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管理论文

2022-05-14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素质教育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当前,初中阶段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在推动学生素质综合素质的提高和深化新课改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本文主要从分析素质教育与课程管理的关系入手,着重论述在初中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进行课程管理。

第一篇:素质教育管理论文

学校教育管理要遵循教育和管理规律

学校教育管理具有教育和管理双重属性,因而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和管理规律。

首先,学校教育管理要遵循教育规律。教育规律有很多条,其中关键的三条是受约律、适应律和协

调律。受约律是指教育发展受着诸多因素的制约。教育不可能独立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而存在。学校要依法办学、依法管理、依法治教。要研究、遵循、运用经济发展规律,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要努力传播社会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发展成果,不断弘扬和丰富社会文化,不断催生和创造新的文化。要适应科技发展水平,充分运用已有的科技发展成果,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现代化。

适应律是指教育发展应该适应两个发展的需要,即个体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要研究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创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良好环境。学校课程设置要考虑和满足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一展身手,真正享受到人生的成功和幸福。

协调律是指教育发展需要协调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关系。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

教育三位一体,缺一不可。学校要有正确的理念、措施、方法不断改进教育效果、教学效果、管理效果。

学校应注重向社会和家长宣传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使大家能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教育的合力和凝聚力。

其次,学校教育管理要遵循管理规律。管理规律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系统全面规律、以人为本

规律、激发动力规律和注重效益规律。

学校教育管理要遵循系统全面规律。学校教育管理涉及人、财、物、事、时间、空间、信息等多个方面。管理要全面系统,不能顾此失彼,不能以偏概全,要全盘考虑、系统把握。管理中要力争做到全员、全面、全过程,使教师团队优者更优、差者赶上,优秀生培养有成绩,学困生转化有成效,问题生教育有成果。要抓好管理过程中的计划制定、任务落实、效果检查和总结提高工作,真正通过高效的学校教育管理使学校、教师、学生都有发展。

学校教育管理要遵循以人为本规律。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面向生命的事业,因此管理中以人为本更为重要。管理过程中要了解教师的诉求、需要,因势利导,改进服务,使他们能够心情愉快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困惑,做好传道、授业、解惑工作。教育管理中做到以人为本,是教育的本分,是教育的本义,也是教育的本色。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教育管理才能实现高效。

学校教育管理要遵循激发动力规律。学校正常运行需要一定的推动力量,包括国家教育政策、上级行政机关指令以及学校师生员工的有意识的行动。学校教育管理要善于把国家教育政策变为师生员工行动的准则,使大家干有方向、做有目标。学校教育管理还要善于借助上级行政机关的指令推动师生员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使大家有获得感,有成就感。当然,学校发展真正的动力来自于师生员工自身的努力。这种动力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需要一种机制的力量。教育管理中要重视机制的建设和完善,要通过机制的力量调动干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学校教育管理要遵循注重效益规律。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社会效益是首要效益。学校教育管理要注重效益,就要提高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效率。要科学评价教育效益,通过教育活动的开展,看学生是否德有所立、智有所启、体有所健、美有所向、心有所养。要科学评价教学效益,通过课内外教学活动的开展,看学生是否获得了知识、提升了技能、培养了能力。要科学评价管理效益,通过学校管理活动的开展,看是否實现了预设的目标、促进了师生的成长、办出了人民满意的教育。

总之,学校教育管理需要研究、遵循和运用教育规律和管理规律。哪个学校做到了,哪个校长做到了,学校管理一定就会取得应有的成效。

(责任编辑 李 芳)

作者:陈自鹏

第二篇:素质教育与课程管理:现阶段初中实施素质教育中的课程管理

摘 要:当前,初中阶段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在推动学生素质综合素质的提高和深化新课改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本文主要从分析素质教育与课程管理的关系入手,着重论述在初中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进行课程管理。

关键词:初中阶段;素质教育;课程管理

当前,初中各个学校都以素质教育思想和新课改理念为指导,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全面落实国家的相关教育方针,大力推行和实践新课改的相关要求,不断做出努力,取得了很多成绩,也有一些可喜的变化。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对相关的课程进行有效管理的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1 根据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和思想认识,做好学校的课程规划

1.1 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课程改革方案,按照相关的规划,进行相应的课程改革

要开齐开全,所设置的必修课程,在开足课时的同时,不能够随意的增减相关的课程和课时。初中学生的课程要保证学生对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领域的课程安排,要保障综合实践课和活动课程的设置,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方面的学习。一般来讲,学生必修课程的安排和课时保证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要在活动课程上加以足够重视。与此同时,要开设尽可能多的选修课程,所选课程要充分满足学生对课程对象性个性化的选择需求,也要实行行政班和教学班相结合的班级管理体制,要建立选课指导制度,合理选课,有利于学生及早进行科学的评价。

1.2 初中阶段相关学科的具体安排

对于初中阶段的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科目,要精心构思其讲课的范围,教师要做好充足的备课准备。与此同时,针对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等方面,这几个必修的模块也要尽可能的选择合适的时间来进行选修课程的学习,同时,保证体育课程和艺术课程的开设,在迎接中考的同时,要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他们高中学习和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音、体、美课程的设置,要同时注重初中学校要加强体育艺术课程的开设和体育艺术活动的开展,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配齐体育艺术课相关的师资和相匹配的设施,把体育艺术活动落到实处,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体育艺术比赛或者相关的活动,如艺术节、科技节、广播体操比赛、元旦晚会等等,培养学生科学的锻炼方式和锻炼习惯,增强学生体质,培养良好的艺术素养。音体美课程开设,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学生的良好艺术素养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逐步加以展开。体育、艺术和美术方面的课程组织,要打破行政班的管理和建制的僵化思想,要由学生体现出自主性的思想,根据学生自愿来进行选择授课,教师要按照授课班的形式组织授课,灵活机动,这样更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相关的技能特长。

1.3 技術类课程的设置,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动手能力

技术类课程的设置是新课改的一大特点和亮点,是培养学生技术素养的重要保障。建立信息技术专用教室和通用技术实验室,配备相关的技术设施,这样能够切实有效的保证技术课程的顺利开展,对同学的素质教育和技术类素质,提供有力的保障。初中针对各个班级的具体情况,要按照国家规定的课时开设及信息技术必修模块,把信息技术基础和网络技术应用等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在学生充分调动其自主性和积极性的前提下,进行技术课的开设,这样也能够充分的整合社会资源。要配备专业化规范化的教师队伍,让专业的教师培养自己的学生。可以从职业院校请来相关的教师进行单独授课,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化程度,也能调动他们的科学学习兴趣和提高科学素养。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科研创新,鼓励同学的发明和创意性的设计。

1.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包括了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服务等活动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在综合实践课程的学习领域,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研究性学习和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的课题选择,要以学生自主开放性选择为主,而社区社团活动由指导老师来组织安排,比如进到福利院、养老院等等社区活动,进行社区服务。

2 有针对性的开发出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相关课程

2.1 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设

初中阶段,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要有专业的专职心理教师来任课,可以让相关的教师创办“心语工作室”,解答和疏导学生的心理、学习、生活等各种人生困惑,这样的课程设置可以采取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方式来进行,这样可以启发和引导学生解开心中的疙瘩,从而保证学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同时,也可以开展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如小品演讲、角色扮演和话题讨论等等形式,也可以通过情景模拟和行为训练的方式,让心理老师根据学生的特殊情况,有针对性的为学生设计个案,可以编写一本心理健康读物,比如叫:成长导航,类似这样的刊物。

2.2 设置民间传统武术课

为了进一步锻炼学生的体育素质,调动起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可以在体育课的基础上,开设民族传统武术课,由专业的武术指导老师来开课,授课可以打破传统的行政班机制,由学生自己来选择,每周可以进行两课时。

2.3 相关的礼仪方面的课程设置

我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对礼仪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在平时的课程设置中,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升国旗仪式、运动会开学典礼、文化艺术节和演讲比赛等活动,随时可以教育学生,把传授知识同道德培养和、陶冶情操以及民族精神的培育等有机结合起来,可举办中学生礼仪课,开发相关的校本教材,比如文明礼仪手册等,或者组织相应的礼仪课活动,如,“文明修身,从我做起”这样的文明月活动。

3 对学生相关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等各类课程要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要全面的推进素质教育,就要做到学生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更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思想态度和价值观,以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把素质教育的实现和构建,作为一个客观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积极提倡尊重学生的人格,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特征和差异,尽最大可能来满足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内在的学习需求。要积极加强课程设置的统筹兼顾,要结合所在的初中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师资优势,同时要结合学生的结构特点,来统一安排各个年级的选修课和必修课的课程。

4 要建立健全学生的评价机制

建立健全学生的评价机制,而逐步健全和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评价制度,建立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要逐步完善学生的成长记录制度,加强学生课堂的提问、实践活动等过程性资料的积累,通过多种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充分调动起他们的主动性和参与的热情,并针对相关问题加以及时的导向和纠正。

结束语

在初中阶段实施素质教育,要把相应的课程设置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够在课程管理和素质教育的推进过程中,实现最大化的效益,从而保证教材深度广度和素质教育要求不相矛盾,保证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和宽松灵活的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够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把素质教育更全面的推进。

参考文献

[1]吴晓霞,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J].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3期.

[2]素质通识课程管理办法,2013年6月.

作者:张宏

第三篇:优化作业管理,实施素质教育

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所以,对作业的管理也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实现“素质教育”向“应试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如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就涉及对作业的认识和优化等一系列问题。

一、布置作业要有一定的目的性

众所周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作业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与学生的学习息息相关。因为学生学习完知识以后,没有作业的反复熟练,不可能完全理解所学知识,这就像学骑自行车一样,仅凭简单的理论学习是难以熟练掌握的,就更别提能够举一反三,做出其他的动作了。因此,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通过有效的练习,才能记得牢固,才能在头脑中长时间地保持。但是,反过来说,布置作业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其中也需要教师进行精心的设计,使作业这一有力的工具,能够为教学和学生学习所服务,这就需要教师留作业时考虑到,自己留作业想要达到的训练目的,也就是说,留作业必须具有一定的目的性。

作为教师,任何一个教学环节都必须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这是教育这一光荣的事业性质所决定的。一般来讲,作业必须具有以下几个目的性。

1.必须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在教师完全熟悉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前提下,“对症下药”留作业,才能使所留作业达到预期的目的。

2.必须能够根据当天教学内容留作业,使学生能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熟练所学知识。作业只能为刚经过的教学过程所服务,每天都要有所不同,有所变化。

3.通过作业能够达到锻炼学生的目的。在写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想到通过使学生按时完成作业,要培养学生拓宽知识面,增加知识,科学利用时间等良好学习习惯,并且还能够养成勤学苦练、善于克服困难的良好品质。

4.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要有较强的反馈性。我们留作业并不仅仅是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使学生尽量少玩,把时间多用于学习。作业是广大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的一个重要渠道。因为作业的效果和上课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如学习的概念是否清楚,规律能否掌握,能力是否得到提高,都可以通过作业反映出来。因此,作业是衡量学生学习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水平。通过作业,便于发现问题,及时补救和改进。作业涉及的问题是很多的,如为什么要留作业?作业有哪些类型?作业如何布置?难易和多少如何掌握?如何指导?如何批改?等等,都需要认真研究。如何使作业更优化,是有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核心问题,教师应该认真把握。

二、控制家庭作业要掌握一定的必要性

按照惯常的分类习惯,我们一般把作业分为两类:课内作业和课外作业。而家庭作业实际上就是课外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大教师多年以来一直采用的作业方式,这基本上已经成为所有教师教学的一个重要法宝。但是,多年以来,有的教师为了单纯地追求教学成绩,多留作业,使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群众呼声越来越高,强烈要求减轻学生堆积如山的课业负担。

1.过量的家庭作业剥夺了学生玩的权利。我们知道虽然必须要通过学习知识,才能够在将来步入社会,获得生存的本领。但是学生也有玩的权力,也有快乐成长的权力,这是任何人都不能剥夺的。而过量的家庭作业,使得学生根本就没有玩的时间。试想,一个渴望拥有快乐童年的学生,却整天埋头于作业的大山之下,将会是多么痛苦的学习经历,在这种状况之下,学生他又怎么能健康地成长呢?我们所辛辛苦苦培养的“有用之才”,到时也就只是没有健康人格的“庸才”罢了。

2.过量的家庭作业剥夺了学生最佳发展的可能,排斥了学生必要闲暇要求,占有了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学习活动是一种多因素的动态系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有紧张而费神的智力活动参与,必须有多种多样闲暇活动时间。两者必须互相补充、相互置换,经常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学校教育质量与家庭作业份额并无正比关系。毫无疑问,适当的家庭作业的实践对于学生的学习效能确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两者之间并无存在着简单的线行关系。如曾经有人做过这样的对比:AB两所学校条件相似,A校不布置真正的家庭作业(在学校完成家庭作业),学生受到四年的教育;B校布置大量的家庭作业(返家完成这种作业),学生实际受到“约五年的教育”,但两校学生的学习成绩、智力发展并无多大的差异。因此,必须改变当前家庭作业量多质低的弊端。

三、布置家庭作业要控制一定的时间性

教师要摒弃无效作业,让作业成为“教”与“学”的有效手段。在我国具体的教学计划中对课堂教学的时间(即课时)有较为详细的规定。现在对课外学习和家庭作业的布置也有了具体说明:一、二年级不允许留家庭作业;三四年级每天家庭作业不允许超过30分钟;五六年级每天家庭作业不允许超过60分钟;初中生每天家庭作业不得超过90分钟;高中生不得超过120分钟。这个时间标准为衡量教学效果的好坏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应该看时间和速度,也就是说要表明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根据现行大纲的要求,在教养、教育和发展几方面所达到的水平。可见效果和时间是相联系和统一的。那种片面追求效果而任意增加时间的做法,根本不符合最优化的要求,所得到的效果也是不行的。

四、合理调控家庭作业,达到最佳优化状态

怎样调控家庭作业,达到最佳优化状态,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我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1.改变家庭作业的完成方式。传统的观念是把家庭作业带回家去完成。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学校就把家庭作业完成,这样的改变,不仅可以保证家庭作业的完成质量,而且还可以保证学生最大限度地躬身解题实践,积极学会学习。另一方面还可以精确控制家庭作业数量的多少。

2.家庭作业的设计应少而精。彻底消除那种布置大量劣质作业的做法。每位教师都应该精心设计家庭作业。各科教师要布置那种“智力要求高,又符合实际的家庭作业”。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家庭作业本应该发挥的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功能。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优化学生作业是前提,以上论述是我的不成熟建议,希望给大家起到一点促进作用。

(责编 田彩霞)

作者:薄晓玲

上一篇:劳工与就业问题论文下一篇:国际证券市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