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鸡萝丝去散步》

2024-05-20

《母鸡萝丝去散步》(精选五篇)

《母鸡萝丝去散步》 篇1

一本绘本的完整结构包括封面, 环衬, 扉页, 内文和封底。封面是一本绘本的外部呈现部分, 往往是编书者精心设计的。一般除了包含书名, 作者, 出版社名称等这些文字之外, 还设置切合绘本故事氛围的封面颜色, 和绘本故事相关的图画。环衬, 是封面和书芯之间的一张衬纸, 因为两页相环联的形式, 所以叫环衬, 也有人形象地称之为“蝴蝶页”。扉页又叫书名页, 一般在前环衬之后一页, 简单附上绘本的书名、作者、出版社名称。除此之外, 有些绘本的扉页还会有与故事相关的简单图画。扉页之后就进入正文部分了。正文部分是文字和图画的合奏。篇幅在十几页到二十几页不等。绘本的封底大多比较简单, 没有修饰或者有简单的图案, 整个故事落下帷幕。一本绘本的封面、环衬、扉页、正文到封底, 正如一出完整戏剧的片头、幕布、内容演出、和谢幕。每一部分都有它的意义。

近几年, 国内引入大量的绘本, 与绘本这种独特艺术形式的特点有关。儿童绘本切合儿童的阅读需求, 文字简洁灵动, 图画精美, 情节充满趣味性, 图文配合巧妙, 富于想象的空间, 受到儿童、成人和教育者广泛喜爱。

一.绘本的儿童性

儿童绘本的基本属性决定了它是以儿童为主要阅读群体的书。作为一个具有特定主流读者群体的艺术形式, 所针对的对象尚处于文字阅读水平、心理发展和思维发展的初级发展阶段, 审美也具有儿童特有的特征, 所以其创作要经过严格考虑。

文字上, 儿童的文字阅读处于萌芽阶段, 这使得儿童难于接受丰富的文字语汇, 所以要通过简单词汇, 简单句子搭建一个富有想象空白点和表意张力的空间。有些绘本甚至没有文字, 整本书通过图画叙事。英国著名画家Pat Hutchins的这本经典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文字浅白简单, 不足百字, “母鸡萝丝去散步, 她走过院子, 绕过池塘, 越过干草堆, 经过磨坊, 穿过篱笆, 钻过蜜蜂房, 按时回到家吃晚饭”[1]理解起来很轻松。

图画上, 儿童的思维的具象性特征, 绝大多数的儿童敏感于通过视觉信息捕获和理解绘本故事, 图画符合儿童的接受能力, 具有单凭文字难以企及的效果。这就要求绘本的图画要具有较强的叙事表意水平, 以其直观和形象激发了儿童的想象力, 引导他们正确地理解故事。而且在审美上, 图画的色彩线条等也契合儿童审美特征, 多色彩鲜亮, 对比明显, 轮廓线条分明。《母鸡》中, 图画中情节巧妙, 狐狸在不同场景下多次偷袭。图画色彩鲜亮, 以红橙黄等暖色调为主, 充满阳光和装饰画意味, 线条图案简单而不失美感。

同时, 内容充满趣味性。这种趣味性的特征也使得绘本不仅为儿童广泛喜爱, 许多成人也乐于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绘本的画面直观生动、幽默风趣, 文字优美流畅, 常用逆向思维来编织童话故事或生活故事。画面中情节生动且幽默风趣, 文字简约优美, 以趣味化的儿童视角来编织故事。”[2]《母鸡》中, 狐狸眼神狡猾, 暗中偷袭, 却接二连三地狼狈的情状引人捧腹不止。狐狸摔倒时惊起的小青蛙和吓跑的小老鼠, 招来的成群蜜蜂也使得故事趣味十足。

二.插图的叙事功能

“绘本里有两个语言系统。一个是以文字来表记的文章, 另一个是绘画。实际上, 所有的绘画都能作为语言被阅读。”[3]

这里的绘画所指的就是插图, 它是儿童绘本重要构成要素之一, 其叙事功能是绘本的最为重要的特征。“插图中也存在着一个叙述者”, “插图的叙述有它本身的个性和特点, 这些个性和特点是文字所无法涵盖和取代的。画家通过这些个性和特点来展现文字所讲述的故事在视觉中进行的故事面貌。”[4]另一方面, 由于儿童的识字量和词汇量限制, 书面语言理解力较基础较薄弱, 故事曲折而又趣味横生的情节, 人物的性格、情绪以及心理活动常常很难通过文字传达给儿童。此外, 由于版面的限制, 大量文字进行详细刻画和描绘也不现实。图画则可发挥其特长, 在传达和丰富故事内容, 刻画人物形象, 渲染氛围等方面, 更为形象直观, 丰富生动地叙述, 引起小读者的兴趣。

《母鸡》中的一幅幅图画呈现出正文表达的萝丝散步的故事, 图画生动连贯地展现了狐狸追捕母鸡屡屡不能得逞的搞笑情节。第一次偷袭踩中钉耙被拍晕, 第二次偷袭跌入池塘惊起两只小青蛙, 发动第三次偷袭栽入干草堆, 第四次偷袭惨被磨坊的整袋面粉砸中, 最后一次偷袭撞翻成片蜂箱, 被大片蜜蜂追得狼狈不堪, 逃之夭夭。萝丝毫不知情地散完步回家了。整个过程中, 她昂首挺胸, 气定神闲, 悠闲自在, 而锲而不舍的狐狸, 眼神贪婪而身形狼狈, 两个主角形象间互相生发而更加出彩。故事情节紧张, 却趣味十足, 除了趣味性的故事情节, 也在于整本绘本的画面色彩鲜亮明媚, 线条简单, 为整个故事笼罩上了轻松明快的氛围, 正如《纽约时报》所说“这是一出洒满阳光的喜剧”。

三.文字的简洁性和跳跃性

作为绘本里的另一个语言系统, 绘本的文字有着的自身特点。儿童绘本中的文字语言具有简洁性, 口语化, 多用基本常用词汇, 句式简单灵活, 极少涉及对情节和人物的细微描述。也因此具有跳跃性。文字不能单独承担叙事的任务, 我们通过文字的阅读是得不到故事的全貌的, 需要图画来生发它的空白, 丰富它的内容。而无字绘本全部依靠图画表达叙事。《母鸡》中, 文字简洁到不足百字, 可见一斑。

四.图文共叙模式

绘本中, 图画与文字暗含相互生发、共同叙述的逻辑关系, 是通过图像与文字两种媒介在两个不同层面上交织、互动来诉说故事。日本绘本研究者松居直曾用一个简单的公式形象表示插图读物与绘本间不同的图文关系:图+文=插图读物, 图×文=绘本。[5]图文共叙在儿童绘本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母鸡萝丝去散步》中, 从简略的文字中, 读者只能了解到母鸡萝丝散步在农场转了个圈的画面, 但通过图文的结合, 便得到狐狸追母鸡的故事。

五.提供想象的基础和空白

“绘本是有很大的宽阔度和自由度的艺术形式。”[6]对创作者来说是, 对阅读者来说, 更是。绘本中简洁文字提供的广阔空间, 插图埋下的故事悬念和空白, 提供给人想象的自由, 这是儿童自由猜想, 想象能力发挥的绝佳之处, 同时, 也是大人、教育者运用儿童读绘本引导孩子语文素养发展的生长点。

绘本的文字作者只提供梗概而不提供详细的情节, 文字给出的空白是图画和读者想象力发挥的空间, 读者结合图画和自己的理解使故事完整化、具体化, 从而完成对故事的阅读。而无字绘本没有文字的限制, 儿童可以更加自如地用想象。绘本的这种生发性也是教师逐渐喜欢用儿童绘本作为多元解读的教学素材的原因。

绘本中的插图既连贯又富有跳跃性, 这中间的悬念和空白给儿童的想象插上了翅膀, 又给出了广阔空间。也是教学中应用绘本的生发点。这本绘本的图画紧紧围绕狐狸紧跟母鸡萝丝, 及偷袭落败的情节;而落败后的沮丧与懊恼, 不服气继续跟踪, 最后猎物回到家狐狸的反应等等情节省略在画面之外, 这些空白可以让小读者自己尽情想象和发挥。

六.亲子共读的阅读方式

亲子共读的阅读方式是儿童绘本的特色。虽然儿童可以自己理解文字和图画。但正如松居先生所说“自己阅读时, 语言和绘画之间怎么着也有一道沟壑。因为会出现时间的落差, 所以很难将二者融为一体。但是, 别人读给自己听的时候, 当场就能将二者合一”儿童眼睛看着绘本的图画, 同时, “用耳朵听来的语言, 不断地使画活动起来, 形成更为广阔的世界”[7]。

绘本的画面直观形象, 文字简洁明快, 故事轻松幽默。用最简单的形式讲述着人生的哲理, 因而意蕴深远而丰厚, 可以把很多哲理通过有趣的绘画、简洁的文字传达出来。而因此得到儿童和大人的喜爱。像《母鸡萝丝去散步》这本绘本蕴含着多行不义必自毙的朴素道理。父母和孩子在亲子阅读中享受温馨的时光, 对儿童和父母都是很有意义。

儿童绘本作为一种图文并茂的综合性的艺术形式, 有着自身儿童性、图文共叙、富于想象空间、亲子阅读等的独特性, 这些独特性对于儿童的语文素养、综合素养具有独具优势的特性。儿童绘本吸引着儿童, 也吸引着我们广大教育者不断探索它的教育价值。

摘要:儿童绘本是由图片和文字共同构成的一种儿童文学样式, 图和文相结合共同叙述完整故事。绘本具有其他儿童读物不可替代的魅力和特点。结合《母鸡萝丝去散步》对儿童绘本面向儿童、图文共叙、文字的简洁与跳跃性、亲子共读的阅读方式等特征进行探讨。我们会明白儿童绘本广受儿童喜爱, 教育者不断挖掘其教育价值之必然。

关键词:儿童绘本,特点,《母鸡萝丝去散步》

参考文献

[1] (美) 佩特·哈群斯.上谊出版部译.母鸡萝丝去散步[M].明天出版社, 2009 (1)

[2]肖建霞.论绘本阅读与幼儿成长[J].幼儿教育导读 (教师版) 下半月, 2009.

[3] (日) 松居直.绘本觉醒之时[A].河合隼雄、松居直、柳田邦男.朱自强译.绘本之力[M].贵州人民出版社.9-10

[4]谢芳群.文字和图画中的叙事者[M].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3:165

[5] (日) 松居直.日本图画书的历程[J].幼儿读物研究, 1992.

[6] (日) 柳田邦男.将体验普遍化河合隼雄、松居直、柳田邦男.朱自强译.绘本之力[M].贵州人民出版社.144

母鸡萝丝去散步 篇2

一天中午,萝丝刚吃完午饭,准备在农场中散散步,欣赏风景,谁知那饿了三天的狐狸闻到了鸡的香味,就鬼鬼祟祟地跟在母鸡后面,想要吃了她。

萝丝对这一切毫无所知,她飞过了农场的篱笆,走过了农家院子,看着四周的果树,闻着百果的香味,悠闲得好不自在。而狐狸不想让快到手的鸭子飞了,看准时机,一个冲刺,跳了起来,以猛虎下山之势向萝丝飞扑而去。五米……三米……近了,更近了,谁知萝丝旁边摆着根一米长的钉耙,狐狸一脚踩上了耙子,钉耙的棍子一下竖了起来,把狐狸的半边脸打肿了,痛得它直咧嘴,想要尖叫,又怕惊动了萝丝,只能不甘地捂着脸,看着萝丝渐渐走远,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接着萝丝优哉游哉地走到了池塘边,和青蛙、小鸟们三重唱。咕咕咕----哇哇哇----叽叽叽的叫声此起彼伏,好不悦耳动听。而狐狸呢?正埋伏在池塘边上的大石头后面,一边看着肥肥的小母鸡流下了三尺长的口水,一边揉着红肿的半边脸心想:哼哼!此仇不报非君子,今天不把你吃了,我名字倒着写!等萝丝准备离开池塘的时候,狐狸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了过去,眼看就要抓住鸡尾巴了,可萝丝好像故意作对似的,转动方向,狐狸一下扑到了水里,把青蛙和小鸟都吓跑了。萝丝听到了动静,把头转过来想探个究竟,狡猾的狐狸怕被发现,只能像缩头乌龟一样潜在水里,不敢出来。这一憋不要紧,差点把狐狸活活给憋死。

萝丝又来到了干草堆旁,扑扇了一下翅膀就成功地越了过去。狐狸紧追不舍也想跃过去,可它忘了自己不会飞呀!马上跌倒在干草堆里,把草堆里的老鼠给吓跑了,“吱吱吱”地叫唤着,好像在嘲笑狐狸的无能。这下可把狐狸气坏了,他恼羞成怒地急喘气,没想到把萝丝给惊到了。萝丝可吓坏了,没想到自己身后居然跟着一只老狐狸。转念一想,决定逗逗他。

和萝丝一起去散步 篇3

选择教学内容

《母鸡萝丝去散步》是大班上学期《动物王国》主题中的一个备选活动,它是一本外国经典绘本,它的文字与画面形成了一种滑稽的对比:文字讲述的是母鸡萝丝去散步的平淡无奇的故事,而图画则还讲述了狐狸追逐猎物却屡屡受挫的故事。绘本色彩鲜艳、生动有趣、故事情节诙谐幽默,环节充满想象空间。大班幼儿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认知经验,有了初步的理解、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能讲述出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故事,从而在作品中得到熏陶和享受。

一研——磨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和展开的。第一次试教中我们发现:教师利用PPT围绕一幅幅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时,幼儿主动表达的愿望很强烈,但是教师要落实其它的教学目标就将环节往下赶,幼儿充分说的愿望,没有得到体现;目标中有幼儿理解并学习动词的要求,教师便在黑板上出示图片教具,本意是增强幼儿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故事情节的印象,但是幼儿欣赏故事的连续性却被破坏了,教学的重点没有得到体现,难点也没有落实到位。于是我们及时展开分析讨论:幼儿的兴趣点是在根据画面内容推测后面的情节和想象讲述上的,动词的理解是可以通过学一学、演一演的形式来完成的。于是重新修改了目标,进行简化并突出重难点。所以在二研、三研中,做到了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从而激发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二研——磨教学过程

导入设计

导语的设计是要打开一个话题,让幼儿产生阅读故事的兴趣和愿望,故事的主人翁“萝丝”与幼儿生活中见到的母鸡是有很大不同的,而故事发生的场景——“农场”对于我们中国孩子来说也是没有感性认识的,所以在这部分以“散步”的形式将幼儿带入到一个美丽的、新奇的情景中,让幼儿对这里发生的故事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在欣赏农场图的过程中其实就是让孩子大概了解后面故事中母鸡即将要去的几个地方,即散步的路线,弱化了这个难点,为后面的教学做了铺垫。

提问艺术

教师的提问既要注重针对性,又要逐层深入,二研中我们注重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中动物的动作、表情、捕捉心里感受;提问方式多变,层层推进,多为开放式提问,做到简洁不失重点,使幼儿愿意共同寻求故事发展的原因,随着情境忽而放松、忽而紧张,暗自推测可能产生的后续情节。

教具选用

利用PPT讲述故事是绘本教学最常用的方式,简便实用,二研中我们则采用动画、音效,帮助幼儿进一步体会故事的趣味性、生动性。第一遍故事讲述后以图片的形式出示帮助幼儿回忆故事内容并将重点落实在理解动词上,自然而有效。

教学方法

一研中教师采用“看—猜—验证”教学方法,幼儿始终处于一个认真思考的安静状态,情绪紧张,时间久了会疲劳、兴趣减弱。二研中我们尝试“看—想—说—验证—演”的方式,做到动静相宜,既帮助理解又可缓解幼儿一直保持坐姿引发的疲劳,促進幼儿对阅读产生强烈的欲望和轻松愉快的心理。

三研——磨教学细节

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过:“教育是由细节组成的,教学细节最能体现一位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比如:教学进程的快与慢怎么安排?各步骤的时间比率怎么分配?如教师的收与放也要调控自如,如学狐狸的样子、学一学绕过、钻过时,可以站起来、离开座位,有一定的空间和自由,但是时间一到,各就各位,有放有收,有自由有纪律。教师的冷与热怎么把握?当幼儿表达具体完整时、猜测成功时教师要以很激情的语气去肯定他,且面带微笑,当个别幼儿游离活动作出捣乱行为时,教师要以冷静得眼神、或者走到他跟前摸一下他来提醒他……这是一个精益求精的过程,也是一个追求完美的过程,更是一个收获的过程。

本次活动的成效

执教者的成长:执教老师在承担任务后,首先要内化群体的智慧,并接受来自群体的质疑,如:目标的制定是否适宜、教师的提问怎样最有效?等等,一课三研的开展,改变了执教老师传统的思维方式,学会了吸纳、反思,学会了用新的理念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就是在不断地实践——研讨——反思中逐渐改进了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

参与者的成长:在一研之前,我们要求每位骨干教师针对相同的目标拿出自己的教学方案来,还得阐述各个环节设计的理由和可行性,这样每位教师就必须把这节课当做自己执教来思考。在后来的二研、三研中,每个人都要参与讨论,求同存异,最后达成一致意见,这样每一位教师和执教者一样经过了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每个人都有收获,有成长。

《母鸡萝丝去散步》 篇4

仔细阅读众多被选入教学领域的绘本后, 我们发现除了图画的精美及文字的精练隽永外, 细节魅力也是其独具的特色之一。“在一本图画书里, 常常隐藏着许多作者在经意或不经意之间留下的细节。它们有的与作品的主题无关, 只不过是增加一点小噱头或是出自于作者个人的癖好。但也有的与主题息息相关, 甚至可以说, 缺少了这样一个细节, 整个作品就缺少了一种发人深省的力量。” (彭懿《图画书———阅读与经典》)

绘本细节, 向读者传递着故事情节的推进、角色的心理变化、作者的价值观等多重信息。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走进到处都隐藏着秘密的绘本细节中, 观察、发现并读懂细节时, 就会对绘本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把握绘本细节, 培养学生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并提升语文综合能力已成为绘本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下面, 笔者以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为例, 阐述绘本细节教学的策略:

一、聚焦细节, 推理故事情节

无论是扉页、封面还是环衬以及封底, 都是绘本的有机组成部分, 并非只是画着精美无关的图案而已。尤其是封面, 更能让孩子在学习前对绘本产生浓厚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 仔细看看封面, 猜一猜这会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师课件出示封面, 略)

生:我猜, 这个故事发生在一只母鸡和一只狐狸之间。

师:你发现了故事的主人公。还有其他的猜测吗?

生:故事肯定是讲母鸡萝丝去散步, 而狐狸偷偷跟在她身后想吃掉她。

师:看看这两位主人公, 你们猜, 故事的结局也许会是怎样的呢?

生:我看这只母鸡长得有点呆头呆脑的, 而狐狸却长得很狡猾, 也许最后是狐狸把母鸡吃了。

生:我有不同猜想。有一个成语叫“大智若愚”, 也许母鸡就是这样的呢, 而且书名里一点都没讲到狐狸, 我想最后狐狸应该吃不到母鸡才对。

师:小朋友们的观察很仔细, 发表的见解也挺有道理, 那就让我们赶紧走进故事吧……

培利·诺德曼 (Perry Nodelman) 在《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 (The Pleasures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1996) 一书中开门见山地说:“封面是我们对书进行预测最重要的来源。”绘本的封面往往是故事的开始, 通过聚焦封面细节, 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观察, 从封面的人物形象对文本的故事情节进行大致预测, 既统领了教学, 又发展了孩子从观察出发的推理能力。

二、对比细节, 感受角色心情

在《母鸡萝丝去散步》中, 除了看似憨憨的母鸡萝丝与精明狡猾却总倒霉的狐狸外, 还存在着一个看似无用的配角群体。正是他们, 见证着母鸡与狐狸之间的这番追逐。这是母鸡萝丝走到池塘边时, 狐狸发起攻击的前后场景。两幅图中, 池塘中小青蛙的神态很值得学生去对比与解读。

师:瞧, 狡猾的狐狸在池塘边又向萝丝发起进攻了。对比这两幅图, 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第一幅图里的两只小青蛙正蹲在石头上, 它们看见母鸡萝丝后面跟着狐狸时, 非常焦急。

师:你从哪些神态看出他们的焦急啊?

生:小青蛙们两条前腿举着, 好像拼命想暗示母鸡:后面有危险!

师:你的观察真仔细。还有吗?

生:我还看见它们的嘴巴好像也张开了, 想发出叫声提醒母鸡。

师:可是小青蛙的这些预警母鸡萝丝收到没有?

生:她还是面无表情, 毫不在意。

师:再看看第二图, 小青蛙又怎样了?

生:哈哈哈, 小青蛙被狐狸吓了一大跳呢!狐狸一扑, 没想到自己掉进了河里。

生:我发现小青蛙们跳起来时特别轻松, 它们的眼神好像都不太瞧得起倒霉的狐狸呢。

师:看来, 小青蛙和咱们一样, 对母鸡萝丝的担心是多余的了。

“在画面上某个不那么引人注目的地方, 留下一个或几个类似插科打诨的人物, 制造一点笑料, 早就是画家们的传统了。” (彭懿) 当然, 作为配角出现的小青蛙, 在这两幅图里神态动作的变化, 让学生们进一步对狐狸的倒霉充满了鄙夷, 对母鸡看似憨憨却总能化险为夷的遭遇充满了钦佩。

三、整合细节, 揣摩作者意图

一头在农田里吃草的山羊, 成了母鸡在干草堆与磨坊中从狐狸爪下脱身的两次见证。把这头山羊出现的四幅图整合起来看, 孩子们又能从山羊的形象中解读出什么呢?

师:小朋友们, 这头山羊见证着母鸡萝丝在干草堆与磨坊的两次脱身。它停下了吃草, 专注地望着母鸡和狐狸。你能看懂山羊的目光吗?

生:我觉得第一幅图里的山羊抬着头, 翻着白眼在看狐狸的洋相呢。它好像在说:狐狸, 你太笨了。

生:萝丝走向干草堆的时候, 山羊朝她行注目礼, 应该是对萝丝感到很佩服吧。

生:当经过磨坊时, 路边的小鼹鼠和山羊一同抬起头, 也许是在等着看狐狸又一次倒霉吧。

生:最后, 当狐狸被磨坊上的面粉砸中的时候, 远处的山羊扭过头看着这一切, 好像狐狸的这一切遭遇应该都在山羊的预料之中吧。

师:作者为什么要加上山羊这一个角色呢?

生:在萝丝与狐狸的故事中, 母鸡萝丝从头到尾都没有回头看过一眼, 她不知道背后发生的事。狐狸的倒霉样子都是农场里其他动物们看见的, 所以要加山羊。

生:我发现山羊在农田里, 脚步也没动过, 就是简单地抬头、扭头, 很容易就看到母鸡和狐狸之间发生的事。它一点儿也不奇怪, 我觉得可能在它眼里, 狐狸抓不到母鸡却老是自己倒霉的情况已经见怪不怪了吧。

……

绘本中, “傻大姐”萝丝始终迈着不紧不慢的步子往前走, 眼睛半闭半睁, 是她故意不回头看, 还是真不知后面的危险?她是“大智若愚”, 还是“傻人有傻福”呢?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从细节中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意外地得到多元解读, 这也许就是儿童文学的魅力所在吧!孩子看了, 乐了, 作品就活了……

四、活化细节, 创造延伸画面

作为绘本, 图画的形象生动是毋庸置疑的。在以下两幅图中, 蜂房里连绵不断飞出的蜜蜂向着狐狸飞去。教师完全可以将此细节活化起来, 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再创造为结局作出更精彩的诠释。

师:成千上万的蜜蜂飞了出来, 向着狐狸直扑过去。狐狸逃啊逃, 他逃出了我们的视线, 他可能会逃到哪里?你听到他的叫喊了吗?

生:狐狸逃啊逃, 他逃到了小河边, 他扑通跳下去, 使劲憋着气。可当他抬头换气时, 蜜蜂叮上他的鼻子, 他嗷嗷叫了起来:“救命啊, 救命啊!”

生:狐狸逃啊逃, 他逃到了家里, 赶紧把门窗紧闭。可是蜂群们还是在他屋子外面嗡嗡地绕来绕去。狐狸喊道:“快走快走, 我今天够倒霉了, 没有吃到母鸡, 反倒受了一身的罪……”

生:狐狸逃啊逃, 他逃到了树林里, 躲进了草丛中, 他自言自语地说:“下次再也不能惹农场里的那只母鸡啦!哪怕她再肥, 也只能偷偷流口水啊。”

……

由于绘本的呈现方式集中了声、文、图、像等因素, 因此, 较之其他文学形式, 更具有生命的活力。将绘本细节活化, 完全展开了孩子们的想象力, 倒霉的狐狸形象从绘本中延伸到了生活场景中, 通过学生的创作续编更让狐狸活生生地来到了孩子们的身边。同时, 通过对结局的创造续编, 让学生们充分表达了自己与绘本阅读碰撞后的真情实感。

母鸡萝丝去散步作文 篇5

母鸡萝丝走出鸡舍不到三分钟,就被后面饥饿的狐狸盯上了她。狐狸心想:今天早餐有着落了,我一定要吃掉这只母鸡!危险离萝丝逼近的时候,萝丝尽然丝毫没有觉察到。

母鸡来到了院子里,绕过蓠耙。狐狸心想这是个大好机会,狐狸扑向母鸡的时候,力气不够却跳到了蓠耙上,耙子一下就蹦了起来,蹦到了狐狸脸上,疼得它真想大叫起来,可又怕吓跑母鸡,强忍着只好自认倒霉。

萝丝一点都不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事继续散步。她绕过了池塘,忽然被两只飞在空中的燕子发现了诡异的狐狸,就叽叽喳喳的想提醒萝丝,它们的声音不仅没有提醒到萝丝,还被狐狸听到它们的声音吓着慌忙之中不小心掉进了池塘里,狼狈不堪潜在水里不敢出声声怕母鸡发现。

萝丝越过干草堆,狐狸也想:这次我就在你后面,就不相信抓不住你。可是草堆一下就塌了下去,又被掉进坑里了。

萝丝路过磨坊,狐狸的脸又被粉喷成了白色。躲藏的时候又碰掉了树上的`蜜蜂,几百只蜜蜂追着狐狸,狐狸见大事不好,调头就往回跑,边跑边叫:我一定再回来的!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母鸡萝丝去散步》】相关文章:

关于母鸡的睡前故事-小母鸡欢欢06-06

母鸡课文04-07

《母鸡》教案05-05

母鸡反思范文05-16

母鸡教案范文05-17

黑母鸡散文04-17

读了《母鸡》有感05-09

母鸡课文教案05-27

临产的母鸡05-21

母鸡叫咯咯范文05-20

上一篇:预防医学实践教学下一篇:伍米索前列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