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多媒体技术平台呈现精彩数学课堂

2022-09-16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仅靠一张嘴、一只笔与一块黑板是远远不够的。因此, 我们必须转变传统观念, 在教学中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 来优化数学的教学过程, 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精彩。在实际教学工作中, 我们如何根据需要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呢?为此, 笔者想谈一些个人的体会。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 是指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和情感状态。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兴奋剂, 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巨大内趋力。学生一旦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 就会表现出巨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习效率也会不断提高。教学实践中, 我们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辅助教学功能, 以直观、动态、形象化的演示效果, 创设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和创造的视听学习环境, 让学生在饶有兴趣地观看生动画面的同时, 渐入佳境, 在愉悦的气氛中享受数学思维的快乐。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初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 积极创设情境, 把学生带入一个精心设计的符合儿童心理的情景中,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探索知识的活动中, 学生学得主动, 学得积极。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 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才是有效的教学。建构主义认为, 所谓学习的过程不是由教师向学生单向输出、传递知识的过程, 更不是一个学生机械、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 而是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这些知识的意义和自我发展的过程。很显然, 这个知识建构的过程是不可能由别人来完成的, 它必须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的知识经验之间发生交互作用来完成。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教师的教学充满形象, 声音, 色彩, 就能为儿童多种感官所接受, 我们就能使讲授的知识为儿童所接受。”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融形、声、色、动、静于一体,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上起了不可缺少的作用。

例如, 在教学《24时记时法》时, 我设计了这样一组画面:一昼夜钟面从0点到24点时针和分针的变化过程, 随着钟面的变化, 同时演示夜色, 星星、月亮逐步变淡, 太阳慢慢升起, 再到夜色, 星星、月亮的过程, 让学生整体感受一昼夜从0时到24时的变化过程。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融形、声、色、动、静于一体,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上起了不可缺少的作用。

二、借用多媒体技术, 拓展课程内容扩大学生知识面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 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 充分激活课堂教学中的各个要素, 全方位地调动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建立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 必将能实现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最优化, 提高教学效率, 促使学生全面、和谐、愉悦、高效地发展。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 在学生小组合作, 动手实践探索出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比值总是三点多的基础上, 告诉学生, 古代数学家就已经研究出了这一点, 演示《周髀算经》, 算经中就提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是:周三径一。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周三径一”已经不能适应, 进而介绍数学家刘徽的“割圆术”求圆周率的思想和方法, 让学生直观体验。利用课件演示, 先出示圆, 再依次出示圆内接正六边形、圆内接正十二边形、圆内接正二十四边形、圆内接正四十八边形、圆内接正九十六边形……正六边形的周长正好是圆直径的3倍, 正十二边形的周长是圆直径的3.105828倍, 正二十四边形的周长是圆直径的3.1320628倍……师引导学生在看的过程中发现, 而再继续分下去, 正二十四边形、正四十八边形的周长越来越接近3.14。让学生经历圆周率的研究历史, 渗透了数学文化和数学思想。在此基础上播放祖冲之在计算圆周率精密值中做出的贡献, 以及现代数字技术发展在计算圆周率精密值中的作用。让学生经历了圆周率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又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 在完成教学目标后, 设计了这样一个“了解人民币的历史”环节, 让学生跨越时空的界限, 知道中国货币历史久远, 夏商时代以海贝为币;金属币始于商代晚期的青铜贝, 距今已有3000余年。春秋战国时代, 货币文化有很大发展, 金属铸币后先后有布币、刀币、有文铜币、金版及有孔圆钱等等, 形成文字、形制各具特色多元格局的货币文化。以及发展到现在的第五套人民币, 通过图片与文字的再现, 真实得演绎了人民币的发展历史, 让低年级的孩子对人民币的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

三、妙用多媒体技术, 促进学科整合渗透数学美

“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 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 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的教学类型。运用多媒体计算机信息容量大, 信息的检索、提取、显示及信息类型的转换方便迅速, 信息传播效率高的功能优势, 增加课堂密度。运用计算机的功能对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进行整合, 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内在的迁移, 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网络, 有助于促进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众所周知, 多媒体手段直观新颖。利用多媒体技术, 促进数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整合, 能够营造温馨愉悦的课堂氛围, 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一节课时, 正逢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发行。我抓住这一契机, 利用这一热点新闻通过视频转播“福娃”宣传片导入, 画面最后定格在五个“福娃”身上, 同学们一下子就喊出了“贝贝、京京、欢欢、迎迎、呢呢”五个“福娃”的名字, 教师相机引导交谈, 营造了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然后, 我又让学生欣赏判断世界各国的国旗, 这不仅开阔了学生知识面, 又通过设计的悬念, 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练习的设计中, 我有意识地进行开放性的训练, 让学生在操作探索中来学习新知, 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在学生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后,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也想更加体现数学生活化, 让学生真实感受数学源于生活, 又用于生活, 在生活中处处都藏着数学知识, 只要我们善于观察, 积极思考, 就会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又精心设计了一组图画让学生欣赏, 通过欣赏中国的建筑、中国的民间艺术品如剪纸、京剧脸谱等, 让学生充分感受对称的美, 也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骄傲。这节数学课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 还受到了美的教育。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合理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教学由平面走向立体、由静态变成动态、将为抽象化具体, 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能较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教学效率, 促使学生全面、和谐、愉悦、高效地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多媒体技术,兴趣,学科整合

上一篇:基于特征分类的智能汽车赛道元素识别算法下一篇: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方法的演变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