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预算控制论文

2022-04-17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企业的内部管理也更趋向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着,企业对内部费用的预算及控制也是比较重视的,企业为何会对内部费用的预算及控制如此重视,是由它的理由的,本文就针对企业内部费用的预算及控制对企业发展的意义展开论述。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企业内部预算控制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企业内部预算控制论文 篇1:

基于预算控制模式下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探析

预算控制是当前在管理控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控制方法,它最清楚地表明了计划与控制之间的紧密联系。到目前为止,预算控制模式主要包括严格型预算控制、松散型预算控制与超越预算控制三种类型。无论是哪一种类型,实质都是基于“成本——效益”原则而展开的。而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内部会计控制、筹资活动内部会计控制、成本费用内部会计控制、投资内部会计控制等。因此,从预算控制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交叉点上看,基于预算控制模式下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应该突破原有的“五元素”内部控制框架而走向“八元素”内部控制框架。

基于预算控制模式下,从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框架来讲,内部会计控制的构成要素是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基本组成单元,它来源于企业管理层的管理方式,并与企业的预算管理过程相结合,形成了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依据“五元素”框架理论,传统的“五元素”内部控制框架包括了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的内部。在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上,企业界频繁发生了高层管理人员舞弊的现象,基于此,企业的预算控制模式愈发走向了严格型预算控制。在这样的条件下,企业在内部会计控制上应当注意到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反应四个重要要素。因此,基于预算控制模式下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必然需要突破原有的“五元素”内部控制框架而走向八要素(信息与沟通、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监控)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个封闭的系统。

第一,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指为了使职员能执行其职责,企业必须识别、捕捉、交流外部和内部信息。外部信息包括企业地位、技术进步等信息。内部信息包括会计制度,建立的记录和报告经济业务和事项等。企业要积极地采取措施,使工作人员取得在管理过程中所需要的信息,并交换这些信息。为了使信息和沟通顺利进行,企业还应必须建立报告,及时传达信息,为管理层提供目标、任务完成情况、预算执行情况和各种值得关注问题的信息,以防止和减少风险。

第二,内部环境。企业中的人及其活动是任何活动的核心。人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人的品性(包括操守、价值观和能力等)既是构成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又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环境要素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其他一切因素的核心。内部环境构成要素应当包括:树立诚信原则和道德价值观;科学高效的组织结构架构;职能部门人员的权、责、利明确化以及人力资源政策及实务的规范合理。

第三,目标设定。目标的设定是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内部控制中,它应该是一个重要的组成要素,也是内部控制的先决条件与促成内部控制的要件。制度目标的过程,对于内部控制而言,意义重大。它直接影响到了内部会计控制是否有存在的必要。当前,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应当也必须不能逾越这三类目标:与组织发展有关的目标、与财务报告有关的目标、与法令的遵循有关的目标。

第四,事项识别。事项是指源于企业内部或企业外部的影响战略实施或目标实现的事件。事项给企业战略实施和目标实现带来的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或者正负兼有,正面影响是机遇,负面影响是风险。只有围绕既定的企业战略和企业目标,实施有效的事项识别,才可以更好地开展风险评估和风险反应。

第五,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指企业管理层识别和分析对经济活动、财务报告有影响的内部或外部风险,包括了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风险识别包括对外部因素(如技术发展、竞争、经济变化)和内部因素(如工作人员素质、业务活动性质、信息系统处理的特点)进行检查。风险分析涉及估计风险的重大程度、评价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考虑如何规避风险等。事实上,企业既必须要设定与企业的业务活动相合的目标,也必须设立可辨认、分析和管理的有关风险评估制度,以了解自身所面临的风险并适时加以处理。

第六,风险反应。所谓风险反应,就是在对风险从单独或关联角度、业务层次和公司总体层次进行评估后,根据各类风险的大小而采取的相应的管理策略。管理者会采用整体风险或组合风险的观点,根据风险的评估结果,通过成本与收益分析确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将公司剩余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并与公司风险偏好相一致。在严格型预算控制模式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中的风险反应应当包括风险回避、风险减少以及风险分散三种方式。对于企业而言,活动带来风险,那么最简单直接的反应策略就是回避这种风险。当这种风险避无可避时,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应当基于“成本——效益”逻辑下尽量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后果。当然,还可以通过转移或共享风险来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后果。

第七,控制活动。与风险反应相类似,控制活动是指企业对所确认的风险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证企业目标得以实现的政策和程序。基于此,企业必须制度内部控制的政策及程序并予以执行。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务中,控制活动形式多种多样,但可以大致归结为结果评价、信息处理、实物控制与职责分离四类。结果评价是指将实际控制效果与其他标准如业绩、预算和外部其他企业或基准尺度进行比较,将不同系列的数据相联系,对业绩进行评价;信息处理是指保证企业日常业务活动在信息系统中正确、完全和授权的活动。鉴于严格型预算控制,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中的信息处理控制应当包括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一般控制与信息系统设计和管理有关,而应用控制则与个别数据在信息系统中处理的方式有关;实物控制则是指财产和记录接近控制,即实物安全控制等;职责分离则是指将内部会计控制中各种功能性职责分离,以防止单独控制的人员从事或隐藏不正常行为。一般而言,在严格型内部控制下,企业职责应当被分开的事项有:业务授权、业务执行、对业绩的独立检查。

第八,监督。监督是评价内部控制质量的过程,即检查内部控制的缺陷和问题并予以纠正、修订和完善。内部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整个内部控制的过程必须施以恰当的监督。只有通过监督活动在必要时对其加以修正,才能很好而有效地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

总而言之,上述八个内部会计控制重要组成要素的内容广泛且相互关联着而构成了一个动态的封闭的良性循环的控制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内部环境是其他内部控制框架组成要素的基础;在规划活动时,必须对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评估;风险评估必须基于目标设定与事项识别;而风险评估后,需要基于风险评估进行相应合理有效的风险反应;较之更为重要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活动必须借助于企业内部信息有效的沟通并实施有效的监督以保障内部会计控制的实施质量而可以针对企业内、外部的变化给企业带来的影响,不断修订和完善严格型预算控制模式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框架。

除此之外,在严格型预算控制模式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还应该注意几个关键词:动态、“人”的重要性以及“软控制”。所谓动态,是指内部会计控制是一个动态过程。严格说来,内部会计控制是对整个组织活动进行监督与控制的过程。在严格型预算控制模式下,企业追求利益的活动不会停止,那么,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就应当不能静止,且不能是一个机械的规定。相反,应当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过程。之所以强调“人”的重要性,是因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归根到底是需要通过“人”来完成实施的,只有“人”才能制定企业目标,设置控制机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在市场经济纵深化发展显得十分重要。因此,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也有必要注重“软控制”的作用。所谓软控制,是指那些属于精神层面的事物,如企业管理层的管理风格、企业文化、内部控制意识等。综合来说,如此,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才会更加合理高效化。

参考文献:

[1]余绪缨.管理会计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杨勇.浅析如何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现代会计.2004(3).

作者:刘绮敏

企业内部预算控制论文 篇2:

试论企业内部费用的预算及控制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企业的内部管理也更趋向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着,企业对内部费用的预算及控制也是比较重视的,企业为何会对内部费用的预算及控制如此重视,是由它的理由的,本文就针对企业内部费用的预算及控制对企业发展的意义展开论述。

关键词:企业内部费用;预算;控制;意义

现在大多数企业都在利用现代化技术对企业内部的费用预算及控制进行改革,以期望能提高预算及控制的功能,企业之所以对这两部分进行着不断的改进,因为它们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对费用的预算与控制进行分析探讨。

一、对企业内部费用预算及控制的理解

所谓企业内部费用预算是指对对企业内部各单位、各部门财务或非财务资源的使用通过考核、分配、控制等手段进行提前预算规划,以便企业能有效的协调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完成企业制定的目标。而企业内部费用预算控制就是企业对内部预算的费用通过约束、规划、自我调整、评价及控制等方法,去实现企业经营目标,保护企业资产完整的控制管理。企业内部费用预算及控制是企业财务预算与内部控制相结合的一种企业管理手段,企业费用预算控制具有机制性、战略性、综合性及全员全过程的特点,并且具有规划、协调、控制、业绩考核的职能,通过它的特点与职能不难看出它对企业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企业内部费用预算及控制发展现状

1.部分企业对内部费用预算认识不足,控制也流于形式

很多企业对费用的预算只存留在生产经营领域,其在企业管理控制中的核心地位却认识不足,并且认为这只是财务人员的事和管理人员没有关系,这样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大的阻力。另外,企业员工们对费用支出的必要性和带来的效益很少重视和分析,对于遇到的新竞争和机会,不能做出及时的反应,却在等待与预算相关的繁琐程序,由于着种种原因致使费用预算控制只流于程序化,没起到该有的作用。

2.与企业内部费用预算控制相关的配套制度不完善

企业要做到费用有效的预算与控制,就离不开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积极投入和配合,以及完善的考核指标体系,这包括财务指标及非财务指标的参与。但是实际情况却不是很理想,各部门职责要求不健全,开展工作时总是会遇到一些问题,对资源和战略都不能给与很好地指导。

3.在企业内部的费用预算控制中信息管理不到位,应用水平差

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的准确和充分,但是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企业却存在讨价还价和说谎的现象,使得出的预算结果不准确,对企业的资源不能起到优化配置,费用预算应用水平差,预算控制管理工作也不科学。

三、针对企业内部费用预算及控制出现的状况提出一些对策

1.建立健全的预算管理机制且企业员工全部参与

要实行费用预算控制机制,企业的高层领导要有很深的认识并且得到他们的支持,才能得到其他部门的关注与配合,这是预算控制机制运行的前提条件,除了高层领导的重视之外,中层管理者及全体员工的支持与参与及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为企业内部费用预算控制提供很好的运行环境。

2.建立健全的内部费用预算控制体系及监督制度

健全的内部费用预算控制体系,是保证企业预算控制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拥有了健全的体系,预算控制工作就能按职能部门来分配,这样就明确了各部门的任务,不会出现原来工作混乱找不到负责人的情况。严格的考查制度,能够监督到每位员工的职责权限,且进行不定期或定期的检查,重点检查授权手续是否健全、费用支出是否真实、费用报告记录是否完整真实等,有效地发现费用预算控制中的薄弱环节,并采取措施,及时进行完善。

3.建立完善的内部费用预算控制的决策分析机制

在费用预算控制信息的采集当中,会收集到一些不真实的信息,这不仅需要监督部门的管理,也需要决策分析部门能有效地提出不准确或无关的信息,从而做出正确的决定,在经营生产和资金运作过程中,如何以最少的资金投入,生产出符合要求的产品,并且把实际费用支出和预算进行比较,对于偏差较大的,要找出原因所在,并进行严肃对待,为下次预算提供有效的依据。

四、企业内部费用预算及控制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1.在企业中加强内部费用预算的意义

(1)加强企业内部费用预算,能够明确经营目标及工作方向

内部费用预算不仅仅是对财务数字金额的反映,更是对资源数量、内容、时间等有计划地投入分配的详细说明,使企业负责人能够明确经营目标,能够清楚的知道企业资源该投入多少产出多少,对工作更有方向性和指导意义。

(2)加强企业内部费用预算能够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更好的预测

通过内部费用预算,可以对未来一段时间内企业的收支情况进行预测,从而预测企业可能存在的问题,市场环境的发展动态,这样可以提前做好准备,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计划目标能够实现。

(3)加强企业内部费用预算,能够更好的完善企业的基础管理

费用预算需要大量的信息及数据作为参考,并且要求这些信息及数据传递的速度要快和准确,以便能及时的进行修订和编制,这在无形当中促进了企业信息管理的发展。

(4)企业内部费用预算是考核员工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的标准

企业内部费用预算是通过数量化表明管理工作标准的,自身就具有可考核性,因此可以依据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工作成效的评定,并对差异进行及时改进,内部预算就像一张网一样分布在企业的个角落,做好预算工作能对企业管理起到很好的协调作用。

2.企业内部费用预算及控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1)企业内部费用预算及控制能使企业改进理财方法,增加企业的盈利

健全的企业费用预算控制能有助于企业人做出准确可靠的财务决策,实行费用计划管理,有效地增加收入节约支出,使资金的周转速度加快,使用效益提高,增加了企业盈利的可能性。

(2)企业内部费用预算及控制能有效地优化财务结构,减少了投资经营的风险

企业内部费用预算及控制能有效地预测市场的发展趋势,从而决定是否进行资金的投放,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规避风险,获取投资收益,减少资金浪费。如果企业没有有效地预算控制机制,就很难对市场做出合理的分析,盲目的投资就会带来难以预料的风险。

(3)企业内部费用预算及控制有利于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及员工责任心的增强

企业内部费用预算控制的完善能有效地提高经营及财务管理水平,增强财务的管理水平及控制能力。企业每天都要面对产品市场,市场上的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能有效地给企业提供投资信息,如果预算控制机制不健全,就会使财务管理责任不明确,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下降,市场关注度高,从而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4)企业内部费用预算控制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并能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费用预算控制,能够有效降低产品的成本价,这样在市场价格普遍不高的情况下,企业并不会因此带来成本价格的损失,并且还能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控制好成本费用,有效地降低了资源的浪费,符合我国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对于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总结

企业内部费用预算及控制有效地开展对企业的发展来说,是具有重大好处的,不仅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还能为企业向国际化发展提供可靠的保证。在企业的实际工作中,我们能明显的感觉出企业内部费用预算控制的重要性,对企业将来的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企业的核心部门就是财务部门,可以试想一下,一个企业挣得很多,可是支出的永远比收入的多,那么这个企业一直处于亏本的状态,只有对财务部门的费用进行预算控制,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效益。

参考文献:

[1]赵 华:企业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

[2]姚宝玉:加强企业成本费用预算控制的探讨[J].中国证券期货,2011(07).

[3]李家一:财务预算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科技风,2011(08).

[4]高陛珍:关于提升企业费用管理控制力的探索——兼论费用管理与预算控制系统[J].中国总会计师,2010(07).

[5]高爱丽 徐国强:民营企业成本费用内部控制要素重要性及变迁[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9(22).

作者:朱红彦

企业内部预算控制论文 篇3:

新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中的预算编制方法

【摘要】 预算编制是企业实施预算管理的起点,也是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企业采用什么方法、什么程序编制预算,对预算目标的实现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直接影响到预算管理的效果。

【关键词】 新企业;内部控制;预算编制

2008年6月28日,三部委联合发布了我国首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于2009年7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鼓励非上市的其它大中型企业执行。这是我国即实施与国际接轨的企业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之后,在会计审计领域推出的又一与国际接轨的重大改革,也是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化工作跨入新的发展阶段。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三十三条——预算控制要求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明确各责任单位在预算管理中的职责权限,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强化预算约束。

一、预算编制的方法

1.固定预算法。固定预算是按固定业务量编制的预算,一般按预算期的可实现水平编制,这是一种较为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固定预算的主要优点是编制较为简便;缺点是实际业务水平与预算水平相差较大时,就难以发挥预算应有的作用,难以进行控制、考核、评价等。在市场变化较大或较快的情况下,不宜采用此法。

2.弹性预算法。弹性预算是指按照预算期内可预见的多种业务量水平而编制的、能够适应不同业务量情况的预算。理论上说,所有预算都可采用弹性预算的方法。弹性预算多用于成本、费用、利润预算的编制。

3.滚动预算法。滚动预算基本精神就是它的预算期永远保持一个固定期间,其实质是动态的、不断连续更新调整的弹性预算。这种编制方法的优点是保持预算的完整性、持续性,从动态预算中把握企业的未来。由于预算不断修整,使预算与实际情况更相适应,有利于充分发挥预算的指导和控制作用。

4.零基预算法。零基预算是以零为基础编制预算的方法,一切从零开始,逐项审议预算期内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开支标准是否合理,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进行预算的编制。这种方法打破了老框框的束缚,既能促进人们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又能迫使人们精打细算,将有限的资源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提高企业资源的使用效率。

二、预算编制方法的应用

由于企业经营管理情况非常复杂,在一个企业中只使用某一种预算编制方法几乎是不可能。预算的编制必须反映出这种复杂性,并且适应这种复杂性并满足需要。实际预算编制中,根据工作实际和管理要求的不同,常常会将上述方法复合使用,或两种方法复合、或三者方法复合,或三种以上方法复合,如何使用或使用多少方法,取决于预算编制对象的实际情况、复杂程度以及预算管理要求。

该公司应改变计划编制方法,在对客户进行分类管理的基础上,采用年度基本预算与每月补充预算相结合的思路。年度基本销售预算以比较稳定的A、B类客户的需求来编制,不稳定的C类客户通过每月补充预算来调整。采购预算和成本预算也相应的分为年度基本预算和每月基本预算两部分,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由于销售计划的变化造成的生产计划、采购计划的执行控制难题。

三、我国企业预算编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预算编制与企业战略脱节。在缺乏明确的企业战略的环境下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会导致企业只重视短期经营目标,忽视长期目标,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样,缺乏有力的预算支持,只会使企业战略成为空中楼阁,使企业战略难以实现。

2.预算编制方法存在问题。目前,我国企业大多采用的是固定预算,但零基预算、滚动预算、概率预算等一些较先进的方法未得到广泛运用。采用固定预算等方法编制的预算很难适应市场变化,无法有效地指导和控制生产经营活动,导致预算管理效率低下。

3.预算编制的内容不完整。部分企业缺乏较为完整的全面预算体系,只对成本费用、利润进行预算控制,没有形成包括销售预算、生产预算。成本费用预算、现金收支预算在内的涉及全部经营活动的总预算,未能将组织

经营的各个阶段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四、解决问题的措施

1.改进预算编制方法。根据企业上一年度的各项指标及市场变化可改静态预算为动态预算。

2.预算编制的标准、依据和原则要科学、合理。在实际工作中,预算编制标准、依据和原则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企业战略目标与年度规划、企业成长阶段和经营管理要求。企业为了强化资源有效利用,提高使用效率,限制资源浪费,就会把类似于“投入产出”、“效益优先”“重点项目重点保证”作为预算编制标准、依据和原则。

3.加强预算编制的审计工作。本位主义的影响和信息的不对称,不可避免会产生各预算责任单位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产生预算松弛,部分员工缺乏严谨的工作态度,导致预算的准确性差。预算审计非常重要,审计的关键在于针对责任单位人员可能存在的“偷懒”行为。

作者:闵 清

上一篇:中小企业档案管理论文下一篇:地面工程项目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