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贺兰四中初中化学教师教学论文 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2024-05-03

宁夏贺兰四中初中化学教师教学论文 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共9篇)

篇1:宁夏贺兰四中初中化学教师教学论文 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2011年11月承担本课题研究以来,在全体课题组成员的不断摸索和实践下,目前本课题研究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为了及时反思前一阶段的工作、进一步明确下一阶段的工作重心和任务,现将前面进行的探索研究作以下总结:

一、研究已经取得的进展

1、更加清晰了研究的方向和目标 实验之初,由于定位的模糊,导致我们的研究走了一些弯路,我们在“改进实验,制作课件” 上花了很多时间,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受时间、技术水平的制约,完全靠我们自己创新来改进实验、设计实验实现起来费时、费力,比较困难,课题组通过商议,决定适当采用“拿来主义”,只要能提高实验课的有效性的所有实验,我们既可借鉴别人设计好的实验,也积极自己创新、改进实验,并取得了一些成就。

另外,在第一阶段我们研究的内容过多,每个成员研究一个相对独立的子课题,由于课题组成员时间和精力有限,每个人研究的能力不同,使有些内容研究很困难,所以又对研究内容略加以调整,大家共同研究所有内容,使研究的方向和目标更加清晰。

2、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过去,部分老教师认为讲实验比做实验节省时间,嫌做实验太麻烦,通过每周备课组大家共同的研究,他们认识到实验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现在所有教师都积极上实验课,老师们能做实验绝不讲实验,甚至一些练习题中出现的实验都通过实验来演示后,再分析讲解,还增加、改进了不少实验。

2、通过第一阶段对学生分组实验课的研究,得到了一些初步的结论:认为对于程度好的学生用“明确目的----预习实验----讨论注意事项----学生动手实验----师生共讨出现的问题----反思总结”方法较好,但对于程度差得学生用“预习---教师演示讲解注意事项及操作步骤---学生动手实验---反思出现的问题”效果更好。通过中期的实践和研究,并在多个班级实践后,我们得出另一个上学生分组实验课效果较好方式:“明确目的---预习实验----由学生演示----其他学生指出不足、纠正错误---学生分组动手实验-----师生总结注意事项”,以后做分组实验还需继续实践和研究。

3、整理了绪言、分子的基本性质、燃烧与灭火、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等内容的实验设计。

如:本课题组成员---杨克新的《关于燃烧与灭火的实验设计》

实验

1、实验步骤:分别将玻璃棒和小木棍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实验现象:玻璃棒不能燃烧,小木棍能燃烧。

实验结论:燃烧条件之一:可燃物。

实验

2、实验步骤:分别将足量红磷和白磷放在两支试管里,然后将两支试管放在盛有开水的烧杯里。

实验现象:红磷不燃烧,白磷能燃烧。

实验结论:燃烧条件之二: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

实验

3、实验步骤:将一支试管倒扣在开水里的白磷上方。实验现象:白磷燃烧。

实验结论:燃烧条件之三:燃烧需要氧气。

实验

4、实验步骤:迅速用塞子将实验2中盛有白磷的试管塞住。实验现象:白磷熄灭。

实验结论:灭火的方法之一:隔绝空气。

实验

5、实验步骤:分别点燃两支火柴,用嘴吹一支,用书煽一支。实验现象:两支火柴熄灭。

实验结论:灭火的方法之二:把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4、整理了部分用动画代替有毒气体的实验或抽象内容,直观形象。如:以下内容截取自贺兰四中课题研究成员——马向吉 《多媒体教学与化学实验探讨》

有些化学反应实验,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按常规演示难以完成或实现,但借助计算机进行模拟演示,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模拟有毒、有害物质的实验,减少污染。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试验,在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试验时易造成一氧化碳泄露而发生中毒,为保证实验现象逼真和安全,利用可见模拟演示也能达到较好的实验效果。

(2)模拟液氮的冷冻作用。对液氮、液氧等物质的用途,学生大多数未见过,只是靠死记硬背它们的用途,缺乏感性认识,用多媒体计算机可形象、逼真地表现出每一种用途的原理,对于各个环节也可以反复演示或局部放大。

(3)模拟化学反应过程。模拟化学反应过程,使学生看到分子被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例如,水通电电解水试验,从分子和原子角度上去分析这一化学变化的实质,与其让老师大讲特讲,还不如利用多媒体课件动画给学生演示水通电发生化学 2 变化的实质,学生通过观看动画演示,直观地通过直观感觉得知:水分子先分成氧原子和氢原子,每两个氧原子重新结合构成一个氧分子、每两个氢原子重新结合构成一个氢分子。学生通过观看不仅知道了化学变化的实质,也懂得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种类一定变而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不变。

多媒体不能完全代替化学实验操作,只能作为化学实验的补充和延伸,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但它是为教学服务的,是辅助教学。在现代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仍是从属地位,所以不能用多媒体完全代替化学实验操作,只能作为化学实验的补充和延伸。

5、研究了一些创新实验,并取得一些奖项,课题组成员马向吉老师设计的《浓硫酸溶于水放热》获自治区级一等奖和国家级二等奖,刘继斌老师设计的《高温煅烧石灰石的绿色演示》获自治区级二等奖,杨克新老师设计的《多功能实验演示器区》获自治区级二等奖,李彦老师设计的《证明“分子间有间隔”的简单实验》获自治区级三等奖。贾淑玲老师设计的《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获自治区级三等奖。

6、指导学生自制教具,并参加上级部门开展的实验竞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刘继斌老师指导的《自制净水器》获自治区级三等奖,刘继斌老师指导的《酸雨模拟实验》获自治区级一等奖,马向吉老师指导的《水电解器》获自治区级二等奖,李彦老师指导的《固液不加热型气体发生装置》获自治区级三等奖。

7、课题组成员实验光盘课也获得了一些奖项:李彦老师的光盘课《制取氧气》获银川市二等奖,马向吉老师的光盘课《燃烧与灭火》获银川市二等奖,刘继斌老师的光盘课《二氧化碳的性质》获银川市三等奖。出现的问题

1、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知识较贫乏,电脑的使用水平有限。我们在备课组会上讨论的实验方案,教师在实际上课时也已用这样的方法上了,但许多实验都有图,用图表示更直观,教师用电脑不会画图,用文字叙述又过于简单,阻碍了我们归纳的内容的上传。我们会请教信息技术教师较好画图的方法并能尽快熟练。

2.课题组成员教师由于担任毕业班教学,工作压力大,工作任务重,时间有限,精力有限,参与研究的积极性不高;备课组会上研究的较深入,但交来的归纳材料过于简单,有应付差事的表现。下一阶段研究中设法调动成员参与研究的积极性,使研究的工作更扎实,做好整理、总结工作。

3、由于学校人事调动,导致课题组成员有所改变;最初研究内容还包括如何指导学生做一些学生家庭小实验,以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现认为研究内容太多,无法顾及,将这一内容去掉。我已在实施方案里将人员变动及内容变动加以修改。

三、下一阶段的研究计划

1、深化课题研究。

对课题研究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明确每一阶段研究什么,注意材料的积累,使本课题能继续深入研究,争取有一些有关课题的论文能获奖。方案进行修改,更细化子课题及每一阶段要研究的内容,使课题实施方案更有计划性。

2、继续学习,提高电脑使用水平及理论水平,为课题研究的整理归纳奠定基础。

3、按照上下册的内容,将我们好的实验设计,实验改进归纳成册,可作为校本教材,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有关实验的各种比赛并取得较好成绩;好的实验动画积累做成光盘。积极指导学生参加自制教具及科技创新大赛争取获奖。

4、整理和归纳阶段性课题小结,鼓励教师将在课题研究中得到的经验写成论文、或将实验课实录做成光盘、或选好的实验教学设计报教育局参加区市级评选。

篇2:宁夏贺兰四中初中化学教师教学论文 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摘要】

目前针对化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教学情况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占主导地位的思想越来越被凸显出来,根据化学的学科特点,以理论与实验结合的基本教育模式,本人认为非常适合思维导图的引入,在利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既是对于学生是教育主体的指导思想的体现,并且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学生自主动手的环节,也是对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要求的实践,对化学教学是极为有益的。【关键词】: 思维导图 化学 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本人在短暂的教学实践过程以及对自我受教育过程的反思回忆过程中,明显地感觉到在教育教学的实际过程中,老师的敬业能极大地感染学生,老师的人格魅力及工作态度也对学生产生莫大的影响,学生对老师的喜爱会爱屋及乌蔓延至对学科的喜爱。学生受自身知识与能力的局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方法的问题,对知识点的掌握处于反反复复,痛苦不堪,无法放弃,却无从下口,其中有一部分原因就是老师的太过溺爱,包办了学生自己动手的部分,帮学生总结详尽的知识点,设计习题,表面看似为学生省下时间,其实学生疲于应付差事,没有精力和时间对知识点认真的掌握,大量印刷的复习纲要知识点,总是在背在记,却收效甚微。我总感觉学生复习效率不高,常规的考前复习往往总是把书或者笔记从头到尾看一遍,然后把以前做过的题再看一遍。然而能够做完这些工作的学生其实是少之又少的,能够把这些工作做完的同学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但到考试后却发现很多题目考前都在课堂上辅导过很多遍了,学生考试的时候却任然不会,这就说明学生在考试前的复习效率非常的低下,很多都是无效劳动,反反复复的,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结果会的一直会,不会的下次考试还不会。初三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的起步阶段,但是内容上已经基本有了化学上的大致骨架和雏形,掌握了基本的学习和研究问题的方法,以后的学习就是为化学的框架填上血肉和羽翼使其不断丰满完善。

根据化学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和内容理论与实验兼顾的特点,引入思维导图来帮助学习,让学生来统筹掌握的所学的知识,指导学生记录课堂笔记及及时的课后反思,让学生自己动手,发散思维,学会看书,学会学习是极为有必要和有效的,思维导图的应用对学习效果的改进和知识结构的梳理有很大帮助。

二、思维导图介绍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思维导图以放射性思考模式为基础的收放自如方式,除了提供一个正确而快速的学习方法与工具外,运用在创意的联想与收敛、项目企划、问题解决与分析、会议管理等方面,往往产生令人惊喜的效果。它是一种展现个人智力潜能极至的方法,将可提升思考技巧,大幅增进记忆力、组织力与创造力。它与传统笔记法和学习法有量子跳跃式的差异,主要是因为它源自脑神经生理的学习互动模式,并且开展人生而具有的放射性思考能力和多感官学习特性。

思维导图为人类提供一个有效思维图形工具,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心智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近年来思维导图完整的逻辑架构及全脑思考的方法在世界和中国被广泛应用在学习及工作方面,大量降低所需耗费的时间以及物质资源,对于每个人或公司绩效的大幅提升,必然产生 1 令人无法忽视的巨大功效。

三、实际操作

网络生成思维导图的软件很多,但是我们需要掌握的是这种思维的方式,如果一味的利用软件就又违背了我们的初衷。准备笔,纸一张。

思维导图简单的话来说就是以某个起点为中心,然后分类发散发展扩展开来,在制作的过程中边思索,边发散,最后进行反思,看其是否完善,在进行修剪。

本人在晚自习过程中分别在两个班做了实验和对比,以一氧化碳学习之友的课后练习为检验标准,一个班采用先做后讲解,另一个班采取先画思维导图然后再进行练习。

这节练习的主要内容是CO与CO2的性质: 下面是我利用软件制作的思维导图

图1

图2

四、测试结果

在黑板上与学生共同画出思维导图后,因为练习答案都能从黑板上找出,学生练习完成速度极快。

另一个直接开始辅导做练习的班则进度缓慢,学生学习出现分层,学习好的同学很快就做完,学习比较吃力的不是很快胡编乱造,就是做的很慢。思维导图的教学优势: 在初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物质的颜色,化学现象、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等比较多也比较琐碎,像一堆乱麻,初三化学学习时间紧,任务重,要求学生能较快从入门到熟练掌握,这就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还有些学生听课时不善做笔记,往往就导致落后。

思维导图仅用关键词、图形和连线等就可以把一节课、一个单元的知识甚至一本书、一门课程的内容“梳理”并“压缩”成由关键信息及其联系所组成的一张图,去除了冗余杂乱的信息,大大减轻了记忆的负担,更将数据依据彼此间的关联性分层分类管理,使资料的储存、管理及应用更加系统化,从而提高大脑运作的效率,使学生在浩瀚无边的知识海洋中能够快速获取所需的知识,获得成就感。

五、反思

1、思维导图只是一种工具,是一种手段,不能代替所有教学方法教法,他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在做复习专题的时候可以使用此方法来提高效率,它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清思路,总结归纳更愉悦更有效地学习。

2、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的方式和方法,应该是逐渐培养成的,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鲜事物,因此学生接受并熟练掌握还需要一段时间。

3、除了学习,其他的事物也可以使用和推广这种思维方式,可以将这种思维方式进行大力的宣传和推广。

思维导图从理论上讲对任何应用它的人都有好处,其应用的领域从学习到复习再到规划,会议记录几乎是无所不在。希望能将这个方法推广,发散式的思维要比传统的第一第二,首先其次更符合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和需求,再印复习内容不如放手让学生制作思维导图,完全可以反映出自己的掌握情况,再由老师引导完善思维导图。

篇3:宁夏贺兰四中初中化学教师教学论文 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一、做好演示实验, 规范实验操作, 学会观察

初中化学演示实验给学生提供了生动、鲜明、客观、准确的感性材料, 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原理, 能促使化学知识的系统化、形象化, 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教师通过这些演示实验, 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 能使学生形成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 同时这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有效手段。

观察是获得感性认识最直接的手段, 学会观察事物是学生要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特别是对于化学实验而言, 更需要学生细致的观察, 观察时要全面、要准确、有重点, 观察时还要动脑思考。首先, 要全面观察实验现象。学生不仅要观察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颜色、状态, 还应观察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光、焰、声、色、放热、沉淀、气味等变化以及反应剧烈的程度等。例如, 将铜丝插在硝酸汞溶液中, 我们观察到的现象应包括两个方面, 一个是铜丝表面由红色逐渐变为银白色, 另一个是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色。不少学生只观察到了铜丝变为银白色, 而忽视了溶液颜色的变化, 这就属于不全面的观察。进而在分析反应本质时, 这些学生就不能进行深刻的分析, 同时, 也得不到生成物中还有硝酸铜蓝色溶液存在的结论。其次, 要准确描述观察到的现象。我们要注意“光”和“焰”以及“烟”和“雾”的区别。在一般情况下, 气体物质燃烧有火焰, 而固体物质燃烧没有火焰而发光。如氢气、甲烷、一氧化碳这些气体在燃烧时有淡蓝色及蓝色火焰。硫虽然是固体, 但他在燃烧时先熔化进而挥发成硫蒸气, 所以, 他在空气中燃烧时的火焰为微弱的淡蓝色, 在氧气中则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演示实验的另一重要作用是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规范的实验操做, 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师的行为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因此, 教师在演示实验时要以身作则, 操作必须正确、规范, 使人无可挑剔, 充分起到示范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具有熟练的实验技能, 且在实验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在实验中, 教师若操作不当或错误, 就会在学生心目中产生不良影响, 甚至是有些微不足道的小动作, 就会造成实验现象不明显或者直接导致实验失败。例如,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首先, 教师要选择较大的集气瓶, 且瓶底要装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 并将细铁丝表面的铁锈等擦拭干净, 将其做成螺旋状, 在末端系上一根火柴杆。随后, 教师点燃末端的火柴杆, 待火柴杆即将燃尽时将细铁丝插入集气瓶, 在插入的过程中, 要注意将细铁丝快速地从瓶口伸到瓶底,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集气瓶中有充足的氧气, 以保证实验的成功。在实验中, 学生可以看到铁丝剧烈燃烧, 火星四射, 且有黑色固体生成, 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实验现象非常明显。

教师在演示实验时, 必须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观察。中学生往往对那些新奇、有刺激性的化学现象有着浓厚的兴趣, 但容易忽略实质性的内容。此时, 教师必须及时提醒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应学会观察, 应注意实验前、实验中、试验后各种物质的变化并及时做好实验记录。同时, 教师要抓住实验过程中的典型现象, 如生成沉淀、放出气体、溶解、燃烧等, 并适时穿插一些启发性强的问题, 设疑激疑, 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二、改进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拓展思维

由于自身存在的特殊性, 因此, 化学课的教学离不开实验教学。化学实验室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化学教学中, 如果离开了实验教学, 那就不能称之为完整的化学教学。由于化学实验具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 在做化学实验室, 教师应改进实验装置,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拓展学生思维。

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化学物质的特殊性, 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 这既能丰富课堂内容, 巩固所学知识, 又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 在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时, 根据二氧化碳既不支持燃烧又不能燃烧的性质, 学生可以自己设计一个比较有趣的灭火实验:可先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 然后将蘸有酒精的木条点燃后放进集气瓶中 (注意不要将木条全放进瓶中) , 可观察到浸入瓶中的那部分熄灭, 若把棉条提出集气瓶后其又恢复了燃烧。通过这一简单的实验, 学生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 而且还提高了学习兴趣,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三、组织和开展家庭小实验, 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材中出现的家庭小实验都有很强的趣味性、知识性及科学性, 大都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 自己动手实验, 并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这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 教师要重视这些家庭小实验, 因为这些家庭小实验是实现有效化学实验教学的另一条重要途径。

学生在亲自动手完成各种家庭小实验的过程中, 他们的思维往往比较活跃, 学习的积极性高涨, 思维意识不断增强, 迫切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如在制作“叶脉书签”活动中, 学生未等到周未回家就迫不及待地想尝试了, 他们从实验室中领取氢氧化钠固体, 用废旧的不锈钢饭盒代替烧杯, 用小木棍代替玻璃棒, 用废旧的牙刷代替试管刷, 在校园小树林里找到枯树枝作燃料代替酒精灯进行加热。实验过程中, 因氢氧化钠溶液过稀或加热时间不足而导致实验失败, 但学生并没有放弃实验, 经过多次探究和改进, 他们终于成功地制作出“叶脉书签”, 并在班级内展示实验成果, 与同学分享成功的喜悦。这样的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亲自动手能力, 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和探索实验的兴趣;同时, 学生在参与实验过程中, 学会了变废为宝, 充分利用了资源, 明白了“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并亲身体会到了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初中阶段是化学教学的启蒙阶段, 在教学中, 教师要不断努力探究新的教学方法, 有效地实施实验教学, 并组织、运用好各种实验仪器。教师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实验, 引导学生关注实验过程, 突出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以促使学生用积极向上的精神和态度去学习化学。

摘要:本文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化学实验教学经验, 从做好演示实验, 规范实验操作, 学会观察;改进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拓展思维;组织和开展家庭小实验, 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兴趣等几个方面出发, 对如何提高初中化学实验的有效性教学进行了深刻的阐述。

关键词:化学实验,创新教育,激发兴趣

参考文献

篇4:宁夏贺兰四中初中化学教师教学论文 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关键词 化学实验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0060-02

一、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如果不具有新颖性和挑战性,不能有效地激励学生的思维,就不可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也就不可能引发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在设计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时,需要花大力气研究如何提出问题和提出怎样的问题,维持学习活动的适当难度,不断向学生指出讨论中有争议的部分,以激励学生的创造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二、学生积极实验,确保实验教学目标的实现

1.积极参与实验,要求学生情绪饱满,兴趣浓厚,而不是敷衍了事,应付式参与实验。主动积极参与实验能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使实验顺利完成并取得成效。

2.有效参与实验是学生自我动手、动脑,思维活跃参与实验,这样能获得实验技巧,探究现象之后的本质,使学生创新素质与思维能力得以提升。

三、学生真正参与实验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更是化学实验中的主角,作为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其中课堂上让学生大胆的动手做演示实验是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前提是课前在老师指导下反复练习,确保实验成功。由于学生参与课堂演示实验,课堂气氛变得宽松、活跃,学生观察实验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同时也关心着同伴实验成功与否,哪些学生能荣幸上台演示?教师可根据实验类型与难度挑选学生,既可以作为对学习上有明显进步学生的奖励;也可以作为成绩欠佳而动手能力较强学生的鼓励;更可以推选优秀学生作为同学们学习的榜样。此方法的优点是比较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能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利于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地发展,尤其是后进生,当他们被鼓舞、被信任、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时,他们才有更大的积极性,才有可能学得更好。事实上多数的教师演示实验可以让学生来做,如:盐溶液的酸碱性、金属与酸或碱的反应、镁带在空气中的燃烧等。

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真正参与实验,是有效与积极参与的和谐统一。

1.让学生真正实验,即设计实验,动手实验,体验实验,分析结果。实验前预习实验内容,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联想学生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认真做好记录,实验后如实写出实验报告。

2.重过程、重体验。在实验中应注重学生实验的过程,注重学生的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寻找结论,又引导学生感受实验,体验过程,发挥独特视角与个性化理解。

3.实验设计应关注学生兴趣与实际的能力。

四、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

任何一个实验教学都应该有它的主要目的。没有目的,实验就没有指向性,实验就毫无意义,更谈不上实验的有效性。只有明确了实验主要目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才有据可依,才可能发挥实验的最大效益。所以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设计时,对该实验的目的必须认真分析研究,找出实验的主要目的所在。并且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始终围绕实验主要目的来开展实验教学。

五、让学生理解实验原理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中,根据不同实验类型和实验目的,应该有重点的让学生领悟实验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实验技能。不同类型实验,侧重点不同。对于每个实验,应该让学生多思考以下问题:该实验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还有没有其它方法可以做?如何控制实验条件?

六、重视实验中异常现象

实验中的异常现象指的是在实验者的预见范围之外出现的实验现象。特别是一些验证性实验,经常会有意想不到(根据已有知识预测不见的)或“教师不希望出现的”现象产生。事实上,实验中的“异常现象”是十分重要的,历史上许多重大发现、发明就是受到实验中“异常现象”的启示而诞生的,它是培养学生好奇心、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所以实验中的“异常现象”必须正确对待,认真进行分析,绝不能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更不能对学生敷衍了事或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应该引导学生认真分析产生“异常现象”的原因,鼓励学生进行探究,保护学生好奇心,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提高学生体验有效性

“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或用眼睛看科学。”只有体验和实践,才能有所创新。把我们的感受告诉学生,不如让他们在活动中亲身体验。学生在自己说服自己、自己感受自己、自己战胜自己的活动体验中能更快捷地走向成熟。基于这种思考,在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把凡是新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学生分组实验。

例如,“分子之间有间隔”是“物质的构成”这一节的一个知识点,关于“大米与黄豆混合实验”和“酒精与水混合实验”,大部分教师可能作为演示实验,但是在演示实验中,关于量筒的读数变化,除了前排学生,大部分学生连黄豆和大米混合后体积变小的实验结果也看不出,更不用说具体的读数是多少了。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了学生分组实验,先导入分子,然后小组讨论:“你们想对分子进行哪些方面的研究?”其中有较多的学生提出要研究分子之间是紧密排列还是存在一定空隙的。接着让学生动手尝试黄豆和大米混合实验,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你能否设计实验来研究分子之间有否间隔?说出你的设计方案并说明理由,大多数学生回答:用酒精和水做两种液体的混合实验,接着分组做这个实验,几个同学互相配合,小心翼翼地操作,由于效果明显,学生兴趣很高,其中有个学生提出不用酒精和水,用同一种液体行不行?我就让学生用水与水混合做实验。最后对实验现象进行讨论分析。通过分组实验,学生不仅掌握了“分子之间有间隔”这一基础知识,而且也经历了一种科学研究的过程,最有效地落实了课堂教学目标。提高了实验教学中学生体验的有效性。

八、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提高实验操作有效性

传统的实验教学是先将实验结果和方案讲清楚,再做实验验证其正确性,这样的过程把学生置于一种被动操作的地位。如果教师不告诉学生实验结果和设计方案,而是由学生自己设计并操作乃至分析探究结果,这样学生就会处于一种主动的学习状态。

探究性实验的研究内容,主要是来自教材中一些容易转化为运用探究实验教学方法来进行学习的内容,及将已学过的化学知识应用于解决日常生活、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的内容。

九、做好实验的开发与拓展,使实验根植于生活

家庭实验、自主实验,使学生养成探究欲望,乐于实验,使化学实验延伸到课外,伴随学生生活。

1.教师应培养和激发学生实验兴趣,结合实际设计一些实验,让学生自主进行,对家庭实验进行分类,采用多种实验形式,让学生自主选择,使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2.组织形式多样,个别与合作的实验、调查。为学生提供更自由的实验,提供开放性实验,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

十、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实验教学

多媒体技术能为化学教学提供丰富多彩,生动直观的实验教学情景。多媒体技术可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信息、选择、处理的能力。传统的实验教学,遇到一些要求高、难、设备贵重的实验往往难以开出,多媒体正好可弥补这一缺陷。

篇5:宁夏贺兰四中初中化学教师教学论文 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我们知道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德育工作。对于刚进入贺兰四中的尽管有过一年的班主任经历我来说,今年我的工作迎接的是七年级(15)的班主任工作。真可谓有点犯难,能否将这份工作做好我心里也敲起了鼓。好在一个学期的努力使得我心里那颗惴惴不安的心终于踏实下来。

在开学初,无论是老师、同学还是学校、班级对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况且由一个小学生变为中学生是人生的转折,学生们既兴奋、好奇又带有迷茫和期待心理踏进中学大门,从见到他们的第一天起,我就知道这是一群活泼十足的孩子们,同时我也当即下决心要管理好他们,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发展,让学困生少一点。

一、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最基层的组织单位,而班主任则是这个单位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班主任对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在学校里,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开展的教育活动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在学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因此,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我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工作实践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带头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我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人格,教育他们热爱劳动,我每天早上和学生一块打扫环境卫生和教室清洁卫生;教育学生搞好团结,我首先做到和各位教师搞好团结;和学生交知心朋友;在学习上,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工整,我在板书时首先做到书写规范认真。这样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应提高自身素质,以高尚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学生,当好学生健康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爱生如子,认真负责, “爱是教育的润滑剂“,爱是沟通教师与学生情感的纽带。通过和学生接触,我充分认识到了“爱心”在师生关系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教师的天职是:以思维、思辨、思考之真,道德、道理、道义之善,文明、文化、文采之美来感染教育人。所以”培养“不是”训养“,良好的教育应该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之上,良好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之间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基于以上理念与思考,我不让任何一个需要我帮助的学生失望,我关心学生的衣食住行,更看重他们的身心健康,因为人与人之间没有太大的差异,但这种很小的差异往往造成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与失败。很多时候,我们面对的困难不是没有发现前面的困难,而是没有发现我们内心世界不可估量的潜能,对学生也是一样,老师往往最关注他们的弱项而忽略了他们潜在的能量。给学生鼓励,给学生机会,说不定他会给你一个惊奇也就是说在工作中要运用情感和爱来诱导,教育学生。对学生有爱,并不等于一味的迁就和放纵他们。所以这个“爱”必须和“严”相结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接受理解你的爱。

作为班主任老师, 认真负责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这份责任感不仅来源于我们的对这份职业的执着,更来源于我对孩子们的爱。不仅要管理他们的学习,同时还要照顾他们的生活。对于每一个孩子我尽量给予他们最大的帮助与呵护。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些孩子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有责任帮助他们完成人生的过渡。而在班级学习生活中,班主任与他们接触时间最长,最容易了解他们,更容易做他们的工作,所以我在平时时刻注意孩子们的变化,及时地帮助他们拨正人生的航向,驶向正确的人生港湾。

三、强化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加强各种能力的培养

初中学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于中学阶段的教育,特别是初中阶段的教育。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长期熏陶才能形成。

1、重视在课堂内的常规训练,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

我首先要对他们进行常规教育和训练,严格要求,一抓到底。长期以来,我针对班上学生实际,利用一切有利时间加强了独立学习习惯的培养。首先训练学生正确读书和写字的姿势,每天提醒他们注意习惯的培养。读书时要求全班同学都拿起书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只要做作业,就不停地提醒纠正不良姿势。当学生起来发言时,则要求他们站端正,两眼平视前方,态度自然大方,并且说话时声音要响亮,吐词要清楚。在听的能力方面,则要求他们注意听别人说话,听清楚说话的内容,记在心中,要说得出来。这些办法对学生听的习惯养成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这样学生在课堂上读写、坐站听说的正确姿势逐步养成,增强自控能力,课堂秩序好转。

2、建立全班学生轮流值日制度,培养自育能力。

为了全面培养学生自育能力和竞争意识,在德智体美劳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我采取全班学生分组轮流值日后,学生表现出十分积极兴奋的状态,总是盼着自己当值的那天。值日生要负责当天清洁、纪律等,这样每个学生都有独立工作机会,在值日中学会管理,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值日生既要去管理别人,那首先就得以身作则,才有说服力。实践证明:学生在值日中不仅自己严格地遵守纪律,而且表现出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责任感。通过值日,使我进一步认识到:学生是班级的主体,学生是班级的主人,每个学生都有组织和管理好自己班集体的责任和义务,也有参与管理班级的权力,从而激励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班集体,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确定。

3、培养学生自理能力。

为了规范中学生行为,要求学生每天按时起床睡觉,文明礼貌,培养学生自理能力,在宿舍主动扫地和倒垃圾。总之让孩子通过劳动来理解劳动的意义,体会劳动的艰辛,体贴父母的辛劳,体现尊老敬老的美德。

四、营造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篇6:宁夏贺兰四中初中化学教师教学论文 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一、充分做好实验前的各种准备

1. 实验前, 教师要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 认真阅读教材上的实验内容、步骤, 明确实验目的。很多学生在做实验前, 总是抱着“好玩”的心理, 到了实验室后吵吵闹闹, 没有纪律观念。如果教师能在实验前就向学生布置一定的预习任务,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验, 那么就能有效地加强实验的纪律, 从而使学生迅速进入规范的操作程序, 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因此, 在每次学生实验前, 笔者都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好预习, 在预习的时候将实验步骤、操作注意点写成笔记, 在实验的时候, 让学生把做好的笔记放在实验桌上, 这样就能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 同时也能减少其实验操作过程中的错误。

2. 教师在实验前要有预见的眼光。对学生在即将的实验中所产生的问题, 教师要有预备方案, 并为学生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准备最佳的指导方案, 要多准备点, 以免对“意外”束手无策。教师如果准备不充分, 没有适宜的指导方案, 就容易造成实验课堂的混乱, 实验教学的质量也就无法保证。

教师在实验前的准备工作还包括化学实验器材的准备, 如仪器完好程度的检查, 实验药品、仪器的有序摆放等。在实验过程中, 某些仪器由于破损而不可用, 这样会导致实验不可做, 课堂秩序混乱。

从以上可以看出, 化学实验前的准备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 要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 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狠抓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在实验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直接关系到实验的结果。对学生操作规范的教学, 教师必须从演示实验开始, 让学生有效地进行模仿, 有步骤、有计划地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因为初中学生没有化学实验的基础, 是从零开始的, 学生如果在初中化学阶段没有养成严格、规范的实验操作习惯, 势必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学习。

对于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教师除了让学生在实验时认真、仔细、无误外, 还要让学生注意遵守实验室的纪律, 在实验时保持安静, 不能嬉闹;要爱护仪器节约化学药品, 保持实验桌面的清洁;实验后要整理好器材, 把剩余的药品放到规定的地方, 写好实验报告等。

三、强化自身素质

化学实验是化学中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之一, 教师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做好演示实验, 欲使演示实验有较高的质量, 教师必须加强实验能力。首先, 教师要坚持做好演示实验, 提前试做实验能及时地发现问题、能及时解决, 能有效保证在课堂演示实验的成功率。其次, 对那些实验现象不明显又容易失败的实验, 教师要反复琢磨, 寻找成功的突破点, 保证演示时一举成功。最后, 教师要对这些实验作必要的改进, 以增强实验的效果。比如, 教师可以在做酸碱中和反应的时候, 在碱溶液里滴加适当的酚酞试液。

四、耐心地指导学生实验

学生在进行实验前, 教师首先要检查学生对实验的预习情况, 组织学生对具体实验操作、步骤的讨论, 让学生形成规范操作的意识。在具体教学中, 这个环节的用时不宜过长, 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操作、思考的时间。学生在实验时, 教师要进行充分的指导, 对那些技能掌握不好的学生作必要的照顾, 保证他们能顺利地完成实验任务, 从而使他们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如果在指导过程中。发现了普遍存在的问题, 教师要及时作全班指导, 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 不能任其发展。在具体指导学生实验时, 教师应该重点做好以下的工作:

1. 严格指导学生规范操作。

很多学生在加热烧杯、烧瓶时不用石棉网;不按照规定取用药品;振荡试管用膀臂, 而不会用手腕;倾倒液体时, 不是把瓶塞倒放在桌面上, 而是正放;个别学生, 把鼻子直接凑到容器口闻药品, 等等。这些违反规定的操作, 教师在学生实验时要立即纠正。在具体的教学中, 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 不能有半点的马虎, 在必要的时候应要求学生重做。

2. 及时引导学生。

对实验中产生的现象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比如, 在做氢气和氧化铜反应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反应物的颜色变化, 观察试管口水珠的产生, 说明生成物是什么物质;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的石磊试液, 溶液变成了红色, 说明了什么问题, 等等。让学生在疑问中实验, 在思考中解决问题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手段, 也是有效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

3. 指导学生收集、处理实验信息。

使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是新课程的要求, 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 在学生实验时, 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做好实验记录, 学写实验报告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实验报告中写明实验的题目、仪器和药品、步骤、现象和数据。学生的实验报告, 也能为教师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提供参考依据。

五、做好学生实验的总结

篇7:宁夏贺兰四中初中化学教师教学论文 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关键词:化学实验;创新教育;激发兴趣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实验教学可以促使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做好实验是非常必要的。所以说,加强实验教学是完成化学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教师应组织、运用好各种实验仪器,以加强实验教学。

一、做好演示实验,规范实验操作,学会观察

初中化学演示实验给学生提供了生动、鲜明、客观、准确的感性材料,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原理,能促使化学知识的系统化、形象化,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教师通过这些演示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能使学生形成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同时这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有效手段。

观察是获得感性认识最直接的手段,学会观察事物是学生要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特别是对于化学实验而言,更需要学生细致的观察,观察时要全面、要准确、有重点,观察时还要动脑思考。首先,要全面观察实验现象。学生不仅要观察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颜色、状态,还应观察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光、焰、声、色、放热、沉淀、气味等变化以及反应剧烈的程度等。例如,将铜丝插在硝酸汞溶液中,我们观察到的现象应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铜丝表面由红色逐渐变为银白色,另一个是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色。不少学生只观察到了铜丝变为银白色,而忽视了溶液颜色的变化,这就属于不全面的观察。进而在分析反应本质时,这些学生就不能进行深刻的分析,同时,也得不到生成物中还有硝酸铜蓝色溶液存在的结论。其次,要准确描述观察到的现象。我们要注意“光”和“焰”以及“烟”和“雾”的区别。在一般情况下,气体物质燃烧有火焰,而固体物质燃烧没有火焰而发光。如氢气、甲烷、一氧化碳这些气体在燃烧时有淡蓝色及蓝色火焰。硫虽然是固体,但他在燃烧时先熔化进而挥发成硫蒸气,所以,他在空气中燃烧时的火焰为微弱的淡蓝色,在氧气中则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演示实验的另一重要作用是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规范的实验操做,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师的行为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因此,教师在演示实验时要以身作则,操作必须正确、规范,使人无可挑剔,充分起到示范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具有熟练的实验技能,且在实验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在实验中,教师若操作不当或错误,就会在学生心目中产生不良影响,甚至是有些微不足道的小动作,就会造成实验现象不明显或者直接导致实验失败。例如,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首先,教师要选择较大的集气瓶,且瓶底要装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并将细铁丝表面的铁锈等擦拭干净,将其做成螺旋状,在末端系上一根火柴杆。随后,教师点燃末端的火柴杆,待火柴杆即将燃尽时将细铁丝插入集气瓶,在插入的过程中,要注意将细铁丝快速地从瓶口伸到瓶底,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集气瓶中有充足的氧气,以保证实验的成功。在实验中,学生可以看到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且有黑色固体生成,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实验现象非常明显。

教师在演示实验时,必须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观察。中学生往往对那些新奇、有刺激性的化学现象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容易忽略实质性的内容。此时,教师必须及时提醒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应学会观察,应注意实验前、实验中、试验后各种物质的变化并及时做好实验记录。同时,教师要抓住实验过程中的典型现象,如生成沉淀、放出气体、溶解、燃烧等,并适时穿插一些启发性强的问题,设疑激疑,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二、改进实验,培养创新能力,拓展思维

由于自身存在的特殊性,因此,化学课的教学离不开实验教学。化学实验室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化学教学中,如果离开了实验教学,那就不能称之为完整的化学教学。由于化学实验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做化学实验室,教师应改进实验装置,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拓展学生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化学物质的特殊性,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这既能丰富课堂内容,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根据二氧化碳既不支持燃烧又不能燃烧的性质,学生可以自己设计一个比较有趣的灭火实验:可先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将蘸有酒精的木条点燃后放进集气瓶中(注意不要将木条全放进瓶中),可观察到浸入瓶中的那部分熄灭,若把棉条提出集气瓶后其又恢复了燃烧。通过这一简单的实验,学生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还提高了学习兴趣,激發了学生的求知欲。

三、组织和开展家庭小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材中出现的家庭小实验都有很强的趣味性、知识性及科学性,大都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自己动手实验,并分析现象得出结论,这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教师要重视这些家庭小实验,因为这些家庭小实验是实现有效化学实验教学的另一条重要途径。

学生在亲自动手完成各种家庭小实验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维往往比较活跃,学习的积极性高涨,思维意识不断增强,迫切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如在制作“叶脉书签”活动中,学生未等到周未回家就迫不及待地想尝试了,他们从实验室中领取氢氧化钠固体,用废旧的不锈钢饭盒代替烧杯,用小木棍代替玻璃棒,用废旧的牙刷代替试管刷,在校园小树林里找到枯树枝作燃料代替酒精灯进行加热。实验过程中,因氢氧化钠溶液过稀或加热时间不足而导致实验失败,但学生并没有放弃实验,经过多次探究和改进,他们终于成功地制作出“叶脉书签”,并在班级内展示实验成果,与同学分享成功的喜悦。这样的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亲自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和探索实验的兴趣;同时,学生在参与实验过程中,学会了变废为宝,充分利用了资源,明白了“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并亲身体会到了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初中阶段是化学教学的启蒙阶段,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努力探究新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实施实验教学,并组织、运用好各种实验仪器。教师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实验,引导学生关注实验过程,突出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以促使学生用积极向上的精神和态度去学习化学。

参考文献:

篇8:宁夏贺兰四中初中化学教师教学论文 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教学  改良措施

在初三阶段,学生开始接触化学,而这一期间,学生的思维普遍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但是我们的教科书中,实验几乎都是论证性的,缺乏可探索的价值。在这样的矛盾中,如果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依旧使用古板的一套方法进行讲解:解读实验——板书画实验,以这样为了完成实验的目的而进行实验讲解,学生的兴趣不能被满足,更不能培养出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我们需要积极动脑,对实验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依据每个实验的不同特点,选择恰当合理的方式讲解,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针对这点,笔者认为依据以下几点方式可以将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优化。

一、改善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目的

作为化学教师,进行化学实验教学的第一步就是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一个有效的设计。这一步十分重要,教学目标的设计优劣,极大地影响我们最终的实验结果和达到目的的程度。因此,我们在进行实验设计时,需要考虑诸多因素,诸如,设计的实验是否能够体现所学的知识点,覆盖面广不广,体现的价值观是否正确等。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最大限度的利用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例如:笔者在进行讲[3-1]水的电解实验时候,严格按照实验[3-1]的要求,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从而让学生了解水电解会发生什么样的反应。

笔者在进行这一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发现这样一个弊端,学生只是实验的执行者,也就是已知结论,重复别人已经得出正确结论的实验过程。这样只是能够让学生对只是进行巩固,将动手进行实验的能力提升,并不能够对学生实验思维能力的培养。

针对以上弊端,为了能够让化学实验为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进行服务,我进行了一下修措施:想告诉学生我们将进行何种实验(水的电解实验),对学生进行提问:水是由哪几种元素组成的?实验进行后会产生何种产物?当学生进行解答之后,我再继续提问:多得到的产物通过何种方式可以检测出,不拘泥于课本所给出的方式,采用学生提出的可实行的方式进行检测。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方式,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索欲望可以得到极大的提高。

二、改善思维,巧妙设计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

我们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在实验物体发生变化的时候,提醒学生着重观察,记录实验最终结果,最后解决依据实验提出的问题。我们也能够将学生进行分组,对实验知识点进行简单阐述,在让学生自我观察思考,从而对学生进行一个综合的提升。可以得出结论,化学实验过程的设计优劣对于我们能否达到最终的实验目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笔者之前犯过这样一个错误,在讲解第八单元课题三关于金属资源的利用和回收时,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的实验课题中,我找了一些金属线、铜铃、已经教材中出现图片的实物。在学生观察之后就立即提问,你们觉得金属的物理性质是怎么样的?学生们普遍用不知所云的表情告诉我,并不知道怎么回答。

我在进行这个实验教学设计的时候,忽略了实验在教学中所应当担任的功能,这次试验设计的太过简化,讲解过程中没有考虑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的目的,并有足够多的时间进行实验。学生在化学实验的情感活动和思维活动都过于短暂,直接导致学生不能够理解实验。因此,之后笔者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金属的通用物理性质,针对不同的金属制品都设计实验,从而能够让学生能够直观的理解感悟金属的通用物理性质。

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第一步,让学生观察金属的外观色泽。第二步,用手触碰金属,感受金属的克重和密度。三步,让学生对金属进行弯曲,看金属是否都一样刚硬。第四步,让学生将导线围绕在金属两端,利用电池看是否能够让灯泡发光,从而检测金属的导电性。最后一步,在金属一段用酒精等灼烧,在另一端,用手感触温度的变化,看金属能否传热,传热速度快慢。

化学实验具备趣味性,我们合理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让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候越发积极,让我们的化学实验教育功效全效发挥。

三、对教学方式进行改良

化学实验的方式极具变化性,既可以多媒体演示,也可以学生自己动手,分组实验进行的同时也可以加入便利生活的小实验。不同的试验方式具有不同的功效,我们在进行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要依据不同的实验目的,巧妙运用最恰当合理的试验方式,从而让教学方式为我们对学生实验素养培养提升服务,这里笔者就不一一赘述了,教师要勤于思考,勤于改进实验教学手段。真正的发挥实验教学的优越性。

结语

综上所述,化学实验教学在发展学生科学思维的领域具备其他教学方式不可替代的功效,我们要善于总结自身在教学过程中所犯的错误,积极改进,从而将化学实验教学方式变得成熟完善,此路漫长,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 编发.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J]. 人民日报,1993.

[2]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篇9:宁夏贺兰四中初中化学教师教学论文 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关键词: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110-02

如何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广大化学教师努力探讨的课题,特别是在偏远中学,由于种种原因,使得有些学校很少开分组实验,逐渐变成"教师讲实验,学生看实验",导致偏远中学生的实验能力、动手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普遍偏低。为了提高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发展,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利用现有条件,组织学生发现、搜集和利用化学实验资源

可以找一些易见的用品和废弃物做实验仪器或替代实验化学用品。如,用日常生活中的注射器代替滴管;用半截饮料瓶或塑料杯代替烧杯;用小药瓶作反应容器;用鸡蛋壳代替碳酸钙,用食用碱代替碳酸钠,用食用盐代替氯化钠等解决了实验所用的材料和仪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在不经意之中,培养学生关注身边、关注化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注意到其中的微妙与有趣,潜移默化地缩短其与化学学科的心理距离。

二、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

生活和化学是紧密相连的,生活中有许多化学知识,如农村冬季取暖生炉子,老人们经常说在炉子上放一盆水可以防止被煤烟"打",引导学生分析煤烟的主要成分一氧化碳的性质,并辩证地分析在炉子上放一盆水可以增加屋内的湿度;一块用了一半的但长时间再未用过的肥皂表面会有白色粉末出现,引导学生分析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原因;家里蒸馒头时,在"发"好的面里必须要放"碱面子",这样蒸出来的馒头才会松软可口等等。

三、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的老师、动力,老师要不断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巧妙地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去,变"强制性"教学活动为"主动性参与"教学活动,让教育走上活泼高效的持续发展之路。比如,在讲燃烧的条件时,可以借助实验提出问题,引发兴趣。首先,取一张纸,撕下一条点燃,看到这个现象,学生并不感到奇怪,然后用剩下的纸折一个简单的纸盒,里面装一些水,然后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问:"这一半纸会不会燃烧呢?"有的学生会说"是",而有的学生就想看看究竟,结果可以发现水沸腾了,可纸却没有燃烧,从而有效地激励学生思维。

四、尽可能地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不只是课堂的主体,也是化学实验的重要地角色,应该使学生主动地、自主地、积极地做知识的探究者,而作为教师,与其把我们的感受告诉学生,不如让他们在活动中亲身体验,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在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大多数偏远学校都配备了化学实验室以及充足的药品,完全可以满足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所需。

五、提高学生分组实验的有效性

1、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

任何一个实验都有它的目的,让学生明白实验的目的,知道这个实验是要做什么、最终达到什么目的,在整个实验实施过程中(包括实验的设计、预计的现象、得出的结论等)都必须围绕这个目的来进行。必须要明确为什么要做实验,实验设计和实施才有据可依,才会有收益。

2、让学生理解实验原理

首先学生得了解实验原理,不理解操作和实验设计的基础,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对实验进行评价、改进和设计就更谈不上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实验,有重点地让学生领悟实验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实验技能。对于每个实验,应该让学生多思考以下问题:这个实验要干什么?(即实验目的)具体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还有没有其他方法等。

3、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完成实验,提高学生实验操作的有效性

让学生真正实验,即设计实验,动手实验,体验实验,分析结果,提高学生统筹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由于整个过程由学生自己设计并操作,最后分析探究结果,这是一个学生自己说服自己、自己感受自己、自己战胜自己的过程,也是一个完全主动的学习过程,因此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会大大提高。

首先让学生课前设计实验的步骤,教师将其中有误的部分标出但并不改正,然后发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找到自己设计的错误并改正。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不断巡视,及时纠正实验中操作错误或恰当地提示观察要点。

笔者设计的这个实验报告,重点是突出了让学生去分析实验中的异常现象。实验中的异常现象是指在实验者的预见范围之外出现的实验现象。事实上,实验中的"异常现象"是十分重要而且经常会出现的,对于实验中的"异常现象"必须正确对待,认真分析产生"异常现象"的原因,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教师在批阅学生的实验报告,应写一些鼓励学生进行探究的话,最好能做到"面批",与学生共同探究"异常现象"出现的原因,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学生重做该实验,保护学生好奇心,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改进实验,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使学生更加便于操作

实验的任何改进都可能会有想不到的效果,增强探究实验的乐趣,使学生更热衷于实验探究。实验的改进会使实验现象明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增强了结论的真实性、普遍性。比如,(1)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实验,用手触摸烧杯外壁时,现象不很明显,可以这样改进:在试管注入少量水,加热至沸腾,移开火焰,水停止沸腾,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固体,发现溶液又重新沸腾,说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水沸腾;(2)在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验证二氧化碳密度的实验中,有些学生把握不好,倾倒时速度过快,经常出现高蜡烛先熄灭、低蜡烛后熄灭的错误现象,产生错误的结论,可这样改进:紧贴大烧杯内壁放一漏斗,将二氧化碳缓缓从漏斗倒入,这样就可以顺利地完成实验;(3)在比较蜡烛火焰各层温度的实验中,要求将一根火柴平放到火焰中约一秒钟,根据火柴不同部位被烧的情况来确定蜡烛火焰各层的温度。此操作学生很不易把握,有时火柴烧着了,有时中间两端全变黑了。可这样改进:把火柴换成用砂纸打磨过的细铁丝,一直放在蜡烛火焰中,可以看到当细铁丝在外焰的部分发红时,其他部分仍然较暗,从而可确定蜡烛火焰各层温度的高低,学生容易操作,且现象明显;4.氢气燃烧实验中,通常是在玻璃尖嘴导管口点燃,但这时看到的是黄色的火焰,看不到淡蓝色火焰,给学生造成错觉。在教学中,我改用注射针头,点燃氢气,可以看到淡蓝色火焰,效果很好。

七、适当使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

上一篇:给司机的表扬信下一篇:6民主评议党员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