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改革

2024-05-01

管理改革(精选十篇)

管理改革 篇1

一、非税改革促进了政府非税收入水平的提高

武威市2010年完成非税收入12.35亿,是改革前2008年的2.4倍。其中纳入一般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1.99亿,占当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31%,是改革前2008年的2.2倍。

2011年上半年完成非税收入8.16亿,比上年同期增长135%,其中纳入一般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1.46亿元,增长54%,占同期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31.3%。

二、规范财政票据管理的主要做法

随着收支两条线管理、票款分离、罚缴分离改革的实施,使财政票据起到了非税收入从源头控制的作用,有效减少了腐败、“三乱”现象的发生。

(一)制定工作职责,完善票据管理细节

以财政票据管理制度为依据,明确了非税收入管理局票据管理工作的职责和内容,制定了票据验收入库,建账登记,票据领发、票据核销,清查盘点等工作程序,对票据实行专人、专库、专账管理,使财政票据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做到实物、台账、财务分别有专人管理,并定期进行三方核对,确保账、钱、物相符。为了进一步提高财政票据精细化管理,强化对财政票据的领用、库存、核销等环节的动态监控,启用了票据管理软件,对财政票据的购领、发放、核销实行微机管理,数据反映更加准确、明了。

(二)严格进行资格审核,强化票据领购管理

为了更好的对票据的使用进行监督,根据财政部制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票据管理规定》和《甘肃省非税收入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对所有财政票据领用单位进行了梳理,对领票资格进行了审查。对不具备领用票资格的单位,停止向其提供相关票据;对具备领用资格的单位,依据其单位性质、资金性质、单位执收(罚)特点,确定其领购票据的种类、数量。财政票据实行“凭证领购、分次限量、核旧领新、定期结报”的领购核销制度。单位首次领购财政票据时,需提交财政票据领购申请和《组织机构代码证》、《执罚许可证》及相关文件依据,到财政部门办理《甘肃省财政票据准购证》,并填写《票据领发单》,领购票据。单位再次领购财政票据,应出示《准购证》,填制《票据核销表》、《票据结报单》和《票据结报手册》(包括填开项目、金额、数量、标准等内容),经审核无误并确认收入资金全部上缴后批准该单位再次领购票据。财政票据领购单位的收费项目停止或取消时,将尚未使用的财政票据和《准领证》缴销收回。两单一册一表的管理手段,形成了对票据各环节的严格监管,促使非税收入及时、足额上缴。

(三)明确适用范围,规范财政票据使用

根据各类票据的不同用途,进一步明确了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捐赠票据、社团会费票据、往来资金结算票据的适用范围,对应该使用税务发票的收费项目进行了整理公示。要求各单位依据资金性质规范使用财政票据,杜绝故意混用、串用财政票据的现象,严防因票据管理使用混乱,造成糊涂账,给“坐收坐支”留下空档。

(四)坚持票款同步,确保资金解缴安全

按照“限量领购、核旧领新,购销同量”的原则,严格限定了各执收(罚)单位单次领购数量,并对已使用的票据审核其填开项目、金额、数量、标准等内容,符合填开规定,票面金额与上缴金额一致并缴回票据存根后准许再次购领同量票据。确保非税收入及时足额上缴,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以票管收”的目的。

三、财政票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几年武威市加强了对财政票据的管理,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与税务发票管理相比,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法制建设滞后,监督缺乏约束力

一是《甘肃省非税收入管理条例》的颁布,虽然对财政票据管理规定了相应的一些条款,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具体实施细则还没有出台,条例中规定的征收体系、管理体制、权限职能定位模糊,具体操作性不强。二是对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管理、罚没票据管理的情况,规定中虽然有相应的处罚罚则,但没有细化和具体的量化,处罚跨度大,随意性很强,可谓是有章难循,由此导致了相关部门在票据管理中的缺位。

(二)“票出多门”,形成监管真空

目前,甘肃省绝大多数财政票据都是由省财政厅统一印制,并由各级财政部门逐级领用、发放和监管,但是有的非税收入,比如公务员考试报名等收费通过网上银行直接上缴省级的,却从在同级地方财政部门领用票据;而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医师资格考试考务费等收费,须就地上缴、分级划解的,却从上级主管部门领用,甚至不用票,致使地方财政部门无法掌握其票据使用的数量,更无从控制其非税收入的解缴情况,给少数单位少缴或不缴、“坐支”非税收入造成可趁之机,增加地方财政监管难度或造成监管不到的真空地带。

(三)领购单位重领轻管、违规用票现象时有发生

在票据核销及稽查中发现,部分用票单位重领轻管、违规用票据的现象还不同程度的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有的单位没有专人、专柜、专账管理,管理人员不稳定、交接手续不全,造成票据遗失等情况;二是票据使用种类不准确,票据混开、串用,超出范围使用和跨年度使用;三是填写内容不齐全,有的单位在收费时,对涉及多个项目的,不按规定填写项目名称、收费标准、收费数量等,仅填写一个项目,收费标准无处可查。

(四)财政票据种类过多,监督管理难度大

由于政府非税收入项目繁杂,相比税务发票,财政票据种类、格式多样化,导致了财政票据管理复杂,混乱的现状。武威市目前使用的财政票据达37种之多,因此在领购、使用和保管过程中难免出错,部分单位长期形成的“重领轻管”的意识,导致领购票据时没有计划性,经常多报多领,造成积压、过期,不仅增加监管难度,也造成了浪费。

(五)管理手段落后,“票”“收”脱节

由于财政票据种类、格式多样,票据使用量又大,而财政票据管理部门人手少,管理手段落后,票据核销工作显得尤为力不从心,很难做到对每份填开的票据仔细审核,导致不能及时、准确的发现票据使用中存在的全部问题,使票据核销与收入征管出现脱节。票据管理工作仍然没有突破“简单供给型”的模式,使非税收入改革中“以票管收”这一着力点无法全面落实。

(六)交款人维权意识淡薄,不能及时举报违规违法行为

许多缴款人不了解票据管理政策,不清楚执收执罚单位开出的票据是否合法、规范。非税收入的收缴关系和纳税人缴纳税款不同,缴款人处于被动地位,担心办事不顺利,不敢理直气壮地索要票据或凭票举报;一些收费罚没项目标准在政策上和实际执行中有一定弹性,缴款人常常出于各个方面的考虑,只注重实际缴款数额和办事的效率,而对执收(罚)单位开具的票种是否合规和填开项目是否合法并不关心,对违规使用票据和收费行为不能及时举报,使得监管查处比较困难。

四、规范财政票据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建立完善非税收入管理法律体系

建议甘肃省财政厅在深入细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注重时效性、稳定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研究,出台《甘肃省非税收入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完善财政票据管理制度,使票据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做到有法可依。由省、市、县自上而下,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详细制定财政票据管理配套措施和办法,包括财政票据购领、供应、使用、核销、稽查、违规处罚等多项管理制度,实现财政票据全程一体化管理。

(二)准确界定票据适用范围,规范使用财政票据

在财政票据管理上,应根据单位性质、收罚资金性质及单位执法特点,准确地界定各类财政票据的适用范围,明确财政票据与税务发票的适用范围,杜绝使用非法票据,严禁混用票据、借用票据、违规用票和不法用票现象的发生。财政票据使用必须做到内容真实、项目明确、代码准确、填写完整、字迹清晰、印章齐全、大小写一致、一次复写,确保票据的合法性和真实性。

(三)精简财政票据种类,统一票据式样

鉴于财政票据种类过多、格式多样,应积极探索“二增二减”的财政票据管理思路,即增加通用票据,减少专用票据;增加电脑票据,减少手工票据。同时,为避免财政票据“票出多门”,省厅应该规范财政票据管理职责和管理权限,理顺财政票据发放渠道。收取的非税收入直接上缴省财政的,用票单位应从上级主管部门购票;收入就地上缴的,用票单位应从地方财政部门购票,避免出现监管上的“真空地带”。

(四)创新管理模式,避免票据使用交叉重叠

随着非税收入规范管理的不断推进,国有资产(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的税后收益属于非税收入,要全额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因此,为堵塞票据使用交叉重叠引起的征管漏洞,从有利于财税收入监管出发,建议甘肃省财政厅允许和支持有条件的市、县(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票据实行单一化管理试点。即行政事业单位只能购领和使用财政票据,收取的国有资产(资源)有偿使用收入需缴纳的税金由非税收入管理机构代扣代缴。

(五)积极推进信息化管理的网络建设

管理日记-教学改革与管理 篇2

管理日记-教学改革与管理

●我们正置身于一个教育改革的时代,正置身于一个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时代。教育根本不像某些人理解的那样”自古华山一条路”,只有一种模式,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教育实验和改革是教育科学、教育艺术的生命。●改革的关键是教育思想的改革,倘思想观念不改,单改怎么上一节课,怎样讲一课书,怎样留作业,怎样批作业,这样即使能奏效一时,也决不会持久。●.题海战术使得90%的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信心,使学习尖子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智力。知识有它自己的规律性,就像对于大部分并非专家的人认识物质一样。人们只应该也只能够认识与自己的生活直接关系的固、液、气态物质,只应该认识天地河山、花木粮棉、钢铁机械、枪刀炮舰,而没有必要去研究麦粒的内部分子结构,原子的排列方式。虽然这也是科学的一项,麦粒又切切实实地由这些无穷的分子、原子、电子组成。现在的题海不就是离开了知识的一般常态,去钻那些根本钻不完的变态吗?什么某字的7种用法,10种用法,请那些号称治学严谨的出题者去认真地翻一翻四库全书,翻一翻如烟海的故纸,怕是出到一百种用法还仍然有题可出呢当然这是知识,是国粹,也是事实。但是不是也该想一想,对中学生来说,这是不是有用。●教育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说它古老,是因为古代一些教育家已总结出了教育学一些基本的规律性的东西。说它年轻,是因为它是体系欠严密的.一门才独立生长三百来岁的科学。●改革一种旧的教法,必须要明了它存在的利与弊。真正看清了这种教法弊大于利时,学生才乐于寻求利大于弊的方法来取代它。●文言文对多数人来说,已经不是工具,而是栅锁了。文言文中有些字、词、句要死掉,这没有什么可惜,我们也没有必要偏让它复活,就如同我们今天的许多字、词、句,甚至大部分汉字也可能几千年后要死掉,我们的子孙后代没必要非让它复活一样。汉字、汉语要现代化,世界语言、文字要统一,这是大势所趋。偏要对抗这个潮流,徒劳无益,还有害。●“知识废旧率”是根据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情况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由于科学技术的急速发展和更新,人们所掌握了的知识,过了一段时间,就有一部分成为无用的废品或用途不大的旧物。中国的个别老古董,却还在卖力地鼓吹复古,文言文要深的难的,越不懂越是好家伙。而对一些有用的新知识却唯恐引进。大概是怕引进了,他便无法卖弄自己识古董的权威,和学生一样,也成了新知识的学生;岂不大失学者之体面?这样,他们就宁肯做卖弄自己引起别人注意的绊脚石,也不愿做埋在地里的铺路石了。●在我们这个教育思想曾经长期封闭的国度里,1953年曾经有过一次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大规模的教育理论学习,学的是前苏联凯洛夫的《教育学》。凯洛夫的教育思想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越是对教育一知半解的人,对凯洛夫的教育思想理解得越狭隘,他们只承认那种教师从头讲到尾的课是好的。●过多地强调多方面外因,懒得过问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和发展,师生的心长期不能相通,教改必然论为一厢愿。语文教学改革主要靠什么?一靠民主,二靠科学。民主是解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问题,解决教师为学生服务,同学生齐心协力搞教改的问题;科学是解决语文知识结构科学化、语文能力结构科学化的问题,解决学生运用科学的学法学,教师用科学的教法教问题。●世界上不能只有一朵花,而应当有多种样式的花。领育应该是各种形式,各种方法,都在竞争,都在开放,这才是大好局面。只要它能开放出特色来,它就有生命力。●不要动不动就说人家这种方法适用,那种方法落后。须知,方法是艺术,因此没用对错之分,也不可能只有一种存在形式。形式越单一,其生命力就越容易衰竭。应该是各种色彩,各种形式的教学艺术之花都争奇斗艳地开起来才好。●国外极注视孩子们的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孩子们自主能力的培养。相形之下,我国许多“娃娃”的年龄太大了,有的到了三四十岁还不能自立,还需要躺在父母的功劳簿上才能生活。●“乱世出英雄”的原因,是由于乱世没人相信陈腐观念了,等着靠年头、熬资历来不及了,只好谁是英雄就用谁,不管他长没长胡子,有胡子更好,没胡子也一样。●学生认识一步步地深化,就使教者与学生的心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学生们便最大限度地理解老师,支持老师,成为教改的志愿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艺术的科学,这就决定了它应该是千差万别的,百花齐放的。●一个改革者应该有科学家的头脑,企业家的气魄,未来学家的眼光。●与其将成绩的提高寄托于分好学苗,拉好学苗上,不如将力气用在提高本班中下等学生的能力上。●旧习惯和改革是矛盾的,在旧道上走惯了的人,总不愿意走新路。从旧过渡到新,必然有一段不适应的过程。●心理学已成为现代应用最广泛的一门科学。中学开的课程有十几门之多,但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联系最紧密的心理学,却没有一篇文章去介绍它,这不能不算是个遗憾。●模式化束缚人的手脚,也束缚人的头脑。一种东西一旦成为一种不可更改的模式,也就说明它到了寿终正寝的日子。石刀石斧不能改了,它死了;青铜从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角度看,也不能改了,它也死了;就拿解放牌汽车的流水作业线来说,生产多少年了,虽然改动不大,但总还在改着,一旦到了无法改动的时候,它也会死,会被一条更先进的流水线所代替。改革、变革,革命、革新,是世界万物的生命。●教育和管理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班级管理如果借鉴企业管理的一些方法、措施,其管理质量会大大提高。各科教学亦然。如果把工厂质量管理的一些规定借鉴来,显然会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一个先进的工厂能够把工人走路的频率、炊事员切菜的频率都规定出来,一所好的学校能不能也把学生的有效劳动时间规定得细致、具体一些?我想是可以的。●用计划去管理,用好习惯去指挥,领导就越干越高明。●宇宙间并不开会,但数千亿星体却照样井然有序地运转着,这不是对人的启示吗?●各行各业,除了知识和经验,实在还有着一个天赋的职业条件的问题。一个公鸭嗓,歌唱的知识再丰富,唱龄再长,经验再多,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个使人厌烦的公鸭嗓而已。一个跛足者,可能有丰富的竞赛知识与经验,但决不可能成为有成就的短跑运动员。文艺界,体育界的专家们注重职业素质的研究,而管理人才、政工人才,最低应该具备哪些必要的职业素质和天赋条件,却很少有人关心。●我想最低级的管理水平莫过于用人看着人。管理水平的提高应该体现在规章、制度、法律的科学性上。这些规章、制度、法律如果制订得科学,符合人们的心理,那么,不用人盯着、看着、监视着,人们也能自觉遵守了。●领导者应该研究什么问题呢?就是那些带规律性的问题,那些乱子还没暴露出来的问题。

管理改革 篇3

【关键词】河道管理;体制改革;方式探索

河道管理工作主要是对河道的内部资源进行管理。例如,河道内的泥土、砂石等。河道防洪防汛、河道建设过程中,河道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湖南邵阳地区大体为“七山两条一水”,这一水对湖南邵阳地区的经济、环境都有着重要作用,为了促进湖南邵阳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必须对河道管理体制进行合理改革。

一、河道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对湖南邵阳地区的河道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河道管理体制受过去落后的管理思维的影响较深,在日后的管理过程中,如果不对管理体制进行合理改革,仍然沿用传统的管理体制对河道进行管理,不仅会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情况,情况严重时还会引发水灾和旱灾。通过河道管理体制改革,能够减少因为管理不当而引发的水土流失、水灾和旱灾,为人们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由此可见,加强对湖南邵阳地区河道管理体制改革是必要的。

二、河道管理体制改革中的常见问题

1.重视建设,轻视管理

湖南邵阳地区河道管理单位存在重视建设、轻视管理情况,导致这一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管理单位与建设项目法人之间的责任相对比较模糊,双方并未针对河道管理进行统一安排,河道管理与建设两者之间的责任划分不清。例如,在河道治理管理中,资金主要有省级下拨,只是对河道的建设情况进行了简单划分,但是当地政府在河道建设过程中受人工费、市场价格、物资管理等各种不同费用变化的影像,经常会出现资金不足的情况,而政府不愿意向河道建设中投入更多的资金,这样将会导致河道的整体制量达不到预期质量,导致河道后续的管理工会出现许多困难。

2.机制落后,管理效率偏低

现阶段,湖南邵阳地区河道管理单位经费的主要获取方式为上级拨付,业务也主要依靠上级指导,人员也由上级统一安排。在具体运营过程中采用的政府行政机关的科层管理体制,虽有行政单位之实,但是却无名,单位缺少合理的激励制度,无法激发工作人员的潜能。

河道管理单位政事不分,一方面没有办法提升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无法提升河道管理能力,从本质上来看,就是缺少能够提升工作人员积极性的动力,并且同时也没有办法对支出约束进行合理控制,这都加剧了事业单位对政府的依赖和附属。河道管理过程中,采用政府全额拨款的方式,将会形成巨大的财政负担,而采用差额拨款将会导致管理经费出现严重的不足。河道管理部门在具体工作中需要承受来自政治、社会、经济等多个方面的压力。河道管理体制一旦存在问题,管理经费的补偿机制和形成会存在不合理的情况,河道经营性资产管理体制运行将会出现问题,对河道的正常管理与维护都将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情况严重时,将会导致河道正常管理功能无法实现。

三、提高河道管理能力的有效措施

1.应用“管养分离”方式

(1)构建管理体系

通过划分不同管理职能,定义各项管理岗位的工作内容,确保每项工作都可以落实到每个人责任人的身上。

依据河道管理的具体制定管理与养护岗位的职责,落实养护队伍和养护资金渠道,对河道管理资金进行合理控制,确保各项资金使用的透明性。

(2)依据市场情况,构建河道维护体系

新型河道维护保养体系需要建立在合理分析河道成本的基础之上,对河道管理养护施工过程中支出情况进行准确判断,从而使河道养护过程中社会作用能够得到充分体现,并且在政府部门监督下,针对河道管理工作展开公招标,降低成本,提高河道维修系效率。

(3)依据实际情况,安排分流人员

分流人员的安排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同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需要适当的照顾弱势群体,采取岗位淘汰机制,通过这种方式让岗位上的人员能够有竞争意识,从而不断提高队伍的活力。

2.加强配套方案改革

湖南邵阳地区的河道管理体制改革正处于不断向前推进过程中,在该过程中需要法律法规建设、行政体制改革的支撑,分离职能需要在基层单位完成,要将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理顺,如果在河道管理过程中,所需的财政拨款无法全部到位,作为河道管理单位,在具体运营过程中只能通过收费、经营、罚款等多种方式完成资金筹集,从而确保养护的支出,这将会再次引起职能不清的情况发生。相关法律法规之后将会到河道管理的改革成效和进程产生一定影响。河道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漫长的系统工程,因此在具体改革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相关配套管理体制的改革,完善管理机制,提升管理效率。

四、结束语

河道基层管理能力欠佳长期以来都是制约湖南邵阳地区发展的一项问题,因此需要对河道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但是,流域综合质量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因此,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需要对传统的管理方式进行改革,采用“管养分离”、加强配套方案改革方法,提高河道综合管理水平,确保湖南邵阳地区水土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谢琼,王红瑞,柳长顺,等. 城市化快速进程中河道利用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资源科学,2012,03:424-432.

管理改革 篇4

卫生系统人事制度改革如何进行?有专家近日撰文认为, 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改革, 是医院人事制度改革的基础。专家认为, 由于受观念、投入、监管、治理等多重因素影响, 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弱化已成为当前人民群众反响最强烈的重大民生问题之一。如不有效解决, 不仅无法保证群众“病有所医”, 而且将对社会稳定和谐造成严重影响。

目前, 国家经费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公立医院的实际需要, 长期以来, 这些单位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谋求生存与发展, 这是不得已的选择。产权问题、公益与盈利问题、对事业单位管理方式问题, 构成了医院人事制度改革的基础, 这些问题如不解决, 人事制度改革只能是“帮倒忙”。公益不等于不收费, 公益也不等于不盈利, 不能“一刀切”。在发达国家有些公益单位是容许盈利的, 但盈利是需要有严格的法律监管的。■

师资管理改革 篇5

改进师资队伍选聘。探索建立符合干部教育培训特点的师资准入和退出机制,引导优秀师资积极参与干部教育培训,做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优胜劣汰、有进有出。坚持专兼结合,面向社会公开选拔、择优聘用专职教师,大力选聘优秀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形成结构合理、专兼职比例适当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市(地)级以下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师资构成要逐步过渡到以兼职教师为主。建立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坚持到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授课。积极开展送教下基层活动,选送优秀教师支持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到2012年,中央组织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分别牵头建成国家级、省级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为实现优秀师资资源共享创造条件。

强化师资队伍培养。实施培训者培训工程。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优秀教师特别是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境内外知名高校和上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学习进修。通过挂职锻炼、实地调研、跟班学习等途径,切实提高教师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业务水平。

加快低空空域管理改革 篇6

每年全国两会,航空界代表们热议的话题之一就是“加快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加速我国通航产业发展”。

据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AOPA)统计,截至2013年7月31日,中国已经有116个县级及以上城市在建或计划建设通用航空产业园区。近年来,我国每年新增通用飞机200多架,预计到2020年,年新增飞机需求量将达到800架左右,通航产业已经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副总经济师、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航通飞”)董事长孟祥凯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关于呼吁加快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建议已经提了多年,近年来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制约的瓶颈还很多,建议继续加快改革试点推广,开放更多低空空域。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商飞公司副总经理吴光辉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他也曾经在两会后收到过相关部门给他的正面积极反馈。现在通航在各地形成了热点,而面临的问题是让更多的飞机飞起来、飞出去,还要提供一整套的配套服务。

通航产业发展遭遇天花板

孟祥凯表示,我国通航产业发展遭遇天花板,解决包括低空空域管理等系列瓶颈问题仍任重道远。

具体来说,2011年中国通航产业的增长速度为28.5%,但由于中国低空空域开放步伐远落后于通航发展速度的需要,包括配套措施不到位,国内通航旺盛的需求明显受到抑制。2012年,中国通航生产作业飞行时间仅51.7万小时,增长率只有2.8%;2013年通航飞行总量近60万小时,增长率仅5.6%。2014年民航局制定的通航飞行小时增长目标仍然是5.6%,远低于前几年两位数的发展速度。截至2013年底,中国已有178家通用航空运营公司,另外还有110多家正在筹建,且绝大部分企业处于亏损状态。2013年,民航局首次对通航企业补贴,额度达到6亿元,才缓解了亏损状态。

孟祥凯表示,中国的低空空域开放还不到位。目前,中国低空空域改革试点已扩大至“两大区七小区”,即沈阳、广州管制区,唐山、西安、青岛、杭州、宁波、昆明、重庆管制分区。但是目前大部分放开的是偏远地区,低空开放空域不能连接成片,大中城市周边的飞行仍受到极大限制,跨域低空飞行仍然较难。

天空开放是通航大发展的前提

作为中航通飞的领路人,面对空域开放后会给整个通用飞机市场带来的利好,孟祥凯经常被问到的问题之一就是:“空域开放是否进程太慢?”他表示,“我比你们都急,但还要一步一步慢慢来,天空不能乱”。

但不可否认的是天空开放是通用航空大发展的前提。中国民用航空局于2013年11月发布《通用航空飞行任务审批与管理规定》,将与国防、领土不相关的通用航空飞行任务的审批权让渡出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通航飞行的流程。

孟祥凯建议,加快出台《低空空域管理使用规定》等更多可操作性文件,划设更多的“报告空域”,并在空域结构划设上,将安全需求和通航需求匹配好,让通用飞机可以在更广阔的蓝天下翱翔。与此同时,在加快出台《低空空域管理使用规定》的基础上,在开放的低空空域(监视空域、报告空域)范围内,首先建立统一由民航主导的包括任务审批、计划申报等的管理体制。另一方面,迅速推进国家空管委低空飞行服务站的试点工作,适时推广,建成先进的低空监控系统,对低空飞行实施有效监控,保障飞行安全以及空域的充分利用。

通航井喷何时来?

如果空域放开后,中国的通用航空市场将会达到怎样的规模?

国外经验表明,通用航空产业投入产出比为1:10,技术转移比为1:16,就业带动比为1:12。美国通用航空产业一年的经济贡献为1500亿美元,拥有通用航空飞行器约22万架,通航产业可提供126.5万个就业岗位。而我国通航产业经济规模仅为100多亿人民币,各类从业人员不足2万人,通用航空飞行器只有1610架。有业内人士预测,未来10年我国通用飞机需求总价值达到155亿美元,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论中国外汇管理改革 篇7

下图为中国2001年到2008年外汇储备和GDP总量示意图: (单位:亿美元)

外汇主要来自于对外贸易的顺差, 外商对华的直接投资以及国际游资等部分组成。外汇的大量涌入使得中国市场上面的货币增加,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明确的看到外汇增加的速度是十分快的。货币的大量增加, 并且充斥着国内消费市场, 导致了目前人民币对外升值, 对内贬值的尴尬状况。

中国外汇管理的现状。外汇由央行统一管理, 企业的贸易顺差和居民的外汇储备需要到银行兑换成人民币之后, 方可继续在国家内部流通, 为此市场上边将多出与外汇等额的人民币, 增加了人民币的流通数量。

通过以下两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到:

需要的货币数量=市场上商品的总价值/货币流通速度

商品总体数量*商品价格=市场商品总价值

因为货币流通速度是固定的, 货币的数量增加, 多余市场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总量, 会导致商品价格的上涨, 以及通货膨胀。同时外汇的储备量的快速增加, 也使得外部对于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增加, 于是出现了人民币对外升值, 对内贬值的现象。

外汇的大量增加一个方面导致了国内货币的贬值, 另一个方面也致使外部要求人民币升值, 使得外汇的货币价值受到损失。在这种内外的双重压力下, 国家外汇管理面对着很大的困难。为了保证国家财产不受损失或者尽量减少损失, 需要加强对外汇的管理, 完善外汇管理体制, 防止外汇的汇兑损失和消除外汇储备对于国内消费水平的冲击。

首先, 加强汇率风险管理的意识。

汇率风险是指预期以外的汇率变动对自身的影响。第一, 识别外汇管理所面临的汇率分享类型以及相关风险敞口的计量, 这包括交易风险, 外币折算风险和经济风险。利用多种模型 (比如VaR) 计量这些汇率风险, 是识别套期头寸的另一关键因素。第二, 应制定汇率风险管理策略, 在识别风险类型并计量企业的风险敞口之后, 需就如何应对这些风险制定货币策略。第三, 应企业财务部门设立一个权力集中的机构, 来应对汇率套期执行的问题。该机构将负责汇率预测、套期方法、关于汇率风险的会计程序、货币套期成本和为货币的套期的绩效制定基准。比如现在的中金公司, 外汇管理部门, 只需要下达外汇管理的合理指标, 加强外汇的监管工作, 可以交给职业经理人去打点。第四, 制定一套控制措施, 来监控企业汇率风险, 确保适当的持仓量。第五, 设立风险监督委员会。

其次, 增强对于利率风险的管理力度。

数据显示, 2008年末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超过1.95万亿美元。经济学家估计其中70%为美元资产, 而大部分为美国国债。据美国财政部国际资本流动报告 (TIC) 显示, 2008年12月末, 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总量达到6962亿美元。

不过, 随着美国经济形势恶化, 中国持有美元资产风险逐渐显现。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 美国2009财年赤字可能达到1.2万亿美元。这样庞大的财政赤字, 要解决金融危机的影响, 只有增加更多的投资, 增加更大的财政赤字, 发行更多的债权, 从而降低债权的平均利率, 影响中国外汇投资的收益。

再次, 加强金融资本监管, 拒绝国际游资对于中国市场的干扰。

通过2004年1月-9月的数据来看, 当时贸易顺差仅为39亿美元, 也就是说, 在贸易经常项目上我们只是略微有点盈余, 使用外资金额是487亿美元。然而, 9个月时间内却增加了1113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扣除贸易顺差所得和正常渠道的直接投资, 还有587亿美元资金的“来路不明”, 换句话讲这587亿美元就是“热钱”。教训显示, 一国的金融危机往往是国际游资在作祟, 国际游资实际上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债务, 为此管理各种名目的国际游资的进入的力度一定不能丝毫放松。

最后, 改革外汇管理体制。

外汇管理体制由官方独自管理变为藏汇于民, 允许民间自由兑换外汇, 共同分担外汇储备风险, 增加外汇投资收益。在当前人民币升值压力居高不下, 外汇占款严重干扰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与有效性的情况下, 仍应坚持将汇率放开留置到所有金融管制解除之后。为了实现这一点, 按照“先资本流入、后资本流出, 先直接投资、后证券投资, 先资本市场后货币市场, 先股票市场后中长期债券市场”的步骤, 逐步增加资本项目自由度, 既是可行的, 也是必要的。同时这种政策加大了人民币汇率变动风险, 人民如果都有了套汇保值的意识, 就会在金融危机时及时套汇保值, 这就加大了在金融危机时加速该币迅速贬值的力度。外汇管理当局应当加强对于民众的教育引导力度, 减少变藏汇于国为藏汇于民所带来的损失。

改革势必会带来各种的损失和弊端, 但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历史和社会是向前发展的, 如果我们固守陈规, 只会带来更大的损失。我们承受不起这种损失, 为此摸着石头过河, 小心谨慎的、一步一步的逐渐来完成汇率管理体制的改革。

摘要:外汇管理, 是指一国政府授权国家货币金融管理当局或其他国家机关, 对外汇收支、买卖、借贷、转移以及国际间的结算、外汇汇率和外汇市场等实行的管制措施。本文针对目前中国外汇管理的一些弊端的分析, 外汇管理制度的探索, 提出一些改善现状的办法。

关键词:外汇储备,汇率风险,兑换

参考文献

[1]、谭中明.货币金融学.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9

工程造价管理改革 篇8

1 工程造价管理

1.1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使工程造价管理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新兴学科。1985年成立了中国工程建设概预算定额委员会,1990年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1996年国家人事部和建设部已确定并行文建立注册造价工程师制度,对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标志着该学科已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学科体系。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应该说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一直沿用苏联模式,是适应计划经济模式下的管理体制,目前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加入WTO以后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建立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目前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影响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正常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理论认识上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不承认在建设领域商品交换关系的普遍存在,导致对价格作用的严重忽视和采用过多的行政干预手段;2)长期单一计划经济体制和单一财政投资渠道,使工程造价管理的范围局限在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到10%的政府投资项目上。价格的价值基础受到严重忽略;3)工程造价虽属生产领域价格的范畴,但不能割断它和流通领域的关系,如何建立合理的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的差价关系是充分发挥价格作用的必要条件。割断建设工程造价和流通领域价格的联系,影响它的调节作用和分配作用的发挥;4)建设工程造价信息自身具有封闭性,但缺乏信息加工和传递更加大了这一缺陷,使价格这方面的作用受到削弱;5)投资主体责任制尚未完全建成,工程造价管理在项目决策和控制投资方面的作用也受到了削弱;6)目前,我国工程造价管理领域的从业人员有80多万人。从专业上来看,正规高等院校工程造价管理专业毕业的还不到1%;另外,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刚刚起步,目前取得证书的还不足1%,能够充当总经济师的更是凤毛麟角。所有这些都铸就了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素质较低,严重阻碍了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

1.2 国际工程造价管理特点

1)对政府工程计价管理和私人投资工程造价管理实施分而治之的方法。政府的主要工作是要管好全民纳税人的钱,其投资的效益主要体现在社会效益上,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为一时节约一点钱而损政府投资长远利益。2)政府工程造价的宏观控制是必不可少的。另外,政府还利用颁发标准、规范、图例的方式,间接进行宏观控制。在政府投资的工程中,一旦投资估算、概算经过批准,在实施中,宁可降低使用标准或少建,也不许超过既定额度。3)在这些国家中,计价时均有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统一的实物量及设备清单以及供社会需要和政府工程参考来自不同渠道的工程计价资料。这些资料有政府主管部门牵头出版的,也有中介机构自己组织出版的,还有其他部门出版的,但资料供计价人员进行参考计价的目的是明确的。4)计价方法上,实行量价分离原则,量是由投资者在招标文件中提供的,价是承包商在投标或议标中自行确定的。计价纯属于市场行为,一旦造价确定,法人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法律和经济责任。5)计价人员除德国外,其他三国均对计价人员有资格要求,均需具备工料测量师或造价工程师资格,而德国仅要求具备相应的工程师资格。6)这些国家中的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发达,成为服务政府、服务企业,是工程造价咨询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如英国的工料测量师行。这些中介机构,广泛承担着从可行性研究到工程竣工决算全过程工程造价监控,成为业主和承包商的代言人。

2 工程造价管理体制的改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基本建设预算定额管理的模式已逐步向工程造价管理模式转换。主要表现在:

1)重视和加强项目决策阶段的投资估算工作,努力提高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的准确度,切实发挥其控制建设项目总造价的作用。2)明确概预算工作不仅要反映设计、计算工程造价,更要能动地影响设计、优化设计,并发挥控制工程造价、促进合理使用建设资金的作用。工程经济人员与设计人员要密切配合作好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通过优化设计来保证设计的技术经济合理性。要明确规定设计单位逐级控制工程造价的责任制,并辅以必要的奖罚制度。3)从建筑产品也是商品的认识出发,以价值为基础,确定建设工程的造价和建筑安装工程的造价,使工程造价的构成合理化,逐渐与国际惯例接轨。4)把竞争机制引入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打破以行政手段分配建设任务和施工单位依附于主管部门吃大锅饭的体制,冲破条条割裂、地区封锁,在相对平等的条件下进行招标承包,择优选择工程承包公司和设备材料供应单位,以促使这些单位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降低工程造价。5)提出用“动态”方法研究和管理工程造价。研究如何体现项目投资额的时间价值,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工程造价管理机构要定期公布各种设备、材料、工资、机械台班的价格指数以及各类工程造价指数,要求尽快建立地区、部门以至全国的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6)提出要对工程造价的估算、概算、承包合同价、结算价、竣工决算实行“一体化”管理,并研究如何建立一体化的管理制度,改变“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状况。7)工程造价咨询产生并逐渐发展。作为受委托方委托,为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提供咨询服务的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在全国全面迅速发展,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正式建立,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及各专业委员会和各省、市、自治区工程造价管理协会普遍建立。

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逐步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改革的具体内容和任务是:a.改革现行的工程定额管理方式,实行量价分离,逐步建立起由工程定额作为指导的通过市场竞争形成工程造价的机制。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制定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并反映一定时期施工水平的人工、材料、机械等消耗量标准,实现国家对消耗量标准的宏观管理;制定统一的工程项目划分、工程量计算规则,为逐步实行工程量清单报价创造条件。对人工、材料、机械单价等,由工程造价管理机构依据市场体格的变化发布工程造价相关信息和指数。b.加强工程造价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发布工作。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应做好工程造价资料积累工作,建立相应的信息网络系统,及时发布信息,以适应市场的需要。c.对政府投资工程和非政府投资工程,实行不同的定价方式,对于政府投资工程,应以统一的工程消耗量定额为依据,按生产要素市场价格编制标底,并以此为基础,实行在合理幅度内确定中标价的定价方式。对于非政府投资工程,应强化市场定价原则,既可参照政府投资工程的做法,采取以合理低价中标的定价方式,也可由发承包双方依照合同约定的其他方式定价。d.加强对工程造价的监督管理,逐步建立工程造价的监督检查制度,规范定价行为,确保工程质量和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3 结语

面对加入WTO后给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必须与国际惯例接轨,更好地认清形势,从实际出发,开拓创新,加快改革步伐。本文从我国目前工程造价管理现状入手,结合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分析了我国加入WTO以后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研究了西方发达国家造价管理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现有政策法规状况,提出了我国造价管理改革的一些思路。

摘要:从我国目前工程造价管理现状入手,结合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分析了我国加入WTO以后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了西方发达国家造价管理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现有政策法规状况,提出了我国造价管理改革的一些思路。

关键词:工程造价,管理,改革

参考文献

[1]郭琦.工程造价管理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管理改革 篇9

一、绩效管理的涵义

绩效管理是一个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是传统的员工绩效考核的升华。从绩效管理的内容和实施过程可以看出, 绩效管理是通过将组织战略目标通过一定的方式层层分解为具体的、可操作的部门和员工目标, 并按一定的职责和绩效要求进行业绩考核, 通过过程干预和反馈机制、业绩应用等手段, 激励员工业绩持续改进并最终实现组织目标及战略的管理活动。而公立医院的绩效管理是指为实现公立医院的战略目标所做的一系列持续提高和改善员工工作能力与工作业绩的管理活动, 主要是对绩效实现过程各要素的管理。它通过建立和分解公立医院战略目标、进行业绩考核, 并将绩效成绩应用于公立医院同日常管理活动, 以激励员工持续改进工作业绩, 最终达到实现公立医院战略目标的目的。不过, 目前我国公立医院绩效管理好的公立医院很少, 没有明确、科学的绩效管理目标和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 现有的考核办法不仅零散而且偏颇。这种管理造成的公立医院困境非常明显, 比如:经营机制不活、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下;薪酬分配仍存在着严重的大锅饭问题, 职工积极性不足;由于职工责任心不强, 公立医院的跑冒滴漏、损失浪费现象严重;尽管医疗技术水平在快速提高, 医疗质量、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却很不理想;由于绩效导向偏差, 临床过分追求经济利益, 使医疗费用大幅增长。这些都是严重阻碍公立医院的发展, 削弱公立医院核心竞争力的不利因素。因此, 在全面分析绩效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设计一套切实可行的绩效管理办法与测评指标体系, 从制度和机制上入手, 全面改进公立医院的绩效管理, 对于公立医院更好地承担政府任务和社会职能、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意义重大。

二、公立医院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实施

1. 绩效管理执行部门和人员

绩效管理的效果如何与执行部门及人员的设置、执行的效率和力度等密切相关。绩效管理并不是人力资源更不是财务部门的专利, 其功能超出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能范围。所以, 真正的责任人, 是公立医院院长及各级管理人员。我们认为, 绩效管理的执行部门应以院长为第一责任人, 成立以分管院长为执行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各选派一名资深工作人员组成绩效管理项目小组, 各临床科主任为临床医生绩效管理责任人。既解决了现有考核部门分散、各行其事、相互无协同性的弊端, 又充分利用现有考核制度和人员的专长, 同时, 在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可及时提交各职能部门尽快予以帮助或解决。

2. 公立医院绩效指标的确定

根据公立医院总体战略目标以及业务发展目标, 借助平衡计分卡的原理和方法, 围绕公立医院核心价值观, 从患者、财务、内部管理和学习与发展四个维度构建公立医院级关键绩效指标, 通过对患者、公立医院内部管理、学习与发展等方面的衡量来促进财务和业务维度的发展。

(1) 财务维度

一方面反映公立医院的收益能力和经济效率, 主要关注提高资产利用效率, 增加人均收入, 提高收入的含金量, 有效控制支出。另一方面, 引导职工以医疗业务拓展为重点, 降低药品收入比例和患者人均费用, 使收入结构更加合理。关键指标包括人均节余、固定资产收益率、药品占收入比率、人均门诊费用、人均住院费用等量化性指标。

(2) 患者维度

主要反映使医疗服务更加适应患者的需要和医疗市场的需求, 以有效服务扩大市场份额和公立医院效益的宗旨。我们的关注点在于提高患者满意度、信任度和忠诚度, 降低患者投诉和纠纷, 努力实现零缺陷的医疗服务管理。关键指标包括患者回头率、门诊患者增长率、住院患者增长率、患者满意率、患者投诉率等指标。

(3) 内部管理维度

据有关调查显示, 患者抱怨的最主要两个原因是:医疗质量缺陷, 如延误诊治、误诊、技术不过硬而影响疗效。服务质量缺陷, 主要是各类医务人员服务不热情、态度不好、告之不清或就诊环境差。因此, 关注服务质量与服务效率, 提高医疗质量, 获得良好的患者口碑, 就会提高公立医院品牌效应, 增加患者量。关键指标包括入/出院诊断符合率、治愈好转率、甲级病案率、病床使用率、平均住院日数和患者对医疗流程的满意率等指标。

(4) 学习与成长维度

对于临床来说, 科研、教学、技术创新是科室发展的动力, 是公立医院和科室持续发展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支撑, 是实现公立医院的远景和和战略目标的基础。主要关注点在科研、教学、新技术、新项目和职工继续教育等培育公立医院创新能力和职工素质方面。关键绩效指标包括新技术开展、科研论文评分、教学任务评分、“三基”优良率、职工学历职称晋升率、职工满意度等指标, 关注科研、技术创新及员工成长。

3. 公立医院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按照平衡计分卡四个维度要求, 各维度及各项指标权重的设计宜采用专家组评分法。首先确定四个维度的权重, 再按二级和三级指标情况及其重要性, 通过同类同级指标两两比较进行评分, 得到每个指标的权重值。鉴于本文为个人论文, 很难组织专家评分, 因此借鉴公立医院原有资料, 加上个人分析, 得出本次评分 (见下表) 。

4. 公立医院绩效的考核

绩效考核是按照绩效计划的设定, 对绩效结果进行阶段性考核和考核的过程。由于在绩效计划阶段制订了详细的指标和标准, F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阶段就显得比较简单易行了。按照对F公立医院绩效体系设计的方法和指标性质, 考核主要用客观考核法, 在绩效计划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复杂情况, 则在绩效辅导时通过主观努力加以支持和解决。由于公立医院的绩效计划指标设计用平衡计分卡法和关键绩效法, 所以, 具体考核方法近似于加权总计评分清单法。按绩效指标的性质、种类和考核目的不同, 如科研论文及开展新项目等指标需要的时限较长, 因而考核期限分为按月考核和年度考核两种。

(1) 按月考核的实施。按月考核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科室阶段性绩效情况, 综合形成公立医院整体绩效情况, 便于分析阶段性影响因素, 并且为绩效奖金的发放提供依据。按月考核过程中, 临床医生绩效的考核由科主任负责, 科主任行政助理帮助从门诊医生工作站和住院医生工作站电脑网络及科室R常绩效记录中收集资料、对照各岗位设定的KPI指标标准进行评分和考核汇总, 考核结果经科主任和被考核医生本人签字认可。各岗位考核结果汇总为科室主要绩效结果。临床科室的绩效考核由分管院领导负责, 绩效管理项目小组组长组织实施, 每月初考核上月绩效情况。考核依据分别来自于各成员所属部门的资料汇总、公立医院网络信息系统数据和部分专项调查。考核数据与绩效计划指标和标准对比形成科室平衡计分卡分值, 扣分项目注明原因和依据, 考核结果经与科室岗位考核汇总结果进行核对, 主要指标无误时签字认可, 作为科室月绩效的终评结果。

(2) 年度考核的实施。无论岗位考核还是临床科室考核, 年度考核均采用综合月度考核结果和年度考核项目相结合的情况, 由绩效管理项目小组考核的结果经过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委员会总评, 确定最终绩效结果和排名。既可按照总分数进行综合排名, 评出优秀科室和个人, 了解公立医院总体绩效情况;又可按照四个维度进行项目排名, 综合全院各维度的绩效情况, 同时了解不同科室在四个维度的优劣势, 针对科室的不同特点调整下一年度绩效管理和科室发展计划。

管理改革 篇10

始终坚持把统一思想, 凝聚共识贯穿始终, 科学安排部署, 严密组织实施。

(一) 党委统抓统管

总队党委坚持从全局和政治的高度, 把资预改革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 摆上党委重要议事日程。总部资产管理工作会议后, 组织3个工作组深入每个支队级单位开展专题调研, 切实搞清了资产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结合传达总部会议精神, 派人到山西总队观摩学习, 在一支队开展资预改革试点, 总结经验, 探索路子。在此基础上, 2009年元月, 召开总队资产管理工作会议进行安排部署, 在各单位全面展开资预改革。派出专项工作组深入部队加强指导, 及时发现解决问题, 确保了资预改革稳步健康推进。

(二) 凝聚改革合力

总队、支队分别成立资预改革领导小组, 在财务部门设立办公室, 加强对资预改革的领导。依据《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办法》, 把权力与职责、管人与管物、预算与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逐级、逐部门明确职责, 签订资预改革责任书, 并将资预改革落实情况纳入年终考核范围。后勤部门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积极主动与司政部门搞好协调, 把任务细化量化到每个层次、每个项目和每个环节, 把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人员和具体岗位, 一级抓一级, 一级对一级负责。形成了党委统抓、上下联动, 各负其责、密切协同的改革格局。

(三) 加强宣传造势

以总队财务信息网为平台, 开设资预改革专栏, 刊发总部、总队资预改革工作会议精神, 回答官兵遇到的疑难问题。先后举办两期后勤处 (部) 长集训, 组织资预改革业务培训, 围绕如何与预算结合购置好资产、与任务结合使用好资产、与职责结合管理好资产等问题, 进行专题研讨, 组织大家谈认识、找办法、讲对策, 形成共识, 群策群力。将资产管理规章和资预改革应知应会内容编印成册, 将其他单位经验做法录制光盘, 下发部队学习参考, 组织各单位举办知识竞赛。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 有效激发了官兵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营造了资产人人管、人人管资产的良好氛围。

二、紧紧扭住关键环节, 有力有序扎实推进

按照《资预结合办法》和“三化一统筹”的目标要求, 紧紧扭住四个关键环节, 狠抓工作落实, 确保了资预改革有序开展、稳步推进。

(一) 科学定标, 做到预算有章可循

针对不同单位、不同任务部队的实际需要, 从三个方面入手科学制定资产编配标准。一是围绕中心定标。坚持以中心任务为牵引, 积极适应多样化任务需要, 制定了《部队动态条件下执行任务资产编配标准》。今年在执行玉树抗震救灾任务中, 我们第一时间启动预案, 给执行任务部队紧急调剂物资520件 (套) , 充分发挥资产效能, 有效保障了任务完成。二是分类实施定标。按照规范统一、照顾特殊的原则, 结合部队担负的不同勤务, 区分层次, 制定基本、公用、特殊3种类型资产标准。比如, 给担负看押勤务中队编配了7类12项资产标准, 给担负守卫勤务中队编配了5类10项资产标准。同时, 按照不同业务需求制定特有资产标准。比如, 通信部门网络设备、宣传部门专用摄像器材、财务部门“三可系统”都有专门的资产标准。三是依据程序定标。总队先期拟制指导标准, 机关业务部门和基层单位依据指导标准, 结合各自实际需求和财力可能, 分别拟制详细的资产编配计划, 报总队财务部门审核、汇总和调整, 形成科学的执行标准, 下发申报单位落实, 为资产纳入预算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 核实存量, 做到编配心中有数

认真研究制定总队、支队《资产清查实施方案》, 利用4个月时间, 采取“三查”方式 (即实地查看、资产查证、账簿查阅) , 对2007年以来资产处置情况逐项进行清查核实, 做到“三个结合”:自查与核查相结合。先期组织各单位自查, 后由总队财务部门依据资产账务总账, 逐单位、逐项目进行对比核查, 做到账物相符。普查与抽查相结合。坚持年终全面清查、季度定期检查和平时随机抽查并举, 准确核实资产账目, 处理盘盈盘亏资产。2009年以来, 我们共清查资产15万多件、计30多亿元。重点查与备案查相结合。把上级奖励、用兵单位捐赠和自建资产纳入管理范筹, 及时登记入账, 有效防止资产失控和流失, 指导各级补充登记账外资产1200件, 计350万元。

(三) 规范程序, 做到资产物尽其用

在资产处置中, 坚持做到“三个严格”:一是严格报废审批。对待报废资产, 依据编配标准严格进行鉴定、评估, 对未达到使用年限的不报废, 能保障任务需求的不更新, 能盘活利用的先调剂。对报废后能够循环利用的, 由财务部门统一收缴, 登记造册后分类存放、收旧利废, 充分发挥资产的最大效能。今年以来, 我们对1000多件 (套) 废旧资产进行了二次利用, 较好实现了“节能降耗”。二是严格处置程序。充分使用调剂手段, 始终按照“部门申请、资产评估、财务审核、按级报批”的程序, 先后将两级机关闲置的2600件 (套) 办公桌椅、训练器材、文体装备, 调剂给基层使用, 节约经费850余万元。比如, 学校撤并后, 我们及时将闲置的550台电教装备, 调剂到60个基层中队, 仅此一项就节约275万元。三是严格收益管理。对资产处置收益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 收入由财务部门统一收缴, 支出用于部队建设急需, 统一纳入单位年度预算统筹安排, 有效杜绝了钱变物后的“体外循环”、物变钱后的“账外运行”。

(四) 统筹预算, 做到管理无缝衔接

主要抓好“四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 依据预算编制原则、制度规定和上级指示, 做好预算编制前的资料收集。分项预算阶段, 指导各单位按年度工作任务、资产存量、资产标准和业务经费情况, 制定详细的资产增减、购置计划, 编制本部门分项预算方案。审核批准阶段, 严格按照“三管五不批”原则, 对各单位、各部门上报的资产购置分项预算进行审核, 即管投向、管投量、管效果, 没有经费来源的不批、与建设任务关系不大的不批、超资产标准的不批、在本部门内部能调剂使用的不批、未达到报废年限的不批。年度预算阶段, 将存量资产处置情况、新购资产需求情况与当年经费预算, 一起纳入年度预算统筹安排, 重点对比存量资产与资产标准, 分析余缺, 调余补缺。今年我们在年度预算中共核减新购资产预算22项, 压减预算经费185万元。

三、注重创新工作机制, 巩固深化改革成果

为使资预结合工作持久发挥效能, 我们积极创新管理手段, 建立健全资产管理长效机制。

(一) 建立健全制度

按照管理权明晰、使用权明确的要求, 结合资产管理规定和自身实际, 我们先后制定下发《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实施细则》、《资产标准编制办法 (试行) 》、《资产处置办法 (试行) 》、《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试行) 》、《特殊资产管理办法 (试行) 》等9项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了资产价值评估机制、共享共用机制、动态监控机制和调剂处置机制, 使上级的制度规定更加具体化、明细化, 使资产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依, 增强了可操作性。

(二) 用好信息手段

总队先后投入资金120余万元, 为每个支队单位配备资产管理专用电脑和资料柜, 充分利用武警部队资产网络查询分析系统和财务管理“三可”系统, 建立资产管理信息平台, 实现资产购置、处置、调剂网上控制和监督, 实现资产管理的全时全程可视、可查、可控, 真正做到实时掌握情况、准确摸清总量、积极盘活存量、有效控制增量, 进一步提高了资产核算、管理和利用效率。

(三) 实施精细管理

上一篇:长笛协奏曲下一篇:自己按摩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