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完成行为式表述及语力认知问题

2022-09-11

一、引言

奥斯汀在谈论完成行为式表述之前对于它的理论背景也进行了分析。奥斯汀首先分析了哲学家们的观点。奥斯汀指出, 哲学家们把表述当成了真假的问题, 虽然他们知道也有一些其他方式的句子表达, 比如像祈使句、愿望的表达等等, 但是他们却是很难能分辨出它们, 奥斯汀认为, 虽然分辨工作由语法家完成了, 但是那些真实或虚假报道事实或描述情况的表述依然是哲学家们和语法学家们的兴趣所在。奥斯汀将当代哲学家对于这个问题的质疑过程分为了两个阶段:一个是证实运动并没有把所有无意义的东西都划分清楚, 而且可能把确实不是无意义的东西被当作无意义的东西给抛弃了;二是通过第一个阶段问题的提出, 引发了人们对语言的思考, 从而提出了“语言的不同用法”的口号的阶段。通过两个阶段的划分, 奥斯汀认为, 第一阶段中诉诸陈述的态度, 有的甚至被称为一种谬误, 一种描述的谬误。奥斯汀认为, 语言的用法是很多的, 我们谈论语言的用法的时候也需要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 所以, 提出了完成行为式表述, 用这一理论来探讨语言的多种用法。

二、完成行为式表述

(一) 完成行为式表述的概念

奥斯汀说:“我要讨论的是一种看上去像陈述 (statement) 的表述 (utterance) , 并且我假设它们在语法上属于陈述, 它们不是无意义的, 而且既不真也不假。”奥斯汀对这些像陈述的表述也做出了一些规定, 一是它们含有第一人称“I”;二是在这个表述中要是单数;三是表述的时态要用现在时;四是它们是直陈式和主动语态的普通动词的表述。这是奥斯汀对完成行为式表述概念的说明, 显而易见, 奥斯汀的解释是非常清晰的。从奥斯汀的定义中, 我们清楚地看到, 完成行为式表述是一种不是陈述的表述, 这种表述它有意义, 但是却没有真假。举例子来说, 例如, “我把这条船命名为伊丽莎白女王号”, 如果按照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分析的话, 这句话分析出来的意思就是:我除了说了这句话以外, 也在完成命名伊丽莎白女王号这艘船的行为, 我说的话就不单单只是说了一句话而已。从这点来说, 完成行为式表述除了只是一句表述以外, 同时也是完成了一个命名的行为, 而且它是即不真也不假的。

(二) 完成行为式表述的规则

对于这一点, 有人也许会带有几分恐慌提出异议说, 我似乎暗示结婚不过是说几句话, 仅仅说几句话就是结婚, 奥斯汀认为当然不是说几句话这么回事。奥斯汀指出, 这几句话要在适当的场合下说, 显然按照奥斯汀的说法是说要符合一定的场景、条件和语气等等。所以, 奥斯汀也研究了完成行为式表述的规则, 这样会使完成行为式表述更加明确。

奥斯汀为完成行为式表述作了两条规则。两条规则中的第一条是必须有为人们所接受的、沿用的惯例的存在。在这里解释一下惯例:“惯例”指的是什么呢?“惯例”就是人们通常情况下所习惯做的事情, 就像学习去教室, 看电影去电影院这种常识性事情一样。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这一规则:比如, 一位在中国居住的男子想要与他的现任妻子离婚了, 这位男子在书房坐着, 把他的妻子叫到他身边然后他对着他的妻子说了句:“我与你离婚”。说完这句话以后, 这位男子认为这样他就与他的妻子已经离婚了, 但是这样的离婚步骤是不被人们所接受的, 这种离婚方式是无效的, 因为每个国家有每个国家的法律制度, 中国也有中国的婚姻制度, 他在家里书房跟妻子说离婚, 而不是去了民政局办理离婚手续, 这位男子用的这种惯例是不存在的也是不被接受的, 至少在我们中国是这样的。

第二条规则是指我们在其中沿用这种步骤的环境必须与沿用这种步骤相适合。比如, 我说:“我任命你为执行官”, 如果结果表明你已经被任命为执行官了, 或者你不是一个能够被任命的对象:“你”是一匹马,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 你就不会被任命了。如果这种任命有效的话, 必须要符合有任命状、你是一个被任命的对象人、你没有被任命过执行官等这几个条件, 不符合这些条件的话, 那么就会违背了第二条规则即沿用这种步骤的环境必须与沿用这种步骤相适合。

所以, 按照奥斯汀的观点, 完成行为式表述是一定要符合一定的规则的, 这样行为才可能被完成。

(三) 完成行为式表述的标准

1. 完成行为式表述两种语法形式

那么, 我们怎么确定或分辨一种表述是不是完成行为式表述呢?奥斯汀认为, 应该寻求某种标准, 经过他本人的研究, 找出了标准的语法形式。

第一种语法形式它要求主语必须是“I”, 而不是“you, he, her, it”等, 时态也只用现在时, 语句的动词使用主动语态。具体来说, 例如, “I promise that… (我答应…) ”“He promises that… (他答应…) ”或过去时态“I promised that… (我答应了…) ”表达上是不一样的。因为我答应做什么是一个用于完成保证、允诺的话语, 当我说我答应做什么的时候, 我完成了一个保证的行为, 而不是在陈述、报道或者说明其他的某个人作的一个保证。然而他答应做什么, 又或者是过去时态我答应了做什么, 那么这两句话就只是在说明一种情况, 并没有什么保证、允诺的行为, 只是在陈述一句话或者一件事情。

比如, 小威利的叔叔对小威利说, 如果他答应会在五十五岁以前不吸烟的话就给他半块银币, 这时候一心想让小威利戒烟的父母用胳膊肘轻轻地推了一下小威利说:“他当然答应了, 是吧, 威利?”, 而小威利却始终没有允诺。在这里, 小威利父母的话仅仅只是一种对小威利允诺行为的描述, 而小威利没有亲口说出“我答应”, 这就没有完成允诺行为, 就不是一种完成行为式表述。小威利的答应就是“I promise that… (我答应…) ”, 而他父母的答应则是“He promises that… (他答应…) ”。

说完了第一种语法形式, 现在来探讨一下第二种语法形式, 第二种语法形式是在时态上不是第一人称, 在语法形式上也采用了被动语态。例如,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告示形式“请旅客们越过铁轨时务必走天桥” (Passengers are warned to cross the line by the bridge only) 。这里使用的是第二人称和被动语态的动词, 这里完成了一种警告的行为。再例如, 我们会在公文中经常看到一句话:“特此授权与你” (You are hereby authorized) 。这句话里面用了“特此”这个词, 这个词是为了表明是谁在履行授权行为, 在公文的最后, 实际上是常常会需要一个署名的, 而其中的“你”是一个被授权的人, 这也是一种被动的行为, 那么这种情况也是完成行为式表述。

2. 明确、不明确的完成行为式表述

在这里还有一种我们愿意称之为其他什么表述的表述, 奥斯汀将这种表述称为是“初级的”完成行为式表述, 这种表述是奥斯汀谈到的完成行为式表述中的一种表述形式。在奥斯汀看来, 完成行为式表述分为两种表述, 一种是明确的完成行为式表述, 一种为不明确的完成行为式表述。不明确完成行为式表述习惯用语是由完成行为式表述习惯用语演变而来的。明确的完成行为式表述习惯用语, 如“我命令你、我祈求、我请求”等等。不明确的完成行为式表述的习惯用语, 如“公牛、狼、洪水”等等。奥斯汀指出, 不明确的完成行为式表述是不清晰的, 那么怎么才能使不明确的表述更加清晰呢?奥斯汀认为, 为了使要完成的行为表达的更加清楚, 是需要特定的环境的, 还可以加上语调、节奏和手势等等, 这样在特定的环境中的表述才会清楚地表达出想要完成的行为。

我们通过例子分析来理解, 比如, “我命令你关上门”很明显这是一个完成行为式表述, 这句话完成了一个命令的行为, 那再来看另外一句:“关上门”, 单独看这句话的话, 按照奥斯汀的分析它就不是完成行为式表述, 因为当我们听到这句话的时候, 我们知道是让关门但是我们不知道的是说话者的语气, 说话者是想表达命令还是恳求的行为又或者是想表达其他的什么样的行为, 我们是都不知道的。但是如果我指着门说“关门”, 那么在当时的情景下配合着我指门的手势, 就能让“关门”表述的更加的清楚了。在奥斯汀看来, “关门”这个初级完成行为式表述, 通过适当的环境、手势、语气等的辅助, 就与“我命令你关门”这个完整的完成行为式表述所要完成的任务是一样的。

(四) 不恰当的言辞错误

前面奥斯汀论述了“完成行为式表述”的概念、标准、规则, 现在我们讨论不恰当言辞错误。奥斯汀指出:“我们把可能造成一个完成行为式表述不令人满意的种种方式称为不恰当言辞错误 (infelicities) 。奥斯汀认为, 不恰当言辞错误的发生是因为违反了一定的规则, 这种规则就是论文中提到的完成行为式表述的规则, 违反规则就要犯不恰当言辞错误。例如, 像我们刚才所说的中国男子要与妻子离婚的例子, 完成行为式表述是无效的, 犯了无用无效的错误, 想使完成行为式表述有效, 必须符合特定的惯例、环境、条件等等。

奥斯汀对完成行为式表述的规则的界定是非常清晰的, 第一条是必须有为人们所接受的、沿用的惯例的存在;第二条规则是指我们在其中沿用这种步骤的环境必须与沿用这种步骤相适合。那么除了这两条规则以外, 奥斯汀也列举出了其他的不恰当言辞错误的情况。奥斯汀认为, 有一种行为也是犯了不恰当言辞错误, 那就是不真诚。这种不真诚就是说如果你的心里活动跟你嘴上表达的意思不统一的话, 那么就是一种不诚意的表述。比如, 一对情侣谈恋爱, 那个男孩在许久没见过女孩的情况下对那个女孩说:“我很想你。”而那个男孩在说这句话的时候, 他的心里却没有真的在想那个女孩, 那么这个男孩就是不真诚的, 也是犯了不恰当言辞错误的, 因为他在自己心里不是真正想那个女孩的情况下说想那个女孩, 不是发自内心的, 按照奥斯汀的说法, 就是那句“我很想你”被滥用了。

奥斯汀还认为, 除了不真诚, 不恰当言辞错误应该还有像我们一般情况下所说的误解的出错方式。当我在陈述的时候, 聆听者如果因为外界嘈杂或者没有认真听我陈述没有听到或听清我的话, 又或者可能理解错我要表达的意思的话, 那么当他在转述我的话的时候就有可能会表达错, 这种错误就成为了一种不恰当。除此以外, 同时我们尤其还要考虑这些情况, 像被逼迫的情况, 还有或者我们不能对自己行为负全责的情况, 这两种情况下也是不恰当的。还有另外一种情况, 那就是例如我们在演戏、开玩笑或写诗的时候可以做出的任何一种表述。比如, 一个诗人说了“去抓住流星”, 这并不是一个诗人正经八百地发布一个命令, 然后让别人去执行这个命令, 因为这是无法完成的, 我们是没有办法去抓到流星的, 这个行为是无效的, 不可实现的。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奥斯汀对于完成行为式表述中不恰当言辞错误的分析是比较全面和清晰的, 我们要正确处理完成行为式表述的问题就必须要处理好不恰当言辞错误中的问题, 遵守好完成行为式表述的规则, 规避犯不恰当言辞错误。

(五) 完成行为式表述与陈述之间关系

奥斯汀对完成行为式表述和陈述之间的关系的说明是明确的, 他指出, 存在一种完全属于完成行为式表述, 同时也存在一种表述, 这种表述不属于完成行为式表述但是又与完成行为式表述有着密切的关联的称为陈述的表述, 奥斯汀认为, 这两种表述在一定的场合下也有可能交替使用, 这两种表述之间存在着联系, 但在使用上有时候又难以分清是哪种表述。这也就是说这二者不是一回事, 它们是两种不同的话语, 但是也不处于绝对关系, 之间有着一定的相容性。

奥斯汀认为, 陈述是有真假的, 它是把概念下了定论的。比如, “地球是圆的”, 在地理知识的层次上说, 这个陈述对于缺乏验证和研究的人来说是真的, 但是对于一个资深的地理学家来说可能就不是真的了。这句话是一个不精确的陈述, 之所以会这样, 是因为看待这个问题的人所站的角度的不同。与陈述不同的是, 完成行为式表述是不真也不假的, 它的主要任务就是在表明完成的一种行为。但是在完成行为式表述中, 比如, “我警告…”、“我劝告…”、“我命令…”、“我请求…”等等, 除了它们作为一种劝告、警告、命令、请求是不是恰当以及那种行为能不能实现的问题以外, 它们还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它们是一种好的正确的劝告吗?它们是否是一种正确的裁决和中肯呢?它们是一种正确的命令吗?等等, 要确定这个问题, 就当然要以某种事实为基础, 这样才能正确地确定问题。这就是说, 我们要把一些完成行为式表述放到与事实符合的一般尺度中来做出评估。但这种做出的评估当然与陈述不一样, 因为还是既不真也不假的。所以完成行为式表述与陈述这二者之间不是绝对独立的, 是有一定的相容性, 它们相互联系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

现在我们探讨陈述的规则。奥斯汀认为, 陈述也有自己的规则, 如果不按照自己规则来表达也会犯一些错误。我们用例子来理解:例如, 假如你对我说:“现在该上课了”, 而我对你说:“我吃饭了”。这就犯了错误, 因为你说现在该上课了, 而我是不能回答我吃饭了的, 这种对话是有误差的, 所以这样的陈述是不恰当的。

(六) 完成行为式表述的语力认知问题

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全面探讨了完成行为式表述的概念、规则、标准和与陈述的区别等问题, 但奥斯汀又发现了另外一个问题, 虽然我们已经弄清楚了完成行为式表述的概念、规则、标准等问题, 但在我们真正用这种方法去做这项工作的时候, 就会出现一个新的问题, 在奥斯汀看来, 这个新的问题就是有关表述的语力的问题。

伟大的哲学家弗雷格也曾探讨过语力的问题, 弗雷格将它称之为是一种“力量”, 这个“力量”就是指语句在说出时所具有的某种特征。奥斯汀在这一基础上继续研究了语力问题, 奥斯汀指出, “关上门”这句话的意思我们是明白的, 但是这句话在不同的语境和不同的环境中表达的意思我们是不清楚的。所以, 奥斯汀提出一个建议, 我们还需要一种关于全部可能的表述语力的新理论, 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加精细。换句话说, “请关上门”、“我命令你关上门”两种表述所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前者是请求, 而后者是命令, 这种通过更明确的表述以后, 我们对于要完成的行为就更加明确了。这就是奥斯汀所指的语力, 这种语力使我们的表达会更加清楚。奥斯汀认为, 发现这些语力对于研究我们谈论各种言语行为是有极大帮助的。

三、结语

奥斯汀是牛津日常语言著名代表人物, 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完成行为式表述是奥斯汀的重要思想, 同时也是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篇论文中主要论述了完成行为式表述的概念、标准和规则, 完成行为式表述通俗的解释就是说出某些话, 其实就是实现了某种行为。同时, 奥斯汀对完成行为式表述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提出了两个应该遵守的规则:一是必须有为人们所接受的、沿用的惯例的存在;二是指我们在其中沿用这种步骤的环境必须与沿用这种步骤相适合。奥斯汀也为完成行为式表述找出了两个标准形式:第一种语法形式它要求主语必须是“I”, 而不是“you, he, her, it”等, 时态也只用现在时, 语句的动词使用主动语态;第二种语法形式是时态上不是第一人称, 在语法形式上也采用了被动语态。最后又提出了语力问题这个概念, 这个观念的提出, 使人们对传统语言学的认识程度得到了提高, 为人们在理解语言的本质问题上提供了全新的角度, 对语言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摘要:约翰·奥斯汀是研究日常语言使用规则的杰出代表, 他从摩尔和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中汲取了有益成份, 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 他是对日常语言贡献最大的哲学家。作为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的出发点, 完成行为式表述的概念极其重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奥斯汀的说话就是做事的言语行为的理论, 奥斯汀认为一个完成行为式表述并在遵循一定规则的情况下, 就可以有效地完成某种行为, 否则就会犯言辞不恰当的错误。最后奥斯汀又提到了表述的语力这个概念, 丰富了言语行为理论的研究内容。

关键词:奥斯汀,表述,不恰当言辞错误,语力

参考文献

[1] 李国燕.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研究[D].河北大学, 2011.

[2] 酆雪芹.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研究[D].河北大学, 2014.

[3] 王路.走进分析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4] 奥斯汀.如何以言行事[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2.

[5] 李富周.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的哲学背景[D].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 2003.

上一篇:城市绿化的现状及发展方向下一篇:高校校园规划发展趋势及规划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