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有效性教学

2024-05-07

初中化学有效性教学(精选十篇)

初中化学有效性教学 篇1

一、贯穿趣味知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刚接触化学, 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 特别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新鲜。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 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 往往会把化学视为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 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呢?我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 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 结合书本介绍一些奇异的自然现象, 如“鬼火”的产生是自然界磷的自燃现象, 礼花、爆竹的生产工艺和燃放原理, 闻名世界的中国古代发明如造纸术、火药等, 论化学与经济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利益与危害。这样便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 它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做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另外, 我还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兴趣、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 成立了化学兴趣小组, 锻炼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能力, 从激发兴趣着眼, 训练发现思维和创新思维, 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如学习了燃点以后, 就组织学生做“烧不焦手帕”“魔棒点灯”等实验。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 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 乐意学, 使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二、知识梳理成块, 建立化学学习模块

化学这门学科研究的对象是物质, 而化学物质门类繁多, 不妨采用分类学习的方式来探究物质之间存在的相似性。即把相似的知识梳理成块, 以某一物质为典型, 建立模块进行学习, 建立模块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 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从而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模块的建立使课堂教学效率大增, 但其中的每个模式只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思路, 不可能一步到位, 要逐步进行完善。在气体制取教学中的设计思路是:在O2制取中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在学习CO2制取时指导学生学习气体制取;在H2制取时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这一设计, 落实了从教会学习到学会学习, 再到自主探究学习的境界。

三、加强概念教学, 注意概念中关键的字词

初中化学概念很多, 教学中要注意对概念的严密性和准确性教学, 要及时纠正学生对概念认识上的错误, 这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例如:在教学“单质”与“化合物”这个概念时, 要特别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一词。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是一种纯净物, 也就是由一种物质组成, 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还是化合物, 否则学生会错将一些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 还有可能把食盐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 因它们由不同种元素组成。又如, 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这里一定要强调质量守恒首先是指在化学变化中, 其次要强调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等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要突出“参加”二字的含义, 与不参加的那部分反应物质量无关。

四、注重实验教学,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研究 篇2

辽宁省庄河市教师进修学校

郑恩庆

有效性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的时间、精力、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价值需求。所以,只有很好的掌握有效性教学策略,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有效性教学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要全面改进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

新课程下要求教师做到如下转变,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知识探究转变,树立问题意识,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学”的转变,树立训练意识,由“师道尊严”向“平等融合”的师生关系转变,树立情感意识,由研究教师“教什么和怎么教”向研究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转变,树立角色转变意识。

因此,有效性的教学方式应该是教学过程中,教师重在启发、引导、点拨,精讲多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每一个学生都能动口、动手、动脑,学会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这才是最实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要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良好学习的开端。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是学生学习兴趣建立的基础。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的关心、爱护学生,创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以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要更多的鼓励学生,切不能贬低、挖苦、歧视每一个学生,以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要更好的发挥化学学科特点,加强实验教学,不仅要做好

键。同时,教学中还要注重对化学知识传授的方法性和规律性方面的总结。如:在质量守恒定律、物质中碳氢元素的检验、燃烧与灭火、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探究、金属氧化物的还原反应、金属与化合物溶液的反应、溶解度曲线、酸碱盐间及酸碱盐与其它物质间的反应、化学实验探究、化学计算等重要知识块上都有较强的方法性和规律性,必须让学生理解掌握,这样才能打开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学习由点到面,形成能力。

另外,在一些知识点上要有适当的拓展、延伸,搞清知识间的区别与联系,注重知识的综合与应用,更好的将化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相联系,以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而稳操胜券。

六、教学中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在今后中考的两考合一情况下,加强全体性教学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对差等生的教学,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措施,这里需要我们去研究,要多关心,多鼓励,尽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尽可能地有所得。

另外在化学的起始教学中,面对学生是一个刚入门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教学进度不能过快,盲目追求教学进度,使一些学生因适应性慢而失去信心或放弃学习。所以在起始教学中一定要循序渐进,稳扎稳打,精讲多练,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消化的机会。并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注重层次性,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使他们都能有所收获。

继续加强校本研修,要不断学习与研究,并通过不同形式的教研活动,推广、介绍典型学校和骨干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并要创造更多的机会发挥他们的引领作用,以推动全市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如何有效性进行初中化学教学 篇3

“有效教学”的核心元素即“教学”和“有效”。教师实施有效课堂教学,进行有效高效“教学”必须是“教”和“学”的总和,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而“有效”则主要是指通过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学生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有效教学是指在师生双方的教学活动中,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得到很好的发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历来是教育界人士常谈常新的话题,也正是我们这些处于教育一线的教师们心中的梦想和不懈的追求。

根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最有效的办法。生动的教学情景就是一种“催化剂”,它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兴奋起来,增进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是学生潜在的学习动力。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产生积极的体验,感受知识的生成过程,体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感受,学生的学习态度就会逐步向着积极的一面发展。积极的体验和态度会促使学生乐于学习,并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益。而课堂教学的效率、效益和体验正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三个重要指标。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情景呢?下面就我的一些做法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在现实的化学课堂教与学中,应根据教与学的实际需求选择创设利用各种情景,对情景进行优化配置以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一、利用情景导入新课,构建有效课堂教学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精彩的化学课,只要有一个精彩的引入,那就标志着这节课有个好的开始,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激情和兴趣,让学生产生高度的求知欲和探究欲,使整节课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积极的状态,就能提高学习效果。

在新教材版本中,都安排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试验。科学探究的特点之一是要求学习者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而在教科书里,对探究的问题没有给出明确解释或结论,学习者只有通过自身的亲自探究,才能寻找问题的答案或完成探究任务,从而从中受益。我们用的是人教版的版本,我就以其中的一个例子为例讲述一下我是怎么处理的。在必修二70页有两个探究试验,我认为安排得比较恰当。用食醋浸泡有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的暖瓶或水壶可以清洗其中的水垢。这是利用醋酸的什么性质?通过这个事实能比较出醋酸与碳酸的酸性强弱吗这个实验不需要做,大部分学生都了解这一常识。但原因不一定知道。既然除水垢了,肯定发生反应了,让学生试着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又让学生回忆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取,学生很容易想到强酸和弱酸盐反应生成弱酸和强酸盐的原理,这两个反应原理类似,学生大多能总结出醋酸酸性比碳酸酸性强。一步步分析,自然而然地也个问题就解决了,并且为第二个实验探究作了铺垫,

二、利用情景设计疑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古人云:“学贵有疑,疑问进也,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极,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新问题,或者对新知识巧妙的铺垫并适时加以引深,从而让学生发现新问题,进而让学生提出问题,再让学生进一步去研究这些问题。通过探索、分析、讨论、操作等一系列教学活动,直到解决问题。例如在讲CO2的性质时,可以用一个小故事创设问题情景: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有一个奇怪的山谷,被称为“死亡之谷”。当人带着小狗进入时,人不会感觉有异样,而小狗却莫名其妙地晕倒了。当人蹲下来救狗时,人也会晕倒,甚至死亡。这是为什么呢用一个疑问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进而让学生从中获得知识、运用所学知识揭开“死亡之谷”神秘的面纱——解决问题,这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不错的方法。

设疑提问是化学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具有引发思维的特点,因而成为化学课堂教学中构建问题情景地最常用方法。

三、利用情景设置反馈练习,延续学生的注意

创设问题情景,能集中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进入“有意”的学习状态。“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产生各种心理过程的不可缺少的心理属性。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类型,三种注意对学生的学习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各种方法创设问题情景,来集中学生的注意。例如在“常见的碱”的教学中,我先利用图片、演示实验让学生认识到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用途、保存方法及强腐蚀性和氢氧化钙的性质和用途,接着让学生分组完成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接下来的学习内容,教材安排的是让学生利用学过的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来推断、归纳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有许多学生在此处似乎没有了耐心。课堂时间已经过半,学生的注意力有些不集中。这时是利用问题情景延续学生注意力的恰当时机。于是我出示了问题:实验室现有一瓶久置的NaOH溶液,你能否设计实验来证明这瓶溶液是否变质?能否继续使用?针对问题学生开始议论纷纷。以此创设问题情景,进行适当反馈,学生的激情又被调动了起来。

初中化学有效教学初探 篇4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化学、学好化学。初中生第一次上化学课,总是存在好奇心。所以,教师要注重上好第一节化学课,首先要精心设计课件,认真备课,要设置许多问题促动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提问。例如,在第一节试验课时可以先抛开书本,做几个趣味性很强的实验,如“烧不坏的手帕”“魔棒点灯”等,让学生睁大好奇的双眼,然后引入新课,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精神饱满,对化学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课堂设计中,教师要加强化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例如,在绪言部分讲到铜绿时,可以让学生回去找找看家里有没有这种东西,让他们自己去思考,铜为什么会生成铜绿?什么条件下容易生成铜绿?它与铜是同一种物质吗?加热它看看有什么现象?等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精讲精练,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教师要摈弃传统的题海战术。“精讲”并不等于少讲,精选的题目要具有代表性,难度适中,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兼顾两头。“精练”就是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使他们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

三、注重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尽可能让学生多动手参与实验操作,努力发挥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作用,激励学生改进实验方案,参与设计。

例如在CO2的实验室制法的教学中,我以下列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用实验加以探究。

(1)在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以下三组物质:a.大理石和稀盐酸;b.大理石和稀硫酸;c.纯碱与稀盐酸。从以上三组实验结果,你认为哪一组最适合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2)若制取较多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什么装置?所需仪器有哪些作用?

(3)怎样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向气体发生器中如何装药品?加药品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4)怎样使制得的气体较纯净?怎样去收集气体?若使反应停止应怎样操作?操作时应注意什么?

我发给每组学生不同的仪器。学生组合出了十多种不同的制取CO2的实验装置。我让每组学生介绍装置的优缺点,并适当加以点拨,最后让学生归纳做实验的思路与方法。在整个问题解决过程中,我是引导者和参与者,问题的讨论分析、结论的得出都由学生来完成,学生成为了学习过程的主体,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动手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实现了有效教学。

四、注重分层教学,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学习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实施有差异的分组、分层教学。这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竞争意识,适应未来社会激烈竞争的需要。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全班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综合考虑全班每个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的因素,主要根据成绩将全班学生相对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即A、B、C三个组。A组为优等生组,B组为中等生组,C组为困难生组,并向学生说明,分组不是一成不变的。C组的同学可以向B组递进,B组的同学可以向A组递进,互相激励、互相竞争,向上递进、共同进步。教师要做好分组后学生的思想工作,防止因分组带来不良影响,特别是鼓励C组学生,并且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课外辅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后进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

五、教师不断反思,在反思中前进

有一位教育家曾经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在备课时,一般都会对教材处理和教学过程设计等花费大量的心思,然而再详细的教案也不可能预见师生思维发展、情感交流的全部情况。课堂上,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问题情境的创设,或者一些偶发事件的产生,教师总会突然产生一些灵感,这些智慧的闪光点如果不及时利用教学后记去捕捉,就会稍纵即逝,造成遗憾。教学反思主要有如下几方面:1.记录你了解的学生中的困惑和问题;2.记录你教学中的疏漏和探索;3.记录你教学中的亮点。注重学生课堂的动态表现和分析跟踪评价的结果,可促进教学有效改进,学生成为有效教学的“主体”,教师的反思和孜孜不倦的治学态度会给有效教学注入“催化剂”。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篇5

随着新课程改革,教材设计的改变也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出现多样化。然而,来自教研部门的大量调研证明:在一些中学,无效,低效的化学课堂教学现象也普遍存在。有些课堂时间有效利用率只有40%甚至更少,其余时间都在不知不觉之中浪费掉了。可见课堂教学质量是不容乐观的,主要表现在无效的讲解、无效的活动、无效的训练等等,从而导致“教师教学累,学生学习苦,”课堂的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因而,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必须思考的问题。针对以上几个问题,根据我个人的教学经验与教学实践,浅谈一下我在提高初中有效化学教学中的几点见解。

一、教学有效性内涵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现在的教学课堂,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是多元的,学生的需求是多样的,因此,教学的有效性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体察教学内容差异,把握师生个性风格,针对不同区域特点,实施灵活有效的教学,正所谓“适合的才是有用的,有效的才是最佳的。总之,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考虑:

第一是教学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教学是一项有目的性地学习活动,它需要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帮助、指导学生完成一定的学习内容。如果一个教师每节课的教学时间成本过高,需要靠“补课”来完成教学目标,那么教学就是低效的。因此,学生学习的时间成本应当成为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考虑因素。

第二是教学对学生所产生的变化。教师通过教学应能够使学生发生积极的变化,帮助他们获得进步或取得优异的成绩。教学有无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是否教完内容或教了多少,而是指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学生学了什么、怎样学以及学得怎么样。因此,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我们不仅要关注教学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所产生的影响,更需要关注隐含在学业成绩中的智慧发展状况;不仅着眼于知识、理解、技能,而且着眼于动机、兴趣、态度之类的情意侧面,还着眼于思考力、判断力之类的高级的综合性能力的侧面。

二、初中化学有效性教学见解

在现代化学新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讲”、“玩”、“练”等是教师普遍使用的教学手段。但如果运用不得当,不科学,就会陷入“教学累、效率低”的苦海。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和学生素质。因此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们必须不断进行教学反思,立足课堂的真实场景,研究教学的真实问题,让每一节课上得有价值有效率,教学才有质量。下面就根据我个人的教学经验与教研实践,谈谈我在这几种教学手段中提升教学有效性的见解。

(1)提高“讲”的有效性

往往有些老师对课堂的评价总是以教师是否讲得好为标准,然而我认为讲得好并不代表讲得有效率。戏演得再好,学生不会唱也是白搭。要保证每堂课讲得更有效率,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①把握好“量”

“量”就上课的容量,即教师上一堂课40分钟讲了多少内容。课堂容量过多将直接影响教师讲课的效率。这就是所谓的量变到一定程度将引起质变。一是容量过多将影响到学生学的质量,一堂课教师讲的内容太多,学生记住的反而少了,想想如果有人一下子吩咐20件事叫你去办,你能记住吗?如果一下子只叫你办2件事,是不是马上记住了呢?就好比如一个人吃饭过饱反而会引起肠功能的絮乱,吸收的也就相对就少了。我常有这种体会:每次听别人作长报告或者开长会,会议内容越多我记的就越少,甚至有时听完报告头脑一片空白,量过多质将会下降,所以教师应该意识到不要以教的多少来衡量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而要以学生学会多少来衡量讲的效率,学生一节课能接受多少就讲多少。如果学生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辛苦也是无效教学。二是教师讲的内容过多将影响到讲的质量。因为一定时间内要讲得多就必然导致讲的不详细,什么都讲,最终却是什么都讲不清楚。另外课堂容量过大必然会导致时间不够用,因此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往往就采取了“满堂灌”的做法,这样学生就没有机会和时间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这样的教学纯粹是低效率的无用功。到底一节课教师讲多少最有效呢?这个量没有统一的说法,根据自己的学生接受能力而定。

②把握好“度”

“度”即每一堂讲到什么程度。教学过程如果对这个“度”把握不好,教学质量同样是低效率的。如果教师教学目标含糊不清,定位不准就会使课堂教学杂乱无章,陷人盲目性,目标确定太高,学生够不着,目标确立太低,学生学不到东西。这样的教学效率必然不高。把握好课程标准这个度后,可分两步进行:

一是上新课时只要把本节要讲的重点讲清楚,难点突破方可。因为新课内容对学生来说完全是很陌生的,加上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相对欠缺,理性思维还处于开始形成阶段,接受能力非常有限。如果教师这时提升深度和难度,学生思维就会混乱,这样学生就会学不好,因而教师讲的也就无效率了。二是在学生对知识掌握好的基础上再提升。毕竟学生接受知识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也要注意先传授基础知识,再逐步提升到课程标准。例如:在实验室制二氧化碳这一课,由于新课程要求掌握为什么采用石灰石与稀盐酸作为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反应物,而不用其它的物质。所以有些教师在上课时就把不用浓盐酸、碳酸钠等药品制取的原因等都讲到了,而且还花了大量时间做了这个实验,方方面面是都讲到了,其实却不知道做的其实都是无用功。因为在这之前学生对酸、碳酸钠等物质的性质都还没有一点了解,所以在这时会觉得这个问题很难接受。因此花的时间多而学的效率却不高,还不如讲这节时先别先跟学生讲这个问题,等到后面学了酸、碱、盐的性质后再来讲这个问题既容易理解又节省时间,不是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吗。

(2)提高“玩”的有效性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游戏等“玩”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因此成为比较流行的教学手段。要在“玩”中获得乐趣,更要在“玩”中学到知识,这样才是高效率的“玩”法。在教学中提高“玩”的效率必须注意两点:

①尽可能的把“玩”的权利留给学生,在现实实验教学过程中,都是教师演示的实验多,学生参与的少。事实证明教师演得再好也没有学生自己动手更有效率。学生自己动手做的过程,实际上也包含了思维与探究的过程,而且学生的天性是活泼好动的,乐意在游戏和活动中学知识,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应把“玩”的权利留给学生,把创的机会让给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尽可能放手让学生参与探究活动,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更能使学生“玩”得更有效率。例如像《燃烧及其灭火原理》这一课,教材安排了两个实验,第一个探究燃烧条件时教师可以做演示实验,第二个灭火原理由于比较贴近生活,操作简单、安全,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上讲台动手操作,如:给学生准备好一根蜡烛、一把剪刀、一个烧杯、一把扇子叫他用不同方法灭火,再分析灭火原理。这样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规律的寻找、结论的概括、疑难的质问乃至知识结构的建构的过程,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才能获得充分的释放。显然要比教师演示教学效率高得多了。如果说学生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生动有趣,那么,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就更加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因此让学生自己在“玩”中学习效率更高。

②不能只为“玩”而活动,玩的目的不单单是为了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气氛,更重要的是在玩中能够获得知识。如果玩只起到活跃气氛的作用,那么这样“玩”是无效的教学方式。不久前,我听一位教师讲《元素》这一堂课,上课的老师就设计了“利用卡片找元素”的游戏。游戏是这样进行的:每位同学手中都拿一张卡片,一排同学拿元素名称,其他的同学各拿一种元素符号,然后拿名称的同学依次站起来找它的符号,谁手中有对上号的符号就站起来说。这个游戏的确使学生活跃起来了,兴趣也提高了,但游戏结束学生也只有记住手中的唯一的一种元素,并不能记住所有元素符号,像这样的游戏不就是个纯粹的玩吗?学生并没有从“玩”中得到更多收获。所以说这种“玩”的教学方法是无效的。

初中化学有效教学初探 篇6

当然,有效教学的成功不单是教育者个体所能实现的。受教育者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首要因素,是实现教育教学的成功之源。教材是实现教育教学有效性的要件,它既要体现教育教学部门对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最终的要求(知识、能力、水平、人生观、世界观等等),又要顾及学校教育教学资源能否实现教育教学的需求,更要适应受教育者——学生。我认为要实现有效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教师要实现有效教学,必须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设计。而学生则是这个设计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我们教师心里要有学生,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思维水平、再造和创造力以及个性心理特征、学生的需求、兴趣爱好等等都要有充分的了解。其次,要对教材的知识结构、重点、难点、前后联系的节点谙熟于胸,熟悉学校的教育教学环境及软、硬件资源,再运用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完成教育教学目标实现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自然界中的水”一节的教学中,我首先考虑的是学生的因素。学生已有一些有关水的一些“零星”的知识,他们对“水”比较熟悉,当老师提出他们所熟悉的水的问题的时候,他们一定很兴奋,一定会参与到与老师、同学们的交流之中(教学中已证实),一定想更深入的了解水的有关知识。在教学设计中,我先布置学生梳理各自所知道的水的知识,了解日常生活中水的用途、自来水的生产等等,并自己设计净化水的方法和设备,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并体验化学在生活中的真实性,学会与他人合作完成探究活动的重要性;通过“交流”让学生体验成果及成功的喜悦和自豪感。事实说明一个成功的教学设计对教学任务的完成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教学过程是在学生参与下的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进程。没有学生参与的教学过程就如演播一场电影,学生只是看电影的观众,充其量只是在精彩的部分引起学生的共鸣、遐想。而不能让学生体会到参与的兴奋、创造的激情、成功的喜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情感和体验,要尊重学生的需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欲望和对评价的认可等等。

例如: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教学活动中,我没有简单地向学生做演示实验,也没有给他们介绍方法和注意事项等,而是我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让他们直接参与,所有结论由学生总结得出。

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习、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和延续学习的动力。我们不能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抑制学生思维和对问题的不同认识和判断方法,要注意教学过程要有利于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自身的发展。

三、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课堂练习是检查认知目标的主要手段,安排一个紧凑、短时、有效的课堂练习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有效的课堂练习还能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从而修改教学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践表明,有效的课堂练习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必要手段。笔者认为:1.课堂练习时间以十分钟左右为宜。因为在课堂教学时间总量不变的前提下,既要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成,又要进行课堂练习。而有效的课堂练习必须紧扣教学目标,选择练习的数量与质量要精致。2.有效的课堂练习要实施分层练习。教学有效性的缺失主要是因为在传统的讲授中,教师按同一目标发展,必然导致有学生“吃不饱”,而有的学生又“吃不了”。而实施分层练习可以将练习分成A、B、C三个层次,并且对应于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A层为基础层,要求必须完成;B层为提高层,要求大多数同学完成;C层为创新能力层,要求学有余力的少数同学完成。分层递进练习是班级授课制中实施个别化辅导教学的新探索。3.有效的课堂练习可以使学生对知识形成真正的理解,帮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所学知识,运用知识解决变式问题和实际问题。

四、个体辅导的有效性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学有余力和学习困难的学生同时存在。为了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保持学习的兴趣,我们应该针对他们的认知特点编或找一些他们能够通过努力就能解决的一些问题,延续和保持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为了使他们也能与其他同学一同成长,教师的个别辅导是必要的。对他们,我们的教师要有爱心、耐心,要诚心地帮助他们。他们的心理往往是很脆弱的,但他们有完全人格的权利。学习的困难,或某一方面存在不足不能代表其他方面也存在问题。我们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树立他们学习的信心、学好的决心、坚持的恒心。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共同发展,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五、过程评价的有效性

过程的评价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一堂课结束后的作业或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它是保证教学和促进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贯穿着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过程的评价体现方式多样、主体多元、标准多条,评价活动应该以激励和促进为主。评价必须为促进教学服务,为促进人的发展服务。评价活动也是学生学习的延续、自主学习的开始,是学生尝试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开端。它可以给学生最大的思维空间,是学生发展创造动力的园地,也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它对学生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教师在设计评价问题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学业成绩进行判定,又要关乎学生的发展,使有效教学顺利开展下去。

初中化学实验课有效性教学 篇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对初中化学课的教学,已由原来对理论的重视,逐渐转变为对实践的重视。教师希望通过化学实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一些规律性的问题。当然,实验操作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另外,所有的操作都强调规范性,所以教师一定要利用多媒体技术或者亲自实验,给学生做好演示工作,让学生明确实验的步骤,然后鼓励学生大胆的进行试验。一种理论,一旦经过学生自己的双手的检验,摸索到了其中的奥秘,就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并牢牢的记住与其相关的知识,课堂教学的效率必将获得大大的提高。

一、初中化学实验课现状

新课程改革一直强调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初中化学实验课而言,所谓有效性教学,就要求教师能把实验落实到实处。但是,目前初中化学实验课,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弊端。一方面,许多教师的观念还很陈旧,不重视实验操作的过程,轻视其在化学教学与学习中的地位;另一方面,实验室的资源也时有短缺的情况发生,资源不足,使得化学实验无法进行下去。

不论是教师态度上的不积极,还是学校实验资源准备上的不充足,都是目前初中化学实验课面临的具体实情,这样的情况,对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对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理论及规律都有很多不良的影响,对于教师授课的顺利进行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扰和阻碍。

二、提高化学实验课的有效性的几点措施

(一)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试验演示

在化学课上,学生都喜欢做实验,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教师在实验之前,一定要向学生灌输科学的实验方法。那么,没有什么比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试验演练能更加直观的让学生了解实验的步骤的了。教师可以提前把实验的过程制成PPT或者flash,也可以自己亲手操作实验过程,然后制作成微课给学生在课堂上播放,例如,教师让学生做“氧气的制取”这个实验之前,可以先在实验室里给学生播放整个实验过程的视频,并且在重点处做认真的讲解和指导,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和学生一起探讨实验中的重难点,设置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这样的问题,夯实教学成果。

(二)学生进行实操训练,深化理论认识

关于学习,有一句诗说得非常到位:“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初中生的思维虽然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抽象概括和推理演绎的能力,但是,如果能够配合亲手实践操作的训练,那么就能把课本上学得的理论知识加以深化,能够内化成为自己的东西。例如初中生在刚接触化学课的时候,对化学的概念并不了解,教师就可以安排一节简单的化学操作课———“蜡烛的燃烧过程”,以此拉开学生探索化学反应是导致物质性质变化的学习序幕。课堂上,教师可以给每一个学生一根蜡烛,让学生细心的观察蜡烛本来的颜色和状态,然后,让学生点燃蜡烛,观察蜡烛在燃烧过程中出现的新变化,通过观察,让学生明确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就属于化学变化。这样,教师就能通过实验,为学生最初的化学学习打开一扇窗户,把抽象的化学理论一下变得形象生动了。

(三)师生共同总结,构建统一的知识框架

一节化学实验课要想获得成功,决不是简单的教师演示、学生动手操作之后就大功告成了,这样的过程无异于虎头蛇尾。一堂有效的化学课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就是在实验结束之后,进行及时的归纳总结,教师不仅要善于引导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之处,更要总结在实验之后,学生发现的一些化学规律和方法,如果学生能够在每次实验之后,都进行系统的总结,那么就能建构一套自己的化学知识框架。例如在“探究空气组成”的实验完成后,引导学生自己绘制空气组成图表,完成自己的认识模式。

(四)把生活常识引进实验室与课堂

在化学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传递一种理念,那就是化学并不是一门抽象的知识,生活中处处都有化学的身影。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把生活中观察到的化学现象带入化学实验室与课堂中来,实现化学与生活的接轨。

结语

学生对化学课的学习能否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在化学课上是否有探索的热情,学生是否愿意对化学知识进行深入的质疑,这些都与化学实验课的实施有密切的联系。学生只有经常观察教师演示实验操作的过程,只有拥有了亲自动手实验的机会,才能对化学课的学习有强烈的探究的欲望。所以说,推动初中化学教学走向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初中化学教师一定要重视每一节化学实验课,要把每节实验课都上好,真正创设出高效的实验课堂。

摘要:初中化学是一门重视实验操作的学科,也正是因为有了实验作为载体,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一节高效的实验课,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对学生能够更加准确的理解化学理论知识,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使初中化学实验课进行的更有成效,需要在教学设计上认真钻研。其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实验进行演示的方法,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为导引,教师再指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更能加深学生对各种化学反应的印象;操作试验后,总结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它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统一的知识框架。

关键词:初中化学,多媒体技术,动手操作,总结

参考文献

[1]李传宝.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及注意的问题[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7)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篇8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爱上化学学习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人们才能产生主动探索的意愿, 才能取得成功。古今中外, 卓有成就的人的成功事迹都充分说明了兴趣是成功的秘诀。因此, 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条件就是要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化学教学中来。在教学中我注重将化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为化学教学找准切入点, 这样学生会感觉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化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 同时又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并且在老师的诱导与启发下, 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利于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与科学方法的养成, 为学生良好学习兴趣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 在学习探究铁生锈条件时,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中的铁, 学生会发现在通常情况下, 铁制品在空气中会生锈, 但涂了油漆和干燥的铁制品则不会生锈, 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大胆猜想, 并自行设计实验来验证推论正确与否, 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得出:铁生锈是铁和氧气、水等物质相互作用而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这样的探究活动不但有效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学生在自主探索中逐渐爱上了化学, 将化学学习内化为自身的一种自觉行为。

二、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以往的教学中, 师生关系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教师严格控制着教学活动的进程, 学生只是作为听众来参与课堂教学, 整节课下来, 看似教学任务完成得很好, 黑板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知识点, 其实教学效果甚微, 学生不是接收知识的容器, 而且知识的获取与掌握需要学生经过动脑才能真正理解并灵活运用, 这样的直接灌输学生没有消化的时间, 是无法真正掌握的。现代教育理念提倡要转变师生角色,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师生关系, 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实现教师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方法的彻底变革。教师不再是单纯的讲授者和解惑者, 而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指导者与合作者, 是为学生的主动探索活动进行铺路搭桥。首先教师要真诚地热爱每一个学生。只有对学生倾注爱心, 在学习上、生活上真诚地关心爱护他们, 才能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才能利于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其次, 教师要尊重、理解学生, 正视学生间的差异, 平等对待。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教师只有尊重学生, 正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 不因学习成绩的好坏对学生区别对待, 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喜爱与尊重。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有了良好的情感沟通与心灵对话, 课堂教学气氛才能轻松活跃, 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互动教学, 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 即在互动中启迪学生思维, 发展学生智力, 优化教与学, 实现教学相长。互动是一种主体间进行的真诚沟通与有效交往的过程, 这个主体可以是教师与学生, 也可以是学生与学生。

1. 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不是独角戏, 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创造出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 形成良性的师生互动的学习过程。教师要成为师生互动环境的创造者, 交流机会的提供者, 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观念, 通过教师的教来唤起学生的学,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实现真正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学。如在教学“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时, 教师演示实验, 让学生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细致的观察, 学会完整地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这样在师生良性互动中,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 整节课洋溢着互动的气息, 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2. 生生互动。生生互动不仅可以调动全体

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而且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 可以营造活跃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思维的碰撞中闪现创新的火花, 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 拓宽视野, 在互动中形成自己独特的个人见解。如在教学“塑料的利与弊”这一内容时, 将全班同学分成正反两方, 让学生在课下收集相关资料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然后选定时间展开激烈的辩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异常高涨, 通过课本、课外书、上网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 并在组内展开交流, 不断完善自身观点。这其中既有知识的内化与延伸, 又有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可以说是一堂相当成功的教学。

四、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优势, 为初中化学教学助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可以化抽象为具体, 化静态为动态, 化微观为宏观, 化枯燥为生动, 可以突破抽象思维、逻辑思维与语言表达的障碍, 从而有效化解重点, 突出难点, 增强了课堂活力, 优化了教学过程, 是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生的认知活动以感知为主, 是从大量形象具体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从而发现规律, 形成正确的概念。化学中的微观概念, 如分子、原子等依靠传统的教学手段, 很难提供更多的感性材料, 学生理解起来也颇有难度, 借助多媒体课件, 可以把这些微观粒子变成实体, 进行宏观模拟, 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 并为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供素材。如“物质的微观构成”中关于氯化钠的微观解释, 我课前制作了精美的多媒体课件, 以动画的形式将微观粒子变成实体, 进行宏观模拟与再现, 本来抽象难懂的知识点瞬间化解, 学生在形象直观的动画中掌握并理解了知识, 而且印象深刻, 理解更充分, 运用更灵活, 这是传统的教学手段所无法取得的。

总之,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势在必行, 也是推进化学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需要我们为之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 只要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优化教学过程, 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就是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周明.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素质教育.教师教育版, 2011 (1) .

[2]龚秋晨.浅谈如何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教育学文摘, 2010 (11) .

[3]关余耿.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实现师生互动的策略.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0 (2) .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篇9

一、明确“实验目的”后再进行实验教学

实验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当中体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同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课自始至终都应围绕如何达到“实验目的”而进行,但大部分学生预习实验时只简单照抄书上的“实验步骤”,而不注重“实验目的”的预习,因而不可避免出现了“照方抓药”的现象,使实验课教学流于形式。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除了反复强调“实验目的”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在预习时,除了在纸上写出外,还在学生实验过程中经常提问,在课堂演示实验时,我常问学生:“课本为什么要安排这个演示实验?”就是在考试题中,我也常列出一段内容,让学生总结“实验目的”。经过这样的训练,大大增强了学生实验的目的性,减少了盲目性,为培养实验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

常规的实验教学中,学生只要按书的详细步骤操作,在现成的表格里填数据,再把目的、原理子数据、结论抄一遍作为实验报告上交即可了事,这种教学,学生往往不动脑筋,看上去很规范,实际上收获却很少。为改变此种状况,我让学生设计方案收效较好。如在学完“常见的盐”后,我让学生自己设计课后家庭实验:限用厨房物品鉴别食盐和碱面。学生从实验中能领略到探索的趣味和成功的欢欣,而且一旦有了这样的心理基础,还会更主动地去追求知识,更自觉、迫切地去提高自己的各项技能。学生在设计实验过程中增强了动手能力,增强了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三、组织讨论,确定最佳方案

学生设计出的方案会是“五花八门”,我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评出最佳方案,进行评讲。如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分析适宜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有哪些?学生从生成二氧化碳是否易跟原反应物分离、反应条件是否易达到的角度否定了“木炭燃烧”、“蜡烛燃烧”、“木炭还原氧化铜”、“动植物的呼吸作用”等。接着,让学生分别用碳酸钠、碳酸氢钠、水垢、鸡蛋壳、石灰石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并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生成的气体,学生从对比实验中选择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最佳原理。通过亲身实践、积极动脑、认真思考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得到发展。

四、加强理论学习,结合“第二课堂”小结回顾

化学课的第二课堂相对于课堂教学的主渠道而言,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第二课堂教学越来越成为化学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讲完相关内容之后,应及时组织学生完成家庭小实验。例如:当讲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之后,组织完成“小鸡蛋变大”“烧不坏的手帕”、“自制净水器”等家庭小实验。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听讲有关“化学与社会”报告,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热爱化学的兴趣。也可以设计一些魔术表演“口吞烈火”,它一定使学生惊叹不已。火能伤身,难道魔术师就不怕烈火灼烧?上面实验的过程中,学生提出问题、假设、验证、得出结论,在一种结论不正确之后,又提出新的假设,开始新的探索。学生自始至终都在积极地思考,既动手又动脑,从中也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如实填写实验报告

在平时的学生实验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当实验得不到正确结果时,学生常常是马虎应付,当老师催要实验报告时,他们就按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填写实验报告;还有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不成该做的实验项目,就抄袭他人的实验结果,或凭猜测填写实验结论等等。这样就不能达到实验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在填写实验报告时,要如实填写。实验失败时,要如实地与学生一起分析失败原因,可课后补做。如果学生实验失败,我们就通过示范帮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取得实验成功,或帮助分析失败原因让学生重做,直至成功。

六、强化演示实验教学

许多化学知识,单凭讲解往往难记易忘,如辅之以实验,不仅会丰富多彩,而且容易记忆和理解。我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需要,尽可能地补充了一些实验。在讲“常见的碱、碱的通性”时,设计了一个趣味实验:向200mL的烧杯中倒入约50mL的热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熄灭酒精灯。当水停止沸腾后,立即将一药匙氢氧化钠固体加入到烧杯中,能观察到水马上暴沸,氢氧化钠固体消失。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停止沸腾的水又暴沸起来必须吸收热量,热量来自氢氧化钠固体的溶解。由此可见,通过趣味性实验,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自然产生创造动机。

综上所述,化学实验有效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挖掘了学生学习的潜力,有利于提高化学教学效果。更让每个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对于提高学生素质,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化学课程标准》北京大学出版社

也谈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篇10

一、轻松愉悦,培养师生情感

良好的师生情感是有效教学的土壤,我们只有怀着一颗赤子之心、蹲下身来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学生,与学生成为朋友,掌握学生思想、学习、生活中的热点和兴奋点,努力使他们的心理得以满足,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目标。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教师提出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需求,从而产生强大的动力去学习。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向重视班级间的差异,根据各班的综合水平,在同一教学目标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对理解力不是很强的班级侧重点放在讲清概念、狠抓基础上,再结合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经验帮助他们对内涵作进一步的领会;而比较灵活,敢于质疑的班级,则对内容适当的加深。此外,对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们也要关注。对于学习轻松的学生,我们可以适当“加压”,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则以鼓励为主。让他们掌握基础知识,也要经常与他们推心置腹地交流,将他们的闪光点挖掘出来。我们要关注他们的成长,聆听他们成长的声音,捕捉他们成长的足迹。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障碍时,我们要耐心地对症下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旦,学生从老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爱,即便是投以一个鼓励的眼神,学生也会对教师产生一种信赖和崇拜感,建立了这种良好的师生情感,那么,学生自然会爱上这门学科。

二、巧设实验,引发学习兴趣

化学这门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反应现象的激烈奇幻、生动鲜明很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如有趣的实验“清水变牛奶”、“水火相容”、“魔棒生烟”等等都能直接反映出物质的性质或物质间相互反应,学生的感性认识在观察中会增加。但很多的课没有现成的教具来进行实验,从而不能将化学课实验教学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笔者以为,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绝大多数的化学课我们都可以想办法通过设计实验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笔者在教学“燃烧和灭火”这一知识点时,先演示了“烧不坏的手帕”实验,学生通过一番观察后,对本节课的知识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此时笔者引入新课水到渠成。

三、灵活运用,关注教学方法

教学的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在课堂上,教师教学方法是否灵活也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起着关键的作用。要达成学科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主要体现在教师的策略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时时会提醒自己:即便是一堂课上的不同部分内容也不能千篇一律,将一法进行到底。因此,笔者会依据教学内容,再结合学生的实际,将教学模式适当的调整,精心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在实施过程、迁移知识、拓展问题、设计练习等多个环节上,始终保持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问题探究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的良好状态,真正实现初中化学的有效教学。如笔者在教学“二氧化碳”性质时,提出了一组实验探究问题引发学生思考:CO2与空气两者相比,哪个密度大?CO2通入水中有什么变化,我们通过什么方法来检验?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会发生怎样的变化?CO2灭火有什么原理?你们会制作一一个简易灭火器吗?接着再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来得出结论。最后,笔者让每组学生派一名代表发表观点,达成一致意见。整堂课学习氛围浓郁,可见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能让课堂充满生机。

四、提高练习的有效性

无论是哪门学科,一般都是通过练习来检验教学效果、巩固知识的,它既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加深,又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练习的有效性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必备条件。在这一环节中,我们要注意两个方面:在训练量上,千万不能再用“题海战术”来压制学生,只有做到精选精练,限量用题才能事半功倍。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对精彩的试题能认真消化,切实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都说优秀的教师是做一百道题给学生练一道题,这不无道理。此外,在讲解方面也要特别注意,只练不及时讲是空的,因为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会质疑,这时就是教师帮他们解开疑惑的良好时机,所以笔者会讲练习的时段认真了解学生在学习遇到的难点和症结,及时捕捉教学中的反馈信息,从而收到较高的教学效益。

上一篇:输血工作下一篇:数控专业专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