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课教育论文范文

2022-05-14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理论课教育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是塑造创新型人格。人格是个体的认知、情感、意志、信念等精神活动的相对稳定的倾向与能力,是个体内在的综合素质的外部显现。创新型人格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伦理、创新能力等方面。

第一篇:理论课教育论文范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践方式研究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践方式研究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践方式研究的重要性,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践方式研究面临的问题,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践方式研究的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和实践水平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践方式;实践教学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中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然而长期以来,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育实践环节薄弱甚至缺失,已经成为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和大学生综合素质高低的重要原因。因此,本文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践方式的研究对改变目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状,加强思政课的针对性、教育性和实践性,推动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践方式的重要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践方式研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必然要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体现,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的必要途径,更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如今,各高校都把实践教学作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方式,如何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把实践环节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中,逐步形成有特色、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模式,对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实践性和教育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践方式研究是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必要途径

开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践方式是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必要途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系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四有”公民的重任。显然,绝大多数学校已经意识到仅仅通过课堂的理论教学来传授知识的方式,远远达不到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而通过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践方式,可以更有效地构建“课堂、校内、校外”三级实践平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生动活泼、操作性强的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勇气,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的能力,学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品质。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践方式研究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手段

教学实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始终绕不开的目标。为了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绝大多数高校引进了社会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相对于过去传统的“知识灌输型”教学来说,自然高明很多。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靠教师讲授为主,对知识难以吸收和消化,无法对学生形成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课堂教学效率低。但纵观各高校的实践教学,虽然是革新的进步,但也见仁见智,存在不少的问题。诸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践理念不够科学,教育实践活动内容不全面性,教育实践活动方式单一性,教育实践管理体制不太完善,教育实践流于形式,教育实践学生参与率较低,教育实践监督检查、考核评估机制不够科学等一系列问题。所以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践方式对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践方式研究面临的问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践理念缺乏科学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践体系方式的成功研究和成功实践都是建立在科学理念的基础之上。没有科学的理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践方式研究不可能取得突破和进展。而科学的理念只有植根在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头脑中,并认同才能实现“内化”到“外化”的转变。而如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实践理念显然存在不科学性。表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者和研究者没有转变观念,在实践教育教学中,传统的教学理念和保守的教育方式对学生树立科学的实践理念造成阻碍。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些概念、原则、结论,而应是一种理性思维,是观察当代世界、当代中国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通过关注现在而着眼未来的眼光和勇气[1]。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践方式单一,学生参与率低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要采取通过对课堂知识的说教、传授和灌输的讲授方法,来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缺乏师生的有效互动,导致教学枯燥无味,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当然,现阶段在重视教学效果的目标下,这种状况因为实践活动的开展有了一定程度的好转。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都会采取一些通行的办法,比如,在课堂上开展课内的“课前十分钟”、围绕课题自编节目表演、课堂辩论、专题探讨等,组织学生外出参观实践,如参观革命基地、参观改革开放成就展等。这些对于提高的实践能力和增强爱国热情确实具有重要作用。但无法忽视的是无论怎样努力,实际情况却是参与人数有限,不可能做到全覆盖。尤其是外出参观活动,通常是学生干部代表参加,结果是少数人受到了教育,锻炼了能力,大多数人没有机会参与。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与学生处、团委、辅导员缺少必要沟通,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实践缺少整体性、系统性

现在高校通常的做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与学生处、团委、辅导员缺少必要沟通,必然出现各行其是、各自为政。课堂教学主要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门的教师来承担,而课外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高校的学生处、共青团、宣传部等部门来组织。两者在开展理论教学或实践教学时缺乏有效沟通,分兵作战。就目前的状况来说,确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育教学不仅仅在课堂,也不仅限于理论教学。对于很多学校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有“教学与实践”的双重功能。不仅要负责传授基本理论知识,而且要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但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再加上平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意识和能力的欠缺,导致“知”的方面比较多,而“行”的方面受限。而作为学生处、团委、辅导员这一块来说,实践活动的教师单纯地为组织活动而组织活动,注重活动的完成而不注重对学生的教育,导致颠倒了活动在教育中的作用,大学生参加活动时只是一种被动的“行”,缺少“知”的提升。其结果“知”与“行”之间的距离人为拉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缺乏有机整合,致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实践缺少整体性、系统性[2]。

(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成绩考核评估机制还不够科学、全面和系统

尽管强调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成绩考核评估机制已经很久,但在实际操作中真正做到与传统彻底切割的很少。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还是主要通过传统考试来评价学生的成绩,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存在许多问题和弊端。主要表现在:第一,考试形式老套、单一,在考试内容上存在着教考分离的现象;第二,题型、知识点的分布不合理。主要题型有名词解释、选择题、问答题、辨析题、论述题等;第三,试题难易程度难以把握。题目太简单,上课不认真学习,会导致学生轻视思想政治理论课;题目太难了,学生、教务管理部门有意见,认为会影响学校声誉和学生就业;第四,试卷批阅弹性大。在批阅问答题和论述题时弹性非常大,不严格按照评分标准和参考答案[3]。第五,无法把社会实践教育纳入生成绩考核评估机制,势必造成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

三、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践方式研究的对策思考

(一)转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实践方式理念,坚持科学发展理念

对于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践的研究者和实践者而言,要在整个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践过程中,始终贯彻科学发展理念。所谓科学发展理念,其核心是以人为本,简单地说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杜绝在实践过程中教师高高在上,学生绝对服从的教育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把学生当作平等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同时,“科学发展理念”顾名思义,要科学而且要发展。所谓科学,对于指导整个实践的理念而言,我们在整个实践的过程,从实践的大纲、计划,到实施与反馈等整个环节都要符合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而且从人性化的角度来说也要符合学生基本的思想道德的接受规律和发展规律。所谓发展,我们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通过开展行之有效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生活中、在社会中、在行动中都能够提高能力展现价值,而不单单是为了活动而活动的“面子工程”。

(二)建构“课堂、校内、校外”实践教学三级立体化的实践教学平台体系,为实践教学搭建广阔平台

为解决学生参与率、大多数学生无法通过实践活动得到锻炼的难题,本人认为建构“课堂、校内、校外”实践教学三级立体化的实践教学平台体系是当务之急。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探索出了一些比较好的做法。

第一,改革课堂教学,丰富课堂实践教学形式。在多年的教学探索过程中,我们探索出一种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即将学生按5~8人不等编成若干个小组,各课程根据课程特点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各种课堂实践教学活动,如“概论”课通过鼓励学生上台“指点江山”(点评时事)、“激扬文字”(如“我与科学发展观”主题演讲)、情境模拟(如哥本哈根会议模拟)等形式展开教学互动;“基础”课通过课前小品活动、模拟法庭、辩论赛等形式开展教学。此外,各课程都尝试了师生角色互换,在课堂上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讲课”的“反哺教学”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第二,拓展教学的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实践教学。学校内以学生社团为依托,以重大节日、纪念日或国内外重大事件为载体,在校内开展与理论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的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如在每年两会期间,制作“聚焦两会”宣传橱窗,让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的信息,国家的方针政策,培养学生关注时政、心系天下的胸怀;在西南干旱期间,开展“倡导低碳生活,支持西南抗旱”的大型签名活动和宣传板报,让学生及时了解灾情,并鼓励学生以实际行动关怀灾区等。为纪念建国六十周年、建党九十周年,开展系列活动如“建国六十周年光辉成就展”、“伟大的九十年、辉煌九十年”成就展、“知识竞赛”、观看红色电影等让学生充分了解建国以来取得的光辉成就,坚定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第三,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外实践教学。主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整合各种社会实践教育教学资源,搭建广阔的育人实践平台。坚持“互利共赢”的合作原则,与省内外多家企业、地方政府等共建专业实践教学和大学生德育实践活动基地,共同发挥育人合力。主要做法有:一是加强与一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或新农村建设示范基地联系,建立一批德育实践教学基地;二是利用地缘优势,将学校周边的村镇企业建设成学生实践教学活动的基地;三是充分利用我院应用型本科办学特色和实行“3+1”和“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造的大量学生专业实习基地优势,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渗透于专业实习过程,将学生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基地。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基地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外实践教学活动。参加活动的学生回来在课堂上开展现身说法、谈心得体会及课外制作宣传板报等形式给未能外出参加活动的学生进行宣传教育,通过这种“点”带“面”、点面有机结合的方式保证了实践教学的参与率和实效性。

(三)建立以学校党委统一领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教师为主体、学生处、团委、辅导员队伍等为补充的教育实践体系,齐抓共管,多管齐下

本人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践应当建立建立以学校党委统一领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教师为主体、学生处、团委、辅导员队伍等为补充的教育实践体系,齐抓共管,多管齐下。从学校层面来看,学校要高度重视,落实经费、给予政策支持;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要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制定实践教学计划和相关实施方案,通过学校协调统筹,纳入常规教学日程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整体规划,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对实践教学的“导”与学生管理部门的“管”结合起来,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负责实践教学各项活动的主题设计、策划并且作为带队教师直接参与活动的全过程,科学指导学生完成实践任务;从学生处、团委、系部辅导员的职能方面来看,学生处、团委、系部辅导员应发挥组织协调功能。只有各层面,各部门既有分工又有协作,既有领导,又有执行,才能建立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的大德育实践组织体系,既能保障教育实践的组织问题,亦能有效解决实践教学活动“知行分离”问题,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践工作的顺利完成。

(四)建立科学、全面和系统的教育实践考核评估机制,使学生成绩评定得到全面客观的评价

针对前面分析的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存在诸多弊端,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革。首先,围绕教学宗旨和目的,实行考试形式多样化。我们可以平时模块考核、论文交流、演讲等多种方式来检测学生的知识。其次,科学命题,进一步丰富考试内容。精心设计,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压缩需要死记硬背的试题所占的比重,增加一些案例分析,理论联系实际生活的题目。第三,把学生社会实践的情况纳入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考核体系,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深入群众、体察民情,增强大学生和群众的感情交流,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3]。

总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践方式的研究,不仅可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水平,而且可以让学生多选择恰当的教育实践方式参加社会实践,对于提高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蓝文权,蒙运芳.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

[2]高红艳,等.“社会实践”之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再思考[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8,(2).

[3]计毅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探析[J].教学与教学研究,2009,(5).

The university thought politics theory class educates practices the way research

ZHANGa-lan

(Guangdong baiyu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450,China)

Key words: University thought politics theory class;Education practice way; Practice teaching

作者:张阿兰

第二篇:谈谈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教育

【摘 要】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是塑造创新型人格。人格是个体的认知、情感、意志、信念等精神活动的相对稳定的倾向与能力,是个体内在的综合素质的外部显现。创新型人格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伦理、创新能力等方面。塑造院校生创新型人格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教育功能,要发挥好这一功能必须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创新教育能力、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创新教育元素、创造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的创新教育氛围。

【关键词】思想政治;创新教育;方法

创新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但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工程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养院校生创新素质和创造能力的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它通过创新人才应当具备的道德品质、健康人格、竞争意识的培养,提高院校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创造才能。同时,积极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创新,以满足创新人才的成长需要,实现创新教育的目的。

一、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创新教育能力

创新教育精神、创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知识、创新心理特征及其他一些重要的相关素养是形成和发展教师创新教育能力的基础,也是教师自主而有效地实施创新教育的必要条件。教师应当具有营造适应创新教育需要的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的能力,建立起开放、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以有助于学员求新求异的批判精神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还要善于对学员进行研究,这对完成创造性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合理性及实效性均有益处。教师应掌握了解学员的方法、增强对学员个性、潜能等方面的研究能力。只有这样,才有条件进一步发展其促进学员个性化发展能力和开发学员潜能的能力。教师不仅自身要有良好的人文素质,还要具备塑造学员人文精神的能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实现创新教育,关键是教师的素质。作为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品德素质、精湛的业务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高尚的人格素质,这样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二、积极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创新

积极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创新,满足创新人才的成长需要。院校为院校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但是,目前院校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著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严谨有条、创新不足,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的现象。许多教师的讲授方式还在沿袭传统的单向“填鸭式”灌输,缺乏生机和活力,学员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积极性得不到应有的发挥。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国家先后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了三次改革。每次改革都是服从于时代的变化,服从于时代对我们国家所提出的新的历史使命而作出的选择,都是为了使人才的培养更加符合国家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从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出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基本理念、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应以学员为主体,从当代青年学员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维特点的现实状况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生动活泼、入情入理的教学形式和模式,构建创新体系,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多种教学方式的运用,特别是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手段,使教学变得直观、形象、感染力强,能够启发学员主动思考,活跃课堂气氛,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变学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增强学员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教学方式的改革,会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形成一个崭新的教学氛围和体系,可以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参与行为,有利于学员主体地位的确立,使其素质和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充分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既是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吸引力和实效性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院校生创新素质的必要手段。

三、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的教育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教学方法使用得是否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效果甚至成败。所以,加强教学方法的学习和研究,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对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证明,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是当前提升院校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学存在着“五多五少、五轻五重”的现象,即知识系统化多、抓重点少;理论讲得多,联系实际少;演绎方法多,归纳方法少;内容重复多,新信息少;课堂教学多,社会实践少;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员主体作用;重灌输,轻启发;重明理,轻导行;重理性说教,轻情感激发;重言传,轻身教。另一方面,在现有条件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又难免会受到时间、空间、教师个人素质、学员整体素质、设施甚至教学经费等因素的影响,所有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就是:尽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希望以最受学员欢迎、最有效的方式和手段组织教学,却依旧不可能在任何时候都以适当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将丰富的教学内容呈现给学员,不可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员在视觉、听觉、思维和创新上的诸多需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的特点,对教学方法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员的认识问题、教学的环境问题,学员的学习动力问题等,都需要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来加以解决。

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大趋势应当是统分结合,即大班互动与小班辅导相结合。可以这样讲,如何突破大堂课教学瓶颈是摆在全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前的一道创新课题。基本思路是首先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一体化,减少相互重合的内容,将教材体系转换为课程体系,再将课程体系整合为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在课程一体化基础上进行小班授课与大班授课的对比实验。最后在基本不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平均工作量与课程体系基本信息量的基础上减少培养方案的授课时数,普遍回归小班教学。

参考文献

[1]林桂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教育:教师素质是关键[J].理论探索,2011(19):56-57.

[2]陈红曼.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培养院校生创新能力的思考[J].文教资料,2008(10):206-207.

[3]金春姬.创新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J].林业科技情报,2007(3):128-129.

作者:荆胤淇

第三篇:高等职业教育理论课教学模式探讨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理论课程体系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与实践教学和素质教育一样在职业教育舞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目前人们对高职教育专业理论课还存在一些错误观点,在其教学模式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理论课存在的主要错误观点、教学模式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高职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措施三方面对高等职业教育理论课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理论课;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杨娟(1975-),女,江苏东台人,三峡电力职业学院经管系,高级讲师,经济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旅游管理。(湖北 宜昌 443000)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可分为理论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贯穿全学程的素质教育体系。目前大多数学者和教育专家都热衷于讨论课程体系当中的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教育体系,而构成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之一的理论课程体系则较少有人问津。但不管是哪个专业,实用性、操作性再强,基础的专业理论学习都少不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人们对高职教育专业理论课还存在着一些错误观点有关,而这些错误观点也致使这类课程教学模式里存在的诸多弊病被人们忽视与遗忘。而这将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妨碍我国高职教育的持续发展。所以怎样客观地看待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理论课的作用,改革以往理论课的教学模式,以“实用为主,适用为度”为标准上好上活理论课,确是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应当共同关心和不断探讨的话题。

一、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理论课存在的主要错误观点

现在教育界乃至全社会一致认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是社会经济、生产及行业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人才。但有些人对这个“高等技术应用人才”进行了错误的解读,目光只盯着“技术应用人才”而忽视了“高等”二字,因此有些职业院校和专业教师只注重实操性,认为理论知识只是纸上谈兵,无助于高职学生职业技能地培养,理论知识根本可以忽略不计,在课程设计和教学行为上直接或间接地淡化和忽视对学生行业理论知识的教授,学校和教师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态度也使得学生们对理论学习热情不高,对理论知识缺乏重视。殊不知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高等职业教育虽然属于职业教育类型,但在职业教育类型中又是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其目标是培养具有某种职业岗位较高的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我们的教育对象除了具有职业实操性外,还应该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对现有职业技能知识进行归纳和整合,从而进一步熟悉和掌握行业技能;也可以帮助学生就业后对自身职业技能进行总结和升华以及更新和提高未来新的职业技术知识。总之,对理论知识地忽视会妨碍学生未来的后续学习和职业发展能力,其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知识结构基础薄弱,只懂操作,不懂总结归纳甚至提升的应用型人才,并非高级应用型人才。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与中专、技校培养出来的纯技术型人才无异,这同样是违背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初衷,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妨碍我国高职教育的持续发展。

二、目前高职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理论课虽然必不可少,但由于受本科院校专业理论课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或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的原因;或因为对理论课的消极态度,导致了高职院校理论课教学模式存在着诸多弊病。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教学观念滞后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历史时间不长,有很多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理论课教师都是非师范专业出身,没有进行过课堂教学的专门训练,致使教学观念落后于教育发展,特别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形势。这将直接影响专业理论课教学内容的选择和采纳,以及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取舍和匹配,使得理论课重点不突出,难点不突破,从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2.教学内容与高等职业教育目标不符

2006年12月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這说明我国极其需要的是高层次、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但目前高职专业理论课在教学内容上大多沿用和照搬普通高等院校“精英型”人才的教学内容,过多地强调理论研究和学术探讨,不符合“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这不仅与高职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严重脱节,也与现实社会中的生产实际严重脱节。这是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理论课在教学内容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3.教学方式单一

这是高职教育理论课教学观念滞后产生的系列问题的又一问题。由于不了解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及先进的教学理念,很多教师仍然采用讲授式教学方法。他们认为与专业实操课不同,专业理论课无非是些专业上的概念与定义,讲授式当之无愧是此类课程的经典方式。总之教师是一言堂,念书本,也不管学生基础如何,是否能愉悦接受。所以在很多职业院校的专业理论课堂上形成了一种“上面老师念经,下面学生睡觉”的尴尬局面。

4.教学手段落后

2008~2009年,入学适龄青年将达到峰值,职业教育将成为“十一五”期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因此高职院校招生比例不断升高,目前高职在校生约占高校学生的47%。不断激增的学生人数要求教师能熟练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经济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目前虽然很多院校新建了多媒体教室,但由于忽视了对教师进行多媒体使用的培训以及对多媒体资源缺乏有效的管理,所以同样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使得理论课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改进高职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措施

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改进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理论课的教学模式迫在眉睫。这种改进要从思想开始一直到具体行为,其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

1.客观看待专业理论课的作用,端正专业理论课教学观念

要改进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模式,要从端正专业理论课的态度开始。职业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专业理论课的教育工作者们应该客观地看待专业理论课。专业理论课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起着巩固和提升高职学生职业技能的作用。既不能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将专业理论课凌驾于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之上;又不能忽视专业理论课在培养高等技能行业人才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和地位。

此外,学校还要注意对非师范类的专业理论课教师进行职业课堂教学培训,或采取组织课堂观摩教学和督导组听课指导等形式,让其了解和领会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观念,正确的教学观能让教师们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在整个行业教育目标框架下适当调整教学内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上好上活专业理论课,使专业理论课不再成为“阳春白雪”而真正为高职教育服务。

2.认真研究培养目标,调整专业理论课教学内容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还处在刚刚起步的发展阶段,很多高等职业院校使用的专业理论课教材还是传统的普通高等院校的教材,其教学内容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培养目标大相径庭。即使使用的是根据高职教育行业培养目标编撰的教材,也因为时间问题,不如普通高校传统的专业理论教材稳定和成熟。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在把握高职教育培养“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技能型人才的大前提和大原则下,认真研究行业培养目标,根据相关行业实际情况和职业生产特点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对专业理论课教材的内容进行大胆的增减与取舍,最后要做到与专业实践课程的成功嫁接。

3.尝试多种教学方式,活跃专业理论课教学气氛

有人说职业教育就是大众教育,也就是说我们教授对象的学习基础和综合素质大多不如普通高等院校的的学生。专业理论课专业定义和概念较多,有些教材的理论论述又晦涩难懂,如果只在课堂上运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照本宣科,会让学生们反感生厌,更别说让这类课程起到良性作用,支持帮助专业实践课程的学习和提高。因此,应改革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根据教授对象的基础和特点,因材施教,尝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专题讲座等多种教学方式,打破沉默,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专业理论知识。

4.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专业理论课教学效果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的要求。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学生数量的急剧增加,传统的教学手段已不能适应现在高职教育迅速发展的需求。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能吸引学生注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将大大节约教学成本,提高专业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因此高职院校不仅要合理配置现代化教学设备,更要注重制定师资培训制度,分层次培养从操作型向开放型发展的现代教育技术骨干,并注意建立现代教学手段的载体——教学设备的使用管理制度以及鼓励教师们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激励机制,更好地适应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理论课的发展趋势。

总之,在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专业理论课必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定式,不断创新,真正实现高职教育专业理论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和素质教育体系的无缝对接,以培养真正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秦光彪.刍议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J].职教天地,2006,(5):94.

[2]张翔.“十一五”期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9):25-28.

[3]杜长征.《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解读[J].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5,(11):14-15.

[4]潘菊素.高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J].教育与职业,2007,(10):20-21.

(责任编辑:苏宇嵬)

作者:杨 娟

上一篇:项目化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网络心理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