 h总出血量

的标准, 试验组产后出血3例 (3.00%) , 对照组15例 (11.88%) , 两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0.06) 。对照组3例产后出血800~1000 ml, 追加使用米索400μg (未采用其他宫缩剂) , 子宫在5~7 min内收缩明显加强, 出血量明显减少。

2.4 用米索前、后血压, 脉搏, 血红蛋白变化:试验组在用米索前、后血压, 脉搏、血红蛋白变化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2.5 使用米索的副作用:试验组120例中, 出现恶心者3例, 均无需处理, 无一例出现呕吐及腹泻或其他症状。

3 讨沦

3.1 米索预防产后出血的机制

米索为前列腺素El的口服剂, 1985年首次上市, 200μg/片。米索原为治疗消化性溃疡, 但对子宫平滑肌具有较强的收缩作用, 口服吸收迅速, 2min内既出现于血中, 其峰值在30 min内, 第3产程早期口服给药, 与子宫肌层注射催产素比较, 其具有比催产素更强的子宫收缩作用, 能使第3产程时问缩短, 产后2 h内出血量明显减少, 产后出血率降低。米索是目前预防产后出血的药物, 口服给药方便。

3.2 米索临床应用的意义:产后出血是导致我国孕产妇死

亡的主要原冈。产后出血防治的关键时间是产后2 h, 因产后2 h的出血量占产后24 h内累计出血量的74.6%, 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占产后出血原因中的首位, 处理原则主要为注射宫缩剂。多年来, 一直采用麦角新碱、催产素, 给药途径为注射用药, 收到了一定效果, 使产后出血量减少了40%。因此, 近年将子宫收缩作用更强的前列腺素应用于临床, 收到较好效果。对10例因宫缩乏力而引起的难以控制的产后出血 (出血量>1500 m1) 在静脉点滴催产素效果欠佳时, 口服400~800μg米索, 子宫在平均8.2 min内收缩明显加强, 出血量明显减少, 均获显著临床效果。本试验组应用口服米索也收到明显效果.与对照组比较, 第3产程缩短, 出血量减少, 但分娩前、后血红蛋白值无显著变化。

3.3 米索的安全性

米索除对子宫有收缩作用, 还能使胃肠道平滑肌收缩, 导致恶心, 呕吐, 腹泻等, 但多为一过性, 有明显的首位效应, 本试验组120例的临床观察显示, 用药前后血压, 脉搏变化差异无显著性。口服米索400ug具有简便, 安全, 高效的预防产后出血的作用, 尤其适用于农村基层医疗单位。本试验组开始米索用量仅200ug, 连用23例发现产后出血量明显减少, 因观察例数较少, 尚难定沦, 产后2 h根据产妇一般情况对症治疗, 必要时加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参考文献

[1]赵艳忠, 史小林, 翁梨驹, 等.米非司酮预防产后出血的机理探讨, 2004, 24:149-152.

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 篇7

关键词:米索前列醇,产后出血

产后宫缩乏力性出血在产后出血中最常见的病因, 妊娠时期子宫的血运非常丰富, 分娩史胎盘剥离所造成的创面也很大大, 血窦处于开放状态, 这时产后出血一旦发生, 出血量就可可达到300~800mL/min, 此时若不及时进行处理, 会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量失血, 导致患者死亡。[1]本文就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作用进行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月至2010年5月在本院住院分娩的412例产妇, 且都有产后出血诱发因素。所有患者都没有前列腺素禁忌证, 非过敏体质, 未使用过任何的前列腺素抑制剂。剖宫产术中及阴道分娩后。常规子宫注射或肌肉注射缩宫素后子宫收缩乏力者, 在按摩子宫的同时口服及直肠塞入米索前列醇, 200~400ug (北京紫竹药业) 的产妇206例作为试验组;同期有宫缩乏力及宫缩乏力高危因素存在、常规使用缩宫素后宫缩好转的产妇106例作为对照组。2组患者在孕周、新生儿体质量、孕产次、年龄、诱发因素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胎头娩出后常规应用缩宫素。胎盘娩出后宫缩差者予米索前列醇200ug嚼碎口服, 200ug置直肠。

1.2 试验指标

胎儿娩出后至胎盘娩出的时间;产后2h及产后24h出血量;用药前后血压, 脉搏变化;药物不良反应。

1.3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卡方检验, 计量资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产后出血量和发生产后出血的发生率:206例使用米索前列醇者除了4例前置胎盘行局部缝合、4例难治性子宫收缩乏力行背带式子宫捆绑术外。其余5min内均出现子宫收缩好转, 子宫收缩呈球状。出血明显减少。均无产后出血发生, 常规使用缩宫素组, 有32例发生产后出血。见表1。

3 讨论

产后宫缩乏力性出血是产妇在生产后最为常见的一种出血情况, 由于孕妇妊娠子宫血运十分丰富, 胎盘剥离创面非常大, 血窦呈开放状态, 产妇产后一旦发生出血, 血流量可以高达每分钟300~800mL, 如果一旦发病, 情况十分危急, 如果医护人员不能进行正确及时处理, 产妇会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量失血, 造成很坏的结果, 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米索前列醇是前列腺索E (PGE.1) 的类似物, 这种药物是通过对子宫肌层刺激子宫内源性PG的持续增加, 从而引起患者高频率、大幅度的子宫收缩, 米索前列醇产生作用需要细胞外钙通过钙通道相互之间的作用, 从而增加细胞内钙和激活肌球蛋白轻链激酶, 使患者产生强的子宫收缩[2]。正是因为米索前列醇能促进子宫收缩, 从而缩短第三产程, 也就是促进子宫创面血窦的关闭速度迅速一些, 通过这种作用达到了预防产后出血的明显效果, 尽管米索前列醇可以对子宫平滑肌产生强烈收缩, 达到止血的效果, 但是米索前列醇也能使胃肠道平滑肌收缩, 从而导致患者出现恶心等症状[3], 有时也会出现呕吐等一系列症状, 但是症状均为一过性的, 不会持续太长时间。本文章出现的试验部分患者出现了恶心、胃痉挛、呕吐等等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未作特殊处理加强宫缩是治疗子宫收缩性乏力出血最为迅速有效的止血方法之一, 以往主要是首选缩宫剂加按摩子宫等, 虽然也有一定效果, 但由于个别产妇对催产素不是十分敏感, 产妇产后出血仍存在一时难以加以控制, 不得以的时候需切除子宫以达到止血目的, 而且出血严重者可出现失血性休克, 也会降低机体抵抗力, 可能增加产褥感染机会。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的优点有: (1) 药源方便, 价格低廉且节省用药量[4]; (2) 药物不良反应明显降低, 很好地降低了米索前列醇可能引发的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 (3) 药效作用强, 更好地解决了产后2h内出血的难题; (4) 快捷迅速, 这是因为直肠黏膜吸收药物较快。因此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比口服给药具有更简便、不良反应少、药量少、安全等优点, 使值得临床推广。

注:P<0.05

参考文献

[1]惠琼.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其防治[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8, 21 (1) :26~27.

[2]王大海.产科大全[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0:53~58.

[3]王智勇.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238例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 2009, l (8) :46~47.

上一篇:《母鸡萝丝去散步》下一篇:电力应急指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