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论文范文

2022-05-08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管理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摘要:如今,柔性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关键方式之一,是在企业刚性管理基础之上提出的。柔性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企业员工个性化发展,最大化挖掘员工的潜力。要想发挥出柔性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就必须对刚性管理的弊端进行分析,解决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篇:管理论文范文

学校管理中的科学管理和人本管理

学校管理指学校自身的内部管理,学校管理的指导思想、组织机构、活动内容和方式等受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因此不同地区的学校管理有不同的特点。然而,学校管理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联系密切,学校管理工作又须遵循教育与管理的客观规律。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是近年来国家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面对科技革命、知识激增、经济竞争日益激化的现代社会所提出的种种挑战,都把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作为当务之急。学校管理体制正由传统自上而下型向自下而上型发展;管理类型由单极向多极状态发展,鉴于我国目前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及国外在这方面积累的经验。笔者认为以科学管理理论与人本管理理论相结合较为合理。因为管理离不开用人,为什么用人?用人是为了治事,即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实现组织目标。如何才能治好事?关键在于用人。管理活动就是通过协调其他人的活动来进行的达到组织目标的一种活动。

科学管理理论是由弗雷得里克·W·泰勒首先提出的,他认为科学管理的目的和中心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那么,在教学管理理念中,我们就可以把其理解成为科学的教学管理的目的和中心在于提高学习效率。人本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是梅奥,他认为:人除了要求获得劳动收入以外,还希望获得安定、友谊和归属感,并提出了“非正式组织”的说法,非正式组织以感情逻辑作为价值标准,妥善对待非正式组织有助于提高劳动效率。作为新型的组织领导者,其能力主要表现在通过提高组织成员的满足度来激励人的“士气”,以提高组织效率。这种观点也适用于教育管理。一是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希望得到快乐、友谊和成就感;二是友善对待学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三是在学习过程中时刻激励学生的“士气”,对于提高学习效率有很大的帮助。

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的特点是:着重强调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纪律性,而未给管理中人的因素和作用以足够的重视。而人本管理理论则对人的积极性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和作用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尽管两种管理理论有所差别,但是彼此相辅相成,如若结合起来运用于教育管理中,一定可以取得更大的成效。

一、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重机构、重权力、重章法而不重视人

学校科学管理,其特征是以规范化、制度化、模式化为衡量标准的管理。其操作的要求主要体现: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各个方面都有整套的科学规范的制度和程序。在这种管理方式下,部门职能、岗位职责、行为准则、运作程序都实现规范化;信息传递、各项工作实现程序化;人才、资金、物资、时间等资源的利用实现科学化。达到最大限度地束缚和指引人们去创造价值,从而实现管理目的。但我们也不难发现,重机构、重权力、重章法而不重视人,是当前学校管理中一个极为突出的特点,这种学校管理模式有明显的优势,如比较注重管理的科学化,强调用科学的管理理论对学校管理进行指导,强调制定完善、严密的规章制度,强调对教师的控制、监督,强调“服从性”、“计划性”、“统一性”,强调定量评价,将理性作为学校的全部本质属性。在以权力与服从为主要管理方式的学校管理理论中,搞得学校没有特色,教师没有特点,学生没有特长。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学生变得越来越有“主见”,越来越有“个性”,“自我实现”的倾向正在迅速扩展,因而也越来越难控制。由于教师得不到精神上的尊重,工作中只能是被动的服从,难以发挥主人翁的作用,也不可能真正发挥出创造性。这种管理的现状显然难以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2.学校教育呼唤人本精神的回归

笔者曾从一本杂志上看到过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个中国人到瑞士去旅游,偶遇抢匪抢劫银行事件。抢匪得逞后跨上摩托车疾驰而逃。恰逢此时警察已到现场,看着抢匪远去的背影,他们并没有穷追猛赶。这个中国人不解地问他们为什么不去追赶,他得到的回答是:“此时他们急于逃脱,车速飞快,如果我们此时追赶的话,务必给他们带来伤害。虽然他们现在是逃犯,我们也应该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由此可见,人永远是第一位的。

再来看全球三大旅游公司之一罗森帕斯旅游公司,它以重视员工的人性化管理而著称,提出“员工第一,顾客第二”的新原则。该公司认为,对员工生活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公司,因为公司既给员工带来快乐也可以给员工带来沮丧甚至恐惧。当员工把糟糕的情绪带回家时,就会造成家庭不和,这种家庭矛盾又会进一步恶化他的情绪。第二天员工又把这种恶劣情绪带回公司,最后不可避免地要发泄到顾客身上或员工之间。因此,与其把顾客当作上帝,不如把员工当作上帝,即员工第一。只有公司把员工当作上帝,员工才能把顾客当作上帝。

上述两者都是重视人的例子,这种重视人文因素的做法,放到管理中,正体现着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人本管理。这种人本主义管理模式引用到教育中,可以简单地用一句话概括:教师是人;学生是人。我们从事学校管理工作时应当树立的一种教育管理哲学理念: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应该使每个人都能发展、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潜力,也应有助于挖掘出隐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财富。“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的辩证统一。

二、学校科学管理措施

首先,树立“以师为本”的管理思想。在学校管理的所有要素中,教师管理是第一要素,因此,学校管理应该以“教师第一”,在“以人为本”中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思想。这是学校管理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理念。从学校管理理论来讲,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固然存在着哲学意义上的主客体关系,从而体现为领导和服从的关系,但也绝不是老板与下属的关系。由于学校管理系统的目的性和层次性的特点,使得学校管理系统内的所有个体都具有管理他人、被管理和自我管理三种状态。在管理过程的意义上,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共同活动、相互影响、协调一致,表现为强烈的双边依赖性。教师具有被管理者和管理者的角色身份,但教师们有较强的自主性倾向,因此,在现代学校管理中更应凸现其管理者的身份,体现出他们是学校的“主人”。所以,树立“教师为本”的思想,其实质就是重视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使教师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人性得到更完善的发展。使其在学校事务中体现出主人翁的地位,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参与学校的管理,一方面可以激发其主人翁意识和工作现任感,激发其主动精神和创造意识,提高教师的自我价值感,增强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由于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增加了管理的透明度与可信度,增强认同,使全体教职工对学校的管理更具信任感和归属感,使学校与教职工形成一个整体,使每个职工明确个人的成长、发展与学校事业的發展是密切相关的,提高教职工的自豪感、责任心和使命感。

其次,营造一个互相尊重的环境。马克思曾经指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和间接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营造一个互相尊重的环境,这是充分发挥学校人本主义观念作用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人的发展,自始至终都是在群体的影响下进行的。群体作为社会心理的主体,具有社会促进效应、凝聚性、模仿和暗示性、人际关系、心理氛围、合作与竞争、个人在群体中的身份和地位对他的影响等作用。它对人行为的影响是以共识和情感为基础的,在这个基础上营造一个平等、团结、尊重的组织氛围,这对于主体意识较突出的教师们,将具有极大的感召力。“士为知己者死”这充分体现了彼此尊重、相互信任的心理力量是何其强大。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想方设法满足教职工的合理需要,做到关心每一个人,关注每一个人的价值和奉献。如事业上的需要、生活上的需要、情感上的需要等,因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与人之间感情融洽,人们心情舒畅,相互发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主动与教师交往,做教师的知心朋友,给予教师充分的信任,也让教师了解领导的内心世界,彼此沟通理解成为知音。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环境。这样一来,教师们就可以怀着一种快乐的心态为学校工作,从上而下的成员都做到自己管好自己,实现学校的自动化管理。

再次,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学校人本主义管理模式的保障体系,是一种软管理,强调思想观念的现代化,注重对学校文化、心理氛围、人际关系的研究,强调对人的重视,强调管理的“感情投资”,信奉“管理要管人,管人要管心”,等等。在现实中,一直令人们困惑的问题是,相同的管理方式、管理制度用在不同的地方会有明显不同的效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指出:“实现发展的动力实际上存在于文化之中……文化是实现发展的摇篮。”学校的管理文化包括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历史传统、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等因素,其核心是组织共同的价值观。学校管理文化揭示了学校管理中最隐蔽最深层的因素,反映了学校成员的整体精神、共同的价值标准,对于增强学校内聚力、向心力和持久力,保证学校行为的合理性,推动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建立起学校的管理文化,学校管理改革与发展就只能在一种较低的层次徘徊。

著名学者马尔库塞认为:“观念和文化的东西是不能改变世界的,但它可以改变人,而人是可以改變世界的。因此,在学校改革中充满尊重、理解、沟通、信任等人文精神,营造团结、和谐、奉献、进取的工作氛围,建立起宽松、高洁、清新、有人情味的校园文化,让学校具有浓重的文化气息,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学校人本管理理论的最高层次。”

这就是为什么在书本上的管理方法在实践中应用的效果却不一定好的原因,主要还是由于不同国家、不同教育部分的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所致。小到学校,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文化底蕴。这种发展趋势,其实是人文因素作用越来越突出的一个趋向。

最后,树立“以生为本”的观念。包含四个递进的层次:把学生当人看;把学生看成发展中的人;把学生看成独立发展的人;把学生看成平等的人。管理者把教师当人看是教师把学生当人看的前提。因为“绅士风度”更多的是在成就感和自信感的基础上产生的。

三、科学管理、人本管理相互补充

科学管理理论因素,如定量指标、规章制度等,对人行为的影响是以服从和奖惩等为基础的,方式直接但效果短暂,而且缺乏灵活性和创造精神,在某种程度上是以理性代替人性,极易使被管理者产生逆反心理。此外,在运作的过程中,经常会受到来自主观及其以外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有正向的,也有负向的,这就需要教育主体主动地调节自身状态,运用人本主义理论,排除内外干扰,使其发展方向不偏不倚地符合既定目标。

人本主义理论认为,管理不仅仅是一个物质技术过程或制度安排,而且是和社会文化、人的精神密切相关的;管理的根本因素是人。因此,应当以人为核心,发掘出一种新的以活生生的人为重点的、带有感情色彩的管理模式来取代传统的纯理性模式;在管理手段和方法上,应当重视对情感、宗旨、信念、价值标准、行为标准等“软”因素的长期培育,从而增强凝聚力和竞争力。人本主义理论的提出,弥补了科学管理理论的不足,对发挥人的积极性,开发人的潜能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人本主义关于人性的假设,不仅超越了早期管理理论的“经济人”阶段,而且超越了行为学派的“社会人”阶段,从而推进到“文化人”阶段。人本主义同时也是对日益精密的定量管理模式与决策主义的质疑,它把管理的重心拉回到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及社会心理的管理效果的作用上来,使人本管理成为新的发展潮流。

学校管理的实践也表明,没有健全的规章制度、没有合理的组织结构,学校的管理是不完善的管理,但学校管理仅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合理的组织结构等也并非就能提高管理效率。在学校教育中很有必要和有责任改变这种“物化”现象,而要改变这种现象,就必须对学校管理重新定位,寻求管理上的突破。用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文化进行管理,形成学校的管理文化是学校管理的新发展。

学校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民主意识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人本管理理论作用将越来越明显。但是,人本管理理论也有其局限性。它在管理中注重人的因素,但同时也存在着忽视甚至排斥科学管理的倾向。因此在现代学校管理中,应该将科学管理理论与非科学管理理论结合起来。可以说,科学管理理论和人本理论的相互融合,将是新时期学校管理科学发展的主题。

学校在运作过程中会存在许多问题,事实上,我们的大部分学校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经验管理阶段,这就犹如只有一条崎岖的山间公路,一些通晓先进管理理论的专家学者却对我们说,世界上最好的车是跑车,你买吧!学校真就把跑车给买回来了,结果一上路,跑车不但跑不快,还把底盘给刮坏了。其实,此时我们的学校只需要吉普车、越野车就可以了,既跑得快又省钱。最先进的东西不一定适用,而只有适用才是最好的。的确,我们谁都希望“更快、更高、更好”,谁都希望“走捷径,抄近路”,但我们不能违背学校发展的客观规律,在管理上没有“捷径”,没有“轰轰烈烈”,它更需要的是科学、客观、理性,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纤夫们从不好高骛远,他们总是脚踏实地地、一步一步地,就走完了千里的路程”,从“无为”到“有为”。

总之,管理是应讲究艺术的,对学校的管理如此,对人的管理也是如此,作为新时代的管理者和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这一点。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校一步步走向成熟,才能为学生、为国家创造出美好灿烂的明天。

(作者单位:江西芦溪县芦溪镇中学)

作者:欧阳望萍

第二篇:企业管理中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的运用

摘 要:如今,柔性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关键方式之一,是在企业刚性管理基础之上提出的。柔性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企业员工个性化发展,最大化挖掘员工的潜力。要想发挥出柔性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就必须对刚性管理的弊端进行分析,解决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企业管理 柔性管理 刚性管理

隨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数量不断增多,企业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新形势下,企业刚性管理的弊端 不断凸显,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对此,企业必须加大内部管理改革力度,坚持柔性化管理理念,推动企业发展。

1 企业管理中刚性管理及弊端分析

1.1 刚性管理

刚性管理是坚持以工作为中心,注重制度的传统企业管理模式。刚性管理主要是通过内部管理制度来约束员工的行为,员工需要完全按照制度办事,企业管理者只关注员工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忽略了员工个人发展。在刚性管理理念下,员工更像是机器,刚性管理对于企业和员工未来发展都十分不利。

1.2 刚性管理弊端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企业都在坚持刚性管理理念,但是企业管理制度并不能覆盖所有部门,而且很多工作无法通过制度来调节和监督,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员工时时被监督和管理,很多员工产生了逆反心理,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

2 企业管理中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的区别和联系

2.1 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的区别

刚性管理把员工当作机器,每天在重复同样的工作,而且刚性管理注重分工,每个人的分工不同,每个人只需要做好分工内的工作即可,员工的价值得不到体现。柔性管理注重员工个人发展,把企业发展目标和员工发展目标结合在一起,为企业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和精神氛围,通过环境来影响员工的工作状态,让员工自觉投入到本职工作中,最大化挖掘员工的潜能,进而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刚性管理主要依靠企业管理制度来约束员工的行为,企业管理者掌握企业的管理权限,对员工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柔性管理则是通过为员工营造企业文化氛围来增强员工对企业规章制度的认识和理解,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刚性管理更加注重做事的流程和结果,柔性管理则更加注重做事的方法,注重企业对员工的影响力。

2.2 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的联系

虽然柔性管理已经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中,但是柔性管理是建立在刚性管理基础之上的,二者不可分离,需要协同合作。事实上,刚性管理就好像是机器内部的硬件,柔性管理是机器内部的软件,缺少任何一个部位机器都无法运转。

3 企业管理中柔性管理分析

柔性管理的本质实际上就是人性化管理,对人的心态和行为进行研究分析,企业主要通过文化和氛围来形成说服力,属于非强制行为,把企业组织转变为员工的自觉行动。柔性管理属于全新管理模式,柔性管理不会依靠企业的制度和权力来影响员工的行为,而是注重员工潜力的挖掘,不断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增强员工的责任心,主动去工作。柔性管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管理决策柔性化;二是奖励机制的柔性化。其中,管理决策柔性化实际上就是企业管理者要鼓励员工参与到企业决策中,坚持满意决策准则,决策者会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整合现有资源,最终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奖励机制柔性化则表现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奖励机制,除了要给员工一定的物质奖励,还需要给与员工精神奖励,满足不同员工的需求。除此之外,企业可以丰富员工的工作形式和内容,给员工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让员工提高对自身工作的认可度。刚性管理向柔性管理转变实际上就是从线性管理转变为非线性管理。线性管理是比较传统的管理理念,注重某个特定时期事物的发展状态,非线性管理则注重相同时期不同事物的发展变化,分析事物发展的规律和特性。柔性管理中,企业会平等、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员工,尊重员工,了解员工的情感和物质需求,促进员工个人发展。柔性管理的特点为:一是解放人性;二是权力平等;三是民主管理。企业管理者要走进基层,多和员工进行沟通,了解员工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给员工提供发表意见的机会,注重员工情感变化,多关心员工,激励员工,培养员工的创造精神,进而提高企业的社会竞争力。

刚性管理模式不仅信息利用率低,而且适应性比较差,无法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柔性管理模式下,企业现有资源的利用率有所提高,企业管理者把手中的权力下放给各个部门和员工,提高员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柔性管理理念下,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紧密相连,形成一个网络组织,方便交流沟通。在刚性管理下,企业管理者往往会自上而下来下达命令,员工只是在执行命令,没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柔性管理决策层包括:一是专家层;二是协商层。管理决策需要参考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并通过不断讨论,形成最终的决策方案。

4 柔性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意义

如今,人们已经进入知识时代,知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是显性知识;二是隐形知识。其中,显性知识主要包括:一是专利;二是科学发明;三是特殊技术。隐形知识包括:一是员工创造性;二是员工思想等。显性知识可以通过学习获得,但是隐形知识主要存在于企业员工的思想中,如果不是员工自愿,是很难控制的。对此,要想让员工把隐性知识贡献给企业就必须坚持柔性管理。知识时代也是信息时代,信息时代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环境都在不断变化,企业管理者必须整合企业资源,对员工职能进行重新划分,给每个员工提供独立思考和参与决策的机会,这样才能最大化挖掘出员工的潜能,不需要在工作中层层汇报。

5 企业管理中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的运用对策

5.1 强化以人为本 刚柔并进

在新时期,企业要把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结合在一起,无论是刚性管理还是柔性管理自身都存在优势和弊端,企业需要结合内部实际情况来选择管理方式。但是,企业需要注意的是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相结合并不代表二者可以平行,柔性管理必须建立在刚性管理基础之上,刚性中带着柔性,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管理目标。企业柔性管理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战略;二是制度;三是文化;四是人力资源等。企业柔性管理不能盲目,必须有针对性地开展柔性管理,而且柔性管理需要贯穿企业发展全程,不能心急。柔性管理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作支撑,企业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管理制度,进而提高内部管理水平。

5.2 公平对待

柔性管理坚持公平、公正的管理原则,企业不能乱搞特权,每一位员工在企业中的价值和地位都应该相同,唯一不同的就是员工的职责和分工。柔性管理要求企业忽略员工的差异性,并不断加强内部员工培训,提升员工的专业性和综合素养,让员工在企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柔性管理要求企业员工增强团队意识,任何工作都不是一个人独立完成的,需要多个人或者多个部门协作完成。企业还要结合员工的实际情况为员工制定发展方案,实现员工的全面发展。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形式展开员工培训:一是树立典型;二是学习资源;三是宣讲规范;四是个别贪心;五是反例警示;六是创造环境。

如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人才方面的竞争,企业员工具有自主学习能力,企业员工也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坚持柔性管理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推动企业发展。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管理方式多种多样。但是,归根到底,企业管理的方式只有以下几种:一是外在管理;二是内在管理。外在管理就是利用企业规章制度来监督企业员工的行为,员工必须严格按照企业规章制度开展工作,否则就会受到惩罚。内在管理形式包括:一是说服教育;二是感情投入;三是关心体贴;四是形象影响;五是传统舆论;六是激励尊重;七是心理沟通等。内在管理也就是柔性管理,带有极强的感情色彩,以柔克刚。柔性管理又可以分为直接管理方式和间接管理方式,间接管理方式实际上就是企业借助外部力量进行企业管理宣传,为员工工作创造环境。直接管理就是企业管理人员在发现问题时会直接与员工面对面进行沟通交流,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帮助员工解决遇到的问题。柔性管理包括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柔性管理实际上不仅仅是一种企业管理方式,更是一种艺术。

柔性管理中的肯定是企业管理者要多赞扬员工,鼓励员工,发现员工的优点,认可员工。事实上,人的心理都是相同的,希望能够得到其他人的认可和赞扬,通过赞扬和激励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进而提高工作效率。但是,企业管理者不能一味地鼓励和赞扬员工,在员工犯错时也要给与适当的否定,让员工及时认识到自己身上的问题,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性。在柔性管理过程中,如果遇到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企业管理者应该向员工说明情况,得到员工的谅解,这样才能避免矛盾的产生,为了共同的目标去奋斗。

6 结语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的发展步伐也在不断加快。也正是因为企业发展速度过快,导致企业管理中問题频发,很多企业一直在坚持刚性管理理念和模式,刚性管理过于注重工作效率和质量,忽略了人在工作中的作用,不注重员工自身发展,对员工的未来发展十分不利,也无法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员工无法在企业找到归属感,对自身工作的认可度比较低。如今,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结合在一起,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来选择管理模式,合理制定管理方案和目标,注重人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关注员工个人发展,不断提升员工的专业性,体现出员工的价值和地位。无论是柔性管理还是刚性管理都不是单独存在的,柔性管理是建立在刚性管理基础之上的,二者密不可分,企业既要认清二者之间的区别也要分析二者之间的联系,发挥出柔性管理的作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率,推动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军涛,周艳.浅谈企业管理中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的运用[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8(9).

[2] 肖磊.基于柔性管理高校学生工作的探究[D].陕西科技大学, 2015.

[3] 朱明霞.柔性管理在非正式组织管理中的应用[D].云南大学, 2011.

作者:金丹丹

第三篇:浅析档案管理中的物理管理与逻辑管理

[摘 要]档案管理工作对于个人和企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现阶段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档案管理方式,即档案的物理管理和逻辑管理。那么,什么是物理管理,什么又是逻辑管理,这两者之间又存在着什么问题呢?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深入探讨,旨在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

[关键词]物理管理;逻辑管理;基本特征

档案管理工作中的物理管理和逻辑管理的方法是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产生的。二者正是哲学中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具体体现。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出现了电子档案。传统的对纸质的档案的管理就是物理管理,是对物质载体进行管理。而逻辑管理从此社会进入了逻辑管理时代。

一、档案物理管理与逻辑管理的概念分析。

由档案组成的两个部分所决定,档案管理包含着针对物质介质和信息内容两个方面的管理工作,并由此形成相应的管理方法、管理模式和管理思想。我们分别把它们称为物理管理与逻辑管理。所谓物理,在这里是指事物的形象,即档案的物质载体。所谓物理管理,就是按照形象思维与手工管理的方式,以档案的物质介质为基本对象,来进行档案管理工作。所谓逻辑,就是人类思维的规律,这里特指逻辑思维。逻辑思维就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思维方式。它区别于形象思维,是用科学的抽象概念揭示事物的本质,表述认识现实的结果,是抽象思维。所谓逻辑管理,就是按照抽象思维的方式,以档案的信息内容(概念)为对象和手段,来进行档案管理工作。

二、档案物理管理与逻辑管理的特点分析。

物质和意识是人类社会两种既独立存在又紧密相连的基本存在状态。同时,它们也必然是档案管理活动中两种基本存在状态。在管理活动中,物质与意识是即独立存在又密不可分的两个部分。人工化的物质和物质化的意识构成了管理世界中两个基本组成部分,由此形成物理管理和逻辑管理。

1.物理管理与逻辑管理的管理对象特征

根据上文中提高的档案物理管理和逻辑管理的概念的不同,可知这两者所管理的对象也不尽相同。物理管理是对档案文件本身就行管理,表现更多的是整理和保存;档案逻辑管理则是对档案的内容和信息部分进行管理。二者的管理对象截然不同,但二者并不是相互矛盾的。相反,物理管理与逻辑管理是两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同时又相互促进的档案管理方法。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这两种方法起着不同的作用。在物理管理方法占据主导地位的时期,档案管理工作主要做好对档案文件的保存,运用优质的档案文件材料来尽可能的使得档案能够保存的更久,同时注重对档案的修复。在逻辑管理占据主导地位的时期,档案管理工作主要是针对档案的内容和信息进行的。追求档案信息被有效的利用,進而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价值。

2.物理管理与逻辑管理的劳动特征

对档案管理工作中的物理管理来说,人的体力劳动的比重要远远多于人的脑力劳动。因为物理管理主要是对档案本身的物质载体进行管理。包括对档案的装订,编号、保存等过程都需要人力来完成。虽然,在此过程中也会加入一些人的脑力工作,但是却不是主要的。但是我们不能把物理管理单纯的看成是工作人员的体力劳动。要重视起工作的重要性,不能使得档案的管理人员有任何懈怠的情绪。档案的逻辑管理则更多的运用人的脑力劳动,因为逻辑管理的对象是档案的内容方面的东西,这就要求档案的逻辑管理充分的利用计算机进行工作。将人的脑力劳动转化成计算机的程序,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率。

3.物理管理与逻辑管理的方法特征

无论是档案的物理管理还是逻辑管理,其管理的执行主体都是人。但是对于物理管理来说,主要是人的手工作业。这与档案管理工作的性质决定的。但是逻辑管理则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手工管理,而是把繁杂的数据信息录入计算机,应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管理,其过程是完全自动化的。这就节省了一定的工作时间,避免了物理管理中存在的麻烦。

4.物理管理与逻辑管理的思维特征

物理管理的思维特征和逻辑管理的思维特征完全不同。前者是运用了具体的思维特征。因为,工作人员在对档案进行管理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到档案的编号、文件名、具体位置等因素,这就要求人们运用具体的思维方法。而在逻辑管理中所运用的则是抽象的思维方法,在对某一档案进行查找时,不需要人们去考虑这个文件具体长什么样子,只需要在计算机中键入文字进行检索就可以了。

5.物理管理与逻辑管理的哲学特征

物理管理与逻辑管理拥有着不同的哲学特征。首先物理管理是针对一个具体的现实世界进行工作,因为无论是物理管理的特性还是物理管理的对象都是具体可感的档案文件。而逻辑管理则是一个抽象概念的管理模式,是一种虚拟性哲学。通过大量的档案管理工作经验来看,逻辑管理对物理管理有着某种超越性的意义,但并不是对物理管理方法的否定。存在着3种不同形式与层次:

第一,对实存事物的数字化虚拟,即对象性的数字化或现实性的数字化。具体是指对档案信息的数字化虚拟;

第二,对现实中具有可能性的不可能的数字化虚拟,即对可能性或可能性空间的虚拟;

第三,对现实中的不可能性的数字化虚拟。

以上3个层次的数字化虚拟,共同构成了电子文档多维性的存在空间,使它形成了超越传统档案物理管理的档案逻辑管理的种种新的属性与特点:

三、结语

无论是物理管理还是逻辑管理对我国的档案工作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二者是不同形式的管理方法,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同时逻辑管理方法是对物理管理方法的超越。本文通过对物理管理方法和逻辑管理方法的基本概念、不同特征进行分析,读者认识到物理管理方法和逻辑管理方法的根本异同,使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具体的档案管理工作中,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工作性质,确保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丁海斌.档案管理活动中的物质与意识——兼论档案的物理管理与逻辑管理[J].档案学研究.2010(03)

[2]丁海斌.论档案的物理管理与逻辑管理[J].档案学研究.2001(02)

作者:霍艳艳

上一篇:核工程论文范文下一篇:中国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