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理论论文范文

2022-05-14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教育学理论论文范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不断接触世界各国先进的幼儿教育思想、信息和成功的经验,纵观国外幼儿教育发展历史,幼儿教育理论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基本阶段。一、蒙台梭利的爱与自由教育(一)重视儿童个性发展和培养。这是建立在对儿童的爱和尊重的基础上。

第一篇:教育学理论论文范文

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论文

幼儿期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是人类个体接受教育的起点, 这个时期的教育既是不可逾越,也是不可逆转的。因此,许多发达国家将幼儿教育列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不断接触世界各国先进的幼儿教育思想、信息和成功的经验,其中蒙台梭利和洛克的教育思想是近年来对我国的幼儿教育影响最大的两种教育理论教育思想。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教育投入的注意力越来越多,尤其重视幼儿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奠基作用。幼儿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基础部分,对一个儿童发展的影响举足轻重。很多研究表明,人在幼儿阶段养成的习惯会伴随他们终身。我国幼教事业目前仍旧处于起步阶段。

陶行知是我国二十世纪杰出的教育家。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以“生活教育”为核心的幼儿教育思想,强调教育要建立在幼儿原有生活基础之上,要将生活经验与教育活动相结合,将陶行知的幼儿教育思想放置于当下幼儿教育语境中来讨论,依然具有强烈的启示意义。

从心理学上讲,幼儿阶段是主体认识自我的初级阶段,对幼儿将来形成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定位有着重要影响,而自我认识的过程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对幼儿来说,生活是其认识自我、认识外在环境的重要渠道,因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在生活细节中传递教育内容。同时,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认识周边环境的本能需求也会让这种融于生活之中的教育起到很好的效果。正因如此,陶行知提出应该“解放孩子”,让孩子充分认识世界,而不是束缚在“四角天空”里。当前许多家长出于安全考虑,常常将孩子的活动局限在室内,由于工作的繁忙又难有时间陪伴孩子,这种空间上的束缚某种程度上也导致了孩子童年的消逝。因此,生活教育要求家长们要尽可能为孩子创造丰富的生活环境,并注重在生活中实施教育。

当前,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师资力量,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们共同的心声。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所导致的入学竞争也促使家长们开启“提前教育模式”,有些地方的有些学校甚至连幼儿园升小学也需要参加考试。幼儿教育的侧重点从最初的品格塑造和能力培养演变成为超前的智力开发和技能学习。

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均异彩纷呈,出现了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然而我们作深层次的、冷静的思考,就会发现:但在多年的幼教改革浪潮中,仍存在着局限幼儿和幼教工作者发展的教育观念。

这些教育观念的误区长此发展下去,不仅会制约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而且会使幼儿园教育工作趋于闭塞、保守,缺乏应有的生机与活力。解决此类问题的根本途径,需要广大幼教工作者进一步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树立大幼儿教育观,以创新的意识、精神、目标、方法、途径和相关的体制保证去探求新世纪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不同的阶段,会开启不同的时间之窗,幼儿在这个时间窗内进行适当的学习,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兒童教育学家通过研究指出,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各种器官的发育有早有晚,因此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一个最佳的年龄段,早于这个年龄段或晚于这个年龄段学习,将会使效果打折。例如,幼儿语言的学习时间之窗为0~6岁,一般0~3岁可以学习母语,3~6岁可以学习外语。超过6岁,不再是学习语言的最佳年龄了。幼儿培养音乐感的最佳年龄3岁以前,3岁以前,父母应尽量地让子女听各种经典乐曲。而幼儿学习绘画的最佳时间是3~4岁。

中国幼儿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经过了漫长的路程。它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以及中国幼儿教育实践活动的不断丰富与完善。其发展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古代的幼儿教育思想、近现代幼儿教育理论的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当代幼儿教育理论。

我国早在古代就十分重视婴幼儿教育,采用了一系列符合幼儿心理、生理特点的教育原则和方法。这些原则和方法对现代幼儿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我国古代对幼儿教育主要是以儒家思想作为教学内容,且以家庭教育为基本形式,没有幼儿教育机构。

中国近现代幼儿教育家有许多,但理论之深、影响之大的当推张雪门、陈鹤琴、陶行知三位大家。他们的幼教理论是中国近现代幼儿教育的精华,他们为中国近现代幼儿教育指引着方向,是中国近现代幼儿教育得以长足发展的领军人物,也为当代幼儿教育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张雪门是中国现代幼儿教育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教育家,被誉为“当代幼教宗师”。他在半个多世纪的躬身实践中,提出的幼稚园教育理念、幼师专业课程体系、行为课程理论、幼稚园科学教育等思想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对当前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陈鹤琴是我国杰出的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他在儿童心理、家庭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特殊儿童教育、社会教育、文字改革等诸多教育领域都有独创性研究和重大贡献。陈鹤琴对现代中国幼教有着开创性贡献。1923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抗战时期,又创立了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江西实验幼师。陈鹤琴是我国早期幼稚教育研究组织和幼稚教育研究刊物创办人之一。

陶行知是对中国教育事业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人民教育家,20世纪20年代,他提出了面向工农大众普及幼稚教育的主张。他认为普及幼稚教育,首先要让人们认识到幼年时期生活与教育的重要性;其次,要让人们认识到幼稚园教育的优点和它在儿童教育中应当占有的地位;再次,要改变办幼稚园的方法,要适应中国的国情,使幼稚园“中国化”“平民化”;最后,要改革师资培训制度,培养新型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幼儿教师。陶行知对束缚幼儿身心与个性的传统教育的“六大解放”主张,直至今日仍然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作者:李文倩

第二篇: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不断接触世界各国先进的幼儿教育思想、信息和成功的经验,纵观国外幼儿教育发展历史,幼儿教育理论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基本阶段。

一、蒙台梭利的爱与自由教育

(一)重视儿童个性发展和培养

。这是建立在对儿童的爱和尊重的基础上。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在来自先天的自发的能动性的作用下,具有一种很强的、天赋的内在潜伏能力和继续发展的积极力量,在儿童的心灵中有一种难以捉摸的东西,它是发展中隐藏着的模式,只能在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来。

(二)重视儿童活动

。儿童的天赋主要由行为举止来表现,所以在儿童的教育中应该重视儿童的活动。成人不得干涉儿童的自由活动,或者说,让儿童的任何活动都是自主进行。只有在充分的自我发展中儿童的心灵才可以逐渐的发育成熟,成人的任何干预都会给儿童心灵发展造成障碍。

二、洛克的绅士教育

约翰·洛克是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政治思想家和教育家。洛克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重视幼儿健康。

(一) 利用一切机会,甚至在可能的时候创造机会,让儿童进行不可缺少的练习,让儿童在家长或老师的耐心监督和指导下,反复地做同一件事,直至使其在他们身上固定下来,也就是使得儿童养成一种习惯。

(二)(二)重视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在洛克看来,德行是绅士所应具备的品行中占第一位。培养儿童良好德行的方法是形成儿童发自内心的羞耻心和对荣誉的崇尚之情。

(三)(三)知识教育

。洛克认为绅士需要的是事业家的知识,从绅士获取个人利益和幸福的角度,他为绅士安排了广泛的教学内容。

三、中国著名幼儿教育家理论简要梳理

中国幼儿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经过了漫长的路程。其发展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古代的幼儿教育思想、近现代幼儿教育理论的形成、当代幼儿教育理论。

(一)古代幼儿教育思想

我国早在古代就十分重视婴幼儿教育,采用了一系列符合幼儿心理、生理特点的教育原则和方法。这些原则和方法对现代幼儿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近现代幼儿教育理论

中国近现代幼儿教育家有许多,但理论之深、影响之大的有张雪门、陈鹤琴、陶行知三位大家。他们的幼教理论是中国近现代幼儿教育的精华,他们为中国近现代幼儿教育指引着方向,是中国近现代幼儿教育得以长足发展的领军人物。

1、一是张雪门是中国现代幼儿教育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教育家,被誉为“当代幼教宗师”。他在半个多世纪的躬身实践中,提出的幼稚园教育理念、幼师专业课程体系、行为课程理论、幼稚园科学教育等思想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张雪门的幼儿教育理论概括的说有两个基本方面:

(1)幼教应完全以儿童为本位。他认为以儿童为本位的教育应着重于使儿童以最大、最多的思考机会,利用生活环境中日常所见所闻的事物为教学材料,按时令的变化,从儿童的动机和需要出发进行教育。

(2)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自然规律。张雪门一直从科学的儿童观出发,主张教育必须从儿童现有的能力与水平出发,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儿童的兴趣与需要。

2、二是陈鹤琴。陈鹤琴是我国杰出的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他在儿童心理、家庭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特殊儿童教育、社会教育、文字改革等诸多教育领域都有独创性研究和重大贡献。陈鹤琴对现代中国幼教有着开创性贡献。陈鹤琴的幼儿教育理论主要有以下三点。

(1)创立“活教育”理论体系。“活教育”是陈鹤琴教育思想的核心,为我国幼教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活教育”三大目标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陈鹤琴把教人做人定为“活教育”的三大目标之首。

(2)开创了实地研究儿童心理之先河。他提出了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他认为,只有按照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儿童教育规律,才能教育好儿童。陈鹤琴抓住儿童观、教育观问题作为幼教改革的核心和突破口。

(3)主张幼儿园第一要注意儿童健康。不仅身体要健康,他还强调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他提出要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和性格,养成快乐情绪和勇敢精神,有自尊心、自信心等。

3、三是陶行知。陶行知是对中国教育事业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人民教育家,20世纪20年代,他认为普及幼稚教育,首先要让人们认识到幼年时期生活与教育的重要性。

(1)生活即教育,在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陶行知先生根据我国的国情,把它改为“生活即教育”。

(2)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习做人,培养幼儿独立精神。陶行知先生在《学做一个人》一文中指出:“做一个整个的人,有三种要素:第一,要有健康的身体——身体好,我们可以在物质的环境里站个稳固;第二,要有独立的思想——要能虚心,要思想透彻,有判断是非的能力;第三,要有独立的职业。”

(三)当代幼儿教育理论

我国当前幼儿教育理论特征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儿童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成果为基础,阐明对教育与儿童发展之间关系的看法,揭示指导幼儿教育实践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四个基本观点。

1、.发展的整体观

。发展是指儿童成长过程中,身体和心理方面有规律的量变和质变过程。幼儿身心发展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2、.學习与发展的幼儿主体观

。幼儿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幼儿的发展,要以幼儿的主动学习、活动为转化的中介。教师要视幼儿为主动学习、发展的个体,善于引导与激发。

3.、教育促进和参与发展的教育作用观

。幼儿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并不意味着教育无能为力。相反,教育可以影响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引导和帮助幼儿学习与掌握人类社会的历史文化经验,促进和参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4、.活动是教与学的共同基础的教育途径观

。幼儿的活动是教育者向幼儿施加教育影响的途径,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身体的活动、心理的活动,同人和物的互动;幼儿自由观察、自由选择操作材料,体验发现的乐趣,获得直接经验。

中外著名的具有代表性、权威性和有影响力的学前教育家的幼教理论,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对人类幼儿教育的发生和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教育思想。中外幼儿教育理论的精髓,充实了幼儿教育理论工作的实际需要,也为我们今后学习学前教育类的其它理论奠定了基础。

作者:吕晶晶

第三篇:论初等教育学的理论研究内容

摘要:作为一门学科,其是否拥有独特的研究内容,是该学科建设的必要性条件之一。初等教育学作为一门正在建设发展的学科,尽管有关学科领域中的某些具体问题尚未明确,但作为推动学科发展的研究者,首先需要上位思考的是初等教育学这门学科究竟需要研究哪些问题和内容。在理论研究领域,初等教育学所研究的内容涉及到学科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方法论等问题。对初等教育学的理论研究内容进行了聚焦和梳理,尽管这其中某些问题没有得到明确的答案,但却指引着我们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初等教育学 理论研究 研究内容

初等教育学现在已经是一门正在建设发展的独立学科,然而关于其是否有必要成为一门二级学科一直是学者们争议的焦点。为了推动该学科的独立发展,确定该学科建设的必要性,首先需要我们渐渐明确的一个问题:初等教育学要“学”的是什么?即其研究的到底是什么?初等教育学作为一个学科来说是否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内容值得我们思考,而这一点也是其作为一门学科不断走向发展和成熟的重要支撑。

一、初等教育学的基本学科概念

厘清学科内的基本概念问题是学科建设发展的起点,因此,需要在某些基本概念问题上达成共识和统一,这样才能在矛盾和发展中推动学科的建设。

(一)初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作为正在建设发展的二级学科,拥有独特的研究对象是初等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前提之一。但有关初等教育学研究对象的问题,学术界尚未达成明确一致的看法。同样作为二级学科并且发展逐渐成熟的高等教育学这门学科,很明确地提出将高等教育作为本学科的研究对象。因此,很多学者直接借鉴高等教育学的研究成果,认为也应将小学教育作为初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但我们不禁会问,到底什么是小学教育?关于小学教育我们又该如何理解呢?针对小学教育的概念性问题,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解释:第一,认为小学教育是一个与其他学科并列的独立学科;第二,认为小学教育是一个独立的教育类专业;第三,认为小学教育是教育体系当中与其他教育阶段平行但具有重要基础特性的阶段。由此看来,不同角度理解下的小学教育也存在着概念性的分歧。那么,如果初等教育学这门学科将小学教育作为其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的定位究竟是小学教育这个专业本身还是小学教育这个阶段过程?若以小学教育专业作为研究对象,那么与之相关的专业发展性问题应作为其研究的主要内容;若以小学教育这个教育过程阶段作为研究对象,那么在小学教育这一基础教育阶段过程中涉及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应作为研究的重点来思考;抑或是这两者皆应有所研究。因此,想要明确初等教育学理论研究的内容,首先需要研究者对研究对象及其相关的基本概念问题做出明确一致的界定。

(二)初等教育学的逻辑起点

逻辑起点是对理论体系的基本问题进行回答所必须使用的关键概念,是理论体系中最简单,最抽象的概念,和历史起点具有一致性, 是对认识角度、构成事物的基本矛盾、事物的细胞或细胞形态、构成事物的原始的基本关系等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那么,对于初等教育学来说,构成其最基本的、本质的、一般的单位是什么?而这一基本单位同时也是形成初等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命题的最基础的概念。很明显,若将小学教育作为初等教育学的逻辑起点并不适宜。因此,有学者提出将小学儿童作为初等教育学的逻辑起点。小学儿童恰恰是小学教育中最简单、最一般的本质规定,是构成小学教育最直接和最基本的单位,且满足了逻辑起点的四个要件,因而是初等教育学科建设的逻辑起点。

对于上述观点,笔者也秉持一致的看法。因为“立足学生,以儿童为本”是小学教育最基本的教育宗旨,小学教育的一切理论和实践都应是以“小学儿童”为基点并围绕其展开。而这一点从教师、教学、学校等这些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上都有所体现。例如,对于小学教师来说,“小学儿童”是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制定的核心理念,同时是衡量教师专业发展的最终立足点。从我国新颁布的2012年《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可以清晰感受到“学生为本”的教师教学宗旨,而国外其他国家,如澳大利亚、美国等所颁布的全国教师专业标准中也明确表示学生及学生的学习效果是衡量教师专业发展的最终指标。因此,小学儿童无疑是初等教育学学科研究中最基本、最本质的单位。

(三)初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

初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与其逻辑体系、研究内容等密切相关。初等教育学不是教育学理论在小学教育中的简单应用,而是依据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借助儿童发展心理学等基础学科的研究成果,针对小学儿童特点、小学教师专业特性、小学教育实践等探讨形成自身的基本理论,以小学教育的现象、问题、规律为研究对象,并致力于解决小学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笔者认为,首先,初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是一门科学理论,这里不仅强调其理论性,同时更需关注其科学性。科学理论性质的的体现不仅在学科本身,即发展本学科独特的理论体系;还包括吸收相邻学科的科学知识,如心理学、生理学等,除此之外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理论知识及研究成果也应纳入学科的发展之中。其次,初等教育学也应是一门应用理论。因为它还关注小学教育现实当中存在的问题,从实践问题中生成理论以指导实践。

(四)初等教育学的学科范畴

要明确初等教育学的学科范畴,首先需明确初等教育学的学科位置及它在学科体系中与其相关他学科的关系。初等教育学虽作为一门正在建设和发展的学科,其最终发展的明确目标是成为与高等教育学这样的相关学科所平行的二级学科。但同时,作为教育科学体系当中的一门学科,教育学是其一级学科。因此,对于初等教育学来说,明确与教育学的学科范畴的区别,确定其独特的研究内容是促进其学科范畴日益明晰的重要条件。

二、初等教育学的理论体系研究

按照潘懋元教授的解释:“学科的科学理论体系,一般认为首先应当确定它的逻辑起点,从逻辑起点出发,借助逻辑手段,按照学科的内在规律,层层推导,逐步展开,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构成严谨的逻辑系统。”对于初等教育学来说,其逻辑起点是小学儿童。小学儿童则是形成初等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命题中最基本、最简单的单位。因此,初等教育学的理论体系研究要以小学儿童为起点,围绕小学儿童展开研究,探讨小学教育的基本规律,从而形成初等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同时,笔者认为值得强调的是我们是围绕“小学儿童”展开研究,进行初等教育学学科理论体系的建构,而非“儿童”,这一点是需要引起研究者们的注意。以“儿童”为逻辑起点所建立的理论体系是儿童学,而我们所强调的“小学”儿童则不仅关注儿童,同时还关注儿童的社会角色身份及儿童参与成长活动的“场”。

三、初等教育学的方法论研究

研究的方法论与研究方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研究的方法论是指研究者的基本立场、研究角度和相应的一套概念和假定,是研究者进行问题研究的思维模式和指导思想。研究者借助这样的视角来关注、思考、研究教育理论或教育活动。笔者认为,作为一门尚未成熟的学科,初等教育学方法论问题的研究可以借鉴其他学科的方法论视角,但同时也要在发展中不断突出自己的特色。因此,就需要初等教育学的研究者们在研究过程中打开思维、大胆创新,通过学科交叉或迁移,生成新适合于初等教育学的方法论。

例如,现在有些学者采用现象学的方法论、生命哲学的方法论等新兴的研究角度来研究小学教育进而发展初等教育学,相信这样的指导思想会使初等教育学学科的发展站在一个更加宏观的高度。其实,不管是教育学还是初等教育学,它都是一门研究复杂性问题的复杂学科,这样的学科特点都要求其方法论的研究要多元化、动态化。因为研究内容的复杂性和发展性所需要的指导方法论也应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所以,我们不强调初等教育学的方法论是固定的,但却需要研究者创造出一些能够支撑学科发展的范式,这些范式的发展和变化是推动初等教育学方法论系统化的基础。

四、“元初等教育学”研究

元研究是学科发展中自我反省意识发展的必然。“元初等教育学”的研究则是对初等教育学这个学科本身问题的研究,而非小学教育当中的现象和实际问题。对于初等教育学来说,作为一门正在建设和发展的学科,其尚未建立和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但笔者认为,尽管初等教育学学科理论体系的研究仍处于朦胧的状态,我们仍可以借用“元研究”的思路,采用倒置的研究方式推动学科的发展。比如,我们可以站在“元初等教育学”的高度来思考初等教育学的理论陈述、理论体系、发展机制、学科构建、进步方法等,以理论的构想来推动实证的研究也是促进学科向前发展的方式。

长久以来,我们习惯以正向的思维方式对问题进行研究以促进问题的发展和解决,但若我们能够站在另一个更高一层的方法论层面上来指导研究,这无疑会使我们促进学科发展的研究方向更加明确。

五、初等教育学的学科建制

初等教育学的学科建制问题,归根到底是建设支撑初等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理论实证问题。就需要我们思考下面这些问题:该学科建设的必要性、学科建设的意义;学科建立后需要研究什么,需要什么样的人来研究,研究又是为了什么,所研究的这些成果能否支撑学科的发展,支撑学科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等等。这些与初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相关的基本问题包括学科建设的价值、学科建设的动力、学科建设的核心,以及推动学科建设的“问题”和“人”即研究内容和研究队伍的建设都是发展初等教育学学科建制的关键。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和明确是促进初等教育学这个学科日益丰富、日益成熟的前提。

初等教育学目前还是一门正在建设发展的学科,然而学科的发展和成熟,一定是在这些基本问题和基本内容的研究过程中促进和推动的。就目前而言,对于学科本身的一些基本问题,研究者们还尚未达成一致。因此,就需要我们对这些基本的概念性问题和理论逐渐形成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才能促使学科的发展走向明朗化和系统化的成熟。

参考文献:

[1]刘慧.初等教育学学科: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J].课程·教材·教法,2011,(05).

[2]朱小蔓.认识小学儿童,认识小学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03,(08).

[3]周越,徐继红.逻辑起点的概念定义及相关观点诠释[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6,(05).

[4]刘慧.初等教育学学科: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J].课程·教材·教法,2011,(05).

[5]刘慧.关于初等教育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9,(01).

作者:王丹

上一篇:生态系统论文范文下一篇:财政学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