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按摩心灵

2024-05-01

自己按摩心灵(精选五篇)

自己按摩心灵 篇1

而我, 细细追寻着它的脚步, 倾听它的倾诉, 在它停顿的时候, 在它惆怅的时候, 在它微叹的时候, 轻抚它的身心, 舒缓它的疲惫, 昂扬它的斗志和精神, 让它自由奔放, 纵情流淌。

———题记

很长时间以来, 我一直在尝试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希望能通过和谐、平等、宽松的环境, 来改变那种刻板、严谨的教育教学模式, 也希望能通过建立与学生彼此尊重和信任、理解和接受、交流和引导等舒适的关系, 调整学习和生活的心态, 从而更好、更高程度地健全学生的心灵,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创造的潜能, 让学生在愉悦自由的学习氛围中收获知识、展现自我。在这里, 我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我在改进教学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一、接触———真情倾听, 坦诚倾诉

每个学生在和老师进行交流时, 话里话外都流淌着很多的信息, 他的情感和思想就像用“摩尔斯密码”编制的手指, 在试探性地敲击着你的思想, 在询问着“你能听得懂我吗?你能知道我吗?”对一个素昧平生的学生, 老师能否给他“安全”的感觉、让他感觉舒适自在是他接受老师的首要理由。而经常遇到的情况是, 当学生执着地在诉说着他要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时, 老师的不置可否或者漫不经心则毫不留情地挫伤着学生的自尊和自信, 日复一日, 最终我们收获的只能是学生对老师的失望和不信任。

要得到学生心灵的认同, 教师只是学会倾听还不够, 必要的时候也要学会倾诉。而倾诉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老师的真诚和信任。他会想, 看来老师也有烦恼, 也需要我呀。而倾诉, 一方面可以让老师适当地宣泄自己的感情;另一方面也可以收获到学生的信任。对学生来说, 老师的形象也更真实, 而不仅仅是充当说教的卫道士。

“信其师, 才能从其道。”师生之间彼此距离更接近, 关系更融洽, 这样的关系不正是我们要努力营建的吗?

我想, 放在学生生活首位的, 应该不是学习文化知识, 而是能在一个有爱的环境中学会成长, 帮助他们培养健康的心理, 这才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和基础。

二、信任———隐形的翅膀

每个班级都有所谓的“后进生”。而实际上根据人的发展来看, 每个人所擅长的领域和能力是不同的。一个学生记忆书面知识要点的能力超强, 可是语言表达能力或者动手操作的能力也许就远远不如一个学习能力差的同学, 实际上这两个学生, 并不存在孰优孰劣, 就像这两方面的能力不能进行简单的优劣对比一样, 在不同的领域, 可能都有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

为了改变这些所谓的“后进生”的心理状态, 激励他们学习的斗志, 改善他们的人生态度, 在教学实践中, 我尝试着整合教材的内容。高中政治课程改革后, 知识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社会现实联系极为密切, 每节课我都会根据“后进生”的特长和优势, 截取教材中最具生活特色的知识, 给他们充分的信任, 引导他们参与、组织、展示、评估。

“教育就是信任。”作为老师, 应该信任学生, 同时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安全感。信任, 这双隐形的翅膀, 能使他们舞动起来, 在这样的氛围中, 学生才能更加自信, 更有能力充分地展现自己的才智和潜能, 寻找自己在班级生存的合适位置。

三、赞美———浸润心灵的甘泉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类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求是受到赞美。”每个学生都渴望被关注, 特别是来自老师的肯定和欣赏。这种肯定能增加学生的信心, 激励他们全面发展, 走近成功。而这样的肯定和欣赏, 必须是中肯的、真诚的、发自内心的、恰如其分的。我们必须把每个学生放在与其他学生平等的对比中, 而不能充当感情的救助者和怜悯者。要真诚地去欣赏学生的闪光点, 同时, 在肯定的时候一定要为他指明以后努力的方向。这样的肯定和赞美既会给予学生一定的目标和动力, 又会鼓舞学生继续坚持不懈地努力。

赞美和肯定并不意味着可以回避缺点和问题。只有客观的评价才能得到学生的理解和认可, 自尊的满足也才能真正实现。但是对缺点和问题的处理也一定不能过分夸大, 否则就很容易抵消赞美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四、绽放———让灵魂闪耀

在教学实践中, 我根据学生的实际, 做了一定的调整, 给学生指出了学习的大致方向。长期习惯了固定模式的学生, 自主学习的能力比较差, 经常是照本宣科地把问题的答案说出来, 但只要他们提出的问题和解释有思维含量, 我都会和其他的同学一起给予他们表扬和肯定 (这也是和罗杰斯的无指导无结构教学有一点矛盾的地方, 我是稍作指导) , 等到坚持了三节课以后, 就开始完全由学生自己进行组织和掌控了。

在课堂上, 有这样的一种氛围———学生们敢于大胆突破惯有思维的限制, 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式理解知识, 超越书本。在处理理论和实践关系的问题上, 他们能站在更高的角度, 以更开阔的视野思考问题, 从而不断有新的思维在跳动, 有新的观点在产生。他们斗志昂扬, 他们激情澎湃, 他们在分享着收获与创造的喜悦……而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模式很难做到的。

心灵按摩心情日记 篇2

看到白岩松说过,他读过梁漱溟老先生的一本书《这个世界会好吗》,对梁老的一段话很是心动。即人类面临着三大问题,顺序错不得。先要解决人与物的问题,接着解决人与人的问题,最后解决任何自己内心的问题。这些话,我看着心也触动了。

真是这回事。我的一位朋友,他与一位也吃皇粮的女孩相爱而组建家庭,很贫穷,白手起家。几年的努力,票子车子房子样样都有了,儿子很聪明,还是“三好”儿童。他的妻子很是贤惠,一家人与同事、邻居相处很好。然而,在前几日的一个中午,趁家人不在时,这个女人却自杀了。丢下了自己的丈夫和可怜的孩子,她的母亲赶来对着她的尸首大骂:“不孝的儿,老娘白发送黑发人!”亲人莫不悲痛心碎。

这个女人的问题,其实就是没有解决好上面说的第三个问题。再看看周围,多少人都如此。

人,在父母的养育下和学校的教育中长大了,然后工作、恋爱、结婚、拼搏、生儿生女,就要在享受幸福的时候,反而没有把握住,用时髦的话说就是hold不了。心反而想歪了,就出事了。有的人总是不满足,无节制地拼命奔波,透支了自己;有的人总是不安焦虑怀疑,患上了忧郁症,重者往往自杀了;有的人总是张扬狂躁胆大妄为,被投进了高墙;有的人总是吃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在外沾花惹草或红杏出墙,好端端的一个家庭幸福搞没了,毁了自己也毁了别人;有的人随着地位的改变错位了,总是觉得那山比这山高,丢了根本,而丧失了人格,做下了可耻之事;有的人总是莫名地生闲气、闷气、怨气,导致心结不解,甚至弄了一身的病。

其实,细细一想,都是没有解决好自己与自己的内心的关系所致。自己与自己内心的斗争没有获胜,自己被自己打败了。他们的心长皱纹了。所以,在现代这浮躁的社会,要常对心灵进行理疗,心灵按摩是多么的重要。

人,要学会知足常乐。湘人曾国藩,毫无政治背景,却能游刃有余于险恶的政治之中官运亨通,最大的秘诀就是:知足得乐、“小心驶得万年船”。他群处守得住口,独处守得住心。老子曾感叹地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看看周围就知道,生活中常怀满足感的人会活得轻松快乐,因为有了满足感,欲念和贪念就远离你而去,你就不会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来。

知足不是安于现状,而是珍惜现状。俄国作家契诃夫说:“要是火柴在你的衣袋里烧起来,那你应当高兴,多亏你的衣袋不是火药库。要是半夜里有穷亲戚来找你,那你应当高兴,幸亏来不是警察。要是你有一颗牙痛,那你应该高兴,幸亏不是满口牙痛。朋友,照我的劝告去想吧,你的生活就会欢乐无穷了!”

人,要学会行善得乐。当今的亿万富翁陈光标在中国虽不是首富,却是首善。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这是他的座右铭。他每年都拿出公司近一半的利润广行善事。他说因为行善而得快乐、高兴,所以晚上做梦都是美梦甜梦。我认识一位老奶奶姓万,从退休到现在,她总是在公园里无偿地捡垃圾,提醒游玩的.小孩,有一次还把玩丢的小孩送回家,焦急寻子的父母万分感谢。这老奶奶天天乐呵呵的,非常健康。

人,要学会助人为乐。给人帮助,自己方便,实际上在帮自己。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人,要学会自得其乐。要不断地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常做户外运动,放飞自己,游山怡情,享受大自然带来的快乐。多读书、多看报、多听音乐、看电影电视,或上上网,与网友一道畅游网海,享受心灵的快乐。

有一个网友给我留言:“人的身体与心灵,须总有一样在路上。”说得多好啊!人的一生总是在不断地排解自己、释放自己。工作之余,要么旅行,要么读书思考,不断使身心得以健康。当我们置身于大自然中,那种快乐是不言而喻的。仰望蔚蓝的天空,放眼一望无际的草原,行走于绿水青山中,会倍觉胸襟开阔,宁静爽朗,心旷神怡,舒畅豪放。

人,要常予人玫瑰,手有余香。既善待自己,又善待他人,付出爱,得到爱。人人都奉献一份爱,常为他人开一朵花。给人快乐,自己收获快乐。学会感恩,永远做一个有爱的人。爱是快乐和幸福的源泉。爱能使人从善,爱能使人向上,爱能使人宽厚,爱具有神奇的力量。孝敬父母,关爱孩子,其乐无穷。

我在女儿的家长座谈会上,听到学校领导讲述了该校的一位女生考入了清华大学,与她的父亲分不开的。这位父亲总是陪伴在女儿的身边,给她鼓励、关心。女儿天天有父亲在身边感到多么的温暖踏实与自信,学习总是稳定地名列前茅。这位父亲送给学校的一句话是:“常陪伴自己最亲的人在一起是多么的幸福。”这是一位好父亲,他很幸福。

人,要学会宽容。宽容就能让人开朗、合群、大度。私心不要太重,心宽寿长,心窄命短。宽容更适合婚姻中的男女。多换位思考,多替对方着想,多理解对方。记住回家时,把开心带回家,把烦恼留在门外。忍一言风平浪尽,退一步海阔天空。宽容是夫妻幸福生活的法宝。

人,要学会糊涂。清代著名诗人、书画家郑板桥的养生之术就是“难得糊涂”“吃亏是福”,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不计得失,求于心安。糊涂还会容易健忘。我住的那片有个茶室,我有时与朋友到那儿喝茶。茶馆有副对联:“酸甜苦辣非玉味,玉味只是淡;嗔喜爱怒要忘情,忘情则无烦。”读后便知是劝人要淡然若忘。特别在婚姻中,健忘是最好的心灵按摩良药。糊涂,会忘记烦恼,忘记忧愁,忘记痛苦,忘记伤害,忘记背叛。

糊涂还会忘记年龄。联合国最新确定,40岁以下为年轻人;40—60为中年人;60岁以后即退休以后为老年人。所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莫要产生“夕阳无限好,只是见黄昏”的悲观心思,从而让青春永驻。糊涂不是稀里糊涂。做人要有主见,不能人云亦云,不能丢了自己。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一定要自爱、自信、自立。

人,要常想像。时常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调节精神,愉悦身心,唤起和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多想想美好的事,如赏心悦目的大自然风光、快乐的童年趣事、自己的恋爱时光、工作的点滴成就、来自朋友的真诚友情、自己做过的甜梦等等,要是想着想着就能笑出来是最好的了。当身心都面朝阳光了,生活自然就没有阴影了。其实,美好的想像是一种心灵的满足,可以使你享受快乐,享受自由,享受惊奇,享受现实生活中少有的感受。

心灵按摩师的心灵自白 篇3

昨天12时30分,104人的全军防疫和心理救援队到达成都双流机场。18时40分,沈阳军区抗震救灾心理应急干预小分队乘军用卡车前往北川擂鼓镇。

沿途塌方路段虽已清理畅通,仍不好走,尤其夜间行车,存在很大危险性。当途经两侧有大山的路段时,为防止余震滑坡和滚石,司机便将车速提得飞快。

到达北川擂鼓镇已是零点。沈阳军区抗震救灾“前指”驻扎在此,军区总医院已在这里开展工作。

此次全军共有8个分队赴灾区进行心理救援,全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心理救援队”。小分队需要直接面对、深入到救灾部队,以及每一户灾民的帐篷里。

部队对小分队很欢迎,但部队领导坚定地说:

“我们官兵没有问题,都抢着往前冲,没有后退的。”经小分队解释说明,部队表示尽快安排时间协助小分队工作。

小分队还挨个走访了灾民的帐篷。失去家人多的灾民,心理问题较多。提到逝去的家人,便泪流不止。小分队为一户人家进行了两个小时心理疏导。(队长宋华淼)

5月26日北川擂鼓镇

在某集团军某团,该团团长对心理应急干预小分队工作非常支持。小分队为15名看上去身心疲惫的官兵进行“应激心理晤谈”。这是国际上公认的一个效果很好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法,适合小范围人群。

听说小分队工作急需一台笔记本电脑,疗养院政委张华亭、院长赵永光即刻批复,指示我们就近在成都购买一台质量好、功能齐全的笔记本电脑。听说从上报批复到汇款,仅半小时,汇款就打入账号。小分队队长宋华淼给院长、政委发短信表示:不辜负院党委的支持和厚爱,竭尽全力,尽快完成灾区百姓和救援官兵们的心理重建工作。(队员刘军)

5月30日北川擂鼓镇

快“六一”了,今天我和张艺军提前给灾区孩子们庆祝“六一”,还为100多名孩子进行“儿童团体心理干预”。

当询问想唱什么歌时,孩子们几乎异口同声喊:“国歌!”稚嫩的童音和纯净的眼神,以及小脸蛋上依然鲜艳的伤口,让我无法掩饰内心的波澜。我们同孩子们一起投入地唱“国歌”、“春天在哪里”,欢快的歌声和孩子们洋溢着笑容的小脸,如幸福的花一样,绽放着,永远定格在我心底。

心理干预结束后,我问一个小男孩:“最想干什么?”男孩脱口道:“想读书!”又补充说:“这是我才有的想法。以前我不愿意学习。现在我最想学校早一天开课。”沉浸在美好愿望中的男孩又补充道:“学习好了,长大建设好家乡!”灾难让一个曾经最调皮的男孩,一夜间懂事了,成长了。(刘军)

6月5日北川擂鼓镇

奔赴前线整17天。超负荷的工作,加之气候炎热,开始感觉从未有过的疲惫。

就在这时,我们意外见到了久别的领导、战友和家人。经总后“全军远程医学网管理中心”特批,通过卫星系统,疗养院领导特别为我们举行了“同携手,心相连”前后方互动活动。

正常情况,远程会诊系统用于远程会诊、远程教学和远程视频会议。听说是为了前线队员,总部“全军远程医学网管理中心”即刻开通一条信道,全程保障。疗养院领导、信息科全体人员,还有沈阳军区北川野战医院远程会诊车的工作人员,也都全力以赴。

半天时间,信道开通时间调整了4次。最初定的是下午3时,后发现有个远程教学,便改为第二天上午9点。疗养院领导知道后,考虑白天家属上班,孩子上学,遂放到晚上6时30分。后听说我儿子晚7时30分才放学,最终将时间定为晚7时50分。

19时30分,我们同为我们鼓劲加油的领导、战友和家人在屏幕相见了。政委张华亭、政治部主任杨光辉,以及疗区领导,向我们表示最强有力的支持和问候。心理救援队预备队员们,也在欢呼和呐喊声中,表达了渴望早日奔赴前线的愿望。当队员张艺军看到刚两个月的儿子酣睡的小脸,抑制不住流下了幸福的泪水。

这次特殊的见面,注定会给我们日后的心理重建工作加足马力。(刘军)

6月9日北川擂鼓镇

那天,第一眼看到4岁女孩小瑶瑶时,女孩不动,不说话,一双眼睛空旷地看着一个地方。孩子妈妈说,由于山体滑坡,家转瞬间就被掩埋了。瑶瑶是被父亲一脚揣出来,才侥幸活下来。而深爱孩子的父亲却永远埋在了山石和瓦砾下。

“爸爸出远门了。”妈妈骗孩子。“不是,爸爸死了。”瑶瑶始终牢记那个让她终生都不会忘的场景。提到爸爸,瑶瑶的眼泪蓦地汹涌而出。没有声音,看不出哀痛,只有大滴透明的泪水无声滚落。

我的心倏地被重重打湿了。可怜的孩子!叔叔一定要帮助你走出来。我向面前这个4岁的孩子无声发誓。

再见到瑶瑶时,除了一个心理救援者的责任,更多的是父爱在暖暖涌动。

孩子看上去精神状况好一些,轻轻问候道:“叔叔好。”虽只是再简单不过的一句问候,我心里却掀起一股暖流。这说明我们初步建立起来的信任关系开始起作用了。下一步还要为孩子建立安全感,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比如一所幼儿园,让孩子尽快转移注意力。

由于孩子太小,走进孩子内心相对有些困难,因此,心理治疗难度很大。我们心理救援小分队准备商定一个适合瑶瑶的最佳心理治疗方法。比如,采用儿童游戏的方式,通过角色扮演来打开孩子封闭的心灵。(刘军)

6月20日北川擂鼓镇

今天是我们心理救援分队“满月”的日子。从我们大连疗养院心理3人救援分队代表沈阳军区,汇入全军8支心理救援队那一刻起,迷彩服和臂上“沈阳军区心理应急干预分队”的袖章,不仅是我们身份的标识,更是我们沉甸甸的责任。每天,每刻,我们都用自己的肩,自己的心,在废墟和帐篷间,在一颗颗无助的心灵间,小心呵护、全力托举着这分责任。此刻,在“满月”的时刻,在这个万籁寂静的夜晚,坐在潮湿的帐篷里,擦一把和着泥土的汗水,喝一口因酷热而变得温热的矿泉水,在水流过喉间,流向心底的过程中,我对自己说:我,无憾,无悔。

军区宋副司令员代表军区首长和全战区官兵看望我们北川野战医院全体队员时,走进我们心理分队的帐篷,用力握住我的手说:“从《前进报》上,你们每天的状况我都了解,你们心理分队为灾区群众,为部队官兵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你们辛苦了。”

嘴上对首长说不辛苦,其实,辛苦肯定有,只是这辛苦在我们每日全身心的工作中,已被淹没了、无声升华了。此时,苦,也是一种享受。只有到了前线的人,才会有这样的体会。

点验“满月”,我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已经能听懂四川方言了,并且同灾区群众、同部队官兵们已经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无论什么难开口的心理问题,他们都可以毫无保留地对我说出来。看着一个个、一队队走向阳光的背影,我为自己的职业感到欣慰。在巨大灾难面前,能毫不犹豫地伸出自己的双手,尽一点微薄之力,真好。(刘军)

按摩好男人的心灵更重要 篇4

当我给老公再一次做完按摩后,穷追不舍地旧话重提时,老公说:你们的差别在于,你仅仅按摩了我的身体,而她,按摩了我的心灵。

我一时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原来,男人更需要的是心灵上的抚慰。按摩男人的身体不如按摩男人的心灵。

我是个全职的家庭主妇,每天相夫教子,老公在一家IT公司做事,收入丰厚,我很满足这样的生活。然而没过多久,老公任职的公司经营不善需要裁员,老公竟然首当其冲。在生存的压力下,他很快找到了新工作,然而职位和薪水都不能和原公司相比,新的单位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与他以前单位很不一样,他还没有完全适应新的环境,为此,老公感到焦躁烦乱,郁郁寡欢,回到家里,他总是对我甚至幼小的儿子莫明其妙地发火,或者独自一人沉默不语。

好几次我都按捺不住想与他大吵一场,但以前每次吵过后老公都会去找他的红颜知己聊天喝茶,我不想总是输给那个红颜,自己的老公还是自己的老婆来安慰吧。一味地抱怨和指责只能增添老公对生活的失落感,这时候他更需要亲人的理解和抚慰。于是,我收起自己的火气,像对待一只受伤的小鸟那样,以妻子特有的温情抚慰老公那颗焦虑的心。

老公发火的时候,我始终微笑着面对他,尽管有时眼眶里已经噙满了委屈的泪水。老公或许地发觉自己的失态,愧疚地低下头。我默默地为他泡了一杯茶,开始轻言慢语地做他的思想工作。告诉他焦灼之火源自何处,告诉他凡事不能操之过急,也告诉他凡事不求尽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的道理。在我轻言细语的抚慰下,老公渐渐平静下来,用感激内疚的眼光看着我,相视许久他一把将我紧紧地搂在怀里。

从那以后,老公有什么烦恼的事第一个告诉的便是我。我从女人的视角,从大度宽容的角度和老公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些问题当夫妻俩都解决不了的时候,我便告诉老公以一颗从容的心去面对,无所谓得便无所谓失。每天早上看到老公精神饱满迈着轻松的脚步走出家门,是我感觉最欣慰的时候。

适当独处是一次心灵按摩 篇5

独处,是一场内心对话。避免外界干扰,静心思考。静坐在斗室里,漫步在小道上,平躺在沙滩中……有意识地面对自己,和内心对话。就像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夜》里所说的:“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

独处,是一次心灵按摩。人是群居动物,缺乏交流,会造成个体价值感的缺失;而过度交流,又会使人丧失自我,形成人际间的缠绕。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发现,独处是一种心理需求,绝大多数心理健康的人每天都会花一定比例的时间来独处。喜欢独处的人,跟别人在一起时,往往也会处理得更好。验证了朱自清所说的“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獨处,是心理能量的整合。保持开放的心态,可以让我们从身边的人情世故中,获得经验;而独处静思,则可以使我们有机会接触真正的自我,发现并提升内在价值。英国精神科医生安东尼·斯托尔指出,独处对人的创造能力大有帮助。交流和独处相辅相成,才能让内心成熟和强大。

独处,是一轮自我放逐。不是为了逃避,也许只是在一盏茶的时间,回到童年某一刻再次欢喜;也许在独自进餐时,审视自己。

每个人都有权利享受独处,生活在E时代的现代人,独处对身体是一种奢侈,对心灵更是一种福音。当然,独处时,我们必须要有能力使自己快乐,否则会陷入孤独寂寞的深渊。

(摘自《健康必读》)

上一篇:管理改革下一篇: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摭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