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政策组合选择

2024-05-01

会计政策组合选择(精选十篇)

会计政策组合选择 篇1

由于会计政策选择经济后果的客观存在 (司可脱, 2000) , 使得其历来为企业管理者所重视。同时, 由于会计政策选择是一种客观的盈余管理手段 (Healy, 1985) , 因此企业管理者十分重视对会计政策选择策略的运用。现有的研究中, 探寻会计政策选择与企业盈余关系的文献占了绝大多数, 但却很少有人研究会计政策选择与企业成本费用的关系。目前仅有一篇文章明确提出了会计政策选择会对企业的成本产生影响 (韩东平, 袁知柱, 2004) , 认为折旧计提方法、存货计价方法、待摊和预提费用的范畴及期限、成本计算方法和研究开发费用性质的确定等都会对企业的成本产生影响, 并将该影响作为收益函数的减项建立目标函数模型, 但文章并未对此观点进行实证检验。

众所周知, 会计政策选择不仅影响到销售收入的计量, 而且影响到成本费用的计量, 这是会计政策选择的直接结果, 净利润不过是既定的会计政策选择下得到的销售收入与全部成本费用相抵后的差额, 因此直接关注收入和成本费用与会计政策选择的关系应该能够发现只关注净利润与会计政策选择的关系所不能发现的特征和规律。

从现有会计政策选择内容来看, 大多数的会计政策选择都对成本费用的计量产生直接影响, 如对存货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低值易耗品摊销方法、研究开发费用产生直接影响, 而能够影响销售收入计量的会计政策选择内容却并不多。因此从这一层面来说, 关注会计政策选择对成本费用的影响比关注会计政策选择对收入的影响更有意义。

本文运用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 进行大样本的统计检验, 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组合选择与成本费用的关系以及对成本费用的影响程度进行描述。

二、研究设计

(一) 成本费用项目和相匹配的会计政策的选取

成本费用项目和相匹配的会计政策的选取考虑以下三个因素:一是上市公司披露的利润表中的减项内容;二是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政策;三是相关会计政策对成本费用的影响是否具有明显差异。

综合考虑上述三个因素, 本文选取了利润表中的营业成本、管理费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三项作为分析对象。

相匹配的会计政策中, 影响营业成本的会计政策主要有存货发出计价政策、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包装物摊销政策。但由于现有会计准则限制使用后进先出法, 存货发出计价方法中只有选择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 且这些方法很难比较其对成本影响的高低, 所以在选择影响营业成本的会计政策时, 本文只选取了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包装物摊销政策进行会计政策组合选择策略研究。

影响管理费用的会计政策中本文选取低值易耗品摊销政策、研究开发费用是否资本化进行研究。从上市公司年报来看, 上市公司研究开发费用政策披露有六种状况:研究开发费用无资本化、研究开发费用无费用化、研究开发费用资本化、研究开发费用费用化、研究开发费用一部分资本化一部分费用化、未披露。为了更准确地描述研究开发费用的处理状况, 本文将研究开发费用资本化、研究开发费用费用化作为两种会计政策进行组合研究。

影响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会计政策本文主要选取了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金融资产分类 (专指是否确认了交易性金融资产) 两项会计政策进行组合研究。

(二) 会计政策分类

为了描述各种会计政策的不同备选方法对成本费用的影响方向, 有必要对其进行分类。本文假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中的加速折旧法、包装物摊销和低值易耗品摊销方法中的一次摊销法、研发费用资本化或费用化均会增加当期成本费用;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中的直线法、包装物摊销和低值易耗品摊销方法中的五五摊销法、没有研发费用资本化或费用化的发生额均会减少当期成本费用。

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是否确认交易性金融资产这两项政策是与公允价值计量有着密切关系的政策, 这两项政策的选择直接到影响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数额 (绝对值) 的高低。

毋庸置疑, 这些定义带有某些误差, 这种会计政策分类是仅就一般意义来说的, 参见表1:

(三) 会计政策选择策略系数

如果每种会计政策均有两种方法备选, 则影响营业成本的两种会计政策——固定资产折旧、包装物摊销可以有4种组合供企业选择。假设某一给定会计政策组合对营业成本产生的影响对所有企业都一样, 且两种会计政策对成本影响程度相同, 则会计政策选择策略系数 (简称为策略值) 的计算如表2所示。不同组合赋值的高低表示选择增加成本的会计政策可能性的大小, 可能性越小, 赋值越低。减少成本和增加成本的两个极端组合 (1和4) 的策略值分别被设为“1”和“3”。只有一个增加成本政策的两个组合 (2和3) 的策略值用“2”表示。

影响管理费用的三种会计政策:低值易耗品摊销、研究开发费用资本化、研究开发费用费用化可以有8种组合供企业选择。若假定三种会计政策对管理费用影响程度相同, 则对管理费用的影响由8种组合减少到4种, 如表3中策略值一栏所示。策略值的高低表示选择增加管理费用的会计政策可能性的大小, 可能性越小, 策略值越低。减少管理费用和增加管理费用的两个极端组合 (1和8) 的策略值分别被设为“1”和“4”。只有一个增加管理费用政策的组合 (2、3和4) 的策略值用“2”表示, 拥有两个增加管理费用政策的组合 (5、6和7) 的策略值用“3”表示。

影响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绝对值) 的两个会计政策: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和是否确认交易性金融资产的4种组合可以被赋予3个策略值。策略值的高低表示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可能性的大小。如表4所示。

(四) 研究假设

1. 会计政策组合选择影响因素及假设。

从表2至表4来看, 全部样本中选择使成本费用损益降至最低的组合居多数, 特别是选择直线法计提折旧、研发费用无资本化和费用化、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采用成本法的公司占据多数, 分别占98.87%、66.73%和97.53%, 说明上市公司对会计政策的选择确实顾及到了其对成本费用损益的影响。当然包装物摊销和低值易耗品摊销政策例外, 大部分公司选择使用简便的一次摊销法 (前提是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占总资产比例小, 对成本影响不大) 。本文假定会计政策选择策略系数的高低表示增加成本费用和选择公允价值计量的可能性, 可能性越小, 系数值越小, 所以预计会计政策选择策略系数与成本费用和损益数额 (绝对值) 呈正相关。

H1-1:营业成本与会计政策选择策略系数正相关。

H1-2:管理费用与会计政策选择策略系数正相关。

H1-3: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会计政策选择策略系数正相关。

2. 控制变量的影响。

影响企业成本费用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因素很多。除了会计政策选择策略之外, 企业的经营规模也决定了营业成本、管理费用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数额的高低;企业的经营业绩和证券市场监管也会影响成本费用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 企业规模因素及假设。本文选取资产规模的对数作为反映企业规模假设的研究变量。从企业经营情况来看, 营业成本和管理费用与当期的经营能力 (如产品生产数量、商品销售数量、提供劳务的数量等) 有直接或间接的配比关系, 而经营能力取决于企业规模, 所以营业成本和管理费用应与企业规模正相关, 规模越大的企业, 营业成本、管理费用都会越高。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高低取决于相关资产中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范围和程度。预计企业规模较大时, 其划入到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也较多。

H2-1:营业成本与资产规模对数正相关。

H2-2:管理费用与资产规模对数正相关。

H2-3: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资产规模对数正相关。

(2) 经营业绩与证券市场监管因素及假设。由于现有的证券市场监管规定主要是依据公司的经营业绩, 因此经营业绩和监管规定可能会综合作用并影响企业成本费用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高低, 上市公司会较多地采用盈余管理的方式规避监管。本文假设高盈利是指当年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高于10%的公司, 大亏是指净资产收益率低于-1%的公司, 则高盈利的公司会努力均衡各年的盈利, 进行盈余平滑;大亏的公司会采取大清洗的策略来达到未来年度扭亏的目的。因此两类公司均会选择增加当期成本费用的策略来达到减少当期利润的目的。

与营业成本和管理费用不同,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绝对值) 的高低对企业盈利的影响方向受当年股价变动的影响, 不可控风险极大。由于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 预期上市公司对2009年是否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将持谨慎态度。预计高盈利公司因其盈利能力强, 更有可能尝试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以及承担因此造成的不可控风险的后果, 但大亏公司因盈利能力有限无法承担更多的不可控风险, 因而会谨慎地使用公允价值计量。

H3-1:营业成本与“高盈利”变量正相关。

H3-2:管理费用与“高盈利”变量正相关。

H3-3: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高盈利”变量正相关。

H4-1:营业成本与“大亏”变量正相关。

H4-2:管理费用与“大亏”变量正相关。

H4-3: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大亏”变量负相关。

上述影响成本费用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因素定义和预期符号如表5所示。

(五) 模型建立

反映营业成本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为:

反映管理费用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为:

反映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为:

其中:OC (log) 为因变量, 取营业成本的自然对数;AE (log) 为因变量, 取管理费用的自然对数;CFA为因变量, CFA=|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总额;α0、β0、λ0为常数项;αi、βi、λi为变量的系数估计值;ξ1、ξ2、ξ3为随机误差项。

自变量CLXS1、CLXS2、CLXS3表示影响营业成本、管理费用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会计政策选择策略系数, 赋值方法见表2、表3、表4的说明;其余变量均为控制变量。各变量的定义和取值方法如表5所示:

上述线性回归模型须符合两个前提假设: (1) 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共线性问题; (2) 残差项之间不存在序列相关问题。在具体的分析过程中, 将采用方差膨胀因子VIF和Durbin-Watson统计量来进行检验。

三、样本选择与实证结果

(一) 样本选择

研究所需会计政策选择及成本费用信息是通过查阅2009年的上市公司年度报告获得的, 上市公司年度报告来源于巨潮资讯网 (www.cninfo.com.cn) 和上市公司资讯网 (www.cnlist.com) 。研究中使用的数据全部采用手工方式录入。样本选取的标准是:在我国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 并具有相关期间的会计信息资料, 最终选取了1 690家上市公司作为全部分析样本。

但根据上市公司相关会计政策的披露情况, 影响管理费用的低值易耗品摊销、研究开发费用资本化、研究开发费用费用化等会计政策中, 扣除未披露研究开发费用政策的公司后剩余977个样本。影响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金融资产分类 (是否确认交易性金融资产) 等政策中, 扣除未披露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的公司后剩余1 174家。

(二) 实证结果

1. 相关系数分析。

表6显示, 营业成本与会计政策选择的相关系数不显著, 且与预期符号不一致。控制变量中, 营业成本与资产规模、高盈利变量和大亏变量的相关系数均在0.000 1水平上显著, 但大亏变量的相关系数与预期符号不一致。

表7显示, 管理费用与会计政策选择的相关系数不显著, 但与预期符号一致。控制变量中, 管理费用与资产规模的相关系数在0.000 1水平上显著, 与高盈利变量的相关系数在0.01水平上显著, 与大亏变量的相关系数在0.05水平上显著, 但大亏变量的相关系数与预期符号不一致。

表8显示,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会计政策选择的相关系数在0.000 1水平上显著, 且与预期符号一致;而与控制变量的相关系数均不显著, 与资产规模的预期符号也不一致。

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根据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1) 并使用SAS软件, 利用OLS检验上述相关假设。分析结果如表9所示:

表9显示, 模型的F值在0.000 1水平上显著, 表明用该模型来描述影响会计变更程度的因素是合适的, 由此得出的结论可信。Adj-R2达到0.516 4, 说明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联性较强, 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 因变量的总偏差中51.64%可以由自变量的变异来解释。另外, 模型中自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VIF值均小于2, 表明模型没有多重共线性问题。DurbinWatson值为2.012, 经查表可知模型没有序列相关问题。

就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而言, CLXS1的回归系数不显著, 且与预期符号不一致, 说明会计政策选择策略系数对营业成本无影响。控制变量SIZE的回归系数在0.000 1水平上显著, 并与预期符号一致, 说明资产规模对营业成本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假设H2-1得到验证;LP和LL变量均不显著。

由于营业成本与当期的经营能力 (如产品生产数量、商品销售数量、提供劳务的数量等) 有直接的配比关系, 不易被操控。因此营业成本主要决定于企业规模, 而不受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

根据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2) 并使用SAS软件, 利用OLS检验上述相关假设。分析结果如表10所示:

表10显示, 模型的F值在0.000 1水平上显著, 表明用该模型来描述影响会计变更程度的因素是合适的,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可信的。Adj-R2达到0.670 0, 说明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联性较强, 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 因变量的总偏差中67%可以由自变量的变异来解释。另外, 模型中自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VIF值均小于2, 表明模型没有多重共线性问题。DurbinWatson值为1.764, 经查表可知模型没有序列相关问题。

就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而言, CLXS2的回归系数在0.000 1水平上显著, 并与预期符号一致, 说明会计政策选择策略系数对管理费用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假设H1-2得到验证。控制变量SIZE的回归系数在0.000 1水平上显著, 并与预期符号一致, 说明资产规模对管理费用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假设H2-2得到验证。LL的回归系数在0.01水平上显著, 并与预期符号一致, 说明大亏变量与管理费用也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假设H4-2得到验证。LP的回归系数在0.05水平上显著, 并与预期符号一致, 说明高盈利变量对管理费用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假设H3-2得到验证。

结果显示, 与营业成本不同, 由于管理费用属于期间费用, 不仅取决于当期会计政策选择中对摊提费用的处理方法和企业经营能力、经营规模, 而且还会成为上市公司盈余操纵的工具, 表现在高盈利公司和大亏公司尽量多的发生管理费用已达到平滑盈余和大清洗的目的。根据上文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3) 并使用SAS软件, 利用OLS检验上述相关假设, 分析结果如表11所示:

表11显示, 模型的F值在0.000 1水平上显著, 表明用该模型来描述影响会计变更程度的因素是合适的, 由此得出的结论可信。但Adj-R2仅有0.060 6, 说明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联性较弱, 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差。另外, 模型中自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VIF值均小于2, 表明模型没有多重共线性问题。Durbin-Watson值为1.810, 经查表可知模型没有序列相关问题。

就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而言, CLXS3的回归系数在0.000 1水平上显著, 并与预期符号一致, 说明会计政策选择策略系数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假设H4-3得到验证。控制变量LP、LL的回归系数不显著, 但与预期符号一致, 说明高盈利公司因其盈利能力强更有可能尝试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以及承担因此带来的不可控风险的后果;而大亏公司因盈利能力有限而不愿承担更多的不可控风险。控制变量SIZE的回归系数在0.01水平上显著, 但与预期符号不一致。

结果显示,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数额 (绝对值) 的高低取决于企业的会计政策是否较多地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 表现为是否较多地确认了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是否较多地选择了公允价值计量。

同时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也成为高盈利公司盈余操纵的手段, 越是高盈利公司其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绝对值) 越高。但大亏公司相反, 在无法预期2009年后金融危机的走向和股市行情的情况下, 大亏公司对是否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持更为谨慎的态度, 以减少不可控风险的发生。

四、研究结论与研究局限性

结论一:会计政策选择与管理费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但与营业成本的相关性不显著。

结论二:由于营业成本与当期的经营能力 (如产品生产数量、商品销售数量、提供劳务的数量等) 有直接的配比关系, 不易被操控。因此营业成本主要取决于企业规模, 而不受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 也不受从盈余管理的目的出发考虑的高盈利和大亏变量的影响。

结论三:管理费用不仅取决于企业规模, 会计政策选择中摊提费用的处理方法会极大地影响管理费用的高低, 上市公司会通过会计政策选择来进行调节;同时, 高盈利公司和大亏公司会通过尽量多地发生管理费用来向下操纵盈余。因此, 作为期间费用的管理费用, 其被操纵的程度远远高于营业成本。

结论四: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数额 (绝对值) 的高低取决于企业的会计政策是否较多地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 表现为是否较多地确认了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是否较多地选择了公允价值计量。同时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也成为高盈利公司盈余操纵的手段, 越是高盈利公司其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绝对值) 越高。但大亏公司相反, 在无法预期2009年后金融危机的走向和股市行情的情况下, 大亏公司对是否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持更为谨慎的态度, 以减少不可控风险的发生。

结论五:相对于营业成本, 管理费用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被人为操纵的可能性高、信息的真实性弱。企业的监管者和审计者应更多地关注与期间费用和线下项目有关的会计政策选择的合理性和信息的可靠性;会计准则制定者在决定放大与期间费用和线下项目有关的会计政策可选择空间时应慎重。

本文的局限性在于样本选择时间过于集中, 所有样本都选自2009年, 这意味着数据之间存在横向相关, 变量的系数标准差被低估, 系数的显著性被提高 (Watts和Zimmerman, 1986) 。后续的研究应作不同年度的比较。

摘要:本文以2009年沪深股市发行A股的公司为样本, 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组合选择与成本费用的相关性进行了描述和解释。研究发现, 会计政策选择与管理费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但与营业成本的相关性不显著。会计政策选择中摊提费用的处理方法极大地影响了管理费用的高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绝对值) 的高低取决于企业的会计政策是否较多地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

关键词:会计政策选择,管理费用,公允价值

参考文献

[1].韩东平, 袁知柱.不对称信息条件下企业生产成本契约的设计.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4;6

[2].梁杰, 于健.公司治理对会计选择的影响——基于深沪A股东北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中国会计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4

[3].威廉姆·R.司可脱著.陈汉文译.财务会计理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 篇2

一、会计政策选择的基础

(一)会计政策内涵

会计政策是企业管理当局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中所选用的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它既包括总的指导性会计原则,也包括相对具体体现会计原则的会计方法。会计原则决定会计方法,会计方法体现会计原则,二者共同构成会计政策的基本内容。

(二)会计政策分享反具体内容

会计政策有宏观会计政策与微观会计政策。前者是指一国或某一地区会计实务规范的可选择空间,通常体现为有关法规和会计准则;后者是指南企业在有关法规和会计准则范围内制定或选择的会计政策,即企业会计政策。

企业会计政策的具体内容,主要是综合性会计政策、资产、负债和其他项目,具体包括合并政策、应收款项、存货计价、应付项目、收入确认、财产处理损益、研究与开发、衍生金融工具、费用分配、成本计算方法等。

二、会计政策选择的本质

(一)会计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客观必然 会计政策产生的原因:一是利益的共享性。企业的财务会计应向其相关的利益各方充分披露其会计信息。而这些利益相关方与企业彼此之间都有其各自独立的利益,政府为了平衡各相关方利益,降低执行成本,就会放宽准则中对一些经济业务事项的会计处理限定,以提供一些可供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二是企业会计实务的多样 性与复杂性。由于企业所处的环境千差万别,企业的经营规模和状况各不相同,为了使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最恰当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情 况,准则和制度就有必要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三是会计计量与报告中的主观性。会计计量与报告过程是人们主观地期望以货币计量为手段,采用一些特定的专门方 法,对会计对象加以反映以提供相关可靠的会计信息的过程。

会计政策产生的客观必然:一是会计政策选择是企业会计信息揭示的基础。会计的核心问题是确认和计量,经济业务事项的初始确认和计量以及在此 之后的再确认和计量,其本身就是对具体会计原则、方法和程序的选择运用。二是会计环境的变化要求企业的财会人员探索和选择适宜的会计政策,以保证会计信息 的真实与公允。三是会计政策的选择是完成企业目标和贯彻经营思想的手段。每个企业都有其自身的发展目标,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企业发展的阶段,企业往往会 采用不同的经营战略,有时稳健经营,有时锐意开拓。

(二)会计政策选择的含义、特点反意义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是指在既定范围内根据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和特点,对可供选用的会计原则、方法、程序进行分析、比较,进而拟订会计政策的过程。

会计政策的选择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选择不是个别原则和方法的简单汇集,而是一种整体优化;二是选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政策的最初确立需要作出选择,而已有的政策变更也是一种选择。

会计政策选择对于企业来说意义重大。一是它保证了会计法规的贯彻执行。会计政策是企业会计法规前提下的一种选择,是企业贯彻会计法规和进行会 计处理的基本方针及具体

应用。二是会计政策的选择可以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决定企业财务信息的质量。要保证这些权利和义务或责任能够在管理活动中按照最高 管理层的意图如期贯彻进行,就必须在分解职能后的管理主体之间,采用一个新的经济管理协调机制,而会计政策就是这种协调机制的主要组成部分。三是选择企业 会计政策,可以确保企业收益的合理分配。会计信息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反映,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必然会形成不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结果。

三、会计政策选择的原则

(一)合法性和相对独立性相结合原则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应当是在准则和制度规定的可供选择的会计原则和具体处理方法内取舍,以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可比性和真实可靠性。但对于拟选用的会计政策与国家的税收法规不一致时,会计政策应当保持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

(二)一贯性原则

企业选用的会计政策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和连贯,不得随意变更。同时企业应正确处理好保持稳定和适时调整的关系,对于会计政策的重新选择,应当按照会计准则和制度要求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并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加以说明。

(三)适用性原则

会计政策的适用性是确保会计政策得到很好发挥的重要保证,企业选择会计政策时,理所当然地应与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理财环境相结合,以确保在新环境下新的适用性。

(四)成本与效益相结合原则

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应权衡提供会计信息的成本效益,在基本的会计信息质量得到保证的基础上,企业应选择便于理解和实施的会计政策,并尽可能地降低操作成本。

(五)遵守职业道德原则

遵守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上岗执业的必备条件,在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中,会计政策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加之近年来通过滥用会计政策进行会计操纵现象严重,因此会计政策领域的道德建设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

四、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

(一)出于企业自身物质利益和管理者政绩考虑

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取得的报酬和职位待遇均与其经营业绩挂钩,而企业经营业绩的评价考核标准则往往是反映当前利润完成情况的财务指标。同时,国有企业跟当地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地方政府经济目标都跟企业经营业绩紧密相联。出于自身利益和迎合政府的需要,企业管理当局都会选择增加当期利润的 会计政策。

(二)出于筹措资金和扩大生产能力考虑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了进行风险管理,把贷款的安全性放在第一位,在向企业提供贷款时,必须要考察企业的偿债能力。而银 行确定企业资信能力的依据就是企业提供的会计报告,当企业为了扩大生产能力面临资金短缺急需贷款时,企业管理当局就会选择能够提高其资信能力的会计政策。

(三)出于上市和配股考虑

为了从证券市场募集大量的资金,许多公司发行股票和股票上市的愿望十分强烈。但是根据我国证券法规规定,发行和上市股票的公司必须具有连续3 年盈利的经营业绩。因此许多企业为了股票发行及上市,往往通过选择平滑利润的会计政策来确保企业连续3年盈利。同时一些上市公司为了扩大经营规模,希望在 证券市场上进行再筹资,增发新股或配股。由于国家对上市公司的配股有严格要求,如上市公司配股在其申请配股的前3年,每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不能低于10%。在这种监管措施的影响下,上市公司操纵利润就是为了获得或保持配股资格。

(四)出于避税和避免处罚考虑

在我国现行税收管理体制下,一些跨国企业为了国家和企业利益,往往采取抬高或降低交易价格和减少当期利润的会计政策,以确保所缴纳的税收能够 进入地方政府的国库。同时中国证监会要求,凡报告的利润实现数低于预测数20%以上的,除公开作出解释和道歉外,并将停止上市公司两年内的配股资格。还将视情况实行事后审查,如发现公司有意出具虚假盈利预测报告误导投资者,将依据有关法规予以处罚。上市公司如果连续3年亏损,其股票将被终止在证券交易 所挂牌交易。上市公司为保住上市资格,就会集中一个会计提前确认损失和费用,延期确认收入。

五、会计政策选择今后可能发展的方向

(一)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目标趋向于为满足众多利益相关方所组成的利益集团的需要随着企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公司已非简单的实物资产的集合,而是一种法律框架结构。所有在企业从事业务活动中做出特殊投资的各方,为了尽可能 维护其自身的利益都需要了解备选会计政策对其利益的影响程度。企业管理当局在选择会计政策时,不得不综合权衡各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并从中获取自己的那部分利 益。

(二)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效果将越来越注重整体优化

企业会计政策是一个系统,各项看似独立的会计政策却有着共同的目标,但各项会计政策发挥的各自效用却未必一致。企业管理当局必须全面分析自身 所处的环境、发展阶段、发展前景和在同业竞争中的地位、所拥有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明确本企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并对可供选择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形成 最优化会计政策组合。

(三)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规范和监管力度将不断加强

在以会计准则建设为核心的会计规范体系全面建立以后,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和有关部门执法力度的提高,必然会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规范和监管力度提出新的要求。

(四)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揭示程度将越来越规范

会计职业判断与会计政策选择 篇3

【关键词】会计职业判断;会计政策

1.会计职业判断和会计政策选择的含义

1.1会计职业判断的含义

职业判断的含义是指,那些有知识有经验的人在使用的职业准则框架之内进行的。要根据客观和正直的态度和关注进行判断。由此便知道,职业的判断主要是针对一些特定的职业来进行的。换句话说,对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职业判断。

1.2会计政策选择的含义

会计政策的含义就是在会计核算和编制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程序还有原则。而企业会计的政策选择则是指根据各企业自身的特点,在指定的范围之内,选择适当的方法和原则。会计政策的选择主要重视的是对政策内容的判断和分析。

2.会计职业判断和会计政策选择的比较

2.1会计职业判断与会计政策选择的相同点

2.1.1两者有共同的目标性

两者都有各自的目标,而且总体上目标是一样的。所以在选择会计政策时要以达到目标为主,要受会计信息的约束。而会计职业的判断也要以会计目标为准。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

2.1.2两者都有相对主观性

所有的判断都要有主观性,会计判断也要遵循。判断者的职业经验、知识程度、人力状况或者认知能力等因素都会影响会计职业的判断。而会计选择也要有主观性。

2.1.3两者都有动态发展性

会计环境的发展改善使得会计职业的判断也发生变化,这就是会计职业判断的动态发展性。而会计政策的选择也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所以这是两者的共性。

2.1.4两者的内容有重叠

会计政策和会计判断的内容都涉及到会计原则、程序和方法。两者的内容有一定的重叠。

2.1.5两者都有中立性

会计政策的选择除了要受到计量经济的影响而不达其他的目的就是中立原则。所以企业在选择适当的会计政策时,要做到公正不偏袒。而企业在制定政策时也要遵从中立性。

2.2会计职业判断与会计政策选择的不同

2.2.1会计职业判断与会计政策选择的主体定位不同

从企业的自身出发,企业经营自主权表现在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会计政策。所以,会计当局一般都是会计政策选择的主体。而会计职业判断的主体则主要是独立从事会计工作的会计人员,强调是以会计专家的身份做出的独立判断。但对会计人员而言,会计政策选择过程就是会计职业判断过程,所以从此角度分析,两者的主体又有一定的重合性。

2.2.2会计职业判断与会计政策选择的客体范围不同

会计政策选择的客体是会计准则、制度提供的会计政策选择范围内的各种会计原则、程序和方法。尽管会计政策的选择范围同样也是会计职业判断的空间,但相比而言,后者却要广泛的多。

2.2.3会计职业判断与会计政策选择的侧重点不同

虽然会计职业判断与会计政策选择在理论上都具有中立性,但在具体实务中,会计政策选择的中立性往往很难保证。会计政策选择强调所选会计政策对各方利益的影响程度,认为它是相关利益者为自身的经济和政治利益进行斗争的博弈过程,主张这不是单纯的会计问题,而涉及一系列经济和管理问题。而会计职业判断更注重技术角度,强调会计人员运用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来判断经济事项本身的性质和财务影响。

3.会计职业判断与会计政策选择的关系辨析

3.1会计政策选择离不开会计职业判断,整个过程为其提供了用武之地

会计政策选择指在既定范围内,根据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和特点,对可供选用的会计原则、方法、程序进行分析、比较,进而拟订会计政策的过程。会计政策选择包括会计政策的形成、调整和修正过程。整个过程伴随着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在会计政策的形成过程中,只要有新的会计政策出现,会计人员就需要运用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分析权衡采纳新政策的优劣,从而为管理当局提供专业咨询、提出建设性的建议。总之,会计政策选择的全过程都需要会计职业判断的介入,为会计职业判断提供了施展的舞台。

3.2会计职业判断运用于会计政策选择,是优化会计政策选择、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手段

会计职业判断可以提高会计政策选择的专业性、时效性和公允性。具体原因如下:

(1)作为一种技术手段,会计人员运用自身的知识和经验对经济业务的实质所做的会计职业判断,是管理当局科学决策的依据。因为具有丰富的职业经验的会计人员对经济业务往往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通过会计职业判断认清复杂的经济业务的经济实质,这是一般的没有会计知识和经验的非会计人员所难以做到的。因此,管理当局利用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就更能够清晰的认识经济业务及其实质,对经济业务做出较正确的估计和判断,从而做出相对准确的会计政策选择,提高会计政策选择的专业性。

(2)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是影响会计政策选择的重要因素。在会计政策选择的过程中,对同一经济业务存在多种可供选择的会计政策,究竟选择哪一种会计政策能够真实、公允的反映经济业务,需要会计人员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和比较等过程,越复杂的经济业务,越多样的会计选择,这一过程所需时间越长。而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无疑会缩短这一过程,因为运用职业判断的方法,利用会计人员的职业经验,对复杂的经济业务实质和可能的结果做出判断往往需要很短的时间,当然这是以会计人员具有丰富的职业判断经验和相关的知识为前提的。因此撇开这一点,会计职业判断完全可以提高会计政策选择的时效性。

(3)前已述及,虽然会计职业判断与会计政策选择都具有中立性,但二者的侧重点不同。会计职业判断着重从技术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会计人员的职业知识和经验,遵循职业道德原则,强调的是会计人员从技术的角度对经济业务事项做出独立的判断;而会计政策选择是企业的管理当局在利益权衡的基础上做出的会计选择行为,他不单纯是一个会计问题,更是一个经济管理问题,是企业的相关利益者利益斗争与博弈的过程,强调的是相关利益者的利益均衡。会计职业判断的独立性、专业性倾向与会计政策选择的均衡性、社会性的特征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在会计政策选择的过程中,应用会计职业判断专业性,运用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经验,为企业管理当局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可以减少管理当局因为过多考虑对各方的利益均衡而做出不允当的会计政策选择的机率,避免企业管理当局为了均衡各方利益而做出不能反映企业经济事项实质的会计政策选择决策,从而使企业选择的会计政策更公平更恰当,提高会计政策选择的公允性。

由以上三点可见,会计职业判断提高了会计政策选择的专业性、时效性和公允性,也就提高了会计政策选择提供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当然提高了会计政策选择的质量,最终保证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杰宾斯,阿里斯特·K·梅森.财务报告中的职业判断[M].胡志颖,邵红霞,刘刚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2]许道文.会计职业判断与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研究[C].东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4.

[3]杨家亲,许燕.会计职业判断研究[J].会计研究,2003:10.

会计政策组合选择 篇4

2006年财政部正式发布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其中的亮点之一就是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引入。现行会计准则给予企业更大的会计选择权, 这种会计选择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会计政策的选择权。如资产减值政策、金融资产分类方法等的选择。二是会计估计权。如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比率、公允价值变动等的估计。会计选择权为企业如实反映经济业务的实质创造了条件, 但同时也给企业管理人员操纵会计盈余提供了机会。

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客观状况和经济动机提供经验证据是非常必要的, 这不仅是对我国现行会计管制效果的实证性评价, 而且对我国准则制定机构和会计监管机构具有政策意义。

二、会计政策选择三大假设理论

会计政策选择是一种决策, 其主要目的在于以一定的方式影响会计系统产出的信息。会计政策选择具有经济后果特征, 影响着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分配, 所以是各方关注的焦点。会计政策选择的目标是在服务于会计目标的前提下, 实现利益相关者的价值最大化。

Watts和Zimmerman (1986) 根据契约理论, 对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动机提出了三大假设: (1) 补偿计划假设。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有补偿计划的公司经理为增加个人效用, 更可能选择将未来的盈余转移到当前确认, 以便提高其报酬的现值。 (2) 债务契约假设。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为避免违约成本, 越接近违反债务契约条款的公司, 越可能选择将未来的盈余转移到当前确认。 (3) 政治成本假设。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公司规模越大, 越可能选择将现在的盈余递延到将来确认, 以避免因高额利润而受到政府的管制。

上市公司往往不只是采用单一的会计政策选择方式, 而是更有可能综合地利用多种选择。本文从公允价值会计政策选择的综合影响入手, 以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例, 通过比较利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政策选择的企业与对照样本的相关数据, 来检验我国上市公司的这一类选择行为是否满足会计政策选择三大假设。

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2007~2008年沪市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研究设计的需要, 对样本做出下列筛选: (1) 为了计算上市公司基于公允价值的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金额, 要求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披露完整, 因此本文剔除了相关数据不完整的公司; (2) 由于金融行业具有特殊性, 本文将银行等金融类上市公司排除在样本之外。本文有关证券投资的公允价值信息披露数据均来自于上市公司2007~2008年年度财务报告的附注, 且采用手工方式收集, 而有关财务方面的数据来自于CCER数据库。本文研究的有效样本共计865个, 其中, 利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政策选择的样本数为571家, 对照样本数为294家。

2.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从表1中可以看出, 总体来看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对企业的影响数额最大, 公司数比重为39.58%, 账面价值影响数比重却高达67.30%。商誉和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的影响数分别占12.61%和10.93%, 对企业的影响也较大。

从表1中还能看出, 公允价值对公司净资产的影响程度往往超过对年度利润总额的影响程度。

3. 分析与结果。

遵循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三大动机假设, 选择企业的资产规模、负债权益比率、销售额和销售增长率进行了对比。其中, 资产规模以资产总额表示, 负债权益比率是长期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比率。

由表2和表3可以看出, 进行增加利润政策选择企业的资产规模均值明显小于进行降低利润政策选择的企业, 负债权益比率也明显低于降低利润组的企业。由表4可以看出, 对照样本公司与利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政策选择公司的特征存在系统偏差。其中对照样本公司的资产规模均值较小, 且负债权益比率的均值也较低。

由此可知, 资产规模较大的企业利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政策选择的可能性较大, 同时负债较多的企业进行会计政策选择的可能性也更大一些。并且, 销售额较高的企业利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政策选择的几率较大。这说明, 规模较大、负债比例较高、销售额较大的企业利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政策选择的可能性较大。

摘要: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亮点之一就是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引入。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利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动机进行分析, 试图揭示现状所反映出的规律性, 并对其进行会计政策选择三大假设的检验。

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政策选择,经济动机

参考文献

[1].颜敏, 张永国.2006年上市公司自发性会计变更特征分析.财会月刊 (理论) , 2008;1

[2].王跃堂.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动机——基于沪深股市的实证研究.会计研究, 2000;12

[3].刘云中.企业会计政策强制性变更的市场效应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2;5

[4].黄丽平, 贾长年.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演变分析.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4;9

[5].李增泉.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政策的实证研究.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 2001;4

企业研发支出的会计政策选择 篇5

随着技术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所认同,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越来越活跃,与之相关的研发支出占企业总支出的比率亦在不断增加,在一些高新技术企业里研发支出已经成为企业最主要的支出。

由此引发出一个重要的会计核算理由,即研发支出的会计政策选择理由。

会计政策的选择无非出于两个目的:一是通过合理的会计政策选择以实现企业纳税筹划的目的;二是通过合理的会计政策选择以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即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相关、可靠的会计信息。

会计政策选择对会计信息的影响分析 篇6

[关键词] 会计政策选择 会计信息 对策

一、会计政策选择的意义

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既包括某项经济业务事项初次发生时的初始选择,也包括由于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更原会计政策,转而选择采用新的会计政策。市场经济的确立,改变了国家与企业的关系,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同时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这些均对企业的会计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从而形成了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客观环境。会计政策选择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来说意义重大。首先,它保证了会计法规的贯彻执行,会计政策是企业会计法规前提下的一种选择,即会计政策是企业贯彻会计法规,进行会计处理的基本方针,是在会计法规的统一规范下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会计法规规定的具体应用。其次,会计政策的选择可以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通过会计政策的规范,约束了各管理主体的具体会计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各管理主体在会计核算中的弄虚作假和主观臆断。其三,会计政策选择是决定企业财务信息质量的主要因素。会计政策选择是企业财务信息揭示的基础。会计的确认与计量无一不以会计政策选择为前提。会计事项的初始确认和计量以及再次确认和计量都基于对会计原则、方法和程序的选择和运用。所以,会计政策选择恰当与否,直接关系着企业财务信息的质量,进而影响到财务信息使用者具以进行的经济决策的正确程度,从而关系到资本市场的有序运作和健康发展。最后,选择企业会计政策,可以确保企业收益的合理分配。会计信息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反映,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必然会形成不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结果。而这些财务信息将影响企业、政府、工会、投资者和债券人的决策行为,受影响的决策行为反过来又会损害其他各方的利益。

二、我国会计政策选择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对我国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现状的实证研究也部分地验证了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包括通过利用会计政策选择等手段操纵会计利润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现象,具体表现为:配股现象。目前,在我国,上市公司资格还是一种稀缺资源,上市公司为了达到最近3年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0%,这一“圈钱”配股的资本线,不惜代价采取合法或非法手段力保10%,出现了耐人寻味的“10%现象”;微利现象。已经有一定或两年亏损的上市公司,为了免受特别处理或或摘牌的处罚,采取种种手段使上益率保持哪怕0.001%的微利水平、只要不亏损就行;重亏现象。对于无法做与盈利或是首加入亏损之列的上市公司的包袱,为下年扭亏逃脱摘牌厄运埋下伏笔。这些公司利用会计政策选择操作利润和粉饰报表的手段主要有: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政策;潜亏挂账;利息资本化;巨额冲销;坏账准备;存货计价;收入的实现与确认;长期投资的计价;合并会计报表范围的伸缩等。以上种种形行为和方式,无一不是上市公司为了逃避市场监管,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与政府监管部门和其他利益集团博弈斗争的结果。随着企业自主权的扩大和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企业会计政策逐步有了较大的可选择空间,而允许企业有微观会计政策选择权的本意是让其能选择最能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处理方法,但却成了企业经营者谋取不当利益的手段,并加剧了会计信息失真和国有资产的流失程度。导致企业利用会计政策选择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原因主要是:

1.利益驱动。众所周知,当前国有企业的经理、厂长以及其他管理人员,他们取得工资奖金的具体数据往往与企业的经营业绩挂钩,而企业经营业绩的评价考核标准则往往是反映当前利润(亏损)完成情况的财务指标。由于这些指标都是反映当期的经营成果,管理人员为取得更多的奖金以提高其现值,往往会选择增加当期利润的会计政策来改变业绩考核指标。

2.出于政绩考虑。国有企业经营者的职位待遇与其经营业绩挂钩,取得什么样的业绩就相应地授予什么级别的荣誉称号。这样,厂长经理们为了自己的仕途,就会选择增加当期利润的会计政策。另外,由于国有企业跟当地政府还存在着千丝万缕地关系,地方财政、政府目标都跟企业经营业绩紧密联系在一起。出于迎合政府偏好,企业管理当局也会选择增加当期利润的会计政策。

3.筹措资金的需要。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了进行风险管理,把贷款的安全性放在第一位。在向企业提供贷款时,必须要考察企业的偿债能力。而银行确定企业的资信能力的依据就是企业提供的会计报告,所以企业面临资金短缺,急需贷款时,管理当局就会选择能够提高其资信的会计政策。

4.达到上市的目的。为了从证券市场募集大量的资金,许多公司发行股票和股票上市的愿望十分强烈。但是,根据我国证券法规规定、发行和上市股票的公司必须具有连续三年盈利的经营业绩。于是,许多企业为了股票发行及上市,通过选择平滑利润的会计政策来确保企业连续三年盈利。

5.在出资的需要。上市公司为了扩大经营规模,就希望在证券市场上进行再筹资:增发新股或配股。但是,中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 的配股有严格要求。有关 法规规定:上市公司配股,在其申请配股的前三年,每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不能低于10%,属于能源、交通、基础设施类的公司略低,但也不能低于9%。在这种监管措施的影响下,10%的净资产收益率便成了投资者判断上市公司业绩优 及发展的分水岭。净资产收益率10%以上意味着该公司具有资本扩张的能力,而资本扩张被看作是公司发展潜力的象征。于是,监管措施的影响、公司自身对配股资金的需求以及投资者简单的价值判断等因素的存在,促使企业在会计年度结束时测算本年度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若达不到就会做系统工程,重新选择适当的会计政策来确保企业连续三年的净资产 收益率达到10%。

6.逃避处罚。上市公司并非公司股票一上市就万事大吉,由于经营业绩不好会受到各种处罚.首先,凡年度报告的利润实现数低于预测数20%以上的,除公开做出解释和道歉外,将停止上市公司两年内的配股资格.有的企业为了多募集资金,还是会 通过选择适当的会计政策来实现其目的。其次,根据规定,上市公司如果连续三年亏损,其股票将被终止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按目前情况,公司取得发行股票且上市 交易的资格非常不容易,公司股票上市后又被摘牌,不仅对股东是莫大的损失,而且丧失上市资格意味着一种宝贵的稀缺资源被白白浪费掉。因此,上市公司为保住上市资格,管理层往往会采取有利自己的会计方法和程序。利用提前确认损失和费用、延期确认收入及关联方交易、资产重组或债务重组等方法转移不良资产,获取暂时收入,都是十分常见的手段。

7.为了逃避税收。在一些“内部人控制”的国有企业,内部 人认为“确保企业利益”。会选择减少当期利润的会计政策。另外,在我国先行的税收管理体制下,一些跨国企业为了“肥水不流外人田”,采取抬高或降低交易价格的会计政策,以确保所缴纳的税收能够进入某一地方政府的口袋。

三、规范我国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措施

1.企业应综合权衡各利益相关者的需要。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目标将是为满足众多利益相关方所组成的利益集团的需要。公司已非简单的实物资产的集合,而是一种法律框架结构,包括股东、债权人、供应商、顾客、雇员等,他们都做出了特殊投资。所有在企业从事业务活动中做出特殊投资的各方,为了尽可能维护其自身的利益都需要了解备选会计政策对其利益的影响程度。企业管理当局在选择会计政策时,不得不综合权衡各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并从中获取自己的那部分利益。因此,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2.企业应注重会计政策选择效果的整体优化。企业会计政策是一个系统,各项看似独立的会计政策却有着共同的目标,但各项会计政策发挥的各自效用却未必一致,由于企业在会计政策选择时所处的环境不同,从单一动机出发进行的政策选择所产生的效用往往十分有限,甚至适得其反。因此,企业管理当局必须全面分析自身所处的环境、发展阶段、本行業的发展前景和在同业竞争中的地位,以及所拥有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明确本企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并在这一目标指引下,结合会计的职业判断,根据会计理论指导会计实务的基本原理,寻找或创立合理的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并对可供选择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形成最优化会计政策组合。

3.不断加强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规范和监管力度。在以会计准则建设为核心的会计规范体系全面建立以后,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和有关部门与机构执法力度的提高,必然会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规范和监管力度提出新的要求。

4.规范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揭示程度。会计政策揭示是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结果的综合披露。从世界范围看,各国会计准则都强调企业既有适当选择会计政策的权利也有进行充分披露的义务。我国企业应在遵循其他报表信息揭示的一般原则下,更加注重企业会计政策揭示的重要性、明晰性、完整性、时效性和公正性,使企业会计政策的披露越来越规范。

参考文献:

[1]陈立军:《企业会计政策及选择原则的探析》,人大复印资料, 2005年

[2]戴德明:《财务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会计政策选择探讨 篇7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用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会计政策选择是指“在既定的可选择域内, 根据特定主体的经营管理目标, 对可供选择的会计原则、方法、程序进行定性、定量地比较分析, 从而拟订会计政策的过程”。企业进行会计政策选择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会计交易或事项本身的复杂性, 会计准则中对处理的同一项交易或事项给出了多种会计处理方法;二是两权分离后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 使企业管理当局的“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无法避免。

二、企业主要的会计政策

目前, 我国会计准则中提到的主要的会计政策包括:发出存货成本的计量、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生物资产的初始计量、无形资产的确认、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计量、收入的确认、合同收入与费用的确认、借款费用的处理及合并政策等。本文主要选择其中的两种进行分析:

(一) 发出存货成本的计量。

企业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四种, 即先进先出法、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如果企业已经将商品出售, 结转已经销售产品成本时, 应:

由此看来, 结转存货成本后, 会直接影响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目的价值, 进而影响流动资产总额、资产总额的大小;销售产品成本结转之后还直接影响到当期损益, 如果期末库存存货计价过高, 意味着传出成本较低, 当期利润会被高估;反之利润则被低估。期末库存成本结转下期, 又会影响下一期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

(二) 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

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的方法有两种, 即成本法和权益法。投资方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投资方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 采用权益法核算。权益法与成本法相比, 权益法下无论被投资单位是盈利还是亏损, 投资方都应该按照其所持股比例分享利润和承担损失;而成本法下, 被投资企业只分享利润, 不承担损失。由此看来, 若被投资单位发生亏损, 则成本法比权益法更有利于增加企业利润。而在被投资单位盈利的情况下, 权益法更有利于增加投资企业利润。因此, 投资企业可能根据被投资企业的盈亏情况, 适宜地增加或减少持股比例, 借助持股比例变动更改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 在成本法与权益法之间进行选择, 以达到对当期盈利进行管理的目的。

三、选择会计政策的动机

(一) 保持自身报酬及保护职位安全动机。

管理者所提供的管理技能和服务难以准确计量, 因此企业往往将管理者的薪酬与企业的业绩联系起来。而企业的业绩一般采用会计信息来反映, 不同的会计政策选择将生成不同的会计信息, 因此管理者为了提高自己的薪酬, 可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 在未进行真实交易的情况下对会计信息进行治理, 以获得更多的利益。除此之外, 管理者还关注自己职位的安全, 当竞争处于不同态势时, 其选用的会计程序和方法存在较大的差别。如在治理者变动时, 新任的管理者与面临被解雇的管理者在会计政策选择上都有一定的差别。管理者也会利用会计政策选择来影响竞争。会利用会计政策选择等手段美化自己的业绩, 进而在竞争中获胜。

(二) 债务筹资动机。

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出现资金短缺的情况时通常会通过向商业银行贷款的方式弥补, 但贷款的风险较大, 银行要求较高。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了进行风险管理, 把贷款的安全性放在第一位, 在向企业提供贷款时, 必须要考虑企业的偿债能力。而银行确定企业的偿债能力的依据就是企业提供的财务报告, 所以企业面临资金短缺、急需贷款时, 管理当局就会选择能提高其资信的会计政策。从而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满足银行的放款要求及规定达到贷款的目的。

(三) 上市、配股的动机。

我国的证券法对公司上市、配股以及摘牌等的规定中, 都有着明确的公司经营业绩的要求。为了能够发行股票和上市、增发新股和配股, 避免受到摘牌等的处罚, 管理当局有着操纵利润的动机。而利润操纵的方法、手段之一, 就是利用会计政策的选择, 人为地调节利润, 从而使企业达到上市、配股的要求。一般来说, 上市年限越长, 公司的收益越差, 公司的管理者越倾向选择增加当期收益的会计政策;经营业绩比较差的公司, 通过选择减少当期收益的会计政策来为以后期间取得好的业绩卸包袱。

(四) 企业商业保护动机。

企业的一切利益以商业保护为前提。企业在运营过程中, 由于出现财务异常、资金短缺等现象通常会利用会计政策选择的保护动机采取相应的解决策略, 将亏损的营业额提升到盈利的营业额, 以防止企业名称及权限被撤销等情况的发生。

四、不当会计政策选择的后果

(一) 会计信息失真, 资源配置不当。

企业会计信息是利益分配和资源配置的基础, 具有协调各方利益的功能。国家通过宏观会计政策的制定来规范企业会计行为, 企业通过微观会计政策的选择来实现对企业经营状况的记录和对企业利润进行分配。从这个角度看, 不当的会计政策选择必然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进而导致利益的分配不公, 以及资源的配置不合理。

(二) 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上市公司通常利用会计政策选择来影响会计信息使公司在公众心中保持良好的形象, 进而影响其股票价格, 最后导致资本市场动荡, 也引起了社会公众对资本市场的信心危机, 他们对企业经理层、投资者、中介机构乃至政府监管等都产生了怀疑。

(三) 加大外部监管成本。

企业不当的会计政策选择通常具有隐蔽性, 因为对微观会计政策的选择通常是在宏观会计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比如说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变更, 往往需要会计执业人员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来决定, 而宏观会计政策 (企业会计准则等) 并没有制定一个严格的界限来判定企业所选择的会计政策是符合企业实际的生产经营情况, 这就加大了外部监管的成本。

五、规范会计政策选择的建议

(一) 完善会计准则, 谨慎赋予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权。

自2006年我国会计准则颁布实施, 我国会计准则已经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我国应参照国际准则惯例的趋势, 尽量减少会计准则中可供选择的会计程序和方法, 以减小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范围。1、应进一步调整会计准则, 缩小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 限制企业随意变更会计政策;2、在未来会计准则制订和修改中, 应注意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 考虑尽可能缩小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 有关会计政策选择方面的规范应更明确、具体, 对一些主观性判断较强的会计原则和政策的运用应规定相应的约束条件。

(二) 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1、强化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的监督作用。

现代企业制度下, 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是通过特定的治理结构和治理程序, 在利益相关者之间形成相互合作、相互制衡的机制。我国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中内部董事的比例普遍过高, 这样就难以发挥董事会的监督作用, 而主管部门的介入, 则无法消除政府对企业决策的行政干预。因此, 增加上市公司董事会的独立董事, 特别是保持一定数量的具有专业知识、经验丰富并具有独立判断能力的独立董事是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对经理层实行有效监督的重要措施。

2、改进公司内部激励机制。

进一步探索与上市公司业绩挂钩的股票期权激励机制, 制定较长期的经理人经营绩效的评价标准, 使管理当局的目标函数与所有者的目标函数趋于一致, 以增强公司管理当局对股东的责任心与忠诚度, 减少经理人员的道德风险, 提高会计政策选择的公允性。

(三) 加强会计培训,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人员是会计政策选择的主体, 会计人员的职业操守和自身素质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合理性有很大影响, 因此要采取多种形式对企业会计人员进行教育, 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 让他们充分认识会计政策选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确保会计人员做到既具有扎实的会计知识、积极的创新意识、敏锐的职业眼光和充分的主观判断能力, 又要不断地更新知识, 熟知现行的财经法规和会计准则, 以便在工作中结合企业实际、恪守职业道德。

(四) 规范会计政策选择披露机制。

在会计政策选择中, 信息不对称导致管理当局拥有更多的真实信息, 具有信息比较优势, 而且管理层又始终掌握着会计政策选择的主动权,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会计政策选择。因此, 必须使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透明度增加, 将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 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经营者利用会计政策选择来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提高会计政策选择的公允性。

(五) 加强对会计政策选择行为的监管。

我国当前的会计法规体系中, 虽然就有关会计政策的选择问题确立了一些基本的规范, 但急需补充和加强, 特别是对法律责任的关注不够, 不是处罚太轻就是处罚条款模糊。对于行政责任, 虽有具体规定, 但由于相关责任人是为公司服务, 因而在公司内部得不到实质性的处分。对于公司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仅仅规定了罚款, 而且太轻, 明显不够。对民事责任, 则未做出明确规定。因此, 不仅应对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 提高企业的违法成本, 还要完善相应法规, 强化对会计政策选择行为的监管。此外, 应与国际接轨, 引入民事赔偿机制和相应的民事诉讼机制, 这样既可以使蒙受损失的投资者得到补偿, 又能使企业在承担声誉损失成本的同时还必须承担物质成本, 即提高了盈余管理的成本。

除此之外, 受既得利益的影响, 许多公司为了争资金、争项目, 不得不人为调节会计利润以实现其在资本市场上的再筹资。此时, 应发挥财政部门对会计人员的管理, 发挥审计部门的审计监督作用, 发挥税务部门的税法执行监督, 证券监管部门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 以提高企业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参考文献

[1]张文刚.企业会计政策应用对策研究.科技视野, 2014.7.

[2]项雯.企业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的探讨.现代经济信息, 2014.11.

会计职业判断与会计政策选择 篇8

一、会计职业判断

判断是人类的基本思维形式之一, 会计判断是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以实现企业的整体的经营战略为目的;以会计的相关法规为约束;以会计人员的会计知识和职业经验为依托;以遵守会计职业道德为前提, 对相关单位经济业务的处理和会计报表的编制进行决策的过程。

会计职业判断存在非常必要, 会计职业判断内生于会计信息系统的不确定性, 会计信息的产生过程以专业判断为基本的程序, 会计职业判断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详尽的会计准则无法替代会计职业判断, 以正确反映事项的经济实质。

会计职业判断影响因素包括影响会计职业判断的外部因素:即市场法规及诉讼制度、计法律、法规及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机构投资者等外部利害关系人;影响会计职业判断的内部因素:公司的治理结构、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以及相关的一些其他因素。

会计职业判断的特征。会计职业判断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工作, 具有专业性与社会性;会计准则赋予了会计主体较大的选择会计处理方法, 具有客观性与主观性;会计最终的目的也是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具有目的性与权衡性。

二、会计政策及其选择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一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对会计政策的定义是: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

会计政策产生原因是由于会计计量与报告中的模糊性与主观性, 企业会计实务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以及利益的共享性。经济后果是会计政策选择的出发点和归宿, 会计政策选择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技术规范, 它间接的经济后果体现在对投资者财富分配及企业间资源配置的影响、对管理当局的影响、对会计信息供给成本的影响、对会计政策规范成本的影响和对企业自身的影响。

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会计环境是会计政策选择的外在影响因素, 经济环境是影响会计政策选择的重要因素, 并必然受到政治法律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文化也影响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主要因素;外部利益相关者。企业被看做是理性主体之间的一组契约。政府收取税收的基本依据就是企业的利润等会计信息,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主体是企业经营管理者, 管理当局总是会通过变更会计程序或者改变会计方法以避免这种违约行为, 并通过限制性条款制约了企业会计政策选择, 从而保证自己的利益。

内部因素:会计政策选择具有利益动机, 不同的利益动机会做出不同的会计政策选择。会计政策的选择同样需要成本, 它们是企业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而发生的费用, 为了理解会计信息、增强职业判断能力而支付的教育、培训及信息搜集费用。会计职业具有很强的技术性, 具有一套完整的方法体系,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也是制约会计政策选择的一个因素。

三、会计职业判断与会计政策选择

会计职业判断与会计政策选择的相同点表现在会计职业判断和会计政策选择都需要相关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 都是一个判断和选择的过程, 都服从于企业整体的经营战略和经营目标的需要, 在实际的会计业务中, 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职业道德原则, 会计职业判断与会计政策选择在内容上具有一定的重叠性, 都是一个利益的博弈过程, 具有社会性;会计职业判断与会计政策选择的不同点在于二者的主体不同、二者的客体不同和二者的侧重点不同。

会计政策选择为会计职业判断提供了运用的空间, 会计的方法越丰富, 会计政策选择的范围越广阔。会计职业判断是优化会计政策选择的重要手段, 会计职业判断可以提高会计政策选择的效率、会计职业判断可以提高会计政策选择的质量、会计职业判断可以提高会计政策选择的公允度。

运用会计职业判断优化会计政策选择的步骤:要明确会计政策选择的目标, 分析企业所处内外环境, 收集资料确定判断的标准, 提出备选方案。分析比较, 使用的主要方法是识别衡量和序列衡量, 做出会计政策的选择, 更好地为实现企业目标服务。

四、规范会计职业判断,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

我国会计职业判断现状存在着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低, 不完全具备职业判断能力, 利益驱动促使职业判断成为会计人员操纵会计信息的手段, 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独立性受到约束, 会计职业判断在实务操作中还有诸多困难。针对这些情况, 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

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发挥注册会计师的外部监督作用, 健全市场法规及诉讼制度, 大力发展市场中介机构和机构投资者, 强对投资者的保护, 增进市场信息的透明度。完善会计标准的制定和执行, 提高管理人员的信息风险意识, 防止滥用会计职业判断。

小议企业会计政策选择 篇9

关键词:会计政策选择,问题及建议

一、会计政策选择

会计政策选择首先是一种决策, 它的主要目的在于以一定的方式影响会计系统产出的信息。这种决策既可以从战略角度考虑, 作为一种长期的政策运用, 又可以从短期的战术角度出发, 作为一种策略对收益产生影响, 左右会计信息的生成。其次, 会计政策选择不是个别原则、方法的简单汇集, 而是一种会计处理方法的整体优化, 即构成企业会计政策的各个组成部分应有内在一致的目标, 受统一的思想指导;最后, 会计政策选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政策的最初确立需要做出选择, 而对已有的选择所做出的变更也是一种选择。

二、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存在的问题

1. 企业利用会计政策选择操纵利润

我国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对同类交易允许采用不同的会计政策, 并允许自发性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由于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留给企业的选择过大, 使得一些上市公司钻自发性会计政策变更的空子, 随意变更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 为满足不同目的之需将盈亏调前、调后。滥用会计政策选择操纵利润、粉饰报表

2. 相关法制不健全

由于《会计法》对会计处理方法变更的要求依从于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对会计政策变更的要求, 而我国会计制度并未对随意变更会计政策做出严格的限定, 从而使包括注册会计师在内的审计、监督组织无法做出是否合法的判断, 造成对企业利用会计政策操纵利润的执法困难。

3. 会计人员职业素质低

大部分企业的会计人员还没有进行会计政策选择的意识, 即使有, 部分企业也没有真正理性地选择会计政策。会计政策选择是否合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这就需要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而我国目前会计人员的实际水平却远远达不到具体会计准则的要求, 这必然导致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不合理。

三、规范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建议

1. 进一步完善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

要制定出完善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 首先应建立有多方利益关系人参加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制定机构。缩小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 立足于我国的国情, 在会计信息可靠性差, 会计造假现象层出不穷, 应尽量减少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余地, 以减少企业利用其操纵利润, 粉饰报表的可能性。严格限制追溯调整法, 将追溯调整的累积影响数, 计入变更当期净利润, 以便让投资者在利润表中直接看到变更会计政策产生的影响, 使前期制造虚假利润者产生迟早暴露的后顾之忧。

2. 健全法制建设

要想用法律制约企业利用会计政策变更操纵利润, 必须健全法制建设, 我国《会计法》应对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 提高企业的违法成本[1]。此外, 应与国际接轨, 引入民事赔偿机制和相应的民事诉讼机制。这样, 既可以使蒙受损失的投资者得到补偿, 又能给企业形成实在的经济压力, 从而抑制其利用会计政策操纵利润的冲动。

3. 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要采取多种形式对企业会计人员进行教育, 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

四、结论

会计政策选择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它受社会经济环境的制约, 取决于经济、社会文化、法律等诸多因素。现代会计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和现实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科学, 发挥着“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调节社会经济利益分配的杠杆恶化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只能。现在有的会计理论规范体系中, 会计政策又起着连接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它受会计理论的指导和影响, 又直接规范和制约会计实务, 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广泛且深刻的影响。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中存在着有限理性, 表现为效率型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和机会主义型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在现实中, 一方面可以通过效率型会计政策选择发挥会计政策选择对会计信息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在机会主义型会计政策选择行为下, 造成了大量会计信息失真, 给会计信息使用者带来了不利影响, 进而影响了整个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因此, 十分有必要对我国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行为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有效途径大力发挥会计政策选择的积极作用, 以促使企业真实公允的揭示会计信息, 并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同时, 应该建立包括会计准则制约, 法律监督体系, 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督, 企业内部激励约束机制等在内的多重制约机制来规范会计政策选择行为, 消除会计政策选择的不良影响, 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论会计政策及其选择 篇10

一、会计政策

1. 会计政策的定义及涵义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于会计政策定义的规定, 它主要是指某企业在会计核算和由此进行会计报表编制时所依据和遵守的具体原则并以此所采取的实际的、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因此, 企业所选择的会计政策是构成企业会计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 它主要包括两个层次的涵义, 即一方面, 基于现行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及具体实施, 会计政策是政府必须针对企业所制定的并可供其选择的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另一方面, 会计政策要求各企业在具体选择和使用中要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政府所提供原则和方法的使用, 即要达到保证企业在会计信息披露中提供真实的、可比的、科学的会计信息来使得企业才经营和发展具有合法性的目的。可见, 政府才是会计政策的制定主体而非企业, 而企业只是在政府管理中进行执行和遵循的主体。

2. 会计政策的特征

根据会计政策的依据原则和具体实施可知, 它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即适用性特征, 公认性特征, 内容完整性特征, 政策功效性特征, 规范性特征。

3. 会计政策的具体内容

会计政策的主要涉及以下具体内容。 (1) 综合性会计政策。综合性会计政策的主要构成有包括:企业合并和会计报表等的合并政策, 包括外币业务处理以及外币报表折算在内等的外币业务, 估价政策, 租赁、税收、利息、长期工程合同等。 (2) 资产项目。资产项目的内容主要包括存货计价, 投资及应收款项, 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计价, 固定资产的折旧和无形资产的摊销、递延资产的处理等。 (3) 负债项目。负债项目的主要涉及应付项目, 或有事项, 承诺事项, 退休金等。 (4) 损益项目。损益项目主要构成有:收入的确认, 修理的支出, 更新的支出, 财产处理的损益, 其它非常的损益, 等等。 (5) 其它诸如从事的研究与开发、衍生金融工具、费用分配方法、成本计算方法等, 这些也是构成企业会计政策具体内容的重要内容。

主要注意的是, 以上所列举的会计政策的具体内容并非是全部内容或是被任何企业都一并应用, 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适应。

4. 会计政策的产生原因

会计政策的产生具有以下原因, 即 (1) 企业会计信息的利益共享性。利益共享性主要是指各企业财务会计需要对其所涉及的相关利益方进行详细的会计信心披露, 以使得利益可以共享化, 其中, 相关利益方主要包括政府、现有和潜在股东、债权人、供应商、消费者等等。 (2) 企业会计实务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各企业在经营规模、经营状况中所依据和使用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具有差异性和灵活性, 这就使得企业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往往会有着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使得会计政策有了产生的原因。 (3) 会计计量与报告的主观性。会计计量与报告是以货币计量为手段并通过一些特定方法的采用来对会计, 对象加以真实和客观的反映, 其目的是为了达到提供相关可靠的会计信息。然而, 在实际的会计操作中, 往往会有着人的因素掺杂在其中, 因此, 这就会对同一经济业务事项产生不同的观点, 从而出现了不同的处理意见和实际操作。

二、会计政策的选择

1. 会计政策选择的客观必然性

会计政策的选择具有客观必然性, 这主要体现在: (1) 会计政策选择是会计信息揭示的重要保障和基础, 它可以使得会计中诸如确认和计量等核心问题得以贯彻和执行, 并对其今后具体会计原则、方法和程序进行恰当的选择和应用。 (2) 由于实际应用中的会计环境复杂化和多样化特点, 这就使得财会人员希望达到会计信息真实和科学目标时就必须要不断探索和选择最为恰当的会计政策, 使得其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加科学化和准确化。 (3) 企业落实其经营理念和实现其预定目标的要求使得会计政策选择具有了客观必然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会计政策的选择会决定着企业发展中的经营理念和目标的实现, 因为会计信息披露必须要坚持客观、真实、科学的原则, 这就使得会计人员必须要选择并认真使用合理和有针对性的会计政策。

2. 会计政策选择的原则

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会计问题, 还是一个对于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因此, 在实际的会计政策选择中必须要依照以下原则来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等, 即: (1) 合法性和相对独立性相结合的原则。会计政策选择必须要遵守合法性和相对独立性的原则并要将二者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 这样做是因为, 一方面, 企业在会计信息披露中必须要提供真实、可比和科学的会计信息来使得其经营和发展具有合法性;另一反面, 由于各企业在实际发展中的实际情况的差异性会导致其在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过程中会出现与国家的税收法规的不一致性的情况, 这就需要个企业在遵循合法性的原则上, 要依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不断调整, 将合法性原则与相对独立性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 (2) 一贯性原则。一贯性原则是保证企业所选用的会计政策在时间上和应用上得以连续性发挥作用的基础, 因为在实际的应用中往往会要求企业在其发展前期、发展中期、发展后期都要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好一致性, 这样才能使得企业在其发展中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3) 适用性原则。会计政策选择中的适用性原则主要是考虑到了各企业自身特殊性和差异性的因素, 在实际的会计政策选择过程中, 企业所在行业的特点、企业自身的经营规模、企业内部管理和经营业绩、企业现金流量和偿债能力等各个方面的因素考虑使得企业在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时必须要依据适用性原则。 (4) 重要性原则。重要性原则主要是通过计量重要性和揭示重要性来得以体现和实现的。其中, 计量重要性就是要将计量尺度用以收集数据的重要性进行体现, 而揭示重要性则是要将其所拥有的会计政策揭示程度的重要性进行体现 (相关性往往是体现其重要性的标准) 。 (5) 谨慎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可以保证会计政策对于会计计量中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充分考虑以并以此做出科学判断, 防止人为操纵会计计量等。 (6) 成本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企业选择会计政策时应该充分考虑成本与效益并对其进行结合以提供真实性和可靠性的会计信息, 从而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7) 遵守职业道德原则。职业道德原则对于企业中会计信息提供和处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这是因为在会计政策选择和使用时会出现会计操纵的严重问题, 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原则, 积极推进会计政策领域中的道德建设。 (8) 合理约束性原则。合理约束性原则使得企业会计准则和计量更加具有标准性, 并可以根据其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性的适应, 将其中那些不恰当或不合理的会计政策予以调整和应用。

3. 会计政策选择的建议

为了更好地贯彻和执行会计政策, 使得其可以促进所提供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并最终实现保证企业发展的目的, 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努力: (1) 切实落实有关会计政策选择中相关会计法律法规, 以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和信息披露程度, 尤其是要对那些上市公司或企业进行新会计法普及和贯彻, 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准确性。 (2) 要加强对会计政策选择的及时调整, 尤其是产权调整。这主要是因为企业管理人员与股东目标实现具有一定的冲突性, 会造成股东利益的损害, 那么, 在实际操作中就需要对会计政策选择进行产权调整。具体来说就是, 一方面要增加企业内部产权比重并增加企业高管持股比例, 从而使得会计政策选择与股东利益具有相对较高的一致性;另一方面, 还要增加企业外部产权集中化的程度, 促使产权比重较大股东对于企业的监督性和约束性作用, 与向着有利于大股东的方向发展并与所采用的会计政策进行一致性发展, 完善企业在产权交易等市场中的发展。 (3) 进行会计委派制和独立监事制的建立及应用, 这就使得企业内部人为了自身利益而操纵会计政策选择的局限性得有有效抑制, 以相对独立的第三方对企业进行监控, 控制某些人利益或是利润的独占, 减少代理成本和权利泛滥等问题。必须要坚持会计政策的选择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并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确认和执行。

总之, 进行会计政策及其选择时要在参考国际惯例的背景之下, 就企业具体发展情况以及其所在国家和行业的客观实情, 通过不断完善企业会计准则来促使其充分发挥会计准则对会计政策选择的制约性和约束性积极作用, 逐步形成适合本国或是本企业的先进的会计政策选择。

摘要:会计政策主要是指某企业在会计核算和由此进行会计报表编制时所依据和遵守的具体原则并以此所采取的实际的、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由此可知, 会计政策的选择会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并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确认和执行, 从而保证企业在会计信息披露中提供真实的、可比的、科学的会计信息来使得企业才经营和发展具有合法性。本文就以“会计政策及其选择”为话题进行探究和谈论。

关键词:会计政策,选择,针对性,调整性,真实性

参考文献

[1]鲍亚伟.会计政策及其选择探讨[J].商场现代化, 2013 (18) .

[2]李强.关于会计政策的探讨[J].中国证券期货, 2012 (7) .

[3]赵刚.试论会计政策及其选择[J].辽宁经济, 2014 (7) .

上一篇:国家级大学生大赛下一篇:固化土路面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