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2022-12-24

1 引言

到了中职阶段数学涉及立体几何、函数等相对比较抽象的知识, 所以对于一些抽象理解能力不好的学生, 学习起来可能会遇到很大的困难, 因此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仅可以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以灵活、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 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激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有效利用信息技术, 引起孩子的学习乐趣

抛开社会舆论, 中职学生大部分的学习基础都比较差, 文化课都较落后, 很多家长出于对孩子和家庭的考虑, 让自己的孩子去上中职学校, 却不知道, 中职生在学校学习知识的时候, 和高中生学习最基本的知识一样, 都比较抽象、枯燥等, 从心底里, 中职生对现阶段的学习有一个强烈的排斥心理, 抗拒枯燥的练习;另一方面, 他们学习的自觉性也不够高, 也不会成熟的去考虑将来, 不知道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

但是他们也有优点, 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对新鲜的事物具有强烈的欲望, 想探个究竟。他们思维还没有像成年人那样, 已经定型, 他们思维活跃, 我们把中职数学教材中的抽象概念和复杂的理论知识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形象的展示出来, 可以以动态GIF效果图, 可以以flash等技术手段引起学生的注意, 引起他们的好奇心, 让他们从思想上感觉学习数学还特别有趣, 从而克服数学较难的意识, 并且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 让学生们认识到, 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形象化、具体化, 先把孩子们的学习“胃口”提起来。此时, 我们就成功了一半。

例如, 为了使课堂气氛更加活泼, 课堂更加有趣, 对于抽象的概念、原理, 教师不要采用传统教授法, 而是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动画等工具来展示出来。比如在学习三角函数的时候, 我们可以借助相应的工具把三角函数的图像在电子白板中以动态的形式, 形象的展示出来;学习线性规划的时候, 我们可以结合实际, 让学生学以致用, 知道今天所学的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习立方体的时候, 我们可以通过三维图像等形象地显示出来, 从正面、侧面、俯视图等观察, 让学生自己总结, 轻松理解, 不增加任何负担, 进而培养学生的立体感知能力, 通过这样的技术手段, 学生就掌握了一定的数学理论知识, 这比枯燥的文字有兴趣多了。

3 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每一个知识点的形成都有过程, 每一个知识点的应用都有范围, 而我们传统的教学过程, 不是“填鸭式”教学过程, 就是“题海式”的练习过程, 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了长足的提升, 却忽视了教学的目的, “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对于我们教师来说, 对教材的理解、题目的类型都熟烂于心, 但对于学生来说, 如何才能起到“学以致用”, 确实是一个学习难点。如何才能提升教学质量呢?现代化的计算机对我们的教学过程有帮助吗?学生的知识不能灵活运用, 一部分是教材理解不透彻, 一只半懂;一部分是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相冲突, 就是我们所说的“负迁移”。要想克服以上问题, 我们就从根本上去理解、搞懂知识。此时, 我们借助于现代化的工具-----计算机来实现。对于一个问题, 通过计算机做出一个相应的模型或者一个架构, 让学生自己的体会、自己去分析、自己去理解, 在通过学生们对知识的质疑、学生们之间的探讨、最后解决质疑的过程, 使学生对本次课相应的知识点掌握牢固;还有, 通过动态图、视频等教学资源, 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的认知, 从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 不知不觉中来完善整个学习过程。针对掌握不牢固的学生, 可以反复播放资源, 使其比对教材, 认真观察, 查找不足。

这都是利用计算机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的。例如, 在“函数”学习中, 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 把“函数的图像以及制作方法”等过程展示出来, 再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把函数的图像左移、右移、上移和下移, 然后观察其不同点, 然后在让学生和同桌进行交流讨论, 就能很快地总结出函数图像的性质, 以达到问课堂要效率, 深化课堂教学, 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4 理性借助信息技术, 不能反客为主

我们知道, 要想把抽象的、枯燥的数学课堂讲的有趣、生动, 离不开有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 当然也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信息技术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冲击力很大, 导致很多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一味地使用计算机, 离开计算机都不知道该如何讲课。但是我们作为老师, 要明白, 任何工具都是一种辅助手段, 包括计算机信息技术, “计算机信息技术手段”是一把双刃剑, 我们一定程度上可以利用此技术轻松地驽驾课程, 但是也不能过分的依靠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如果凡事都要利用信息技术, 我们都会被“双刃剑”利用了。讲完了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诸多好处, 我也要在这里强调一下, 什么时候最适合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手段。

4.1 易混的地方

数学中的函数, 对于学生来说很难, 容易混淆, 指数函数、三角函数、对数函数等, 每一个函数的特点以及性质有完全不一样, 学生很容易把函数知识混淆在一起。同理, 中职教材中的函数章节, 对于学生来说, 也是一个梦魇。我们作为老师要把这个难点克服, 此时就要用到计算机信息技术。每讲一个函数的时候, 要做好适当的课件等, 巧妙地利用现代化的动态效果图, 通过电子白板大屏幕把易混点罗列出来, 及时综合复习, 增加学生的印象, 从而把“易混点”变成“知识点”。

4.2 学生刚接触到立体几何时

每一个人的经历和社会背景不同, 每一个人的想象力都不一样。当然了, 学生的想象力虽然比较丰富, 但是由于年龄小, 又没有想象力方面的培训等, 所以想象能力有限。学生在初中以前学习的几乎都是平面几何的相关知识, 很多时候, 针对教材中的正方体或者立方体等, 有些学生无法建立想象出图形的样子, 当我们画出的时候, 这些学生才恍然大悟, 他们把空间立体图形的形状和平面图形的形状混淆在一起。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手段, 用特殊的颜色、特殊的线条或者旁边加上批注等方式, 标出容易被学生忽视的地方。这样就很容易开拓学生思维, 让教学过程变得高效。

以上是对如何在课堂上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简单的分析。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使用不但可以展示知识,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而且还能动态的呈现整个教学过程, 让学生从根本上完善对数学的认知。但在教学过程中, 信息技术的使用不能喧宾夺主, 因为学生在课堂中起主体作用, 教师起引导作用, 而计算机信息技术手段只是一个工具, 并且还是一个辅助工具。我们要紧握“双刃剑”的手柄, 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 才能让其发挥更大的优势,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中职数学课程中许多知识都是非常抽象且枯燥无味的, 通常需要借助图像或图形才可以形象理解。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不但可以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还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地展示出来。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怎样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职数学,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范波涛.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教学整合与应用研究[J].河南大学, 2012.

[2] 建平.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案例[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8.

[3] 逹中, 黄泽钧, 胡璟.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2.

上一篇: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务的影响下一篇:“碰瓷”行为处理的法律困境及规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