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2023-01-06

第一篇:教育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教育学专业主干课,它从教育过程出发,研究教育研究的设计和方法的学科课程。学习该课程能帮助学生了解学校教育研究的基本原理以及其研究方法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运用。为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帮助他们在教育研究工作中正确应用各种研究方法,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使他们成为研究型的教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做到:

1、了解学校教育研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

2、掌握学校教育 的研究方法,具备一定的研究技能和能力。

3、能进行研究课题的论证和学术论文的撰写。本课程的前继课程是教育学原理、心理学、社会学、哲学和系统科学等。因此,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与这些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一要明确这些相关课程是学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础和前提,二要保持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体系和结构的独立性和完整性,避免内容的简单重复。

二、教学基本要求

1、通过该课程的教学,正确认识该课程的性质、任务,全面了解该课程的体系和结构;

2、牢固掌握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

3、把握学校教育研究过程的基本程序和一般方法;

4、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进行课题论证及撰写文章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1章

教育科学研究概述(2课时)

1、内容提要 主要讲述研究与教育研究;教育研究与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与教育研究 方法论;中小学教育研究的类型。

2、教育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梳理教育研究概念及教育研究的类型,促进学生掌握教育研究的方法及方法论,为后续各章提供认识上的前提。

3、重点与难点 重点 教育研究概念 难点 教育研究方法论

第2章 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考察(2课时)

1、内容提要 专门介绍教育研究方法经历的四大阶段:注重思辨;强化实证;定性研究的兴盛;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融合。

2、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教育研究发展经历的4个不同阶段,并对各个阶段发展所形成的特征加以掌握。

3、重点与难点

重点 教育研究形成实证化的标志

难点 定性研究

第3章

选题与设计(2课时)

1、内容提要 主要阐述如何选择研究课题;如何界定研究问题;如何提出研究假设;如何进行 文献检索;如何拟定研究计划。

2、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教育研究设计的步骤,从而能进行一项教育研究的设计,为今后从事教育研究的工作及开展教育研究活动奠定基础。

3、重点与难点 重点 研究课题的确定 难点 拟定研究计划

第4章 调查研究(2课时)

1、内容提要 介绍课堂观察的类别;定量观察;定性观察;课堂观察的综合运用。

2、教学目标 着重从课堂观察的角度先介绍观察法的含义与种类,分析观察法在课堂教学研究中的运用,从而激发学生对观察法的掌握和运用。

3、重点与难点 重点 课堂观察的类别 难点 定量观察与定性观察 第5章 编制问卷(4课时)

1、内容提要 主要讲述问卷的特点;问卷的设计;问卷的基本结构;回答的方式;良好问卷的标准。

2、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如何设计问卷,并了解问卷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3、重点与难点 重点 问卷的设计 难点 良好问卷的标准 第6章 访谈调查(4课时)

1、内容提要 主要介绍什么是访谈;访谈的优缺点;访谈的类别;访谈的程序与技巧;访谈的自我检测。

2、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访谈,并了解各种访谈的运作程序、技巧和特点。

3、重点与难点 重点 访谈的类别 难点 访谈的程序与技巧 第7章 个案研究(2课时)

1、内容提要 主要讲述什么是个案研究;个案研究的基本步骤;个案研究的具体操作;个案研究的自我检测。

2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个案研究的程序和技巧,培养学生在教育研究实际活动中提高自我认识的能力,从而为帮助学生个体解决现实问题提供理论基础。

3、重点与难点

重点 个案研究的基本步骤 难点 个案研究的具体操作 第8章 实验研究(2课时)

1、内容提要 主要阐述教育实验概述;教育实验设计的变量与效度;实验设计类型;我国教育 实验状况分析;教育实验的自我检测。

2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教育实验设计的类型与技巧,培养学生在教 育实验中运用相关技巧的能力。

3、重点与难点 重点 教育实验研究

难点 教育实验设计的变量处理及设计模式 第9章 行动研究(2课时)

1、内容提要 主要介绍行动研究的界说;行动研究的缘起;行动研究的一般程序;行动研究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2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行动研究及行动研究的程序及基本方法。

3、重点与难点

重点 行动研究的一般程序 难点 行动研究的局限性

第10章 撰写论文和研究成果评定(4课时)

1、内容提要 主要讲述研究论文的类别和结构;研究论文撰写的原则与步骤;论文撰写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研究成果的评定。

2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研究论文的类别、结构与步骤,培养学生撰写论文的能力。

3、重点与难点

重点 研究论文的类别与结构

难点 撰写论文的步骤及其应注意的问题

第五部分 作业

第一次: 1.设计调查问卷 第二次:

1. 介绍一个你最欣赏的教育家的科研论文

第二篇: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考试大纲

第一章 绪论 ★研究方法的含义和主要特点: 方法: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研究问题的一般程序和准则。 科学方法:分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中科学方法与科学方法论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同概念当两者是息息相关的。科学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事物和进行研究工作的宏观指导,是科学思维方法或思维方式。狭义的科学方法是指科学思维或科学研究中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与手段,是科学思维方式的时间与应用,即广义概念中的具体的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的特征:

1、客观性

2、预见性

3、准确性 ★教育研究的定义及其一般过程 教育研究:就是人们在教育科学理论和其他相关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教育领域内的各种现象和问题的解决、预测和控制,以促进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并且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过程。 教育研究的特征:

1、规范性

2、系统性

3、创造性

4、历史性 教育研究的过程:

1、确定研究的问题

2、制定研究计划个工作计划

3、收集研究资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全面性原则、伦理性原则)

4、整理和分析资料

5、形成研究结论

6、撰写研究报告 ★学前教育研究的定义、特点、原则、类型 学前教育研究:就是研究者在学前教育科学理论和其他相关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探索该年龄阶段教育的各种现象和问题,揭示其规律,进而有效的改善和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一种实践过程。它旨在探讨学前教育的本质,揭示学前教育活动的规律,克服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丰富和发展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学前教育研究的特点与原则:

1、研究对象的主体性

2、研究内容的广泛性

3、研究背景的开放性 学前教育研究的类型:1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2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3个案研究与成组研究;4观察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和测验研究;5描述性研究、相关研究、比较研究和内容分析;6个性研究、认知研究、语言研究和课程研究;7实验室研究和生态场域研究;8质的研究、定性研究和量的研究 质的研究:是以研究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和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研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量的研究:是一种对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自己关于该事物的某些理论假设的研究方法。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历程和趋势以及每一时期的主要特点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进程与特点:

1、直觉观察时期(总体的认识水平比较低下,人们将世界看作一个混沌的整体,重视对整体的观察与研究,偏重综合而忽视分析)

2、以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反映人类在认识儿童与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上趋于社会化、系统化)

3、教育研究成为独立学科时期(对各种科学方法进行吸收和改造,使之符合教育研究的需要)

4、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发展概况(科学的发展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不同的学科在理论内容生相互渗入) 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结合自己经验,分析学习这门课程要注意哪些问题)P30 学习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意义:

1、学习和掌握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有助于丰富和发展我国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

2、学习和掌握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有助于提高学前教育工作者的科研能力

3、学习和掌握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有助于解决实践领域的问题,提高学前教育实践活动的质量。 学习者在学习这门课程时要注意的要求:

1、首先要了解这门学科的性质,明确学习这门学科的意义

2、学习者需要一定的知识和能力的准备

3、掌握这门学科的基本知识

4、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掌握和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并能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研究方法的主要特征是怎样体现在实际研究活动中的---- P 3 幼儿教师是学前教育研究的重要参与者之一P19 教育研究活动是动态的过程(举例分析传统研究设计模式中的研究过程)P12 第二章 基本概论 ★抽样的定义、要求和主要方法 抽样是指从一个总体中选择一部分作为研究对象。 抽样的要求:

1、对研究对象总体的界限的考虑

2、对样本代表性的考虑

3、对样本大小的考虑

4、对抽样方法的考虑 抽样的方法:随机抽样(1单纯随机抽样法2系统抽样法3分层抽样法4多级抽样法5整群抽样法) 非概率抽样(1方便样本2目的样本3配额样本) ★变量、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定义 变量:是随着条件或情景的变化而在质和量的方面起变化的个体的某些特征或方面。 自变量:也称研究变量,是能引起因变量发生变化的变量。一般是由研究者主动操纵而变化的变量,是能独立的变化并引起因变量变化的条件、因素或条件的组合。 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是研究中需要观测的指标。在学前教育研究中,一般是指研究对象所具有的可以进行测量的某些方面或因素。 ★测量的定义 测量是按规则给对象或时间赋值,在学前教育研究中,就是一个按照一定的研究目的和法则,对一定的时间或物体的某些特征或属性给出具有规定意义的数值的过程。 ★操作性定义的定义 操作性定义就是洋酒这按照特定研究中对变量进行测量时所要进行的必要操作过程下变量定义,包括对必须测定的活动及操作过程作详细说明。操作性定义在本质上就是关于如何或用什么方法测量变量的描述。操作性定义是一种规定,对需要定义的变量的操作或特征确定具体内容。 ★ 效度、性度、内在效度与外在效度的定义 效度是指研究结果的正确性,即其研究结果能够正确揭示研究对象某方面属性的程度。他是研究设计质量的评价标准。具体的说,效度同时包含了两个概念: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 内在效度:是研究结果能被有把握精确解释的范围,是特定研究中自变量一因变量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的程度。这在实验研究中尤为重要,它是实验研究中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效度。 外在效度:关系到研究结果能被推广的范围,是研究结果能被正确的应用到其他非实验情境、其他变量条件以及其他总体中去的程度。(它包括总体效度与生态效度) 性度:是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与稳定性,指研究的方法、条件和结果是否可以重复,是否具有前后一贯性。(内在性度与外在性度) 怎样减少测量误差P46(应当注意避免以下几种情况)

1、测量工具本身就是不明确和不准确的;

2、测量的过程缺乏标准化,缺乏统一的指导语和程序;

3、所选择的个体的测量经验和练习经验不同等等 各种抽样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P41 在具体的研究活动中区分出自变量和因变量P41 下操作定义有什么要求和作用P48 效度和信度的关系P55 (为具体的研究设计下适宜的操作性定义) (在具体研究活动中区分出自变量和因变量) 第三章 研究问题的确定 ★确定研究问题的重要原则

1、所确定的研究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

1、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对研究者自身的价值)

2、所确定的研究问题应是可行的(

1、具备相应的客观条件

2、具备相应的主观条件

3、研究者把握时机适时的提出研究课题)

3、所确定的研究问题应是有创新性的(

1、对有关领域的实践成果与理论成果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新发展和新突破

2、从研究过的问题中发现新的研究问题)

4、所确定的研究问题应符合科学性原则(

1、确定的问题要有事实依据

2、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 上述几条原则是相互联系、相互区别的,研究者应当全面综合的考虑,以保证确定有价值的研究问题。 ★确定研究问题的一般过程包括那些步骤和主要方法 步骤: 1初步选定研究问题:

2、对选定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索

3、对选定的问题进行陈述

4、对选定的问题进行论证,并撰写课题论证报告 方法:(探索法与文献法) 探索的方法:主要是查阅相关的文献、与他人(专家、合作者、实践工作者)进行讨论,甚至根据需要可以进行初期预备性的观察和实验。 确定研究问题的意义----为什么要确定研究问题

1、研究问题的确定是学前教育研究的重要环节

2、所确定研究的问题直接影响着学前教育研究活动的方向和内容

3、正确的选题有助于研究者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研究能力 研究问题来源于那些途径 选定研究问题的途径 ① 从学前教育实践中表现出的问题中寻找值得研究的问题 ② 从专业理论的学习与思考中发现研究问题 ③ 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新的课题 文献法是怎样进行的 文献法:是指通过查阅、整理、分析文献资料,了解某些研究的相关信息,探索某一研究问题的方法。文献法可以分三个等级: 一次文献:包括、论文、调查报告、档案材料等以作者本人的实践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文献,是直接记录事情经过、研究成果的文献,有很高的直接参考价值和借鉴使用价值,但是它是分散的,不系统的文献。 二次文献:它是对原始文献加工整理后,系统化、条理化的检索性文献,一本包括书目、索引、题录、提要和文献等。它比较简明和全面,是检索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次文献:它是利用二次文献对某一范围内的一次文献进行广泛深入的分析研究后,综合浓缩而成的参考性文献,一般包括动态综述、专题综述、进展报告、数据手册、百科大全和专题研究报告等 怎样进行课题论证

1、 该研究问题的性质和类型

2、 该课题研究的价值、目的和意义

3、 该研究课题以往的研究水平和发展动向

4、 对该课题开展研究活动的可行性的分析

5、 该课题研究的策略、步骤和成果形式 以上五点是对课题进行论证的主要内容、研究者应在对前面研究工作总结的基础上,写出简洁明了、明确具体的论证报告。 各条原则的具体含义P61 (在具体研究的问题确定中体现这些原则) 第四章 观察法 ★观察法的概念 是研究者凭借自身的感觉器官和其他辅助工具,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学生或教育现象等研究对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观察法的类型:

1、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2、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3、结构性观察与非结构性观察

4、全面观察与抽样观察 ★参与性观察、非参与性观察及其特点 参与性观察:是观察者参与到被观察者的活动中去,在直接密切的相互接触和直接体验中观察他们的言行。这种观察情境比较自然。 特点:观察者具有双重身份,既是研究者又是参与者,在参与时要保持研究的心理和空间距离避免研究失去应有的客观性。 非参与性观察:是研究者不直接介入被观察这的活动,观察者通常置身与被观察的活动之外,作为旁观者了解事情的发展动态。非参与观察者可以保持一定距离对研究对象进行比较“冷静客观”的观察,操作起来比较容易。 特点: ★非结构性观察的现场观察记录的格式

一、制定观察计划;

1、观察的内容、对象和范围

2、地点

3、观察的时刻、时间长度和次数

4、方式、手段

5、效度

6、伦理道德问题

二、设计观察提纲; 1谁

2、什么

3、何时

4、何地

5、如何

6、问什么 ★非结构性观察的类型及其各自的特点 类型与特点

1、实况详录法(可以提供详尽丰富的有关儿童行为及其发生环境等的背景资料,并可以长久的保留。而且一次记录可以为多种研究提供资料)

2、日记描述法(是儿童研究的最古老的方法。它方便易行,能记录详细而长期的资料,便于反复利用,并可以与常模对照。日记描述法往往用于对个别儿童的日常观察,只能说明少数儿童的特点与情况,缺乏代表性)

3、轶事记录法(可以是典型行为和异常行为。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方法。) ★时间取样法 时间取样法:是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为取样标准来观察预先确定的行为是否出现以及出现次数的一种观察方法。它不必详尽的描述被观察者的行为表现,只需要在预先确定的时间段内观察、记录确定的行为发生与否、发生的次数,以及持续的时间。 ★事件取样法 事件取样法:注重观察某些特点的行为或时间的完整过程。事件取样法不受时间间隔和时段规定的限制,在自然情境中目标事件一旦出现,便立即进行记录。 ★等级评定法的定义 等级评定法:是在观察的同时,对目标行为的表现程度作出等级评定。等级评估把目标行为按其表现程度分为若干等级,对各等级都定出相应的标准。观察者就根据这些标准对目标行为作出主观评定。 观察法的特点 直接性、情感性、重复性和目的与计划性 在观察中反思的必要性;在观察和观察记录中可能会犯的错误

一、 对推论的反省(理论性偏见、角色性偏见、期待性偏见)

二、 对叙述角度的反省(会出现视角混淆现象) 结构性观察与非结构性观察各自的特点 p87和p91 观察项目的要求:在确定观察项目时会遇到的问题p100 时间取样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p102 事件取样法的范围p104 等级评定法的适用范围p105 (能根据不同的观察目标,从不同的方面来记录观察项目所列的目标行为的表现) (能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非结构性观察类型,进行清楚的现场观察记录) (能在观察过程中保持一个反思习惯,作出客观、公正、清楚的现场记录) (能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设定不同的具体的外显的、可以被观察到的观察项目) 第五章 调查研究 ★学前教育领域的调查研究的类型

1、根据研究课题性质的不同,学前教育领域的调查研究一般分为四种(现状调查、相关调查、发展变化调查、原因调查)

2、根据调查目的,调查研究课分为以下四种(描述性调查、探索性调查、预测性调查、评价性调查)

3、按取样范围的不同,调查研究又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全面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 ★问卷题目的类型:

1、选择回答型或封闭型

2、结构开放型或自由答题式题目 调查研究的优点和局限性 优点:

1、用间接的方法去考察

2、调查研究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研究设计的范围广,运用比较灵活简便,收集资料速度较快。 缺点:

1、难以确定因果关系

2、调查的成功决定于被调查者的合作态度

3、调查往往只能反映被调查者本身很难做普遍性的结论 纵向设计涉及随着时间推移收集资料的调查,常用于发展变化调查和趋势研究 根据抽样次数的不同纵向设计可以分成两种情况

1、 一种情况是在不同时段、同一总体内多次随机抽样并调查,每一次抽取的样本,可能与上一次不一样,也有的个体可能不止一次被抽为样本,但这些样本都代表同一总体。

2、 另一种情况是对同一组被试在不同时段进行多次调查,即对总体只进行一次抽样,然后对该组样本进行多次调查。 横向设计是指一个代表总体的随机样本,在一段时间内进行一次性收集资料,现状调查可以使用横向设计 问卷调查的优缺点 优点:

1、统

一、

2、定量

3、节省

4、匿名 缺点:

1、限制和简单化了调查回答的问题

2、会出现一些漏答、错答或回避回答的现象

3、篇幅不能过长

4、只是用于有一定文化水平的调查对象。 问卷前言和指导语的要求

一、前言要求:

1、 介绍调查主办单位和调查人员;

2、 调查的目的和潜在价值,以及特定被调查者被选中的原因;

3、 承诺对设计个人内容的调查结果保密;

4、 说明被调查者回答的重要性,对他们的合作表示感谢

二、指导语要求:

1、指导语是用来指导被调查填写问卷的一组说明或注意事项。指导语要简明易懂,使人一看就明白如何填写。

2、对于复杂的内容可以附以样例说明。 问卷编题的原则(美国威廉。维尔斯曼的12条原则)

1、 除了少数几个要求提供背景或统计信息的题目外,其余的题目要与研究的问题、假设直接相关

2、 题目要清楚、不含糊,使用的术语要使答卷人能明白。

3、 在一个题目中只准包含一个问题

4、 防止使用导向性问题

5、 避免那些会给答卷人带来社会或职业压力的问题,也就是让他们感到不满的问题

6、 避免问那些个人或微妙的问题

7、 所提问题应是答卷人能够提供信息的问题

8、 要使答卷人读懂题目

9、 宁可用两个或更多的短一些的题目,而不要用一个详细而复杂的题目

10、 当收集定量的信息时,要求答出明确的数量而不是平均数

11、 题目的选择答案应该是可以穷尽的,选项应具有排他性

12、 尽可能使用否定性和双重否定性题目 提高回答率和回答质量的方法

1、题目的排列顺序应是自然的、合乎逻辑的、谈话方式的,问题与该题的答案要相对集中,不能分列在两张纸上。

2、编题的时候使题目看起来是中性的,不明显违反社会规范。

3、问卷题目编制好后,最好有一个预测的过程。 各种导致回答率及回答质量不高的原因

1、 答卷人所付出的时间与精力与回报不等

2、 题目的排列顺序应是自然的、合乎逻辑的、谈话方式的 访谈的优缺点 优点:

1、访谈能使受访者感到更加有力

2、访谈方法,还可以起到共同检测研究结果的作用。 缺点:样本较小,访谈稿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多,代价较高。 访谈提纲的作用(访谈提纲的开放性) 访谈的提纲只是访谈者列出的应该了解的主要问题和应该覆盖的内容范围。只起提示作用,以免遗漏重要的内容,但绝不是“金科玉津”。访谈的过程应该因人、因具体的情况而定,不必拘泥与提纲预设的语言和顺序提问。访谈的过程应该是自然的,受访者感觉不到过多的限制。访谈问题应该明白易懂,简要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如果受访者在访谈结束时没有提到提纲中列出的重要问题,访谈者可以再询问对方,访谈提纲应该处于随时被修改的状态中,前一次访谈是后一次访谈提纲的依据。 访谈中提问、追问和倾听的关系 提问、倾听、回应被认为是访谈中的三项主要工作。有时,回应的方式就是提问的方式,只是回应更强调与受访者已说内容之间的关联,而提问更多的指向以后的方向。而倾听对提问具有指导性的作用,因为如果我们听不到受访者的真实想法,就无法对对方的意图作出积极的顺应和进一步的探询。 各种倾听的方式:

1、主观判断式的听

2、客观接受式的听

3、意义建构式的听 回应的方式:

1、呼应

2、重复、重组和总结

3、自诉 各种调查研究的实例 对开放型提问与封闭型问题的运用 追问的运用 (在教育科研以及幼儿园工作中使用问卷调查法) (尝试将访谈与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相结合,使自己的研究结果更全面更科学) (设计合适的访谈提纲,与受访者商量有关事宜) (学习做一个真诚的访谈者,同时会使用访谈技能技巧) 第六章 实验法 ★实验法的定义 实验法是通过对某些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加以控制,有系统地操纵某些实验条件,然后观测与这些实验条件相伴随而产生的不同的现象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特点:

1、教育实验研究法是教育研究中建立因果关系的最好方法

2、获得自然条件下遇不到或难以遇到的情况和情境

3、可以重复验证

4、提供研究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实验法的三对基本要素及三对基本要素各自解决的问题

1、自变量与因变量(讨论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从而找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2、前测和后测(比较前测与或侧的结果来衡量因变量在给予实验刺激前后所发生的变化,反映自变量对因变量所长生的影响)

3、实验组与控制组(通过对控制组与实验组对象进行观察的结果,来分析和说明实验刺激的作用和影响) ★标准实验和准实验 标准实验:实验设计必须具有一些必备的条件,随机指派实验对象以形成两个或多个相同的组,前测和后测,实验环境的封闭,实验刺激的控制和操纵,这样实验通常被称为标准实验。 准实验:各种缺乏实验设计中一个或多个“条件”或“部分”的实验,就被称为准实验。 ★实验研究的基本构成:实验假设、实验被试、实验变量、实验控制、实验步骤、试验结果与结论 ★如何寻找两组相同的对象一是匹配;二是随机指派 匹配:指的是依据各种标准或特征,找出两个完全相同或几乎完全相同的实验对象进行配对,并将其中一个对象分到实验组,而将另一个对象分到控制组的方法。 随机指派:是完全按照随机抽样的原理和方法将实验对象随机地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中。 ★实验控制的原则及其三层含义(最大最小控制原则)

1、对自变量的操纵

2、控制无关变量

3、控制测量工具 ★实验控制的几种方法

1、随机控制法

2、物理控制法

3、排除控制法

4、纳入控制法

5、配对控制法 教育实验研究的优点与局限性 优点:

1、提高对实验的控制程度;

2、可以消除或减少实验误差的无关变量 缺点:工作具有随意性和盲目性 实验变量与实验控制的含义 实验变量:就是通过设置、操作、控制一些变量,观察另一些变量的变化,来探索变量之间的必然联系。具体说来,就是操纵自变量,控制干扰变量或无关变量,是个体变量保持恒定,来观测因变量的变化。 实验控制: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需要对一组无关因素加以控制,努力将自变量的作用分离出来,以保证实验结果确实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影响内在效度的八大因素

1、历史

2、成熟

3、测验

4、工具

5、统计回归

6、差异的选择

7、受试者的流失

8、选择与成熟的交互作用 实验控制的必要性及相对性 控制无关变量是实验研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但这里所说的控制知识相对的,而非绝对的,只有程度之分。对人类行为和对复杂多变的教育现象的实验研究,要像物理、化学实验那样达到绝对控制而又肯定变量间因果关系的程度,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因此,在教育实验研究中要正确理解控制一词,才能正确的解释所得的实验结果。 良好的实验设计的作用

1、 使实验工作有步骤的进行;实验设计一经确定,何时前测、何时及如何进行实验处理、何时后测等也就确定了,这避免了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2、 良好的实验设计还可以提高对实验的控制程度;许多可能造成的实验误差的无关变量,可以通过设计而消除或减少。 单组实验设计和等组实验设计的原理和基本模式 单组实验设计:是指被试不设控制组,只对一个实验组施加某一种或书中实验处理的实验设计。 单组实验设计模式:前测----实验处理----后测 等组实验设计:是以两个组作为实验组和控制组,然后比较各个组所发生的变化。这是实验中最基本的设计模式。 模式一:实验组 随机分组---实验处理---后测 控制组 随机分组---控制,无实验处理----后测 模式二 实验组 随机分组---前测---实验处理---后测 控制组 随机分组---前测—控制,无实验处理----后测 实验法的逻辑(确认事物间因果关系的标准) (设计出简单的单组实验或等组实验设计) (能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运用本章所学的内容尝试做自己的实验,并尝试将多种科研方法结合使用) (在自己的实验中想办法对变量进行控制) 第七章 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的定义:由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从事的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教育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 ★行动研究法的特点:

1、注重实践者的积极参与

2、研究目标的具体问题指向性

3、反馈---调整性

4、研究方案的可变性

5、研究过程的民主化

6、研究情境的自然化

7、成果的非普适性 ★根据研究参与成员成分的不同,行动研究的三种类型

1、从参与者对自己的行动所作出的反思来看,行动研究可以分为三类:内隐式-行动中的认识;行动中的反思;对行动进行反思

2、根据研究参与的成员成分不同,行动研究还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模式:合作模式;支持模式;独立模式

3、按照研究的侧重点,行动研究还可以归纳为如下三种类型:强调行动研究科学性的研究;强调研究对教育实践改进功能的研究 强调研究的批判性的解放性行动研究。 ★ 根据研究的侧重点的不同,行动研究的三种类型 强调行动研究科学性的研究; 强调研究对教育实践改进功能的研究 强调研究的批判性的解放性行动研究。 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必要性P212(

1、改善自身的社会地位和生存状态的要求

2、幼儿教师专业化的要求) 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可能性P213(

1、幼儿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困难

2、幼儿教师从事教育研究虽然有自己的不足,但也有其独特的优势) 行动研究的意义

1、 符合国情需要

2、有助于实现多种方式并用

3、可开阔收益面 教育行动研究与园本课程发展的关系

1、 园本课程发展与教育行动研究不仅是操作层面的术语,而且有着深刻的背景

2、 园本课程发展与教育行动研究都有强烈的实践性

3、 园本课程发展与教育行动研究都坚持现场本位立场

4、 园本课程发展与教育行动研究都极力主张权利的下放

5、 园本课程发展与教育行动研究的理想程序大致相同

6、 两者的出现有相似的社会背景 教育行动研究对本园课程发展的作用

1、教育行动研究可为本园课程的发展提供可靠的基础

2、教育行动研究可以作为本园课程发展的手段 (能够应用行动研究法进行研究(包括研究设计以及撰写研究报告))P216 行动研究法的来源及发展趋势P205 第八章 教育研究报告的撰写与评价 ★教育研究报告的含义 教育研究报告是对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是对研究工作的目的、过程、成果等的概括和总结,是研究者与他人进行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 ★教育研究报告的基本类型

一、根据教育研究的内容分类

1、以教育事实为主的教育研究成果

2、以教育理论为主的教育研究成果

3、理论与事实相结合的教育研究成果

二、根据教育研究报告的理论假设分类

1、质的研究报告

2、量的研究报告 ★撰写研究研究报告的意义

1、可以展示研究成果以取得社会承认

2、可以促进学术交流和成果转化

3、可以提升研究水平

4、可以增进研究者的科研能力 ★研究报告撰写的一般要求

1、处理好求实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2、处理还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

3、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借鉴吸收的关系

4、处理好论文规范性、准确性与可读性的关系 ★教育科研成果评价的内容

1、科研目标评价

2、科研过程评价

3、科研结果评价 ★教育科研成果评价的标准

一、教育研究成果评价的一般要求

1、问题提出的合理性

2、研究方法的恰当性与新颖性

3、研究结果的真实性

4、讨论与结论的科学性

二、教育研究成果评价的指标体系

1、评价指标体系与总体目标的一致性

2、评价指标的相对独立性

3、评价指标的可行性 ★教育研究报告评价的方法

1、研究者自我评价

2、同行专家评价

3、相关行政部门评审 研究报告各部分的撰写方法

1、 标题(题目)

2、 署名

3、 摘要(提要)

4、 文献综述

5、 研究问题

6、 研究假设

7、 研究方法

8、 结果与分析 主要内容:对研究中所收集的资料的整理分析;在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一些思辨、逻辑的或统计的方法,得出研究的最终结果与结论 写作应注意:

1、实事求是,真实可靠

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3、资料翔实,层次清晰,表达准确客观。

9、 讨论与建议

10、 参考目录资料 为什么要提供参考目录:

1、帮助读者理解有关本课题研究历史和已有成果,作为进一步研究的依据;

2、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同时体现作者治学的严谨;

3、为别人提供查证的线索,避免在转引他人研究观点时产生误解和不同的理解。 教育研究报告评价的作用 教育研究成果的评价作为促进教育研究发展的重要手段,对教育研究起着导向、鉴定、激励、调节和促进作用。 (能够撰写简单的教育观察报告、教育调查报告、教育实验报告)P249—276 第九章 学前教育研究面临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 ★后现代思潮对学前教育研究的启示

1、学前教育研究中需要一种反思、批判精神

2、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多元化

3、学前教育研究中对定性研究的重新审视

4、学前教育研究应在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建立一种对话 ★学前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

1、研究主体的平民化

2、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关系的平等化

3、研究情境的自然化

4、研究领域的微观化

5、研究方法的综合化 当前学前教育研究面临的问题

1、 学前教育研究中未能处理好“建构理论”与“解决实践问题”的关系

2、 学前教育研究片面追求客观化和科学规范化

第三篇: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其适应社会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开设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现代信息社会对基础教育的要求,是教育适应21世纪挑战的需要,也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如何开展好此课程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好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及学习此门课程的学习方法,就应成为从事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人员的主要研究课题。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参照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学生学好信息技术课程行之有效的几种常用学习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观看演示学习法、任务驱动学习法。

除了上述一些方法,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还有很多,并且每一种学习方法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比如,一篇文章中讲到:在进行“利用word制作电子报刊”的任务驱动教学时,往往是需要分组的,那么这时候又要进行合作学习了,当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些问题还需要学生去自主探索研究。

总之,只要是有助于学生的发展,有助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并能运用到实践中去的,就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对于学生的学法研究,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去探索和尝试,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论证并得到完善。

第四篇:《设计素描》教学方法研究

我们知道:

毕加索的〈〈牛〉〉系列变体,由开始的写实形变化到最后的几条线,仍然是牛的符号般的表达。蒙德里安的〈〈树〉〉也好似平面化的简化,但是却更加注意枝条形成的节奏张力以及对负形空间的均衡切割。这就不在是树的简化描写,而转向画面的结构表现,从而引发了他的有关苹果树的系列作品。

设计素描是结构性,分析性的。-----瓶罐解析:结构素描是认识事物外在与内部结构的基本方式。解剖结构,几何结构,团块结构,骨架结构等都是从不同角度对不同现象的认知。但是对结构的认识与表现并不能只停留在一个瓶罐上,它对我们来说远远不够,还应当扩展到瓶罐之间的结构关系,最后发展到整个画面构架系统。因此首先自由选择瓶罐的数量,利用其大小,方圆,粗细,高低等对比的要素加以组合,利用和谐统一的原理加以规整,开始结构素描。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再从理性上加以分析。分析生发的一些延长线,中轴线,辅助线帮助建立了明确的节奏秩序。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寻找和建立画面的结构关系。学生回发现感觉到的节奏,韵律,美感的确是可以通过理性加以把握的。

下一步是形态分析,除了功能性的本质分析之外,在形态表现上利用画面的网格寻找秩序,进行数理的分析也是一种基本的方式。学生以往比较感性的表现自然韵律,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打上网格就可以使这种感觉的秩序明确化,在网格的基础上加以调整,使它更加清晰。表面上开放的轮廓实际上是相互联系,形成种种分离。切割与重叠交错的形态关系,从而产生了内部张力更加紧密的构架造型。学生在分析过程中要学会简化原则的运用。一个物体简化到不能减少的地步,留下的就是它的基本结构,而基本的结构形态认识正是创造新造型的基础。接着,打破封闭的造型,用延伸轮廓线,中轴线,辅助线去建立更紧密的间距和更有趣的空间切割,逐渐摆脱了具象的约束,一直到画变体画。最后的变体画在表现上很自由,用什么手法都可以,利用的是从写生解析推导出来的抽象形态要素,不在是装饰性的概念化的简单处理方式。

肌理训练——瓶罐解析之后,让学生带上笔,纸,颜料和刷子去拓印大自然中富于肌理感的物体表面。然后是复印肌理,把实物的表面肌理在复印机上复印下来,如牛仔裤,毛衣等等。然后在结合到瓶罐造型中去,置换图形。复印,拓印,拼贴等手段是现代艺术表现的重要形式,在平面设计中更是经常用到。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对肌理产生初步的兴趣。他们还在纸上用各种手段去制造肌理。甚至用实物肌理,如茶叶,纺织物等显示材料创造表面效果等等,学生们已经初步接触到材料问题。

补充的课题是自然形态的内部形态分析,例如青椒,洋葱的内部形状很有趣味性,同一个物体内部,外部造型常有所区别。把一个物体进行分割后,具体形态都互不相同。作业的要求就是尽可能的就同一个东西做不同的局部表现形态分析,内部形态单元分析,以及最小的单元形态推导,然后重新建立起新的形象结构。根据分析,解析的形态,加以综合和变化,在发展成一张变体画。当然在这样的分析作业中,所提取的并不仅仅是形态,还会有更为刺激的视觉表现要素。

接着让学生进行思维拓展训练:发现——联想——设计。

如:交叉:

含义:交,交错,交流,交互,交通;叉,穿插,叉开。 堆砌的立体交叉:一堆火柴。

磁电波的交叉,眼光的交叉。

交叉在现实生活中的现象:情人节的交叉:KISS 交叉在自然中的现象:根系在地面下的交叉生长。 交叉在汉字中的表现:凶,风,文,爽, 交叉在数字中的表现:485 声音的交叉

扣子的缝线和剪子等交叉。

如:凹凸:

洼陷和突起

用被压凹的牙膏,牙膏管流出牙膏可以表现:此消彼长的凹凸关系 马桶的凹凸体现固体和液体的关系

鸡蛋和鸡蛋盒子的凹凸体现安全问题。

心电图的凹凸体现上涨和下降的含义。

地基的凹凸体现地基凹的越深,未来的楼才建的越高。

手指摁下皮球,产生了洼陷,这样的凹凸有一种心理的视觉张力暗示,凹陷对突出的 反抗。

插销与插座 手插入鼻孔 嘴的凹凸

最后阶段,可让同学们对图片和文字进行创意,从而进一步拓展其思维。 如:夫字与人民币的符号,若一倒一正则可以表现当下女性的一种择偶观念。 再一步是对图形进行创意:如: 游艇开到了地铁道里。 河马在垃圾堆里游泳。 橘子比楼房大。 图象倒置。 动物拟人化。

以上训练课题,使学生对绘画由被动转向主动,由宏观到微观,由外表到内部结构,一步一步使其理性思维逐步加深,联想课题的训练使他们的设计思维进一步拓宽,从而顺利的使学生对设计产生浓厚的兴趣。

第五篇:教学方法的教育名言

教育教学名言摘录

1.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达尔文

2.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陶行知

3.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陶行知

4.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陶行知

5.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叶圣陶

6.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

——叶圣陶

7.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

——苏霍姆林斯基

8.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

——苏霍姆林斯基

9.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

10.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卢梭

关于情感教育的教育名言

1.没有情感, 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 只能培养出伪君子。

——苏霍姆林斯基

2.如果不去加强并发展儿童的个人自尊感,就不能形成他的道德面貌。„„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

——苏霍姆林斯基

3.对父母和同志,对集体和社会,对人民和祖国的义务感,要像一根红线一样贯穿人的一生。不懂得什么是义务和缺乏义务感,就谈不上人的道德,也谈不上集体。

——苏霍姆林斯基

4.只有在有良心和羞耻心的良好基础上,人的心灵中才会产生良

知。良心,就是无数次发展为体验、感受的知识,正是在它的影响下,必然会派生羞耻心、责任心和事业心。

——苏霍姆林斯基

5.爱人吧!对人的爱是你道德的核心!应当这样生活:让你的道德核心健康、纯洁、强大无比!做一个真正的人,这就是说要为你周围的人贡献出自己心灵的力量,让他们更美好,精神上更富有、更完美;让你生活中接触的每一个人从你那儿,从你的心灵深处得到一点最美好的东西。

——苏霍姆林斯基

6.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易于接受道德的熏陶。谁要是没有受到过善良的教育,没有感受过与人为善的那种欢乐,谁就不感觉到自己是真实而美好的事物的坚强勇敢的卫士,他就不可能成为集体的志同道合者。

——苏霍姆林斯基

7.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

——苏霍姆林斯基

8.如果善良的情感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你也培养不出这种感情来。因为人的这种真挚的感情的形成,是与最初接触的、最重要的真理的理解,以及对祖国的语言最细腻之处的体验和感受联系在一起的。

——苏霍姆林斯基

9.情感和愿望是人类一切努力和创造背后的动力,不管呈现在我

们面前的这种努力和创造外表上是多么高超。

——爱因斯坦

10.幸福与其说是用任何其他方法,不如说是用情感的这种敏感性来达到的。如果一个人具有了那种能力,他由趣味的愉快中所得到的幸福,要比由欲望的满足中所得到的幸福更大。他从一首诗、一段推理中获得的欢乐要比昂贵的奢侈生活所能提供的欢乐更大。

——休漠

关于为人师表

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

2.身教重于言传。

——王夫之

3.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陶行知

4.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陶行知

5.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

——李贽

6.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

——爱因斯坦

7.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

——乌申斯基

8.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乌申斯基

9.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

——卢梭

10.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

——车尔尼雪夫斯基 关于成功教育

1.一味地挖苦、贬低,会导致孩子的反抗,反对父母,反对学校,或者反对整个世界。

——布鲁诺

2.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作为学习的自我概念。

——布鲁姆

3.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

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苏霍姆林斯基

4.只有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学生优点的地方,学生才能产生上进心。

——苏霍姆林斯基

5.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

——赞科夫

6.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陶行知

7.如果学校不能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更多成功的体验,他们就会以既在学校内也在学校外都完全拒绝学习而告终。

——林格伦

8.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

——马卡连柯

9.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

——马卡连柯

10.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

关于教书育人

1.“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礼记》

2.“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陶行知

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陶行知

4.“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陶行知

5.“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

6.“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陶行知

7.“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

——马卡连柯

8.“我确实相信: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只是为着实用和实际的

目的,过分强调单纯智育的态度,已经直接导致对伦理教育的损害。”

——爱因斯坦

9.“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

——爱因斯坦

10.“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苏格拉底

上一篇:加油站开票员工作总结下一篇:简约生活就是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