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让生活更美好

2024-05-01

信息技术让生活更美好(精选十篇)

信息技术让生活更美好 篇1

我身为一名武汉人, 在这几年, 确实切身地感受到了信息技术给我们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变化一:随时随地看新闻

现在的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 人们常常会因为特别的忙而无法了解当今的时事, 手机报、手机上网、甚至是3G无线上网的来临彻底改变了这一状况。

在以前, 我在坐公交车的时候发现人们常常会拿出一份报纸来阅读, 报纸也因其展开后体积较大、笨重而给人带来不便, 但是, 手机报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状况, 人们可以在手机上订阅报刊, 比如《楚天都市报》, 而且价格也只有3元一个月, 不仅便宜而且携带方便, 可以随时随地查阅新闻。

这几年, 公交车车载移动电视的出现, 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车载移动电视利用信息技术成为武汉的新兴媒介。人们常常因为堵车或者长时间坐公交而感到无聊, 公交车车载电视的出现改善了这一状况, 它的节目丰富而有趣, 不少的武汉市民都被其中的有趣的新闻信息逗得哈哈大笑。

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极大地充实了人们的空闲时间, 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变化二:游省博近在眼前

信息技术无所不在, 很多人没有发现, 其实, 它就在你的身边。

湖北省博物馆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武昌东湖之滨, 每年都有很多人前往参观, 尤其是节假日期间, 排队的人往往可以达到百米, 很多人也因为人多, 而没有得到进馆的机会。如果是以前, 大家便要郁闷了, 但是如今, 信息技术彻底改变了这一状况, 人们可以点击湖北省博物馆的官方网站, 该网站利用信息技术, 建立了一个仿三维的场馆, 人们通过点击鼠标, 进入不同的场馆看到各式各样的展品图片, 如果你还想获取更多知识, 只要将鼠标轻轻放在该件展品上, 它的基本介绍立刻出现在你的眼前。

同时, 如果你还想知道其它的信息, 网站上还有更多的展品图片介绍、新的展品等等。

这些人性化的设置, 只需你轻轻一点, 便让你足不出户也可以得到更多信息, 你说, 是不是信息技术让生活更加方便了呢?

变化三:美国有硅谷, 中国有光谷

光谷坐落在美丽富足的中国中部城市武汉, 作为中国第一家国家级的光电子产业基地所在地, 它被人们形象地称为“中国硅谷”, 即武汉东湖国家新技术开发区, 并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跨越式发展, 光谷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迅猛地发展, 同时给整个大武汉注入发展的新血液, 而大部分光谷的高新技术是和信息技术有关的, 早在2007年的时候光谷企业的总收入就突破了1000亿元。

记得上初中的时候, 鲁巷那里还是比较冷清的, 没有大的购物广场, 到了晚上灯光也不是特别明亮, 只有路灯的寂寞, 但如今当我走在繁华的鲁巷时, 会发现举袂成幕的步行街和灯火通明的商业大楼, 还有那一栋一栋的住宅小区, 仿佛如雨后春笋在不经意间拔地而起, 街上到处都洋溢着人们的欢笑声, 因为光谷, 这块地方变化真大啊, 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 光谷变化真大啊!难怪网上流传着这么一句话:“美国有硅谷, 中国有光谷”。

同时, 在信息技术及光谷发展的带动下, 广埠屯也一跃成为了武汉乃至华中地区最大的IT (即信息技术) 交易地点, 这不仅给城市的经济发展注入一剂强心剂, 还给人们买电脑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同时促进了人们对IT的了解。随着大武汉的发展, 广埠屯也荣获了“北有中关村、南有广埠屯”这一美誉。

信息技术让生活更美好 篇2

2017年9月21日,第四届中国(高碑店)国际门窗博览会在中国国际门窗城盛大开幕,开幕仪式于上午9时58分在中国国际门窗城北广场举行。河北省副省长王晓东,保定市委书记聂瑞平、市长郭建英,德国驻华大使馆参赞毕满天,德国能源署代表石特凡,奥地利绿色可持续建筑发展委员会主席艾力克,德国商会总经理迈克,住建部原副部长、中国房地产协会会长刘志峰,住建部原总工程师、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原会长姚兵,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会长郝际平,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创会会长聂梅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加平,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军等嘉宾出席了开幕式,共同开启第四届中国(高碑店)国际门窗博览会。中国房地产协会职业经理人联盟、阿拉善see生态协会、V20创新产业联盟等150家具有社会重要影响力团体代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安徽、河南、广东、贵州、黑龙江、吉林、新疆、甘肃、四川等55个省市行业协会、设计院所代表团;碧桂园、万科、保利、金隅、华润、中远、华夏幸福、龙湖等300家房地产企业代表团;坚朗、国强、和平等460家行业上下游知名企业代表团参加了博览会。

本届博览会由河北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河北省科学技术厅、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河北省商务厅、保定市人民政府、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联合主办,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全联房地产商会、德国驻华大使馆、德国能源署、德国商会、德国被动房研究院、欧洲建筑五金协会、欧洲门窗协会、法国商会、澳大利亚商会、瑞士商会、荷比卢商会(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奥地利绿色建筑发展可持续委员会等32家国内外政府机构、行业协会共同协办,高碑店市人民政府、中国国际门窗城、龙湖集团承办。

中国国际门窗城自2012 年开业至今,先后成功举办了三届中国(高碑店)国际门窗博览会,国内、国际会议百余次,累计超过60 万人次观展,得到行业协会、各级政府领导和国内外行业同仁的大力支持。来自全球20 多个国家的千余家行业顶级企业将此作为商贸交流和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的平台。目前,已有国外112 家、国内300 多家一线名企长期落户门窗城,实现了行业汇集、产业聚齐、国际互动,成功架起了中国与世界门窗产业合作的桥梁。

本届博览会以 “让建筑更节能,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旨在向世界展示节能门窗产业和超低能耗建筑产业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成果,推动我国建筑节能产业向标准化、低碳化和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

本届博览会展出面积12 万平方米,展品种类3万种。吸引了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1136家企业参展,其中国外企业260家,国内企业876家。来自国外的42家商会代表团和国内85家省市行业协会代表团参展。

第四届中国(高碑店)国际门窗博览会不同于一般的门窗博览会,而是一个以节能建筑为核心的综合性展会,本届博览会具有八大参观亮点:(1)中国门窗博物馆全新改造升级,运用高科技多媒体手法完美诠释窗之前世今生,展示世界?级门窗艺术精品,打造国际品质中国韵的全新体验;(2)400 余家入驻企业展品全新升级,聚焦行业趋势、创新产品理念,不出国门便能悉数体验世界最前端科技产品;(3)国际超低能耗建筑产业基地全线投产,德国被动房研究院院长费斯特先生亲临规划除霾新风一体机、近零能耗玻璃、高效智能遮阳系统、高性能被动窗等超低能耗建筑材料生产区全部落成;(4)梦之行――国家建筑节能技术国际创新园成果馆,该馆展示中国超低能耗建筑巨大市场空间,指引超低能耗建筑未来发展方向,对接欧洲知名企业新平台;(5)国家绿色智慧建筑示范中心,集中展示建筑节能技术、突出智能化、被动式、近零能耗理念,运用全新VR、AR 技术及观影模式生动展示建筑节点与构造,让观众多维体验未来建筑;(6)中国门窗幕墙行业唯一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加平坐镇,15 名博士共同参与,300 余名专业技术研发人员强力支撑;(7)中欧门窗幕墙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德国IFT 合作,中国和德国建筑门窗幕墙顶级研究机构联手提供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通行证”;(8)120 万平米超低能耗建筑示范社区――列车新城,对标“德国海德堡列车新城”,联合德国被动房研究所设计建造的国内建筑体量最大、节能水平最高项目综合运用遮阳系统、建筑智能化系统、雨污水回收利用、除霾新风系统、海绵社区等诸多新技术和新理念,着力打造中国国家级近零能耗建筑的示范区、生态海绵社区和智能化健康生活的典范区。

与此同时,河北省建筑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展览会中国国际门窗城E1 馆开幕,展览会由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办。该展览会致力于推广应用建筑节能产品,发展循环与节能经济。全省150 余家建筑节能代表性企业参展。展会将组织全省知名房地产商、建筑商、设计院、建筑技能企业负责人共聚门窗城,共话建筑节能新方向,共推河北省建筑节能新高度。

在博览会期间,为了促进行业内的进一步交流,还举办了相关的高峰论坛。

2017 中欧装配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是由中国国际门窗城联合德国被动房研究院、奥地利绿色可持续建筑委员会、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共同举办,旨在探讨交流装配式超低能耗建筑前沿科技与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在中国的推广,实现中欧技术互通、成果互认、产业互动,吹响了中欧建筑节能产业集结号。保定市人民政府市长郭建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军为开幕式致辞。“世界被动房之父”、德国被动房研究院院长沃尔夫冈?费斯特,中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联盟理事长徐伟,奥地利绿色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主席艾力克,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加平,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会长郝际平出席论坛并作主旨演讲。

2017 节能门窗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由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主办,论坛就标准与检测、建筑节能体系建立、节能门窗市场需求等热点议题进行高峰对话与交流,共同探讨中国节能门窗产业可持续、跨越式发展之路。

9月21日晚,高碑店市人民政府作为东道主举行了招待晚宴,以答谢、交流、沟通、协作为主题,采取冷餐自助形式,为国际知名企业总裁、国内知名门窗幕墙企业负责人、房地产商、设计师、材料设备供应商等3000 余位知名人士提供面对面交流探讨平台。

【文献标识码】D

让信息技术更贴近生活 篇3

一、注重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获得真实体验

在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创设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景,可以激发学生探索新鲜事物的兴趣,点燃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求知欲。因此,在学校信息技术教学中,应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去贴近学生生活,将信息技术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使课堂充满生活气息,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

例如,在教《发送电子邮件》一课时,设计了“过春节”的情境,新的一年快到了,想给家人、老师、同学或朋友送上最真诚的祝福,除了像以往邮寄贺卡、打电话、发信息的祝福外,还可以通过我们学习的发送邮件的方法,给亲朋好友发去一封电子贺卡,表示对他人的思念和祝福。通过对过春节这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体验送祝福的过程中,掌握了发送电子邮件的技能。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这就是说首先要投其所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生活化课堂,使信息技术学习充满趣味化

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有了兴趣,这只是个良好的开端。但若没有很好的课堂教学、学习的方法,时间一长,兴趣便会一天天地被磨灭,甚至学生开始厌学……怎么办呢?我们可以打造“生活化课堂”,用生活来影响课堂,使信息技术学习充满趣味化。学习就是一种生活,课堂成了生活中的一个场所。老师和同学成了学生生活中某一个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同伴和协作者。

1.创设生活化的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作为教师,使用任务驱动时,要多创建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认为生活中有这项任务去解决,才会有目的、有兴趣去学习信息技术。比如学习Word时,提出:“一说起课本,我们都会想这是什么课呀,然后去学里面的内容。可课本是怎么做出来,那就是Word软件。”提出一个阶段任务:“当学会Word,学会了文字、图片后,做课本还不行,计算机本身自带的图形无法做出来,怎么办?”引发一个新任务的学习:“屏幕拷贝键”的使用。这样,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就会兴奋地探索了。

2.生活化的教学过程,让我们学得更容易

提出了任务,在教学及学习方面还要注意教师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的生活化。比如:学习计算机基本操作时,我尝试:“挑出两位同学,一位同学操作,一位同学进行操作的讲解。”总之,通俗化的语言,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使得学生在短短的45分钟里,乐而忘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信息技术教学并不一定局限于机房,还可以尝试将学生带出机房,在机房外学习完成信息任务。如在用PowerPoint制作“校园风光”时,就可将学生分成:采编、文稿准备、后期制作等几个小组,先制作计划,再拿起数码相机等采集设备,走出机房来到校园中,拍摄美丽的校园、同学、老师,回到机房,对收集到的图片、音像进行后期制作……同学们围成一群,商量来商量去;看到他们有点笨拙地调试数码摄像机;看到他们高兴地将照片移到幻灯片上;看到最终展示在屏幕上的动画效果……可以想象学生们完成这样一个任务后的兴奋程度。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将所学的知识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效果很好。

3.评价方式生活化,让学习变更有活力

知识点学完,要进行适宜的总结评价。学习PowerPoint软件时,我和学生们一起选做“白天的森林”和“夜晚的森林”这两组幻灯片主题。当时,我提出任务:“你眼中的森林白天是样的?夜晚又是什么样的?把你看到的,跃然幻灯片上。”作品的成功与否只有一个标准:“协调。”当学生做完后,就按照惯例,一起来互相评一评,议一议。让学生用生活中的现实去评价。这是信息技术课,但同时也是我们的生活。在这样的生活里,同学们学到了信息技术的知识,也学得了生活的常识,生活中的美的感觉。

三、服务于生活,让信息技术学科充满生活色彩

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要区别于语文、数学等学科的评价,要在评价内容和方法上进行大胆的改革,积极提倡评价的“生活化”,即评价应注重平时的操作与实践,注重过程性评价,以“生活”的眼光而非学科标准去评价。对学生的评价,不能用一个尺度而要用多元的尺度去衡量,要努力去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发展的可能性,并使之得到发挥,要让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信息技术为生活服务,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从这个观点出发,在评价学生时,应采用富有弹性的评价指标,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例如,在评价学生对“画图”工具栏的应用中,学生利用鼠标点击“画图”中的各种工具,绘画出苹果、电冰箱、小房子、红绿灯等等,不仅构图合理,色彩搭配也很漂亮。我们评价应是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评价的标准也就多样化。因此,注重学生学习的评价,揭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以生活的眼光而非学科标准去评价。

信息通信技术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篇4

2010年度“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主题为“信息通信技术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这既是呼应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城市, 让生活更美好”, 又表达了作为人类科技文明成果之一的信息通信技术 (ICT) 之终极目标——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通过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城市可以实现智能化管理, 从而解决城市化带来的发展难题。

城市化进程中的ICT力量

城市化进程正在不断加速, 在这激烈的变革中要想经受住社会结构变迁、经济文化体制演进、经济发展模式调整等种种考验, 从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绿色环保以及城市系统资源重新规划和整合定位等, 已成为目前城市化革命遇到的世界性难题。

基于城镇居民迁徙郊区甚至农村的局部现象, 有学者提出逆城市化的发展构想。逆城市化并不是对城市化革命的否定, 而是对城市化的强化以及对城市空间的进一步拓展。如果当一个城市仅仅为了经济的因素而存在, 难以为城市居民提供高质量的生活环境和文化品质时, 城市化革命将失去现实的支撑而走向没落。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 在积累了一代又一代的发展经验后, 已经为解决城市化革命难题提供了可行的思路。

创新城市管理方式

通过城市信息化, 综合运用政务公开服务管理平台、地理信息平台、通信传输网络平台、城市遥感遥测系统、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等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和应用系统, 可对城市土地水文环境、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综合治安管理、城市应急响应等进行智能采集、动态监测管理和辅助决策服务。同时, 可达到有效配置城市资源,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服务民众的能力, 让城市居民和企事业单位能方便快捷地享受到政府办理行政审批许可等透明高效的行政服务, 也能促进现代服务型政府的形成。

如一个城市的水资源管理, 包括自然降水、蓄水、工农业用水、居民用水、市政用水、自来水系统、环保监控和污水处理, 涉及水文、水利、环保、城建、农业、市政等多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如果将所有涉及数据通过系统平台整合在一起, 通过前端的传感设备动态搜集数据和后台的计算系统分析数据, 再将数据传递给相关部门, 便实现了城市水资源的智能化管理。

促进城市产业结构优化

信息通信技术以其强大的渗透力, 促进了城市产业资源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进行合理配置, 对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和重塑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对金融、保险、商贸、旅游、物流等第三产业的现代化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同时, 城市信息化过程也在促进信息通信技术制造业、软件业和信息通信服务业获得飞速发展, 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空间, 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快速增长的引擎。借助于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渗透效应和倍增效应, 可以大力推进物联网技术在产品设计、材料处理、加工制造、装配监控和质量管理方面的应用水平, 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 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从粗放型到集约型转变。

此外, 信息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 可能打破产业分立的边界, 从而带来新型的产业结构。例如,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 三网融合在技术上的边界已经被打破, 新型的、融合性的信息通信产业链将得到重塑和延伸。

让社区居民生活更舒适、便捷

信息通信技术在社区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一般集中在智能化小区和住宅智能化两个方面。智能化小区是在住宅小区内采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 建立一个宽带信息业务接入平台, 实现对各种信息全面、实时、有效的接收、传递、采集和监控, 包括物业管理系统、公共服务系统、社区信息化服务系统、住宅自动化系统等;住宅智能化是现代化生活方式的标志, 致力于满足现代人在居住、商务、生活、办公等各种活动中对环境提出的要求, 使家庭生活变得系统、有条理、科学、轻松自如, 使人们充分享受到现代文明与技术进步的丰硕成果。

解决“三农问题”的助推器

“三农问题”的根结之一, 就在于农村居住分散, 基础设施不健全, 信息传递通道不畅, 形成最大的城乡信息不对称, 从而造成资源配置的失衡。而信息通信技术能够广开信息渠道, 并在资源配置方面突破地理空间的限制, 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加强城乡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互动, 从而为城乡协调发展提供新的可能。

贵州农经网正是以其从省连接到乡镇村的涉农服务网络和功能, 在全省农村脱贫致富、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方面均做出了有效的推进。通过农经网, 外部最新的包括农产品市场需求、农业生产技术、农村产业政策等在内的农经信息在第一时间传递给农民;当地人文资源、农产品信息等可通过农经网在全国甚至全球传播。农村具备了与城市一样的信息集散功能, 大大缩小了城乡信息的感知差异。农民不仅能真正参与市场经济, 而且能够就地享受到现代城市文明成果。

以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和创新为基础的信息化推动农村城市化革命的继续深入, 尤其是城郊概念的淡化, 对城市空间结构、城市体系甚至城市文化品位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也将全面提升城市效能和竞争力, 对优化城市服务功能,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及人口素质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信息通信技术在不断改进世界信息传递方式的同时, 还通过长期可持续发展, 为城市社会进化中的弱势群体过上更美好的生活创造着各种机会。每个人都能平等享有信息和知识, 并能最大限度实现这个群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ICT城市化应用任重道远

在我们享受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和发展的成果, 并展望信息通信技术为城市美好生活带来的蓝图时, 要清醒认识到信息化革命当前面临在体制上的行政条块壁垒、在系统上各自为阵的信息孤岛、在观念上的部门利益博弈等系列难题。一个城市的信息化系统包括电子政务、远程教育、电子商务、城市地理信息、公共交通、医疗卫生、网络信息安全、社会保障、社区管理等应用子系统, 如果没有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基础平台, 各自为阵, 形成信息孤岛, 封锁信息的正常传递和流通, 将增加整个社会的运行成本。曾有这样的案例:在某个城市的信息化推进中, 其地下管网信息系统由当地电信运营企业进行规划设计实施, 但在收集基础数字地图资料时, 当地的测绘部门要价300万元, 电信企业无奈只好又花费几百万元聘请地理信息技术公司, 重做一个比测绘部门更加完整的城市基础地图。类似的案例在信息化建设中时有发生。

经过若干年的信息化实践, 人们认识到, 基于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和创新的信息化不仅是一场新技术革命, 而且是一场深刻的管理革命。它要求我们解放思想, 打破部门和行业割据, 实现城市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要求我们打破传统落后的思维模式, 推进信息通信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以信息化革命推动城市化革命, 将给我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 给政府决策和城市管理带来革命性的进展, 也将大大提高人们的城市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

信息技术让生活更美好 篇5

在这千载难逢的世博年,我们设想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与上海时装周“与世博同行,秀时尚经典。”全年规划,分步实施。始终紧贴世博,添彩世博、延伸世博,做足世博文章,使之精彩纷呈,亮点迭起,为世博添彩而不添乱,达到“时尚让世博更精彩”的目标。为配合世博盛事,本次服装节将不仅停留在常规的三至四月。而是全面整合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和上海时装周的活动资源,根据世博整体安排,将活动从三月延伸至十月,总共分为五个阶段:三月预热: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展各版块传统项目——上演;四月升温:时装发布、静态展示、各项赛事、酬宾热卖集结呈现;高潮五月:精心策划专项活动、特别献礼世博盛事;夏季续热:走进世博各场馆、服务世博;十月压轴:将举办上海时装周2011春夏作品发布,参与世博“上海周”活动、举办巴黎、纽约、伦敦、米兰、东京五大时装周集聚上海的海尚峰会等等,作为收官之作。

今年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从2010年3月10日-4月20日,期间共有八个大类(展览展示、专业赛事、作品发布、学术论坛、上海时装周、商贸营销、时尚辐射长三角、世博特别呈献)一百多项活动。此外,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上海时装周组委会听取各承办单位要求,拟于2010年5月13日26日举办一节一周“世博特别呈现”活动,更将紧密契合世博,为今夏上海增加一抹亮色。

信息技术让生活更美好 篇6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未来五年将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在“十二五”规划中,重点说明农业、农村和农民在“十二五”规划中的发展目标,从建设现代农业、拓展农民收入、改善农村条件等方面提出要求。由此拉开了新一轮三农发展的序幕。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在当今“信息通信技术(ICT)”已经成为了实现其发展目标的必要条件。2011年国际电信联盟已确定今年世界电信日的主题为“信息通信技术让农村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的确定充分突出了国际电联于2009年通过的“信息通信技术让农村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更成为2010年“信息通信技术让城市生活更美好”主题的后续。在全世界都很关注农业信息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各通信行业纷纷将发展农业、农村信息化作为其企业发展的重要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在发展中国家有高达百分之七十的人居住在农村地区,而在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6%,这样高比例的人口占有率下,要想提高和改善农村和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必须依靠ICT和相关的电子应用,只有依靠此重要工具才能为农业、农村和农民带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我国,作为发展和促进信息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单位,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三大电信企业陆续提出在数字化城市建设中的规划和实施方案,我国掀起一场建设“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的浪潮。目前,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均将建设“智慧城市”作为“十二五”期间要大力推进的项目。仅以北京为例,在“十一五”期间,北京市累计建设3G基站约1.8万个,具备20兆宽带接入能力的用户超过176万,高清交互数字电视用户已达130万户,数字化程度已经达到世界发达国家主要城市的中上等水平。

相比而言,我国农村的信息化现状还远远不能达到城市的信息化水平,城乡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借由今年国际电信日的主题,旨在着重发展ICT和相关的电子应用改善和治理农村服务。通过发展ICT可以提供包括社区医保、安全饮水与卫生服务、教育、食品和庇护所,增进产妇健康并降低儿童死亡率,提高妇女和社会较弱势成员的能力,确保环境的可持续性等方面在内的信息通信服务。主要目的是让农村社区在寻求连通能力方面与城市同步。

作为发展农村信息化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村村通工程”,“村村通工程”能够有效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消除农村信息贫困现象。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全国行政村、20户以上自然村通电话比例分别达到100%和94%,实现全国100%乡镇能上网,其中99%的乡镇和80%的行政村基本具备宽带接入能力,全国近一半乡镇建成信息服务站并基本形成县、乡、村三级信息服务体系,建成“农信通”“信息田园”“金农通”等全国性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涉农互联网站近2万个。

但是“村村通工程”只是解决了农村最基本的信息需求,要建设“数字农村”,使信息通信技术真正意义上让农村生活更美好,电信行业还需要不断转型、开放和融合,把广播电视网、电信网、计算机网真正融合起来。

在“十一五”期间,我国电信企业已经在发展农村信息化方面进行了广泛实践,中国电信启动千乡万村信息示范工程,中国移动也推出“农信通”业务,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在“十二五”期间,力争能够在广阔而空旷的农村这一蓝海市场谱写更加美丽的乐章。

(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刊无关)

信息技术让音乐课堂更美好 篇7

近年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人类已经正式进入信息时代。现代信息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现代居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也对人类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极大的冲击。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 信息技术给现代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对课堂教学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撑。因此, 如何有效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已经成为众多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2 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提高音乐课课前导入的质量

课前导入是初中音乐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直接影响到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从总体上说, 当前的初中教育仍旧受到应试教育的深远影响, 学生长期处于较大的学习压力下。在这种背景下, 学生很难直接从压抑的学习气氛中进入到音乐课堂氛围中。因此, 教师就只能通过课前导入来缓和学生的情绪, 营造更适宜的教学氛围, 进而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

但在传统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 教师只能利用录音机等较为落后的设备给学生播放音乐。这就导致教师所播放的曲目种类较为单一, 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 也就无法提高音乐课的融入感, 进而导致课前导入的效果并不理想。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教师就可以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课前导入环节中提高质量和效率。首先,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 教师就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 在课前为学生播放更具有吸引力、种类更丰富的音乐。在这种背景下, 学生就能够被教师所播放的音乐吸引, 能够跟随音乐的节奏和旋律调节情绪和心情。基于此, 学生就能够很快从学习压力中摆脱出来, 受到音乐的感染, 尽早进入到学习音乐的状态中。

其次, 通过信息化的多媒体设备, 教师就能够增加音乐课课前导入的多样性, 摆脱单纯地使用音乐进行课前导入的方式。例如, 在音乐课前, 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播放音乐话剧, 也可以让学生观看优美的视频并搭配适宜的背景音乐。

3 信息技术能够增强初中音乐课的生动性

初中音乐课应该是一门轻松、活泼的课程, 学生应该能够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充分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舒缓心情、净化心灵。

但在实践教学中, 部分学生却认为音乐课相对无聊, 无法投入精神学习音乐和感受音乐。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方面是因为部分学生认为音乐课的重要性不强, 无法有效提高自己的文化课成绩, 也就从主观上没有重视音乐课;另一方面, 传统音乐课堂教学无法将音乐与画面充分结合, 也就导致学生无法在聆听音乐时, 欣赏音乐想要描绘的画面, 也就无法进一步领悟到音乐的美。这就直接导致学生无法深刻认识到音乐的内在美, 无法领悟到音乐的内涵与灵魂, 进而导致学生感到音乐的空虚和抽象。

但通过信息技术, 教师就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例如, 在以琵琶独奏《阳春白雪》为内容进行课堂教学时, 教师就能够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音乐与对应的情境展示给学生。在这种背景下, 学生就能够在聆听《阳春白雪》的旋律时看到具体的图像, 进而深刻感受到春季时节白雪纷飞的美丽景象。通过聆听与观赏, 学生就能够在大脑中形成更具体的聆听感悟, 进而增强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生动性。

又如, 在《小小少年》的音乐教学中, 学生很难直接通过聆听音乐来了解主人翁的人生经历, 也就无法体会音乐想要表达的真实情境。而通过信息技术, 教师就能够利用具体的课件, 将音乐的背景展现在学生面前, 进而增强音乐课堂教学的生动性。

4 信息技术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目标, 是素质教育理念下的重要任务。但在传统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 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众多教师头疼的问题。

首先, 在传统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 学生往往认为音乐太过抽象, 无法在大脑中形成具体的图像, 也就无法进行感悟;其次, 没有现代化多媒体设备的有力支撑, 教师能够在音乐鉴赏课中使用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也相对单一, 就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但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 教师就可以改变当前的初中音乐教学现状, 针对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制定可行的教学计划, 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方面, 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 教师就能够让学生对音乐所描绘的图像进行更直观的感受和观赏, 进而对创作者的创作意图有更深刻的领悟, 从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质量。

另一方面, 利用信息技术, 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在网络平台上进行交流和讨论。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到其他人对某首乐曲的鉴赏, 从而引导学生观察他人的音乐鉴赏角度, 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同时, 教师也可以在音乐鉴赏课中将学生的观点与鉴赏结果公布在相关的网页或论坛上引起其他人的关注。这就能够让学生的鉴赏结果得到更多人的点评, 进而指出其中的不足, 引导学生进行改正, 进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 结语

总的来说, 信息技术已经逐步渗透进现代教育领域, 并且已经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取得不俗的成绩。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 信息技术能够让课堂变得更美好,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

摘要:信息技术已经逐步渗透进现代社会各个领域, 对现代教育造成极大冲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同时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针对初中音乐课堂, 信息技术能够提高音乐课课前导入的质量、能够增强音乐课堂的生动性、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本文通过相关研究, 旨在让初中音乐课堂更美好。

关键词:信息技术,音乐课堂,提效

参考文献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篇8

节能采用新科技

作为全球城市人口比例超过50%后的首个世博会,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正站在历史进程的十字路口。上海市政府正雄心勃勃地挑战全球难题,在“低碳、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市”这三大主题下,以高于奥运会的难度来倾心勾勒出“梦幻”般的创新型新一代城市雏形,以解答工业革命带来的城市化困扰。

2010年的世博会以城市文化为主题,在城市文化高度发达的今天,科技与节能已经成了焦点问题。事实上,世博只是一个契机,在此之后,这些低碳经济时代的创新成果也将慢慢推广。联合国副秘书长、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齐姆,施泰纳对此颇为赞赏,认为上海在很多方面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树立了新标准。在上海世博园区,太阳能光伏发电一年可提供450万度的电力,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它相当于2 000户人家一年的用电。

在城市中心大规模集中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在世界上并不多见。太阳能电池安装在中国馆、主题馆、世博中心、演艺中心和城市未来馆,每年可发电450万度。世博园区还采用了太阳能空调技术,它是空调技术的一次革命,实现了空调可再生能源化。

在世博园区,太阳能光伏发电量超过建筑用电量的3%,太阳能热水量占生活用水量的52%,每年节约的能耗相当于2 160吨标准煤,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 380吨。每年还可节约自来水16万吨,约占年用水量的76.7%。

世博园区的1 000多辆交通车辆全部使用了新能源,实现了零排放,有燃料电池车、超级电容车和电电混合车。燃料电池车通过氢气和氧气的化学反应,直接产生电力,燃料电池化学反应过程不会产生有害物质,所以没有污染。燃料电池的转化效率也比内燃机高。

上海的黄浦江是一个返潮河流,每天涨落潮两次,水体的交叉量很大。在筹建世博园之初,大家普遍认为黄浦江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能为世博场馆提供热源。现在,在几个场馆应用了这一技术,包括世博演艺中心和城市未来馆的能源中心,实现了冷热源100%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其中城市未来馆的能源中心不仅为这个馆自身提供热源,还为其他展馆和周边45万平方米的区域提供热源。

半导体照明技术(LED)被誉为21世纪的照明技术,在世博园区里大量地使用了这种技术,尤其是在中国馆、世博演艺中心以及城市最佳实践区里。城市最佳实践区里有专门应用LED照明的案例。

世博会上看什么

上海世博会场馆展示运用了节能减排、环保等技术。这些技术有的代表了当今世界先进的科技技术,有些代表了前瞻性的技术,或者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世博会上展示的内容,有的来自最发达的国家,有的来自最不发达的国家。最不发达国家是否就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呢?不是,也是有的。在我们中国也有中部或者西部欠发达的地区,我们都可以在那里找到自己学习的对象。

现在,全世界都在积极推广节能建筑技术,制定了相应的绿色建筑标准。美国政府规定,政府投资的或者以政府投资为主的项目都要建绿色建筑;英国将在2016年前,使所有的建筑都达到绿色建筑的标准;我国也制定了相应的绿色建筑标准,最高是三星级。在世博园区,“一轴四馆”(世博轴及中国馆、世博中心、演艺中心、主题馆)等永久性场馆都大量应用了节能生态技术。

世博园区采用了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技术。在上海馆内还展示了一项将生活垃圾变废为宝的新技术:把生活垃圾放在三个密闭的容器中,模拟自然界石油、煤炭、天然气生存的条件,给它一定的压力、温度和时间,使它变成类似于石油、天然气、煤这样的东西。在广州等城市,大量的生活垃圾已经到了无处堆放的地步。这项技术如果能够得到广泛推广,不但能为人类创造新能源,真正实现物质循环利用,而且还解决城市垃圾的出路问题。

世博主题馆在空间布局和材料应用上注重环保,东西两侧的墙体有将近4 000平方米的绿墙,夏天可以遮阳,冬天可以保温。主题馆展览空间达188米×122米,是亚洲最大的展示空间。世博轴上6个巨型圆锥状的“阳光谷”,能把太阳光直接引到地下两层,还可以收集雨水,促使地面以下的自然通风。有了“阳光谷”,人们就可以在地下种一些植物了。

最值得看的地方

网络调查显示,参观理由最多的两条依次是:“了解全世界多个国家、地区的文化”(74.0%)、“增长见识的好机会”(66.6%)。应注重强调2010年上海世博将汇聚全球丰富多元的文化,最新的科技成果,最先进的理念和实践。就如世博门票上写的那句“不出国门,看遍世界”。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所有展馆、展区中,中国馆的期望值人气最高,6成的市民都想参观。男性对于中国馆的期待(63.0%)更甚于女性(59.0%)。在境外展馆中,美洲国家馆(含美国、加拿大、巴西、阿根廷等)的期望人气最高(39.9%)。其次是亚洲其他国家馆(含韩国、日本、新加坡、印度等)、欧洲国家馆(含法国、德国、瑞士、意大利、荷兰等)。非洲国家馆(含埃及、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卢旺达等)在境外馆中期望人气最低。

总之,世博会通过展示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最新的理念,吸引并激发我们怎样把最新的理念变为现实。希望通过这样的展示能向参观者推荐和倡导一种健康绿色的城市生活方式,呼吁参观者从身边小事做起,节能减排,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当看过世博会的展示后,我们会不会去思考:有没有值得马上就去做的事情呢?150年前,城市化人口占全球人口比例6%,如今50%的人居住在城市。上海世博会正是从这样的历史视角来思考城市未来的发展,并试图寻找一个全人类的共识。此次上海世博会将是一次探讨新世纪人类城市优质生活的伟大盛会。

规则,让生活更美好 篇9

一一题记

规则,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如同水对鱼儿一样重要。有了它,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北京市将每月11日确定为自觉排队日,希望杜绝公共场所乱拥乱挤等不文明现象,创造文明有序的环境。它寓意着人们都应像“1 1”一样顺序排列,有序进行。从表面上看是为了营造一个整体的文明环境;从深里看,是对人们的一种善意的提醒。当“提醒”变成一种无意识的行为时,“排队日”就可以下岗了。而那时,生活也将因为规则而变得更加美好。

在青海玉树地震期间,一支队伍的行为准则让人们竖起了大拇指。这支队伍到达玉树的第二天,一位老奶奶就提着一包酥油茶走进了官兵们的帐篷内,说道:“天气热,你们长途奔波辛苦了,快喝些茶解解渴吧。”说完便放下了酥油茶准备离开。带队的队长见状连忙拦住老奶奶,说道:“我们有纪律,不能拿群众的一针一线。”说着就把酥油茶还给老奶奶。老奶奶说:“你不要,我就不走了。”见状,队长只好收下,并且立刻掏出200元钱给老奶奶。在你推我搡之后,老奶奶只好收下。她离开的时候,边走边说:“部队的传统没有丢。”正是因为军人们严明的纪律,获得了人们的一片赞赏。

还有这么两个人,他们为了体验戈壁滩的神奇,便租了一辆车在戈壁滩上行使。早晨出发后还没什么事儿,到了傍晚,突然闻到一股汽油味。他们下车一看,糟了!油箱不知何时被戳破,汽油流失殆尽,而离他们最近的村庄也有160千米。他们两个绝望了。而司机却看了一下地图,说道:“不要急,我们还有希望!有一辆车会从这里经过,看见我们就会来帮我们。”其中一个人却充满疑惑地问:“那儿到这里至少有30千米,为了一盏灯,他会来吗?”司机却坚定地说:“会来,这是戈壁滩上的规则!”

于是,他们就在车中等待着。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体力也越来越不支了。直到凌晨4点左右,终于有一辆小货车缓缓向他们驶来,同时,也载着他们生存的希望……终于,在小货车的帮助下,他们获得了新生。规则,让生命因它而重绽光彩。

规则如火,点燃我们的生活;规则如光,驱散无尽的黑暗。让我们生活在规则的天空下,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城市 让生活更美好 篇10

从环境来说,我敢保证,从飞机上往下看,新加坡的主色调一定是绿色的。不同于高樓大厦的灰,也不是农田庄稼的黄,而是属于自然的绿色,哦,或许还有蓝色映衬,它们交相辉映,透露着自然之美。新加坡四季如春,独特的气候条件使得这里的绿色永不凋零。无论是忙碌的公路,抑或是繁华的商场,处处都被绿色环绕。可我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导游曾经介绍过,新加坡国土面积很小,可利用的土地也很少,所以人们没有办法,各种建筑不是往天空发展就是深入地下,以至于到处高楼大厦林立。但在游览过程中,我却发现路旁有很多面积很大、空旷的草地,那儿的空间绝对够建一栋高楼,可是没有人去占用,而是开辟了一块被精心修剪的草坪,偶尔有几只小鸟落于其上,欢快地玩耍嬉闹,让人心情舒畅。忽然间,我明白了,也更加敬佩起新加坡人:不论怎样压缩自己的生活空间,却总要给自然留一片生存的天地。这样的新加坡,人们的生活怎能不美好呢?

人们总说新加坡是一个非常干净的城市,甚至能达到在外面走一遭而鞋不沾灰的地步。这当然是有些夸张的成分在,但不得不说,新加坡的国民素质确实不低。来到新加坡,虽然这里车不多,但高峰时段堵一堵也是避免不了的。我以为,堵车时最能看出一个人的素质,就算是再温和的人,堵得久了也难免有些怨气。可在新加坡的八天,我竟连一次汽车不耐的鸣笛声都未曾听见过。他们总是那么心平气和,只静静地驱车随队前行,有时甚至还把堵车之事作为笑话讲给我们听。

在新加坡的商场等室内场所是不允许吃、喝的。不只是室内,甚至在马路旁、街道上,我也未曾见过一个人边走边吃。对于像我这样习惯于抱着零食边吃边逛的人来说实在难熬。不过,不吃不喝就不会有垃圾乱丢或洒在地面的情况,这种简单的方法能行之有效,新加坡人的素质可见一斑。这应是新加坡能如此干净的原因之一吧。

想一想,较高的国民素质从何而来,应是教育结果的体现吧。

说到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占了新加坡学校教育很大的一部分。记得从小学到中学,我春游、秋游去的最多的地方便是抗日战争纪念馆了。我不否认,这确实对爱国主义精神的形成有些作用,但去的多了,也就难免有些乏了,浑浑噩噩地参观了一天,到头来却什么也没记住。到了新加坡,我才真正感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的震撼。记得我们到国大附中的第二天,全校举行欢迎仪式,他们的校风确实自由开放,台上校长讲着,台下学生喧哗,真真正正的“自由”。突然间,国歌想起,所有人仿佛训练好了一般立正站好,肃目向前。那一张张刚刚还挂着嬉闹笑容的稚嫩的脸,此刻却肃穆庄严,令人心生敬畏。几百人一同唱着国歌,一同念着誓言,可使在场每一个人的心灵受到洗礼。学生每天早上都会这样站好,唱国歌、念誓词。这使我想起曾听说过这样的场景,新加坡每年国庆,人们不论身在何地,凭借广播、电视、网络,全国人民会一同唱国歌、念誓词。那是一个怎样的场景!我相信,他们熟稔的誓言已铭刻于心,对国家的热爱之情也必将转化为自身的行动。

□栏目编辑 王宇华

上一篇:通风和空调系统下一篇:开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