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中外文化交流

2023-01-21

第一篇:明清时期中外文化交流

第七节 明清时期的文化教案

第七节

明清时期的文化教案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科技巨著;理学的发展;进步思想家;明清小说;类书、丛书的编纂;西学东渐。

二、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分析理学的演变及早期民主启蒙思潮,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教材有关文献资料的阅读与分析,培养学生充分利用有效信息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明清科学技术取得了一些在当时世界上领先的新成果,表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

2.明清时期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出现,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客观要求,具有进步意义。

3.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西文化产生了激烈的撞击,一些领域开始注意吸收来自域外的学说和技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科学技术新成就和科技巨著;具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明清小

说。

教学难点:理学的演变;对西方传教士利玛窦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明清时期文化的特点

.集大成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

2.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应运而生;

3.伴随城市经济发展,市民文学蓬勃兴起,小说成为文学的主流;

4.古典文化进入总结时期,官方组织编纂大型图书成就突出,充分显示出中华文明的

博大气象;

5.西方传教士东来,使中国人了解到一些先进的外来文化。

二、科学技术

.新成就

⑴明朝:数学家程大位著《算法统宗》,全部采用珠算法,反映了当时的商业数学水

平。

⑵清朝:数学家明安图著《割圆密率捷法》。

2.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现

⑴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①记载了药物一千八百多种,方剂一万多个,全面地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

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②提出“鸟产于林,故羽似叶”的观点,反映了他在动物适应环境、相关变异以及遗

传特征等方面的新认识。

⑵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①综合介绍了我国传统农学成就,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农学体系。

②书中还将徐光启与西方传教士合译的《泰西水法》一书的内容引入,介绍了欧洲先

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

③书中的“救荒”一门篇幅几乎占全书的三分之一,这表明作者关心民间疾苦,也说

明当时灾荒的严重和政局的衰败。

⑶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

①是一部地理学巨著。书中对石灰岩溶蚀地貌的观察和记述,早于欧洲约两个世纪。

②还记录了一些地理发现。如提出金沙江是长江正源;沅江、澜沧江各自入海,并不

是长江支流,等等。这些都纠正了前代地理学著作中的错误。

⑷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①总结了明代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

②国外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③书中还收录了一些国外传来的技术。如倭缎织造法、朝鲜棉布染整法和西洋红夷火

炮铸造法等。这表明海外技术的不断传入,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知识。

三、理学的发展

.

明朝初期,程朱理学盛行。

2.

明朝中期,王阳明创立心学,主张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即恢复内心固有的封建道德观念,忍受封建统治的压迫。这样,就使理学由客观唯心向主观唯心演变,说明它已经走到了极端。

四、进步的思想家

.反封建的思想先驱李贽

①明后期的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否定孔子,揭露道学家的虚伪,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

先驱。

②他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的色彩。

2.黄宗羲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

①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黄宗羲,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激烈的批判。他认为揭露

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天下之害尽归于人”,得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的结论。

②提倡“法治”,反对“人治”。

③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④黄宗羲的思想震动了当时的学术界,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也有一定影响。

3.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思想

①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学识渊博,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力图扭

转明末不切合实际的学风。

②他身体力行,把书本知识和实地调查相结合,写出《天下郡国利病书》等许多富有

价值的著作,反对君主专制政治。这种脚踏实地的学风,对清代学者影响很大。

4.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夫之

①明清之际的王夫之是一位杰出的唯物思想家。他认为,“气”是物质实体,“理”是

客观规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和“天下惟器”的唯物观点。

②提出“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即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朴素辩证法

思想,否定理学家主静的形而上学思想。

③他用发展观点来看待历史,提出在政治上要“趋时更新”。

五、明清小说

.明清小说产生的背景:

①明清小说在文学史上与唐诗、宋词、元曲并称,是明清文学的代表。

②它们是从宋元话本发展而来的。

话本是说书人的底本,在说书人口头创作过程中,不断增加生动的故事情节,加工

后的底文便作为书写文学在社会上独立流传,成为小说。

③唐代传奇、宋元话本都是短篇,明清小说创立了长篇体裁,开辟了我国小说史的新

阶段。

2.明清小说的代表作:

①《三国演义》

A.作者:罗贯中。

B.成书年代:元末明初。

c.内容:叙述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出色地塑造了许多不同性

格的典型人物。

D.价值: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②《水浒传》

A.作者:施耐庵。

B.成书年代:元末明初。

c.内容:描写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塑造了许多被逼上梁山的英雄好汉

形象,歌颂农民的斗争精神。

D.价值: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③《西游记》

A.作者:吴承恩。

B.成书年代:明朝。

c.内容:以民间流传的唐僧取经故事为题材创作而成。通过孙悟空形象的塑造,

反映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和敢于斗争的精神。

D.价值:是一部具有浓郁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④《红楼梦》

A.作者:曹雪芹著前80回,高鹗续写后40回。

B.成书年代:清朝。

c.内容:描写封建贵族家庭贾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和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鞭挞

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历史真实。

D.价值: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⑤《儒林外史》

A.作者:吴敬梓。

B.成书年代:清朝。

c.内容:以揭露科举制度腐败为主。

D.价值:是我国古代优秀的讽刺小说。

⑥《聊斋志异》

A.作者:蒲松龄。

B.成书年代:清朝。

c.内容:借写妖狐鬼怪故事批判封建社会。

D.价值: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六、类书、丛书的编纂

.《永乐大典》和《古今图书集成》

①明成祖时,由解缙主持编纂了一部庞大的类书《永乐大典》。

②清代官修类书《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类书。

2.《四库全书》

①清乾隆时,由纪昀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是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

②《四库全书》分经、史、子、集四大类。

③四库全书》对保存文化遗产贡献很大,但修书时,禁毁的书籍数量也十分可观。

七、西学东渐

.背景:

①新航路开辟后,随着欧洲传教士东来,我国与西方思想文化进行了大规模的直接接

触和交流。

②16世纪中期的宗教改革,天主教在西欧、北美势力缩小。为了扩张势力,天主教

建立了耶稣会,向东方发展。

2.在中国传教的奠基人——利玛窦

①来华:16世纪后期,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

②手段:

A.他说汉语,穿儒服,同时宣传西方科学知识,赢得一部分开明封建士大夫的好

感。

B.他向明朝皇帝进献《坤舆万国全图》、八音琴、自鸣钟等,受到召见,获准留

居北京传教。

③作用:

A.把西方的天文、数学、地理、绘画、音乐等方面的著作介绍给中国,又把中国

的儒学和道家学说介绍给西方,为中西文化交流作了突出贡献。

B.以徐光启为代表的开明士大夫,积极引进西学,并与来华传教士合译一些西方

科学技术书籍,为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

④结果:

A.康熙帝重用传教士南怀仁等修订历法、铸造火炮。天主教在中国发展很快。

B.后来,罗马教皇颁布谕旨,不准中国教徒敬天、祭孔、祭祖;一些来华的传教

士又干涉中国内政。1723年,雍正帝下令禁止传教。西学东渐的势头衰落下来。

⑤评价:

A.利玛窦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但宣传西方文化知识只是他为顺利传

教而采取的方法,传教才是他的目的。

B.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对我国思想界、学术界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是有进步作用的。

第二篇:第13讲 明清时期中国文化的衰落(02)

第13讲

明清时期中国文化的衰落(02) 第十三讲 明清时期中国文化的衰落02

清朝简史与文化(2课时)

一、 清朝简史

1. 公元1616年,女真人后裔满族建立“大金”,史称后金。1636年(明崇祯九年,清崇德元年),清太宗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清朝最初建都于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1621年迁都辽阳,1625年迁都沈阳(改称“盛京”),1644年定都北京,以盛京为陪都。

2. 明末面临攘外与安内的两难局面,外有后金南下之威胁,内有以李自成、张献忠为首的农民起义。兵部尚书杨嗣昌认为“攘外必先安内。”李自成遭洪承畴重创,几乎全军覆没,张献忠诈降。后明朝改为攘外为主,李自成东山再起,张献忠反复,遂一发而不可收拾,明终为李自成所灭,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3. 康熙之武功文治。(1)平三藩,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2)收复台湾。(3)平定准噶尔汗噶尔丹叛乱。(4)抵抗沙俄对我国东北地区的侵略,签定了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边界。(5)多次举办博学鸿儒科,创建了南书房制度,入值者陪伴皇帝赋诗撰文,写字作画,有时还秉承皇帝的意旨起草诏令,“撰述谕旨”。此后地位日升。雍正设立军机处后,地位下降。并亲临曲阜拜谒孔庙。康熙帝还组织编辑与出版了《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等。(6)兴文字狱。(7)学习西方天文、科技、数学,鼓励西医传入中国,开始引进西医方法治天花。 4. 雍正。在位13年,在年羹尧、隆科多的支持下上台。(1)严厉打击朋党,包括年羹尧和隆科多。(2)设军机处(集权)。(3)摊丁入亩,即把历代沿用的人头税改为土地税(即财产税)。(4)取消“贱民”的“贱藉”,但实际鲁迅还看到家乡有贱民。(5)打破西南少数民族世袭的土司制度,代之以中央委任的“流官”。需要强制执行,此时的镇压所造成后遗症到红军长征时还没有消除。 5. 1911年(清宣统三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中华民国元年)1月1日,中华民国宣告成立。同年2月12日,清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清朝灭亡。清朝共历经十二帝,统治全国268年。

二、 清朝政治与文化

1. 科场案:中国清代处理科场舞弊的案件。顺治十四年(1657)、康熙五十年(1711)和咸丰八年(1858)的科场案,是其中三大重要案件。审讯之后,涉案主考均斩立决,多者二十五人,其中甚至有一品大员。

2. 哭庙案。顺治十八年,顺治驾崩,哀诏府衙设灵举哀痛哭三日,此时苏州吴县县令任维初,私取公粮三千余石,又逮捕交不出补仓粮的老百姓。以金圣叹为首的几个秀才,因同情农民的遭遇,写了“揭帖”到哭灵场所控告县官,金圣叹等共有十八人被判死刑。科场案与哭庙案都是政治斗争的手段,乃民族矛盾爆发之结果。

3. 为笼络汉族读书人,清朝政府特开博学鸿儒科、经济特科、孝廉方正科等取士。康熙十八年(1679)、乾隆元年(1736)曾两度举行博学鸿儒科,或称博学鸿词科。康熙词科,除顾炎武、黄宗羲等人拒不参加外,其他如朱彝尊、汪琬、毛奇龄、施润章等都应选录取,入翰林院纂修《明史》。

第13讲

明清时期中国文化的衰落(02) 4. 清朝的文化专制。(1)明朝后期,私人办书院,可讲学,可结社。清朝则不允许办书院,不能结社。(2)科举则明确规定以宋儒注解为标准答案的《四书》、《五经》取士,要写八股文。(3)文字狱。康雍乾三朝都有,以乾隆朝为甚。(相当于“思想犯”,“意识形态罪”,与文革时相类。)顺治年间开中国言论出版审查制度之端。康熙朝戴名世记录明末历史之《南山集》,引来杀身之祸,被诛连者300余人。雍正朝年羹尧案,凡写诗文吹捧过年羹尧的都被牵连。受年案牵连的汪景祺斩首示众后,其头骨在北京菜市口挂了十年。清文字狱以其诛连极广而可称为“文化恐怖主义”毫不过分。 5. 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清乾隆年间编修的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官修丛书。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收书3503种,79309卷,存目书籍6793种,93551卷,分装36000余册,约10亿字。相当于同时期法国狄德罗主编《百科全书》的44倍。也是世界头号文化工程。可惜的是,编纂《四库全书》的过程,同时也是禁书,毁书的过程,存目书籍几乎相当于收录书籍的两倍,基本被毁。同时,收入书籍也存在一定程度被改动现象。吴晗说过“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虽然如此,丛书在保存古代典籍方面,还是功不可没。(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表面上是石头,很坚强,里头是草,软弱的很。)

6. 明末清初有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儒。以传统儒家思想号召反清复明。在他们的影响下,儒家思想,由宋明理学空谈性命变为所谓“朴学”,以章句训诂为主崇效汉学。

7. 道教之衰落。雍正是中丹毒死的。宫里有采办机构,购买炼丹用的原材料。除北宗全真道龙门派与张天师系的正一派外,其余皆微不足道。作为禅师的雍正皇帝亲自为张紫阳的《悟真篇》作序,对其倍加推崇。(1)有伍冲虚、柳华阳师徒为主的伍柳派,专主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内功丹法,以断欲而修证身心气脉,幻出化身以成神仙,其说似是而非,普遍流传于民间。(2)明末国破,清军入关时,明朝进士杨来如在山东、河北创设理门,后称为“理教”,综合儒道释三家修心养性的一般方法,成为新兴的另一宗教。

8. 佛教之禅宗,由明朝口头禅转变为坐禅习定的老路,一如佛教于南北朝时初入中国时的模样。清军入关之初,有西藏密宗黄教五世**,与清朝有了往来。清朝为了联合满、蒙,极力崇敬章嘉呼图克图。清军入关之初,即册封**、**、双尊奉章嘉十四世为国师。顺治一方面从玉琳国师学禅宗,同时并不改变对喇嘛的推崇。雍正与迦陵性音禅师往来,自以为已经大彻大悟,自称“圆明居士”,大弘临济宗,废除明末以来密云圆悟禅师旁门的汉月法藏禅师法统。雍正不自信,以问章嘉,章嘉不许之,更勉其进步,故雍正对章嘉极信仰,称为证明之恩师。乾隆一代,承皇室习惯,也笃信佛教,专修密宗,临死时还口念咒语。

9. 明末清初,著名的学术著作有顾亭林的名著《天下郡国利病书》,为研究中国地理、研究中国地方政治思想必读的书。顾祖禹写的《读史方舆纪要》,也是研究政治、军事地理最重要的书,此书对每一省先作总评,内有各省情况研究,如各地区人的性格等。二书合称“二顾全书”,对于中国搞政治与军事有极端的重要性。

10. 清朝的人口相对过剩。乾隆时突破3亿,道光时4亿。康熙55年后,新增人口永不加赋。洪亮吉的人口论。

第13讲

明清时期中国文化的衰落(02)

三、 作业:

1. 中国文化为什么会衰落?

2. 如何看待中国古代文化的接受者在军事上的失败?

3. 中国文化的未来发展趋势会怎样?

4. 如果中国文化想要在世界文化中继续生存,应该怎样发展?

四、 补充材料:

1. 攘外必先安内。西汉景帝的老师晁错力主削藩“攘夷必先安内”,引起当时朝廷的激烈争论,大多数人都不同意或认为时机还未到,以窦婴为首的认为当时应一致对外,对付匈奴;晁错以政治家的眼光说服汉景帝最后选择继续和匈奴和亲,而将注意力集中到削藩上。结果,汉景帝的削藩除去了内忧,加强了中央集权,增强了国力,为武帝对匈奴动武、解决边患创造了条件。

宋初的赵普给宋太宗的折子中说“中国既安,群夷自服。是故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内。”明朝于谦《急处粮运以实重边以保盛业疏》提到:“臣等看议得,疆兵以足食为本,攘外以安内为先。” 2. 八股文。学者多数认为,它滥觞于北宋的经义。王安石变法,认为唐代以诗赋取士,浮华不切实用,于是并多科为进士一科,一律改试经义,文体并无规格。经义即以经书中的文句命题,应试者作文阐明其中义理。宋代的经义虽无固定的格式,但在代圣人立言这点上,已奠定了八股文的雏形。经义后来吸收了南宋以后的散文和元曲的一些成份,到明初被确定为一种独立的八股文体,成化以后逐渐形成比较严格的程式,遂演变成为一种僵死的官僚式文体。八股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破题是用两句话将题目的意义破开,承题是承接破题的意义而说明之。起讲为议论的开始,首二字用“意谓”、“若曰”、“以为”、“且夫”、“尝思”等开端。“入手”为起讲后入手之处。起股、中股、后股、束股才是正式议论,以中股为全篇重心。在这四股中,每股又都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共八股,故名八股文。题目主要摘自四书、五经,所论内容主要据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不得自由发挥。一篇八股文的字数,清顺治时定为550字,康熙时增为650字,后又改为700字。八股文注意章法与格调,本来是说理的古体散文,而能与骈体辞赋合流,构成一种新的文体,在文学史上自有其地位。但从教育的角度而言,作为考试的文体,八股文从内容到形式都很死板,无自由发挥的余地。不仅使士人的思想受到极大的束缚,而且败坏学风。

3. 文字狱各朝都有,清朝发展到顶峰。《汉书》上说,司马迁的外孙杨恽因《报孙会宗书》令“宣帝见而恶之”而以大逆不道的罪名被处腰斩。魏末嵇康因其《与山巨源绝交书》令司马师“闻而恶之”而被斩于东市。

在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公元450年),北魏大臣崔浩因主持编纂的国史揭露了北魏统治者拓跋氏祖先的羞耻屈辱的历史,被北魏世祖下令族诛,同时株连被杀的还有崔浩姻亲范阳卢氏、太原郭氏和河东柳氏等北方大族,史称“国史之狱”.

北宋苏轼就曾因政敌陷害,被捕入狱将近五个月,罪名是包藏祸心、谤讪时政。主要的根据是《山村五绝》、《八月十五日看潮》、《和陈述古冬日牡丹》等几首诗。史称“乌台诗案”。

翰林学士张钧是金国有史可查的第一个文字狱受害者,因为一场天灾为金熙宗起草“深自贬损”的诏书,被萧肄诬陷而被劈开嘴巴剁成肉酱。

公元1323年,身为高僧的前宋恭帝怀念宋朝,写了以下的诗句:寄语林和靖,

第13讲

明清时期中国文化的衰落(02) 梅花几度开?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触怒元廷,赐死。

戴名世对清廷随意篡改明朝历史甚感愤慨,他通过访问明朝遗老和参考文字资料写了一本记录明末历史的《南山集》。康熙五十年(1711年),书印出十年后被人告发,因为书中用南明年号并涉及多尔衮不轨之事,康熙帝十分震怒,下旨将戴名世凌迟处死,戴氏家族凡男子十六岁以上者立斩,女子及十五岁以下男子,发给满清功臣家作奴仆。同乡方孝标曾提供参考资料《黔贵记事》,也和戴名世同样治罪;戴氏同族人有职衔者,一律革去;给《南山集》作序的汪灏、方苞、王源等处斩刑;给《南山集》捐款刊印出版的方正玉、尤云鹗等人及其妻、子,发宁古塔充军。由《南山集》受到牵连的有三百多人,后来康熙帝故作慈悲,改戴名世凌迟为斩刑,本来应处斩刑之人如戴家、方家都流放黑龙江,方孝标已死,但仍被发棺戮尸。

裘琏戏笔之祸。裘琏是浙江慈溪人,少时曾戏作《拟张良招四皓书》,内有“欲定太子,莫若翼太子;欲翼太子,莫若贤太子”、“先生一出而太子可安,天下可定”等语句,当时颇为传诵。康熙末年,七十岁的裘琏中进士,后来致仕归乡。雍正七年(1729年),八十五岁的裘琏突然被捕,原来有人告发他那篇代张良写的招贤信是替废太子胤礽出谋划策。次年六月,裘琏卒于京师狱中。少年戏笔,老年得祸,真所谓“人生识字忧患始”。

翰林院庶吉士徐骏,是康熙朝刑部尚书徐乾学的儿子,也是顾炎武的甥孙。雍正八年(1730年),徐骏在奏章里,把“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狴”字,雍正见了,马上把徐骏革职。后来再派人一查,在徐骏的诗集里找出了如下诗句“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于是雍正认为这是存心诽谤,照大不敬律斩立决。

雍正十一年(1733年)下诏征举士人,想学康熙重开博学鸿词科,谁知响应廖廖,只得作罢。人才凋零,文治废弛,一至于此,文字狱的消极影响于此可峥。

到了所谓的“圣主”、“十全老人”乾隆帝时,文字狱则达到顶峰,共发生一百三十余案。其中四十七案的案犯被处以死刑,这意味着生者凌迟、死者戮尸、男性亲族十五岁以上者连坐立斩。而由牵强附会、望文生义、捕风捉影造出的文字狱,如脱缰野马不可控制。甚至一些疯子胡乱涂抹也被定为“逆案”,凌迟处死,荒唐到极点。 4.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1)黄宗羲,字太冲,号南雷,世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父黄尊素为东林名士,为宦官魏忠贤所害。早年参加“复社“反阉党斗争。清兵南下,他招募义兵建“黄氏世忠营”抗清。明亡后匿迹山林,隐居著述。哲学上反对程朱学派的理一元论,坚持气一元论的唯物主义观点,认为“离气无理”,理在气中。但在心物关系上,又未超脱王守仁“心学”束缚,认为物不能离心,心是根本。清圣祖康熙元年(1662)撰成《明夷待访录》,书中猛烈抨击封建专制的政治制度,提出鲜明的民主观念。对明代思想史料作了系统整理。十五年至二十四年(1676― 1685)完成的《明儒学案》是第一部系统的中国哲学断代史。黄宗羲的《明儒学案》以及其后开始草创,并由后人和学生共同合作完成的《宋元学案》这两部著作在中国史学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开创了中国史学上的新体裁,即“学案体”。(2)顾炎武(1613- 1682)汉族,苏州府昆山县(今江苏昆山)人,原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尊称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曾参加抗清斗争,后来致力于学术研究。晚年侧重经学的考证,考订古音,分古韵为10部。著有《日知录》、《音学五书》等,他是清代古韵学的开山祖,成果累累;他对切韵学也有贡献,但不如他对古韵学贡献多。顾亭林学术的最大特色,是一反宋明理学的唯心主义的玄学,而强调客观的调查研究,

第13讲

明清时期中国文化的衰落(02) 开一代之新风,提出“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顾亭林强调做学问必须先立人格:“礼义廉耻,是谓四维”,提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日知录》卷十三《正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3)王夫之(1619~1692), 字而农,号涢斋,别号一壶道人,晚年居衡阳之石船山,世称“船山先生”。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与方以智,顾炎武,黄宗羲同称明末四大学者。湖南衡阳人,汉族。明崇祯年间,王夫之求学岳麓书院,师从吴道行,崇祯十一年(1638)肄业。在校期间,吴道行教以湖湘家学,传授朱张之道,较早地影响了王夫之的思想,形成了王夫之湖湘学统中的济世救民的基本脉络。明亡后,清顺治五年(1648),王夫之在衡阳举兵抗清,阻击清军南下,战败退肇庆,任南明桂王政府行人司行人,以反对王化澄,几陷大狱。至桂林依瞿式耜sì,桂林陷没,式耜殉难,乃决心隐遁。后回到家乡衡阳潜心治学,在石船山下筑草堂而居,人称“湘西草堂”,在此撰写了许多重要的学术著作.他始终未剃发,是中国知识分子中稀有的人物。王夫之的思想,尤其在历史观和政治思想方面,大都表现在他的《读通鉴论》和《宋论》两部书里。王夫之的政治思想的主旨是“循天下之公”。在这个主旨下,他猛烈抨击“孤秦”“陋宋”,深刻揭露了秦始皇及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做法。

5. 佛教之贡献,深入政治、社会、哲学、文学、建筑、艺术之中。鸠摩罗什等所创佛教文学的风格,高僧们为翻译佛经发明韵声反切,千余年来沿用。南朝齐梁间刘勰出家亦佛亦儒,跟高僧僧佑学习佛经和儒家经典,终有《文心雕龙》面世。唐陆羽《茶经》,一行大师的阴阳术数,宋程明道太极图的发现,都与佛教有莫大的因缘。少林寺武术助唐太宗平定天下,元耶律楚材的医学,刘秉忠默化元朝君臣施仁戒杀,明代姚广孝劝阻永乐暴政,都是佛教与中国政治文化的重大关系的佐证。佛教传入之后,可以肯定地说,历代文人的作品中都可以找到佛教文化影响的痕迹。佛教思想以其宏大的内容,严密的逻辑,成为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最主要成份,儒道两家从佛教文化受益颇多。

第三篇:中国明清时期的历史特点

公元1368年至1840年(鸦片战争前),是我国历史上的明清(1912年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退位)时期。这一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巅峰,明清时期的中国经济繁荣,政治较为开明,思想文化得到极大发展,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不断发展。

一、中国明清时期的政治特点

明清时期的政治最大的特点是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完善与发展。

明朝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体现在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加强皇权,明成祖设置内阁。这不仅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而且大大加强了君主专制。明朝统治者为了削弱地方势力,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直接对皇帝负责。

清朝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雍正帝设军机处由皇帝亲信大臣组成,军国大事由皇帝裁决,这样一来,全国的军政大权就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明清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与发展对中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使皇权的极度膨胀,民主制度难以形成。这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皇帝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行政长官和最高司法者,不受任何约束和监督。这种绝对君主专制,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使政策不断失误;而为官者则畏首胃尾、惟命是从,助长了官场因循守旧、官僚主义、贪污腐败之风。明清封建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并非表明封建制度有强大的生命力,它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政治表现。明朝实行的厂卫制度、清朝军机处的设立等使民主制度就更难以形成了。

二、中国明清时期的经济特点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的农业国家。但值得一提的是,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一带的手工作坊里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资本主义萌芽。虽然没有资本主义萌芽没有得到发展,但这是明清时期经济的最大进步。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为清后期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三、中国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特点

在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得到汉武帝的支持。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古代的主流思想。明清时期的思想家们又丰富和发展了儒家思想。

明后期的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揭露道学家的虚伪。是我国封建思想的先驱。他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的色彩。

明清之际的黄宗羲,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强烈批判。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反对重农抑商,提倡“工商皆本”,他的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兴起有一定影响。

明末清初的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才能“天下治矣” 。

王夫之是杰出的唯物思想家。认为“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和“天下惟器”的唯物观点。用发展观点看待历史,提出在政治上“趋势更新”。

然而,明朝的八股文,清朝的文字狱等政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使得这一时期的科技只注重对前朝的总结而没有较大发展。

四、中国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特点

明清时期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统治者开明的民族政策,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不断发展。

(一)同蒙古、新疆地区关系的加强 1.明长城

⑴明中期,国力衰退,为防止蒙古骑兵南下,修缮长城,加强边防驻兵,但仍没有达到目的,瓦剌骑兵曾直抵北京城下。 ⑵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

2.俺答汗与明朝修好

⑴明后期,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修好。 ⑵明朝封他为顺义王,恢复封贡互市。 ⑶蒙汉两族和平友好数十年。 3.反对准噶尔分裂势力

反对准噶尔贵族的斗争:清军与噶尔丹及其后继者进行了约七十年的斗争,终于在1757年将准噶尔贵族割据势力粉碎,统一天山北路。 清朝对蒙古各部的管理: ①在乌里雅苏台设将军;

②在科布多设参赞大臣,直接掌管蒙古各部的军政大权。 4.平定回部反动贵族的叛乱

⑴平叛:清军迅速平定居住在天山南路的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兄弟发动的叛乱。

⑵管理:1762年,清朝设伊犁将军,统管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5.土尔扈特部归国

1771年,西迁伏尔加河下游的漠西蒙古土尔扈特部,在杰出首领渥巴锡的率领下,为摆脱沙俄的统治,踏上回归祖国的征途。他们的回归,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谱写下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

(二)同西藏地区关系的加强 1.明对西藏的统治 ⑴明称西藏地区为乌思藏。

⑵重用藏人:朝廷在乌思藏设立卫所,任用藏族人担当各级官吏,赐给印信,让他们管理藏族事务,征收贡赋。

⑶建立僧官制度,法王是最高僧官。

⑷整个明代,西藏各教派势力都一心拥护中央政府。 2.清对西藏的统治 ⑴确立册封制度:

①清入关前,黄教领袖五世**统一全藏。顺治帝正式赐予“**喇嘛”的封号。

②康熙帝又将“**额尔德尼”的封号,赐予另一位黄教领袖五世**。此后,历世**和**,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

⑵设驻藏大臣:

雍正时期,清朝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同**、**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这标志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管辖的加强。

⑶建立金瓶掣签制度

①西藏黄教用灵童“转世”的办法确定**和**的继承人 ②有时同时出现几个灵童。为了避免纷争,乾隆年间,清朝建立了金瓶掣签制度。

③金瓶掣签制度加强了清朝中央政府对**、**转世的监督和任授权力。

(三)“改土归流”和台湾府的设置

1.明朝开始改土归流:永乐年间,西南地区的两个宣慰司叛乱,明朝派兵平定以后,改设贵州布政使司,从此贵州成为省一级行政单位。这种取消土司衙门,改由朝廷派遣流官直接统治的变革,称为“改土归流”。

2.平息三藩之乱

⑴“三藩之乱”:清康熙年间,平西王吴三桂在云南起兵叛乱,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相继响应,史称“三藩之乱”。

⑵平息叛乱:康熙帝采取剿抚兼用的策略,历时8年,平息了叛乱。 3.大规模改土归流:1726年,雍正帝在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地,大量委派流官代替土司。

4.清军进入台湾

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一直处在郑氏子孙的统治之下。 ⑵1683年,清廷命福建水师提督施琅进军台湾。

⑶澎湖一战,郑军大败,郑克塽投降,台湾纳入清朝版图。 5.清设台湾府

1684年,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这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五、中国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特点

对外关系上,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使中国和世界逐渐隔绝,造成落后于世界潮流。明朝一度实行“海禁”;清政府则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几次下令禁止海外贸易。“闭关锁国”政策不利于中华民族同世界各民族的正常交往;不利于中国人民了解世界,走向世界,学习世界各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取长补短。从而妨碍了中国的发展,使中国与世界隔绝,落后于世界潮流。

总体来说,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时期。其历史特点可概括为:(1)实现了中国古代的第三次大一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2) 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并达于顶峰;(3)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缓慢发展;(4)从对外开放走向闭关自守;(5)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和传统科技依然处于世界前列。

第四篇: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

1、(2016•泰州)如图是某朝代政府的改制图,据此判断该朝代是(

)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明朝

【考点】明朝君权加强的措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明朝君主集权强化的有关内容.

【解答】分析题干可以看出,改革前皇帝下面是丞相,统领六部,改制后丞相被废除,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废除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 故选D.

2、(2016•郴州)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

)

①废丞相,设三司 ②设置厂卫制度 ③八股取士 ④设三省六部制.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考点】明朝君权加强的措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课明朝君主集权强化的有关内容.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省六部制是隋朝创立的政治制度;废丞相,设三司,设置厂卫制度,八股取士都是明朝君主集权强化的措施. 故选D.

3、(2016•福州)适合作为如图名称的是(

)

A.丝绸之路示意图 B.佛教传播路线图

C.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 D.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考点】郑和下西洋.

【分析】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解答】仔细观察图片可知是郑和下西洋路线图.1405到1433年,郑和率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多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故选D

4、(2016•连云港)曾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成功平息东南沿海倭患的民族英雄是(

)

A.岳飞 B.郑成功 C.文天祥 D.戚继光 【考点】戚继光抗倭.

1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戚继光抗倭.

【解答】A.岳飞是南宋著名的抗金英雄.

B.郑成功率船队下西洋,是明朝中外友好交流使者. C.文天祥是南宋著名的抗元英雄. D.戚继光是明朝著名的抗击倭寇英雄. 故选D.

5、(2016•江西)如图是江苏苏州枫桥铁铃关的一张照片.铁铃关建于明嘉靖三二六年(1557年),关上楼阁的题额上写着“御寇安民”四个大字,是苏州仅存的明代军民抗击外国侵略者的遗址.此遗址反映的历史事件(

) A.岳飞抗金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威继光抗倭 D.左宗棠收复新疆 【考点】戚继光抗倭.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戚继光抗倭.

【解答】明朝时期,东南沿海的倭寇经常骚扰,明朝政府派戚继光抗击倭寇,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荡平了倭寇.题目中的“御寇安民”是为了纪念戚继光抗倭. 故选C.

6、(2016•扬州)“封侯非我意思,但愿海波平”这一诗句表达了哪位名将的抗倭决心(

) A.岳飞 B.郑成功 C.戚继光 D.郑和 【考点】戚继光抗倭.

【分析】本题考查戚继光抗倭. 【解答】明朝政府派戚继光到浙江抗倭,戚继光率军肃清了东南沿海的倭寇,他的名言是“封侯非我意思,但愿海波平”. 故选C.

7、(2016•株洲)秦刚拟办一份历史手抄报,准备了如图所示素材,据此推断这份手抄报的主题是(

) A.民族关系的发展

B.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D.封建社会的危机

【考点】戚继光抗倭;平定三藩叛乱;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和设置伊犁将军;册封**、**与设置驻藏大臣. 【分析】本题考查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措施.

【解答】据图片戚继光抗倭、册封五世**、平定三藩叛乱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这些措施都巩固了我国的边疆,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可知是统一都民族国家的巩固. 故选B.

8、(2016•东营)戚继光是明朝著名的抗倭英雄.下列诗句中,表明他消除倭患的决心和意愿的是(

)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C.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D.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考点】戚继光抗倭.

【分析】本题考查戚继光的名言.

2 【解答】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反映了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的决心. 故选C

9、(2016•天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诗中的“我”是明朝抗倭英雄(

) A.岳飞 B.戚继光 C.郑和 D.林则徐 【考点】戚继光抗倭.

【分析】本题考查戚继光抗倭的史实.

【解答】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反映了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的决心. 故选B.

10、(2016•昆明)明朝初年,我国沿海地区不断遭受倭寇的侵扰。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先后扫平浙江、福建、广东倭患的爱国将领是(

) A.岳飞 B.戚继光 C.郑成功 D.文天祥 【考点】戚继光抗倭.

【分析】本题考查戚继光抗倭的史实.

【解答】明朝时期,出现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由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勾结一些中国的奸商组成,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 故选B

11、(2016•天津)如图是北京故宫乾清门西的一处平房,这里曾经是清朝军机处的所在地。设立军机处的皇帝是(

) A.康熙帝 B.雍正帝 C.乾隆帝 D.道光帝 【考点】清朝君主集权强化的主要措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清朝君主集权强化的主要措施.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由皇帝决断,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和地方部门去执行.这样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直接听命与皇帝.标志着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 故选B

12、(2016•孝感)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处理军政大事.关于军机处认识正确的是(

) A.军机大臣由议政王大臣会议选派 B.军机大臣有军国大事的决定权 C.军机处的设置降低了办事效率 D.军机处的设置,使皇权进一步加强 【考点】清朝君主集权强化的主要措施. 【分析】本题考查军机处的设立.

【解答】据所学知识,军机处为清朝雍正帝设立的行政机构,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然后传达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军机大臣的地位没有提高.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皇权,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3 故选D.

13、(2016•玉林)下列机构的设置,能体现清朝制度创新的是(

) A.六部 B.中书省 C.内阁 D.军机处 【考点】清朝君主集权强化的主要措施. 【分析】本题考查军机处的设立.

【解答】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故选D.

14、(2016•广东)这一机构的办事特点是“勤、速、密”,且“只供传述错误,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决策权由皇帝控制.该机构是(

) A.锦衣卫 B.军机处 C.中书省 D.六部 【考点】清朝君主集权强化的主要措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军机处设立.

【解答】材料“只供传述错误,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大意为:此机构只能够传达记录皇帝的旨意,不能够对旨意有任何的建议.“赞画”是谋划的意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机构为军机处.锦衣卫是明太祖设立的.唐朝中书省负责决策,唐朝时政府中的六部归属尚书省.A、B、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故选B.

15、(2016•湘西州)“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皇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这主要反映了清朝(

) A.设立特务机构 B.制造文字狱 C.实习八股取士 D.设立军机处

【考点】明朝的八股取士和清朝的文字狱.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清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

【解答】解决本题需要对这两句诗重点分析,关键是集中在明清二字,为了加强君主专制,清朝统治者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大兴文字狱.题干史实就是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反映. 故选B.

16、(2016•黑龙江)“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盘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对殖民者提出这一正义要求的民族英雄是(

) A.戚继光 B.郑成功 C.林则徐 D.邓世昌 【考点】郑成功收复台湾.

【分析】本题考查了郑成功收复台湾.

【解答】题干材料中特别强调的地区是“台湾”在题目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与这个地区有关,戚继光抗倭,林则徐虎门销烟,邓世昌黄海海战壮烈牺牲. 故选B.

17、(2016•孝感)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主要是因为他(

) A.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B.在东南沿海进行了十几年的抗清斗争 C.屯田垦荒,开设学校

D.将大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传授给高山族人民 【考点】郑成功收复台湾.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郑成功收复台湾.

4 【解答】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杰出的民族英雄. 故选A

18、(2016•南宁)“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夷,一代英雄”这副对联赞颂的民族英雄是(

)

A.戚继光 B.郑成功 C.林则徐 D.邓世昌 【考点】郑成功收复台湾.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郑成功收复台湾.

【解答】题目中“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夷,一代英雄”是叙述的是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史实.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是著名的民族英雄. 故选B

19、(2016•怀化)著名学者郭沫若联: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除荷虏,一代英雄。挽联中的“一代英雄”是指(

)

A.文天祥 B.戚继光 C.俞大猷 D.郑成功 【考点】郑成功收复台湾.

【分析】本题考查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解答】根据根据题干给出的“驱除荷虏”可知这个人物是郑成功.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1661年,在东南沿海一带坚持抗清的郑成功率领战舰数百艘,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到达台湾西海岸,在当地人民支持下,经过激烈战斗,终于在1662年初打败了荷兰殖民者,使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故选D 20、(2016•张家界)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下列关于港、澳、台回归祖国的史实排序正确的是(

)

①郑成功收复台湾 ②澳门回归 ③香港回归 ④抗战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④②①③ D.④①②③

【考点】郑成功收复台湾;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历史意义;祖国统一大业. 【分析】本题考查了港、澳、台回归祖国时间.

【解答】①郑成功收复台湾是在1662年;②澳门回归是在1999年;③香港回归是在1997年;④抗战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是在1945年. 故选B

21、(2016•临沂)“台湾岛在荷兰殖民主义者的血腥统治下,遍地荆棘,一片荒凉,我决心把荷兰侵略者驱逐出台湾岛.经过十多年的浴血斗争,才把荷兰人赶走,恢复了先人的基业.”其中的“我”是指(

)

A.岳飞 B.郑和 C.戚继光 D.郑成功 【考点】郑成功收复台湾.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认识. 【解答】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台湾岛在荷兰殖民主义者的血腥统治下„我决心把荷兰侵略者驱逐出台湾岛”,联系所学可知,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他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故选D.

5

22、(2016•泰安)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台湾回归祖国的史实,这两次回归分别结束了哪国对台湾的殖民统治?(

) A.西班牙、美国 B.荷兰、法国

C.荷兰、日本 D.葡萄牙、日本

【考点】郑成功收复台湾;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历史意义. 【分析】本题考查台湾的相关历史.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片“殖民者的投降书”反映的是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史实,图片“庆祝台湾光复”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后,台湾从日本侵略者手中回到祖国怀抱的史实. 故选C

23、(2016•烟台)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之一,下列事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的是(

) A.春秋争霸 B.赤壁之战

C.岳飞抗金 D.清朝设置台湾府 【考点】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分析】本题考查巩固国家统一.

【解答】1684年,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4、(2016•南京)下列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举措,按实施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设置台湾府 ②设置伊犁将军 ③设置驻藏大臣 ④签订《尼布楚条约》 A.①④③② B.②①④③ C.①④②③ D.④①②③

【考点】清朝在台湾的建制;雅克萨之战与《尼布楚条约》;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和设置伊犁将军;册封**、**与设置驻藏大臣.

【分析】本题考查了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举措时间.

【解答】①设置台湾府是在康熙帝时,1684年,②设置伊犁将军是在乾隆帝时;③设置驻藏大臣是在雍正帝时;④签订《尼布楚条约》是在康熙帝时1689年. 故选A

25、(2016•绍兴)1683年中秋节,康熙帝欣然赋诗:“岛屿全军入,沧溟一战收”.此后清朝中央政府在该地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设置台湾府 B.实行改土归流 C.设立宣政院 D.设立驻藏大臣 【考点】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分析】本题考查清朝管理台湾的措施.

【解答】据题干“1683年中秋节,康熙帝欣然赋诗:‘岛屿全军入,沧溟一战收’”可知岛屿指的是台湾.1683年6月,施琅指挥清军水师渡海,在澎湖海战中获得大胜,郑克塽率臣民降清,1684年,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故选A

26、(2016•德州)发生在17世纪末,被英国学者赫德森评价为“在中国与欧洲国家的首次 6 战争中,获胜的是中国人”的战役是 (

) A.山海关之战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雅克萨之战 D.戚继光台州抗倭 【考点】雅克萨之战与《尼布楚条约》.

【分析】本题考查了康熙帝组织雅克萨反击战.

【解答】根据题干中的17世纪末可知这个战役是雅克萨反击战.17世纪末,为保卫祖国疆土,康熙帝两次命令清军水陆并进围攻雅克萨,击毙侵略军头目托尔布津,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两国东段边界问题.1689年,中俄两国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故选C

27、(2016•长沙)明朝中期以后,我国外交出现新形势:开始遭受外国侵略,由此出现了大规模的反侵略斗争.下列哪项史实体现了上述特点(

) A.靖难之役 B.雅克萨之战

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考点】雅克萨之战与《尼布楚条约》.

【分析】本题考查康熙帝组织雅克萨反击战.

【解答】符合题干给出的“大规模的反侵略斗争”主题的事件只有雅克萨之战.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筑城堡,为扩大侵略的据点.他们在中国的领土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为保卫祖国疆土,康熙帝两次命令清军水陆并进围攻雅克萨,击毙侵略军头目托尔布津,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两国东段边界问题. 故选B

28、(2016•广东)据载,清政府的官员都不知道俄国人要求的领土有多大,兴安岭离乌苏里江有多远,还有哪些内容在《尼布楚条约》中尚未确定.材料中“俄国人要求的领土”位于我国(

)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 【考点】雅克萨之战与《尼布楚条约》.

【分析】本题考查《尼布楚条约》的相关史实.

【解答】根据根据题干给出的《尼布楚条约》可知是材料中“俄国人要求的领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筑城堡,为扩大侵略的据点.他们在中国的领土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为保卫祖国疆土,康熙帝两次命令清军水陆并进围攻雅克萨,击毙侵略军头目托尔布津,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两国东段边界问题.1689年,中俄两国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故选A.

29、(2016•娄底)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早在西汉时期,中央政府便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标志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清朝乾隆时期管理新疆的措施是设置(

)

A.伊犁将军 B.盛京将军

C.驻藏大臣 D.乌里雅苏台将军

【考点】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和设置伊犁将军. 【分析】本题考查清朝对新疆的管辖.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管理新疆,巩固了我国的边疆.

7 故选A 30、(2016•恩施州)维护国家统一,打击民族分裂势力,是任何一个国家统治者的重大治国策略,清朝前期统治者为加强对西北边疆的管理,设置了(

) A.驻藏大臣 B.台湾府

C.伊犁将军 D.乌里雅苏台将军

【考点】平定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和设置伊犁将军.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和设伊犁将军.

【解答】清朝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设伊犁将军,管辖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故选C.

31、(2016•大庆)明清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清朝时期西藏与中央政府的联系更加紧密,下列符合清朝与西藏关系史实的是(

) A.设驻藏大臣 B.设伊犁将军 C.设乌里雅苏台将军 D.多伦会盟

【考点】册封**、**与设置驻藏大臣.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清朝对西藏的管辖措施.

【解答】清朝为巩固多民族国家,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清朝设立册封“**”和“**”的制度,1727年清朝政府设驻藏大臣,加强了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故选A.

32、(2016•常州)清朝前期统治者处理边疆民族关系时,“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能够印证该特点的是(

) A.册封**、** B.郑和下西洋 C.澶渊之盟 D.迁都洛阳

【考点】册封**、**与设置驻藏大臣. 【分析】本题考查了清朝册封**、**.

【解答】能够印证清朝前期统治者处理边疆民族关系时,“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特点的是册封**、**.顺治帝正式赐予**五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赐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额尔德尼”的封号.从此,历代**和**,都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 故选A

33、(2016•临沂)1771年,渥巴锡率领土尔扈特部众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这期间,担任后卫的9000名土尔扈特勇士,在与追兵的殊死搏斗中全部壮烈牺牲.当时的“追兵”是指(

)

A.沙俄军队 B.英国军队 C.倭寇 D.葡萄牙军队 【考点】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分析】本题考查了渥巴锡领导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解答】明朝末年,蒙古族土尔扈特部西迁到伏尔加河下游游牧,后因不堪忍受沙俄压迫,在其杰出首领渥巴锡领导下,万里东归,返回新疆,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故选A.

34、(2016•重庆)历史文物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如图文物见证了(

) A.唐蕃和同为一家的和谐 B.明朝时对外交流的盛况 C.清朝对东北边疆的守护 D.清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考点】册封**、**与设置驻藏大臣.

8 【分析】本题考查清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解答】图片为“金奔巴瓶”,乾隆帝制定“金瓶掣签制度”,规定喇嘛教**转世人选必须由中央颁发的金奔巴瓶抽签决定,这一措施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故选D

35、(2016•重庆)瓷器凝聚了中国古代高超的科技智慧与东方民族精湛的审美意趣.清朝时期中国著名的制瓷中心是(

) A.南京 B.松江 C.广州 D.景德镇 【考点】明清经济的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明清经济发展的认识.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清朝时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青花瓷,畅销海内外. 故选D.

36、(2016•齐齐哈尔)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须同外国互通有无,于是实行了什么政策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 A.重本抑末政策 B.闭关锁国政策 C.鼓励海外贸易 D.禁海政策 【考点】闭关锁国政策.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闭关锁国的认识.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须同外国互通有无,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导致近代被动挨打. 故选B.

37、(2016•绵阳)1793乾隆皇帝致英国国王书写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清朝处于康乾盛世 B.中国经济领先英国 C.清朝皇帝夜郎自大 D.中国推行开放政策 【考点】闭关锁国政策.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清朝闭关锁国的认识. 【解答】“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反映了清朝统治者骄傲自大的心理,根据所学知识,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不与外界接触,使中国隔绝了与外界的交往,看不到外国的先进,更以天朝上国自居,成夜郎自大的心态,题目中的所述现象正是这种心态的反映,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8、(2016•潍坊)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调发边卫充军.”这反映了清朝(

) A.设立关卡、禁绝贸易 B.抑制商业、实行海禁 C.重农抑商、打击海运 D.征收重税、限制商贸 【考点】闭关锁国政策.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解答】材料“处处皆关,关关有税.”反映的是清朝抑制商业发展;“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调发边卫充军.”反映了清政府的禁海政策.故选B.C项错误,材料中重农体现不出;A项禁绝贸易说法错误,D项说法不完整. 故选B

39、(2016•自贡)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说:“我到过世界许多地方,中国的万里长城是最美的”.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自秦朝以来,历代不断整修.其中明长城的起止点是(

) A.东起辽东,西至临洮

9 B.东起山海关,西至临洮 C.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 D.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考点】北京紫荆城和明长城.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长城的知识点.

【解答】在秦始皇修建的万里长城的基础上,明朝时期大规模的修筑,达到完善的程度.明长城的起止点是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故选D. 40、(2016•包头)明朝的一部药物学巨著,被达尔文称为“1596年的百科全书”,这部“巨著”是(

) A.《伤寒杂病论》 B.《天工开物》 C.《本草纲目》 D.《农政全书》 【考点】明朝三部科学巨著.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解答】《本草纲目》是1590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时珍.《本草纲目》,药学著作,五十二卷.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是中国古代汉医集大成者.李时珍在继承和总结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作者长期学习、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学知识,经过实践和钻研,历时数十年而编成的一部巨著.书中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溶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本书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被达尔文称为“1596年的百科全书”. 故选C 10

第五篇:中国小说发展之巅峰——明清时期

论文题目

《中国小说发展之巅峰——明清小说》

姓名:谭孟春

年级:11级历史二班

学号:110301067

完成时间:2013/4/22 摘要:

中国古代小说,晚熟于诗歌、散文,略早于戏曲。在发展初期,是被人们所不懈的。然而,经过漫漫历史长河的洗涤,慢慢的由萌芽发展到了成熟,无数文人也留下了家喻户晓、可圈可点的优秀作品,值得我们大家反复揣摩、欣赏。尤其发展至明清时期更是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达到中国小说发展史的一个巅峰!

关键词: 明清

小说产生、定义

文学文体

明清小说分类、分期

话本

拟话本

“三言”

“二拍”等

在现代汉语中,“小说”一词指的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而小说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外篇》中:“饰小说以干县令, 其於大达矣!”这里的小说是指卑微琐屑的言谈, 属於贬义词。

究竟什么是小说呢?翻开各种权威的大辞典,都明白无误地写着,它是一种文学文体。和诗、词、戏曲、散文等一样,它是中国文学殿堂中的重要一员。也许是基于这种认识,有许多人认为:中国小说的童年是在唐代,而那些文人写作的“传奇”才是我们见到的最早的小说,或者说是从唐传奇开始,中国小说才有了文体独立的意义。但大家都看到,在唐代以

1 前,己经有许多小说在社会上流传。例如:《搜神记》、《穆天子传》、《燕丹子》以及《汉武故事》等等,甚至是《山海经》中的有些作品,即使从今天的眼光来看,都可以归为小说。著名的《韩凭妻》、《李寄斩蛇》、《东海孝妇》等等,有人物、有情节,故事的叙述有头有尾,其发展变化曲折有致,己和现代意义上的小说没有区别。因此认定唐传奇是中国最早的小说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它不符合中国小说发展的实际。在早期的我国古代文献中,著录有许多有关“小说”的文字记载。例如,人们熟知的《庄子·杂篇·外物》、桓谭和《汉书·艺文志》等所说的小说概念,和上述辞典记载的并不符合。也有人望文生义,把“小说”和“说”混为一谈,认为小说就是说故事。其来源很早,大概和诗歌等的产生一样,是古代人民在劳动中产生的。然而他们又无法拿出具体的作品来说明,因此难定一是。

但在这里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点:小说的产生必然是在我国的文字产生之前。而我国文字的产生,根据己经掌握的历史资料,它不可能出现在我国原始社会。虽说目前对苍颉造字的说法,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但说文字的产生大约在我国的殷周时代,还是较为可信的。换言之,今天我们讨论的小说,必须是有文字记录的作品。否则,一切就无意义了,也是不值得我们花时间去讨论的。其次,我们应当肯定,小说与“说”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如果单从字面上来看,所谓小说是指“小”的“说”。在古代,“说”曾经有过某种文体意义。如先秦时期的韩非子,就写过诸如《说难》之类的文章。正如后世的柳宗元有《捕蛇者说》之类。这里的“说”,显然己是指一种文体了。把“说”扯上某种文体意义,可能与此有关吧„„其“说”而小,可能在当时这种己有某种文体意义的“说”,并不很重要。相对于“小说”,也必有“大说”。这也就是《庄子》所言“其于大达亦远矣!”。既“于大达亦远”,自然难进其法眼喽。可能也有些统治者比较聪明,认为在这些“丛残小语”中有“可观之辞”,至少他们可以从中获得某种思想上的启迪。也正因此如此,他们在朝廷设立稗官,犹如从民间采风那样,专门从街头巷语中收集那些“道听途说”之事,因为其中“如或一言可采”,也是“刍荛狂夫之议也”。然而这等工作,毕竟不是正途,所以“君子弗为也”,然而它也不会被消灭。小说家的存在,将会把这类人或事记载下来,专门献给统治者使用。关于这些都不是我要谈的内容,重点是繁荣时期的明清小说。

众所周知,明清两代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就文学理念、文学体式和文学表现手段而言,明清小说以其完备和丰富将叙事文学推向了极致。从明清小说所表现的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丰硕的艺术创作成果和丰富的社会政治理想而言,明清小说无疑铸就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最后的辉煌。这个时期的小说的特点有题材内容的空前丰富,世俗生活的全面展现,社会理想的全新探索从明代开始,小说创作打破了正统诗文的垄断,在文学史上,取得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的地位。清代则是中国古典小说盛极而衰并向近代小说转变的时期。明代小说是在宋元时期说话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包括了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又分为文言短篇和白话短篇。其长篇小说按题材和思想内容,可概括为:①历史演义小说。它是由宋元说话艺术中的讲史一类发展而来的。历史演义以一朝一代的历史事实作基础,吸取野史杂说和民间传说的内容,敷演扩大而成。“七分事实,三分虚构”是其特点。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最典型的历史演义小说,也是中国的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代表了历史演义小说的辉煌成就。在它的影响下,历史演义大量出现,内容差不多从远古传说时代到汉晋唐宋都有所作。较著名的有《列国志传》、《全汉志传》、《唐书志传通俗演义》等,其中以冯梦龙改编的《新列国志》成就较高,影响也较大 。②英雄传奇小说。它也是在宋元讲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与历史演义小说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拘泥于一朝一代的历史事件的演变,而是以描写理想化的传奇式的英雄人物为主,虚构的成分较多。明初施耐庵所著的《水浒传》是它的代表作品,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艺术趋于成熟。③神魔小说。这类小说受到宗教不同程度的影响,内容涉及鬼神魔怪,充满奇异的幻想。吴承恩的《西游记》是神魔小说中最优秀的一部。《西游记》也是在宋元说话艺术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由文 2 人作家加工创作而成的。此外,许仲琳所著的《封神演义》是影响较大的一部。④世情小说。它是以社会现实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为题材 ,刻画种种世态人情的小说。以《金瓶梅》为代表。《金瓶梅》之后,世情小说表现出两种倾向:一种是在世情描绘中宣扬因果报应思想,如成书于明末西周生所著的《醒世姻缘传》等。另一种则演化为才子佳人小说,如成书于明末清初的《玉娇梨》、《好逑传》等。⑤公案小说。明后期描写冤狱诉讼的公案小说兴起,是社会黑暗、政治腐败的反映。较著名的公案小说有李春芳的《海刚峰先生居官公案传》和无名氏的《包孝肃公百家公案演义》等。这类小说在歌颂清官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的黑暗和阶级矛盾的尖锐。公案小说一般都追求故事情节的离奇曲折而忽视人物性格的着力刻画,艺术上显得粗糙。同时在思想内容上也往往夹杂着鬼神迷信和封建说教。明代的短篇小说主要是白话短篇小说,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明人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是摹拟学习宋元话本的产物,故被称为“拟话本”。现存最早的明人辑印的话本集是《清平山堂话本》。收集白话短篇作品较多而且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是明末天启年间冯梦龙编辑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三书都包括宋元话本和明人的拟话本两部分。其后,凌蒙初模仿“三言”创作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均为拟话本。“三言”、“二拍”是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品。明代白话短篇小说比长篇小说更直接更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其中爱情婚姻题材作品占很大的分量 ,这类作品反映了市民阶层的进步的爱情 婚姻观念,批判了封建礼教的不合理性,歌颂了青年男女争取婚姻自主和幸福生活的斗争。部分作品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黑暗政治,写出了人民的苦难。另有些拟话本描写了小商人和手工业者的生活和思想,带有明显的时代特点。拟话本承袭了宋元话本的传统,一般都具有较强的故事性,情节生动曲折,感情色彩鲜明。它艺术手法更加成熟,特别是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更加趋于丰富细腻。比较优秀的作品有《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玉堂春落难逢夫》等。除“三言”、“二拍”之外,明代的拟话本小说集还有《石点头》、《醉醒石》、《西湖二集》等。明代的文言小说,是沿着唐宋传奇的线索发展而来的。较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有:瞿佑的《剪灯新话》、李昌祺的《剪灯余话》、邵景瞻的《觅灯因话》等。而清代在各种社会矛盾的影响下到乾隆时期,才达到全盛时期,代表民主倾向的、真实描写社会现实的作品是这个时期小说的主流,《红楼梦》是它的最高代表。而清代则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黄金时代。不仅数量空前,风格流派多样,最重要的是它与现实生活十分接近,不再只是描写逝去的英雄时代和传奇式的英雄人物,目光转向世俗的社会和平常的人们。明清小说发展的又可分两大阶段,第一阶段产生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长篇小说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和文人独立创作相结合的产物,尤其是这三部小说都是在话本小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然在故事的跌宕起伏、语言的粗犷豪放和人物的传奇色彩等方面还带有十分明显的话本小说的痕迹,但在规模、思想和艺术上都大大超过了话本,是话本小说之后中国古代的一次飞跃。明清小说发展的两大阶段第二阶段除了产生《金瓶梅》、《儒林外史》、《红楼梦》等大量的文人独立创作的以日常家庭生活为题材的世情小说而外,还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等其他类型的作品。此外,《聊斋志异》的出现还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登上了艺术高峰。这一阶段的小说现实性更强,作品风格更加为一致,生活细节的描写更加细腻„„

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传统文化给明清小说提供了丰富的养料,而明清小说又将传统文化空前地发扬和丰富,在艺术形象和艺术细节的衍绎中予以创造性的阐说。

上一篇:幕墙施工技术年终总结下一篇:母亲就是天堂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