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整合“品德与生活”教学

2023-02-12

信息技术整合品德与生活, 使传统的课堂教学由无形到有形, 由无声到有声, 由平面到立体, 由静态到动态, 具有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艺术性等优势, 而且多层面、多角度提供儿童了解世界窗口, 从而为儿童成为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学习

现代教育技术专家——何克抗教授指出:“对于任何学科的教学改革来说, 其最终目标都是要通过优化学习环境和教学过程来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教学过程的重点是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本学科方式方法。而对《品德与生活》这样综合性课程, 必须依靠信息技术, 让学生快捷地了解社会, 了解大千世界。如《品德与生活》课程《我爱我的家》一课设计。 (1) 网络展播, 激发兴趣。在多媒体教室里, 老师简捷引入:同学们, 我们天天见面, 知道我家在什么地方吗?好这就带大家参观我的家 (板书) , 视屏动态展播, 镜头出校门, 沿街建筑物, 直到家住的小区, 来到自己的家, 穿过客厅, 进入一间精室, 定格在一张全家福的照片上。现在知道老师家在哪儿吗, 瞧这张相片, 当时我只有9岁, 猜猜其中哪一个是我, 看看我像爸或像妈?同学激情飞扬, 老师亲切引导:大家都观察得仔细, 我的眼睛像妈, 嘴唇特别像爸爸, 因为我身上流淌着父母的血液, 父母是我最亲的人!进而屏幕上出现一幅美丽的网页画:中间是老师的全家福照, 老师娓娓述说:我家的小区环境优美, 我家前面一条马路, 鼠标点击照片前沿, 屏幕上出现一条马路, 车水马龙, 一片繁忙。点击右边, 现出一块球场, 左边出现了一座公园示意图。还介绍小时老师最爱到公园去捉迷藏。 (2) 创设平台, 凸现个性。引导:同学们, 你的家旁边有什么呀, 动手画一画行吗? (同学把全家福照片贴在一张白纸中央, 代表“我的家”, 再用彩笔描绘家周围的环境及建筑) 。请同学们把我的家的作品作汇报:一个同学点着照片讲, 这是我的家全家福, 背景是绿色草原, 那是去年暑假旅游仙女山照的呢!我长得特像爸爸, 指着图上彩色长方形, 兴志勃勃介绍:我家背靠公路, 右有小树林, 左边是小山, 小时最喜欢爬山玩。我家环境比老师还好呢。随后, 学生们争着上台介绍, 凸现个性, 充满自信与自豪。 (3) 联系实际, 拓展延伸。老师请学生互相介绍带来的与家人照片, 讲一讲有关这张照片的故事。愿意讲给大家听的上台来!一个女同学介绍:这张合影, 终身难忘, 背景是抗震救灾的场面, 爸爸胸前戴着大红花, 妈妈手捧生日蛋糕。瞧, 我在他们中间笑得多甜蜜。这是爸爸参加抗震救灾归来, 提前一天为我过8岁生日, 专门给这张照片取名“重庆”呢!还有同学展示她半周岁照片:“请看, 照片上有我和爸爸妈妈, 爸妈爱我, 我更爱我的家。我在家要做个好孩子, 勤劳的孩子, 在校做个好学生, 报答父母。”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探究性学习

如《品德与生活》中《花草树木点头笑》一课, 设计基于现代教育专家何克抗教授的“主导——主体”网络教学结构的理论, 注重教学内容, 道德启蒙的探究式: (1) 网络环境创设品德探究情境。一开课, 老师用网络技术大屏幕演播大片龟裂的黑褐色土地, 问小朋友谁愿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可以怎样改变它?随着同学们回答:“种上树, 种上草”。老师马上用鼠标点击热键, 大地上出现了葱绿的树木, 盖满碧绿草地。随着学生想象, 这块草原又开放艳丽的鲜花, 辟了一条弯弯小河, 配上明亮太阳、飞翔的小鸟……荒山变成花园的思辨探究中, 在梦想成真的变化里激发学生兴趣。接着, 老师又点击此图境中一株鲜花, 特写放大, “菊花”, 学生不约而同大声答, 又出现“梅花”、“茶花”、“月季”, 同样特写放大展现柏树、榕树、松树、木棉、桦树等。提问:花、草、树、木能美化环境, 对我们生活还有什么贡献呢?请通过电脑查询“花、草、树、木, 人类好朋友”资料库。通过探究, 他们知道花香清新空气, 菊花、金银花可治病, 黄花、昙花可食用, 还知道森林可供应人们氧气, 吸收有毒气体等。屏幕再现动画小品:一位小朋友踏草坪, 小鸟向他挥手;一位小朋友去摘公园花朵, 花朵摆头, 掉眼泪。让学生试着给配音, 学生在道德体验中探究, 在探究中体验道德情感。 (2) 网络环境下激发品德探究的热情。在学生明白要爱护花草树木基本道理后, 播放一段本班同学开展“护绿小卫士”活动实况录像, 正面强化德育认知。 (3) 网络环境下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创新。在本课道德意义基本构建以后, 在辨析巩固上力图独辟蹊径。设计学生人机对话, 开展“我心中的家园”拼图竞赛, 让学生操作电脑, 将美丽的花、草、云、树、两棵树间拉绳晾衣服及流污水的工厂等预制图块 (可由鼠标点击拉入屏幕中空的画框里) 拼成美丽家园。老师惊喜地发现每个学生拼出的“心中的家园”都不一样, 表现出不同的审美情趣、不同的创意风格, 良好的个性得以张扬。通过网络调其他同学“家园”进行比较, 通过探究, 他们能说出排污水工厂、两树中拉绳晾衣服图块不能拼入“心中的家园”, 还能说出“爱护花草树木”牌子设在花园中是让人看见花园中牌子, 不去摘花。有的牌子设在花园外路上, 他们说:“让人们没到花园就提醒他爱护花草树木。”更出乎预料的是课件设置时为了画面配搭美观, 预制了两座房子图块 (一大一小, 一有烟囱冒烟。) 居然有一部分学生只选入了没有烟囱的房屋, 我们觉得构图不美, 有学生却说“冒烟的房子可能烧煤, 还是有污染, 我选用天然气的房子没污染。”另一学生说“我姥姥讲现在煮饭烧沼气不冒黑烟。”老师夸奖他们观察仔细, 多会动脑筋呀!这节课, 不仅激发学生探究自然、参与社会的热情, 更引导学生适应社会、改造社会的创新, 唤醒学生巨大的道德认知潜能!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合作创新

建构主义认为:获取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背景下, 借助其他人 (包括老师和学习伙伴) 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 通过建构方式而获得。其中, 情境、协作是学习环境两个重要因素, 网络环境的特殊优势, 正为学生这种协作学习方式形成营造了良好氛围。如《品德与生活》中《我与动物交朋友》一课设计: (1) 营造氛围, 激发兴趣。一开课, 网络环境展现大森林视屏, 老师先让全班的同学自己戴着头饰, 扮演自己喜欢的动物, 配上昂扬的运动员进行曲, 带同学进入多媒体教室。激发学生兴趣。老师也扮动物——狮子, 通过森林里召开动物大会, 点名把老师与学生联系起来。狮子点名, 首先点到自己, 通过多媒体技术, 大屏幕动画展示狮子生活录像, 老师边配解说“我是森林之王, 我强壮、敏捷 (网络课件展示奔跑) 、我威武、雄壮……”接着点到熊猫、袋鼠等 (课件分别展示它们生活习性) 。扮熊猫的同学主动站起来, 为录像配解说, 并为把自己介绍得有特点积极动脑筋。有的同学说:“我是国宝, 生活在四川盆地, 常常满载友谊, 出访世界……”有的同学说“我生活在非洲, 是奔跑健将, 早已成为澳大利亚国宝……”全班表现极大的主动参与热情。 (2) 优化资源, 交流共享。学习动物对人类的贡献时, 教师先让同学点击本课的资源库, 找一找所扮动物的作用, 引导同学转换视角, 让“小动物”自己娓娓道来, 第一人称亲切感人, 饰飞鸟的同学说:“人类从我们飞行中得到启示, 制成飞机。”即从网络资料库中点出鸟类飞翔、人在制滑翔机、飞机凌空动态图象, 形象生动, 印象深刻, 发言的同学又兴奋又激动。 (3) 历史回放, 唤醒责任。通过播放人类破坏生态、猎杀动物的资料片, “动物们”诉说人类对他们不好, 处境万分危险。通过讲故事, 播放《丹顶鹤》剪辑及主题歌, 树起保护动物光辉典范, 联系学生实际辨析、导行。 (4) 网络游戏, 协作拼图。开展“请来我们的好朋友”小组网络拼动物形象比赛, 每组6只动物, 身子在画框内, 它们的头、啄 (或嘴) 、脚腿、爪 (或翅) 、尾呈可拉移组合的预制板块, 在轻音乐中, 小组几位同学协作:有分工 (谁判断, 谁负责动鼠标拉移拼图, 谁承担介绍这个动物生活习性) , 有协作, 有沟通, 同学们兴趣盎然。汇报中还有新发现:啄木鸟啄长而尖硬, 便于打洞捉虫, 爪后有两趾用于蹬稳脚跟, 尾宽而有力, 支撑身体;猫头鹰啄利带勾, 便于捕捉田鼠……他们在协作学习中找到自信, 更在成功的喜悦中体验协作是成功的支撑!

通过信息技术环境下《品德与生活》教学整合,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道德探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合作创新, 多快好省地提高了《品德与生活》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摘要:充分应用信息技术, 整合《品德与生活》教学, 使传统的课堂教学由无形到有形, 由无声到有声, 由平面到立体, 由静态到动态, 具有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艺术性等优势, 而且多层面、多角度提供儿童了解世界窗口, 从而为儿童成为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关键词:信息技术,整合,品德与生活

参考文献

[1] 李克东.《协作学习及其协作学习模式》.[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0-04-04。

[2] 丁刚.《创新:新世纪的教育使命》.[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01---10。

上一篇: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髁间骨折6例分析下一篇:石油化工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