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理论中法制教育论文

2022-04-21

[摘要]全面推动高质量就业实现是党“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重要内容,而中职院校是我国新时代下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核心阵地,如何指引中职生高效就业是中职院校面临的重大挑战。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教育改革理论中法制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育改革理论中法制教育论文 篇1:

建构主义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命教育探索

【摘要】初中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期,如何教育、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是一个重大课题。当下,生命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和迫切,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渗透生命教育已成为必要的责任和担当。本文从建构主义以人为本的视域,重点论述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开展生命教育的意义,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开展生命教育的原则、内容、途径、方法和注意点。

【关键词】建构主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命教育

作者简介:叶继生,(1973.9—),男,江苏省泰兴市实验初中,高级教师。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应用,成为诸多教育理论中的主流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以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教育理论,最早提出的是瑞士的心理学家皮亚杰,他从儿童心理成熟和认知发展的角度研究学习过程,皮亚杰认为,个体知识的获取,是人的内部心理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在“稳定—不稳定—重新稳定”中寻求一种平衡,从而促进人的认知得到丰富和提高。

建构主义倡导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者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灌輸的。人的学习究其本质,就是把感知到的外在现象,通过思索、加工、领悟,重新生成新感知的过程。其中,决定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点,是学习者的动机和需要。

建构主义认为,教师是学习过程的辅助角色,应该把学习者视为学习过程的中心,“促进每个学生的主动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尊重学习者的人格,把学习者视为有独特个性的人,由于每个人的出生、成长环境、身体状况、爱好等不一样,也就构成了每个学习者内心世界的不一样,面对他们不一样的心理个性,教师要客观评估这种个性,培育每个学习者的独特性,就是要“把学习者当作人”。基于以上这些观点,当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开展生命教育刻不容缓。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是短暂的、独特的、不可逆的,来之不易而又不可替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人的生命,就是让人的生命更精彩、更有意义、更有存在价值。让教育回归生命的本真,对学习者和教育者乃至整个社会都具有十分深刻的意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都有明确的规定,教育要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和“珍爱生命”的核心素养。

现代社会环境复杂多样,过度物质化的倾向严重存在。初中生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辨别是非的能力欠缺,自我控制力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较弱,很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甚至迷失方向、误入歧途。目前,初中生自杀、自残现象屡有发生,确实令人心痛。台湾地区和日本都非常重视生命教育,将生命教育视为教育的重中之重,成立了“生命教育委员会”,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积极推进生命教育。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存在严重的弊端,分数依然是课堂的主心骨,一切教育围绕分数转,转来转去,就越来越忽视生命教育。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不断机械重复书本知识,学业负担过重。在现有的教育评价机制下,教师压力也很大,整天出题,批改作业,再出题,再批改,身心疲惫,许多教师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道德与法治课内容抽象,学生兴趣不高,课程工具作用很突出,与教育高质量发展方向背道而驰。可见,目前我国教育大环境非常缺失生命教育。

二、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引领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开展生命教育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开展生命教育的原则

知行统一的原则。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对学习者传授知识,进行生命教育引领的同时,也要引导他们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纸上得来终觉浅,终知此事要躬行”,让他们在“行”中体验情感,在亲历中感悟;这样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不仅能内化于心,更能外化于行,让他们用“知”指导实践行为。切忌空洞乏味的说教,切忌脱离实际的灌输。

爱和民主的原则。通过爱和民主教育感染学习者,能有效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自信心。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用心关爱学生的生活,用爱温暖学生的内心,用民主张扬学生的个性,让师生交往成为充满爱的共长历程。

主体性原则。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再也不能坚持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也不能一味强调单纯以学生为主的教育。要建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和谐、互助的师生关系,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创造条件让学习者展示自我,让他们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建构,最终成为学习的主人。活用身边榜样,注重情感体验。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开展生命教育的内容

学会生活。就是要引导学习者理解生活的真谛,珍惜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懂得与别人共享生活的美好,树立正确的生存观、生活观,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自我防范的能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从创业、创新的角度,倡导全新的生活理念,让学习者不断地创造生活、享受生活。

学会坚强。生活中,难免遇到阻碍、失意、失败,面对挫折,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感受,产生不同感受的原因是人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一样。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帮助学习者调整心态,培养面对困难的勇气,激发自身的潜能,在生活的路上越挫越勇。同时,也要指导他们学会借助外力解决困难。

学会做人。人一生有两件事,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人更重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一个尊重他人的人;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做一个自强不息的人;做一个守规则、懂礼仪的人;做一个心胸开阔、善于合作的人。作为教育者,要做好学生的表率,身正为范,潜移默化。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开展生命教育的途径

课堂教学。课堂,是实施生命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上,教师要引导学习者在“民主”“关爱”中思考生命的意义,在“对话”“体验”中感悟生命的存在,在“创新”“合作”中开发生命的潜力。

专题教育。真实而且富有震撼力的专题教育活动,会加快学习者生命的思考和步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针对实际问题,从心理发展规律出发,不断探索专题教育的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例如心理健康教育、性心理教育、預防艾滋病教育、法制教育、禁毒教育等。分阶段、多形式;抓契机、重实效;重情境、多体验。

综合实践。实践出真知,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习者的直接经验,联系当下生活实际,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样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精心组织各种综合活动,多层面、多途径地开展生命教育,引导学习者在活动中挖掘生命潜能,促进学习者认知、道德、生理、心理、精神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开展生命教育的方法

第一,“四结合”的教学法。

所谓“四结合”的教学法,就是采用“创设情境—问题导学—思维碰撞—反馈评价”四步教学环节实施教学。例如,我上“人生难免有挫折”一课,以下是课堂实录:首先播放视频资料,再现生活中的“不如意”。教师提问:同学们有这些经历吗?你有哪些困惑?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师:大家帮助出主意、想办法。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出谋划策。师:这个组对这个问题解决得很好,鼓励一下。师:你知道历史人物中,有哪些类似的例子?你有哪些收获?请分享……

以上的道德与法治课堂,采用的正是“四结合”的教学法。首先运用图像、声音、动画等生动再现生活场景,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然后引导学习者发现生活中的难解问题;接着组织学习者联系自身实际,深度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与同伴合作探究,产生共鸣;最后是反馈评价,再设问题,让学习者独立思考,找到最佳解决问题的办法。

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时空互动等形式,让每个人的智慧在碰撞中生成并共享。学习的过程,不仅是个体知识建构的过程,而且是集体心理构建的过程,学生们在自主、协作、和谐中丰富情感,提高能力。这种多向作用的过程,推促学习者新旧经验的冲突,由此引发认知结构的重组和生发,通过不断对生活问题的探究与思考,使整个课堂形成一个动态的、自然的、有机的生活样本,这对学习者构建一个全新的自我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第二,活动参与法。

活动参与法符合知行统一的原则,就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精心组织各种活动,比如情景剧表演、角色体验、辩论、志愿者活动、社区调查、劳动实践等,为学习者提供“行”的形式,让他们积极参与其中,在参与中去思考、去探究、去体验、去感悟。

例如,《生命可以永恒吗》这一课,要引导学习者在理解生命有时尽的自然规律基础上,审视个人生命与人类生命的关系,理解生命有接续,培养作为个体生命的“我”在人类生命接续中的使命感,这有一定的难度。要突破难点,可以启发学生收集袁隆平院士用一生的奋斗让“中国人端牢了自己的饭碗”,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做出杰出贡献的丰功伟绩的课外阅读材料,然后在秋收季节组织学习者到学校包干区收割水稻,他们在水稻收割的过程中体验到劳作之苦,体会到丰收之乐,记牢袁老的叮嘱“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感悟到种子的力量。袁隆平虽然带着梦的“种子”去了远方,但留下了粮食的种子,留下了奋斗的“种子”,从而引导学习者继承袁隆平的种子精神,思考在人类生命的接续中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个位置,为家庭、为祖国乃至为整个人类担当一份使命。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学习者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主动探究获得体验感悟,充分认识到人类生命的接续不仅是身体生命的接续,也是精神生命的传承与延续,从而增强生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样的教学效果是空洞乏味的说教和单纯的理论灌输无法比拟的。

第三,案例分析法。

所谓“案例分析法”,顾名思义就是用真实的案例开展生命教育。

例如,在教学《共筑生命家园》这一课时,展示浙江余村变迁的真实案例,用“灰色记忆—绿色转变—华丽蝶变—今天行动—村规民约”呈现余村过去、现在、未来的发展道路,设置以下几个环环相扣的问题 :(1)找出余村走过的两条不同的致富道路,并比较两条道路的不同。(2)余村“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华丽蝶变,让村民获得了哪些效益?(3)余村今天的行动,说明了什么?(4)对于余村的“村规民约”你怎么看?学习者通过观看乡村的改变,分析讨论余村的发展之路,理解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这则案例一方面让学习者真实感受余村从“矿之殇到美之富的华丽转身”的绿色发展道路,另一方面激发他们深刻感悟到人类面对生活困难的勇气、坚强,体会到了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在内心逐渐形成生态文明意识,在日常生活细节中真正渗透绿色发展理念。引导学习者认识生命、敬畏生命、热爱生命,增强对建设美丽中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态度认同,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开展生命教育的注意点

要敬畏生命。人的生命演化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三十多亿年前生命起源,几百万年前人类产生。《荀子》中言:“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冰心在《谈生命》里说过,生命像东流的一江春水。宇宙是个大生命,课堂上的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生命,是一个严肃的课题,是脆弱的、不可逆的。罗兰说过,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无复返。生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在人类生命的接续中,教育者要深入地研究生命,对生命有一种敬畏的情怀,谨言慎行,切实担当起教书育人的使命。

要守护生命。生命是可贵的,守护生命,才能体验生命的丰富多彩,追求生命的存在价值。生命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生命的存在首先是物质的存在,要教育学生关爱自己的身体健康,不能因为挫折和不幸,做出过激的反应甚至伤害自己的身体;面对自然灾害或者人为灾难,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自护自救的方法和技巧。同时,生命的存在,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生命信仰、价值、意义的体现,这就是生命的人文性所在,要引导学习者守护精神家园,追求真善美,绽放生命的精彩。

要创造生命。人为什么活着,这是生命的追问。探寻生命的价值,是人类生命的源动力。个体的生命是独特的,生命的价值是具体的。生命的价值需要不断地发现和创造。生命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在生活中学习、实践、探索,一点点地滋养生命,才会让生命慢慢充盈起来。生命拒绝冷漠,需要以一颗心去温暖另一颗心,在关爱自己的同时,更要关爱他人和周围的世界。与伟人相比,更多的人是平凡的,但只要用善良、奋斗、坚强、责任践行自己的生命,平凡的生命也一样是伟大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命教育的意义越来越重大。尤其是初中阶段,生命教育亟待加强。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对初中生开展生命教育,既是对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改进,又顺应了初中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参考文献】

[1]徐晓鹏.建构主义视角下合作化研讨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及影响因素[J].经济师,2020(12).

[2]李理.生命教育校本教材开发探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1(1).

[3]王进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21(1).

作者:叶继生

教育改革理论中法制教育论文 篇2:

试析中职教师在学生创业教育中的角色定位与实施路径

[摘           要]  全面推动高质量就业实现是党“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重要内容,而中职院校是我国新时代下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核心阵地,如何指引中职生高效就业是中职院校面临的重大挑战。同时,创业是实现就业的有效路径,要在理论衔接实践过程中精准定位中职教师角色,在优化实施路径中深化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学生创业教育,促使学生在树立正确择业观、就业观中增强就业竞争力。

[关    键   词]  中职教师;学生;创业教育;角色定位;实施路径

在“大众创业、万众創新”国家战略背景下,学生创业教育是中职院校建设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中职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中职院校要在总结实践基础上深化创新教师在学生创业教育层面的角色定位,在深化实施过程中提出确切可行的应对措施,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保证学生创业教育,引领专业各层次学生正确认识创业,在调动学生创业热情的过程中进行多层面创业实践,提升职业素养的同时促进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中职院校各类专业人才培养水平。

一、中职教师在学生创业教育中的角色定位

(一)学生就业和创业政策的宣讲者、引导者

新时代下,上到中央、下到地方政府部门都在实践中大力扶持大学生就业以及创业,在把握国家整体法律法规、方针条例中出台针对性鼓励政策,如创业优惠政策对各层次中职院校在专业技术型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师是中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力量,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择业、就业、创业引领以及指导的关键性职责。与此同时,在中职生创业教育中,各个层次教师都要明确自身在学生就业以及创业政策方面扮演的宣讲者以及引导者角色,要针对中职生的性格特征、认知水平等,巧用多种有效的方法手段,在正确解读的基础上有效宣讲我国在就业、创业方面出台的最新政策,包括理念、理论知识等,促使各层次中职学生从思想上深化认识就业以及创业,在合理化引导中对其进行有效培训,激发兴趣的同时高效调动创业积极性,主动融入创业实践的同时强化创业意识。

(二)学生创业实践载体设计的参与者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中职院校针对各方面具体情况,科学设置创业实践课程,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效果和学生创业教育质量有直接关系,而教师是课程教学设计的关键参与者,要在把握当下社会市场对人才需求与要求动态变化中立足各方面具体情况,在深化创业实践课程教学体系过程中将课堂内外深度联系,在讲解理论知识过程中深化创业实践载体设计,为专业不同层次学生提供多样化创业实践机会,在亲身实践中深化认识自我的同时,不断完善以及提升自我,在能力素养持续发展中强化综合素质,在自主创业中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

(三)学生创业意识与精神、心理素质增强的引领者、培育者

在中职生创业意识以及精神培养过程中,教师扮演着引领者以及培育者的重要角色,是其在职业人才培养中急需完成的重要任务。教师要加强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交流、联系,关注全体学生的同时立足学生全面发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同时不断融入班级学生,在引领其进行合理职业规划的过程中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在合理学业指导中培育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与此同时,教师要在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中随时了解其思想动态变化,进行有效心理疏导、心理干预等,在树立正确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中正确看待顺境、逆境,提升自我调节以及心理抗挫能力,在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实时培养中增强心理素质。

二、中职教师在学生创业教育中角色的实施路径

(一)创业教育结合形势和政策教育,增强学生的创业兴趣意识

21世纪属于创业型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创新能力、创业能力提升已成为国家间竞争的重要方面,我国正处于创新型国家建设浪潮中,社会不同行业领域发展中急需大批高水平的创业人才,为此,在大学生创业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加大对其扶持力度。在这一大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中面临新挑战,如何实现高质量学生创业教育是中职院校持续性发展中的一大关键点,而教师又是不可忽视的关键性力量。在角色准确定位过程中,教师要在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的基础上深化实施路径,以社会市场为导向,以专业学生为核心,在把握实际问题中深化开展创业教育工作,在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中有机结合形势以及政策教育,在讲解创业理论知识过程中要巧借现代化教学设备集文字、动画、图片等于一体特征,在剖析当下学生创业典型案例过程中向班级学生生动、形象地宣讲当下创业形势以及方针政策。随后,教师要在有效互动中巧设层次化思考问题,向学生解读创业形势、创业方针政策的同时,指导其结合自身知识层次、能力素养高低等,围绕当下国内外形势以及国家政策动态变化,通过多样化可行的路径深化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学习等,在促进综合能力素养提升的过程中有效增强创业兴趣以及意识。在此过程中,中职院校要将学生创业教育放在革新教育教学的关键位置,要深化对各层次教师岗位培训,在有效引领、指导中使其深化把握当下创业形势与政策,在准确定位角色中明确自身职责,深化创业教育和形势、政策两层面教育结合环节,在深度衔接中采用多样化手段,如政策课、专题讨论、主题班会,在协同作用过程中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设备设施优势作用,在学生中高效宣传、解读当下国内外创业形势以及我国在大学生创业方面提出的方针、政策等,促使各层次学生在思想上、行为上对其都有正确认识,在重视、把握、整合中合理应用政策资源,进行高层次自主创业实践,在实践中深化增强创业兴趣以及意识。

(二)创业教育衔接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

“理想可以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的成败”。也就是说,在成长道路上理想信念起到重要引导、动力乃至精神支撑的重要作用,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对各层次中职生进行有效理想信念教育至关重要。在角色实施过程中,中职教师要将创业教育有效衔接理想信念教育,结合各方面实际情况,定期组织班级不同层次学生有效阅读分享,和其讨论、剖析行业领域杰出人物,尤其是商界精英传记,向学生讲解、剖析当下多层面创业成功典型案例等,在营造良好环境氛围中深度衔接创业与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向各个层次学生传递关于创业的各方面正能量,如诚信务实、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借助榜样的力量,引领其树立正确的创业价值理念以及取向的同时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在创业道路上将“个人梦”和“中国梦”有机联系,在多层次实践中高效培养创业精神,在实现个人远大理想中更好地践行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创业教育融合道德和法制教育,深化学生创业操守

德才兼备是新时代下创新创业人才更需要的,中职教师要在实施自身引导者、培育者等角色过程中将创业教育和道德、法制层面的教育有机融合,深化各层次学生创业操守。在此过程中,中职教师要在深化解读基础上将道德以及法制教育巧妙融入学生创业教育课堂,深化创业实践课程教学设计,引领学生高效学习最新道德规范、道德准则以及创业法律理论知识,在知识把握过程中强化道德意识、法律意识,不断规范自身行为。与此同时,中职教师要在把握课堂内外中深化创业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在融合道德以及法制教育过程中深化创业实践,在巧用现代化教学设备设施中为班级学生模拟多样化逼真的创业环境,科学设置多层次道德与法律结合的任务,在引入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让班级学生进行不同层次实践,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体验当下不同社会角色的同时,亲身感受规则约束以及程序的独特魅力,在了解纠纷解决的不同手段及其背后各层次利益考量基础上锻炼理性思维,以事实、规则为核心,高效解决实际问题,在养成良好法治行为习惯中深化创业操守。

(四)创业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创业心理素质

创业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问题、挑战等,这就需要中职生在自主创业中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创业教育过程中,中职教师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渗透其中,在扮演组织者、引领者、培育者等角色中优化创业教育环节,以心理素质提升为导向,开展基于创业的多样化专题活动,如自信独立、意志锻炼、挫折应对,深化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与此同时,中职教师可以引入适宜的互动游戏,如团体竞赛、角色扮演,有效组织、引领班级学生进行多层次实践,在完成创业实践任务中不断认识与了解自我,在完善、提升自我中学会勇敢正视自主创业顺境与逆境,不断增强抗挫、团队合作、问题解决等能力的同时,全面提升创业心理素质。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形势下,中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要将其放在日常专业教学以及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多层面深化把握学生创业教育工作开展中呈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以及我国对此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在重新定位教师角色中优化实施路径,完善学生创业教育,在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中提升学生创业意识以及能力,在有效创业中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现人才培养战略目标中增强中职院校市场竞争力,在长远发展中持续为我国新时代下社会经济建设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人才支撑力量。

参考文献:

[1]黄旭艳.多维协同视域下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8,(6):52-55.

[2]耿广汉,何华奇,宗晓蕾.“双创”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教师胜任力提升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35(2):134-136.

[3]李名梁,加月月.在嬗变中应对: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反思[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18,(5):28-31,36.

[4]高淑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途径研究:基于大学生创业调查的实证分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2):65-66.

[5]白云华.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与策略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1(9):70-71.

[6]魏红英,黄伟贤.从模块化走向融合制:职业院校创业教育模式探讨[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5):63-68.

[7]陆明阳.职业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教育界,2017(21):137-138.

◎编辑 冯永霞

作者:马玉龙 丁贵春

教育改革理论中法制教育论文 篇3:

中国高校法制教育的现状及改革路径探索

(云南行政学院 研究生部)

摘要:大学生法制教育是指对高等院校的非法学专业进行法律的教育,在大学生法制教育中更加重视理论教育,对于法律的学习,大学生并不是单一的认识和接受法律,更多的是探究和论证法律的相关规定,在大学师生法制教育中,学生学习态度并不是很好,在教学中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需求,本文在分析大学生法制教育问题的基础上,分析高校学生法制教育的改革措施,提高大学生的法制观念。

关键词:大学生;法制教育;法制改革

高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后备干部和各级管理人才的重任。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引导大学生学法、知法,使他们形成较强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一、法制教育内容设置的调整

高等学校的法制教育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通过法律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权威,形成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是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很多高校,都是通过开设一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来应付法制教育。这使得学生虽然在现实生活中经常看到、听到各种法律问题,但难以从法律角度去思考和评价,这显然没有真正实现法制教育的目的。应对法制教育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授课课时少局限我们不可能在课堂中进行所有法律知识讲授,除了进行宪法、民法、刑法等几部大法一般性普及外,可根据学生专业或兴趣进行选择。如可在第一次授课之前做个问卷调查,调查一下学生对哪个方面的法律问题感兴趣,根据调查结果侧重选择某一部分法律进行讲授。也可根据学生专业进行选择,如对于企管贸易的同学可侧重介绍经济法知识,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同学可侧重介绍一下电子商务方面的有关法律。总之,是要让法制教育贴近大学生的生活,满足大学生的内在性需要。

二、法制教育方法的改进

法制教育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依靠传统的枯燥无味的“课堂说教”很难起到作用,最理想的做法是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为什么要遵守及如何遵守法律规范。我们可以适当借鉴英美法系等国家的“实践性法律教育”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案例进行教学,但又要防止学生只是简单地听听案情,这时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设置若干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利用现有的法律规范分析得出最佳答案,这样的话学生才能更牢固的掌握已有的法律知识。另外还可以通过模拟法庭形式,选取典型的案件由学生进行模拟,其他同学参与案件的分析讨论,此种方法形象直观,还能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近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也能打破任课教师一说到底满堂灌局面,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另外,学生法律意识的自觉养成,不是通过一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就能完成的,还应充分挖掘校园文化这一特定空间的作用,如可以发挥学生社团组织的作用,经常举办一些法律知识竞赛、演讲赛、模拟法庭等活动;引导学生收看权威性的法制电视节目,阅读法律报刊杂志; 利用每年的法律宣传日、消费者权益保护日进行普法宣传; 或通过开设法律方面的选修课让感兴趣的同学进一步的了解法律,从而提高法律素养。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打破课上与课下的界限,带学生旁听一些刑事、民事、经济方面的审判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法律的权威,从而自觉地遵守有关法律规定,以此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形成待人的态度和处理有关问题的能力。

三、改革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措施

1、提高法制教育的地位。受到我国传统法制教育的影响,我国一直存在重视道德教育轻视法制教育的認识,在社会中还存在很多就很多人轻视法制教育。从理论上来说,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密切相关,高校在法制教育中只有结合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教育效果。当前高校大学生普遍重视道德教育,认为法治教育就是道德教育的从属品,这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在高校的法制教育改革中需要把法制教育独立起来,并确定相应的配套教育机制,避免法制教育边缘化。目前法制教育属于思想政治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法律制度教育,导致法制教育没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法制教育虽然也存在思想教育的成分,但是需要看到两者之间并不能等同,因此高校需要借鉴国外法制教育的成功经验,加大法制观念教育,使法制教育独立出来,形成自己的教育体系。

2、改进法制教育方法。高校需要积极创新法制教育理念,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理论,逐渐将法律素养刻到学生内心中。在高校课堂教育中可以尝试案例模拟的方式,强调师生之间的讨论,鼓励学生通过讨论等参与方式,与专业的教师进行沟通,为学生营造热烈的课堂学习气氛。在教学中,教师还需要结合社会现实进行点评分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实现法律教学的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有意识地开展与师生之间的案例,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案例的选择中需要有意识的选择与学生相关的案例,如刘海洋杀熊事件等,引起学生之间的共鸣,充分调动学生运用法律范畴的积极性。另外高校也可以利用学生会等开展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加强法制教育师资建设。提高法制教育师资建设还需要具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当前我国高校法制教育相对比较薄弱,有条件的高校可以由法律专业的教师来担负教育工作,若是办学条件不足还需要充分提高师资力量,针对非法律专业的学生还需要不断进行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提高高校法制教育的专业化水平。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还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坚定自身的法律信仰,为学生的学习树立榜样。

4、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高校在改革法制教育工作中还需要开展丰富的法制教育实践活动。西方发达国家在法治教育中一般采取实践性法制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能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能够为我国高校法制教育提供可以借鉴的地方。在高校法制教育中可以开展第二课堂,组织学生来进行参观从,提高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当前我国大学生法制教育相对比较匮乏实践环节,学生单单从理论上难以获得深刻影响,缺乏法律实践,因此高校在开展法制教育工作中需要开展丰富的教育实践活动,更加生动的开展法制教育,逐渐加强学生的自律性。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教育案件等电视录像等,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开展法制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普法知识讲座等,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法制教育中,提高法制教育质量。

总之,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是一个艰巨复杂的系统教育工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课题,需要大学教育工作者和社会法制工作者高度重视,相互协作,共同努力,使大学生能科学认识、深刻理解、全面掌握法律法规和法制建设,增强自身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参考文献:

[1]郭璐.在职业大专院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加强法制教育的重要性[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5).

[2]朱月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并重[J].科技创业月刊,2015,(3).

[3]曾朝夕,王卓宇.当前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 11) .

作者简介:代洪峰,男,云南行政学院研究生部,研究方向:法学。

作者:代洪峰

上一篇:正确良好幼儿家庭教育论文下一篇:高校财务预算与绩效分析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