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论文

2022-04-22

【摘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自身的需求,也是企业面对市场风险与挑战的需要。内部审计部门更应该发挥好作用,认真总结和探索新方法、新思路,促使企业以合理成本促进有效控制,从而从根本上确保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企业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企业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论文 篇1:

企业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问题分析

【摘 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审计制度, 不仅可以使企业的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 也可以防范和发现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欺诈行为。内部审计职能的充分实现,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进而促进会计质量的提高。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发挥好作用,认真总结和探索新方法、新思路,促使企业以合理成本促进有效控制,从而从根本上确保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关键词】内部控制;内部审计;现状与举措

1.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基本理论

1.1内部控制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和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处理生产经营业务活动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种管理体制。内部控制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内部控制是由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员工共同设计并实施的,旨在为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果和效率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等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内部控制又是衡量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通过实践得出的结论是: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

1.2内部审计

企业的内部审计是为了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对企业内部的一切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价,其目的是揭露和反映企业资产、负债和盈亏的真实情况,查处企业财务收支中各种违法违规问题,维护国家所有者权益,促进廉政建设,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为政府加强宏观调控服务。

1.3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

2.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现状

2.1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缺乏执行力

目前内部控制问题在多数企业中表现出的状况主要是: 企业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 内部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或有关内容不够合理;有章不循,将已订立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写在纸上、贴在墙上”,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审计,遇到具体问题多强调灵活性,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名存实亡,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缺乏执行力。

2.2内部会计控制失控现象比较普遍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内控制度的核心,但我国的会计信息的质量较差,上市公司财务会计的可信度不高,这反映出企业内控运行机制的脆弱,如单位账户印鉴分别保管制度,重要发票、收据保管使用制度及会计人员之间相互牵制原则等得不到真正的落实;会计凭证的填制缺乏合理有效的原始凭证支持;人为捏造会计事实、篡改会计数据、设置账外账、乱挤乱摊成本、隐瞒或虚报收入和利润;资产不清、债务不实等等,这说明内部控制运行机制存在重大缺陷。

2.3内部审计不完善导致内部监督失灵

内部控制的执行不力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内部监督失灵引起的。在企业的日常活动中,财产物资内控管理薄弱,物资购销制度松弛等,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正是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使企业遭受了很大损失,同时也为会计寻租提供了空间,使得弊端丛生,企业要想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赢得主动,必须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运行机制。

2.4缺乏风险意识,内部审计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我国企业的风险管理应该是全面风险管理。面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形势,越来越需要我国企业运用现代的管理技术,贯彻全面风险管理思想,构筑企业内部的风险控制体系。然而现阶段我国许多企业风险意识淡薄,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使企业处于高风险运营状态。

3.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举措

3.1完善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环境,提高审计实效性

任何企业的控制活动都存在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之中,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遵循和执行,以及企业经营目标、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所谓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影响控制环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个合理的组织机构主要包括股东会、董事会、经理班子和监事会,股东会从资产所有者的角度做出重大决策,监督经营者的经营,有效地防止资产流失。同时,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有利于经营管理岗位人员的选拔并自主地进行经营管理;董事会和经营管理机构的分设,有利于企业的科学化的管理和经营。

3.2规范内部审计,建立有效的会计系统

加强内部控制要不断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规范体系,以规范的审计制度约束审计行为,控制审计质量,健全审计理论。加强对内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敦促他们自觉遵守国家审计准则,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39 项审计规范办事,提高内审工作程序的规范性。建立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必须要建立一个有效的会计系统, 实施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企业以会计准则为指导,自行设计会计制度日渐成为国家对企业会计管理体制建立的要求。会计制度的设计不仅包括规定会计账户、账簿、会计报表等内容的编制说明,还包括发生在企业各部门间各类经营管理活动中,所以建立一个有效的会计系统,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首先从会计凭证抓起,促进内部控制标准体系的建立。

3.3结合风险评估加强企业内部监督

每个企业都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风险,正确认识风险,就要对这些风险进行评估。风险评估受制于企业的经济环境、规章制度、经营环境等因素,必须与企业的经营目标、生产、销售、财务等指标结合起来,以使错误和不合法行为的发生降低到最低水平。进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为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地执行且执行的效果良好,内部控制过程就必须被施以恰当的监督。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部分,也是监督内部控制其他环节的主要力量。在内部控制的监督过程中,内部审计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合理定位内审机构,企业应在股东大会、董事会和总经理之下分别设立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和审计部,审计部的地位应高于其他职能部门,在业务上对审计委员会负责并向其报告工作。二要切实转变内审职能。随着内部管理水平的稳步提高,内审职能应从传统的查错防弊型转向现代的评价、服务和监控型。三要努力改进内审方式。内审方式应由事后审计为主转向以事中审计和事前审计为主,以切实加强对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3.4加强内部审计独立性,提升内部审计的价值

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首先、要认清、摆正内部审计地位。在不违反国家法纪的前提下,内部审计人员应处处以企业利益和投资者利益为重,努力担当好厂长经理的“法律顾问”和企业经济行为的“诊断医生”,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和高质量的服务水准,去赢得企业高层领导的重视和公众的信任。其次、转变职能认识,提倡服务职能。充分利用内部审计人员熟悉财经法规制度、精通财务管理的优势,树立内部审计人员以法律服务为宗旨,以防错防弊,监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为手段的新的审计观念,是现阶段内部审计发展的最佳选择。最后、明确定位,加强内部审计监督。

4.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完善对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

内部控制制定、执行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实现战略目标,有利于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造长久价值的策略选择;通过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不断提高营运活动的盈利能力和管理效率;单位通过内部控制保证信息质量真实可靠,这有利于单位管理层做出科学的决策和对营运活动及业绩的监控并且有利于提升单位的诚信度和公信力维护单位良好的声誉和形象;良好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有效地制定和执行将为企业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钱晨.论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现代商贸工业,2008,(1).

[2]和瑞玲.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分析.河北企业,2007,(2).

作者:张艳萍

企业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论文 篇2:

企业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问题研究

【摘 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自身的需求,也是企业面对市场风险与挑战的需要。内部审计部门更应该发挥好作用,认真总结和探索新方法、新思路,促使企业以合理成本促进有效控制,从而从根本上确保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关键词】内部控制;内部审计的现状与举措

1.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基本理论

1.1内部控制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和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处理生产经营业务活动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种管理体制。内部控制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内部控制是由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员工共同设计并实施的,旨在为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果和效率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等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内部控制又是衡量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通过实践得出的结论是: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

1.2内部审计

企业的内部审计是为了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对企业内部的一切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价,其目的是揭露和反映企业资产、负债和盈亏的真实情况,查处企业财务收支中各种违法违规问题,维护国家所有者权益,促进廉政建设,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为政府加强宏观调控服务。

1.3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

2.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现状

2.1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缺乏执行力

目前内部控制问题在多数企业中表现出的状况主要是: 企业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内部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或有关内容不够合理;有章不循,将已订立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写在纸上、贴在墙上”,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审计,遇到具体问题多强调灵活性,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名存实亡,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缺乏执行力。

2.2内部会计控制失控现象比较普遍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内控制度的核心,但我国的会计信息的质量较差,上市公司财务会计的可信度不高,这反映出企业内控运行机制的脆弱,如单位账户印鉴分别保管制度,重要发票、收据保管使用制度及会计人员之间相互牵制原则等得不到真正的落实; 会计凭证的填制缺乏合理有效的原始凭证支持;人为捏造会计事实、篡改会计数据、设置账外账、乱挤乱摊成本、隐瞒或虚报收入和利润;资产不清、债务不实等等,这说明内部控制运行机制存在重大缺陷。

2.3内部审计不完善导致内部监督失灵

内部控制的执行不力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内部监督失灵引起的。在企业的日常活动中,财产物资内控管理薄弱,物资购销制度松弛等,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正是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使企业遭受了很大损失,同时也为会计寻租提供了空间,使得弊端丛生,企业要想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赢得主动,必须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运行机制。

2.4缺乏风险意识,内部审计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我国企业的风险管理应该是全面风险管理。面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形势,越来越需要我国企业运用现代的管理技术,贯彻全面风险管理思想,构筑企业内部的风险控制体系。然而现阶段我国许多企业风险意识淡薄,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使企业处于高风险运营状态。

虽然目前国内大型企业一般都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对内部控制审计的认识也较高,部分企业已经开展这项工作,但是大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不足,所以提出的意见往往不够客观。国内中小型企业一般不设审计部门,考虑到费用原因,也很少聘请外部审计人员。其实这种“节约”造成的间接损失很大。很多小型企业红红火火的,突然就破产倒闭了,大部分都是由于内部控制缺陷所造成。

3.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举措

3.1完善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环境,提高审计实效性

任何企业的控制活动都存在于一定的控制環境之中,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遵循和执行,以及企业经营目标、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所谓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影响控制环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个合理的组织机构主要包括股东会、董事会、经理班子和监事会,股东会从资产所有者的角度做出重大决策,监督经营者的经营,有效地防止资产流失。同时,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有利于经营管理岗位人员的选拔并自主地进行经营管理;董事会和经营管理机构的分设,有利于企业的科学化的管理和经营。

3.2规范内部审计,建立有效的会计系统

加强内部控制要不断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规范体系,以规范的审计制度约束审计行为,控制审计质量,健全审计理论。加强对内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敦促他们自觉遵守国家审计准则,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39 项审计规范办事,提高内审工作程序的规范性。建立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必须要建立一个有效的会计系统,实施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企业以会计准则为指导,自行设计会计制度日渐成为国家对企业会计管理体制建立的要求。会计制度的设计不仅包括规定会计账户、账簿、会计报表等内容的编制说明,还包括发生在企业各部门间各类经营管理活动中,会计处理程序的具体规定,把内部控制抽象性、要素性的方法和程序融化为企业会计制度中具体可操作的方法与程序。所以建立一个有效的会计系统,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首先从会计凭证抓起,促进内部控制标准体系的建立。

3.3结合风险评估加强企业内部监督

每个企业都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风险,正确认识风险,就要对这些风险进行评估。风险评估受制于企业的经济环境、规章制度、经营环境等因素,必须与企业的经营目标、生产、销售、财务等指标结合起来,以使错误和不合法行为的发生降低到最低水平。进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为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地执行且执行的效果良好,内部控制过程就必须被施以恰当的监督。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部分,也是监督内部控制其他环节的主要力量。在内部控制的监督过程中,内部审计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合理定位内审机构,企业应在股东大会、董事会和总经理之下分别设立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和审计部,审计部的地位应高于其他职能部门,在业务上对审计委员会负责并向其报告工作。二要切实转变内审职能。随着内部管理水平的稳步提高,内审职能应从传统的查错防弊型转向现代的评价、服务和监控型。三要努力改进内审方式。内审方式应由事后审计为主转向以事中审计和事前审计为主,以切实加强对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3.4加强内部审计独立性,提升内部审计的价值

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首先、要认清、摆正内部审计地位。在不违反国家法纪的前提下,内部审计人员应处处以企业利益和投资者利益为重,努力担当好厂长经理的“法律顾问”和企业经济行为的“诊断医生”,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和高质量的服务水准,去赢得企业高层领导的重视和公众的信任。其次、转变职能认识,提倡服务职能。充分利用内部审计人员熟悉财经法规制度、精通财务管理的优势,树立内部审计人员以法律服务为宗旨,以防错防弊,监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为手段的新的审计观念,是现阶段内部审计发展的最佳选择。最后、明确定位,加强内部审计监督。■

【参考文献】

[1]钱晨.论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现代商贸工业,2008,(1).

[2]和瑞玲.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分析.河北企业,2007,(2).

作者:何灵平

企业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论文 篇3:

浅议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摘要: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近年来产生的一种新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体现了内部控制评价的新观念。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过程中,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又能够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并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起到推动作用。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应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方法,推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内部审计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Control Self Appraisal,简称CSA)是由企业董事会和管理层实施的,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能够提供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信息,使得管理者能够认识到企业管理的风险点,并使投资者得以对管理层内部控制行动和自身的投资风险做出判断。从内部控制的制度环境来看,截至2008年,我国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披露仍是以鼓励为主,并不是强制性的要求。目前,披露内控自我评价报告公司的数量仍然很少。但是,管理层出具自我评价报告对改善内部控制质量有显著的作用,能够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合规性,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舞弊的可能性(杨有红、陈凌云,2009)。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参与者不仅限于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但其与内部审计人员及内部审计工作具有密切的关系。

一、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的角色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普遍使用的是引导会议法。引导会议法是指由内部审计人员与被评价单位管理人员组成评价工作小组,管理人员在内部审计人员的帮助下,对企业或本部门内部控制的恰当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然后根据评价和集体讨论来提出改进建议出具评价报告,并由管理者实施。引导会议法与传统内部审计的一个重大区别在于它不再是由内部审计人员包办,而是由管理层、审计部门、业务部门全员参与。在这种方法下,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由董事会、监事会、董事会秘书办公室、财务部和审计部等部门在分工与协调基础上进行的。董事会总体负责内部控制的评价,监事会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过程实施监督,董事会秘书办公室负责组织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并进行评价中的协调工作,审计委员会按董事会要求落实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并就相应事宜与审计部沟通。审计部按规定的程序与方法进行内控评价,财务部协助审计部做好对本部及下属各单位的内控评价工作。在整个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主要承担如下任务:

(一)向公司成员进行内部控制方面的教育

作为非专业人士,公司的业务部门甚至是公司的管理层,对于内部控制的关键点及风险点并不一定很了解,这就需要内部审计部门帮助公司其他成员摆脱错误认识,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观念,调动他们参与内部控制执行和评价的积极性。

(二)帮助管理层确定评价范围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可以是对整个内部控制系统进行的评价,也可以是就内部控制系统中五个构成要素中的某个要素进行评价,还可以是对具体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在开始工作时,内部审计部门应首先协助管理层确定本次评价的范围,评价范围不同,评价小组的成员和具体使用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如会计控制系统的评价主要采用内部审计方法,而内部控制环境的评价,召开研讨会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

(三)做好研讨会之前的准备工作

在召开研讨会之前,内部审计人员要配合会议组织者收集与评价内容相关的各种资料,并对这些初步资料加以整理,找出重要的评价关注点,并做好其他相关准备工作。

(四)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自我评价报告包括对内报告和对外报告,对外报告是为了满足外部监管的需求,对内报告是满足本公司经营管理需求。在经过不断收集整理资料和召开研讨会后,内部审计人员要把通过讨论获得的重要信息和讨论中得到的结论加以梳理和分析,对公司的内部控制状况做出恰当的评价。

(五)监督整改方案的落实情况

落实整改措施是内部控制持续完善的关键一步,也是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最终落脚点。内部审计人员要

将整改方案的落实情况及时反馈给管理层,由管理层推动整改方案的有效实施。

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推动作用

(一)业务部门的参与能够为内部审计提供更加全面的与内部控制有关的信息

与单靠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的评价不同,通过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内部审计人员和经营人员合作对经营活动进行评价,能够对经营过程了解得更为彻底,这种合作提高了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可获得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同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优越性还在于,它能够有效地对管理理念、员工素质等“软控制”进行评价。例如,实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可以把管理人员和其他员工召集起来讨论职业道德并对其是否可以成功达到目标进行评估,引导小组的成员就可以了解现存信息沟通过程的成功之处与潜在障碍,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二)管理层参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能够更有效地解决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提高内部审计执行的效果

管理当局的参与,使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得以顺利进行,评价的结果能够更好的反映企业的内部控制真实状况。管理层督促推动内部控制整改措施的执行,也保障了整改措施的执行力度,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执行,这就为内部审计工作铺平了道路,提高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三)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将控制责任转化给每一个职员,提升了控制环境,有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可使企业的员工广泛地参与到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评价中来,让他们知道自己在企业内部控制中所处的位置,意识到内部控制是全体成员共同的责任,从而积极地参与到内部控制评价和改进中来,组织的内部控制整体意识得到加强,内部控制环境得以提升。

(四)跨部门参与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能够为内部审计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通过工作组的形式将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聚集起来对一个问题进行沟通讨论,常常比传统的内部审计更容易找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运用得有效,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作为一种工具可以使企业各层次、各领域的人员协作,对那些难以解决的跨部门问题往往能够找到较好的解决办法。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与传统内部审计相比具有很多优势,并对企业传统的内部审计工作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成本在执行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果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执行成本过高,导致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的总成本超出其所避免的潜在风险损失与形成的控制效果之和,则这一内部控制是低效率甚至无效率的。因此,在实践中,企业必须根据自身情况,权衡成本与效益后制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实施方案。

参考文献:

1、杨有红,陈凌云.2007年沪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研究——数据分析与政策建议[J].会计研究,2009(4).

2、陈新宁.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与公司治理[J].商场现代化,2006(8).

3、林蓉.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浅议[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12).

4、金利芸.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探讨[J].总裁,2008(7).

5、朱伟.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08(10).

(作者单位:郭昌欣,山西广播电视大学财经学院;李彦勇,山西大同大学商学院)

作者:郭昌欣 李彦勇

上一篇:资本充足率监管银行信贷论文下一篇:生态文明与生态文化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