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分析

2024-05-23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分析(精选十篇)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分析 篇1

会计政策, 就是与会计相关的各项政策, 是指企业会计核算和编制会计报表时所采用的具体原则、方法和程序。根据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定义, 企业会计政策指“企业编报财务报表时所采用的具体原则、基础、惯例、规则和实务”。会计政策其实就是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会计政策只有在对同一经济业务所允许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存在多种选择时, 才具有实际意义, 因此, 会计政策就存在了一个“政策选择”问题。

与会计政策相对应, 会计政策选择是指特定主体根据自身的目标和特点在可供选择的范围内进行选择并指定会计政策的过程。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是指企业根据本身的特点为达到企业自身目标, 在会计处理时依据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 对可供选用的具体会计原则、方法和程序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比较后, 拟定决策然后执行, 一旦企业选定某种会计政策, 就不能随意变更。

会计政策选择的本质是企业管理者做出的选择, 会计准则和制度不可避免地具有多样性。为使企业财务报表能够最恰当地反映其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 给予企业充分的自主权, 在进行会计处理时, 允许企业在不同的会计原则、方法和程序之间进行自主选择。

二、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分析

会计政策选择本质上是企业不同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利益相互制衡的规则和约束安排, 不同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会对企业各利益相关者利益分配关系产生不同的影响。

(一) 对企业管理者和股东的影响

为了降低代理成本, 现代企业中企业的管理人员与股东之间签署了包括业绩计划、管理报酬计划和分红计划等的奖励计划。这些奖励计划都是根据会计信息和所选择的会计政策指定的, 双方都不能为了个人的利益而做出不当的举动。管理人员的报酬一般来说随着企业盈利的增加而增加, 随着盈利减少而减少。股东们合作的出发点就是利润, 所以会计信息的不对称现象非常明显, 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就能利用信息优势来获取超额利润。而企业管理者选择会计政策的立场是维护企业利益最大化。

(二) 对企业债权人的影响

企业的债权人为了降低风险, 一般会在与债务人签订的债务契约中做出一定的限制性条款。限制性条款基本都是根据会计信息来制定, 监督契约中各个条款的, 这样就使得企业的管理者选择会计政策时候不能轻易超越规定的界限。虽然限制性的条款为企业管理者减少了一定的违约成本, 但是会计政策的选择却增加了债权人的契约成本。

(三) 对政府的影响

政府通过制定各种管制性的法规或政策, 逐渐控制和主导社会资源。这些法规或政策很明显体现的是政府的意图, 而政府制定政策或法规的重要依据是各种会计信息。企业管理者可能为了避免引起政府的注意, 通过会计政策选择来维护自身利益。企业管理者的这些选择行为会影响政府的宏观决策, 从而增加政府的政治成本。

(四) 对企业收入和成本的影响

企业收入在哪一个会计期间, 收入就会直接增加到该会计期间的收益, 所以影响企业在该会计期间收益的重要因素是确定某项收入在哪个会计期间。企业会通过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影响收入的形成, 进而影响企业未来收益。成本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损耗的各项费用的总和。在市场体系下, 只有通过成本最小化才能完成企业收益的最大化。不同的会计政策选择会影响到企业成本的大小以及在会计期间的分布。因此, 成本最小化也是会计政策选择的一个重要目标。

(五) 对企业市场价值的影响

会计政策改变有可能影响股票的价格, 然而企业管理者的收益依赖于股票价格, 而股票的价格则依赖于企业管理者的选择行为, 而企业管理者自身业绩的评价也有一部分依赖于企业股票的价格。因为股票市场对企业管理者的利益的直接影响, 企业管理者会用会计政策选择这种特殊的方式操纵收益。会计政策选择具有一定的经济后果, 也就是说能够影响企业的价值和股票价格。

三、会计政策选择的内容及存在的问题

对企业来说某项会计政策重要与否应视其对企业财务的影响程度而定。通常更加关注那些对企业财务揭示产生重大影响的会计政策, 我国现有的会计准则中的会计处理有多种备选的会计处理方法, 重要的会计政策选择有以下几个:

(1) 资产计价基础: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公允价值、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净现值。

(2) 存货计价:先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和加权平均法。

(3)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成本法、权益法。

(4) 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平均法、年数总和法、余额递减法、工作量法。

(5) 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间和方法。

(6) 外币业务:企业的外币报表折算方法, 企业的汇兑损益的具体会计处理。

(7) 开发成本、借款费用、资本化还是费用化。

(8) 资产减值准备:八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

我国会计政策选择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

一是会计政策选择意图偏差, 会计政策选择成为企业操作利润、粉饰财务报表的重要工具。为了实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 管理者在选择过程中存在机会主义倾向, 导致会计信息质量下降, 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影响公司的长远发展, 资本市场无法达到资源优化配置。

二是会计政策选择形式单一, 操作简单, 不能充分利用会计政策选择权。在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和所得税核算方法等进行选择时, 大多数企业都采用了简便易行的直线折旧法, 管理者并没有考虑企业自身的特点, 选择单一政策, 使得在一定空间内的选择权流于表面形式, 仅注重操作简单的备选方法, 未考虑备选方法是否能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三是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中缺乏对有利于资本运作、规避风险和企业长期发展方面的考虑, 忽视政策选择的战略层次的重大意义。资本运营是目前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问题, 它主要包括如何有效地进行企业内部的资本运营及如何进行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 是目前我国企业的薄弱环节, 大多数企业没能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企业在进行政策选择时, 缺乏统一的指导思想和科学的选择程序, 随意确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比例, 随意伸缩合并会计报表的范围, 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等。企业目标与所选择的会计政策方法和程序缺乏内在的一致性, 相互冲突。

四是企业高层领导为了突出眼前业绩的会计政策干预会计政策选择, 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一般情况下, 合理的会计政策的选择或调整是为企业的长远发展, 但是有些企业在高层领导的授意下随意变更会计政策, 作出有利于本期财务成果的会计政策选择, 这种行为通常不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四、会计政策选择策略分析

(一) 正确处理好选择会计政策必须处理的关系

(1) 会计政策与企业总体目标的关系:把企业的总体目标建立在对企业现实状况的确切分析和对企业所处环境的充分了解的基础上。

(2) 会计政策与财务信息使用者的关系: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变更实际上是一个博弈的过程, 信息提供者和使用者都应当积极参与, 以便形成一个良好的制约机制, 使选定的会计政策最优化。

(3) 会计政策与税务政策、财务政策的关系:会计政策的调整变化往往会导致财务政策的改变, 财务政策的改变往往会通过变更税务政策来实现。因此, 成功经营的企业在会计政策选择方面往往致力于处理好会计政策与财务、税务政策之间的关系。

(二) 重视战略层次的政策选择

企业领导者应该科学看待企业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制定出企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企业的会计人员要从企业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 制定企业的会计政策, 坚持会计稳健性原则, 坚持客观性原则, 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成果, 不能随意更改会计政策。从企业全局出发去选择企业会计核算所采取的会计政策, 在统一的会计思想指导之下, 各会计核算环节中都要采取切实可行的会计政策。

(三)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加大内部和外部的监督力度

合理的内部结构不仅是达到会计政策目标的重要保证, 而且有利于改善企业的治理结构。为此, 在内部需增加独立董事, 强化独立董事的监督作用;外部要加强相关监管部门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监管。

(四) 进行全方位的道德建设和诚信教育

不仅要对上市公司的高管人员、会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进行诚信教育, 而且要对律师、证券分析师、投资银行、信用评级机构、投资者进行诚信教育, 还要加强对包括政府官员、监管机构和新闻界在内的市场监管者的诚信教育。只有市场各参与者积极弘扬诚信为本, 操守为重的道德风范, 才能使得法律、法规、制度、规范得以落实, 才能促使效率型的会计政策选择行为, 促进市场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

(五) 必须明确企业的经营策略和目标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分析 篇2

内容提要:会计政策在形式上表现为会计过程的一种技术规范,但其本质上是一项社会经济和政治利益的博弈规则和制度安排,不同的会计政策选择产业企业不同结果的会计信息,会对企业利害关系集团产生不同的利益分配结果和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因此会计政策选择不仅具有广泛的经济后果,而且还是各相关利益集团为转移财富而进行的政治博弈和竞争。国外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的重视和研究初始于本世纪四、五十年代,到七八十年代取得了累累硕果;我国对该问题的研究则只是近几年的事,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该问题的研究价值日益凸现,并将成为二十一世纪中我国会计研究特别是资本市场会计问题研究中的一个崭新而重要课题。?

??

一、会计政策选择的本质特征?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定义,会计政策是指“企业编报财务报表时所采用具体原则、基础、惯例、规则和实务?①”。会计政策有宏观会计政策和微观(企业)会计政策之分(黄菊波,1995),企业会计政策是企业在宏观会计政策的范围内,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所选择的最能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原则、程序和方法的我;宏观会计政策是指一国政府或政府授权的机构为了规范企业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目标而制订和发布的会计准则规范的总和,其核心是会计准则;“所谓会计选择行为,即指前述利害集团(指股东、债权人、注册会计师和企业管理人员等―引者注)选择会计目标和会计准则的行为。?②”。从会计政策及会计政策选择的定义可以看出会计政策在形式表现为会计过程的一种技术规范,但其本质上却是一种经济和政治利益的博弈规则和缺席安排。会计准则的制订过程实质上是会计报告的编制者与会计报告相关利益集团合作博弈达到均衡的过程,已出台的会计准则则大都是各方利益均稀与妥协的产物。财务会计的目标在于向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但在现有的以会计准则为会计政策规范主体的模式下,对某一经济事项的会计处理有多种备选的会计处理方法,为企业进行会计政策选择留下了较大的选择空间;会计政策的选择贯穿于企业从会计确认到计量、记录、报告诸环节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会计其实是一门貌以精确但事实上并不精确的科学,会计理论和实务的中的好多问题并没有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取舍标准,因此会计过程的最终产品――会计信息多半是主观判断的产物,是各个利害关系集团如股东、债权人、政府、企业管理当局等各方利益博弈均稀的结果(张为国,)。不同的会计政策选择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导致企业利害关系集团不同的利益分配结果和投资决策行为,进而影响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结果,正如迈克尔・查特菲尔德所说“倘若使用了不恰当的会计方法,就可能将投资者引入歧途,在资本市场上,资源就会被错误地配置。……如果说财务报表是一种资源分配的手段,那么,相互对抗的会计方法的滥用就会导致在整个经济中效率不高地分配投资资本?③”。所以相关各方利益集团都很重视和关注会计政策的制订和选择问题。?在以实证研究方法为会计研究主流方法的西方国家,实证会计理论致力于根据各利害集团选择会计准则、会计政策和方法的行为,来解释现存的和预测未来的各种会计实务。他们认为,会计理论的效用在于解释和预测两方面,会计研究中应联系不同的利害关系集团、社会资源的分配及有关的经济理论,运用实证的研究方法,证明有关的会计假设,从而能对会计实务进行解释和预测。实证会计研究的重心是会计选择行为,目的是试图解释和预测各种社会利益集团为何选择这种而不选择那种会计政策。随着实证会计研究的风行,自本世纪60年代起,美国会计界开始研究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所谓经济后果要(EconomicConsequence),是指会计报告将影响企业、政府、投资者、债权人、工会等的决策行为,受影响的决策行为反过来又会损害其他相关方面的利益(Stephen.A.Zeff,1978)。亦即会计准则不再是一种纯粹的技术规范,不同的会计准则及会计政策选择将会生成不同的会计信息,从而到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包括一部分人受益,另一部分人受损失。“利用会计政策选择作弊是一种不通过实实在在劳动就可以改变业绩的捷径?④”。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往往是借助于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来实现的,因此,形式多样的会计政策选择为不同利益集团争取于己有利的“经济后果”和政治利益提供了可能。下面本文主要拟从微观角度探讨企业会计政策选择问题。

二、会计政策选择研究的理论演变?

1、会计政策选择行为的传统认识:稳健主义。传统观点认为,企业管理当局选择会计政策时奉行稳健主义原则,即宁可高估负债和损失,决不高估资产和收益。譬如,在某一经济业务或事项有多种可供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时,他们会选择一种对股东权益产生影响乐观程度最小的会计处理方法。各国在会计政策选择过程中坚持稳健主义的“稳健”程度是有一定差异的。例如,荷兰的会计体系是建立在管理经济学基础之上的,在会计政策选择上表现得较为激进;而德国、日本等国家的会计体系是建立在税法等法律基础之上的,在会计政策选择问题上表现得十分稳健,即使在严重通货膨胀时期政府仍然要求企业恪守原始成本会计,如德国的统一会计原则规定,固定资产和存货计价必须使用最低价原则,即按原始成本、重置成本或可变现净值的最低者计价;日本在会计政策选择上也表现相当稳健,如公司往往计提或有事项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名目繁多的准备计入损益表。美国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稳健程度则介于上述两者之间。传统的观点认为企业之所以进行会计政策选择的目的是为了使企业会计报表反映的财务状况更为谨慎和稳健,以应对通货膨胀、市场竞争等因素给企业带来的系统和非系统风险,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2、本世纪五、六十年代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行为的认识:均衡收益。早期的企业理论认为,作为一个盈利组织,企业经营的目标是企业利润最大化,表现在会计上就是当期会计利润的最大化。然而,1953年一项会计学家由赫普霍恩以及后来由戈登等人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企业管理当局追求的目标并非会计报表利润的最大化,而是使前后各期收益均衡化,亦即管理当局往往通过会计政策选择来平滑收益(SmoothingIncome)。为了验证企业管理当局选择会计政策行为的经济动机,戈登在1964年提出证并验证了以下由5个具体假设构成的收益均衡化假设,以后的许多研究也证明了这一假设的正确性:①管理当局选择行动的准则是提高他们的福利;②管理当局的福利随职务升迁、个人收入和公司规模的增长而提高;③管理当局的职务升迁、个人收入以及公司规模部分取决于股东的满意程度;④股东的满意程度所报告利润增长率是否既高又稳定;⑤管理当局将会以确保会计报表利润增长率既高又稳定的方法来采取行动。因此,企业管理当局选择会计政策的目标是收益均衡化。?

3、实证会计学派的.观点:政治程度与经济后果。第一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实证会计研究论文当瓦茨和齐默尔曼在1978年发表的《构建会计准则决定因素的实证理论》,此后,两位教授潜心实证会计理论研究,并于1986年出版了堪称实证会计理论研究经典之著的《实证会计理论》,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瓦茨和齐默尔曼早期的实证会计研究表明,企业管理当局在会计政策选择过程中,既非人们传统认为的那样信奉稳健主义,也非一般地追求会计收益的均衡化;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受簿记成本、契约成本、政府管制成本和政治成本等因素影响,由于各相关利益集团都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参与会计政策的选择,因此,西方实证会计研究的大量成果都证明,企业管理当局往往通过借助于形式多样的会计政策选择与博弈实现对于自己有利的经济后果(R.L瓦,J.L.齐默尔曼1990):(1)若其他条件不变,对管理者实施红利方案(bonusplan)的企业,其管理者更有可能把会计报告利润由未来期间的提前至本期确认;如果企业发生亏损,管理者就会试图把未来所有可能的亏损提前至本期确认,以减轻未来扭亏的压力,尽可能地提高企业未来的获利水平,从而提高管理者未来的报酬;(2)如果其他条件不变,企业的负债权益率越高,管理者便越有可能选择可将会计利润从未来期间提前至本期的会计政策。企业越是与特定的、基于会计报告数据的限制性契约条款紧密相关,管理者便越有可能选择可增加本期会计利润的会计政策;(3)如果其他条件不变,规模越大的公司,其管理者就越有可能选择那些能将本期会计利润递延到未来期间的会计政策,以降低或迟延税负等政治成本;(4)为避免政府和市场管理机构的关注,规模较大的公司更倾向于均衡;(5)对于自来水公司等公用事业部门来说,其收费是受政府管制的,而政府在制订收费标准时常常会借助于资产收益率、投资报酬率等会计数据,这些部门可能会选择最有利于提高其收费标准的会计政策。“由于存在可以产生不同结果的代用方法,所以,人们不断尝试不通过实实在在地改善业绩就能获得盈利和增长的办法。?⑤以上五点即是著名的企业管理当局选择会计政策的假设:分红计划假设、负债与权益比率假设和企业规模假设。实证会计理论把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对于美国等国家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完善与资本主义的规范功不可灭。?

4、我国会计政策选择研究的结果:操纵利润与粉饰报表。?对我国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现状的实证研究也部分地验证了上述结论,譬如,有研究表明(孙铮,)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包括通过利用会计政策选择等手段操纵会计利润的现象:(1)配股现象。目前,在我国,上市公司资格还是一种稀缺资源,上市公司为了达到最近3年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0%这一“圈钱”配股的资本线,不惜代价采取合法或非的手段力保10%,出现了耐人寻味的“10%现象”;(2)微利现象。已经有一定或两年亏损的上市公司,为了免受特别处理或或摘牌的处罚,采取种种手段使上益率保持哪怕0.001%的微利水平、只要不亏损就行。(3)重亏现象。对于无法做与盈利或是首加入亏损之列的上市公司的包袱,为下年扭亏逃脱摘牌厄运埋下伏笔。这些公司利用会计政策选择操作利润和粉饰报表的广告式主要有:①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政策;②潜亏挂帐;③利息资本化;④巨额冲销;⑤坏账准备;⑥存货计价;⑦收入的实现与确认;⑧长期投资的计价;⑨合并会计报表范围的伸缩等。以上种种形行为和方式,无一不是上市公司为了逃避市场监管,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与政府监管部门和其他利益集团博弈斗争的结果。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执行国家制订的统一会计缺席会计处理方法几乎没有可选择的余地,随着企业自主权的扩大和1993年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企业会计政策逐步有了较大的可选择空间,允许企业有微观会计政策选择权的本意是让其能选择最能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处理方法,但却成了企业经营者谋取不当利益的手段,并加剧了会计信息2失真和国有资产的流失程度。可喜的是我国新出台的会计法规和会计准则开始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做出了严格的限制,我们期待着这些法规的实施能收较好的预期效果。如新修订的《会计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公司、企业进行会计核算不得有下列行为:(一)随意改变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标准或计量方法,虚列、多列、不到或者少列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二)虚列或者隐瞒收入,推迟或者提前确认收入;(三)随意改变费用、成本的确认标准或者计量方法,虚列、多列、不到或者少列费用、成本;(四)随意调整利润的计算、分配方法,编制虚假利润或者隐瞒利润;(五)违反国家统一的会计缺席规定的其他行为。”《具体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第4条规定,“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除符合第5条规定的条件外,前后各期应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第5条的规定是:“会计政策的变更,必须符合下面条件之一(1)法律或会计准则等行政法规、规章的要求;(2)这种变更更能够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我国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的则只是近几年的事,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该问题的研究必将日益显现,并将会成为新的世纪中我国会计研究特别是资本市场会计问题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从长期发展的角度看,笔者认为,我国新《会计法》和具体会计准则的出台和实施,只是政府作为会计政策制订者与相关利益集团围绕会计政策选择问题进行博弈的第一步,序幕刚刚拉开,好戏还在后面,因此无论是从实践还是从理论研究上来说,我国会计政策制订和选择的研究都还任重而道远。

三、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启示及其发展趋势?

1、由于会计政策制订者的有限理性,决定了会计政策的制订与实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徂而就,必须逐步完善。会计政策制订和选择中的有限理性,在现实中表现为政府颁布的会计准则若有了破绽或漏洞,市场主体就会利用机会钻营牟利,政府一旦发现便会完善旧准同、制订新准则规范和加以防范和堵塞,政府和市场主体随即便展开新一轮的社会博弈。一轮博弈结束后,会计准则便达到了暂时的纳什均衡状态,但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迁,当旧有的准则规范又不能涵盖新的会计业务或出现疏漏时,会再次引发政府和市场主体之间的博弈,其结果是达到新的纳什均衡。这样,经过多次博弈之后,会计准则就会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社会公认程度日益提高,纳什均衡点逐步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递进,最终趋向于帕累托最优状态,因此可以说,会计政策选择过程是一个社会博弈过程,是一个会计政策的帕累托优化过程(五中信,)?2、无论是宏观会计政策还是企业会计政策的制订和选择,都是一个相关利益各方为自身的经济和政治利益而进行的博弈斗争过程。从会计准则的制订到实施,自始至终贯穿着会计选择,相关利益各方均从身的利益出发来参与会计选择过程,会计选择过程实质上是利益分配过程;以会计准则为主体的宏观会计政策的制订过程其实质上是利益分配过程;以会计准则为主体的宏观会计政策的制订过程其实质上就是与会计政策相关的各个利害集团进行博弈斗争的结果,已出台的会计准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各方利益妥协均衡的产物,因此会计准则的制订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政治过程。在每一一会计政策选择中,各个利益集团都企图利用诸如促使或阻碍某项会计政策的通过或实施、利用会计政策的变通机会为自己谋利、力争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会计政策等等手段进行博弈斗争,也正是在这一不断的博弈斗争中会计理论得到了不断发展,会计实务在日趋完善。?一部人类会计发展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会计选择的历史。会计政策选择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它受社会经济环境中多重困素的制约。会现代计作为一门应性很强、和现实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科学,发挥着“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调节社会经济利益分配的杠杆和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职能,在现有的会计理论规范体系中,会计政策又起着连接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它受会计理论的指导和影响,又直接规范和制约会计实务,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会计信息的功能和会计政策选择的实质决定了会计政策选择必将伴随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存在,各市场主体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博弈也将继续下去。“天下未乱计先乱,天下欲治计乃治?⑤”。会计是事关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计,会计政策又是会计发挥其功能作用的重要实现形式,因此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层面上,我们都必须对该问题给予足够的注意和重视。

?

注释:

①IASC,1993,《国际会计准则第8号―当期净消损益重大差错和会计政策不变》;?

②贝多广主编,1995,《证券经济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第243页;?

③④迈克尔・查特菲德著,1989年,《会计思想史》,中译本,中国商业出版社,第427、426页。?

⑤杨时展,1997,“关于我国政府受托责任制的意见”,载沈如琛选编《杨时展论文集》,企业管理出版社,第281页。?

?

参考文献

1.Stephen.A.Zeff,1978,“Theriseof`Theriseofeconomicconsequences.”JournalofAccountanycy,December.?K.J.ARROW,1963,“SocialChoiceandIndividualValues”,YaleUniversityPress,NewHavenCT.?

2.R.L瓦茨J.L.齐默尔曼,1999:《实证会计理论》,中译本,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3.迈克尔・查特菲尔德,1989年《会计思想史》,中译本,中国商业出版社。?

4.黄菊波杨小舟,1995,“试论会计政策”,《会计研究》第11期?

5.张为国徐宗宇,,“实证会计理论”,载贝多广主编《证券经济理论》第10期,上海人民出版社。

6.孙铮,王跃堂,1999,“资源配制与盈余操纵之实证研究”,《财经研究》第4期。?

7.伍中信,1998,《产权与会计》,立法会计出版社?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研究 篇3

关键词:市场经济;财务信息;会计政策;研究

会计政策选择关系到企业的财务信息安全,对企业的发展也会有深远的影响。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过程中,企业的业务也变得更加纷繁复杂,相应的会计政策在企业的整个财务信息系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也正是因为会计政策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所以难免会有人常常利用会计政策选择做一些违反职业道德的事情,从而使得企业在会计政策的选择上不得不更加重视。

一、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基本概念

(一) 企业会计政策的概念

财务和企业的生存息息相关,因此企业在财务会计政策的选择上会格外的慎重。通俗而言,企业会计政策就是企业在宏观会计政策的范围内,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所选择的一种最能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原则、程序和方法。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了明确的会计政策以后,企业在财务的收支上就会有更加明确的指向,从而使得每一笔资金都能够得到合理的使用,这也是确保企业财务安全最有效方法之一。

(二)会计政策选择的理念

会计政策是在企业内部实施的,而会计政策选择也称会计选择行为,它贯穿于企业从会计确认到记录、报告等诸多的环节,不同的会计政策选择会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也因此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利益分配和投资行为,进而影响企业在市场上的资源配置。目前,我国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范围广,内容多,但无论是哪种形式,都要符合企业目前的发展状况的。

二、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问题

(一) 会计政策的选择忽略实际情况

近几年,我国企业的崛起如雨后春笋一般,新型企业在建立之初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现在很多高校毕业生在国家、政府的扶持下都开始考虑创业,对这些没有太多社会经验的年轻创业者而言,往往在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这个问题上会考虑不全面。这就使得企业在创建的时候目的和动机不纯的情况,最后的会计政策选择也只会错上加错,即便短时间能够使企业获得最大化的效益。但是却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 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没有与时俱进

时代在不断的发展,企业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相应的企业会计政策也在发生变化。其目的是让企业在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也能够得到长远的发展。对于一些刚刚创业的高校学生而言,他们对会计的相关政策还不太熟悉,又或者旧的政策约束了企业的发展,于是他们就会钻法律的空子,完全无视企业新政策,这种做法不仅违背了法律,而且只会让企业遭到同行的唾弃。

(三) 对具体的会计政策随意进行改动

按照相关的企业会计政策规定,企业所选择的会计政策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是不能够随意进行改动的。由于各种原因,需要修改,也要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核和登记。但是现实生活中,急功近利的企业依旧存在,他们往往会为了获得最大的利益而改动会计政策,所以私自更改企业政策,谎报、瞒报的情况层出不穷。这不仅使得企业的会计信息得不到准确的统计,还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市场经济的秩序。

三、企业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的相应措施

(一)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中的一系列问题不仅是因为企业领导者决策的失误,还和企业会计的相关人员有着密切的关系。部分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能力不高,就会对企业的财务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除了定期把相关的会计信息向企业相关负责人进行披露外,还要让更多企业内部人员了解到企业整体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同时不断加强注册会计师的队伍建设,定期对他们进行新知识的培训也很必要,这样也才能加强他们的执行能力,并更加正确运用会计政策,处理好会计政策在企业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

(二) 相关机构要强化对企业的审计

大多数的企业,尤其是年轻企业的自我约束能力都不强,所以在实际运营中只会考虑到自身的利益。为了让企业更好的发展,就需要第三方审计监督机构进行强制性的约束。

审计监督机构作为独立的第三者,而且又有一定的权利和地位,所以完全可以利用自身的特殊职责对企业进行束缚。不过在审查的过程中,审计人员一定要遵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基本原则,坚决不允许企业对会计政策进行随意的改变。

(三) 完善企业会计政策相关准则

我国许多企业在进行会计政策选择的时,存在着一些侥幸心理,总认为在进行不合理的会计政策选择的时候,能够避免惩罚,所以有些企业甚至还会人为的制造出有利于企业获利的政策和条件。企业会计政策和企业的发展、壮大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目前我国现有的会计审核原则还不够完善,部分相关事项的规定也不够具体。所以要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和相关制度。

四、结语

会计政策是一个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真实体现。但是我国部分企业在对会计政策做出选择的时候常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尤其是只顾自身的利益而忘记了对会计政策选择进行优化,对企业的利润进行相应的调整。这和整个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背景有关系,也和企业相关财务管理的会计人员紧密联系。所以一个良好的企业在做出会计政策选择的时候一定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既要保证企业的迅速发展,又要维护好市场经济秩序,这其实也是每个企业应该努力做到的事情。

参考文献:

[1]戴奉祥.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研究 [M].中国财政经济,2007.07.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分析 篇4

影响企业会计质量、财务信息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企业政策的选择, 因此企业对会计政策选择的不同会影响到企业的财务信息, 为了更好的对会计政策选择行为进行规范, 维护好企业相关利益者的利益, 对企业会计政策动机的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二、会计政策选择概述

(一) 会计政策选择的涵义

会计政策选择是指特定主体根据自身的目标在可供选择的范围内进行选择并拟订会计政策的过程。其中会计政策选择的涵义有着以几层:

(1) 企业要选择一些符合目标要求、有意义的会计政策。

(2) 会计政策的选择不是一层不变的, 而是一个从整体上不断优化的过程, 并不是将简单的原则和方法汇集起来。

(3) 会计政策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进行, 要受到法律、法规的约束。

(4) 企业管理者在选择会计政策的时候, 要站在管理层的角度来对会计政策进行选择。

(二) 会计政策选择的特征

会计政策的选择有着以下特征:

(1) 复杂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 企业的经济业务也变得复杂起来, 因此也加大了会计政策选择的复杂性, 具体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

一方面判断或有事项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要对一些合理的或有负债进行合理的披露, 通常情况下或有事项比较复杂, 提高了会计政策选择的复杂性。

另一方面随着销售方式的不断创新, 收入的确认方式也变得复杂起来, 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方式:第一种是在生产经营期间就确认收入;第二种是在产品生产结束的时候确认收入;第三种是在产品进行销售的时候确认收入;第四在销售产品之后才确认收入;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可以选择不同确认收入的方式, 因此就给会计政策的选择带来了复杂性。

(2) 相关性。由于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复杂性, 对企业的会计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促进了会计政策选择的客观环境的形成, 但是虽然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方面上会有所差异, 但是会计业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是具备相关性的。

三、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分析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有着以下的动机:

(一) 个人利益动机

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讲高额的利润, 既可以表明出企业管理者的工作绩效比较卓越和较强的管理才能, 还代表了管理者有着光明的职业发展前景和巨额的薪金报酬, 因此企业在进行会计政策选择的时候, 就会选择一些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会计政策。同时由于企业的奖励政策有所不同, 直接导致了会计政策的不同, 例如企业采用的是股权激励的奖励政策, 就会实现稳定股权收益的目的, 有利于保护企业管理者的个人利益。

(二) 上市融资的动机

为了实现企业的上市融资, 企业就必须达到《证券法》的要求, 例如:企业公开发行的股份要占企业股份数额比例的25%以上;企业股本总额应该在3000万元人民币等。为了企业能够将自己公开发行的股票尽快的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就会通过会计政策选择来进行粉饰财务报表, 体现出自身较强的综合实力, 实现上市融资的目的。

(三) 保护企业商业的动机

商业保护是企业进行一切经营活动的前提,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如果企业出现资金短缺、财务异常的情况发生, 一般就会采取会计政策选择的保护商业动机, 并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 实现营业额亏损向盈利转变, 可以有效的保护好企业的权利和名称。

(四) 商业贷款动机

资金短缺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经常会发生的情况, 为了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有的一些企业会采取商业贷款的方式, 但是由于商业贷款的方式有着银行要求较高、贷款风险较大的特点, 评估企业的诚信程度是要通过企业财务盈利贷款的大小, 考虑到企业的正常运行, 为了满足商业银行贷款的具体要求, 就会选择一些会计政策选择商业贷款动机, 有效的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 达到获得商业贷款的目的。

三、企业规范会计政策选择的措施

从上述我们可以看出企业选择会计政策是有着很多的动机, 因此为了保证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动机的科学性, 就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规范会计政策的选择, 主要可以采用以下几点措施:

(一) 不断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

企业选择会计政策的过程是会计确认、计量、报告和记录的过程, 这些过程都需要由会计人员来完成, 因此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的时候会受到财务人员素质和职业技能高低的影响, 因此企业要不断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道德素质, 要让财务人员认识到会计政策选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重视对财务人员的培训, 要投入较大的物力和财力来培训出优秀高素质的企业财务人员, 要聘请一些专业高素质的财务人员来提高财务人员的理论知识, 定期的派遣财务人员到外地学习, 通过学习可以提高财务人员的实际经验, 同时企业要注重提高内部控制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避免发生因道德缺失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 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在选择企业会计政策方面上《会计法》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 这样有的企业就会钻法律法规的空子, 会利用选择会计政策来控制利润, 又不承担任何的法律责任。因此我国应该不断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要在《会计法》中明确规定会计政策选择变更的相关法律, 要对违反会计政策选择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处罚。在规范法律法规的过程中, 应该与国际接轨, 适当的引入民事诉讼机制和民事赔偿机制, 这样既可以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 也可以补偿投资者的经济损失, 可以降低企业利用会计政策选择来操控利润带来的财务风险。

(三) 不断完善会计政策选择的披露机制

企业披露信息的最低限度是监管部门对企业信息披露的要求, 我国虽然在《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了企业重大的会计政策需要在附表中进行明确的披露,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执行的并不规范, 因此企业要不断完善会计政策选择的披露机制, 这样会计政策选择的变更就会得到扩大, 可以在公众的监督之下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 可以有效的避免经营者利用会计政策选择损害相关利益者的问题出现, 可以提高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公允性。同时企业也可以利用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监督, 会计系统内外部一个重要的监督手段是审计, 可以有效的约束会计主体的行为, 可以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会计人员的行为可以得到约束, 会计政策选择的行为也会得到规范。

(四)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治理结构

会计政策选择动机的科学性的重要保证之一是完善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 企业应该建立起特定的治理程序和治理结构, 建立起相关利益者的相互制约、相互合作的机制, 企业要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 管理层要加大对会计政策选择监督和检查的力度, 保证经营者与所有者的经营目标保持一致。

四、总结

综上所述, 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上有着不同的动机, 正确的动机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但是不正确的动机就会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 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 因此企业要从实际情况出发, 树立正确的会计政策选择动机, 不断优化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了会计政策选择的重要性, 企业经济动机和会计政策选择动机是密切相连的, 因此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有着许多动机, 本文从会计政策选择的基本理论出发, 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进行分析, 并提出了几点企业规范会计政策选择的措施, 目的在于保证企业选择会计政策动机的科学性。

关键词:会计政策,选择,动机,分析

参考文献

[1]窦爱珍.基于金融资产分类的会计政策选择对盈余管理的影响[J].经营管理者, 2014 (20) .

[2]朱树峰.基于盈余管理动机下的若干会计政策选择——以新中基为例[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4 (04) .

现阶段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理性思考 篇5

请欣赏:《现阶段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理性思考》

会计政策选择也称会计选择,是指在既定的可选择域内(一般由各国的会计准则、相关经济法规等组成的会计规范体系所限定),根据特定主体的经营管理目标,对可供选择的会计原则、方法、程序进行定性、定量的比较分析,从而拟定会计政策的过程。

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贯穿于企业从会计确认到计量、记录、报告诸环节构成的整个会计过程。会计过程其实就是会计政策的选择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会计政策在形式上表现为企业会计过程的一种技术规范,但其本质上却是经济和政治利益的博弈和制度安排。因此会计过程的最终产品――会计信息多半是主观判断的产物,是各个利害关系集团如股东、债权人、政府、企业管理当局等各方利益博弈均衡的结果。企业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会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将导致企业利害关系集团不同的利益分配结果和投资决策行为,进而影响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结果。所以企业各相关利益集团都很重视和关注会计政策的制定和选择问题。

一、会计政策选择的理论基础

企业的契约签订以后,企业利益相关者就要对契约进行监督。在以会计收益作为企业经理报酬奖励方案基础的激励机制中,企业管理当局的会计政策选择对委托代理关系有重大影响。由于会计数据在契约中的重要性及会计政策本身的契约特性,从会计学的角度看,会计政策选择问题为企业代理等契约关系的确立和考核提供了公平合理的衡量基础。因此,契约理论构成了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理论基础。

1、报酬契约。报酬契约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主要体现为:(1)若实际利润高于目标利润的上限,经理人员有递延报告盈利的动机以谋求总报酬的最大化;(2)若实际利润处于目标利润的弹性区间,经理人员会使报告盈利达到上限,以即时获得好处;(3)若实际利润低于目标利润的下限,经理人员则可能有“巨额冲销”的动机;(4)如果管理者的报酬契约中包括了认股权,那么管理当局则选择能平滑收益的会计方法,以保持其股票价格的稳定增长。企业管理当局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是以维护个人收益最大化为企业立场。

2、债务契约。债务契约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主要体现为:(1)假定其他条件保持不变,企业的负债权益率越高,企业的经理人员便越有可能选择将报告收益从未来期间移到当期的会计政策,如利息费用的处理、研究和开发费用的处理、折旧的计提等会计政策都可帮助企业达到调节收益的目的;(2)如果在某种会计方法下将发生违约行为,管理当局一般会变更会计政策,以避免这种违约行为的发生;(3)企业越是与特定的、基于会计数据的限制性契约条款联系紧密,企业经理人员便越有可能采用可增加当期收益的程序。

3、政治成本。政治活动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主要体现为:(1)税收。税收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减少其现金流量。因此,公司管理人员总是希望通过各种努力降低现实和潜在的税负,包括对现行会计方法的选择和可能出台准则的游说。(2)收费管制。政府机构依据有关会计数据对某些企业的产品价格和收费标准加以限制,受限制的企业一般会游说管理机构和准则制定机构,以便制定出最有利于公司的会计准则。(3)不对称损失函数。在现实经济活动中,人们对损失、失败的敏感度总是高于成功和收益。因此,政治活动之一就是限制一切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具体地说,大公司的失败或破产会产生一种潜在的政治危机,从而把公众的注意力引向某一政治机构。因此,政府机构宁可消除高估资产的潜在根源,也不愿消除低估资产的可能。(4)潜在危机的影响。政治家们总是为各种危机寻找“替罪羊”,企业会计信息中的报告盈利往往会引起政治家和管制人员的注意。

二、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客观必然性

1、从市场经济运作情况来看,市场压力是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必然结果。由于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广泛分离,导致委托代理关系出现,企业管理当局的“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不可避免。会计政策的选择实质上是保护企业管理当局利益的。管理当局作为资源投入运作的实际操作者,天然具有其他订约体所无法获得的信息优势。来自市场(证券市场、经理市场和监管市场)的压力是对经理人员会计政策选择最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竞争的经理市场和有效运行的监管市场促使经理人员为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而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这是因为理性的经理人员都希望在经理市场上有一个高的人力资本价值,而其又取决于所经营公司的市场价值。同时如果经理人员未能使公司价值达到最大化,该公司将成为被监管的目标公司,一旦监管成功,经理人员往往被撤换。因此,在证券市场、经理市场和监管市场的压力下,经理人员为了达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必然会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

2、从会计准则的制定层面看,会计准则制定与完善的渐进性与局限性,为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提供了空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新业务的不断涌现,会计准则的建设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再加上对市场机制的过分依赖,致使政府监管力度不够,这为企业实现其目标而运用会计选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首先,从会计准则制定的技术上看,假如我们能对一系列会计的基本概念作出严密的定义,再通过恰当的思辨过程,即可得出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会计准则,这种会计准则同企业的各类经济业务之间可以形成一一对应的单映射关系,从而使会计实务达到科学、合理且内在一致的完美境界。如果是这样,就不存在企业是否拥有会计政策选择权的问题了。但是,理论与现实往往背离。现实中的财务会计是存在于信息不对称、可能出现市场失灵的非理想的状态下。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不可能对企业发生的每一笔具体业务制定出确切的处理方法与程序,而仅是为人们订立有关契约时所需的会计信息提供一个大致的估计,这就导致实务中各类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同会计准则之间不再是一种一一对应的单映射关系,而是一种一对多的多映射关系。正由于会计准则的这种不完全性,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提供了空间。

其次,企业的会计报告不仅仅是反映企业管理当局、政府、工会及债权人等各利益集团决策的结果,而且会直接影响到这些利益集团的决策行为,而这些行为进而又会对其他集团的利益产生影响,因而,会计信息也就会有“经济后果”。从这个意义上说,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不再是纯技术性的,而是各利益集团之间相互竞争的政治博弈过程。而且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本身也是这一博弈活动的参与者,并且是有着自己的效用函数的“经济人”。其效用主要表现为自己在通用会计准则制定上所拥有的垄断权与权威性。因此,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为了保证自己效用函数的最大化,必须平衡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利害关系,缓解各利益集团对准则制定机构的抵制压力,以保证各利益集团都能接受博弈的结果。显然,放宽通用会计准则中对一些经济业务会计处理的选择空间,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之一。可见面对势均力敌的各相关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谨慎和理性不在于寻求最终答案,而在于折衷――这本质上就是政治过程。因此,即使我们暂时撇开技术性因素不予考

虑,会计信息的经济后果及由此形成的政治博弈过程亦使得企业被赋予会计政策选择权。

第三,从会计准则制定的效率上考察,会计信息是一种具有外在性的公共物品,由于信息用户数量巨大,为了节约用户之间的直接缔约成本,由政府掌握统一制定会计准则可以形成一种规模经济效应。但是,由于各个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企业经营者拥有更多的企业信息。同时,如上所述,政府在会计准则的制定上是一种多方参与的政治博弈过程,需要以“充分程序”来表现制定过程的决策民主性,而且企业这一组织形式的决策速度远快于政府。为了保证剩余会计准则制定的及时性,政府也不宜拥有全部的会计准则制定权,而应使企业拥有一定量的会计政策选择权。

3、从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角度看,企业具有会计政策选择的内在动机,而且这种选择将是企业长期的、动态的优化过程。由于企业所处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程度越来越高,企业的经济业务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各个企业的情况也千差万别,企业如果不能审慎地从法规允许的若干备选会计处理方案中进行恰当的选择,就无法正确进行会计处理和实现客观公允揭示。同时,依照契约理论,企业是一系列复杂契约关系的连接点,而会计的一个重要功能在于为企业中的各类契约的订立与执行提供相应的数据,以界定契约关系,企业的经理人员有动机利用可供选择的会计政策来改变契约中所使用的会计数字,以协调与契约各方的利益关系。随着竞争的加剧和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以及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国际化的加速,企业兼并愈演愈烈,以资本为纽带的企业集团已发展成为一种基本的企业组织形式,因而引发更多的也更为复杂的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甚至跨国会计政策选择问题。所以,会计政策的选择将在企业持续经营期内存在,而且呈现出长期的、动态的优化特征。

三、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趋势预测

目前我国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仍滞留在低层次上,如为了获得纳税好处或为了有利于筹资。为了达到前一个目的,许多企业尽可能使账面表现为亏损,从而避免或推迟纳税;为达到后一目的,企业往往粉饰报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今后我国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朝规范化和高层次方向发展。

1、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目标趋向于为满足众多利益相关方所组成的利益集团的需要。随着企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公司已非简单的实物资产的集合,而是一种法律框架结构,在于治理所有在企业财富创造活动中作出特殊投资的主体间的相互关系。包括股东、债权人、供应商、顾客、雇员等,他们都作出了特殊投资。所有在企业从事业务活动中作出特殊投资的各方,为了尽可能维护其自身的利益都需要了解备选会计政策对其利益的影响程度。企业管理当局在选择会计政策时,不得不综合权衡各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并从中获取自己的那部分利益。因此,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2、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效果将越来越注重整体优化。企业会计政策是一个系统,各项看似独立的会计政策却有着共同的目标,但各项会计政策发挥的各自效用却未必一致,由于企业在会计政策选择时所处的环境不同,从单一动机出发进行的政策选择所产生的效用往往十分有限,甚至适得其反。因此,企业管理当局必须全面分析自身所处的环境、发展阶段、本行业的发展前景和在同业竞争中的地位,以及所拥有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明确本企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并在这一目标指引下,结合会计的职业判断,根据会计理论指导会计实务的基本原理,寻找或创立合理的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并对可供选择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形成最优化会计政策组合。

3、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规范和监管力度将不断加强。可以预见,在以会计准则建设为核心的会计规范体系全面建立以后,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和有关部门与机构执法力度的提高,必然会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规范和监管力度提出新的要求。

4、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揭示程度将越来越规范。会计政策揭示是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结果的综合披露。从世界范围看,各国会计准则都强调企业既有适当选择会计政策的权利也有进行充分披露的义务。随着我国对企业会计政策披露规范的不断完善,今后我国企业将在遵循其他报表信息揭示的一般原则下,更加注重企业会计政策揭示的重要性、明晰性、完整性、时效性和公正性,使企业会计政策的披露越来越规范。

总之,由于契约理论在会计政策选择中的作用和会计政策本身的局限性,为企业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通过契约的规范和完善以及加强监管,把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控制在企业各利益相关者可接受的范围内。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若干问题探讨 篇6

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O)的定义,会计政策是指企业编报财务报表时所采用的具体原则、基础、惯例、规则和实务。会计政策选择,是指在既定的可选择域内(一般由各国的会计准则、相关经济法规等组成的会计规范体系所限定),根据特定主体的经营管理目标,对可供选择的会计原则、方法、程序进行定性、定量的比较分析,从而拟定会计政策的过程。

二、会计政策选择的理论基础

与会计政策选择相关的主要理论有:有效市场假说、实证会计理论、经济后果理论等。实证会计理论和经济后果理论都提到关于“契约”的问题,并以该问题为依据来研究会计政策的选择。契约理论构成了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理论基础。其主要观点是:企业是一个有效的契约组织,是各方要素参与者构成的一系列契约的联结。在企业这个契约联结中,企业的各方参与者根据所订立的各种契约来取得基于企业中分配现金流量与其他资源的权力。

相对于市场而言,企业是一种不完备的契约。企业处在一个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不可能在签约时预测到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企业会计人员只能在持续经营假设前提下选择适宜的会计政策进行会计核算。在企业契约中,如经理人与银行之间的贷款协议,经理人与股东的报酬计划的内容,均涉及会计收益等会计资料及相关的会计政策。实际上,会计收益与计算会计收益的重大会计政策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在有些情况下,利益相关者对后者的关注程度更高,后者关系到契约的制定、履行和对履行效果进行评价的全过程。

会计政策便成为企业契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契约产生的企业契约成本是不同的。一套能随时间推移而生存下来的旨在减少利益冲突成本的契约是有效的,与其它契约相比,它更能减少代理冲突,增加企业价值,用以计算这些契约所使用的会计数据的会计政策比其它会计政策更为有效。通过对不同会计政策的选择可以影响契约监督成本,进而影响企业价值及各利益主体的利益。从会计学的角度看,会计政策选择问题就是怎样为企业契约关系的确立和考核提供公平合理的衡量基础。

三、规范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几点建议

会计政策制订和选择的有限理性,使政府颁布的会计准则不可避免存在这样那样的破绽或漏洞,这就给了会计选择行为主体钻营牟利的机会和可能。既然会计政策是客观存在的,其选择过程既是利益分配过程,又是实现本身的优化过程。对于会计政策,关键是防止过度滥用,尽量减少诱发滥用的动机。

1.加大企业违规处罚力度。一些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钻法律的空子,恣意利用会计政策变更操纵利润,而无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会计法》应对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提高企业会计政策变更的成本。应与国际接轨,引入民事赔偿机制和相应的民事诉讼机制,既可以使蒙受损失的投资者得到补偿,又能给企业形成实在的经济压力,从而抑制其利用会计政策操纵利润的冲动。

2.规范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信息披露制度。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是企业实现有效治理的前提条件,就会计政策而言,会计政策揭示是对会计政策选择结果的综合披露,将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置于公众监督之下,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防止经理人员利用会计政策选择而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现象的发生。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准则都强调企业既有适当选择会计政策的权力也负有进行充分披露的义务,我国会计准则也应更加注重企业会计政策揭示的重要性、明晰性、时效性和公正性,使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信息披露制度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

3.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确保经营者理性的选择会计政策。会计政策的选择完全掌握在内部人手中,如果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经营者可能在会计政策的选择上发生短期行为。为了避免管理当局经营短视,应当对其薪酬制度进行变革,引入西方普遍采用的股票期权,将具有长期激励作用的股票期权与短期激励制度相结合,制定较长期的经理人经营绩效的评价标准,使管理当局的目标函数与所有者的目标函数趋于一致。与管理人员的基础年薪、效益年薪、补充养老金等方式结合使用,以增强公司管理当局对股东的责任心与忠诚度,减少经理人员的道德风险,驱动管理当局以提高企业总价值为目的来选择有效率的会计政策。

4.加强内部控制与会计政策执行检查。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助于经营者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实现预期目标。会计政策选择需要会计职业判断,职业判断只有在有效的内部控制约束下进行才能符合经营者的意图和企业的目标。从会计流程看,每一步骤都需要不同程度的职业判断才能完成。在这些判断的过程中,都会涉及会计政策的选择,能否实现公允选择,内部控制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另外,人们更多关注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和后果,却很少对会计政策的实际执行过程进行控制与检查。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履行这一职责,及时发现会计政策是否按计划执行,变更有无充分的理由和审批手续,并直接对董事会负责。

参考文献

[1]张劲松,于钊.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分析[J].商业经济.2008(2)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分析 篇7

一、会计政策选择原则

对于企业来说合适的会计政策对于企业财务健康来说至关重要, 而要想保证会计政策选择的正确性, 需要在会计政策选择方面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 合法性原则

合法性原则会计政策选择需要遵循的根本性原则, 合法是指会计政策选择要的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在国家法律法规的许可范围之内, 根据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进行会计政策选择, 如果偏离了这一基本原则, 企业科技政策选择本身也就走入了违法的误区, 这对于企业发展来说是一个巨大错误。如果一旦被税务部门发现了, 就会判定这一会计政策无效, 并会给与企业罚款, 违背这一原则可谓是得不偿失。

2. 谨慎性原则

谨慎性原则是指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要注意风险的控制, 一些会计政策的选择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风险, 这就要求企业会计政策选择需要小心谨慎, 充分考虑会计政策所带来各种风险, 在准确评估风险的基础之上来却确定会计政策, 这样就能够有效的控制风险, 减少财务管理不确定因素。反之如果会计政策选择中没有考虑到这一原则, 可能就会给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埋下较大的因患, 不利于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3. 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要求企业会计政策选择需要做好成本、收益的评估, 不同的会计政策意味着不同的成本支出, 不同的收益, 获得更多的收益是推动企业进行会计政策选择的重要动因, 这就要求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要进行不同会计政策成本收益对比分析, 从中选择最合适的会计政策。在不同会计政策成本收益分析中需要全面的考虑短期成本、短期收益、长期成本、长期收益、直接成本收益以及间接成本收益, 做到评价的科学全面。

二、会计选择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不同会计政策选择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影响是不同的, 本文这里结合企业经营管理中, 最典型、最普遍的会计政策进行一一分析。

1. 资产折旧方法

在资产折旧方法方面, 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有着明确的规定, 企业可以选择双倍余额递减法、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等等, 对于企业来说, 一旦确定某种资产折旧方法之后, 就不能再随意进行变更。上述各种资产折旧方法利弊共存, 对于企业来说关键是根据企业实际经营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 双倍余额递减这种加速折旧方法会导致企业当期利润的下降, 同时还延迟了企业应交所得税收, 因此比较符合会计政策的谨慎性原则, 这是很多企业偏好这一会计政策的重要原因。

2. 收入确认方法

收入确认方法的不同会影响到企业的收入和税负, 在收入确认方法方面, 有直接销售、委托收款、赊销等模式, 这些模式反映到企业的财务指标方面是不同的。对于企业来说如果经营中出现了应收账款一时无法回收的情况, 企业就可采用赊销模式进行收入确认, 这样可以减少企业当期、需要缴纳的税收, 实现延迟缴纳税款的目的, 一旦应收账款确实损失, 企业也不必支付额外税收。

3. 股权投资方法

在股权投资的处理办法方面, 目前我国规定了成本法以及权益法两种, 两种方法对于财务管理指标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同。一般来说, 如果投资企业是盈利的话, 企业就可以采用成本法进行账务处理, 这样可以减少盈利所的税的缴纳;反之如果是亏损的话, 则可以采用权益法, 这种方法允许将亏损计入税前成本, 从而达到避税目的。

4. 坏账计提方法

针对坏账损失有不同的计提方法, 常见的有直接销转法和备抵法, 这两种方法对于企业财务影响不太相同, 究竟选择何种会计政策, 需要依据企业的盈利情况而定, 如果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则宜采用直接销转法, 反之则采用备抵法。

三、企业财务管理中会计政策选择的策略

针对不同会计政策选择带给企业财务管理不同的影响, 对于企业来说, 要想选择到合适的会计政策, 并充分利用好会计政策所带来的利好, 需要企业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发力:

1. 做好税收统筹规划

税收筹划本身是会计政策选择必须要充分考虑的一个因素, 不同的会计政策带给企业税务的影响要求企业要做好税收筹划工作, 税收是企业经营中的一项重要成本支出, 税收筹划就是在会计政策约束下进行税收工作的优化, 实现合理避税的目的。不同的会计政策带来了税收的较大变化, 不同会计政策往往意味着税收比率、税收计算方法等等有较大的不同, 这客观上要求企业要进行税收筹划, 做好税收工作, 从而实现企业税收下降的目的。在税收筹划方面, 对于企业来说不仅仅着眼当前, 同时更要着眼长远, 不仅仅着眼于直接收益, 同时更要着眼于间接收益。通过做好税收筹划, 从而给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提供有益参考, 据此进行会计政策的制定, 提升会计政策选择正确性。

2. 加强财务环境分析

会计政策选择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就是要做好财务环境的分析, 确保会计政策与财务环境之间的内在一致性, 减少二者之间偏差, 紧紧围绕的财务环境的变化来确定会计政策的选择。在财务环境分析方面, 企业不仅仅需要对于宏观环境进行一个分析, 针对宏观经济走势, 政治政策变化等等进行预测判断, 同时还需要重点对于行业环境以及企业环境进行分析, 行业环境主要包括行业景气情况、行业竞争情况等等, 企业环境分析包括企业资产债务情况、企业发展阶段等等, 通过全面掌握这些环境的变化, 在法律政策范围之内, 进行会计政策的及时调整, 会计政策要始终与会计环境之间的变化保持高度一致, 尤其是涉及到企业经营重大变化情况, 更是要未雨绸缪进行会计政策调整。

3. 提升财务人员能力

财务人员能力水平的不断提升是企业财务管理中做好会计政策选择的基础条件, 可以说企业要想做好会计政策选择离不开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能力突出的财务专业人才队伍, 对于企业来说, 要高度重视会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解决好财务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在具体的做法层面就是要以提升财务人员能力为主线, 一方面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 通过强化对培训来让财务人员掌握更多专业知识, 提升会计政策科学的选择的能力, 在培训开展中, 企业一方面应加强内部培训, 另外一方面还可以借助外脑来强化培训, 这样可以综合内部培训以及外部培训的优点。另外一方面就是企业内部要建立完善财务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企业内部要建立起来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 采用多种人才培养模式, 实现财务人员能力的提升。

4. 完善财务内部控制

会计政策选择需要企业做好财务内部控制工作, 财务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实现财务目标, 通过制定一系列的会计制度、会计方法, 实现企业财务管理优化的过程。企业管理者要对财务内控机制建设高度重视, 根据财务内部控制需要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 企业管理者要构建专门的内控建设领导小组, 由该小组来全面的负责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同时要在会计内部控制方法方面进行创新, 引入定性与定量控制相结合的财务内部控制方法, 企业在财务内部控制的建设中应改变以往偏重于定性分析的方法, 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之上, 引入定定量分析模型, 从而准确的分析会计政策对于企业财务的影响。

综上所述, 在企业之间竞争全面升级的时代背景之下, 企业管理者财务管理工作中要高度重视会计政策的选择问题, 全面把握好不同会计政策给企业所带来的各种影响, 在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具体策略方面, 企业需要综合从税收筹划, 人员培训、内部控制等多个方面来进行努力。通过做好上述几个方面的工作, 确保企业选择到合适的会计政策, 进而给企业财务健康水平的提升带来积极地促进, 实现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进一步强化。

摘要:不同的会计政策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所带来的影响不尽相同, 对于以盈利为基本目的的企业来说, 需要根据企业经营需要, 选择合适的会计政策, 从而确保企业财务健康, 更好的来应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本文对于会计政策选择原则进行系统的探讨, 分析了不同款项及政策选择带来给企业财务管理的具体影响, 在此基础之上探讨了企业财务管理中会计政策选择策略, 希望可以为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带来有益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会计政策,财务管理,选择,影响

参考文献

[1]刘强, 王蕊.会计政策与纳税筹划研究[J].新经济, 2014年11期.

[2]靳长巍.浅析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的选择[J].商业经济, 2013年3期.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研究 篇8

一、会计政策的含义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为达到特定的会计目的, 在特定的环境下会计处理应遵循的各种基本理论、基本原则以及结合企业实际进一步应采取的具体程序与方法。根据会计政策的制定主体和适用范围的不同, 分为宏观会计政策和微观会计政策两个层次。

二、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存在的问题

1. 通过会计政策选择, 实施粉饰报表、操纵利润

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等存在缺陷, 因此企业会钻制度的空子, 通过会计政策选择, 实施粉饰报表、操纵利润等行为, 其主要做法及具体表现如下。

(1) 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存在滞后性

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制定是基于一定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等环境条件制定的, 在一定时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环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环境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实践也不是停滞不前的。不断发展变化的环境与实践, 与相对稳定的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之间必然会产生一些差异, 原有的会计准则与制度不可能涵盖所有新的环境与实践, 这样一来就会出现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滞后的现象。导致一些新行业、新领域内, 多种会计处理方法应用于同一会计事项, 这样一来企业在会计政策选择上就具有很大的空间与灵活度, 很多企业利用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存在滞后性的特点, 实施粉饰报表、操纵利润等行为。

(2) 企业会计选择弹性空间大

为了使上市公司在理财自主权上保持灵活性的同时还能提供更可靠的信息, 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规定, 同类交易在选择会计政策的时候可以采用不同的政策, 而且对于自发性的会计估计与会计政策允许变更。这种规定使得企业在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时弹性空间较大。但正由于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给企业的选择余地过大, 在自发性的会计估计与会计政策变更中, 为满足不同目的, 将盈亏调前、调后, 钻会计政策变更的空子。

(3) 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披露要求不严

我国会计制度规定, 如果会计政策发生变革, 那么必须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出重要的变更理由、影响等。但是在披露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企业仅仅是浅谈辄止, 泛泛而谈, 并不能深入分析会计政策变更的实质原因。这其中有企业主观方面的原因, 也有会计报表附注篇幅有限、分散零乱等客观原因。因此很多企业会利用会计政策选择操纵利润、粉饰报表而毫无后顾之忧。

2. 不能合理选择会计政策

由于颁布了很多新的会计准则与制度, 因此在进行会计选择的时候, 企业具有较大的选择空间。但是大多数企业的会计人员或者没有会计政策选择的意识, 或者没有真正理性地选择会计政策。与此同时我国目前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会计准则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 因此很多企业不能合理选择会计政策。另外有些个别企业选择的会计政策与企业自身目标缺乏一致性, 导致会计政策选择的作用被抵消。还有个别企业在披露会计政策选择信息的时候不充分, 信息透明度差。

3. 会计政策选择规范方面监管不力

会计政策选择规范主要是由会计法、会计准则、税法、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构成。这个规范体系在某些情况不够协调与完整, 他们之间有时候会出现矛盾之处, 使得政策目标与所选择的方法程序没有内在一致性, 政策选择功能表现不佳。因此在会计政策选择规范方面显得监管不力, 各监管部门与个人无法作出是否合法的判断, 造成执法困难。

4. 会计人员素质低

在进行会计政策选择过程中, 选择的效果好与坏, 直觉取决于会计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目前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素质从整体上来看较低, 这必然导致政策选择不合理。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素质低主要体现在主持会计师责任心不强、执业工作不规范、风险意识淡薄等问题, 加之相关部门对注册会计师监管力度不够, 因此加剧了会计政策选择的困难。

三、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解决对策

1. 优化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行为的途径

会计政策选择行为究其本质, 就是配置社会资源、分配利益的过程, 因此优化企业政策选择行为, 也就是优化利益分配的过程。通过会计政策优化选择, 可以实现以下两个目的:一是实现会计政策自身优化;二是优化利益分配。因此在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时, 一方面要优化其选择行为, 另一方面也要防止过度滥用。为了达到以上两个目的, 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优化经营者行为; (2) 完善以会计准则为核心的会计规范体系; (3) 建立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分析指标; (4) 造就有效的财务报告。

2.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提高公司治理的效率

当存在多个利益相关者, 且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存在不一致, 在会计政策选择时, 必然会从自身利益最大化角度对会计政策选择施加影响, 矛盾因此而产生。为了减少矛盾, 维护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要求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提高治理效率。

首先, 为了发挥产权制度对会计信息的规范与界定功能, 公司应该明晰产权。只有产权界定清晰了, 会计信息的生成和会计准则的运行才会有效率。

其次, 要强化独立董事的监督作用。企业选择会计政策及政策变更等事宜, 应受到独立董事的监督, 并对利益相关者进行披露。

第三, 完善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信息披露作为一种有力的工具可以保护投资者利益, 影响公司行为。因此建立并完善公司信息披露制度, 将企业的政策选择置于公众监督之下, 就可以提高会计政策选择的公允性, 保护利益相关者利益。

3. 借鉴国际经验, 结合自身情况

在制定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时候, 既要借鉴国际经验, 也应结合自身情况, 同时也要可以适应会计环境的变化。在结合自身情况的基础上充分的借鉴国际经验, 这就可以使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进而减少新经济现象出现之后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出现真空, 同时与会计环境充分适应, 就可以增强会计政策的可操作性。

4. 加强会计人员教育,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首先通过多种形式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教育, 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确保其认识到会计政策选择的现实与理论意义, 掌握扎实的会计知识, 熟知现行的会计法规与会计准则。

其次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管, 为了使注册会计师提高执业水平、风险意识与职业道德, 尽快制定监管工作规则及相关惩罚措施, 加大处罚力度, 加强对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审计。

摘要:企业的会计要想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与会计政策的选择是密不可分的, 会计政策选择的适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获利能力的高低。为保证会计政策、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得到贯彻执行, 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 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促使企业利润的合理分配, 必须公允地反映出会计信息, 而会计信息是否具有可靠性、相关性等公允特征, 又直接取决于会计政策选择是否恰当。只有选择合适的会计政策, 才有可能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因此如何对会计政策有针对性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介绍会计选择的含义基础之上, 阐述了现阶段我国企业在会计政策选择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会计政策,选择,对策

参考文献

[1]唐雪涛.影响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因素与对策[J].赤峰学院院报 (自然科学版) , 2013 (1) :82-83.

[2]王烟军.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行为规范化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 2012 (9) :156-158.

[3]李姝.基于公司治理的会计政策选择[J].会计研究, 2008 (7) :76-77.

[4]王振武.企业会计政策择定的原则[J].财会世界, 2008 (4) :64-67.

[5]王妍妍.企业会计政策选择[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 (9) :56-57.

[6]张启贤, 刘淑芳.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研究[J].民营科技, 2009 (1) 76-78.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研究 篇9

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就是会计政策。企业会计原则是指企业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准则规定的会计原则所选择的适用于本企业实际情况的特定会计原则;企业会计基础是指企业进行会计账务处理时所选择使用的具体会计基础;企业会计处理方法是指企业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准则规定的诸多可供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结合自身情况所选择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一般有初次选择和再次选择, 这是由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某项经济业务事项发生变化引起的。不同会计政策产生的会计信息不同, 给企业和国家带来的影响也不同。企业的经济利益与国家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之间的博弈规则和制度安排, 是会计政策选择的实质。

1. 企业会计政策的理论依据、特征和原则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是必要的行为。因为人的认识是有限的, 所以在无法完全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所有情况和外在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 不可能将以后会发生的事情都充分考虑进来。企业要稳健发展, 就需要有准确的会计信息并能够对未来做出较准确的预测。因此,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需要充分考虑较安全的环境因素。同时, 企业在会计政策选择中还应考虑成本与效益的关系。如果会计政策的成本过高, 就会违背成本效益原则。但是, 企业不能为了自身利益逆向选择会计政策而产生道德风险。以上是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主要理论基础。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具有动态性、整体性和决策性等特征。动态性是指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自始至终都贯穿于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整个会计过程中, 并根据自身所面临的环境变化而重新进行选择。因此, 整个会计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会计政策选择的过程。整体性是指会计政策选择不是某个方法、原则的简单集合, 而是对企业具体会计原则、会计核算基础和具体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整体考虑后所做出的决策, 这三者是构成企业会计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决策性是指会计政策选择是以一定的方式对会计系统信息产生影响为主要目的的一种决策, 这种决策既可以从短期角度出发, 也可以从长期角度出发;既可以从战术角度出发, 又可以从战略角度出发, 从而来考虑对企业收益产生的影响, 权衡会计信息的生成。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是会计问题和利益分配的集合体, 最终将导致社会财富的再分配, 承担处理经济关系的责任, 协调经济矛盾和经济利益。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 不能只考虑自身利益, 应该遵守相应的原则, 如法治原则、适应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和道德原则。法规性原则是指企业应该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等规定的可供选择的会计原则和具体处理方法对会计政策的选择进行取舍和明确;适应性原则是指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要考虑本行业特点、公司经营规模、经营业绩、现金流量等内容, 选择与公司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环境密切相关的会计政策, 但是随着企业生产经营和市场环境的变化, 企业应选择新的会计政策;一贯性原则是指会计政策在整个会计运行期间应该保持一致, 不能随意更改, 但是一贯性原则不能以牺牲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为代价, 随着新的经济环境和经营情况的产生, 应该使用新的会计政策;道德原则是指不可因为自身的经济利益而滥用会计政策和操纵会计行为。

2. 不同的企业会计政策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

通过举例, 说明不同的会计政策产生不同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

企业在固定资产核算中选择使用不同的会计政策, 会产生不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会计信息。按《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规定: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 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政策, 包括固定资产预期使用年限、预计净产值额 (率) 、折旧方法等, 以合理确定不同时期的折旧费用。例如, 企业一项固定资产原值是100000元, 预计使用5年, 预计净残值1000元, 如果选择不同的折旧方法就会产生不同的折旧费用。下面就分别用直线法和年数总和法计算年折旧额, 如下表。

从表可以看出, 第一年和第二年的年折旧额中直线法比年数总和法低, 可以增加折旧费用而增加成本、减少前期利润, 从而减少所得税费用和可供分配利润, 进而减少现金流出、减轻资金压力。如果企业再选择缩短折旧年限, 则每年计提折旧费用又不同, 进而对成本费用、利润总额产生影响, 并影响企业的固定资产净额和未分配利润。

在利润核算方面, 选择使用不同的会计政策会产生不同的经营成果会计信息。在会计等式中, 收入—费用=利润。收入确认的时间, 企业应根据会计分期假设等规定来确认, 收入属于哪一个会计期间, 就可能对企业该期间的收益产生直接影响, 增加该期间企业的利益。因此, 选择不同的收入, 会计政策将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企业要想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 就需要将成本降到最低, 比如对于存货而言, 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 如果采用先进先出法就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期末库存存货价值, 如果采用加权平均法则会因为发出存货的价值与目前的市场价值差异较小, 而导致企业期末存货价值降低, 当期成本升高, 利润随之下降。由此看出, 企业利润会因为企业对存货等的计价变化而变化, 当企业存货受到市场供给过剩或市场物价不稳定等因素影响时, 选用不同的会计政策使存货成本产生变化, 进而影响利润, 这样企业会因为存货计价方法的不同而引起利润指标的人为化盈亏。因此,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会影响收入和费用, 最终影响到利润, 影响到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

在货币性资产核算方面, 选择使用不同的会计政策, 也会产生不同的现金流量会计信息。现金流量是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十分关心的指标, 企业要想使资本达到预期的运作效果就要有足够的现金流量。我们以固定资产折旧法中的加速折旧法和直线法两种会计政策做比较, 加速折旧法会使企业前期税负降低, 从而减少所得税费用, 促使现金净流量增加, 使更多现金流入企业, 为企业赢得大量的投资现金回报, 而直线法会使企业所获得的投资现金回报大打折扣。

二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 会计法规不完善, 导致会计政策选择空间过大和会计信息披露不全面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为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留有过大空间, 同类交易能够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 还可以自发地变更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等。具体体现在, 采用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 采用不同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采用不同的比例计提坏账准备, 采用不同的标准计算固定资产净残值等。会计政策是为了使企业自治权灵活多变, 但同时也导致会计准则对会计政策选择过大, 使一些公司钻空子, 钻会计政策漏洞, 改变会计政策, 达到把盈亏调前调后、偷逃税款的目的。

关于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规定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或有负债, 即企业需要把相关或有负债形成的原因、预计产生的财务影响、获得补偿的可能性进行披露。对于企业某些经常发生的或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较大影响的或有负债要予以披露。同时, 《企业会计准则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也规定, 资产负债表的披露应对调整事项和非调整事项进行说明。这就要求企业要根据企业内部最新发生的情况对资产负债表所反映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项目进行调整和披露;或者对并未发生或者是后期发生的非调整事项进行披露等。因此, 企业的会计政策应予以详细披露。但是, 由于会计政策选择是人为化的, 它是财务人员的思想倾向, 受到财务人员对事件影响的把握程度等因素的牵制, 再加上资本市场不规范、市场监督不到位、隐藏暗箱操纵行为等, 导致企业整体对会计政策选择所形成的会计信息披露不全面。

2.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不严谨

通过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来调整公司的利润或补充公司的财务报表。例如, 在实际成本计价方式下, 发出存货成本按照先进先出法计价, 即存货按购买时间和购买价格的不同分别进行堆放, 同一时间和批次采购的存货堆放在一起, 企业领用存货时, 根据采购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领用, 先购买的先使用, 其好处在于企业可以随时将已经发出去的存货成本进行结转, 期末存货的成本与市场价格较为接近, 期末存货价值比较真实。但是, 当企业规模较大, 存货业务很多且其价格波动较大的时候, 会造成较大工作量而不能及时提供会计信息。同时, 企业会利用价格的波动来调整其会计信息, 当存货处于供不应求时, 存货价格大幅飙升, 先进先出法会因原先存货的价格较低而使企业的利润大幅增长, 可能造成企业业绩的实际亏损而虚假盈利;当存货处于供过于求时, 存货价格大幅下降, 先进先出法会因原先存货的价格较高而使企业的利润大幅下降, 可能造成企业业绩的实际盈利而虚假亏损。

这些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进一步影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和公司的声誉, 究其原因是当代企业的治理机制、监管机制、激励机制等不恰当、不完善、不适用等问题, 导致企业拥有过大的会计政策选择权。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变得随意和不严谨, 致使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地反映出来, 如随意变更存货的计价方法、提前或者延迟确认收入、伸缩合并财务会计报表等行为, 都会使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大大降低。

3. 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较低, 导致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判断能力下降

在持续经营过程中, 企业面临的不确定经济事项越来越多, 例如在确认和计量资产、负债等财务状况或收入、费用等经营成果时, 会计人员进行会计处理业务, 不仅要根据会计法规和标准, 还要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 做出正确的会计政策选择, 解决实际问题。但是大多数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只会进行表层的核算, 而没有在更深更准地理解会计准则内容后进行会计职业判断。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有限, 会影响会计政策的正确选择, 从而导致大量的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产生。

三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1. 完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法律法规

政府部门要努力完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法律法规, 同时也要考虑到会计法规对公司法、证券法等法规的影响, 使会计政策选择的规定在相关法规中尽量协调并尽量保持一致。要加强企业会计准则建设, 完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缩小企业操纵利润的会计政策空间。

要完善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制度, 使企业将自己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全面、完整地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出来, 提高披露会计政策的信息量, 以增加会计信息的明晰性。与此同时, 还应该加强对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披露会计政策的审计, 遏制企业滥用会计政策歪曲会计信息、欺骗财务会计报告信息使用者的虚假行为, 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好的法律法规政策, 如果没有监督是得不到有效执行的。所以, 要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先进可靠的信息管理系统, 加强内部审计和监督, 特别是财政、税务、审计、银行、证券等部门要加强检查和监督, 强化当事人对会计政策选择的监督作用, 真正做到依法办事, 严格执行法律, 依法追究违法行为。

2. 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强化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谨慎性

会计职业道德是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总称, 是会计人员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准则。规范的会计职业道德行为主要包括敬业、自律、诚实守信、坚持公平原则、提高技能和奉献社会。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要与当代社会市场经济相适应, 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 维护会计职业形象, 大力弘扬会计诚信理念。与此同时, 建立会计诚信档案制度, 并与社会征信体系相衔接, 收集整理并及时更新会计人员的相关信用信息, 建立和完善信用激励和惩戒机制, 使会计诚信奖惩机制与企业和个人的方方面面挂钩, 贷款、乘机、出国等行为均受到限制。让会计人员由我要失信到不要失信再到抵制失信的不断改变, 以此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塑造会计行业的良好形象。

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要强调会计谨慎性要求。会计谨慎性是指对不确定的经济事项应该谨慎反映, 以确保经济环境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得到充分考虑。谨慎性要求财会人员使用较为不乐观的估计数, 当两种金额发生的可能性不相同时, 谨慎性原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抛弃可能性更大的估计数而使用可能性更小的数字。

3. 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 提高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水平

浅析企业会计政策选择 篇10

虽然会计政策选择研究不是一个新的课题,但是从利益相关者角度进行研究所获得的研究成果并不是太多,很多研究成果只是散落在一些相关研究中,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在会计环境发生如此深刻变化的今天,我们有必要站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重新思考企业的本质、会计的本质,并从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行为。

第一,在全球经济处于衰退的情况下,国内外资本市场接连发生会计丑闻,会计实务界比较混乱,这或多或少都涉及会计政策选择问题。从利益相关者视角探讨会计政策选择,各个利益相关者可以更加明确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选择动因及利益所在,能帮助企业的利益相关者透过不同的会计政策选择判断企业行为背后的真正目的,提高各个利益相关者识别会计信息质量的能力。

第二,构建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理论框架虽然属于微观层面研究,但是通过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动因研究以及不同利益相关者在不同动因下的行为偏好研究可以发现现行的会计准则以及资本市场监管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这对我国宏观会计政策选择———会计准则的制定以及相关资本市场监管的进一步完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第三,企业是由利益相关者组成的一组关系契约的集合,会计衡量各个利益相关者的资源投入以及从企业获得的回报,而会计政策选择会影响每个利益相关者分配的利益。通过利益相关者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偏好的分析,有利于企业引入适当的约束机制使得各个利益相关者获得其应得的经济利益,实现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目标,从而实现企业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以及社会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

2 会计政策的多样性特征

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的价值形态进行反映和控制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的规则即为会计政策,在这个转换过程中,会计政策呈现多样性特征。

2.1 经济活动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

首先,随着经营交易契约和资本交易契约内容的日益丰富,经济活动也变得日益复杂化。没有任何两个事项或交易是完全相同的,但也不是完全不同的,在对这些繁杂的交易进行处理时,会计政策不可能呈现“唯一性”。例如金融工具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衍生金融工具被创造出来,形式更加复杂,风险也越来越大。以我们国家会计准则为例,准则规定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付款项、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等,不同类别的金融资产,其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采用的基础和方法并不完全相同。其次,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普遍存在,会计在面对这些不确定时需要一定的估计与判断,致使会计信息仅能近似或模糊地反映实际的经济情况。

2.2 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的有限性与现有知识的局限性

由于经济活动复杂且多变,以人类现有的知识,将繁杂的经济活动用货币计量的手段转化为会计特有的信息时,可能存在不同的计量方法和计量手段。比如固定资产的折旧问题,由于机器设备等在使用过程中会有所损耗,根据会计的配比原则,需要每期计提折旧,但是机器设备等的每期实际损耗很难测定或是虽然可以测定但是成本很大,人们便提出了不同的折旧方法。主张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加速折旧方法的理由是科技不断进步造成机器设备无形损耗加快,同时机器设备在其使用前期中工作效率相对较高,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也较多,根据配比原则理应前期多计提折旧,后期少计提折旧。主张直线折旧方法的理由是折旧方法本就是对机器设备损耗的一种估计,直线法简单明了。这些不同的折旧方法都属于会计政策。

2.3 利益相关者利益的不完全一致性

会计政策虽然在形式上表现为会计过程的一组技术规则,是就会计处理所达成的方法性、程序性共识,可以被视为一种契约。但我们进一步分析发现其本质上是利益相关者多次博弈后人们一致意见的结果,这一点在以会计准则为核心的正式规则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不论是由政府制定会计准则,还是由民间权威机构或团体来制定,都不能忽略会计准则等正式会计规则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各个利益相关者为了最大化自身利益会有不同的会计规则诉求,并尽可能争取出台的准则对自己更有利。因此,会计准则的制定绝不单单是纯技术性的,而是各利益相关集团相互间多次博弈的结果,是涉及利益关系人之间平衡的一种社会选择,这一复杂博弈将导致会计准则制定过程演化成一种政治过程,而这种政治程序本身也会是参与博弈的各个利益相关者最为关注的内容之一。政府、投资者、债权人、管理者、供应商、顾客、员工等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有时并不一致,他们之间的利益冲突可能会导致多种会计政策的出现。

3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行为偏好

3.1 内部利益相关者会计政策选择的行为偏好

如果将内部利益相关者看作一个同质的整体,那么他们的共同利益是实现所投资本的保值和增值。在反映价值投入、价值创造、价值分享的会计信息生成过程中,不同的会计政策选择带来了不同的会计信息,进而改变内部利益相关者分享剩余收益的大小。由于外部利益相关者分享企业价值增值的顺序位于内部利益相关者之前,即内部利益相关者是企业价值增值的最后分享者,因此内部利益相关者要比外部利益相关者承受更大的风险。在企业价值一定的情况下,外部利益相关者分享的价值越多,则内部利益相关者分享的价值越少,他们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剩余收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可能在分配了外部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利益之后,企业剩下很大的经济利益,也可能已经没有任何剩余收益,甚至可能出现外部利益相关者侵蚀内部利益相关者资本的情况。因此内部利益相关者为了保障所投资本的保值和增值,在会计政策选择上,其更倾向于那些能够使会计收益接近真实收益的会计政策,即选择那些最能够接近经济活动实质的会计政策。为了避免外部利益相关者侵蚀自己的资本,即实现自己的保值底线,相对于激进的会计政策来说,内部利益相关者可能更加偏好于保守的会计政策。

3.2 会计人员会计政策选择的行为偏好

企业内部形成有效的专业化分工后,会计人员凭借作业控制权也拥有一定程度的会计政策选择权,其也是会计政策选择的主体之一。会计人员属于企业员工中的一类,他们向企业投入人力资源,相应地从企业获得工资、奖金等报酬。会计人员和其他非会计类普通员工获得的工资、奖金等报酬数额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企业的盈利状况。如果企业获利较高,则员工获得更多的工资奖金等报酬的可能性越大;如果企业获利情况不理想,员工则会竭力保持目前的工资水平。会计信息可以有效地反映企业的获利状况,因此,会计人员作为普通员工的一部分,他们也期望企业的盈余数字越高越好,因为凭借较高的盈余同企业所有者或管理者谈判时,其获得更高报酬的概率更大一些。

摘要: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研究依托于企业理论的发展。企业本质上是利益相关者集体选择的结果,而会计本质上是一种以货币计量为主的对经济活动的价值形态进行反映和控制,进而维护和协调各个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利益的管理系统。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是一种行为,是行为主体采用一定的行为方式对会计政策选择客体所开展的活动过程,它依存于会计政策选择的目标,并受制于会计政策选择的内部动因和外部环境。

关键词:会计政策选择,利益相关者,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1]宋小明.会计本质的确证及在会计史研究中的解释性应用[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7(1):85-90.

上一篇:营林技术的基础建设下一篇:商务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