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牵引治疗

2024-05-04

颈椎牵引治疗(精选十篇)

颈椎牵引治疗 篇1

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越来越强。颈椎病这种常见病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由于社会竞争力加剧, 中青年患者的工作压力大, 长期伏案工作, 有的甚至通宵在电脑前工作, 所至颈椎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质量, 已成为社会问题。结合临床治疗手段的匮乏, 常规的治疗方法药物和推拿已不满足患者的需求, 人们希望有一种方便、适用的治疗仪器, 既能用于医院又能用于家庭, 而且是有省时、省力、省钱、无毒副作用、疗效好的治疗方法, 因此研制适合大众需求的颈椎治疗仪是一项具有积极意义的工作。

2 项目介绍

2.1 项目简介

本项目旨在研发一种携带方便, 外型美观, 智能程度高, 能够医生远程协助治疗, 简单实用的脊椎牵引治疗仪。治疗仪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主控系统, 信息交流, 多任务处理;动力系统接收主控系统的信号, 使下巴受力均匀稳定;拉力传感系统, 包括拉力传感器以及相应的信号转换放大电路;人机交互系统主要完成用户与治疗仪的信息交流;网络系统, 医生在医院即可了解并做出相应的调整等;远程客户端为医院主治医师PC出的操作系统。

2.2 基本思路

本项目通过治疗仪给颈部施加予一定的上托力, 来纠正颈部的非正常姿势, 从而达到治疗颈椎病的效果。上托力由主控系统控制涡轮蜗杆电机产生, 系统通过拉力传感器反馈电机作用力大小。医生在医院通过远程客户端给系统发送治疗方案, 系统识别方案中上托力与时间关系并控制电机执行该方案。

2.3 项目介绍

治疗仪由主控系统, 动力系统, 拉力传感系统, 人机交互系统, 网络系统, 远程控制端组成。

2.3.1 主控系统

主控系统为治疗仪核心:接收动力传感器放大后的信后, 并通过内部AD转化为能够被识别的数字信号, 将该信号与治疗计划曲线中的信号进行比较, 做出相应判断后向动力系统发送指令, 通过涡轮蜗杆电机的转动调整拉力的大小;与人机交互系统的交流, 用户通过人机交互系统选择自己需要的治疗计划, 主控系统对其加以实施, 并将当前状况反馈给用户;同时保持与远程客户端的互联网通信, 将当前治疗状况反馈给主治医师, 主治医师同时也可以通过客户端给治疗仪控制系统添加或删除治疗计划。

2.3.2 动力系统

动力系统作为整个系统的执行装置, 其功能为接收单片机给出的信号, 并进行直接的转动, 控制牵引带的上下运动。

本项目中所需的动力并不大, 但对其稳定性要求较高, 扭矩相对要求较大, 综合考虑, 我们采用了涡轮蜗杆减速电机作为动力输出端。蜗轮蜗杆减速机是一种动力传达机构, 利用齿轮的速度转换器, 将电机 (马达) 的回转数减速到所要的回转数, 并得到较大转矩的机构。在目前用于传递动力与运动的机构中, 减速机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

2.3.3 拉力传感系统

拉力传感系统为整个系统的主要信息来源, 其输出的拉力参数为系统运行的根本依据。本系统中, 拉力传感器安装在牵引带上方, 系统对拉力传感器的要求为快速响应, 精度高, 综上考虑我们采用了较为常用的称重传感器HL-8, 传感器原理如图所示, 为应变电阻桥组成, 四个应变电阻大大提升了其精度。

2.3.4 人机交互系统

人机交互系统主要完成用户与治疗仪的信息交流, 用户可通过操作界面选择治疗计划、治疗强度、与医院医生的信息反馈等, 主要由显示屏、按键等构成。

2.3.5 网络系统

网络系统则将治疗仪打造成一个物联网系统, 用户的治疗计划、治疗过程以及疗效等信息, 医生在医院即可了解并做出相应的调整等。

2.3.6 远程客户端

远程客户端为医院主治医师PC出的操作系统, 医生通过客户端动态了解患者当前的治疗状况, 并根据疗效做出相应的治疗计划调整, 该调整信息将发送至治疗仪主控系统, 用户通过人机交互系统即可了解需要接受的治疗, 客户端程序由C#编写, 基于.Net framework4.0。

3 项目总结

3.1 项目难点

该作品设计的团队涉及电子电路、自动化、控制、网络、软件等众多领域, 并有哈尔滨程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技术支持, 开发团队实力强大。从前期开发上来看, 整个项目的技术关键在于以下几点:主控系统的编程, 动力系统电机驱动的设计, 传感器信号的处理, 网络通信以及远程控制上位机的编写。

3.2 项目的优势

系统设计优势:治疗仪构造中并无大量的机械结构, 较为小巧, 安装在家中、办公室的座椅背部即可;治疗仪简易, 与人体接触部分仅仅只有治疗仪的一个弹性牵引带, 托住下巴处, 当人的头随意移动时, 主控系统通过牵引带上方的传感器测得拉力并调整动力系统, 使牵引带对下巴的牵引力保持不变;智能化, 人机交互界面方便用户随时了解治疗仪当前工作状况, 并接受用户指令进行选择, 医生远在医院即可对患者当前状况完全了解, 远程即可更改治疗计划等;治疗能力上, 医生通过对患者颈椎损伤情况的了解, 指定动态的拉力-时间治疗曲线, 将该信息传输给主控系统即可, 单片机通过对数据的处理, 可将该治疗计划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完美无暇的实现, 不存在治疗过程中拉力不稳, 或是拉力大小不可度量的情况。S

摘要:本项目通过治疗仪给颈部施加予一定的上托力, 来纠正颈部的非正常姿势, 从而达到治疗颈椎病的效果。上托力由主控系统控制涡轮蜗杆电机产生, 系统通过拉力传感器反馈电机作用力大小。医生在医院通过远程客户端给系统发送治疗方案, 系统识别方案中上托力与时间关系并控制电机执行该方案。

关键词:颈椎病,治疗仪,实用,远程操作

参考文献

[1]罗会昌, 高国琴.电子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

[2]沈苏静, 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气动式按摩仪的研制及临床应用[J].医疗设备信息, 2003 (5) :14-15.

[3]吕桂生.脉冲磁颈椎治疗仪的原理及临床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 2006, 13 (l5) .

[4]何立民.单片机应用技术选编[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1993.

[5]李朝青.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1994.

[6]陈嘉庆.多国单片机应用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1992.

[7]卢胜利.智能仪器的设计与实现[M].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3.

[8]童诗白, 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颈椎牵引治疗1例高血压 篇2

关键词高血压颈椎牵引降压作用案例

患者,男,67岁。因腰痛伴下肢放射痛1月余入我院某科治疗,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2周后感头晕、颈项部疼痛伴拇指麻木难忍,遂来我科求治。检:颈项部肌肉痉挛,左侧C5~6椎体横突旁有明显压痛,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牵拉试验(+)。颈椎核磁摄片示:C4~5、C5~6椎间孔变窄;脑彩超:左侧椎动脉血流减慢。患者诉无左侧面部出汗,咽部无异物感。拟诊" 神经根椎动脉型颈椎病"。给予枕颌牵引、牵引方式:静牵,牵引重量6kg~14kg,重量逐日递增,每次15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患者有"冠心病、高血压"史,来我科前每日血压19.9~21.3/12.0~13.3kpa(150~160/90~100mmHg,血脂正常。持续服用消心痛2片/次,3/日,洛丁新1片/次,1/日(1片=10mg),服药后血压18.7/12.0kPa(140)/90mmHg)。连续治疗第5次时,左手拇指麻木消失,血压16.0/10.4kPa(120/78mmHg),患者感头晕严重,改洛丁新为0.5片/次,1/日,服药时间同前。连续治疗第7次时,测血压14.6/9.6kPa(110/72mmHg),患者仍感头晕严重,改洛丁新为0.5片/次,隔日服。治疗第11次,血压17.3/12.0kPa(130/90mmHg),患者头晕消失,无不适感,遂停用洛丁新。继续牵引治疗1周,血压维持在17.3~18.7/10.7~11.3kPa(130-140/80-85mmHg)。患者出院后1个月随访,(消心痛一直服用)血压正常。

讨论

患者血压的降低,可能由两个因素造成。其一,颈部牵引改变了"骨刺"与横突孔之间的位置,使横突孔内椎动脉受到的挤压减低,椎动脉扩张,从而降低血压;其二,颈部牵引时,颈套可能对一侧的颈脉窦有压力。颈动脉窦是一重要的体表-内脏反射点,起着调整血压作用。颈动脉窦内压力增高,血管壁内的压力感受器官而感受管壁扩张所产生的牵张刺激,引起神经冲动释放,传递至延髓内的孤束核。又经直接或间接联系至迷走神经背核,经迷走神经及分支至心脏,形成反射弧--心率减慢。同时自孤束核至延髓网状结构内的血管运动中枢,抑制血管中枢活动,并引起血管扩张,使血压降低[1]

参考文献

颈椎损伤的颅骨牵引治疗与护理 篇3

近年来随着交通和高空作业事故的不断发生, 颈椎损伤的患者也逐年增加。颅骨牵引作为颈椎骨折、脱位的一种常用治疗方法, 其治疗与护理方法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疾病的恢复和患者的生命安全。我院2001年6月-2006年12月采用颅骨牵引配合细致、完善的护理, 治疗颈椎损伤患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颈椎损伤患者42例, 男31例, 女11例;年龄19~62岁, 中位年龄45.6岁;单纯骨折23例, 单纯脱位8例, 骨折并脱位11例;无神经损伤19例, 不完全性截瘫16例, 完全性截瘫7例;15例行颅骨牵引加支具保守治疗, 27例行颅骨牵引加手术治疗。

1.2 治疗方法

患者取平卧位, 用2%甲紫在两侧乳突之间画一冠状线, 再于两眉弓中点向后作2条矢状线, 三线交点即为切口钻孔部位。常规消毒皮肤后, 用1%利多卡因做局部麻醉, 以尖刀做一小横切口直至骨膜并略行剥离, 用特质手摇钻在切口下钻孔, 方向应垂直于颅骨, 仅钻穿颅骨外板。钻孔后安装颅骨牵引弓并拧紧固定螺丝, 将牵引绳通过床头滑轮加重牵引。

1.3 护理方法

1.3.1 心理护理:

针对患者紧张不安情绪, 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告知患者骨牵引术的基本过程, 语言及动作轻柔, 并向患者解释治疗作用及其安全性, 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1.3.2 保持正确体位和有效牵引:

患者体位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牵引的治疗效果, 积极配合医师做好护理, 定时观察牵引体位及方向, 定期摄片观察复位情况, 根据病情及时调整牵引重量。牵引过程中始终保持牵引绳、头、颈和躯干成一直线, 为保持牵引过程中始终保持患者头颈部中立位可在患者颈部两侧分别放置盐袋。检查牵引弓松紧度, 有无松脱, 如有此情况应及时反馈给医师予以调整。护理过程中应注意牵引重量的有效性, 保持牵引绳在滑槽内, 防止牵引弓抵住滑轮或床头;另外牵引绳有伸缩性, 可在牵引过程中逐渐延长, 导致牵引锤坠落地面而失去牵引作用。

1.3.3 并发症的护理:

预防感染。牵引孔处滴酒精, 每天2次。保持室内清洁, 减少污染。颈椎损伤, 尤其是高位颈椎损伤多伴呼吸肌麻痹, 故要密切观察血氧饱和度 (SpO2) 及四肢血液循环和感觉情况。患者长期卧床, 肺部血液循环相对减弱, 排痰困难, 因此每次翻身后给予肺部扣打, 促进痰液排出, 对痰液黏稠者应用超声雾化吸入, 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及有效咯痰[1]。预防褥疮, 保持床铺清洁干燥, 无碎屑, 避免骨隆突部位受压, 可用海绵垫和气圈垫起, 鼓励和协助患者每2小时翻身1次。防止泌尿系感染, 排尿障碍者, 可先采用下腹部按摩、热敷和听流水声等方法, 若这些诱导方法均无效则应早给予留置导尿, 严格无菌操作, 每天观察引流尿液的色量, 每天用碘伏棉球擦洗尿道口每天2次。定时开放导尿管, 训练膀胱功能, 尿管每5~7天更换1次, 引流袋每天更换1次, 同时鼓励患者多饮水。泌尿系感染一旦发生, 应使用抗生素, 多饮水, 导尿管全开放、引流, 床头抬高20~30cm, 并冲洗膀胱, 可用庆大霉素8万U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进行膀胱冲洗, 冲洗时压力不宜过高, 以防逆行性肾盂感染。冲洗液可在膀胱中保留20~30min后排出, 以提高疗效[2]。

2 结 果

本组病例均获得随访, 时间1~3年, 无神经脊髓损害加重现象及死亡病例。颈椎稳定性维持良好, 无假关节、骨不连发生, 16例脊髓不完全性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均获不同程度的改善。无1例发生泌尿系感染及褥疮。1例由于合并胸部严重损伤而发生肺部感染, 经治疗而痊愈。

3 讨 论

颅骨钻孔时应注意深度, 正常成人颅骨外板厚度约为4mm, 过深会损伤内板, 过浅又易使牵引器把持不住而滑脱。钻孔点可根据颈椎损伤的不同类型而适当调整。如为屈曲型钻孔点应向前移动, 以保证颈椎成伸直位牵引;反之则应向后略移动。颅骨牵引复位后相继的处理方案为继续牵引直至骨及韧带损伤愈合;拆除牵引改换颈颌头环支架背心或头盔石膏背心, 维持3~4个月, 考虑到晚期颈椎不稳定时, 可早期行手术复位内固定[3]。如牵引过程中出现神经功能恶化, 剧烈而顽固性颈或上肢痛而不能耐受继续牵引或因小关节绞锁和骨关节韧带的严重损伤而无法复位的应及时行切开复位手术治疗。在牵引过程中患者常需频繁翻身, 翻身时可采取3人翻身法。翻身时1人保护头部, 注意颅骨牵引器不要碰撞床铺或栏杆而使牵引滑脱, 3人动作要一致, 始终保持与躯干成一直线, 不可扭转、屈伸颈部, 以免加重损伤, 甚至发生危险。护理工作还尤应重视心理护理。颈椎损伤患者卧床时间较长, 患者大部分为青壮年, 突然受伤, 往往无法接受现实, 情绪低落, 尤其是截瘫患者更是对生活感到悲观、绝望。护理人员要用和蔼的语言关心安慰患者, 鼓舞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使患者对医护人员建立信任感, 积极配合治疗。

参考文献

[1]吕式鸳.创伤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182.

[2]滕亚琴.截肢手术患者的心理反应与护理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 1999, 15 (6) :55.

拔罐治疗颈椎痛方法 篇4

① 曲池:在肘横纹的外侧端,屈肘时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仰掌屈肘成45°,肘关节桡侧,肘横纹头为取穴部位)。

② 合谷:第1、第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以一手拇指掌面指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的指蹼缘上,屈指当拇指尖尽处为取穴部位)。

③ 大杼: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低头,可见颈背部交界处椎骨有一高突,并能随颈部左右摆动而转动者即是第7颈椎,其下为大椎穴。由大椎穴再向下推1个椎骨,其下缘旁开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颈椎牵引治疗 篇5

【关键词】 颈椎病;牵引;电针

【中图分类号】R244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23-0082-02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中老年疾病,但近年来发病有年轻化趋势且发病率也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采用牵引配合电针治疗颈椎病68例,并与静脉滴注香丹注射液治疗作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36例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铜山区棠张镇卫生院康复科收治的颈椎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男36例,女32例;平均年龄(44±8)岁;平均病程(45±03)年;痹阻型25例,瘀阻型18里,肝肾不足型25例。治疗组68例,男38例,女30例;平均年龄(46±10)岁;平均病程(35±04)年;痹阻型28例,瘀阻型21例,肝肾不足型19例。以上病例均反复发作,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颈椎病的诊断依据[1],凡符合神经根型、椎动脉型、及二者混合型颈椎病诊断标准的患者皆可列入观察。②压顶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旋颈试验(+)。③X线摄片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颈椎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椎间孔变小。

排除标准:①排除颈椎有骨折、脱位、结核、肿瘤、感染。②排除颅内有器质性病变及严重的心脑血管病变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250mL∶[KG-*3/5]225g,江苏淮安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150128)加香丹注射液20mL(20mL/支,四川升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503203)静脉滴注,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d。

132 治疗组 ①牵引采用坐位枕颌布带牵引法,患者端坐,颈部微前曲,牵引力根据患者年龄、体重、病情及耐受力而定,一般男性8~13kg,女性7~11kg,每次牵引25min,随后进行电针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d。②电针取穴:主穴:双侧颈夹脊穴、风池、百会、天柱、外关、后溪;配穴:风寒痹阻加大椎、风门、列缺;血瘀阻滞加膈俞、阿是穴;肝肾不足加肝俞、肾俞、太溪、悬钟;眩晕头痛加百会、太阳;恶心呕吐加中脘、内关;上肢麻痹加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中渚。

操作:常规针刺得气后,采用G6805-Ⅱ型电针治疗仪(青岛鑫升实业有限公司,许可证号:鲁食药监械生产许20100114号),用疏密波通电30min,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d。

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4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颈项疼痛、上肢麻木、头晕症状)、临床体征(颈椎活动度、旋颈试验、压顶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工作生活适应能力。治愈率=治愈例数/总例数×100%;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治愈:临床症状及阳性体征消失,工作生活正常;显效:临床症状及阳性体征基本消失,头晕明显减轻,头部能自由活动,工作生活基本不受影响;有效:临床症状及阳性体征减轻,工作生活有小部分影响;无效:临床症状及阳性体征无明显改善,仍不能正常工作生活。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x±s)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治愈率426%、总有效率为853%,治疗组治愈率662%、总有效率为971%,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典型病例 患者,女,62岁,工人,因颈项疼痛伴头晕,时有右手臂麻木一月余,加重3天。于2015年9月至我科治疗。经查:颈部活动受限,C34,67棘突下压痛,压顶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X线摄片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C3~7椎体后缘骨赘形成,诊断为颈椎病。给予坐位枕颌布带牵引加电针治疗,牵引重量8kg,牵引后给予针刺疗法,取穴,大椎、风池、天柱、颈3~7夹脊、百会、曲池、列缺、外关、合谷 、后溪,于针刺得气后,接G6805-Ⅱ型电针治疗仪,疏密波通电30min,每日1次,10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后症状消失,恢复良好,后随访至今未发。

3 讨论

颈椎病由于颈椎骨质增生或椎间盘突出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而引起的综合症候群。属于中医学“项痹”、“颈肩痹”、“眩晕”等范畴,本病系外感风寒湿邪,客于太阴经,而使太阳经输不利,经脉不通:或有扭挫损伤、气血瘀滞,使经脉闭阻不通;或由年老体弱、劳损等造成肝肾不足、筋脉失养所致。

牵引能够活血散瘀,舒筋通络,纠正颈椎生理曲度,扩大椎间隙,流畅气血,离解组织粘连,回复突出的椎间盘[2]。针刺颈部夹脊穴可振奋阳气,舒筋通络,阳气通达,气血上荣则眩晕自止[3]。研究表明,通过针刺华佗夹脊穴能提高椎动脉血流速度,缓解局部肌肉紧张从而减轻或解除神经刺激症状及血管痉挛状态[4];百会在巅之正中,别名三阳五络,属督脉,可振奋阳气,补脑益髓,升清降浊,为治疗眩晕之要穴。风池穴属足少阳胆经,为手足少阳、阳维脉交会穴,具有驱除风邪的作用,是治风要穴,主治头晕目眩,从解剖学来看,穴位区域有枕大小神经、迷走神经及椎动脉、枕动静脉的分支分布,针刺该部可扩张脑血管及调节神经,改善脑部供血而达到治疗目的;天柱可疏风通络、活血止痛、熄风宁神。外关为八脉交会穴,通阳维脉,又是手少阳经输穴,手少阳之脉分布于侧头、耳、目、上肢外侧,“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故常用于治疗头晕头痛及上肢的疼痛麻木;后溪通督脉,为手太阳小肠经腧穴,又与膀胱经为流注关系,能畅通督脉和太阳经气而调和阴阳,为临床治疗颈椎病之远道要穴,与其他诸穴相合能使经络通畅,气血调和,达到通则不痛之功效。结合电针疏密波可加强针刺对穴位刺激感传,大大提高了针刺的局部效果,使颈部肌肉有节律地舒缩,加快了颈部的血液循环,可增强代谢,改善组织营养,消除炎症水肿,缓解深层肌肉血管的痉挛,改善神经血管所受的压迫[5],从而达到临床治病的功效。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36.

[2] 李国评,李宏军,李宏岩.牵引配合离子导入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6,25(11):21-22.

[3] 余瑞平.针刺颈枕八穴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11):14-15.

[4] 孙月华.针刺颈椎夹脊穴对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江西中医药,2007,38(1):62.

[5] 罗仁浩,罗仁瀚,徐凯.电针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5):311-313.

颈椎牵引治疗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所收治的100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均为我院病例 (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病例) , 上述患者均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2], 所选患者年龄均超过18岁, 但<65岁, 同时排除合并有慢性疾病患者、合并慢性传染病患者、合并有心脑血管系统严重疾病患者、不愿意参与本实验或不能完成本研究中所及疗程患者、颅内器质性病变患者。上述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例分别为50例, 观察组男性和女性病例分别为28例和26例, 年龄平均为 (48.9±6.3) 岁;对照组男性患者27例, 女性患者23例, 年龄平均为 (49.3±4.7) 岁。两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后,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均实施颈椎牵引治疗, 但观察组是在卧位下实施颈椎牵引, 对照组是在坐位下实施颈椎牵引治疗。观察组患者取仰卧位, 颈椎前屈20°~30°, 牵引力大小为8~18 g, 每次牵引持续时间为20 min, 每天牵引1次, 连续牵引10 d为1个疗程, 连续牵引治疗20 d。对照组在坐位下实施颈椎牵引:患者取端坐位, 颈椎前屈5°~15°, 牵引力大小为4~8 kg, 每次牵引治疗时间为20 min, 每天1次, 连续牵引治疗10 d为1个疗程, 连续进行20 d。

1.3 疗效评分方法[3]:对患者的临床症状 (眩晕程度、头痛、视觉障碍、突然性跌倒) 进行评分:①眩晕:眩晕症状消失为0分, 轻度眩晕患者能够自己忍受且不影响正常步行及工作评为6分;患者眩晕程度不能忍受且步行进行困难, 影响到患者工作, 评分为14 d;患者表现为重度眩晕而不能够忍受, 需要长期卧床, 影响到工作, 评分为20分。②头痛:患者头痛症状消失为0分;患者疼痛为轻度能够忍受, 不影响工作进行, 评委3分;患者疼痛程度为中度, 疼痛程度不容易忍受, 影响到正常工作进行, 评分为6分;患者为重度疼痛状态, 不能忍受影响到工作和生活, 评分为10分。③视觉障碍情况评分:患者视觉在较短时间内自行恢复评为3分;患者可有弱视, 甚至发生了失明、复视等症状, 在较短时间内上述症状消失, 评为6分;患者频繁出现弱视、视力严重降低、复视等症状, 评分为9分。④突然性跌倒:偶尔出现评分为3分;突然性跌倒经常发作, 为6分;频繁发作突然性跌倒, 为10分。

疗效评定:根据上述症状的综合性评分在治疗前后改变情况进行疗效评定。牵引治疗后患者的眩晕、头痛等症状和均消失, 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到正常状况, 能够参与正常工作和体力劳动, 治疗后症状评分和治疗前比较下降超过80%, 临床治疗效果评为治愈;患者治疗前的眩晕、头痛等症状和治疗前相关显著减轻, 患者的肢体功能基本恢复到正常范围内, 患者能够参与工作, 上述症状综合性评分下降超过60%, 临床效果评为显效;患者的眩晕、头痛等症状和治疗前比较有所减轻, 患者能够参加工作活动, 上述症状综合评分下降30%以上, 为好转;患者的眩晕、头痛、突然性跌倒等症状在治疗后并没有改善, 上述症状评分下降低于30%, 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两组所得治疗效果评定结果数据均在统计学软件SPSS17.0下进行分析, 率和均数比较分别采用卡方和t检验, P <0.05, 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均能够顺利完成本实验规定的牵拉疗程。观察组牵引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牵引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采用卧位颈椎牵引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坐位下牵引的总有效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牵引治疗前后的症状总评分比较:观察组治疗前的症状总评分和对照组治疗前的症状总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治疗后的症状总评分和对照组治疗后的症状总评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长期伏案工作等工作方式容易导致颈椎病, 颈椎病发病率较高,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其常见类型。多种因素可导致椎动脉型颈椎病, 如椎间盘退变、椎体骨质增生等因素导致椎动脉发生扭曲而导致椎动脉内的血流量减少引起相应症状[4,5,6]。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措施主要是手术和保守治疗, 保守治疗较为常用, 保守治疗措施中颈椎牵引的应用更为广泛。通过牵引有助于颈部肌肉放松, 提高椎间隙, 有利于颈椎恢复到原来正常位置, 从而改善椎动脉扭曲不良状况, 提高通过椎动脉的血流从而提高脑部供血量[7,8]。再者, 通过牵引治疗能够改善颈部肌肉的痉挛状态, 有利于颈部软组织粘连的松解, 能够有效的改善颈部肌肉的应力大小[9,10]。本文中, 观察组实施了卧位下颈椎牵引, 对照组进行了坐位下颈椎牵引, 观察组牵引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牵引治疗后, 观察组治疗后的症状总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症状总评分, 说明卧位下的颈椎牵引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面优于坐位下的颈椎牵引, 这与卧位下颈椎牵引的优点分不开的, 卧位下颈椎牵引时牵引方式容易调整, 牵引过程中所用的牵引力较小, 实施牵引治疗时更安全, 此种牵引治疗更方便实施。所以, 卧位下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徐蔚华, 马燕红, 赵华昆, 等.颈椎牵引联合电刺激小脑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观察[J].颈腰痛杂志, 2013, 11 (2) :144-147.

[2]阳蓉辉, 代启彬, 赖丽云, 等.颈椎牵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例报道[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13, 9 (5) :78.

[3]夏棣其, 杨钦河, 王盛, 等.颈椎牵引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 2005, 9 (2) :63-64.

[4]王志峰.颈椎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眩晕头痛[J].中医临床研究, 2014, 12 (28) :100-101.

[5]雷龙, 丁玲芳, 赵文华, 等.自重颈椎牵引装置对颈椎病交感症状的康复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5, 13 (9) :1086-1090.

[6]王瑞臣, 邢孝民, 李虎, 等.颈椎牵引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颈性眩晕69例临床观察[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0, 14 (13) :1117-1119.

[7]刘尽礼, 易锦锦, 曾丽霞, 等.仰卧颈椎牵引配合葛根汤加味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40例[J].江西中医药, 2010, 12 (11) :40-41.

[8]王淑华, 李艳, 王雪峰, 等.持续低重量颈椎牵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的疗效观察[J].黑龙江医学, 2005, 10 (9) :698.

[9]潘国昌.颈椎牵引加运动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 5 (11) :2438.

颈椎牵引治疗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科住院的1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 其中男87例, 女73例, 年龄45~72岁, 病程1个月至11年。所有病例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1], 有较典型的症状, 病变范围与受压迫颈脊神经支配的区域相符, 且M R I或C T图像与临床症状符合。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8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大体一致。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均采用颈椎牵引仪器治疗, 每次牵引30min, 每日1次, 连续治疗14d (即1个疗程) 。

1.2.2 观察组

在颈椎牵引的基础上给予手部按摩疗法。保持环境安静、舒适。患者用温水清洁双手, 饮温开水250ml, 取平卧位或坐位, 放松肢体。观察患者双手手部皮肤、色泽, 先热身运动, 向心性方向按摩患者手及手臂所有部位3遍。采用拇指指腹推摩法进行手部按摩, 先阳面后阴面, 即按手背→手指→手腕→手掌→前臂顺序, 以局部皮肤发红、发热为度。手背侧第一、二、三、四、五掌骨体为脊柱反射区, 用手腕推按20次, 取主穴液门、合谷, 配穴神门、太陵、太渊, 以点压、按揉一起一落为1次, 每次点压、按揉深及骨膜3s再抬起手指, 由轻到重再轻, 以患者感觉酸、麻、胀感为度。最后, 全手按摩3遍放松, 每只手各15min, 每日1次。连续治疗14d。按摩结束后半小时, 注意手部保暖, 不吃生冷硬食品, 不喝冷饮料。

1.3 疗效评定标准

于治疗前后采用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 (C A S C S) 进行疗效评定, 包括主观症状 (1 8分) , 生活、工作和社会适应 (9分) , 临床体征 (73分) , 总分为100分。改善率=[ (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 ]/ (正常评分-治疗前评分) ×100%。改善率100%为基本治愈, 改善率60%~99%为显效, 改善率25%~59%为有效, 改善率小于25%为无效。总有效率= (改善率≥25%的人数) 总人数×100%。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适。由表1可见, 观察组基本治愈率高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77, P>0.05)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44, P<0.05) 。总体上, 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属“痹证”范畴, 病机为脉络瘀滞, 风寒湿邪入侵, 痹阻于太阳经脉, 或气血不足, 筋脉失养。中医认为“不通则痛”是气血瘀塞、经络的阻滞所致, 通过手部按摩可以起到行气活血、散瘀止痛、疏通经络的功效, 从而缓解各种痛症。

颈椎牵引是缓解颈椎病症状的主要手段, 有效牵引能解除神经、血管、脊髓的压迫, 并快速缓解颈椎病症状。手部按摩是按摩疗法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现代中医临床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以按摩为手段, 按一定的方法对双手手部经穴、反射区、全息穴、病理反应点进行施术, 具有诊查、治疗疾病及保健功能。手是理想的全息胚器官, 高级的反射活动是手部按摩发挥调节脏腑器官作用的生理基础[2]。液门穴属于手少阳三焦经之荥穴, 通过阳维脉交会于督脉, 旨在疏导经气、舒筋活络, 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循经选穴按摩液门穴主要是刺激周围神经, 通过神经调节改善血液循环, 消除局部炎症与水肿, 促使椎间盘及增生组织恢复。合谷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 按摩可起到疏通经络作用。手法按摩神门、太陵等配穴也可促进血液循环。

本文结果显示, 运用手部按摩疗法配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满意, 且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186.

颈椎牵引治疗 篇8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50例, 其中椎动脉型颈椎病98例, 下颈椎失稳35例, 颈间盘突出17例;其中男86例, 女64例, 平均年龄48.5 (21~76) 岁。150例患者均有反复发作性、不同程度的眩晕症状。其中110例与颈部活动有关;131例伴颈、肩疼痛;63例伴恶心、呕吐、耳鸣、耳聋;10例伴有突发性摔倒。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 异常者达98%, 主要包括颈椎骨质增生、颈椎失稳、椎间盘突出。

1.2 治疗方法

患者俯卧于牵引床上, 戴上头部固定牵引器, 将总治疗时间、牵引力、拉弛力等正确输入微机。患者在牵引状态下可尽可能大地旋转头部, 保持肩部不动。1次治疗时间为10min, 轻型颈性眩晕患者3~5次为1疗程, 重型5~10次为1疗程, 常规治疗隔日行牵引1次。注意事项及禁忌证: (1) 行三维牵引后当日不要做颈部按摩, 以免牵拉刺激加重局部水肿症状, 如有轻微不适为正常反应, 一般4~6h后症状即可缓解。牵引后避免长期伏案工作, 注意颈椎保持正确姿势。 (2) 凡行牵引者均应做X光检查, 凡有椎体脱位, 骨折等情况或Hoffman征阳性者禁止做牵引。严重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慎行治疗。

2 结果

通过对150例颈性眩晕患者临床牵引治疗, 牵引后3~6个月随访, 优:症状全部消失108例, 良:50%以上症状消失31例, 可:50%以下症状有所改善9例, 差:症状无改善2例。优良率93%, 有效率99%。

3 讨论

3.1 颈性眩晕概念

颈性眩晕是指椎动脉的颅外段受到颈部病变影响, 导致供血障碍而引起的眩晕综合症, 常见于老年人。其原因一是椎动脉直接受压, 二是椎动脉丛受到刺激而引起动脉管壁痉挛。症状以长期反复性眩晕为主, 可与颈部活动有关。

3.2 颈部眩晕的常见病因

(1) 颈椎病:颈椎病是导致老年人眩晕最常见疾病, 主要病理改变是钩椎关节和关节突增生, 颈部活动时引起该侧椎动脉狭窄, 转颈出现转向侧动脉压迫加重, 转颈时该侧椎动脉受压而不能代偿患侧供血诱发眩晕。 (2) 颈椎失稳:颈椎失稳是青壮年颈性眩晕的主要病因, 多因长期伏案工作、睡眠姿势不当、体位改变而诱发因素, 且伴有颈肩部疼痛和交感神经兴奋症状。由于颈椎在生理载荷下椎体面异常引起椎动脉痉挛所致。 (3) 颈椎间盘突出症:由于颈部活动时突出间盘反复刺激硬脊膜、神经根及椎动脉周围交感神经所致, 同时突出间盘可直接压迫前庭脊髓束和脊髓而引起眩晕。

总之, 三维牵引治疗颈性眩晕不失为临床保守治疗的有效方法。

摘要:目的:探讨三维牵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7年6月-2010年5月150例行三维牵引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经三维牵引后临床疗效优108例, 良31例, 可9例, 差2例。结论:三维颈椎牵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满意。

颈椎牵引治疗 篇9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观察病例102例, 均来自本院针灸门诊患者, 随机分成两组, 即电针结合牵引治疗组和电针对照组。治疗组51例, 男27例, 女24例;年龄32~67岁, 平均年龄44.28岁;病程10天~3年。对照组51例, 男26例, 女25例;年龄34~70岁, 平均年龄45.2岁;病程5天~6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情况无差异 (P>0.05) 。

1.2 诊断标准

依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拟定:①多见于中老年人, 青壮年人若有损伤或其他诱因亦可发病;②多数为缓慢发病, 也有急性发作或病程较长, 时轻时重, 反复发作者;③症状表现为颈痛、颈旁压痛或胸、肩、背及上肢等处放射痛, 上肢、手指麻木, 颈部僵硬和活动受限, 且其范围与颈神经所支配的区域一致;④压顶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或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⑤影像学检查显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椎体不稳或骨赘形成、钩椎关节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等异常改变。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拟定的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②年龄在30~70岁之间;③知情同意并能按要求完成各项检查者。

1.4 排除标准

①X线片显示有骨质疏松、骨结核或椎体融合的病例;②颈椎外病变如胸廓出口综合征、肩周炎、冠心病等以上肢疼痛为主的各种病患及脊髓肿瘤;③合并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及伴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者。

2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1) 颈椎牵引:使用T-YZQ型微电脑牵引治疗仪 (江苏常州市钱璟康复器材有限公司生产) 。操作:①患者坐位, 用颈托套在枕颌部位;②根据颈椎影像学改变和病人牵引时自觉症状调节牵引角度, 颈椎病一般累及多个椎体, 因此多选择前屈5~15°;③牵引力一般按体重的15%~20%给予, 从低重量开始, 根据病人的适应情况可适当加减;④颈牵引时间20分钟。隔日1次, 10次为1疗程。 (2) 电针:根据病变部位及临床症状选用相应的颈部夹脊穴、大椎、天宗 (患侧) 、肩髃、肩髎、曲池、外关、合谷穴。患者俯卧位, 穴位处常规消毒后, 选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 规格0.30×40mm, 依据患者胖瘦把握进针深度, 一般刺20~30mm, 先快速进针至皮下后再缓慢直刺, 提插捻转得气后留针。用SDZ—II型电子针疗仪接上电针, 使用连续波, 频率1~2Hz, 强度以病人可忍受为限, 持续时间30分钟, 隔日1次, 10次为1疗程。

2.2 对照组

仅用电针:取穴、操作同治疗组。

2.3 观察指标

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 使用一条游动标尺。标尺一面刻有0到10的疼痛强度评分值, 0分表示无痛, 10分表示难以忍受的最剧烈疼痛;另一面为疼痛程度的表情图示。让患者在表情图示上指出疼痛程度, 而后记录下所标示的评分值。

2.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undefined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组内比较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3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判定。

3.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3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见表2。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P<0.01

4体会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多与神经刺激、应力改变、体液因子刺激等因素有关, 大多因素是可逆的, 这为针灸等非手术疗法治疗颈椎病提供了可行性[2]。本病属中医“颈肩痛”范畴。多由劳损致血脉瘀阻或肝肾不足, 精血不能濡养筋骨致局部脉络空虚, 复感风寒湿邪, 使经脉气血不和, 脉络闭塞不通, 气血不畅, 气滞血瘀所致。

牵引治疗可使关节和软组织得到牵伸, 使原来突出的椎间盘受负压影响而被吸回, 同时椎间孔变大, 进一步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 症状得到改善。电针相应的颈部夹脊穴, 可刺激局部穴位感受器,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缓解颈肌或血管痉挛, 松解软组织粘连, 纠正椎间关节紊乱等, 从而恢复颈椎正常解剖关系和生物力学平衡。所谓“经脉所过, 主治所及”, 采用局部与远道取穴相结合, 大椎可振奋督脉之阳气, 祛风通阳除痹;天宗针感能穿过肩胛, 传导到小指, 对臂痛及上肢麻痹疗效较佳;肩髃、肩髎使局部经脉疏通, 气血运行正常, 通则不痛;曲池、外关活血通络、祛风除湿、调理气血;合谷活血止痛。针刺镇痛已被临床所证实, 其机制涉及整个神经系统各部位的功能, 并与神经体液、神经介质关系密切[3]。同时使用电针, 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同一波形, 同一强度和频率, 刺激量大, 可提高针刺的镇痛效果, 并促进病变部位血液循环及炎症、水肿的吸收。本次临床观察治疗说明牵引结合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较好,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186.

[2]周建伟, 胡玲香, 李宁, 等.针刺推拿综合方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中国针灸, 2006, 26 (8) :542.

颈椎牵引治疗 篇10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临床具有表现较典型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颈椎病痛、肩臂手疼痛呈放射性或腰沉麻木或活动受限。发于一侧较多,两侧同时出现较少。笔者1992年10月~2006年10月期间,采用针灸、牵引、按摩、侧板、电脑中频综合治疗。颈椎病者(CSA)在祖国医学中属“头痛”、“眩晕”、“落枕”、“痹症”等范畴,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359例患者,男301例,女58例;年龄25~65岁,病程20年,多数患者从事伏案工作(学习),因患病影响其正常工作而前来我院就诊。359例按临床表现分型,有神经根型、意志神经型、脊髓型、混合型等,所有病例都经X线摄片或做CT检查和临床症状体证检查确诊为颈椎病。

治疗:①牵引法:全自动牵引椅,患者取坐位,牵引重量范围2~15kg(以患者舒适为宜),提升牵引时间为5~15分钟,头部左右旋转,听到咯咯声响,做完后,患者自觉轻松,每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一般牵引2次~2个疗程。②针灸取穴法:1~7脊椎(双穴)主配穴:肩井,肩 、天宗、曲池、外关。配穴:如伴有头痛、头晕、则加百会、天柱、风池、太阳;手指麻木则加取八邪、合谷、中诸等穴。先将患者针灸穴位皮肤常规消毒,用28号针0.5~1.5寸等不锈钢消毒毫针,用快速刺入法进针,强刺激1分钟,拔针,10次为1个疗程。③按摩手法治疗:以舒筋通络、理筋整复为主,患者取坐位,医者站在身后,让病人全身放松,双上肢自然下垂,先用扶法、按法、拿法、点穴法,弹拨等手法,在颈项部及两侧肩部施术,双手中指点揉风池约2~3分钟,再用双食、中指放于风池下方颈椎棘突、两侧,从上而下点揉颈部肩部上肢潮红为止。同时,令患者头,做后仰动作。

疗效标准:参照1997年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眩晕的疗效评定标准为:①痊愈:眩晕等疗状消失;②显效:眩晕等症状明显减轻,头微有昏沉感,或头晕目眩轻微,但不伴有自身及景物的旋转感,可以生活和工作;③有效:眩晕或头晕减轻,仅伴有轻微景物的旋转感,虽能坚持工作,但生活和工作受到

影响;④无效:和头昏沉等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结 果

治疗结果:①痊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功能恢复正常127例,占36%;②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者132例,占39%;③有效: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96例,占22%;经治疗1~4疗程,临床症状无改善者4例,占1.9%;有效率为98%。359例治疗时间2天~1个月,平均治疗时间为15天。

典型病例

患者,男,47岁,长春市公安局民警。2004年5月6日来我科就诊。主诉:颈部僵硬疼痛伴右上肢尺侧及手无名指、小指头麻木,夜间痛重,白天为头晕、头痛,恶心二周左右前来就诊。检查:颈部活动受限,颈肌痉挛,颈椎约5~6椎骨有压痛点(+),臂丛神经牵拉(+)。颈椎活动度:前屈10度后伸5度,右侧5度,左侧15度。X线检查颈椎生理曲度消失,颈椎C型侧弯,C5节椎间隙变窄,相应钩突关节增生。诊断为颈椎病。采用牵引、按摩、针刺、电脑中频等上述治疗1个疗程后,颈椎疼痛及左上肢麻木明显减轻、头痛、头昏、恶心夜间疼痛等症状消失,随诊1年无复发。再治疗1个疗程,上述症状完全消失,颈部活动自如,精神饮食正常。

讨 论

颈椎病(CSA)中医学中度“麻痹”范畴,常见病,多发病,随着年龄增长,生活方式的改变,病例在逐年增多。祖国医学认为颈椎病属于“头晕”、“头昏”、“落枕”、“疼痛”、“麻痹”等范畴,主要是气血亏虚、肝肾不足,复感风寒湿邪,致经络雍滞,气血不通,不通则痛,经脉失养,不痛则通,治疗以铎行气活血,滑利关节,强筋健骨,补益肝肾为主。牵引可以扩大椎间隙,减轻颈神经根的压迫或刺激,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和小关节排列秩序,电针配电脑中频,可祛风散寒,行气活血,舒筋通络,水肿止痛,改善局部血海循环,解除血器和肌肉痉挛,促进局部的新陈代谢,从而减轻神经的炎性水肿,改善椎动脉,基底动脉的供血状况。按摩手法可矫正偏歪的突和局部变异,解除增生的骨组织及突出椎间盘对软组织的挤压,松解软组织之间的粘连和痉挛,改善局部的微循环和代谢善,抑制局部的代谢产物对局部组织的刺激;侧板手法可以纠正颈椎小关节紊乱,恢复局正常的生理解剖关系,调整颈部软组织的内外平衡,恢复其正常的动能,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上一篇:高校声乐整体教学法下一篇:前路减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