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视域下大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研究

2022-09-11

一、什么是通识教育

80年代中期,台湾学者根据generaleducation,liberal education的思想翻译转换得来“通识教育”一词。初始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独立思维,以及对基础学科的基本认识,使其将不同的知识消化吸收;通识教育与专业化教育,只是教育模式的不同选择,但其本质上,却是对“教育”的不同理解造成的。也就是说,传统意义上的通识教育就是除“专业”教育之外的,看似无用,但是对于学生成长有非同一般的意义的教育方式。

二、通识教育在辅助学生成长有怎样的重要性

1)通识教育在与专业知识相关知识之外,提供有关知识深度的教育。

这种覆盖面广阔的知识会帮助学生了解自身、了解这个多元社会。以我所在的土木工程学院的学生为例,他们可能会遇到这些问题:自己了解土木专业的知识吗?自己是否喜欢这个专业?自己的性格适合这个专业吗?如果选择的专业不适合自己未来发展,那么什么专业才是自己最佳的第二选择?而此类专业的前景与收入能否满足自己的需要和理想?如果要了解自己专业的最新,最精确的信息,到哪里了解其他相关知识呢?以上这些具有根本性的问题可能就需要通识教育来解答。

2)通识教育提供给学生面对因为时代变迁带来的职业需求变化和世界变化的有力武器。

现今社会的快节奏,快变化决定了职业的不确定性。可能一个职业从发展到衰落会很短,这就要求学生有应对职业和世界变化的心理准备和能力。短期看,学生的专业是热门、高收入、需求大的香饽饽,但若干年年以后呢?恐怕就得打一个大问号了。这就是通识教育的实用性和重要性了。

三、良好音乐素养对于大学生成长的积极作用

音乐在人的生活中起着毋庸置疑的作用,良好的音乐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可以使人积极向上。音乐对开发智力和培养高尚情操、健全人格方面的作用,古今中外,都可以得以论证。

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老夫子是最早的音乐教育家。孔子培养弟子的理念,即世人熟知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里,“乐”排于第二位。在他的教学理念中,人的道德与音乐素质是相辅相成的。“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礼”是谓理天地阴阳之秩序,“乐”即取得和谐,他提倡的是以音乐来提高品德;无独有偶,美国《音乐教育全国教育大纲》“1990年的目标”规定:1)中学应要求至少修一个卡内基学分的人文艺术学科方能毕业;2)大学应要求修一个学分的人文艺术学生方能入学。近乎强制性的规定决定了国民普遍性的高音乐素养。而我们也不难发现,放眼全球,无论是东西方,只要是有点历史的民族都会有融合着自己特色民族文化的乐器和歌剧。

反观我国现阶段国民音乐素养的教育相对还比较落后,反映了我国现在国民的整体素质还未达到一个理想的程度,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地重视大学生音乐素质教育,有意识地提高大学生的音乐素质。

四、如何结合通识教育模式做好当代大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

1、充分发挥通识教育的普适性,让每一个学生有机会接触到音乐艺术

通识教育的一大亮点就是其普适性。通识教育所教授的知识应该是适合于各专业学生学习的,且不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为前提的。对于高校学生来说,音律它更多的带来的是一种对于生活不一样的态度。它应该是一个不分专业的基础性课程类别;只关注大学生基础鉴赏能力培养和人格情操养成。因此,结合通识教育的普适性降低此类课程的学习门槛是对于大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的基础和前提。

2、注重通识教育的趣味性,寓教于乐,将学生带领进音乐的殿堂

如何能让学生在枯燥的专业课之余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通识课中的氛围中。结合音乐课程的性质,联系通识教育的核心思想,我觉得应该从教师的教学空间入手。即教师要擅于拓宽教学空间,不被传统教学方式束缚寓,将教学融入平时生活。

教师要擅于拓宽教学空间,不放弃每一个发掘教学新契机的机会;要尽量利用课下时间和第二课堂创造实地授课的机会,在各种形式的活动中去培养和引导学生的音乐兴趣,了解学生学习需求,在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进行入微的观察并及时加以引导。

3、正确理解“通”字,但求教学质量

“通识”的“通”指的不是什么都知道,而是“贯通”的“通”。

通识课程的性质决定了课程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由点到面,以点破面。这要求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必须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进程,不能囫囵吞枣,追求进度。这时就能凸显出理论的重要性了。音乐理论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现在的大学音乐授课中,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普遍被忽视了,原因不外乎理论授课的枯燥无味。很多教师认为这样会挫消学生积极性,其实不然,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关键在于老师能不能将知识生动,有趣地传递出来,让学生自己尝试认识音乐理论的重要性,从而自己去发掘更多知识。对事物的认知要从本质上理解,才能提高自己所处层次。因此,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音乐,这是一名教师义不容辞的。

五、结束语

音乐素养,本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音乐素质与音乐修养。提高音乐素养,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对外部世界较深层次的感悟是有促进意义的。新时代的到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又有了新的起点,而结合通识教育模式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是一个可行的、值得探讨的课题。

摘要:音乐作为一种世界性的通用语言,是人类世界智慧的结晶,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的审美,人格的完善,精神疾病的治疗,创造性思维的激活以及心理的调节等都有重要的作用。而通识教育作为长春工程学院一种新引进的教育模式,对与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辅助学生在其专业素质方面发展有着非常好的促进意义。因此,探讨通识教育下当代大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和作用非常有意义,也有必要。

关键词:通识教育,大学生音乐素养,培养

参考文献

[1] 薛永武.《柏拉图美学之再诠释》齐鲁学刊,2001年05期

[2] 郑惠生.《申论美时尚的个体抉择》,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0年03期

[3] 崔永杰.《王青;柏拉图的会议说对人类认识发展史的贡献》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学版);2001年01期

[4] 王轻鸿.《现代散文文体的文化人类学阐述》荆门职业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上一篇:我市高校人才培养与小企业创新互动机制调研下一篇:从传播学视角看涉警网络舆情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