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认知行为教育的缘起及实践路径

2022-09-11

大学生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 提升专业教育的同时开展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始终都是高校的重要使命。因此,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切入点, 探索大学生认知行为教育的实践路径, 以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

一、大学生认知行为教育的缘起

由于知识经验的相对增多, 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相对发展, 大学生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不断广泛而深入, 目前在校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特点表现出新的特点。特别是对新的自我的发现, 使他们的心理活动开始指向自己的内部世界, 指向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关系, 此时他们逐渐出现了心理上的闭锁性。这种心理特征使得大学生思维狭隘化、被动化, 导致一些错误的思维观念产生, 从而使得大学生中出现了一些不适应成长需要的行为反应。因此, 在这样一个新形势下, 探索新的教育形式, 改变传统单一的说教式思想教育手段, 适时引入新的教育理论方法, 以此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已然成为现实需要。

众所周知, 行为、认知和环境是认识活动的三个要素, 三者是彼此联结、相互决定的。因而, 要想矫正大学生的行为反应, 就必须要通过教育改变思维或信念和行为从而改变不良认知和不适应的行为反应, 使大学生的行为符合个人成长的需要。

二、大学生认知行为教育的意义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 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社会的人, 必须学习社会中的标准、规范, 价值和所期望的行为, 使自己的言行遵从普遍的社会秩序, 才能真正成为社会的一员。在大学生活中, 完善人的社会行为, 就是完善大学生的德育教育。这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的基本要求, 是大学生自我发展和完善的客观需要, 也是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认知行为教育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了思想基础。认知行为教育强调思想引领, 重在通过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认识, 强化认知行为能力培养, 以此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认知行为教育为强化大学生行为养成提供了实践源泉。认知行为教育通过加强大学生的认知行为实践, 使思想认识转化为日常行为, 以此促进行为养成。认知行为教育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搭建了良好路径。大学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黄金阶段, 应该说, 认知行为教育通过价值引领、行为实践, 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切实为成长成才创建了科学的方法和路径。

三、大学生认知行为教育的实践路径

大学生认知行为教育的归宿就是通过多管齐下、针对性地展开新模式探索, 将大学生认知和行为活动带回个人的思考范围之中, 改变传统注重外在的教育和灌输, 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

(一) 认知式判断

在大学生中开展认知行为能力竞赛, 建立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等基本常识及情景案例库。以“寓教于赛、以赛代教”为基本理念, 将认知判断涵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个层面、各个阶段。在实际操作上, 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常识题和案例题为基本题型, 以情境模拟 (遇到此种情况怎么做) 和案例判断 (哪种做法是正确的) 为竞赛形式, 通过必答和合议两种方式, 强化个体和整体的有机结合, 达到情境育人的根本目的。在竞赛过程中, 客观题需按照做序号指定专人作答, 情境案例题 (采取情景再现的形式) 可小组商议作答, 学生工作者借相关案例进行指导式点评, 以此达到感染人、影响人、引领人的目的, 实现认知行为教育的实际效果。认知行为能力竞赛的重点和关键之处就在于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基本常识和情景案例库。知识库的题型要适应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 贴近学生实际;问题的设定要符合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案例的提取要能够切实起到很强的启发和引导作用。这就要求广大学生工作者, 要切实从学生工作的实际出发, 总结提炼学生工作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从日常工作提取有益于大学生认知行为教育的关键要素, 使知识库体现很强的科学性、实践性、时效性。认知行为能力竞赛也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 建立不同类型的基本常识和情景案例库, 切实做到因人而异、有的放矢。

(二) 情景式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也是进行大学生认知行为教育的重要阵地。传统思政课教学中, 往往是理论与实践脱节。因此要探索教学新模式, 以讲授点为基础, 引入现实案例, 进行情景化教学, 强化学生辨别和认知能力, 从而及时纠正错误认知。同时, 要延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范围, 将课程与学生实践活动相联系, 诸如开展主题鲜明的历史剧和思政剧DV大赛等, 使学生在实践参与中, 不断增强认知行为能力。开展好情景式教学, 最重要的是如何积累历史剧和思政剧素材, 如何使学生更深入地参与其中, 强化过程教育, 体验历史剧和思政剧的教育内涵。学生工作者不仅仅要关注大学生在历史剧和思政剧中的表现, 更要关注他们在思考、设计、排演过程中的思想碰撞、情感交流和行为认知。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 大学生才更能加深对剧中人物的理解、情节的领会、精神的升华, 才更能达到认知行为教育的实际效果。在情景式教学过程中, 作为学生工作者, 如能亲身参与到历史剧和思政剧的设计和排演中, 并和学生一起研究、讨论、思考, 这将对认知行为教育产生更好的效果。

(三) 体验式分享

榜样的力量是无限的正能量, 大学生认知行为教育要结合实际情况, 通过征集、评选等方式从学生中选出一批立得住、站的稳、具有感染力的榜样, 宣传他们的突出事迹和良好品德, 营造向榜样学习, 传承正能量的育人氛围激发大学生的正确的认知行为。与此同时, 举行优秀典型先进事迹分享会, 使大学生在体验榜样的成长经验中, 提升成长认知, 激发成才动力。

体验式分享的重要所在是如何选树好先进典型和榜样, 如何总结提炼典型榜样的经验做法, 如何讲好学好榜样精神, 这就需要学生工作者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努力营造发现典型、树好典型、学好典型的良好氛围, 坚持用典型对大学生开展认知行为教育, 强化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要建立不同类别典型的优秀事迹资源, 利用校园网、微博、微信等各种新媒体资源, 加强宣传和引导。

(四) 主题式实践

辩证唯物主义坚持实践第一, 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通过开展主题式实践教育活动, 将思维指导下的行动反应作为思维和行动反思的重要参考可以更加有效提高认知行为教育的作用, 从而将融三爱 (爱劳动、爱学习、爱祖国) 教育、学习能力教育、三成 (成人、成长、成功) 教育、诚信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于实践教育活动中, 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展主题式实践活动的核心要义是将活动主题贯穿于活动开展全过程, 贯穿于学生思想教育全过程, 使得大学生在参加主题实践活动的过程中, 不断体会活动给自己带来的切身感受, 切实增强仪式感、使命感、责任感、获得感, 达到认知行为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开展主题式实践活动, 要做到科学谋划、精心设计、主动参与、加强总结;要强化主题式实践活动的持续性, 做好系统设计和工作衔接, 切实把握好系列活动和单体活动的关系, 搭建合理载体抓好大学生认知行为教育。

(五) 渗透式辅导

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认知行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认知行为教育过程中, 要尊重差异性, 遵循循序渐进、渐入渗透的原则, 用心、用情走进学生的内心, 帮助学生走出心理误区, 营造和谐向上的学习生活氛围。

在渗透式辅导这种模式的认知行为教育开展中, 要不断挖掘大学生群体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自主教育的模式。可探索成立“大学生心理互助小组”, 建立心理联络员, 在参与中提高自己、影响别人, 使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开展更加贴近学生。与此同时, 要加强重点学生群体的渗透式辅导, 包括大一新生群体、经济困难生群体、单亲家庭学生群体、就业困难学生群体、个性鲜明学生群体等。要探索重点关注群体的关怀激励机制, 建立学生工作者、任课教师、有关人员共同合作、彼此配合的工作格局, 有序推进认知行为教育。

四、结语

大学生认知行为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基础, 将认知行为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有机结合, 通过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路径, 促进了大学生的思维培育和行为养成, 有效推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体现了人文情怀和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要:认知行为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种新手段, 对大学生认知和行为矫正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认知式判断、情景式教学、体验式分享、主题式实践、渗透式辅导等多种实践方式推进,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切实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为大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大学生,认知行为教育,实践路径

参考文献

[1] 雷克勤.视觉艺术基础教学中的新媒体应用探讨[J].华章, 2011 (31) :184.

[2] 邹济南.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和谐校园的构建[J].企业家天地 (理论版) , 2010 (8) :169.

[3] 林海森.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途径和方法[J].电大理工, 2013 (4) :51-52.

[4] 刘倩.政治参与视野下当代大学生政治心理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 2011.

上一篇:浅析呼和湖凹陷水文地质条件和煤层气成藏下一篇:SQLServer数据库的安全访问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