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几点思考

2022-09-12

随着高等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高校毕业生人数呈迅速上升趋势, 由此带来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也越来越突出。2018年5月, 国务院召开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电视电话会议, 强调确保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7月, 中共中央明确指出当前经济形势“稳中有变”, 提出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工作要求, 其中把“稳就业”列为下半年要重点做好的“六稳”工作之首, 由此可见当前国家对就业工作的重视力度。本文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为例, 通过分析当前毕业生就业形势, 探索高校就业工作创新实践新路径。

一、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

(1) 供需矛盾。我国高等教育目前已经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这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 但也暴露出供需总量失衡的矛盾。近几年高校毕业生规模逐年增长, 2018年已超800万, 虽规模增幅趋缓, 但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下岗失业人员、部队转业军人、海归人才等其他富余、剩余转移人员大量涌入劳动力市场, 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突出, 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毕业生在竞争就业岗位时没有选择优势。

(2) 部门结构矛盾。多数高校毕业生在求职时, 优先选择“体制内”单位。因为国家机关、大型国有企事业单位等“体制内”工作稳定, 养老、住房等福利待遇好, 而以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为主的中小企业, 由于工作环境相对较差, 各种福利保障机制尚不健全等因素, 并不受广大毕业生青睐。带来的结果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而“独木桥”也越来越难走。

(3) 行业结构矛盾。据统计, 在毕业生就业的行业分布上, 教育、公共管理及社会组织、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是吸纳毕业生就业最多的行业;而农林牧渔业、建筑业、住宿及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等行业中, 毕业生所占比例很低, 尤以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在毕业生中所占比重最低。

(4) 专业结构矛盾。高校本身的专业设置和调整不是面向市场需求, 而是立足于自身的师资条件等, 招生与专业设置与市场脱节, 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滞后于毕业生就业市场变化, 有的专业供大于求, 而有的专业供不应求, 毕业生的供给质量和供给类型不能完全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5) 地区结构矛盾。从毕业生就业的区域分布来看, 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为毕业生的主要流向, 带来的结果就是这些地区的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再加上城乡差别、户籍制度以及传统观念的束缚, 大量毕业生也不愿到农村、基层以及艰苦的地方去工作, 毕业生就业的城乡结构失衡。

(6) 能力评价矛盾。很多毕业生精英意识过强, 对薪资和职位要求过高, 不能恰当地给自己定位, 眼高手低、主动性差, 不能胜任理想职位, 高不成低不就。而用人单位对招聘人才的标准日趋完善, 在参考毕业生的毕业院校和学历层次等的同时, 特别重视对动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考察, 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

二、如何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毕业生就业工作, 紧密围绕“以学生需求为主体、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精准服务为标准、以满意就业为目标”的就业工作原则, 努力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并取得显著成效。

(1) 提前分析研判, 动态调整规划

水建学院一直以来, 认真贯彻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 在每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之前, 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 由院长、书记担任组长, 切实加强就业工作的规划和领导。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定期研究就业工作, 提前对就业形势进行分析研判, 确立全员参与、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同时, 水建学院还建立毕业生就业动态信息通报和反馈机制, 定期地统计和分析《学生就业动态信息统计表》的相关数据, 并在学院党政联席会、学生工作例会、班主任工作例会上加以研讨, 针对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积极调整工作思路、统筹规划进一步做好就业工作的方法。

(2) 加强顶层设计, 构建“生涯”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 是指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通过学习知识、转变观念、提高技能等手段, 来改善当前自身的状况, 发展与今后职业生涯目标相适应的潜在职业能力的过程。水建学院摒弃学生到了到大四, 再培养和指导的传统工作模式, 成立小水滴“生涯”工作室, 以学生个人需要、专业特长、社会需求为准则, 紧紧围绕适应性教育全程化的这一主线, 以学业生涯规划教育为基础,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为核心, 将“生涯规划”的观念植入学生思想, 整合多方优质资源, 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 将生涯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始终, 给学生“生涯”以指导。

(3) 丰富指导形式, 提升工作质量

水建学院深知建立一支专业化、高效率的就业指导队伍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 该队伍的基本成员由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学校就业主管人员组成, 再邀请专家教授、企业主管等辅助开展。依托选修课、报告会、微课堂、沙龙等多种载体, 加强学生就业观念、择业心理、职业道德等各方面的教育、引导, 使毕业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有清楚地了解, 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确立正确的职业发展目标。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平时与学生接触较多, 可以为学生提供经常性地职业指导和心理咨询, 帮助学生提前做好就业准备。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负责政策指导, 提供就业信息, 开展招聘活动, 为学生择业提供服务。此外, 邀请专家教授和企业主管等, 可以帮助学生从更高层次解决学生的职业心理问题, 扩宽学生的眼界, 对自己进行正确的定位。

(4) 发挥团学优势, 培养“三自”精神

水建学院发挥毕业生就业主体优势, 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 成立学生就业服务团学组织“毕业生委员会”, 完善就业信息发布平台, 提高用人单位服务接待质量, 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院就业工作的压力。学生在参与就业服务工作的过程中, 也达到了认识自我、增长知识、锻炼才干、启发思想、发展个性、实现价值的目的。此外, 毕业生委员会还通过邀请优秀党员、优秀毕业生等开展报告会、座谈会、班团会议等, 丰富朋辈帮扶的活动内容及形式, 实现毕业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使自身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5) 深化校企合作, 多方协同配合

水建学院在做好就业主体服务的同时, 积极进行就业工作外围建设, 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 不断拓宽就业市场广度和人才输出口径, 整合校友名录, 凝聚校友力量, 扩充市场资源;积极开展名企高管“话职场”、优秀校友“谈发展”等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活动。加强毕业班班主任队伍建设, 明确毕业班班主任为学生就业“第一责任人”角色, 切实发挥基层班级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同时, 与家长密切配合, 坚持每学期将学生的学业成绩、在校表现等通过电话、信件、面谈等多种方式通知到家长, 切实做好家校互联, 建立就业困难群体学校、家长双重监管的机制。企业、校友、班主任、辅导员、家长及朋辈协同联动, 形成育人合力, 促进学生从“被动就业”到“主动求职”的积极转变。

(6) 关注特殊群体, 靶向分类指导

由于受学业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困扰、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一些毕业生会体现出其特殊性, 他们就业中的问题会更加棘手。水建学院深入了解思想类、经济类、学习类、心理类和生理类特殊群体的就业现状, 坚持“一个不掉队、一个不能少”原则, 充分做好特殊群体学生档案建立工作, 规范帮扶台账, 进行动态跟踪管理。灵活地采用关怀教育和心理疏导,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症下药。通过“党员学习帮”、“求职微课堂”、“职场心理驿站”等活动, 切实解决困难群体毕业生学业困难, 提升求职技能, 全方位助力毕业生自信走入职场。

就业工作并不是简单地将毕业生推向社会, 而是要将学生成长与社会发展协调起来, 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 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特性来确立择业目标, 充分做好自身职业能力准备, 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各高校应不断探索创新就业工作模式, 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大批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摘要: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国家、社会和家庭对大学生投入巨大的人力资本, 使得毕业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 而且直接影响到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近几年, 随着高校的持续扩招和中国社会经济步如新常态, 总体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 围绕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以及如何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做了深入的思考。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思考

参考文献

[1] 蔡红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研究[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5.

[2] 沈雁华.大学生就业指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3] 孟续铎.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和主要问题[J].中国劳动, 2018 (5) :4-13.

[4] 曹姗.高校就业工作创新实践路径探究[J].智库时代, 2018 (23) :68-69.

[5] 白媛媛.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浅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18 (19) :47-51

[6] 李石.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

上一篇:浅析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成本管理与控制下一篇:民政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及建议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