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目标管理论文

2022-04-19

湖北省宣都市地处鄂西门户,三峡出口,万里长江和几百里清江在这里交忙,上锁巴楚山地,下引江汉平原,素有“楚蜀咽喉”、“三峡门城”之称。全市“七山两水一分田”,是湖北省38个山区县市之一。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素质教育目标管理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素质教育目标管理论文 篇1:

运用目标管理理论创新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

[摘要] 基于目前大学生就业压力水平总体偏高的背景,从目标管理的内涵、特点出发,阐述运用目标管理创新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现实意义、具体方法及应注意的事项,为探索和改进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目标管理理论;职业素质教育;就业压力

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水平总体偏高[1,2]。大学生就业压力主要来源于社会环境、学校教育、专业、自身知识与能力素质、就业期望值、家庭和社会关系、职业规划等因素。从学生自身角度来看,目前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高要求存在差距[2],是导致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较大的原因之一。这与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目标的缺失”密切相关。这需要大学生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努力提高自身知识和能力素质,从而提高自己在择业中的竞争力。但不少大学生往往不能自觉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学习倦怠,学习行为失效。因此,教育者有必要在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中,探索运用目标管理的方法,引导大学生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充分发挥目标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对提高和完善大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促进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从根本上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中运用目标管理的理论基础

(一)目标管理的形成及其理论体系

目标管理是美国学者德鲁克(P.Drucker,1954)在其所著的《管理的实践》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概念,倡导以目标来贯穿各个管理层次,管理人员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并以此来达到组织总目标的实现。

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目标管理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目标的设置,第二阶段为实现目标过程的管理,第三阶段为测定与评价所取得的成果。

目标管理以Y理论为基础,它与传统的管理理论相比,有其鲜明的特点,可概括为:

(1)目标确定性。目标一经制定,其内容、数量、质量、时限都很明确。

(2)主体参与性。目标制定的过程上下级之间共同参与,制定的目标获得所有参与者的认同与支持。目标管理过程体现人的主动性、参与性。

(3)目标系统性。目标管理通过专门设计的过程,将组织的总目标逐级分解,转换为每个个体的分目标。这些目标方向一致,环环相扣,相互配合,形成协调统一的目标体系。

(4)成果性。工作成果是评定目标完成程度的标准,也是考核和奖评的依据。至于完成目标的具体过程,上级并不过多干预。

(二)目标管理在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中运用的可行性

首先,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目标明确。其总目标就是为了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其次,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具有主体参与性。目前,大学生就业压力问题凸显的背景下,大学生主动学习、主动设计与规划的意愿强烈。再次,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目标具有系统性。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总目标逐级分解,形成阶段性具体目标,总目标与具体目标环环相扣,形成一个目标体系。最后,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评价具有成果性。对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效果的评价,是以学生学习的成效(就业质量和就业率)为依据。可见,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内容、教学目标、组织与方法、评价体系等环节,与目标管理所具有的特征具有一致性,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符合目标管理理论的实践要求。

二、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中运用目标管理的现实意义

目前,大学生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与就业脱节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① 高校的学科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完全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3];② 从大学生自身角度来说,他们对“职业自我”认识不全面,学习目标缺失是其主要原因。一家专业公司对当前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及就业选择等方面的现状进行了一项调查,数据显示:85.6%的大学生认为不太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83.2%的大学生认为不能确定自己喜欢什么样的职业,74.8%的大学生认为不能清楚自己未来3-5年的发展计划[4]。大学生对自身的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能力与特长等“职业自我”认识不全面,是大学生学习目标缺失的原因之一,直接导致了其学习的盲目性,学习行为失效,学习倦怠,加剧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在当前就业难的形势下,不少学生继而产生了较严重的就业焦虑。有研究表明,大学毕业生整体焦虑水平高于常模[5],说明在较高的就业压力下,当前大学生出现了群体性焦虑。

笔者曾以班主任身份,尝试在日常教育管理中以目标管理理论为核心对学生进行学习与就业指导,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试,前后差异显著。说明目标管理理论在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中的运用具有一定实效性。

在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多数学生表示,由于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计划,能静下心来投入学习,感觉学习生活很充实,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习盲目性,获得了阶段性的成就感,降低了就业焦虑水平。

三、运用目标管理创新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具体方法与步骤

1. 认识自我与制定目标

“职业自我”认识是指在教育者的帮助和引导下,学生作为认识的主体对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价值观、性格类型等与职业有关的个性心理特征自觉认识和认同,它是职业素质教育的逻辑起点和长久动力。由于社会经验及专业知识的不足,大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往往不全面,导致目标缺失成为大学生的普遍状态。因此,职业素质教育的第一要务就是要帮助学生明晰和升华自我认识问题。教育者借助专业知识和经验,运用一些专业量表如霍兰德职业兴趣量表、职业价值观量表、职业能力量表、职业锚量表、MBTI量表等对学生“职业自我”进行测量、分析和指导,使其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确立优势能力和特长,澄清职业价值观,同时把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明确职业方向定位,把知识的学习与职业的选择有机结合起来,把学习的目标和职业发展的目标统一起来,以提高学习的针对性、有效性。

2. 目标的分解与细化

所谓目标的分解,就是根据自己主客观因素和客观环境因素将学习总目标分解为中短期目标。目标分解过程是一个将目标具体化的过程。目标分解的意义在于将总目标分解为阶段性子目标,在目标内容和时间上制定明确的、定量化的标准和细则,同时注意目标进度的均衡性,协调好总目标和阶段性子目标的关系,使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控性。目标的分解和细化是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实施目标管理的基础,也是目标管理可以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主要机制。许多研究表明,人的主要压力并不是源于压力本身,而是源于压力事件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可控性,如果压力事件被理解为是可以控制的和期望的,压力就会减少。因此,实施目标管理能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让学生感受到压力事件的可操作性、可控性。

3. 目标的实施与监督、评价

目标管理理论强调在目标实施过程中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管理者对目标实施的过程、方法和具体步骤不作过多干预,但适当的监督和反馈还是有必要的。因为在大学生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学生必须阶段性地选择和调整自己所采取的行动,抑制与达到目标相矛盾的行为,克服内外部困难,以达到预期的阶段性子目标,其难点在于:学生的学习是主体性行为,其自身的身心状态、个性差异和固有的惰性会影响目标的实现。因此,教育管理者要对目标实施过程进行适时地、有针对性地指导、监督与评价,并将信息适时地反馈给学生,以维持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防止学习行为出现偏差和学习倦怠,力争达到预期的阶段性子目标,最终实现就业总目标。

四、运用目标管理创新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应注意的事项

1. 指导学生制定科学、适当的目标

目标的科学性指目标的设置符合自身的主客观条件和社会环境的要求,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和指导性。目标的适当性指目标的设置要符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目标太高缺乏实现性,目标太低不能起到激励作用,“跳一跳能摘桃子”状态是最适当的目标[6]。

大学生由于知识经验的不足,往往不太了解社会对大学生职业素质的要求,在目标制定过程中,思维具有很大的主观性、片面性,很难自主制定科学、适当的学习目标。因此,在教育管理者的帮助和指导下,收集职业胜任能力特征的资料,从用人单位的角度,分析社会对大学生职业素质的要求,对引导学生制定科学、合适的学习目标有着重要的作用。

2. 注重对学生自我管理力量的激发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往往容易产生悲观化的就业预期,部分学生对自我评价过低,自我意像消极,产生自卑、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及逃避、退缩、消沉等消极应对方式,阻滞了学生自我管理力量的产生,学习放任自流,消极倦怠,自我管理流于形式,最终“破产”,因此,重塑学生的自信心是目标管理首先要解决的任务。教育管理者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运用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对学生无条件地积极关注、鼓励和期待,对于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及时发现、表扬和鼓励,对于学生的缺点,尽量多提期望,不作消极评价,采取保护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学习和自我管理的原动力,能有效促进学生朝着教育管理者期望的方向发展,使学生对师生共同参与制定的目标具有极强的认同感和可接受度,有利于学生实施目标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积累成功体验,重塑学习信心,最终实现预期的阶段性目标。

3. 注重整合利用校内外环境资源

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中实施目标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教育管理者首先要让学生对学习目标产生认同和接受,明确自我管理的意义及个人意志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自我管理的实现。教育管理者自身也要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知识素养,提高管理水平。同时,要充分挖掘校内外的环境资源,整合利用校园文化、专业特色、社会环境变迁因素、行业发展状况、职业前景预测等信息,增加学生的危机感、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从社会发展需要这个角度,共同确定学生自我管理的方向,诱发学生自我管理的动因,制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具体目标,最终实现预期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胜强,李虹,金蕾莅.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类型及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4(2):71-76.

[2] 金在喜,朱志强.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经济纵横,2005 (1):17-20.

[3] 黄卫华.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6):90-93.

[4] 樊富珉,王建中.现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5] 舒晓丽.大学毕业班学生就业压力源、应付方式与焦虑的关系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6] 张爱萍.试析目标管理在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应用[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4(5):39-41.

[编辑:胡兴华]

作者:曹绍平

素质教育目标管理论文 篇2:

宜都:山区素质教育奋斗之路

湖北省宣都市地处鄂西门户,三峡出口,万里长江和几百里清江在这里交忙,上锁巴楚山地,下引江汉平原,素有“楚蜀咽喉”、“三峡门城”之称。全市“七山两水一分田”,是湖北省38个山区县市之一。

教改大思路:为学生发展搭好舞台

抓住“牛鼻子”:评价改革

1996年,宜都市在湖北省山区县市中率先完成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市政府和教委领导还来不及松口气,一个新的情况就摆在他们面前,初中学生辍学现象出现反弹!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通过调查得知,以应试为目的的教学模式、过重的课业负担、单调的学校生活导致一部分学习困难、升学无望的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对学校教育产生抵触,在这些学生看来,读书简直是“活受罪”。

要改变这种状况应该从何处下手呢?

市教育局的领导认为,教育评价是整个应试教育系统的“牛鼻子”,改革应试教育,关键要解决教育评价问题。他们首先改革中考招生办法,将招生指标分配到校。教育局依照《宜都市素质教育目标管理与评价标准》对初中进行办学水平评估定级,评价标准突出“两全”,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入学率、巩固率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学校等级成为中考升学指标分配的重要依据。其他的考核评价也按此思路进行。

从1997年起,宜都市实施乡镇教育目标考核,按乡镇教育发展综合水平排定名次,此举受到乡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在1998年的考核中,五眼泉、黎家坪两个乡镇各项得分位居前列,就因为两地初中生流失率偏高,评先进时被一票否决。

让教师苦练内功

教师是教育改革的主力军,教师的思想观念和整体素质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成败,对此,市教育局的领导体会深刻。现任正副五位局长全部是教师出身,其中局长高圣奉、副局长严永梅为特级教师,其他几位副局长都具有高级教师职称,走上领导岗位之前,都是宜都响当当的名师。

教育局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把教育科研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先导。

一方面,制定规程,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市教育局制订了《宜都市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宜都市教师教学行为规范》和《宜都市学生学习行为规范》等指导文件。教师上课照本宣科“满堂灌”、下课拖堂占用学生时间、学生作业摘题海战术等违背教育规律的时间加汗水式的做法,统统被认定为教学事故,一经发现,就要被亮“黄牌”——下教学事故通知书,促其限期整改。

另一方面,通过开展“三課”《达标课、示范课、优质课)活动,将教研和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求每位教师都要上好达标课;各学校各学科都要有一批高质量的示范课;各级教育部门每年组织一次优质课评选,评选出一批理论性、实用性都达到相当水准的经典课例。“三课”活动将课堂教学改革变成一种教师全员参与的群众性的教学科研活动。教师全员参加了达标课考核,达标率达到98%,评选出校级优质课教师653人,乡镇级优质课教师455人。

教育评价的改革、教师水平的提高和教育科研的广泛开展,为实施素质教育搭建了坚实的舞台,一场波澜壮阔的、以给每个学生创造平等的发展机会为目的的教学改革,席卷了整个宜都市的中小学,给多少年来陈陈相因的教法与学法带来一场巨大的变化。

学生的幸福成长有了起点

学生表决:课间操跳巴山舞

2001年12月。

宜都市实验小学的小会议室。

一场别开生面的昕证会。

出席这次听证会的有校长、体育老师、少先队大队部体育部长以及各班体育委员。听证会的主题是:课间操是否应换成跳巴山舞。学校通过闭路电视系统现场转播了听证会实况。

原来很多同学认为,广播操单调乏味,便“上书”给校长,要求学校领导和体育老师把课间操换个花样。

听证会上,体育部长和各班体育委员的发言有理有据:现在这套儿童广播体操已经做了好几年了,况且一天之中,早操、课间操两次重复,应该让同学们换换“口味”。体育委员们还提出了可操作的方案:巴山舞简便易学,又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课间操就跳巴山舞。

校长姚超充分尊重学生们的建议,并提议在全校学生中进行表决。在随后举行的表决中,垒校学生都参加了投票,跳巴山舞的方案以1235票赞成,201票反对,49票弃权通过。现在,每天的课间操,实验小学的孩子们在优美的舞曲中翩翩起舞,兴趣盎然,一改往日的呆板沉闷。

在这一决策的全过程中,不管是学校领导还是老师,不管是学生干部还是普通学生,每个人都处于平等的地位。没有人以势压人将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也没有人随波逐流看别人的眼色行事。每个人都按自己的认识发表意见,以理服人,据理力争。每位同学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投下了属于自己的一票。

评优评出学生的民主意识

谁当“三好生”,多少年来都是老师和领导说了算,而评选多是以学习成绩为标准。

如今这种办法在宜都市一中已成为历史。该校取消了原来的“三好生”评定办法,而采取学生个人申报、公开演讲、竞争淘汰的办法。每次评优,学校先将条件、指标、程序全部公布。各班按统一部署,先由学生个人提出申请,再经学生民主投票产生候选人。学校把候选人的事迹整理后张榜公布,接着又分年级组织投票产生正式候选人。正式候选人当众作自我介绍演讲,最后由学生评出优秀学生。

“有事找班长,这已是我班同学的口头禅。这既是对我的肯定,也是对我的激励……”台上演讲的同学慷慨陈词,台下的同学反映强烈,同学们对自己心目中的优秀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民主评优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竞争,在竞争中展示自己的优势,在比较中发现别人的长处、认识自己的不足。

每次评优工作都成为一次学生自主管理的教育活动。民主的意识、健全的人格、自主管理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活动,在学生的心中悄然扎下了根。

这里的小学生在“出书”

多少年来,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天经地义。

现在宜都市教育部门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

记者手头有几本陆城一小的学生文集,有打印本,电脑打印排版,电脑设计的彩色封面,几可与正式出版的书籍媲美;有手抄本,一丝不苟的字迹可以看出学生的认真态度,精心绘制的封面和插图体现出学生的向往与追求。这些文集全部由学生自己选编、自己排版、自己设计装帧、自己打印或抄写完成。

去年寒假,陆城一小六年级的语文老师布置了一项特别的作业,让学生把自己小学阶段的优秀作文挑选出来编成一本书。同学们都高兴地接受了这项任务。酷爱作文的杨晨韵同学兴奋地说:“终于有机会让我的优秀作文和同学们见面了!”她在给自己的文集取名时,反复推敲,首先从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获得灵感,取名《昔花朝拾》,但嫌太成年化,又想根据自己的属相取名《酷羊文集》,又觉得缺乏新意,最后取自己的名字“晨韵”作为文集的名字,一语双关,既点明了作者,含意又好,“像早晨的韵律一样清新、自然、充满活力。”

罗蔓同学的《娟水集》分“人物描绘”、“记事叙情”、“点滴感悟”等10个部分,收录了近40篇作文。自己用电脑设计绘制了封面,画面上,莽莽高原、浩浩大海、滴滴甘露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极具专业水准。刘媛同学的文集《灿烂心空》是手抄本,彩绘的版式和插图、娟秀的字迹,凝结着她一个寒假的心血。但她并不觉得累,这是她酝酿已久的一个梦,她在10岁的时候就萌生要自编一本文集的想法。老师的这次作业创意,她觉得是给了自己一个机会。

没有老师督促,也没有老师辅导,每个学生都像真正的编辑人员一样,十分投入地开展工作。遇到困难,自己想办法解决,不会做的事,自己学习钻研。通过努力,每个人不光拿出了属于自己的作品,而且学到了不少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自信地感觉到:我也可以编书了。

“另类”学生有了发展空间

学校教育并非教育的起点,教育对象也并非一张白纸,每个学生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不一样,学生基础呈现出千姿百态的个性化特点。

教育的任务不是把学生都驱赶上提高升学率的独术桥,而是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为此,市教育部门提出了“摸清学生最近发展区域,寻找学生最优发展方向,制定学生最佳发展策略”的教学思路。

在一般人眼中,松本坪中学的初中生施小露是一个很“另类”的学生。一个祖祖辈辈土里扒食的山区农民的儿子,一个就读于偏僻山区中学的学生,却如癡如醉地做著作家梦,以至于行为乖张,不同流俗。课堂上,时而漫不经心,时而神情专注。发言极富个性,侃侃而谈,甚至手舞足蹈,全然不顾别人的目光。极喜辩论,遇到与自己相左的观点,硬是慷慨激昂地辩得别人无招架之功方肯罢休。每周的随记作业,最随意的,那便是施小露的。短的,三两句小诗,长的,两三千字散文,间或还有空页,上书“无情不呻吟”,后边还有一个大大的问号或感叹号。一份检讨书,洋洋洒洒几页纸,让人恨也不是,爱也不是。然而他又极有才华,在迎国庆50周年诗文朗诵会上,朗诵了自己创作的长诗《我们都是龙的传人》,一诗诵罢,泪流满面,听众都被感动得唏嘘不已。施小露酷爱读书,有什么读什么,简直是饥不择食。至于其他的课程,自然就难以兼顾了。

按照应试教育的要求,如此极端“偏科”的情况,是教学中的大忌,施小露不要说做作家梦,恐怕学校也很难有他的容身之地,所幸的是他碰上了教育改革的好时光。他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周远喜在写作上给予他很好的指导和帮助,为他推荐好书,替他批改习作,向报刊推荐他的优秀作品。当他投稿屡屡碰壁,心灰意冷时,又鼓励他坚定信心,不懈努力。终于,他的一篇又一篇习作见诸报刊。突出特长并没有以牺牲全面发展为代价,周老师告诉他当作家不光是掌握熟练的写作技巧,还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高尚的情操和渊博的知识,在中学阶段要注意打好各方面的基础。在老师的帮助下,施小露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全面提高,成为一个全丽发展并且特长突出的学生。

“人无全才,人人有才,因材施教,人人成才。”在这样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大批特长突出的学生从宣都市的中小学脱颖而出。

兴趣的个性化特征决定了它的干差万别与丰富多彩,然而,整齐划一的教学目标、统一的教学内容与模式他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兴趣的形成和发展。要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就一定要改变现行的教育模式,为学生腾出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分层教学为学生“量体裁衣”

如果说应试教育是造就适合教育的学生,那么实施素质教育就要创造适应学生的教育。

宜都市众多中小学教学改革实验虽然切入点各有不同,但方向目标一致,即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维度的学习时空,使不同个性特长、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有机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的学习方式,实现有效学习,主动发展。

起源于高坝洲中学数学教学的“分层教学”实验现在已经在多所学校、多个学科中推广。在应试教育以分数论英雄的背景下,数学教学成为重灾区,数学成绩往往成为考分拉讴离”的有效工具,该校数学低分率曾达到50.6%,不少学生就因为数学成绩跟不上去而沦为后进生。有的学生对数学课陷入越差越怕、越怕越差的怪圈,最后只好辍学。针对这种状况开展的数学分层教学”实验,力图做到“人人都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分层教学”打破原来的班级授课制,按学生的基础和兴趣分成A、B、C三个层次分别授课,各层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A层:低起点、密台阶、小坡度、多层次,体现一个“推”字,多用情感教学法;B层:小变化、多思考、小步走、多反馈,多用点拨、启发教学法;c层:多变化、有综合、主动走、促能力,尝试探讨教学法。教学目标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项”,让所有的学生合格,让更多的学生冒尖,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基础和潜力,自主选择层次上课,教学过程中,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情况,提出调整层次的要求。

学校对于A层次的教学尤其重视,安排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A层的教学工作,教师注意采取多种办法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提高兴趣,打好基础。老教师骆先定给A层学生上课时的第一句话是:“我不是最差的,你们也不是最差的,落后是暂时的,让我们共同努力来弥补过去的损失。”一句话使受惯了冷遇的学生感觉到莫大的温暖。

由于各层的学生处于一个较为平等的竞争环境,因而更容易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加之教学内容、方法都是根据各层学生情况量身定做”的,所有的学生上课都能‘听得懂、吃得饱”,大大提高了單位时间的课堂容量,真正实现了“优生更优,后进生进步”的效果。A层学生在原班上一直自惭形秽,总觉得抬不起头来。分层后这种感觉完全没有了,上课敢举手发言提问题,勇于上台演板展示自己的能力,课堂教学使这些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弹性作业喂好每个学生的胃口

西湖中学的“弹性作业”实验与“分层教学”有异曲同工之妙。

以前作业是老师统一布置,作业的多少、难度、完成时间全班一致。优生吃不饱,兴趣渐渐丧失。后进生完不成,成为沉重的精神负担,老师催、家长逼、同学冷眼相对,没有办法只好抄别人的来搪塞。这非但不能提高成绩,反而导致学生心理扭曲。

“弹性作业”改变老师强制式为学生自主选择式。作业设置多样化,在题量和难度上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不做那些一看就会的题,而选择难度较大的题。学习困难的学生也可以避开那些啃不动的难题,而选择基础题和经过努力可以完成的题。在作业完成时间上也允许有弹性,有的学生可以在老师辅导以后再完成作业。

这一改变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尊重,保护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有余力的学生再也不为简单重复的作业浪费时间,集中精力做自己喜欢的难题,学习兴趣大为提高。学习困难的学生抄袭作业的现象完全杜绝,绝大部分通过作业使知识得到巩固,并且能主动做难度较大的题。

学生杨双,过去数学成绩一直处于班上末尾水平,以前做作业为了完成任务,应付老师,不是抄袭他人的,便是稀里糊涂地做,成绩毫无长进,见了作业就头痛。实行弹性作业后,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按时完成,成绩也逐步提高,从而增强了自信,过去课堂上总是保持沉默,如今能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数学成绩明显上升,主动要求作业提升一个层次。

学生张敏头脑很灵活,接受能力强,以前最烦抄题、解答、写清思路、过程、答案,即便是简单到一看便知道的题目,也要这样。久而久之,作业越做越潦草,以致多次同老师发生矛盾,进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实行弹性作业后,将他从无效的学习过程中解脱出来,受到压抑的积极性一下子迸发出来。自己利用空余时间进行自学,及时完成课本上的习题,然后就有充足的时间去探索老师专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的习题,他还希望老师多出些“多转些弯”的题。同学们送他一个雅号教学迷”。

快乐考试的魅力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考试成为评价、选拔的惟一手段,考分成为惟一标准,没完没了的考试像一座座大山压在学生头上,以致有的学生得了考试综合症,一到考前就紧张、头痛、睡不着觉。如今这种状况在宜都市有了很大的改变。随着教育评价制度的改革,考试的甄别、选拔功能弱化,反馈、检验功能得到回归。考试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很大变化,开放性考试从小范围试验到大面积推广,现已成为该市中小学考试的一种流行方式。

西湖中学校内考试允许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考试时可以翻书,可以讨论。考试中设立自创题,学生自己出题,写出命题意图,老师据此做出评价。

学了《社戏》一课后,学生出的自创题非常有创意,如孩子们偷了六一公公的罗汉豆,而六一公公又给他们送了一碗,并夸奖了他们,这是很矛盾的,为什么?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六一公公是个什么样的人?”“文章主要是写作者快乐的童年,那么,作者为什么要用‘社戏’为题,而不用我的童年生活’呢?”“我们鲁镇的习惯,本来是凡有出嫁的女儿,倘自己还未当家,夏间便犬抵回到母家去消夏。’读了这句话,请你仔细想想,你们家乡也有什么类似的风俗?”从这些自创题中可以反映出学生学习的深度和思考,远比单由老师统一提出一个标准、一个要求效果好。

陆城一实小把考试作为学生的一个发展过程。尽量减少纯记忆的内容,增强考查应用能力和思维品质的题目;主观性试题不搞惟一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就给分,有独到见解可给满分;突出一题多解,分数上不封顶,如果两种解法得满分,三种、四种还可加分。这样的考试学生不但没有压力,反而成为展示才能的机会,学生把这种考试称为“快乐考试”。

别了,高考独木桥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长处,某些学科成绩不好的学生,很可能在其他方面有突出的才能,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

宜都二中原是一所普通高中,恢复高考制度以后曾有过短暂的辉煌,但在以升学为目标的办学模式下,他们的境况一年不如一年,每年升大学者寥寥无几,在这场挤“独木桥”的竞争中,他们注定是弱者。老师们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教学,然而用升学率这把尺子衡量,他们的工作几无建树,以致老师在强大的社会压力下抬不起头。学生苦读数年,名落孙山,只能以失败者的身份结束自己的学习生涯。走上社会后学校所学的东西用不上,社会需要的东西又没有掌握,只好继续扮演失败者的角色。

是继续沿着老路作徒劳的抗争,还是另辟蹊径寻求生路?

严酷的现实不容学校再拖下去,必须做出抉择。在进行了充分调研之后,学校决定进行“分流加特色”教学模式试验,不挤“独木桥”,而构建让学生成才的“立交桥”。

学校实行“2.5+0.5”学制,高一到高三上学期学完高中必修课程,达到高中毕业基本要求,高三下学期根据学生志愿分流,一部分接受升学预备教育,一部分接受就业预备教育。

为了让学生所学能与社会需求有机结合,学校采取校企联合、对口培训的办法,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毕业后直接到企业上岗。学校先后为三蛱动力集团、楚星集团等大型企业培养、输送了210多名学生。在课程开设上紧紧与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挂钩。柑桔、食用菌是当地山区农村的特色产品,学校就将柑桔、食用菌栽培技术列入培训课程;社会缺少家电修理、电脑操作方面的人员,学校就开设相应的课程。经过技术武装的学生在社会竞争中表现出明显的优势,输送到大型企业的学生凭借自身的技术和知识,都能较快适应工作,现已有11人被提升为企业中层以上干部,40多人成为技术骨干。回到农村的学生大多数成为农业技术员、农村基层干部和科学种田、科技致富带头人。

学校还强化特色教育,开设了美术、音乐、体育等特长班。招生要求轻总分、重特长,招收兴趣特长突出的学生。课程开设除了高中主要课程外,加重专业课分量,使学生的兴趣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学生毕业既可以报考相应的高等学校继续深造,也可以凭自己的特长到社会就业。特色教育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1996年首届特色班招收的43名学生中,当时中考成绩只有3人达到二中录取分数线,其余都是线下生。三年后高中毕业,有23人高考上了省线。1999至2001年三年间,美术特色班为高校输送了100多名学生。按以前挤“独木桥”的办学思路,这些学生上大学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而今他们也能昂首阔步地迈进大学。即使没有考上大学的学生,凭着自己的专业特长,也成为社会上的有用人才,受到有关用人单位的欢迎。

“分流加特色”的办学模式不光给分出去的学生创造了成功的机会,留下来接受升学教育的学生也从中受益。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大为提高。如今的宜都二中一扫过去的颓败之气,呈现出一派兴旺发达的景象,成为闻名遐迩的名校。

有了二中成功的改革经验,宜都市遵循为所有的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的原则,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结构调整和办学模式改革。加大投入在山区创办寄宿制小学,让山区儿童也能享受到和城里儿童一样的受教育条件。将原来宜都师范学校改制为普通高中,将分流加特色”作为基本的办学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创办了外国语学校。将原来的职业高中、职业中专、成人中专、电大等多所学校台并,创办了有13个专业的职教中心,每年为社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近500人,成为各大企业的“抢手货”。

作者:叶芬 卫光平

素质教育目标管理论文 篇3:

如何提升农村小学行政管理的执行力

[摘 要]:执行力是学校组织内部成员贯彻领导者战略思路、方针政策和方案计划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学校管理中行政执行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学生管理、后勤管理、人事管理等工作效率,因此执行力是学校发展的关键。针对执行力不足的表现和存在的原因,找准对策,有效提升学校行政管理的执行力,为实现办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学校行政管理 领导团队 执行力 不足与对策 学校发展 管理制度

执行力是学校组织内部成员贯彻领导者战略思路、方针政策和方案计划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学校管理中行政执行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学生管理、后勤管理、人事管理等工作效率,也关系到学校学期、学年目标、五年规划等中长期目标的实现,是学校执行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以及上级主管部门任务要求能力的体现。有效提升学校管理的执行力,对实现办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执行力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学校管理目标的达成是检验管理成效最显著的标准,而目标的实现是个体和组织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三分策划靠七分执行,可见执行力在学校行政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个人而言,执行力就是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的能力;对组织而言,则是中长期战略逐步落到实处的能力,执行力的强弱体现在预定的期限内达成目标的速度和程度。因此执行力是组织和个人有效配合才能产生最大效能的能力,它需要有效的管理、组织和推动,更需要个人的配合、细化和执行。执行力在学校领导层面上主要体现在科学决策、执行领导、团队管理、执行检查。科学决策必须对政策、形式有充分的解读和科学的判断;执行领导应有艺术、目标明确、指导到位;团队管理应形成正确导向、核心力量和凝聚力量;执行检查应检查到位、督促执行、检查反馈、责任追究。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依靠班主任工作的有力执行;教学质量的提升依靠教导处、科任教师对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教学目标强有力的执行;学校建设、发展则依靠学校软硬件的投入和学期、学年、五年规划的切实落实和执行,故而日常工作的落实、重点工作的突破、阶段工作的攻关需要强有力的执行力才能得以实现,因此执行力是学校发展的关键。

二、学校管理中执行力不足的突出表现

(一)不思进取,消极怠工。

有的人眼中没有“岗位职责”,没有责任和义务,领导“推一下”,就“动一下”,甚至推也推不动;有的人做了点职责内的事,也认为是给领导面子,若领导及时予以回应,或许还能保持三分钟热度,假如个人的愿望不能及时实现,便牢骚满腹、怪话连篇,甚至在工作中“下套子”、“使绊子”。

(二)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学校管理本身是一个完整而复杂的系统,在各项决策和具体工作落实的过程中,往往会因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执行程度受到打折,如在办公室工作的要求,你只有120%的标准,到底层才有可能保证得到80%的落实。目前,虽然素质教育目标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但有些教师对政策和规定置若罔闻,甚至反其道而行之。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成为学校形成正气的阻力,在工作中主要体现有:值日工作到位不履职;上课总是拖拉走进教室;复习课变为自习课;没教案上课或上课后再备课;批改作业只赶时间而不细心,没有真正把批改作业当作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而认真批改;无故不参加会议或会议时间干其他事;协助工作也推脱;计划、总结几个人年年一样;督查不到位,随意搪塞等等。也就是对该履行的监管职责履行不认真,在执行工作中人为降低标准,甚至完全走样。

(三)不求甚解,懈怠应付

在学校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通常出现变通执行,即在工作执行过程中具有选择性,对学校决策、工作布置进行过滤执行,对己有利的认真执行,对己不利的则进行变通;为个人私利或局部利益,甚至虚造资质,造成合力的削弱。具体而言,在学校决策、工作具体执行中会出现以下的现象:骨干教师评优评先由我上,承担工作就让,理由是给新教师锻炼的机会;检查教案,辛苦一年,快活一生——打印,年年一样;计划、总结撰写——下载;听课督查,就调课、或本节课要考试,下次吧;作业批改,学生代劳;听课记录,你我配合互抄,互相证明;部分教师还认为除上课、批改作业以外其他工作就是只搞形式,只求拖过……等等现象,无奇不有,将要求变成应付,使之朝向有利于自己利益的方向发展,使各项工作的量与质大打折扣。

(四)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有的人干工作,心里总要掂量一下自己付出多少,再看看其他人多么清闲,心里便觉得自己吃了亏,或者埋怨领导看不到自己的付出,从而衍生出内心的不平衡。有的人做事不力,领导交办的任务得不到落实,甚至留下一个烂摊子让领导去收拾,久而久之,领导便尽量把一些重要的事情安排给别人去做,遇到这种情况,做事不力的人不是反思自己的不足,而是埋怨领导对自己不重视,或者认为领导对自己有偏见,心中又生怀才不遇之叹。有的人不跟别人比工作、比贡献,专门跟别人比待遇、比地位,越比越灰心、越比越掉队,越想得到的越得不到,越不想失去的偏偏容易失去。有的人不愿扎实苦干,又想博取好评,便大作表面文章,使得工作徒有其表、流于形式;有的仅在领导面前做做样子,领导在和不在完全不一样;有的信口开河、夸夸其谈,似有天大本领,但真做起事来却一事无成。

(五)工作效果不佳

一是速度迟缓,不讲时效。执行的速度是衡量执行力的首要指标,一项工作不能等到万事俱备才开始去做,关键是要先做起来,在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遗憾的是,一个任务布置下去了,一周后督查被告知因为什么原因不能做,一个月后督查,又被告知还缺少什么条件,领导不再督查了,这个工作也就泡汤了。“立即执行”应该是提高执行力的第一法宝。二是敷衍了事,不求质量。执行的质量是对执行结果的评价,没有结果就没有质量,但是有了结果,其质量也不尽相同。

三、学校管理中执行力不足的原因

(一)执行的能力不足

一是缺乏必要的组织能力。每个执行领导,都要将任务进行分解、细化,选择合适的人承担合适的执行环节,并在执行过程中不断调整力量,攻坚克难,这就是干部的组织能力。有的同志一个人“单兵作业”是一把好手,但是在领导岗位上,不善于指挥调度,仅靠一个人单打独斗,就不是一个称职的领导干部了。

二是缺乏一抓到底的落实能力。学校是社会最基层的组织,学校的干部、特别是中层干部,就是抓落实、抓具体的人,抓落实就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就要亲历亲为、一抓到底,有的人习惯于高高在上、发号施令,靠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这样的干部是不可能做好工作的。

三是缺乏担当、负责的魄力。有的同志很想把工作干好,但是又怕得罪人,以至于凡是自己认为能“为人”的事就积极去做,凡是有可能触及一些人利益的事就躲。有的同志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矛盾先把自己保护起来,事无巨细一概要上级领导表态,表面看是尊重领导,实际上是“好人”自己做,“恶人”领导当。

(二)徒托空言,推卸责任

有人对待领导安排的工作,能推则推、能躲就躲,从学校各项工作的执行而言,通常会出现一种情形,当遇到问题时提出解决措施的人并非居于工作落实而考虑,而是将与之相关的责任全部推向他人或转嫁部分责任由他人承担,从而将工作推开或减少承担的量,甚至在工作未能如期完成时将全部责任推卸于他人,造成责任空挡。在行政管理层中,也常出现“二传手”的现象,将自身工作全部分解由下属或根本不熟悉的人承担;对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图虚名,不求时效;以权谋私,欺上瞒下;最后有些工作没有做,问题依然存在,个别工作不了了之,工作中出了问题,总是千方百计推卸责任,要么怨领导不支持,要么怨同事不配合,要么怨条件不具备,要么怨学生基础差,要么怨家长素质低,要么怨社会不公正,唯独不愿从自身找原因。这样严重影响计划、方案的执行,没有达到预期发展目标。

四、学校管理执行力不足的对策

执行是学校和教师的重要职责,执行力强的学校其运转速度快,办事效率高,办学水平、社会影响好,提高执行力,关键是把思路变成决策,把决策变成措施,把措施变成行动,把行动变成实实在在的成果。唯有提高执行力,用心去做事,才能实现上下感觉一致、认识一致、行动一致。要克服执行力不足的种种表现,达到预期的目标必须采取如下措施。

(一)提高执行力必须振奋精神

干部精神状态如何,对工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对事业没有一种热情,对工作没有一种激情,对追求的目标没有一种豪情,人就缺少活力,干事就没有动力。工作中不能轻轻松松干事,而要有吃苦精神、披荆斩棘,破釜沉舟、奋力一搏,三步并作两步走,只争朝夕快跨越;必须保持共产党人的“精、气、神”,要有一种干不好活就睡不好觉,干不成事就吃不香饭的责任意识,始终有一种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工作热忱。

(二)强化领导团队能力,提高教职工思想认识

一是学校要经常召开校行政办公会。根据校委会成员和部分老、中、青年教师代表的意见,反馈的问题,并针对近期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分析,然后制定整改办法,使各项工作的开展达到目标。

二是要加强教职工政治业务学习。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节奏加快。一个人如果不学新知识,就跟不上新形势,思想就要落后蜕化,现实社会中存在不少的科盲、法盲、电脑盲、外语盲“四盲”就是最好的例证。因此,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更应该加强学习,要有今天要学习,明天要学习,将来仍要学习的这种意识,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并在心中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这正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更是为了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更好地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三是要把学习理论化为实际行动。善于学习的人自然爱实践、创新,通过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同时在工作中也会变得积极,自己就有了目标、有目的地学,即做到学有所用,因此会主动地理清思路,付诸实际行动,在具体工作行动中还会积极思考、主动总结、自觉提高,从而在工作中养成学习、总结、思考、交流的良好习惯,有效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科学决策,责任明确

执行是对决策、任务、要求的执行,决策的好坏直接影响执行的效果,而作为学校领导层的决策素质对科学决策起到关键的作用。在学校里最基本的群体由数量最多的学生和教师两部分组成,他们都是被管理者,由少数的学校领导层来管理,而学校领导不可能考虑到所有问题的方方面面。因此,就不可避免地发生学校管理满足不了师生需要的情况,从而使师生的潜能不能被激发出来,学校决策的科学性也必然存在局限性。所以学校对工作的研究应尽量至下而上,充分征求各方意见,最终才能形成合理、科学的决策。当决策一旦形成必须对决策进行执行,在执行这个过程中应明确权责分工、分清责任层次、提出时限要求,工作开展程序作出简明有力的规定,进行责任分解,实现目标管理。这样既体现决策民主性也体现决策的科学性,从而避免因个人意志的干扰产生执行不力的现象。

(四)健全管理制度,实行规范管理

学校管理者在执行某一决策或工作时,往往因与之相关的制度不健全或操作没有依据,产生因无力执行、执行拖延甚至执行错漏,所以需要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科学的各项管理方案和制度,从工作环节、程序、协助人员、最终目标均作出明确、清晰的安排,从而使管理者有足够的执行依据,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督促作用。作为学校的管理方法,包括对管理过程中所存在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管理规定方案和实施细则,综合运用各种制度加以管理,使受管理者能够在各项工作中找到执行依据和标准,确保工作质量的高效和工作时限的要求。同时制度化管理,在集体中也体现出公平、公正,避免潜在个人利益和小团体利益对敏感工作的影响,造成个别受管理者的不满、抱怨和懈怠应付,甚至某小团体的整体不满而造成内部的不稳定性。所以完善的制度建设是强有力执行的保证。

(五)检查到位,强化执行

作为学校管理,有健全的规章制度仍然是不够的,制度仍需要人去执行,执行情况必须有反馈,没有督促检查,执行力就失去了保障。督促检查是管理过程的有效方法,其结果是对执行者的鼓励和鞭策,从而提升执行力。检查督促应注重过程性,并形成反馈的结论,检查督促过程中应注意几点:一是看执行内容是否明确清晰和具有可度量、可考核、可检查的特点,不能模糊不清;二是执行者和时限要明确,讨论确定的工作、任务一定要有明确的时间计划,作为管理者应该清楚其开始时间和结束的时限,从而明确检查督促应在什么时间,并作出相应的过程性检查要求,分管领导是执行的检查督促者,责任人是主要的执行人,完成时间是时限,从而使执行者明确要求,产生有效的执行意识,推动工作的落实,方能避免不了了之的现象存在。三是执行指令要清晰,指令是否清晰是管理者水平的重要体现,要让下属了解自己思想和目标,确保下属执行不出偏差,除一开始就明确指令之外,更多的是过程性的督促检查,纠正偏差,提高执行效率,避免无效和低效重复的执行。

(六)实施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是科学化管理的一项内容;是建立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重细节、重过程、重基础、重具体、重落实、重效果,讲究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力争最佳。学校要提高执行力,确保工作高效、保质完成,实施精细化管理是其有力的保障。

一所学校的发展并不是学校某一方面工作的发展可以替代的,教师认真执行教学计划,班主任细致管理班级,学校决策层集中精力突破管理瓶颈、破解发展难题,这些相对看是独立的工作,在学校管理中确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机遇面前,执行力就是竞争力,我们倡导的“立即行动、做精细节、不找借口”的工作作风,就是对执行力的呼唤,也是提升个人和团队执行力的必然要求。

作者:刘果

上一篇:电力企业通信技术论文下一篇:高职教育特色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