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上海郊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2024-05-17

关于提高上海郊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精选5篇)

篇1:关于提高上海郊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关于提高上海郊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上海横沙中学李春霞

化学新课程改革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更加注重了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但是,上海市区和郊区的教育水平存在有明显的差异。如何把这些教学理念在郊区初中课堂教学中进行落实,有效地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性却缺少相关经验。作为一名上海郊区化学初中教师,笔者在落实化学课程新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主要有以下方面。

1.利用活动探究,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21世纪的社会是学习型社会,学生需要在未来的生活中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新的化学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学习方式,尤其是自主学习。化学活动探究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笔者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选取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化学活动让学生进行探究,发现它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铁钉生锈在学生生活中非常常见,学生对铁钉生锈的条件也有一定的生活常识。但是当学到这一部分知识时有的同学却提出疑惑:“为什么有的铁钉长期风吹雨打的,却没有生锈?”于是,在铁的氧化反应相关知识的学习中,笔者就布置了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按照课本所示铁钉生锈的三个实验,探究铁钉腐蚀的条件,作业一个星期后交。探究活动非常成功,探究结果一半以上的铁钉没有生锈!学生非常惊奇。教师把生锈铁钉的报告和不生锈铁钉的报告同时展示,让学生自己寻找原因。有学生发现:不生锈铁钉的表面似乎有一层膜。教师马上引导学生探究不生锈铁钉表面上膜的化学成份。学生充满了极大地热情,课堂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提高。

2.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化学虚拟实验

在新课程改革中,学生自主实验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实验室不仅要在时间空间上保证完成新教材所要求的教学任务,而且需要拓宽功能,对学生开放。上海郊区的办学条件,相对市区还是比较落后的。化学药品不全,没有专业的实验员,演示实验尚不能开全,学生实验几乎无法完成。化学实验室的落后成为制约郊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改进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是提高郊区初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条重要思路。

在学习“水”相关的化学知识时,要做水电解实验,但由于学校实验室条件的限制,学生无法亲自动手操作,再加上本实验氢气的检验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的难度,笔者就利用

多媒体动画技术,制作了flash动画虚拟演示了这一过程,同时这个动画还可以和学生发生互动,把微观的化学反应进行了宏观化的模拟。结果学生对水的组成和电解水的过程、原理这部分知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堂教学同样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3.开展心灵交流,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郊区中学有许多学生父母常年在市里工作,自己同长辈生活在一起,缺少父母的关爱,学习的心理、动机存在问题。笔者所在学校表现的更为显著,所在学校的学生大多是父母在岛外工作,长年与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很多孩子内心孤独,学习动力不足,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态度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要想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给问题学生更多的关爱和交流。

笔者针对授课班级的实际情况,主动找一些问题学生交流思想。结果发现了很多孩子的真实想法:在这些问题学生中,有一部分孩子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老师、家长让学就学一点,能偷懒少学就少学一点,根本就没有学习的动力;另一部分小孩本身有想学习的想法,但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学习的毅力。针对第一部分学生,笔者首先经常与他们聊天,潜移默化的将知识有用性的思想传递给他们,找一些有趣的实验让他们探究,从而激发其学习化学的兴趣,久而久之,这种方法在他们大部分人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而对第二部分学生,笔者首先单独为他们制定了自己的学习计划表,并请他们的家长协助监督执行。最重要的是在后面的时间里要经常检查鼓励。实践证明这种方法非常有效。思想问题解决了,后续的教学过程就变的顺利而轻松了。

4.注重教学细节,采用分层式教学

在郊区学校中,排除因学习态度造成的学习成绩差异,学生个体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决不能用同一标准来衡量所有的学生。因此,新的化学课程标准也明确的提出“化学教学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这也是化学课堂教学以人为本的体现,同时也是提高整个班级课堂教学有效性必须要考虑的内容。笔者认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可以从注重课堂教学细节,采用分层教学来进行。

在分层教学中可以下面得方式进行,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要分层,要在课堂提问中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感觉到正确回答的自豪感。其次,作业的布置要分层,作业的难度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就可独立完成。再次,教师的评价要分层。

例如在对简单的或直接从课本上可以找到答案的问题优先考虑基础差的学生,并辅以及时的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兴趣。偶尔也给点难题,培养他们勇于尝试的精神。遇到难度较大或语言运用能力较强的问题时,让成绩优秀的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人人都能体味成功的喜悦。对于一些难度大的练习活动,我把不同层次的学生交叉安排,比如实验操作,实验结论总结等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一起完成。在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教学时,我会通过课件或者板书以及一些及时有效的口头提示,让学生们清楚哪些是必须当堂理解的基础知识,哪些是及时的联想,哪些是拓宽和延伸,使听课的学生都能做到心中有数。

传统的化学作业布置方法并不符合因材施教以及分层教学的原则。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们的学习要求,我们将作业和练习设计成低、中、高三个层次。基础题让学习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去做,只要求他们完成与教学相关的基础知识,重在知识的验证和记忆。提高题让中等程度的学生去做,这些作业侧重基础知识的熟练和知识灵活运用技能的提高。综合题通常给基础较好的学生完成,这些作业和练习是为了帮助这些基础良好的学生不断提高创造性思维和应变能力。这些不同层次的练习有不同起点和难度,对各层次的学生都有针对性和挑战性,既有统一要求又有区别对待,从而达到“培养优秀学生,辅导薄弱学生”的目的。

总之,通过几年的教学探究,笔者觉得教师如果能够很好利用活动探究,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化学虚拟实验;注重教学细节,采用分层式教学;并对学生进行心灵的教学,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就能很好地弥补郊区初中化学教学条件落后的局面,不断地提高上海郊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篇2:关于提高上海郊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内容摘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学习态度上,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而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了解生活中的化学,了解化学美。

关键词:有效教学科学方法师生互动有效讨论激励

有效教学的实质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价值需求。有效教学理念的核心就是教学中的效益问题,即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就谈谈笔者的一些拙见。

一、对我们教师自身,要求不断充电,更新教学观念

新课程标准强调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发展。众所周知,课程改革是牵动全局的整体性改革。其中,教师的教育理念和素养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增高,教师应向专业化的程度发展。教师只有不断的在专业化的道路走下去,努力的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才能在教学中真正的实施有效教学。已故无机化学家戴安邦教授曾说:“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更要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才能使学生由学会转为会学、乐学。”

二、在课堂上注重师生互动,突出学生为主体,创设高效课堂

1、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功能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学生参加实验活动,不仅使学生在化学知识和操作技能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在学生科学文化素养,思想道德素养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使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其它教学形式无法取代的。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选择了一些与日常生活

联系的用品设计出能完成课本中探究问题的实验,这种方法比单纯讲习题的方法要直接而又让学生明白,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体会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是适应生产和现代生活的需要,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大胆改革实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才能。

实验是实施化学教学目的的方法,实验教学是一种探究性活动,学生是这一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亲身积极地、能动的参加,才能保证化学教学目的的有效实施和落实。

2、课堂上让学生都动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即进行生动的创造。”化学课堂教学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表达以及思维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单纯的“注入式”教学,不利于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也不利于其化学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使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地动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则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所在。

要使学生学会观察和辨别。学生是否具有敏锐的化学观察力,关系着学生能否透过实验的现象,抓住化学变化的本质,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观察实验操作,观看录像、投影、多媒体、挂图等都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环节,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既要看得细,又要看得准,善于捕捉重点,并能由观察的结果推出结论。比如化学实验:将沾有紫色石蕊试液的干燥的小花放入二氧化碳气体中;向沾有紫色石蕊试液的干燥的小花上喷上水;向沾有紫色石蕊试液的干燥的小花上喷上水后,再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让学生观察上述三个对比实验的实验现象,并进行比较和分析,最终得出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的不是二氧化碳也不是水,而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后的生成物碳酸的结论。

要使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表现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传统的教学注重教师的“讲”,学生很少有“开口”的机会,学生往往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地位,思维和学习的兴趣也难以被调动起来。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越来越注重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培养学生动“口”,也就成了最有效的一种方式。

3.课堂上进行学生都参与的有效讨论

“交流与讨论”的观点可以追溯到远古,孔子的“谈话法”体现了这一思想。建构主义的观点关注了学生在教育与学习的行为中的重要地位,关注互动合作在教学行为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可以说构建主义认识论是“交流与讨论”理论的基础。

教师引导作用是为了保证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中学生的思维活跃,不受传统的定势思维束缚,敢于标新立异,在交流讨论时,随时会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对这些问题,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放手让学生去讨论,不要急于表态,应让他们主动补充或争论。要注意培养讨论的骨干力量,让学生影响学生,让学生去带动学生,让学生去激励学生。但教师绝不是放手不管,要仔细聆听,从学生的发言中捕捉一些新的哪怕是错误的信息给予及时的评判和解释,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践证明,开展研究式、探究性的交流讨论对于发展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讨论还必须有一个问题中心,那就是教材上的讨论题目。如“你如何看待二氧化碳带来的温室效应”这类问题,若不实施有效的控制就很易偏离主题。组织讨论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运用教学艺术,抓住主要矛盾,启发学生思维,杜绝学生在枝节问题上纠缠不休或漫无边际。还要抓住有利时机,诱发学生联想,开拓讨论的思路。

交流讨论时,学生对问题积极地思考、分析和辩论后,他们最关注的是教师对自己的见解或结果作出的评价。因此,教师有必要及时总结。总结时既要对学生的见解进行分析,充分肯定他们的正确方面和科学结论,还要分析、理清学生的思维过程。但一定要注意,学生讨论时会有许多始料不及的问题,如讨论研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时,学生提出用铁粉,可以利用铁生锈时消耗氧气来测定氧气的含量。所以,教师在评价时要更多地从知识点上加以小结,不能轻易对学生的讨论结果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

4、课堂上注重有效的尽可能多的激励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个眼神,能激励学生,为学生提神醒脑;教师的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精心设计问题都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影响学生一辈子,也将为你的课堂增色,激励学生更加专心致志,奋发向上。这样的安排能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是我们教学的目标,是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也真正落实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教学中作解题方法指导时,不是完全按自己的方式去讲解,而是给出两种或两种方法后,让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或最容易理解的方法去应用;解答问题时答题语言的方式也不是按教师的的语言去叙述,而是用学生喜欢的方式。

总之,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学习不仅是只为了分数,而在于技能掌握,科学素养的提高,科学的价值观及科学态度的形成,在于科学的探究能力及合作精神的培养,在于创新潜能的激发。有效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封闭学习为开放学习,变苦学为乐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为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能力、关注社会中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而学习。

参考文献:

1、崔米英,李晓文.拓展实验教学思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7.5 25—262、文庆城,曾澄福.中学化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7.51—

43、杨 洁,张善培.探究性实验实施的问题与思考[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7.5 19—20

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姓名:余韶辉

电话:***

单位:上高县田心中学

篇3:关于提高上海郊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一、精心备课、优化作业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力保障。

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备好课是一个关键。教师要增强合作意识,积极参予集体备课,以提高和保证备课水平。在把握中考理念的前提下,认真研究学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备课要做到“五有”、“五备”。“五有”即脑中有“标”(课程标准),胸中有“本”(教材),目中有“人”(学生),心中有“数”(差异),手中有“法”(方法)。“五备”即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备课标、备学法。上课要做到四点:1.教学目标明确。2.方法科学有效。3.教学行为规范。4.课后及时反思。

备课具体要体现以下几点:1.重难点明确,并有很好解决重难点的方案。2.教学过程紧凑,设计活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3.能借助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明白比较抽象的概念,深入浅出,通俗易懂。4.体现分层教学,能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解题思路要分层,通过正向与逆向思维、综合法与分析法、常规方法与技巧性方法,一题多解,尽量让每一个学生,对于每一种题型,都拥有自己能理解、掌握的方法。5.例题设计要典型,让学生能通过一个题目的学习,能够掌握一类题的解法,触类旁通。6.作业设计要分层:根据本课教学重点、中考考点精心选题、设计练习。习题教学坚持走起点低、落点高的路子,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在变式训练中实现能力的稳步迁移。

二、激发兴趣,是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是对学习有浓厚兴趣,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逐渐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和爱好,进而发展成为最重要、最强大、最有效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水平。

三、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

“亲其师,信其道”。因此,创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情感教育最根本的途径是用爱心和真诚感人,情之感人往往超过理之化人。教师应该善于将深厚的情感传递给每一个学生,动情、晓理、端行。教师要尽力做到对学生不指责、不呵斥、不急躁,多给予热情鼓励和引导。师生之间有良好的感情,学生就会更愿意听老师的讲解,乐于接受老师的指导,愉快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活动中去。学生的学习动机更明确,从而使思维得到激活,活动也会始终指向新课学习的目标,最终学习效果自然会更好。

在课堂上,教师要以富有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到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教学语言要饱含对学生的引导,凝聚对学生的期望。如经常用“你能用几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谁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请你来试试,好吗?”之类的言语,引导、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及时给予肯定性评价。

在课间我们要多和学生谈心(特别是那些有各种各样问题的学生),谈心的内容包括思想状况、学习状况、生活状况等。尤其要关注那些问题学生的生活状况,要使他们感受到老师是在真正地关心他,同时也想帮助他,使他们从内心深处认可老师,从而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老师所教的这门课,这样才能不辜负老师的苦心。

四、有效的教学行为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课堂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的一切活动和行为。有效教学行为指能够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行为。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和具体情况设计出多样化教学。

1. 发现探究式。

探究学习以发现并提出问题为起点,充分调动学生的聪明才智,让学生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经历和体验,达到过程和结果的开放性。开发学生潜能,引导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习策略是构成课堂教学的有效行为。

2. 小组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给学困生提供了积极发言的机会,使他们拥有自主学习的动力,因为在平时的课堂上,一个老师要面对几十个学生,由于时间和机会有限,很多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很少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更缺少向老师提出自己疑惑的勇气。

五、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课堂,提高学习效率

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挂图、演示实验等辅助教学的手段比较多,但这些教学手段都有较大的局限性,必须靠教师的语言去解释,时间长了会给学生造成疲劳感和厌倦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制作一些课件,可以充实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比如利用网页课件教学,把图像、声音、动画、音乐有机结合在一起,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有意无意地对知识进行记忆,且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学生记得快,理解得也快,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对于难以想象的微观世界的化学知识,教师要多借助于多媒体把微观世界运动以生动的图画表现出来,帮助学生将微观变化与宏观现象有机统一起来。

篇4: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性;思考

教学有效性的发挥,体现于教师以同样的时间、同样的课程内容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的应用,提高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点掌握度,从而更深入地理解知识,并能够将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当中去。基于这种要求,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师授课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比以前要有所改变和创新。这种注重内容加形式的授课模式的应用,为的是达到学习者与课程内容和谐一致的步调,使学生与教师形成融洽的互动关系,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内将知识学到手,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得益于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实现这一目标。

一、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使之贴近学生的实际水平

教学方案是教师提前设计好的书面化的教学思维。包括:每堂课教学中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内容;通过何种方式传授给学生;以及每节课要达到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案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效果的发挥。因为,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导角色,教师的教学意图直接决定了每堂课程内容的授课方式以及授课目的。所以,教师一定要在思想上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授课观念,不再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追求目标,将学科知识真正作为一门技艺传授给学生拉近知识与现实的距离。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对本门课程产生切身的体会,从而达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的目的。

初中化学的课程内容,非常地贴近现实生活。因此,教师要根据这一特点,精确把握新课改的化学教学目标,突出学习重点,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从实际出发,找好课堂授课的切入点,做到既贴近实际生活,又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接收能力,避免做出许多无用功。创新思维,改变传统授课模式,寻求新的教学思维的发展,为提高化学课堂的有效性做好铺垫,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选择生动有效的导入方法,调动课堂气氛

“兴趣是学习的第一老师”,这句话体现的就是兴趣在引导学生学习方面能够起到的重要作用。通常来讲,一个人对某件事或物产生了兴趣,不用强迫也会自动地去研究探索事物的起因、发展和结果。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他们对于化学课程所涉及的内容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具备了这些以后,只需要教师稍加引导,就能轻松达到教学目的,让学生掌握课程知识。关于兴趣的培养有很多方法,这里讲述的是通过使用别出心裁的课堂导入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拥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堂彩,是保证整堂课学习效果实现的前提。例如,在学习酸和碱会发生什么反应时,笔者先请学生们观看视频,有关浓硫酸倾倒泄露事故。然后提问,泄露的是浓硫酸,事故处理的关键物质是熟石灰,它是一种碱,它们两者之间会不会发生反应呢?给学生们大胆猜想、质疑,揭发他们对知识的求知欲。

三、注重化学实验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的大脑“动”起来。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多讲习题,减少实验,甚至不做实验。其结果是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差,不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概念的形成和定律的建立离不开实验事实的研讨和论证。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在认真做好课本要求学生必做实验的前提下,大力加强学生选做实验的容量及演示实验,通过实验引入概念,得出规律,检验假设,发展思维,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和能力。例如,在学习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时,在导入时,给学生观看视频,大胆猜想,浓硫酸和熟石灰会不会发生反应,如果发生反应应如何验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教育科学实践证明:化学实验教学是完善学生学科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训练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方面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篇5:关于提高上海郊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一、加强教学的趣味性

初中学正处于青春期, 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 都未完全发育成熟, 在接受事物时, 大多从感性的角度出发, 只关心或者学习他们自己认为感兴趣的或者有用的知识。因此, 初中化学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就必须要抓住学生这这一心理特征, 在教学中加入更多趣味性的内容, 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进入课堂教学语境中。如在学习认识CO2这一知识内容中, 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化学史上极为有趣的历史故事作为课堂导入, 让学生在故事中融进课堂教学语境, 并对CO2认知的欲望。“在法国阿尔卑斯山下有个山洞, 有一天, 三个探险者带着几条狗进洞探险, 走着走着, 几条狗便瘫倒在地, 四肢抽搐, 相继死去, 可奇怪的是人却安然无恙。消息传开, 许多好奇者蜂拥而至, 屡次试验都相同。为此, 人们称之为‘魔洞’, 同学们, 你们知道‘魔洞’的奥秘所在吗?”要想知道其中的原因, 就要先认识我们这一课所要学的二氧化碳。”通过这样有趣, 而且富有悬念的导入, 必然会大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 就会更专注于课堂教学, 教师也就更能把握课堂教学节奏, 课堂教学的效率自然可以得到大大的提高。

二、加强化学课题的时事性

在信息时代, 教育是全开放的, 教育的内容也是面向整个世界的, 特别是对化学这样的学科而言, 具有世界性, 是其不断发展的基础, 而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也应该适应时代的发展, 在教学中尽量的把与化学课堂有关的社会时事纳入教学中。一方面是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 解决学生与社会相脱节的教育难题, 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意识到化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以此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求知欲望。如学习“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单元时, 教师可以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之上, 加入“三鹿奶粉事件”作为教学资料, 从化学的角度来探讨其对儿童造成危害的原因所在, 并对其中的有害物质“三聚氰胺”的结构进行化学分子的解读, 在让学生认识其分子式C3N6H6的同时, 也认识到化学物质在生活中的危害性。这更进一步激发学生想学习化学知识, 为生活服务的热情。在这样的氛围之下, 课堂的教学活动会得到质的飞跃。又如, 在学习“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这一拓展性课题时, 教师也可以从石油开采和煤矿开采的角度入手, 拓展学生的社会知识, 以“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和中国近段时间频频出现的煤矿瓦斯爆炸事件入手, 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 认识到这些不可再生资源对人类有重大帮助的同时, 也会对人类自身产生一定的危害。

三、强化课堂化学实验的作用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没有化学实验就没有化学科学今天的伟大成就。因此, 初中化学教师要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还得结合课堂实验演示, 来增加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知, 对化学现象的理解。因此, 在具体的化学教学中, 教师可以把理论与实验结合在一起, 不要把所有的实验都放在实验课上, 而是要适当的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演示, 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化学知识。化学实验是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的主要手段之一, 它能有效地引起学生注意, 从而产生探究的愿望。例如在学习“酸和碱”这一节中, 教师可以根据硝酸强氧化性的特点:, 进行课堂实验演示:在浓硝酸中满入两滴紫色石蕊试液, 溶液确实为红色, 但是只要稍稍加热, 红色便马上退去。当第二步现象产生时, 在学生意识到硝酸不同于一般的酸时, 教师可以顺势提问:硝酸为什么能使石蕊退色?硝酸与一般配有何不同?有何特殊性?在这样的实验引导下, 学生既可以知道硝酸的特殊性所在。 并最终对实验进行总结:从电离角度分析, 硝酸可完全电离, 电离产生的阳离子全是氢离子, 它是一种强酸, 有酸的通性。由此判断硝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四、结束语

总之, 有效的课堂教学, 需要有效的教学手段。同一知识内容, 可以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解读, 是否有效, 就要看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因此, 初中化学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就必须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学生学习特点进行细致分析, 再制定出合乎教学规律的学科。

参考文献

[1]李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02期

[2]亢晓梅, 胡春梅;师生课堂互动行为规则制定和落实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1年02期

[3]陈秀珍;中学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质疑的教学策略[J];丽水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上一篇:信贷工作整改报告下一篇:工伤认定申请表填写时要注意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