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精彩

2024-04-15

常规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精彩(精选5篇)

篇1:常规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精彩

常规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精彩

多媒体技术是20世纪末发展起来的主要电化教育手段,其本身具有许多对于教学过程来说是特别宝贵的特性与功能,是其他媒体所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的。教育进入二十一世纪,多媒体正逐步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以其丰富的教学内涵,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促进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并构建起新型的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通过情境创设,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但全课堂运用多媒体教学则会扼杀教师在教学中的即兴创造,成为典型的电脑“满堂灌”。可见,在植物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来提高植物教学质量,是当前植物学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在此,本人结合自己教学实际谈一些体会,同广大同仁商榷。

随着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和进步,电教多媒体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得视。不可否认,电教多媒体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种种方便和实效。但是,我个人认为:在新理念下实施课堂教学也不是必须使用电教多媒体,其实,常规的原生态教学也会有其独特的教学魅力。让人欣赏和体味到的是原汁原味的数学教学。

1、基础知识实

在常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在引导学生进行基础知识训练方面。这也是我国数学的一大传统优势。历实基础,从小学抓起。所以教师就采取了多种形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基本功训练。如果过多采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容易对很多内容有一种过眼云烟的感觉,一带而过。没有那种踏踏实实,安下心来做学问的体验。尤其是计算类的教学,常规的课堂教学就更显其优势。

2、教学程序活

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学程序必须按教师的预期设定进行。然而课堂教学针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等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别。在课堂教学中难免出现一些教师意料之外的事情。面对这种情形,不用多媒体的课堂教学就更容易操作。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时进行调整,起直到认为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为止。所以,这也是不用电教多媒体的好处之一。

3、可用资源多

不用电教多媒体的课堂,教师操纵起来更灵活、更得心应物,随时可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如在学习习近平角周角定义时,为了让学生能直观理解、感觉定义的形成过程,教师通过身体的旋转让学生亲自目睹平角周角的形成过程,并对基间的关系有了更深一层次的认识。再比如,让学生感觉一秒钟的短暂,教师让学生拍一拍手、跺一跺脚、眨一眨眼、打一个响指等。借助这些肢全语言,学生对一秒种的认识就更深刻,同时也体会到了时间的宝贵。

4、动手能力强

失去对电教多媒体直观演示的依赖,很多教学内容都要求学生亲自来动手操作,进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比如认识四分之一这个分数,就要学生亲自动手去折一折,认识平均分,找出其中的一份;学习《认识钟表》一课时要求学生在家长的配合下,自制一个钟表。在制作的过程,学生就认识了时针、分针及钟面上的数字和刻度,然后在学习整时时还要学会拨针……这些能力在使用电教多媒体的课堂上是得不到锻炼的。电教多媒体在数学课上使用与否,并不是绝对的。它与常规教学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不管采取何种方式,只要能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就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追求。

具是教学形象化的教学器具,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上有明显的作用。数学教学中自制教具的有机正确操作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师较为关注的问题,教师在实验教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正确地进行自制教具的演示,有时可以直接判定一堂课教学的成功与否,而此时学生也会因为教师的正确演示给学生自己的思维以豁然开朗的感觉,知识点掌握也往往会因为自制教具的正确操作而得到理解与运用。在小学数学实验教学中,有效地指导学生利用自制教具,让学生动手操作,想一想,说一说,摆一摆,使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切实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的积极性,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如何来发挥小学数学实验教学中的自制教具操作的实效性,如何使自制教具操作实现它的实效性,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呢?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实验教学中,学生感兴趣是他们学好该科的动力源。我们必须把数学情感作为一个独立的目标和数学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平等看待。所以,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操作活动情境,利用自制教具创设合理的适时的动手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会使学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和学习兴趣,发展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数学实验教学的人文教育。

前一段时间上了九年级的一节课《解直角三角形》,有许多关于实际问题的习题。比如测旗杆、树、楼房的高度,其中有需要测角的工具,因为给上一届学生讲课的时候,学生总是不明白怎样才能把角测出来,这次上课提前设计好了的方案——适时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制教具,提高实践能力。我安排了第一个任务,讲给大家知道测角有一种工具“测倾器”,让大家从网上查制作测倾器的材料及方法。

学生分组查并且制作,准备下次上课时用,这下学生的兴趣来了,每个小组都在商量着怎样操作,给了一天的时间,在他们制作的过程中哪有不清楚、不理解的地方,我帮助他们探讨、研究。第二天上课的时候,每个小组都制作好了一个测倾器,同学们的确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测倾器上边的量角器有的是用教师的上课时的专用教具,还有的是在一张纸上画出量角器然后贴在木板上;下边用的吊坠有的是一小块砖头,有的是用橡皮削成圆锥形状,各式各样,但到底制作的测倾器能不能用呢?接下来安排第二个任务,到学校的操场上实地测量旗杆的仰角,然后计算出旗杆的高度,学生一听说可以到室外去都非常兴奋,每个小组带着自制教具、笔和本就去了。同学们在操场上旗杆附近一组一组的开始认真测量,只用了十几分钟的时间有的小组就把旗杆的高度算出来了:11.8米,然后找我问对不对,我没有直接告诉他们,让他们小组之间比较一下,有几个组的计算结果相近,可有一个小组的数据和其他小组差了1米多,我告诉其他小组帮助找一下是哪出了问题,最后找到了,没有加上测倾器的支架高度。

测量实验结束后,同学们意犹未尽,又去测树的仰角,计算树的高度。这样,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习,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解决了问题,提高了实践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用自制教具和室外进行实验教学是一种新颖的、奇特的情境创设,是引发学生好奇心的火苗,能很好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一自制教具直观、明显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二自制教具和设计室外实验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动手欲望,有利于探究实验的开展。三室外实验可使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四自制教具与室外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可有效地传播非语言教育信息。

实践证明,利用自制教具,加强直观、实际操作,教师正确的引导学生把手、眼、口、脑结合起来,调动各科感官参与活动,对促进知识的消化有着特殊的作用,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

篇2:常规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精彩

——丁立梅《老人与花》

从小学起便开始种植花草,几年下来,还真积累了些经验。每天中午,雷打不动,回到家,走到窗台边,每每嗅到那植物特有的清香,思绪翩飞,想象着自己漫步花田,一顶草帽,一件蓑衣,颇有“种草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韵味。

我轻轻提起小水桶,晶莹水珠倾泻而下,兰花的叶片贪婪吮吸着仙露琼浆,我拿起小铲子,小心地为兰花松土,它黄黄的花瓣在骄阳下熠熠生辉。

事罢,我往椅子上一躺,愉悦地望着各种奇花异草在微风轻拂下扭动身姿,抖擞精神,感到一股生命的勃然张力滚滚充实我的心底。在这平淡的生活中,也多了几分诗意。

无知的我曾以为,总有花草喜欢阳光,于是,我总是喜欢把它们整齐地排在阳光充沛的阳台上,认为这样便可长得更好。可日久天长,牵牛花长得绿叶葱笼,仙人掌挺立在土中,芦荟却蔫下了脑袋,毫无生机。

为何如此呢?好奇心的驱使,我把疑问抛给了爷爷,爷爷摇着头,轻抿嘴唇:“看来你还是知识不够啊,牵牛花喜阳,得放在阳边,而芦荟喜阴,自然见不得光。各种花草习性不同,可不能一概而论哦。”

我恍然大悟,把它移到了阴暗处,几天后,它果然青翠再现,宛若洗罢的窈窕仙女,我看着它,震住了:是了,花有花的生存之法,不能以统一的方式栽培。人不也有自己的适合之道吗?与其在追逐他人中迷失自我,不如脚踏实地地走好自己的路,开创属于自己的灿烂与精彩。想起前几日一直在纠结几个同学之间恩恩怨怨,此时,一下子释然了……

种植花草,它给予我的,不仅是一份雅趣,更是深刻的哲理。用倾尽全力报答我的恩泽。

一花一世界,一草半重天。种植花草中,有美,有哲理,有生活;更有优雅,有诗意。

平淡中也有诗,尽在一花一草间。

作者:琦玉

篇3:多媒体与精彩的小学数学课堂

一节好的课, 情境的创设非常重要。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是好玩、好动、好奇心强, 对于色彩鲜艳、离生活较近、有趣味性的事情感兴趣。教学中只有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才能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现代教育技术的直观、生动、具体、形象、新颖等特点, 都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

二、运用多媒体, 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数学教学中, 常常会遇到靠凭空想象和实物演示难以解决的问题。

例如, 在讲解《圆的面积》一课时,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面积计算的方法这一重点, 我先在电脑上画好一个圆, 接着把这个圆分割成相等的两部分, 共16份, 然后通过动画把这两部分交错拼好, 这样就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反复演示几遍, 让学生自己感觉并最后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面积与原来的圆的面积是完全相等的。再问学生还发现了什么?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什么有关?从而导出求圆的面积公式。使得这节课的重难点轻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从这个例子中, 再一次证明了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利用多媒体的魔幻效果, 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三、运用多媒体化静为动, 让学生感受知识形成过程

应用信息技术教学, 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 直观生动地展示出来,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 而且使学生学得主动, 同时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比如, 《加法的初步认识》是低年级学生学习加法的开始, 让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非常重要。由于初次接触加法, 用语言叙述很难表达准确、完整。因此, 老师要精心设计演示操作程序, 寓加法的含义于演示操作过程中, 通过演示操作的条理化, 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 为学生思维的条理化打下基础。在教学中, 我将教材中的气球图制成化静为动的活动场景, 在屏幕上演示两个气球合在一起的全过程。通过老师的启发提问, 组织学生动手摆一摆圆片, 从中体会加法的含义, 就是把几和几合在一起, 用加法计算。由于制作的CAI鲜艳、动感强、画面清晰, 学生听得认真, 看得仔细, 这样建立的加法概念印象深刻, 记忆牢固。

从这里可以看出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能创设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 可以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 靠挂图或板书又难讲解清楚的知识, 在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景、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中, 进一步地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

四、运用多媒体, 把学科知识还原于生活

知识源于生活, 又应用于生活。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 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 他们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 而且, 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相应地, 学习不是简单的使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 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 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 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学科问题, 又能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

比如, 《认识时间》教学中, 我运用课件中很多的情景图, 一幅上学的图, 在图左边有钟表, 上面是具体的时间;还有放学图;星期天, 起床几点, 吃饭几点, 出去玩的时间, 回家的时间, 吃中午饭、看电视的时间等, 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运用学习的知识, 准确地说出每件事情的时间, 从而进行了广泛的应用, 学生在应用中学会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实例, 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 认识时间对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以思维训练为核心, 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主动创新, 获得知识技能上的提高, 满足兴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 提高数学素质和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 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

总而言之, 恰当地选准多媒体的运用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 适时适量地运用多媒体, 就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 发挥其最大功效, 就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过重负担,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促进素质教育实施, 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变得乐学、好学,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小学数学课堂也会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篇4:多媒体技术在常规教学中的应用

一、多媒体技术作为常规教学手段的突出特点

(一)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学习。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心理上的个别差异,致使教师不可能把每个学生都教成无差异的优等生。作为教师既不能忽略后进生又不能抵制尖子生,然而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兼顾每个学生。而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利用电教多媒体手段实施个别化教学,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可根据其自身情况,对教学进度、学习内容难易程度加以调控,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会有所提高。

(二)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挖掘教学中的美,结合音美知识作课件,可提高教学效率,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创造思维。上课时,学生的感知、注意、记忆、情绪、兴趣、意志对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学生获得的信息,11%是通过听觉,83%是通过视觉。在相同时间内学生看播放的故事片比看同样内容的故事书效果要好。用课件把课时安排得紧凑、内容充实,做到图、文、声、动画结合,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中的主体性教育精神。

(三)有利于增加学生的理解能力,集中注意力,激发学习动机。人对知识和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从直观感觉开始的。我们过去的课堂教学活动只是依靠教师语言和教科书来进行教学,这使课堂教学难以获得良好的效果。传统的教育模式枯燥、乏味,学生感到很吃力,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在讲比较抽象的概念时,只凭借单一的文字和符号进行描述,尽管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忙忙碌碌记笔记,也不能完全理解。教师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新颖性、多样化、趣味性,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如:物理学科讲授电磁感应、机械振动、惯性等;地理学科讲授天体的运行和地壳运动;生物学科讲授细胞、遗传基因;语文学科讲授戏剧、小说等。

(四)促进教学内容快速更新,紧跟科技发展步伐。当今世界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掌握最新知识、紧跟前沿的科技成为现代教育必须考虑的问题。没有现代知识的学生将得不到社会的欢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具有信息量大,特别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融合,可以实现知识共享及最新知识的快速传播,有利于教师知识视野的拓宽,使其给学生传播的知识具有前沿性和全面性,新知识、新概念层出不穷。教师的教学内容已不再仅局限于自己或少数人的科研成果,过去传统教学中,因课时限制、教师知识面窄、教学内容难点解决有异、传授知识单一落后等问题都能得到及时的更新和发展。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其中许多突出的特点在实践中已显示出其强大的优势。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一个辩证的过程,在现代教育媒体开发与应用中也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并在实践中注意解决,才能确保更好地使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发挥其巨大的优势。

1.任何教学手段都不是万能的,它只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辅助手段。选任何一种媒体作为教学辅助手段都具有其本身的局限性。如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白天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教室环境较暗,课堂笔记记录困难;信息量大,速度快,基础薄弱的学生学习吃力;加之目前开发软件的技术不高,长期使用多媒体教学,学生会丧失新鲜感,若教师教学组织不当,学生感觉单调、视觉疲劳,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2.教育特色网站名目繁多,而真正具有实用价值的甚少,一些题库打不开的现象也时有出现;各学科发展不均衡,尤其是小科目,资源就更少。

总之,多媒体教学技术已成为教师个人职业化发展的空间与手段,教师通过电脑网络打破了时间、地域的界限,使大家的学习交流更加方便、灵活、深入,更加贴近我们的工作学习,使我们在做中学、学中做,平等地交流。单一、枯燥、呆板的教育形式也不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学生需要接受的是更多、更新的知识。而要真正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人才,只有充分发挥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优势,真正做到让教师轻松地教、学生轻松地学,才有可能培养出合格的综合素质高的现代化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祝智庭《走向信息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2004.2.第四版)

2.朴雨美《Internet中文信息搜索引擎评析》(《电脑学习》2002.2)

3.唐定伦《浅谈现代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4.师书恩《计算机辅助教育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7)

5.潘东华 桑新民《让教师共享集体智慧》

(作者单位:河南省栾川县实验中学)

篇5:常规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精彩

一、 运用多媒体教学, 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 单纯用语言描述知识, 学生不容易理解、接受。如果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就可以把重难点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动态化, 这样学生接受起来就比较容易。

例如在学习《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时, 学生很难理解“如果分的份数越多, 每份就会越细, 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长方形”这句话。但如果用课件演示, 效果就不同了。随着动态课件的不断演示, 屏幕上的动态画面显示把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16份、32份……随着小扇形的重新拼摆, 学生很容易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突出重点, 并很容易地突破了难点。而且, 学生是在非常轻松的氛围下学习了知识, 难点迎刃而解, 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

二、 运用多媒体教学,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 不如好之者;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智力之母、动力之源。学生如果能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那么就会发挥主观能动性, 怀着强烈的求知欲去探索。一段视频资源, 一段图片资料, 一首乐曲, 一个小课件, 都可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数学的兴趣。而这些教学内容的呈现都离不开多媒体的恰当运用。

在教学一年级《统计的初步认识》时, 对于小学生来说, 这是认识统计的第一课, 教学内容本身比较抽象。那么如何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 是教师备课时的重点。根据低年级学生对彩色图画的关注及对小动物的热爱, 教师课上截取了一些动画片镜头, 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 来提高学生参与的欲望, 让学生在选择他们喜欢的一部动画片中, 不知不觉引入统计的初步知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异常高涨, 有的选第一部, 有的选第四部。当然, 最后放映哪一部, 要看哪一部选的人最多了。通过动画视频的播放, 创设了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境, 激发孩子看动画片的欲望, 使他们在愉悦中参与了统计活动, 然后引出新授内容。

三、 运用多媒体教学, 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我们知道, 在应用题教学中, 学生理解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直接关系到解题结果。同一个班级中, 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智力水平有较大差异, 看似简单的问题, 有的学生却较难完成。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适时运用多媒体的强大功能, 帮助学生从抽象思维过渡到形象思维, 给学生直观的感受, 从而启迪学生的思维, 加深对抽象知识的理解, 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题:一列火车全长250米, 以每分钟900米的速度通过一座隧洞, 从火车头进洞到火车尾出洞共用了7分钟, 求这座隧洞的长度是多少米?

这道题中数量关系不太明显, 很多学生列式为“900×7”。针对这个问题, 教师在教学时, 利用多媒体设计了一列火车从火车头进洞到火车尾出洞的行驶情景:只见屏幕中出现一列火车, 从远处驶来, 等到“火车头进洞口到火车头出洞口时突然停下来”, 请学生观察这段路程是多少?“火车再次启动到火车尾出洞口后又停下来”, 再请学生观察这段路程又是多少?

由此学生很快得出:火车头进洞口到火车头出洞口所行驶的路程实际就是隧洞的长, 但7分钟是火车头进洞到火车尾出洞的时间, “900×7”实际上应为“隧洞长+火车长”两部分的长度, 那么要求隧洞长正确列式应为“900×7—250”。

在这里, 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了题意, 进一步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对于学困生, 他们往往抽象思维能力较差, 通过课件中具体的演示, 问题的难点迎刃而解, 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四、 运用多媒体教学, 促进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在教学中, 我们运用的多媒体一般是指能够同时处理、编辑、展示两个或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 这些信息媒体包括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和视频等。因此在一节课中, 借助多媒体的这种灵活多样性, 易于实现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例如:在教学《按比分配》时,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呈现一幅配制饮料的情境图, 把理解按比分配意义的教学置于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中, 根据情境提出具体问题, 使学生明确探讨的任务。然后同桌间相互讨论, 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 组织学生归纳概括, 提升知识理解。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已有知识, 运用多媒体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进行讨论, 得出结论。也可以先浏览相关网站信息, 将学生置于一定的情境中去亲自感受, 让学生自主学习, 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总之, 有了多媒体的使用, 合作学习变得更加精彩。

五、结束语

上一篇:审前调查的内容和过程下一篇:考试技巧及心理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