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适应性初探

2023-02-22

1 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条件分析

1.1 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必要性

初一学生刚进中学, 普遍存在着小学—中学学习适应衔接问题, 在英语学科情况更突出。在小学阶段, 学生对英语的兴趣爱好并未得到很好发展, 也没有形成稳定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进入初中, 英语成为主科, 新一轮课程改革又增加了英语难度, 可规定的教学时间并不增加。学习适应性是学生适应性心理素质的核心成分, 指导学生增强学习适应性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和学习心理指导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 有必要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学习适应性教育。

1.2 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可行性

2 0 0 1年7月,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可见, 英语教学目标体现出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从教学内容上看, 学科渗透的关键在于学科课程本身及其教学过程是否有可利用的资源。初中英语的学科特点, 决定了初中英语教材本身和教学过程都蕴含有相当丰富的可培养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心理素质教育资源。

2 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实施要求

2.1 学生主动参与是学科渗透成功实施的前提条件

学科渗透借助学科教学这一主要教学阵地, 在学科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心理学原理、方法、技术, 来发展学生的认知、培养健全人格、提高适应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过程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 学科渗透作为心理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 也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首先, 参与活动为心理素质发展提供动力源泉, 能满足学生参与活动的需要, 符合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其次, 活动为学生心理素质的表现和发展提供阵地和契机。

2.2 知识教学是学科渗透的支架

学科渗透的性质就决定了在各学科教学中, 首先必须完成的是学科本身的知识、技能、能力的内在规定性目标, 心理素质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目标只是次级目标, 后者服从于前者;学科知识教学是学科渗透心理素质教育的载体, 学科渗透的实施必须以学科知识教学为依托。直接的说, 我们必须充分发掘学科课程中蕴含的, 可以进行学习适应能力培养的相关内容, 并采用一定的方法, 将其有机融入到学科知识教学过程中。

2.3 创设互动式教学情境是提高学科渗透有效性的保证

创设互动式教学情境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 也是提高学科渗透有效性的保证。这是因为, 在互动式教学情境中, 学生的心理活动过程被激活和唤醒, 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心理素质教育就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思考和行动, 引发学生的认同感或缺失感, 产生改变心理和行为现状的内在需要。教师在互动式教学情境中, 更容易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心理气氛, 容易保持快乐、饱满、振奋的情绪状态, 并感染学生。这样心理素质就能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心理环境中得到塑造。

3 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教学策略

英语学科特别强调学生活动参与实践, 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活动性和合作性, 这与心理素质教育的特点一致, 为我们提供了渗透学习适应性的契机。根据学科特点, 我们提出了以下教学策略。

3.1 创设互动情境

互动式情境的创设既是心理素质教育的基本特色, 也是英语教学的必需。从英语教学的角度看, 语言是在使用中学会, 有效的外语教学必须通过在情境中的交际互动使用来实现。需要把课堂变成进行英语交际的场所, 寓教于乐, 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 通过感知、体验、实践、探究等手段自然地、不知不觉地吸收和练习, 在不断提高英语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构建知识和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 享受英语学习的乐趣。因此, 可以说创设互动式教学活动情境是学科渗透的必要条件。

互动式教学情境有3层含义:一是用实物、图画、动作、表情、问题设置等直观载体, 创设典型情境。二是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 表现为外部行为互动和内在心理互动两方面。三是内外互动, 即教师利用人为优化的环境 (实物、图片、动作、表情等直观载体和良好的人际环境、气氛) , 激发学生的内心活动。

3.2 鼓励参与活动

这儿的活动包括2层含义:一是学生的外部行为操作, 如在课堂中的具体行为实践活动。二是学生的内部心智操作, 如内心的思考、体验、感受、反思等活动。

我们应该注重从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实际情况出发, 创设各种情境, 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 让学生在做中学, 在参与中体验和感悟, 从而促进学习适应能力的改善和英语学科能力的发展。具体的活动形式有角色扮演、登台表演、做游戏、分组竞赛、小组对话、学唱歌曲等。

3.3 引导体验内化

体验内化既是心理素质形成的关键。体验是一种产生情感且生成意义的活动过程, 学生通过体验将自身经历的外部经验、事物内化为自身的素质 (包括认识、信念、行为、品质等) ;也是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形成的重要环节:学生把所学知识、技能的归纳总结、建构、同化, 内化为自身的认知结构和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主要从4个方面着手引导学生的体验内化:第一, 拓展学生心理自由空间, 让学生在探究尝试活动过程中获得体验。探究尝试活动可以是认知操作、游戏活动、行为作业等。第二, 创设互动式交流契机, 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获得体验。互动式交流沟通包括认知信息的交流、人际情感信息的交流、以及态度、行为等方面的信息交流。第三, 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体验, 这在创设互动情境策略中谈到了。第四, 让学生在自我反省、自我暗示、自我提醒中获得体验。

4 让学生体验成功

学生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 如兴趣爱好、学习风格、现有基础、学习潜能等, 教师应分析和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 不论在目标要求、课堂提问还是在学习反馈中, 都要注意因材施教, 给学生创造机会, 让各类学生都体验到成功。例如, 比较简单的问题, 就请基础知识差一点的学生回答;性格内向、拘谨的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 采取积极鼓励、步步引导的方法;对自信心差的学生多鼓励, 对自信心过强的学生, 更多提出严格要求;引导学生学会与自己比, 从自身进步中体验到成功。

摘要:学习适应性又叫学习适应能力, 是个体为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努力使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符合学习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要求的自我调节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能力特征。学习适应性是中学生心理素质结构中适应性特征的核心成分, 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本文结合笔者实际初探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适应性。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学习适应性

参考文献

[1] 陈旭.中学心理素质教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2] 聂衍刚, 郑雪, 张卫.中学生学习适应性状况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4 (l) .

上一篇:软弱夹层对隧道施工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下一篇:企业电子商务中计算机安全技术应用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