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管理论文范文

2022-05-13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小学生管理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是小学教育由“外延式”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的基础,也是学生管理的重要指导思想。

第一篇:小学生管理论文范文

规范高校学生管理,加强学生自主管理

【摘要】学生日常规范管理是指辅导员在管理过程中树立民主法治观念,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在公开、公正、科学的原则下,按照程序实施有序管理,最终实现科学育人的目的。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有序的环境,一方面使他们身体健康,心智得到完善和发展,具有良好的品德;另一方面使他们能够清楚而深刻地思考、热情地探索、勇敢而果断地行动。

【关键词】学生管理;规范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学生学习、生活的物质条件不断得到改善。但高校改革在给高等教育管理带来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也给学生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高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当今中国高等学校学生管理中,管理的不科学性,管理中的漏洞,影响着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不利于提高办学水平、满足高层次人才成长要求。一方面,建设高度民主的法制社会是我们国家的战略目标,实现这一目标要靠全社会成员的努力,而大学生今天是社会的一分子,将成为社会建设的核心。他们今天所处的环境、接受的教育和培养的习惯对今后为人处事的方式及未来发展方向密切相关。如果我们在大学教育里讲授现代的文明和历史,传授现代的理论和观念,对他们的行为却实施落后的管理,不顾他们的感受和思想,就无法实现师生深层次的交流沟通,不利于培养他们正确坚定的政治信念,更高的教育目标就不能实现。另一方面,社会进步带来学生的思想的变化,学生维权意识增加,高校也是社会的一角,评奖评优、出国、入党等敏感问题学生高度关注,随意性强、落后、不规范的管理将刺激歪风邪气的产生,带来许多的矛盾,这些矛盾解决不好就容易引起学校的不稳定,发展下去会影响学校正常的秩序。因此,高等学校的稳定、发展离不开辅导员对大学生日常生活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和谐管理。加强管理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是实现高校和谐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

二、学校规章制度促进学校学生管理

规范管理的主旨是依法依规管理,杜绝管理过程中的随意性和人为因素。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就是辅导员管理的规矩,有这个规矩才能有良好环境的方圆。学生规章制度的制定实施,不仅要符合国家法律的精神,遵循学校管理者的意志,而且要充分征求听取被管理者的意见,在实现科学有序管理的同时,使大学生在被管理中受到教育,自觉地参与到管理活动之中。当然,规章制度的制定还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公平公正的规章制度可以保证学生竞争的平等,保证管理过程的良性发展。失去了公平公正,就是保护投机取巧,保护不正当竞争,是以牺牲大多数人竞争的积极性而维护少数人利益的做法,是对规范管理和科学管理的致命损害。此外,及时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行之有效的做法,把日常琐碎工作系统化归类,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提炼提升,作为规章制度之外适当的补充加入到学生管理之中,贴近学生生活,工作针对性更强,管理效果更加突出。

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依照程序进行是非常重要的。许多管理上的违规行为,学生因为利益争端产生的矛盾,都是没有按照程序管理的结果。规范管理要求管理过程中的每个基本环节都有章可循,尽可能少的掺入人为的不确定因素。比如大学生的奖学金评定,都是按照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排名来确定的。而综合素质测评里对成绩、思想政治表现、活动情况的所占比例有严格的规定,每项活动的分数累计也清楚划分,每个学生的加分情况都要在班级公示。在评奖过程中如果不按程序进行,随意加分,或者私自提高分值,都要引起学生的不满,带来管理上的极大混乱,起不到奖学金的奖优示范作用。可见,认真按照管理程序组织实施是大学校园规范管理、提高效率的保障。

三、提高教师个人修养、丰富工作经验

高校学生规范管理的最终实施者是辅导员,他的素质、修养、工作经验决定其工作水平,工作效果。大学生是非常活跃的群体,由于特殊的年龄和相对简单的人生阅历,他们的思想、情绪非常不稳定,经常做出一些意外的行动,给规范管理带来困难。大学生的出格行为有时并非出于本意,情绪冲动、侥幸心理、追赶时髦等都有可能使他们违反纪律,辅导员在管理过程中如果不仔细分析、区别对待,管理虽然能够实现,但真正育人的目的却不能达到。因此,辅导员在工作中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个人修养,培养广博的胸怀,注意虚心学习总结工作经验,能够正确对待学生所犯错误,并对他们进行恰当的引导,这些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

加强学生自主管理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实现学生自我管理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方面,在管理工作中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和维护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就要保证教育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学生的潜力和发展的潜质得到充分的挖掘。积极实践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等,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仅是改进学生工作,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更大空间的需要,也是我们这些年来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实际上学生的“自我管理”,就是一种民主的、开放的、人性化的管理,它更加有利于实现学生成才的目标。

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学校肩负着为社会输送人才的重任,规范学校管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未来。规范学校规章制度,提高教师综合水平,加强学生自主管理作为规范学校管理的重要为途径,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仕武.高职生的群体特点及其管理对策.职业教育2001.

[2]教育部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隋松智.坚持以人为本创新高校学生工作.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4)

[4]王再学, 武海燕.以人为本——高校学生管理的新模式[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报.

[5]彭丽娟.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探究[J],湘南学院学报.

作者:王燕军

第二篇:谈谈农村小学课堂管理之学生管理

摘要:“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是小学教育由“外延式”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的基础,也是学生管理的重要指导思想。本文探究学生为中心的小学学生管理路径,分析学生为中心在小学学生管理中的价值,提出创新学生管理理念,丰富管理方法,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改进学生管理评价方式,发挥互联网技术作用等对策建议,为小学学生管理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学生管理;以学生为中心;个性发展

随着我国小学教育进入“后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开始由“数量”向“质量”提升,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这对小学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学生管理工作需要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为中心思考问题,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人格成长,这需要小学不断转变观念,探寻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与方法。

一、小学学生管理中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一)“00后”学生个性化发展

1.思想及其行为更具创新性

现有的小学生主要是“00后”学生,在互联网盛行的阶段,大部分的学生的思想及行为都极具个性化,他们不满足于现有的框架,更具创新性行为,勇于打破常规。同时,他们对新鲜事物的接收能力较好,能够较快地适应现有的环境,并能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创新小学学习生活方式。

2.自我意识较强

“00后”的学生自我意识较强,在物质生活日益优异的环境中,由于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大多数“00后”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享受着家中长辈的溺爱,导致“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同时,在地域文化生活环境差异较大和不同的家庭背景下,学生的生活观念有较大的区别,存在不少同学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无法适应群体生活等问题。其表达自我意愿的方式也更为直接,忽略周围人的感受。

(二)管理思维定势,缺少创新

1.现有的小学师资队伍逐渐年轻化,新鲜血液的注入给小学提供了更多活力

但多数小学没有用好年轻教师的创造力,大多延续传统的管理方式,不能切实做到换位思考和以生为本的工作原则,没有根据不同年代的学生特点开展特色教育。部分学生管理人员没有对自身的工作内容进行梳理,缺少系统的工作体系。

2.学生管理队伍职责不明

现有小学中,很多学生管理队伍没有明确的分工,导致在处理实际问题时没有及时到位,更有甚者会导致学生在发生突发事件时不知道自己需要找哪个责任部门或老师来解决实际问题,缺少对现有管理体系的反思与思考,安于现状,大多数还保持着只要不做少做就不会出示的心态。

(三)管理工作缺少创新

学生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也需要与时俱进。当代小学生的成长环境日新月异,每个同学的成长经历各不相同。在个性化愈加鲜明的小学当下,管理方式也要逐步更新,应该从学生的本身出发,了解学生的群体特征,开展针对性的管理,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运用大数据平台,对学校的学生采用“因材施教”的管理模式,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路径

(一)樹立“学生为中心”理念,创新管理理念

一方面,小学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充分尊重学生。要结合实际工作,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一切学生”的管理理念。要根据“00后”学生的特性改变自身的工作方式,这要求小学学生管理工作者要摆正位置,做好姿态,牢记“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树立为学生服务的理念,由“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思考如何将学生发展放在首位,并将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落到实处。小学学生管理工作者还要注意全面、充分地把握小学生的合理需求,增加对学生的关怀,让学生管理充满“人情味”。

另一方面,在学生管理的实践工作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根据学生的个人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情况,持续更新学校的管理理念,从学生自身的个性优势为出发点,建立老师帮扶机制,明确成长老师的职责内容,打破传统师生交流方式,探寻更为高效的师生互动形式,帮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并帮助其指定适合自己发展的方案,有效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第三,需要强化学生自我约束的观念,要鼓励学生在小学的学习中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消费观,了解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及时在小学期间内进行调整。学生管理队伍要定期对学生的发展进行掌握,鼓励学生在小学生活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为学校建设和发展提供自己的建议和意见,培养自身的主人翁意识。

(二)丰富管理方法,发挥互联网作用

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坚持学生主体地位,进一步丰富学生管理方法。管理者可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支撑,加强构建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以科技竞赛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兴趣,提升其创新精神的塑造。要不断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引导其积极参与管理,从“外部管理”向“内部管理”转变,增加其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等能力。小学要努力整合多方自我管理力量,大力拓展空间与时间,带动各方社会力量加入学生管理中来。

学校要努力提升学校环境与氛围,提供自我管理的良好条件。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管理,激发小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扩小学生的参与面,创建“学生事务自我管理”组织部门,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发展。要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教育,以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此外,小学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以互联网为载体搭建学生管理平台,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使互联网平台更好地服务于全体学生的发展。

学校作为宣传主体要严格把控学生管理主体发布的信息内容,要积极宣传优秀内容,对不当言论及时制止。从学生角度出发,多挖掘吸引年轻群体的信息,努力做好学校优秀校园文化传播口,为学校树立正面的形象,多平台联合打造校园宣传阵地,鼓励学生自行传播校园趣事,吸引优质生源。

参考文献:

[1]苗春雷.农村小学学生管理对学生道德成长的影响[J].传播力研究,2019,3(13):247+249.

[2]殷青平,符坤.试论在小学学生管理中的方法创新[J].新课程(上),2018(08):219.

[3]梁丽霞. 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管理现状及改进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

作者:苏艺

第三篇:弱化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提升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摘 要:班级管理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然而,当前班级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班级管理的实效,给学生的发展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基于此,文章先分析了班级管理中问题的具体表现;然后,提出了新型班级管理的要点,包括更新管理意识、立足学生主体、健全激励机制;最后,就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班级管理模式提出了对策,如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以全员参与为重点、以制度建设为关键、以隐性管理为辅助等。

关键词:班级管理;班主任;自我管理能力

一、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直以来,班主任都是班级管理的主要力量,但随着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入,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管理模式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极大地降低了班级管理的效率。

首先,学生主体地位被忽视。学生是班级的主人,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人翁地位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而在当前的管理模式下,学生多作为被管理的对象而存在,缺少自主管理的权利,课堂管理呈现出僵化等特点。其次,班主任管理任务繁重。班主任同时承担着管理和课程授课的任务,工作负担较重。以班主任为中心的班级管理模式极大地加重了班主任的工作压力,势必会影响到班主任其他工作的开展,如教学、教研等,这对教育教学的科学开展是极为不利的。再次,管理出现疏漏。班级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素质发展等。班主任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在班级管理中难免会出现挂一漏万的现象。因此,创新管理模式十分必要。

二、新型班级管理的要点

(一)更新管理意识

针对以往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班主任首先要做的是破除思维上的障碍,更新管理意识。第一,调整角色定位。班主任不应该将自身定位为班级的大管家,事无巨细地管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而应该从引导者、辅助者的角色出发,明确自身在班级管理中的外围作用,将学生成为班级的管理者。第二,正视学生在自主管理中的问题。教育所承担的是改造人的任务,具有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的特点,尤其对正处于成长初始阶段的学生的管理,更是教育中的难点。教师要具备一颗宽容的心,科学地应对学生成长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为学生的自主管理提供支撑。

(二)立足学生主体

以往的班级管理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既降低了班级管理的实效,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新型班级管理必须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明确班级管理的目标。在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的今天,教育目标已经逐渐从单一的知识传授目标向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转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教师工作的核心。对此,在新型班级管理模式的构建中,班主任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其次,发挥好学生自主管理的作用。班主任要合理界定自身与学生的管理职责,最大限度地将班级管理的权限下放给学生,鼓励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完成自主管理。比如,除每学期评选出固定班委外,可以采用“一日值班长”管理制度(学生轮流当班长),即班长在班委会的带动下,管理好学生的言行,做到“人人管我,我管人人”,让每个学生从实践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这有助于学生管理能力的提高。

(三)健全激励机制

自主管理固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发展。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小学生在自主管理中难免会出现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对此,班主任要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出发,健全自主管理的激励机制,对在自主管理中表现优异的学生予以物质、精神上的激励,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

三、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班级管理模式的对策

(一)以尊重学生为前提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推行新型班级管理模式的先决条件。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学生多作为被管理对象而存在,班级主人翁意识不强,由此造成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欠缺,这既增加了教师管理的难度,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对此,班主任首先要做的便是重构师生关系。作为班级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段关系,师生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影响到班级管理的效果。笔者在管理中有意识地探索构建师生平等、开放、包容的新型管理模式,尊重学生的班级主人翁地位:一方面,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作用;另一方面,让学生在管理中得到发展。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小学生虽然正处于成长发展的初始阶段,但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其主体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尤其是高年级小学生,不少已经有了强烈的自尊意识。班主任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要关注学生生理、心理上的变化,注重维护学生的自尊,与学生平等地相处,这既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客观需要,也是让学生尊重教师的前提条件。

(二)以全员参与为重点

全员参与是提高学生整体自我管理能力的必然要求,因此,教师在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班级管理模式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班委的作用,更要发挥其他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从而形成良性的班级管理生态,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其中,最为有效的措施便是实施小组管理,赋予学习小组班级管理职能,发挥小组合作在基础教育中的作用。小组划分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小组合作开展的效果。对此,需要从以下几点出发:首先,注重小组成员的异质性,同组异质是科學划分小组必须遵循的原则。教师要从学生的内在差异性出发,将学生整体划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三个层次。对大部分班级而言,三个层次呈椭圆形结构,即优等生、后进生较少,中等生较多。笔者在小组划分中采用了1∶3∶1的划分模式,让五人构成一个小组,其中1个优等生、3个中等生、1个后进生,这样既能发挥小组内部的带动作用,也有助于小组之间的学习竞赛。其次,注重小组成员的流动性。学生的表现始终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因此以学生分层为基础的小组划分自然也要不断调整,如此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一方面,教师要合理地设计小组的合作周期,如以一个季度为周期,则每个季度重新划分一次小组。动态化的小组划分能够让小组成员合理地找准自身的位置,这也是保障小组成员异质性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引导小组成员交叉组合,让不同小组在自愿原则下,互换成员。这样既可以有效地避免分裂现象,也对各小组合作效率的提高有积极作用。

(三)以制度建设为关鍵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班级管理而言,制度建设居于核心地位,它既是确保班级管理实效性的前提,也是切实提升班级管理水平的客观需要。不仅如此,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在学生开展自我管理、发展自我管理能力中也有着突出的作用。对此,班主任要从以下三个角度出发,发挥好制度建设的价值。首先,让学生参与制度建设。为了更好地凸显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班主任在建设班级管理制度时要重视学生的意见。例如,要求班委每学期开学时制定班规,每周举办一次主题班会,以班级中出现的良好行为或者不良现象为主题,利用班会完善班规,这充分体现了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其次,凸显制度覆盖范围的宽广性。制度在学生自主管理中具有奠基性的作用,班主任在制度建设中要从学生自主管理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小学生守则》“优秀班级评选制度”等为依据,积极构建班级管理的制度条例,如“班委会工作制度”“优秀学生评选制度”“班级值日制度”,使学生的自主管理均有据可依。再次,严格执行制度。“世不患无法,而患无必行之法。”针对不依制度而行的现象,教师要健全配套的惩罚机制,通过对违反班级管理制度的学生进行惩戒,达到令行禁止的管理效果,提升制度的执行力度,而制度执行者也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此保障班级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四)以隐性管理为辅助

从根本上而言,制度建设是推动班级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的必要手段,在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提升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但仅凭制度,无法实现班级良治的目标。因为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初始阶段,社会化程度比较低,容易出现违反规则的现象。所以,班主任要具备隐性管理的意识。所谓隐性管理,是一种相对于显性管理而言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其没有明确的管理目标、管理方法,却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且实践表明,隐性管理的效果更为持久、深入。班主任要将隐性管理作为弱化自身管理,凸显学生自主管理的辅助手段。首先,注重示范作用。班主任是学生除父母外接触得最多的群体,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其身正,不令而行。”班主任应深刻地认识到自身对学生的巨大影响,既要重视发展与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也要重视职业道德建设以及个人品德建设,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其次,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文化具有管理作用,班主任要结合班级管理的目标,优化班级文化建设。比如,班级是一个集体,每一个学生都是集体的一部分,要具有集体荣誉感。班级文化建设要突出集体主义,让学生从集体荣誉的角度出发,自觉遵守班级的管理规则。笔者经常利用班会开展各类拓展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加拓展活动,如搜捕游戏、接力赛、知识抢答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团体意识,为班级管理的分工合作打好基础。

四、结语

班级管理的重要作用以及地位使得其在基础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的班级管理中存在不少的问题,突出表现为班主任管理任务繁重而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不足。因此,班主任须将班级管理模式的创新作为重点,将学生作为新型班级管理的主体,从尊重学生、全员参与等角度采取适当的措施,提升班级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秀竹.班级自主管理基本策略探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4(2):75-78.

[2]孙 巍.浅谈班级自主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决策与信息(中旬刊),2016(7):114.

[3]倪红霞.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沟通艺术研究[J].赤子(中旬刊),2014(1):157.

[4]刘团业.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甘肃教育,2016(6):38.

[5]周晓东.浅谈中学“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构建[J].江西教育,2004(6):11-12

作者:胡六娥

上一篇:音乐学专业论文范文下一篇:英语计算机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