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贷”的风险防范及教育机制构建路径

2022-09-11

1 引言

近3年以来, 高校出现一些大学生因为“校园贷”而被催款, 由于大学生涉世未深, 心理承受压力比较小, 导致由于被催款而出现一些极端行为。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大学校园里充斥着各类“校园贷”。为了解决高校发生的“校园贷”事件, 2016年4月, 教育部和银监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 要求加大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实时预警、应对处置机制。通知明确要求, 各高校要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 联合银监局等相关部门密切关注网络借贷业务在校园内的拓展情况;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学生骨干队伍要密切关注学生异常消费行为;各方要及时提醒风险, 及时预警。更重要的是要规范网络借贷平台, 严格管控其资金流向渠道, 确保资金被合法利用。

在新的时期, 高校要需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坚持强化学生的品德教育, 并且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全员化、过程化、全方位化, 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大学生生活与学习的各个方面, 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承受能力, 提高学生的社会认知水平。

因此, 加强“校园贷”的研究, 站在高校的角度, 坚持以人为本, 立德树人为根本, 从高校管理层、辅导员、学生骨干等主体采取有效措施, 构建“校园贷”风险防范与教育机制, 关注大学生“校园贷”的行为, 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观念, 构建和谐文明校园, 具有很强的选题意义和实践价值。

2“校园贷”的概念与特征

“校园贷”的特点表现为“一低、两快、三不”。

2.1 一低

校园网贷门槛低, 据前期了解和媒体采访信息, 很多“校园贷”流程非常简单, 仅需个人和家庭基本信息, 甚至有的只需QQ等聊天工具达到一定级别就能获得贷款资格, 这让很多大学生极易陷入其中。

2.2 两快

审核快和放款快。现在“校园贷”网络平台身份审核非常快捷, 仅需几分钟, 无须等待, 有的甚至打出“秒放款”“轻松申请, 一个工作日内到账”等诱人广告语。这一特点极大地吸引了大学生快消费和消费快的急切心理, 不断助推和怂恿着学生超出自身承受能力的消费

2.3 三不

分期费用不透明, 据之前媒体的调查统计, 大部分校园贷的年利率在20%~40%不等, 这使得“网贷”变“高利贷”, 导致大学生欠债压力大, 进而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征信体系不完善, 网络平台征信数据缺失;许诺好处不靠谱, 一些平台宣传大学生“免息贷款”“无前期”介绍一笔贷款, 不但贷款的大学生不需要偿还这笔贷款, 而且还能拿到一定好处费。然而到头来是害人害己, 人财两空。

3“校园贷”产生的原因

陈培各 (2016) 在《浅析校园贷存在的危险与对策》一文中, 认为高校校园贷演变成一种流行趋势离不开网络的发展和个人需求。具体来说, 包括网络贷款不断流行、网络贷款方式简单快捷、校园贷宣传夸大其词地吸引学生眼球。本文主要从社会层面、网络平台、学校管理、学生个人等方面来分析。

社会层面来说, 社会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物质消费诱惑大。网络平台层面来说, 中国大学生多, 不愁用户, 网络贷款收益大, 大学生比较容易控制。学校管理来说, 大部分学校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但是缺乏理性消费的引导。学生个人层面本文主要从大学生的消费欲望、风险管控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当前时代下, 大学生消费欲望强烈且对新事物的接受度比较高, 大学生往往还没有形成风险管控的概念, 消费观还在塑形中, 这个时候最容易受到物质的刺激。

4“校园贷”产生的不利影响

不法分子将目标对准高校, 利用高校学生社会认知能力较差, 防范心理弱的劣势, 进行短期、小额的贷款活动, 肆意赚取学生的钱。校园贷款会滋生借款学生的恶习。大学生向校园高利贷获取资金, 并引发赌博、酗酒等不良恶习, 严重的可能因无法还款而逃课、辍学乃至自杀。若不能及时归还贷款, 放贷人会采用各种手段向学生讨债, 包括采取恐吓、殴打、威胁学生甚至其父母的手段进行暴力讨债, 对学生的人身安全和高校的校园秩序造成重大危害。有不法分子利用“高利贷”进行其他犯罪。放贷人可能利用校园“高利贷”诈骗学生的抵押物、保证金, 或利用学生的个人信息进行电话诈骗、骗领信用卡等。

5“校园贷”的法律风险

郑春梅 (2016) 在《博弈视角下我国校园贷平台规范发展的机制设计》一文中, 提出我国校园信贷中存在以下问题:分期费用不透明, 网贷成为变相高利贷, 大学生还款积极性不高, 平台逾期还款率高, 征信体系不完善, 平台征信数据缺失等。王建刚 (2017) 在《校园网络借贷的风险与规制》一文中认为, 校园网络借贷存在信用风险、还贷风险、没有担保的贷款风险、隐性担保风险和信息泄露风险, 需要提出有效的规制路径。

6“校园贷”的教育机制构建路径

顾海亮 (2016) 在《杜绝校园贷陷阱, 构建高校和谐校园》一文中, 认为校园贷乱象必须在依法依规的框架下进行并加强信用建设。国家需要加强对不良网络借贷的监管, 建立校园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加强学生理性消费观的教育;加强对学生进行网络、金融安全知识普及的力度;加强对学生自主体系建设的力度;加强诚信教育和诚信文化建设。本文主要从“引、普、占、助、转”五个方面构建“校园贷”有效风险防范与教育机制。

6.1“引”

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为根本,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 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6.2“普”

普及金融知识和法律知识从源头上遏制校园贷乱象, 提升学生法制意识和安全消费意识。

6.3“占”

占领网络思政阵地, 充分利用网络媒体,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 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 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6.4“助”

高校还需要完善大学生的信贷体系, 尤其是大学生资助的信贷体系, 满足经济困难学生的保障性需求, 而非求助于校园贷。

6.5“转”

在新时期,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我们在实际工作里还要结合高校转型发展, 从“供给侧”视角考虑学生工作的定位与方法以适应新的形势, 同时从高校角度不断促进网络金融平台业务规范化和互联网消费金融“供给侧”改革。

本文通过这五字方针让学生树立风险观念和信用意识, 真正做到“君子爱财, 取之有度, 用之有益, 治之有方”。

7 结语

综上所述, “校园贷”给大学生的生活、消费的价值观等带来影响, 高校需要加强大学生的理性消费观的教育, 引导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行为, 远离“校园贷”。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一些网络借贷平台将业务拓展至高校, 通过各类途径诱导学生进行超前和过度消费, 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业与生活, 给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本文首先分析“校园贷”的概念与特征, 然后分析“校园贷”产生的原因, 并将“校园贷”产生的不利影响进行分析, 最后尝试就“校园贷”的风险防范及教育机制提出构建路径。

关键词:“校园贷”,风险防范,教育机制

参考文献

[1] 瞿婵.论校园借贷消费的法律风险及规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 (7) .

[2] 王建刚.校园网络借贷的风险与规制[J].中国商论, 2017 (3) .

[3] 卢馨, 李慧敏.P2P网络借贷的运行模式与风险管控[J].改革, 2015 (2) .

[4] 傅昌銮.P2P网络借贷运营模式与风险管理研究[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16 (5) .

[5] 彭涵祺, 龙薇.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研究—以新兴网络金融公司为例[J].湖南社会科学, 2014 (1) .

[6] 郑春梅, 贾珊珊.博弈视角下我国校园贷平台规范发展的机制设计[J].对外经贸, 2016 (9) .

上一篇:浅谈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下一篇:农民工选举权利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