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证券市场论文

2022-05-14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国际证券市场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加快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变得非常重要。加强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证券市场是现代金融体系的核心,实现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规范市场秩序,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文章将对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问题进行分析。

第一篇:国际证券市场论文

论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证券市场的国际化是全球金融环境的大势所趋,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阐述了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含义,分析了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如何进一步推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

关键词: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必要性;策略

前 言

证券市场国际化是世界金融市场的一大发展趋势,这是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的必然结果。本文综合运用理论方法,在掌握理论资料和市场数据的前提下,深刻理解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必要性,了解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继续更好的推动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进程,落实于对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研究和分析。

一、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必要性

(一)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在这种趋势下必然要将证券市场纳入国际化浪潮,适应经济全球化并在其中接受检验,并且这种证券市场国际化潮流在对世界各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同时也将全球化推到了更高的层次。

(二)成为经济强国的必然要求

近我国要成为经济强国,急需以世界第二大证券市场为基础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定价权,而积弱积疲的我国证券市场根本无力支持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进行定价权的竞争,只能被动接受国际价格,因此我国需要培育世界第二大证券市场,进行证券市场的国际化。

(三)企业国际化经营、提升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在国际市场上市的企业与国际环境接轨,可以使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向国际规范化方向发展,而且面临更广阔的国际资本市场可以筹措大批资金,解决我国企业发展建设资金不足,扩大生产规模,获得规模经济效益,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价格竞争能力。

二、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进程

(一)QFII使我国证券市场首次对国际投资者开放

QFII这种制度要求外国投资者若要进入一国证券市场,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得到该国有关部门的审批通过后汇入一定额度的外汇资金,并转换为当地货币,通过严格监管的专门账户投资当地证券市场。这是我国证券市场市场首次对国际投资者的开放,为证券市场提供新的资金来源。

(二)QDII推进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

QDII是在人民币资本项下不可兑换、资本市场未开放条件下,在一国境内设立,经该国有关部门批准,有控制地,允许境内机构投资境外资本市场的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投资业务的一项制度安排。QDII的实施打开了境内外货币资产与证券市场之间的双向流动渠道,我国证券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的对接步伐明显加快。

(三)股权分置改革为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股权分置改革首先是为了贯彻落实股权分置改革的政策要求,适应资本市场发展新形势;其次,为有效利用资本市场工具促进公司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从公司自身角度来说,进行股权分置改革有利于引进市场化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形成良好的自我约束机制和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消除了股权分置这一股票市场最大的不确定因素,有利于股票市场的长远发展。

三、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存在的问题

(一)证券市场规模偏小

我国证券市场的规模和融资水平还处于较低的阶段,难以抵御国际化的风险。证券市场规模过小阻碍更多国外投资者入市,必然会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我国券商的发展水平还不高

券商生存发展的前提是资本密集和资金雄厚,而目前我国专业证券公司及其他证券经营机构资产规模根本无法与国际市场上的券商相提并论。在金融顾问等方面也处于较低水平,这些都导致国内市场竞争的激烈和无序性,抑制了券商的发展,从而使得我国券商难以与国际知名券商相抗衡,进而影响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

(三)证券监管力量不足、不规范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体制方面与发达国家和国际惯例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监管体系不完善。二是监管制度不严。三是监管中的计划经济色彩过浓。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很难使投资者和筹资者的利益得到很好的维护,从而吸引不到更多的外资入市,阻碍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

四、如何推动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进程

(一)建立并完善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所需要的前提条件

首先,逐步减少或消除金融和外汇管制,适时开放资本帐户,以实现资金、资讯和人员的进出自由。其次,扶植和培育国内证券市场,加强对证券市场的国际化监管力度。第三,促进金融相关行业的发展,建立成熟的外汇市场以及适应国际资本流动的管理机制。通过这些措施来为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二)扩大证券市场规模

市场开放的客观要求促使中国券商进行业内重组、增资扩股、兼并劣势券商、扩大市场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对原有资本结构进行调整,实现资本规模扩张,发展成为能与国际性跨国券商相抗衡并在竞争中形成良性发展的大型证券机构,从而顺利进行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

(三)发展壮大国内证券经营机构,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国内证券经营机构发展壮大自己的途径主要有:一是通过增资扩股、兼并重组提高资本实力,扩大资金规模,力争实现规模化经营。二是寻求与国际知名大型证券经营机构的合资、合作,成立中外合资证券经营机构。三是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开发。必须重视人才的培育和开发,重视公司文化的培育,尽力为公司员工个人才华的发挥提供良好的平台。

结 论

我国证券市场属于新兴证券市场,经过长时间的不懈努力,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我国的证券市场毕竞发展历史较短,与国际证券市场存在较大的差距。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壮大,我国应该以本国证券市场的基本情况作为基础,坚持“循序渐进、稳步开放”的发展战略,逐步推进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进程。证券市场国际化程度是考量一个国家证券市场发达与否的重要指标,只有目标明确,全面推进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文宗瑜.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目标定位[J].新理财.2006

[2]郝洁.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回顾与展望[J].理论探索.2007.3

[3]李蒲贤.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研究[D].四川大学经济学院.2007.3.30

[4]郝洁.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趋势[N].中国经济时报.2007.4.3

[5]田剑英.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及其国际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

[6]夏颉.关于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理性思考[D].中国论文网.2010.5.13

[7]柏晶伟.中国应培育与GDP相称的证券市场[N].中国经济时报.2012.5.9

[8]郭树清.当前我国证券业处历史上最好发展时期[J].证券时报网.2012.5.7

[9]杨胜刚.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结构性矛盾与现实困境[J].贸易经济2006

作者简介:

杨蕾(1990-),女,山西侯马人,研究生在读,审计专业,研究方向:社会审计。

牛雅鸿(1991-),女,山西侯马人,研究生在读,审计专业,研究方向:内部审计。

作者:杨蕾 牛雅鸿

第二篇: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问题分析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加快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变得非常重要。加强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证券市场是现代金融体系的核心,实现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规范市场秩序,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文章将对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证券市场;国际化;问题和措施

推动证券市场国际化是时代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加强证券市场国际化建设,能优化资源配置,拓展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增加资本收益。因此,加强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需要深入分析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措施解决问题。

一、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问题

第一,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是这种增长是通过扩大投入实现的,企业经济素质和经济效率并未得到大幅度提高。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直接影响着我国的产业结构的均衡性。具体表现是:市场处于封闭状态,恶性竞争和地方割据现象严重,影响整个产业结构的均衡发展;产业结构不合理,服务业发展缓慢,在三大产业中所占比重较低,内部结构不完善等。长期以来,我国整个市场处于封闭状态,排斥竞争的价格政策、单一的供给商结构,破坏了产业结构的均衡,许多弱势产业,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比如,能源、金融和电信等行业,封闭性强,处于垄断状态,从而大大降低了这些行业的市场竞争力。

第二,金融体制改革滞后。具体表现如下:首先,商业银行主导融资模式,证券市场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国内证券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即商业融资和证券市场融资两种模式协调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市场内商业银行占据着主导地位,尚不满足证券市场国际化要求。随着证券行业的发展,证券融资方式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我国企业融资结构中,银行贷款占据着主导地位,导致我国经济发展过分依靠银行的“过度银行化”。其次,金融监管不完善。金融运行不安全,保证金融运行的安全性是开放证券市场的基础,金融运行直接反映了经济运行状况。如果金融运行不安全,则会加剧证券市场的动荡。从总体上看,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没有跟上经济生产要素改革步伐。在金融调控手段方面,采用直接调控思想,具有明显的行政化特征。长期以来,我国一直使用计划调控手段,如结构管制、信贷规模限制等。在进行货币供求和经济调控时,采取强硬的行政手段,这与国际市场化环境不符,从而影响我国证券市场开放性程度的提升。由此可知,金融调控手段市场化、进入市场自由化是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必然条件,如果国内证券市场不满足这些条件,则会削弱对国外资本的吸引力。

第三,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我国上市公司集中度高、股权流动性差,对国际资本吸引力低。证券市场体现了资本意志,中小投资者基本行使的是用脚投资的权利,大投资者则关系公司股权结构、公司制定的重大经营决策以及股东的权利和义务,要想保证投资者的权利能正常行使,上市公司必须具备合理的股权结构。我国证券市场投资主体主要包括个人股、国家股以及法人股等。目前,在证券市场中,法人股、国家股和内部职工股占总股本的67%,A股市场流通股占总股本的33%。在A股市场流通股中,个人投资者占据着主导地位,结构投资者较少,法人股和国家股基本处于沉淀状态。这种不合理的股权结构对我国资本运行机制、证券变现机制以及市场评价机制等体制的运行产生了不利影响,降低资源配置效率,形成了证券市场炒作行为,影响证券市场的发展。

第四,证券市场体系不完善。证券市场体系不完善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股票市场缺乏层次。以美国证券市场为例进行分析,美国证券市场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拥有纽约证券交易所、NASDAQ 交易所以及第三、第四交易市场,为投资者提供了众多选择,满足了不同企业的融资需求。但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较晚,缺乏层次,目前只拥有类似于约证交易所的市场层次,投资者可供选择的投资方式较少,也无法满足不同企业的融资需求,影响我国证券市场退出机制的运行。其次,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的发展与国际证券市场的发展不相适应。在国内证券市场中,债券在证券发行总量中所占比重较小,股票所占比重较大。实际上,一个完善的证券市场中股票市场和证券市场所占比重基本相同。随着证券市场国际化趋势的加强,债券市场也是投资者非常青睐的市场。但是我国证券市场体系单一,发展滞后,规模较小,市场化程度低,无法满足投资者的需求。

二、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对策

第一,实现A股、B股市场并轨。实现A股、B股市场并轨是实现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我国证券市场分割现象严重,具体表现是:A股和B股市场分割现象。在我国设立股票市场试点时,就已经建立了B股市场。在B股市场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如市场透明度低、市场发展方向不明确、市场融资功能差、市场动力不足等。2001年,B股市场开始对境内投资者开放,并实施了QDII 制度,极大地改善了B股市场外部环境。同时,A股市场对国外资本的吸引力增加。所以目前国外投资者对A股市场充满信息,对B股市场持一种谨慎态度。因此,在处理A股和B股市场分割问题时,应该采取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提高股市场开放程度,扩大B股市场规模,增强B股对国外资本的吸引力,不断完善QDII 制度,从而逐渐实现A股和B股的一体化。

第二,加强市场主体建设。保证上市公司的质量是证券市场健康运行的基础,因此需要严把上市公司质量关,建立完善的竞争机制,为优秀上市公司创造更多的发展空间,及时淘汰劣质公司。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改善公司股权结构,加强公司治理。同时,需要降低对企业在国外市场的要求,对企业融资实施严格的监督。另外,需要提高证券公司的整体实力。由于我国证券公司整体实力较差,在证券国际市场中,无法与外国证券公司相抗衡,所以提高证券公司的整体实力显得非常迫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实施业内并购、增加投资、扩大股权、发行上市。拓展业务空间,我国证券公司的传统业务是经纪和承销,近几年,证券公司拓展了企业并购和基金管理等业务,但是传统业务还是占据着较大比重。因此,证券公司需要不断拓展业务范围,涉足金融、工程等新领域,这样才能有效地分散经营风险。应该鼓励证券公司走向国际,参与国际竞争,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

第三,加强国际合作,提高监管水平。要想推动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必须实现证券监管模式的国际化。目前,许多国家都只设置了一个主要监管机构,单一的监管者能提供最严格的监督。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单一监管者最终会取代多元化管理,实现证券市场的统一管理,这样有助于提高证券监管力度。另外,应该加强证券市场监督的自律管理。自律管理具有自发性,维持证券市场的秩序,才能保证参与者的利益。自律管理对证券市场的发展至关重要。政府对证券市场中灰色领域的管理有限,此时需要证券公司的信誉、管理准则和同行其他企业的相互牵制,才能维持市场的正常秩序。自律管理具有高效率特征,自律管理不受到各种条框的限制,操作简单,效果高。但是要想充分发挥自律管理的作用,需要满足一些条件:从法律的角度分析,自律结构需要得到法律的保护和支持,规范自律机构行为。从被约束者利益的角度分析,遵守自律规则,能提高被约束者的经济收益。总之,自律管理效率高、成本低,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所以需要不断完善我国证券监管自律机制。

第四,加强金融创新。加强金融创新,为金融市场注入新的血液,保证金融市场的活力。随着金融市场国际化趋势的加强,国内金融需求量逐年增加,金融创新显得更加迫切。首先,需要加强金融产品创新,实现证券投资品种多元化,为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其次,增加证券市场的层次,目前,我国具备了中小企业板块和主板市场,市场层次较差,还需要建立创业板块,拓展企业融资渠道。最后,需要大力发展场外市场,改善场内市场交易的外部环境。2006年,外资银行涌入中国金融市场,国内金融机构创新步伐加快,待到市场经济条件成熟时,可以推出分散风险的金融衍生工具,规范证券市场行为,提高证券市场的市场化程度。

三、总结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存在诸多问题,如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金融体制改革滞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证券市场体系不完善等,这些问题严重阻碍着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发展,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实现A股、B股市场并轨,加强市场主体建设,实施国际交流和合作,提高监管水平,加强金融创新,从而不断提升我国证券市场的市场化程度,实现证券市场国际化。

参考文献:

[1]左绍辰.浅析我国证券投资市场国际化趋势下QFII制度的法律监管问题[J].现代妇女(理论版),2014(05).

[2]苏惠娜.转型期我国证券公司的战略问题研究[J].时代金融(下旬),2015 (01).

[3]刘艾蓉.论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战略[J].知识经济,2014(12).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

作者:王小丰

第三篇:印度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及其启示

【内容提要】 作为新兴市场的印度,证券市场的发展基础较好,其国际化也比较成功。目前,印度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已经走在了中国前面,其国际化的一些措施值得借鉴。本文在介绍印度证券市场发展历程和成就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其发展特征、国际化的背景和策略,并试图归纳印度证券市场国际化对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可资借鉴的有益经验。

证券市场国际化程度的高低,不仅反映一国资本市场与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而且反映一国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伴随经济与金融的全球化,中国证券市场也开始走向国际化。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进程,要结合证券市场的国情特征与国际惯例逐步有效接轨。中国证券市场是一个转轨经济中的新兴市场。在诸多新兴市场中,印度与中国国情最为相似,印度证券市场的历史基础与成长性较好,国际化也比较成功。本文在介绍印度证券市场发展历程和成就的基础上,着重对印度证券市场的发展特征、国际化的背景与政策策略进行分析,以期有助于推进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

一、印度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和成就

印度证券市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30年代孟买的非正式股票交易。1875年,22名股票经纪人成立孟买证券交易所(BSE),这是印度历史最悠久的股票交易所,也是亚洲资格最老的证券交易所。(注:Rakesh Vengayll, “India’s Securities Market-A Brief History”, Global Custody Review, p.38.)1887年,第一家证券经纪人组织即印度股票和债券经纪人协会正式成立。1908年加尔各答证券交易所成立。随后伴随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印度民族工业的发展,印度证券市场进一步蓬勃发展,独立之前印度证券交易市场已发展到6家。独立后,印度证券市场逐渐步入正轨,政府于1956年颁布了首部《证券合同法》并成立了证券监管机构。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印度证券市场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先后成立了坎普尔、浦那等八家地方区域性证券交易所。进入80年代后期,印度政府相继推行了新的经济政策,证券市场获得了快速发展,到80年代末,印度证券市场资本总额已达到400亿美元,名列新兴市场国家第三位,上市股票约6500多家(注: 李蒲贤:《试析印度国际投资的有利环境》,载《南亚研究季刊》,1993年第3期。)。从90年代迈入国际化道路后,特别是1992年成立“印度证券交易委员会”(SEBI)后,印度证券市场发展更快,其市场规模和结构已成为世界新兴证券市场的代表。目前,印度有23个股票市场(其中主板市场2家,即孟买证券交易所和全国证券交易所,地方区域性市场21家),上市公司达1万多家,交易制度为全可流通,全国股票日平均交易量达到50亿美元,总交易量排名世界第三或第四位,(注:舒眉:《中国资本市场还要向印度学习》,载《南方周末》,2006年3月2 日。)股票总市值占GDP的比率高达80%以上。(注: 张卫星:《中国与印度证券市场对比分析的经济学思考》,载《中国经营报》2004年4月11日。)仅以印度最大的孟买证券交易所为例,截至2006年3月27日,其股票市值已达到6610亿美元,名列全球证券市场第16位。(注: 张保平:《外资的大量流入成就印度股票市场屡创新高》,中国金融网,2006年4月3日。)股票市场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很高的投资回报率。据印度《经济时报》2006年4月5日报道, 2005-2006财政年度印度股票市场投资回报率名列世界第一,达74%,大大超过亚洲列第二位的韩国股票市场的41%;也超过世界上其他新兴股票市场,比如墨西哥(52%)、巴西(43%)、科威特(26%)等国的投资回报率。(注: “India: Sensex at New High at 11,720 on Funds Buying”, Indian Economic Times, April 5,2006.)

印度证券市场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印度拥有一套完善的、与国际市场接轨的金融制度。(注:“India: Globalization: The Role of Institution Building in the Financial Sector: The Indian Case”, Reserve Bank of India , August 2003, pp.2—3.)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印度曾是英国的殖民地。印度独立以来也曾长期奉行计划经济的原则,但是印度的金融体系还是延续英国人留下来的金融制度。正如印度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G.N. Baipai所言,“事实上,在几乎所有领域,包括股票的发行和交易制度、市场的风险管理系统、清算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和会计制度等,印度证券市场都与国际标准接轨,而且在某些方面还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如T+2清算制度和公司治理水平等。”(注: G.N. Bajpai, “Indian Securities Markets-New Bench Marks”, Speech Delivered at the SEBI—FICCI Convention on Capital Markets, Mumbai , August 6, 2003 at Oberoi Towers, p.2.)

二、 印度证券市场的发展特征

悠久的历史以及英联邦成员国背景,使得印度证券市场从一开始就注重对国际规则的学习与引进,为证券市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印度证券市场具有以下突出特征:

1、证券市场投资者结构合理。印度证券市场的合理投资者结构,得益于市场的良好发展及其合理的市场结构。印度证券市场分为金边市场和工业证券市场两大类,金边市场是政府或者半政府性质的债券市场;工业证券市场是公司的债券与股票市场,又细分为证券的发行市场和证券的流通市场。印度证券市场的投资者分为个人、金融机构、联合股份公司和政府机构,其中包括国内投资者和国外投资者。印度证券市场的投资者人数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已达到1200多万人,近年来投资者开户增长较快,仅2003年和2004年就达600万户,印度证券市场的外资机构到2005年末已达850家。目前印度证券市场上个人投资者持股超过证券市场的30%,其次是金融机构约占30%,联合股份公司和政府机构各占约20%。(注:“India: Globalization: The Role of Institution Building in the Financial Sector: The Indian Case”,p.18.)合理的投资者结构,保证了印度证券市场的稳健发展。

2、证券市场的走势基本平稳。由于投资者结构比较合理,加上政府的严格管制,印度证券市场在历史成长中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波动较小的市场之一。1973年的《外汇管制法》,严格限定外国投资者持股印度公司的股权比重,使印度证券市场避免了国际短期资本的冲击,保证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在印度证券市场的发展史上,大幅度的波动十分罕见,即使在1987年“黑色星期一”及1990年海湾战争期间,其波动幅度也不大。1997年,当东南亚和东亚的证券市场因为国际游资的冲击而一蹶不振之时,印度证券市场仍然保持活力,只受到轻微影响且恢复迅速。作为印度近10年来最严重的下跌,在2001年“股市黑3月”期间,孟买证交所指数(SENSEX指数)跌幅最大也只有22%,但此后便进入了长达5年的上升期,证券市场累计涨幅达200%以上。孟买证交所SENSEX指数到2006年2月也突破了10000点大关,成为亚洲新兴证券市场中极具增长潜力的投资场所(注: Khozem Merchant, “The Bombay Stock Exchange’s Sensex Index Breaking Convincingly Through 10,000” , Financial Express,Feb. 8,2006.)。

3、证券市场国际化比较成功。1991年之前,印度处于资本市场的封闭状态,没有跨境的证券投资流动。1992年,印度开始开放证券市场,放松了对外国投资者投资国内证券市场的严格限制,允许印度公司到国外上市,允许外国机构投资者到印度证券市场投资的持股比例达到20.1%(注: [印度] 鲁达尔·达特、K.P.M.桑达拉姆著,雷启淮、文富德、戴永红等译:《印度经济》,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687页。)。此后,大量的外国机构投资者开始涌入印度,开启了印度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进程。近年来,印度吸引外资的步伐加快。2005年,印度证券市场共吸引了107亿美元的外国投资,仅次于中国台湾列第二。仅2006年一季度(截至3月27日)流入资金总额已达35亿美元,(注: 张保平:《外资的大量流入成就印度股票市场屡创新高》,载中国金融网,2006年4月3日。)而且投资增速没有减弱迹象。很多外国投资者持续看好印度证券市场的发展潜力,外资的积极参与是印度证券市场国际化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注:Rakesh Vengayll, “India’s Securities Market-A Brief History”, Global Custody Review, p.38.)

三、 印度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背景

证券市场的国际化一般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竞争压力、国内融资需求以及经济对外开放的背景下进行的。印度证券市场的国际化也不例外。20世纪90年代印度所以积极推进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进程,主要出于以下原因:

1、证券市场弊端的逐步暴露。80年代末,印度证券市场呈现出许多问题。首先,印度国有银行几乎没有股票资本,也没有对账户和资产进行规范化的处理;其次,印度本地最大的孟买证券交易所是一个封闭的市场,缺乏有效的治理;再次,印度金融产业各子产业存在的进入壁垒对经济发展起了明显的阻碍作用。这些问题可以归结为印度政府对证券市场的高度干预,直接导致了企业生产的低效和寻租活动的盛行(注: [印度] 苏珊·托马斯(Susan Thomas):《印度金融市场的改革》。http://www.ccer.edu.cn/cn/ReadNews.asp?NewsID=5766)。这表明印度必须对证券市场进行改革,而改革就要与国际规则接轨,就必须开放证券市场,推进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进程。

2、经济改革资金的需求压力。自独立到90年代初期,印度实行进口替代的混合经济政策,出于保护国内经济的需要,严格限制外资的进入。但是,受制于规模偏小的经济和低储蓄率,国家用于经济建设的资金有限,资金投入不足导致了著名的“印度增长速度”。1991年拉奥政府上台后,首先从外贸和汇率改制入手,出台了雄心勃勃的经济改革措施。但是,各种经济目标的实现都需要有足够的资金。借鉴东南亚、东亚各国的经验,印度决定放松对外汇的管制,适当开放了一些投资领域,并提高一些经济部门的外资持股比例以吸引外资。利用外国投资遂成为印度获得经济改革资金的重要途径。

3、资本追逐利润的市场驱动。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为刺激经济增长,发达国家普遍调低利率,导致理想回报水平的投资渠道匮乏。各种基金总额在90年代初超过10万亿美元,这些资本都在世界各地寻找可以获利的投资场所。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印度证券市场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其资本收益率却很高。据摩根斯坦利国际资本公司(MSCI)和国际金融公司(IFC)统计,1976年至1992年间,印度证券市场的年平均资本收益率超过20%,比主要由发达国家证券市场构成的世界收益率指数平均高6%。印度证券市场1992年向外国投资者的开放,吸引了大量机构投资者涌入,带动了印度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如前所述,2005年印度股票市场投资回报率已经名列世界第一,达到74%,大大超过了世界上其他新兴股票市场。(注: “India: Sensex at New High at 11,720 on Funds Buying”, Indian Economic Times, April 5, 2006.)

4、国际金融组织的推动作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证券市场国际化,都受到国际组织的影响。国际经济组织在对发展中国家援助过程中往往要求其实行经济自由化和证券市场的改革开放,对印度也不例外。1991年6月,印度出现整个外汇储备不足半个月进口需求的严重外汇危机,向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了70亿美元的贷款请求,作为交换条件印度被迫接受了这两个组织提出的改革汇率和贸易政策的要求。为应对这种改革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1992年印度对证券市场实施了国际化战略。

5、全球证券投资的趋势影响。90年代,国际金融证券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国际证券需求急剧扩张。1993年末,证券化银行贷款已经占发展中国家国外银行贷款总额的65%,传统意义上的银行贷款减少。从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外资性质看,1990年以前,直接投资是主要形式,此后至1996年,证券投资流入成为主要形式。从1990年到1993年,亚洲发展中国家发行的存款凭证分别为10亿美元、2000亿美元、10560亿美元和9370亿美元,1993年、1995年和1996年流入亚洲新兴市场的投资基金分别为620亿美元、150亿美元和500亿美元(注: 庄虔华:《证券市场对外开放战略研究》,2005年9月14日。http://www.htsc.com.cn)。这些变化为当时印度推进证券市场的国际化提供了有利的市场环境。

四、 印度证券市场的国际化策略

为实施证券市场国际化战略,印度政府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使印度成为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大最具吸引力的外资流向目的地。印度证券市场国际化的策略值得研究与借鉴。

1、改革金融体制,完善市场环境。印度的经济改革首先从金融体制开始,从提高公营部门银行与金融机构的资金运用入手,然后扩展到货币和资本市场领域。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金融部门的管理水平、降低银行和资本市场运作成本、为企业提供便捷的融资渠道(注:Rakesh Mohan, “Financial Sector Reforms in India:Policies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 Economic and Political Weekly, March 19, 2005.)。实践证明了改革的成效:虽然印度的国民储蓄率只有27%,每年吸引外资的总额不足50亿美元,但是经济却能保持6%的增长速度,(注: 舒眉:《中国资本市场还要向印度学习》,载《南方周末》,2006年3月2日。)其原因就在于高效的股票和债券市场,为有发展前景的公司提供了它们所需要的资金,也为私营企业创造了发展条件,使经济增长获得了持久动力。目前印度正在开展新一轮金融改革,养老基金公司可以提高股票投资比例,允许外国企业和外籍人士来印度投资,这将进一步刺激印度资本市场的发展,推动印度资本和证券市场的国际化。

2、规范企业行为,促进国际接轨。证券市场的国际化意味着证券市场的规范化和上市公司经营行为的规范化,这是企业进入国际证券市场最基本的要求。同时,证券市场的国际化也要求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向国际规范化方向发展,以使企业具备国际竞争力。作为英联邦成员国,印度企业的会计和财务制度与西方国家十分相似,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高。1991年之后,印度又进一步完善了对上市公司的管理,在交易监管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印度在完善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独立董事制度以及产权保护措施等方面的措施十分得力,在发展中国家处于领先位置。亚洲里昂证券公司2000年对全球25个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调查表明,印度规范化管理名列第六位。(注: [日本]度善野南:《印度与中国同舞》,载[美国]《经济学消息报》,2004年2月27日。)完善、规范的公司制度不仅减少了政府的监管成本,也为监管上市外资企业以及证券市场完全国际化打下了良好基础。

3、调整财政政策,控制财政赤字。政府财政赤字过大,往往会导致过度的通货膨胀,并使本国实际利率降低,引起资本外流,不利于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因此,印度从1991年7月开始改革财政制度,主要围绕税制调整、财政支出调整、加强财政与金融的协调、降低政府支出和财政赤字、加强国债管理、增加财政收入等展开。改革取得了一定效果,政府财政赤字明显减少。从1992年到1998年,印度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6.6%下降到不足5%,部分邦如中央邦的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2003年进一步下降到2.4%,达到国际公认的安全标准(注:赵建军:《论印度财政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载《南亚研究季刊》,2004年第1期。)。稳定的财政政策不仅确保了印度经济的增长速度,也增强了境外投资者对印度投资环境的信心,加快了证券市场国际化的步伐。

4、健全法律法规,提高监管效率。印度有相对完善的市场法律体系,确保了政府对证券市场的依法监管。其中重要法律有1947年颁布的《资本发行(控制)法》、《外汇管理法》,1949年颁布的《银行公司法》,1956年颁布的《证券合同法》,1974年颁布的新的《外汇管制法》等(注:陈继东:《印度政府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载《南亚研究季刊》,1998年第3期。)。1992年,印度出台了境外投资机构指导原则,对外资进入印度证券市场进行规范。在证券市场国际化的1992年,印度的证券监管部门——印度证交会也开始运作。这个组织与以前的官僚组织相比,有着相当的工作效率。为了维持证券市场的秩序和效率,证交会对证券市场实行严格监管。比如2005年,印度证交会严厉处罚了涉嫌操纵股价的瑞士银行证券亚洲公司(UBS),1年内禁止其发行与印度证券相关的离岸衍生金融产品。(注:“ India: Globalization: The Role of Institution Building in the Financial Sector: The Indian Case”,p.19.)

5、控制开放节奏,减轻外资冲击。许多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在证券市场全面开放之时,法制环境并不完善,金融体系尚不健全,监管的手段和经验也不足,因而很容易被国际资本实施投机操纵。与其他亚洲发展中国家相比,印度的开放战略虽然谨慎但是比较成功,印度的市场规模在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中相对较大,但对外资的限制却严格得多。如改革初期规定单一外资或分户不得持有超过任何公司实收资本的10%;以分户身份投资的外国公司及外国自然人不得持有超过任何公司已发行资本额的5%;所有外资及分户投资于任何印度公司的总额不得超过该公司实收资本的24%(但该限制可按公司股东会的决议提高到40%)等(注:庄虔华:《证券市场对外开放战略研究》,2005年9月14日。http://www.htsc.com.cn)。随着印度证券市场监管体制的完善和海外投资者对印度资本市场的兴趣日益浓厚,印度于2006年允许海外公司在印度上市,证券市场国际化又迈上一个新台阶。

6、引导外资流向,推动经济发展。印度一直把证券市场国际化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因此十分注重对外资的引导,确保证券市场国际化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作为一种鼓励措施,印度政府对包括软件开发在内的高科技领域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很低,并且予以税收优惠。在政策的带动下,印度的软件产业发展迅速,成为世界著名的软件出口大国,每年的出口额仅次于美国(注:文富德:《印度经济——发展、改革与前景》,巴蜀书社,2003年,第205—210页。)。另外,外资在许多服务业部门的持股比例也可以达到50%以上,服务业也因此成为增长最为迅速的产业,2000年以来连续5年保持了8%以上的增长速度(注: 印度驻华大使馆:《印度经济新闻》,载《今日印度》,2006年第1期。),产值占印度国内生产总值比重51%的服务业对印度经济的整体增长贡献较大。

五、 印度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启示

证券市场国际化是中国资本市场和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证券市场只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证券市场国际化刚刚起步,然而市场相对不成熟却制约着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进程。同为发展中大国,印度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走在了中国前面,其国际化的一些措施值得借鉴。笔者试图总结印度证券市场国际化的经验,结合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特征,就现阶段推进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提出如下建议。

1、严格循序渐进,实施稳步开放战略。中国证券市场是一个容量不大而制度性问题较多的不成熟的新兴市场,证券市场的国际化难度相对较大。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进程既要促进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又要保证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借鉴印度通过控制证券市场开放节奏以减轻外资对国内资本市场冲击的成功经验,中国证券市场在对外开放进程中,应该结合市场的发展阶段,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实施稳步推进的国际化战略。在开放次序上坚持证券服务优先于证券交易,放松交易管制优先于放松外汇管制,外国证券投资优先于对外证券投资,金融机构优先于其他机构及个人的四大原则,利用发展中国家入世的例外条款和保护过渡期,采取从间接到直接、从局部到全面、从限制到鼓励的顺序,按照间接开放、有限制对外开放和证券市场全面开放三个阶段逐步实现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

2、立足开放目标,创造良好金融环境。准确定位证券市场国际化的主要目标,把证券市场开放与促进经济增长有机结合。借鉴印度吸引外资投向的成功经验,中国应当积极引导外资向优势和支柱产业流动,带动这些部门的增长,同时结合开放目标,配套进行金融体制改革,重点解决金融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商业银行的改制和呆坏账处理(目前印度商业银行全国合计的坏账比率为10.8%,资本充足率要求比巴塞尔协议的9%还高一个百分点;而中国的银行呆坏账问题严重,目前还在努力达到巴塞尔协议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注:王吉舟:《正视“资本和亲”的内在原因》,载《中国经营报》,2006年3月14日。)),并进一步放宽外汇管制,以经济手段对外汇市场进行合理管理。还要通过税收优惠、持股比例等措施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引导外资进入经济增长潜力大的领域,带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3、转变经营机制,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企业制度改革是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基础,印度十分重视上市公司的规范管理和培育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其目前拥有100多个股票市值超过10亿美元的实力公司(注:《印度股票市值过10亿美元的企业突破100家》,载《经济时报》,2006年4月1日。)。目前中国上市公司对转换经营机制考虑过少,这很不利于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结合印度对上市公司管理的成功经验,我们应当从市场发展角度创新上市公司的质量管理。首先,进一步完善企业上市质量标准,确保素质高、经营业绩好、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进入证券市场。其次,要彻底改变上市公司重筹资、轻转制的现象,加强上市公司制度改造,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促进中国企业制度早日与国际接轨。第三,完善与创新市场组织制度。在逐步改进新股发行上市机制的基础上,强化上市公司退出机制,通过市场运作效率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第四,加强上市公司内部的经营管理,积极扶持上市公司做大做强,主动培育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和竞争力的实力公司。最后,积极推进企业的境外上市,学习先进的国际管理经验,提高企业运作水平。

4、规范市场运作,扩大证券市场规模。与印度相比,中国证券市场起步晚,规模小,相对不成熟,尚未建立多层次的证券市场体系。中国证券市场的对外开放,必须遵循市场化优于国际化的发展规律,坚持以证券市场的规范化为前提,按照 “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对证券市场的法律制度、公司准则、证券发行和交易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运作,完善市场运作机制,并注重与国际惯例的接轨。同时要加快建立和完善证券市场体系,尽快形成品种丰富、层次合理、投资主体和对象多元化的资本市场发展格局,通过金融创新大力发展国内资本市场,努力扩大市场规模,增强国内证券市场抵御国际资本冲击的抗风险能力。

5、完善法规体系,提高依法监管水平。印度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实践证明,证券市场国际化要求一国的证券市场具有完备的法律法规制度和一套先进有效的监管体制,而中国证券市场目前法制尚不健全,监管手段相对落后,效率较低。加强中国证券市场法制建设,提高监管效率,是实现证券市场国际化的一项艰巨任务。中国在推进资本市场国际化的过程中,要全面完善证券市场法规体系,建立整套符合国际惯例的法律规范,坚持市场化管理,提高市场透明度,保障证券市场的公平性和有序性。同时,证券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借鉴印度的经验,建立公正的证券评级制度,运用国际惯例对上市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能力、盈利预测、风险因素准确评价鉴定。此外,要充分发挥自律组织的功能,推进监管体系社会化,形成科学的监管机制,并逐步实现监管手段的电子化,提高监管水平与效率。

作者:李蒲贤

上一篇:素质教育管理论文下一篇:农村养老保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