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融合下的高校“辅导班”学生管理体系的构建

2022-12-26

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才培养的基础环节, 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伟大事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期加强学生管理体系建设, 形成管理与教育的合力, 越来越受到各级各部门的重视。2005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 (教社政[2005]2号) , 进一步明确了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并要求从加强学生管理队伍的建设方面来加强新时期的学生管理工作。因此, 积极探索一套符合大学生特性的学生管理体系成为高校学生工作部门的重要主题。

1 传统学生管理模式所面临的挑战

传统的单纯依靠兼职班主任、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面临着许多问题与挑战:

首先, 教育对象的变化, 集中反映在学生人数、个性心理、价值观等方面。改革开放后, 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尤其是1999年扩招以后, 高校的学生人数急剧增加,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在校人数达到2 5 0 0万人, “这些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社会阅历、不同价值追求的人”[1]在个人素质、个性心理、价值取向上都有着显著的不同, 一些突出的问题如心理问题、贫困生问题、就业问题等也随之产生。

其次, 管理主体的问题, 主要是兼职班主任来源和工作责任心问题。随着学生人数增加。教师的教学压力也随之增大, 一些兼职班主任在学生管理时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再加上学校对兼职班主任工作的考核评定政策又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很多教师感觉没必要担任班主任或工作做好做坏一个样, 从而使兼职班主任的来源得不到保证, 工作责任心不如从前。

再次, 学校体制的变革, 集中体现在后勤社会化和完全学分制的实行。高校后勤社会化后, 后勤工作基本上由社会承担, “学生的衣食住行就由社会承办和管理了”[2]这样学校虽然在后勤管理服务上有所保障, 但给学生的集中住宿等带来一系列问题;完全学分制下容易造成班级、同学观念淡化, 集体意识削弱。

2 导学融合下的“辅、导、班”管理体系的提出与解构

将新时期学生管理工作做好, 真正实现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目标, 就必须健全学生管理体系。

2.1 新的管理体系的提出

新的学生管理体系是依据大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特点及所要注意的问题确立的阶段式的分层组合管理模式, 即“辅导员 (思想教育+人生指导) +导师 (学业导师+就业导师) +班主任 (学生+教师) ”。具体地说, 大学一年级实行学生班主任+辅导员制, 大学二、三年级实行学业导师+兼职班主任+辅导员制, 四年级实行就业导师+辅导员制。

2.2 新的学生管理体系的解构

首先, 年级学生管理实行新、老辅导员共同管理制, 老辅导员总揽全局, 抓主要工作, 新辅导员从事具体事务性工作。新辅导员一般由刚毕业的大学生或研究生担任, 他们精力充沛, 可塑性强, 工作热情高;老辅导员由有着多年从事学生工作的人担任, 他们有着丰富的学生管理经验, 对学校管理方式、青年学生特性以及工作中需注意的问题都比较熟悉, 这样通过“老带新”的运行机制, 形成了一个充满工作激情而又高效的辅导员队伍。导学融合下的新型学生管理体系中, 辅导员要集中对学生进行人生指导, “传授学生自我控制, 自我调节的方法和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3]达到管理与教育的统一。

其次, 班主任由高年级的学生党员或学生干部、学校教师担任。高年级学生党员担任新生班主任, 这对于新生入学工作, 与学生的沟通以及学生信息的掌握都起到重要作用。新生刚入大学, 最易出现各种问题, 而学生班主任这时就扮演着教师和学长的双重身份, 让新生感觉他们是“自己人”, 从而获得更多的认同感, 从而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角色转变;兼职教师有着一定的人生阅历和管理经验, 他们担任班主任能很好的进行班级日常性事务管理工作, 对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学习兴趣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同时他们的工作也能够很好地得到院系、教研室的支持。

再次, 导师主要由人生导师、学业导师和就业导师组成。学生的人生导师工作主要由辅导员完成, 辅导员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使自己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者”真正变为“人生成长导师”;学业导师制主要二、三年级实行, 学业导师由专业教研室教师或者专业研究生担任, 他们在学业上对学生进行专门指导。学业导师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还安排学生参与其科研项目, 学生为其进行基础性的服务工作, 这也为学生以后做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就业导师工作主要在四年级时开展, 聘请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就业指导教师从理论到实践给毕业生学生指导就业工作, 他们通过讲授就业指导课和现场模拟应聘, 从理论上给学生灌输就业知识, 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就业能力。同时就业导师还可以通过自己的联系网和专门的渠道推荐优秀学生到一些有业务关系的企业、单位就业。

3 导学融合下的新型学生管理体系的效果分析

从学生班主任到教师班主任、导师, 再到专职辅导员, 就构成了“四位一体”的多边管理体系, 这种管理体系是一个和谐的、科学的管理体系。

3.1 和谐的学生管理体系

整合了的学生管理体系不再是简单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 而是一个和谐共生的体系。辅导员成了引导学生成长、成人的指导者, 其内容体现更多的是一种人文关怀和人生指导。导师、班主任成了学生成才、成功的引路人, 其工作内容更多地是一种学业的指导。爱因斯坦说:“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离开学校时, 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 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4]和谐的学生管理体系会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 培育学生和谐的人格。

3.2 科学的学生管理体系

管理队伍上, 实现了辅导员、导师和班主任的有机统一;在管理内容上, 实现了对学生的人生指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和就业引导;在管理过程中, 不是简单地对每一具体细节进行设计, 而是把它当作一项塑造人的灵魂的工程, 强调的是一种心灵的沟通与交融;在管理结果上, 江苏工业学院经过多年的实践,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学生的素质普遍提高, 就业率逐年提高, 学院管理有序, 师生和谐, 呈现一派奋发向上的新气象。

摘要: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才培养的基础环节。导学融合下积极构建“辅、导、班”的学生管理体系, 对于促进高校学风建设,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这种学生管理模式对高校学生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导学融合,学生管理体系,构建

参考文献

[1]  董友洁.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探析[J].江西教育科研, 2007, 2.

[2]  钱贵江.当代大学生管理新论[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6, 8, 1.

[3]  王雪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索[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7, 1.

[4]  赵中立, 许良英.纪念爱因斯坦译文集[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79.

上一篇:以“认真、深刻、全面、广泛”为引领确保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向前推进下一篇:跨文化交际中的英语语用失误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