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中外文化交流

2022-08-07

第一篇:第十章中外文化交流

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十章

1如何认识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答:(1)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所具有的能够有效维护和实现自身利益的各种力量的总和,主要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等。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离不开有形的经济、科技、国防硬实力,也离不开无形的文化软实力。

(2)文化实力影响着综合国力中物质实力的形成和发展,是物质实力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

(3)在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愈加激烈。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2先进文化是以先进生产力为基础的,因此,在我国生产力尚不发达的情况下,不应提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目标。(判断说明题)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谈谈你对培育“四有”公民的认识。

答: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4结合你对当前主旋律文化和流行文化基本情况的了解,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答: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第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第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世界;第五,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5试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地位,阐述和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相关关系。

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第二篇: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单项选择题: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

A.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B.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C.大力发展教育事业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B.社会主义荣辱观

C.正确的舆论导向D.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3.我国时代精神的核心是

A.爱国主义B.为人民服务C.与时俱进D.改革创新

4.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社会主义B.爱国主义C.集体主义D.马克思主义

5.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

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B. 发展教育和科学

C 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D.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6.新时期我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A.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 实现国家统一

C.加强民族团结D. 增强人民凝聚力

7.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是

A.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

B.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C.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D.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和吸收各国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

8.公民道德建设的主体是

A. 共产党员B领导干部C人民群众D青少年学生

9.公民道德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是

A.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B加强思想教育

C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D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10.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

A.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B.马克思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与发展的根本要求

D.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要求

11.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的方向是

A.为党的工作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 B.为社会稳定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

C.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D.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12.“国以人兴,政以才治“,这一说法表明

A.个人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有大小之分B.人才关系到国家的兴衰

C.杰出的人才真正实现了人生价值D.社会的进步取决于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

13.文化建设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

A.先进文化的指路灯B.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性质规定

C.中国先进文化的形态D.是世界最先进的文化的特征

14.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是

A.民族的文化水平B.民族的精神文化程度

C.民族的科学文化的素质和智力支持D.我国的文盲问题

15.两手抓的方针的关键是

A.抓改革开放和廉政建设B.抓改革开放和文化建设

C.抓经济建设和廉政建设D.抓经济建设和民主法制

二、多项选择题

1.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

A.面向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文化B.面向世界的社会主义文化

C.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D.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

A.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B. 培养“四有”公民

C.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文化素质D.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是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4.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其中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指

A.以培育“四有”新人为目标

B.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C.努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D.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5.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方向是

A.要在经济上努力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

B.要在政治上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好自己的事情,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伟大创造精神,实现人民的愿望和利益

C.要在文化上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

D.要把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协调统一起来,要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使人们在优美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

三、辨析题

1.“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2.市场经济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产生了消极影响。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等价交换原则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

四、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关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关材料

材料1

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深入回答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培养造就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别是中青年理论家。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

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

摘自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007年10月15日中共十七大报告材料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厦的基石,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整个社会主义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只有努力构建具有广泛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以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才能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保持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摘自 秋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

材料3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的条件下,要不断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

文化,着力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国民素质、激发奋斗热情,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更好的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力量凝聚起来,万众一心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

摘自胡锦涛《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材料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充分调动积极因素,凝聚力量、激发活力,进一步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保证。

摘自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材料5

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力量、激发省略,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增强党的思想理论工作的创造力、说服力、感召力。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

摘自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回答下列问题

(1)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基本方针是什么?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有哪些?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价值导向?

(3)简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在社会和谐方面的基本要求。。

(4)怎样全面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

第三篇: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讲学稿

初一历史下册

备课组长

邹旭文

20

17、

2、18

第4课 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讲学稿

教学目标:

1、 了解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通过对玄奘、鉴真等不畏艰险,出国远行,学习交流的事迹介绍,启发学生不怕困难险阻、勇于开拓以及对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

2、 认识我国的经济、文化在唐代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朝政府采取鼓励对外交往的政策,这些都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教学重点:

遣唐使、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的主要目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播放动画片《西游记》的主题歌《一个师傅仨徒弟》。提问:歌中的“唐三藏”指谁?“西天取经上大路”中的“西天”指哪里?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西游记》是以玄奘西行天竺求学问取真经为背景而虚构的一部小说,故事中的唐僧原型就是历史上的玄奘,《西游记》中有关唐僧的描绘与玄奘一样吗?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第五课《唐代中外文化交流》就会给你答案。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展示学习目标)

二、新课内容:

1、遣唐使

唐朝时来中国的日本人很多很多,日本先后10多次派赴唐使者来到中国学习交流,这批人叫遣唐使。回答:唐文化对日本产生了哪些影响?

(唐朝的官制、法律制定等影响了日本。日本的文字、建筑、服装、习俗等都颇有唐代遗风。可见唐文化全方位的影响了日本。)

2、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为取佛经,唐朝时还有一名高僧是东渡日本传播佛学,他就是著名的鉴真和尚。(投影《鉴真坐像》这时供奉在日本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坐像。)让学生看书鉴真东渡一部分内容,结合鉴真东渡图,⑴说说鉴真东渡的经过,他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你学习?⑵鉴真为什么被称为“天平之甍”?

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终成大业的志向。

鉴真在日本除了传布佛教外,还将盛唐的医药知识、建筑艺术、书法绘画等介绍到日本,被日本人民誉为“天平之甍”。)

3、玄奘西行

盛唐时,中国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与外国的经济和文化往来十分频繁。与唐朝建立经济文化联系的国家很多,主要有:新罗、日本、天竺、中亚诸国、波斯、大食。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天竺:即指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

- 1

第四篇:第15课 民族团结与中外交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文成公主”一目内容,知道文成公主入藏的史实及唐朝民族政策概况。通过学习“遣唐使和鉴真”一目内容,知道唐朝对外交往概况和中日交流的史实。理解唐朝民族政策和外交政策对周边国家的强大吸引力的根本原因及重要影响。

2、能力与方法:通过识图,学生学会利用历史地图形成正确的历史地理概念和空间概念,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通过图文材料,学生提高历史学习兴趣,增强归纳和综合分析的能力,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文成公主、鉴真的事迹介绍,学生能够认同他(她)们身上的坚忍奉献、追求真理等高尚品质。通过唐蕃关系,学生对国家稳定与民族自强有较深刻的体会。通过唐朝宏大的历史场面,学生体会到唐朝文明的感召力、辐射力与历史穿透力,形成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重点:唐朝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外交政策

难点:理解唐朝民族政策、外交政策与帝国强盛的关系。

说明:

1、唐朝时期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促使和吸引各民族相互交往;边疆少数民族与唐朝加强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中原的技术与文化传播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了少数民族的社会发展和进步;与此同时,唐朝经济和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政府又采取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唐和亚洲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故把此两个政策作为本课重点。

2、本课是第四单元“繁荣昌盛的隋唐文明”中的一课,紧扣课题和单元主题、导言中的核心概念,通过民族政策和外交政策深刻揭示其与唐朝强盛之间的关系,从而挖掘唐朝在中国古代史专题中的辉煌灿烂之原因及影响,使学生形成对课题—主题—专题的整体感知,故以此作为难点。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上世纪

六、七十年代间,日本一位学者和英国的历史学家汤因比,在谈起华夏文明时,他问汤因比:“阁下如此倾情古老的神州大地,假如给你一次机会,你愿意生活在中国这五千年漫长历史中的哪个朝代?”

汤回答说:“要是出现这种可能性的话,我会选择唐代。”

问题一:你会选择唐朝吗?结合之前所学内容,简要说说理由。

教师导语: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唐朝的历史,学习第15课《民族团结和中外交流》,去了解当时唐王朝和少数民族和周边国家的关系。

二、民族团结:

1、民族政策:

材料二:唐朝疆域图(投影图片,也可看课本图片)

问题二:隋唐时期我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请同学们观察地图,说说在它周边存在着哪些少数民族政权?

学生回答:略。

问题三:为了政权的长治久安,唐朝如何处理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呢?唐朝初期,有一位皇帝深深赢得了西北各民族的拥戴,他就是被尊奉为各族最高首领——“天可汗”的唐太宗。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材料三:“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唐太宗(投影图片材料)

(过去的统治者只重视中原汉族,轻视边疆的少数民族,我与他们不同,我对各民族一视同仁。) 问题四:或许是因为他带有少数民族血统,因此无论胡汉,一视同仁。唐太宗不仅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1 材料一:日本学者与汤因比的对话(教师口述)

学生阅读归纳:课本小字。

教师归纳:除了课本提到的这些政策以外,还有实行册封制度、设置管理机构、或对那些主动挑起战争的个别少数民族,实行先战后抚、和亲政策等。

教师板书归纳:开明的民族政策。

教师导语:唐人正是以这种开放平等的胸襟吸引了周边不少民族纷纷派遣使者赴唐朝通和、求婚,形成了一个民族融合的庞大帝国。历史上民族关系上最重要的事件就是文成公主入藏。

2、文成公主入藏:

(1)松赞干布请婚史实叙述(学生阅读口述)

《旧唐书》、《资治通鉴》记载,公元7世纪,藏族历史上杰出的领袖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建立吐蕃王朝,并致力于内政改革以巩固其统治。他很想通过联姻来加强与唐之间的友好关系。因而几次派专使向唐朝请婚。贞观十五年(641年),吐蕃使节禄东赞再次奉命请婚时,唐太宗许以文成公主。

小组活动,任选其一:

@结合《步辇图》说说松赞干布请婚的史实?

@唐太宗为何选文成公主远嫁吐蕃?

@藏族人民为什么如此怀念和尊敬文成公主?

材料四:(投影材料)

文成公主入蕃时,皇帝„„送了大量珍宝、绫罗、衣饰及所需物品,并赐给马、骡、骆驼等驼畜,还带去佛经360部、黄金宝鞍、碧玉马镫、奇珍异宝„„等饰物300种,饰品制作和烹饪方面的书籍多种,工艺类书籍60种,能治404种病痛的药品,100种诊断疾病的医方,多种医疗器械,医学论著4种,汉地的卜算书籍300卷,以及蔓菁等蔬菜种子,随行的有25位侍女,一个乐队和许多工匠。——藏文史书《王统世袭明鉴》

学生讨论3分钟,集体交流。

材料五:《步辇图》(投影图片,也可看课本图片)

问题五:这是唐朝著名宫廷画师阎立本的《步辇图》。它如实的记录了吐蕃使节禄东赞代表松赞干布向唐朝请婚,唐太宗坐在步辇上接见禄东赞的场面。其中哪个是禄东赞呢?说说你的理由。(课本“看图学史”的问题)

教师归纳:从服饰上看,中间那个发型、衣服纹饰及配饰与另外两人明显不同的就是禄东赞。这是汉藏关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件大事,《步辇图》作为一幅绘画作品,不仅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还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学生阅读课本,归纳:文成公主是唐朝宗室之女,貌美多才,自幼受过良好的教育,熟读经史典籍,信奉佛教,很有政治远见。唐太宗认为她是最合适的和亲人选。

教师导语:但入藏的唐蕃古道地形气候条件复杂,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文成公主走了3个月才到逻些,也就是拉萨。可见,一路上非常艰辛。

(2)材料六:布达拉宫等(投影图片)

当然,要更多的了解文成公主以及唐蕃关系,还可以通过其他多种形式的材料进一步研究,如考古发现、文献资料、民间传说等等。史书上对文成公主的记载很少,而西藏的民间传说却很丰富,千百年来,广为流传。还有很多遗迹,比如当年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建造的寝宫,也就是雄伟壮观的布达拉宫也依然屹立在拉萨红山之巅,又如藏戏、壁画、唐卡、酥油画、塑像、诗歌等,无不在向世人倾诉藏族人民对文成公主的怀念与尊敬。

问题七:藏族人民为什么如此怀念和尊敬文成公主?

学生回答:文成公主对藏族社会进步的贡献。(略)

教师归纳:(在学生回答文成公主对藏族社会进步的贡献基础上)与大多数满腹哀怨的和亲公主不同,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的40年间,使唐蕃政治关系稳定,为此她做出了重要贡献,西藏人民至今深深怀念她。与此同时,吐蕃每年还派出使者到长安贡献地方产物,更增进了唐蕃友好关系。

到了元朝,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域。这一点也充分证明西藏是自古就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不可分离的一员。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三、中外交流:

1、过渡:

中华文明发展到了唐朝,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发达,成为东亚最强大的国家,声威远扬,其魅力已不仅仅吸引周边少数民族纷纷与之融合,更令当时海外各国心驰神往。

材料七:唐朝中外交通图(投影图片,也可看课本图片)

问题八:唐朝周边有哪些国家?

教师归纳:四通八达的交通为唐朝对外交往创造了条件。

问题九:从视频中,你们能否概括一下唐朝与周边国家交往有什么特点?

材料八:唐朝对外交往(视频播放)

学生归纳:开放的对外政策。

教师归纳:与数百个个国家交往,形式多样,有宗教往来、文化交流、商贸交易、互派使者等等。

2、中日交流:

(1) 遣唐使来唐(官方):

我们以日本为例。从日本地理环境看,是一个岛国。日本当时造船术幼稚,又不谙季节风规律,故海难事故较多,但依然前赴后继的派遣唐使来唐。这是为何?

阅读课本概括遣唐使简况。

材料十:

遣唐使由大使、副官、判官、录事等组成„„多为通经史、长文艺的硕学之士,甚至容貌、风采、动作、态度等也列为铨衡条件„„其下有造舶都匠、译语、主神、医师、阴阳师、画师、史生、射手、船师、音乐长、玉生、锻生„„

——《日本遣唐使简史》池步洲

日本非常重视遣唐使仪表,说明唐朝都城长安是各国使节荟萃,人才云集,日本想要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必须挑选国内各方面最优秀的人才赴唐。正是为此,日本不借倾其国力,冒着生命危险,在二百多年中,一代接一代地出没于东海波涛之中。学习借鉴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完善国家统治。

教师归纳:可见,这些遣唐使为日本文明的起飞奠定了厚实的基础,他们的历史作用是值得肯定的。也让我们看到日本人对于学习先进文化的一种强烈的愿望和坚定的意志。

材料十一:中日文字、服饰、建筑等对比图(投影图片)

教师归纳:今天,走在日本的街市,我们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日本历史悠久,从汉代开始就与我国正式交往,隋唐时期的友好交往更为密切。日本文化中深深的渗透着中华文明尤其是唐代文明的影子。如:政治制度、文字、钱币、平城京平面图、古建筑、和服、茶道、围棋等。

(2)鉴真东渡(民间):

教师导语:我们说文化交流是双向,在日本官方大量派出遣唐使的同时,我国民间也有不少志士仁人东渡扶桑,讲经弘法,主动搭建起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梁。比如玄宗时期的高僧鉴真大师。

材料十二:本校王志江老师友情录制的《鉴真东渡》故事音频;鉴真东渡图片及东渡路线图(投影图片)

问题十:请同学们通过故事与评价体会一下,鉴真身上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他在日本为什么受到如此崇高的礼遇?

教师归纳:(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点拨归纳鉴真的品质(从55岁、66岁、11年六次东渡、实现诺言、对真理的坚定信念、对弘扬佛教的执著追求,坚忍不拔、战胜困难的勇气等)。

教师归纳:鉴真的到来受到了日本极大的欢迎,是日本佛教界的一大盛事。日本天皇又把亲王的旧宅送给鉴真,让他在此新建了一座寺院,这就是现在奈良的唐招提寺。可见,在中日两国人民心中地位非常

高。(看评价)能否说说有哪些卓越的成就?

材料十四:唐招提寺图片、郭沫若的评价(投影图片材料)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对鉴真的评价 “禅光耀百倍,戒月照千乡”——日本人民对鉴真的评价

学生阅读课本归纳。

教师归纳:老师也来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双目失明的鉴真凭借惊人的记忆通过耳听的方式帮助日本僧人校正了大批佛经,又用舌尝的方式为日本修正了药典,并治好了病危的光明皇太后的病。他还把中国的书法、建筑艺术等带到了日本,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如果你对鉴真东渡感兴趣,不妨去看看16集电视连续剧《鉴真东渡》。

四、民族政策及外交政策实施的影响:

问题十一:那么,最后我们来看板书。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能否说说唐朝为什么如此吸引周边少数民族和国家与之交往呢?

师生共同归纳:

唐朝的国家统

一、政权稳定、政治清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交通发达为对外开放的政策奠定了基础。开明的民族政策大大加强了与周边少数民族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维护了边疆的繁荣稳定及民族融合,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使得多元文化不断交融,也使得唐朝经济、文化等也更为繁荣,说明对外开放的作用是双向的。

(讨论结果灵活把握,重点突出基础、影响。)

五、课堂总结:

教师归纳:总结

13、

14、15课,我们不难看到正因唐朝国力强盛、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对外开放,才使得今天的我们在回望1300多年前的历史时,仍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盛唐之风,震撼于唐人阔大而雄浑的眼界、自信开放的胸襟与见识。唐朝不愧为中国古代最辉煌灿烂的一个篇章!

第五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历史第一单元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学目标

1、了解隋唐时期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比较能力和归纳能力。

2、通过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的奋斗精神,使学生更加崇敬为各国友好交往做出巨大贡献的伟人,通过唐文化对各国影响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教学难点

理解封建时代的对外交往如此频繁的原因,以及它与当今的开放的区别。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指出:唐朝时期,许多外国使节远道而来,向中国皇帝进献他们的珍稀宝物。上一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盛唐的繁荣气象,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唐朝的对外关系。 【讲授新课】

一、遣唐使

过渡:我们首先学习唐朝时与中国隔海相望的日本的交往。请学生就下列问题合作学习“遣唐使”部分。

首先我们学习唐朝时与日本的交往。唐朝时与日本交往很密切,并且中国唐文化对日本产生重大影响。探究问题:

1、从什么时候开始日本有使者到中国来?

2、唐朝时遣唐使来中国基本概况。

3、遣唐使回国后对日本政治、生活有影响吗?

4、日本对唐朝是如何评价的?(从文献资料中提出问题)

二、鉴真东渡

唐朝到日本去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谁?他什么时候去的?他东渡日本第几次才成功?

教师活动:展示《鉴真坐像》:

1、针对学生关心的鉴真六次渡海,让收集了这一资料的同学复述鉴真渡海故事(或教师介绍);

2、师引导学生读20页的“曾回国‘探亲’的鉴真坐像”让学生明确日本政府和日本人民对中日文化传播使者鉴真的敬意和怀念他。塑像回国“探亲”说明中日人民传统友谊代代相传。

三、 玄奘西行

过 渡:你知道玄奘哪些故事吗? 讲述玄奘决定在集纳天下名僧的法门寺——这一片莽莽苍苍(人才济济)的大林子,苦心潜修,研读佛经,终成一代名僧的故事。

教师活动:设置问题①那么玄奘是何时去的天竺?他为什么要到天竺去? 他去的顺利吗?他在天竺有何成就?他回国后又有什么重大成就? 教师设置上述问题后,让学生读课文,探究这些问题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唐太宗时,成为那烂陀寺著名的佛学大师,带回并翻译大量佛经,写成《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亲历的110国,传闻的28国情况。内容丰富生动。) 教师活动:教师让学生翻到课本21页,观看《玄奘》人物画像:①介绍玄奘从印度学成后归国的情景。

比较探究:同学们对《西游记》这部小说非常喜爱,想一想书中唐僧的描写与你所了解的玄奘有何不同?

学生活动:各抒己见,教师引导:玄奘西游天竺取经,经历了艰难险阻,最后取得成功,从这点上是相同的,至于小说中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一系列人物和一路上经历的具体情节则都是虚构的。 小结:

教师置疑:今天我们学习了唐与日本、天竺的交往事实后,想一想,为什么隋唐时期对外交往如此繁盛?它与当今的改革开放有什么区别?

(1)唐朝政治稳定、经济文化繁荣、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交通畅通

(2)唐朝对外交往十分频繁,但封建时代的交往,多在政治、文化方面,经济交往的比重还很小,相互间的赠品和回礼,与当今的国际贸易无法相提并论。

在我们为祖先的成就感到自豪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时期,我们也应该像唐朝那样,与各国友好往来,吸收先进文化,与世界同步发展,这样,才能够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上一篇:党史知识试题含答案下一篇:低碳生活的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