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计算机专业课的任务驱动教学法

2022-12-19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过:“坚持一个人无论怎样也不过分的事情, 就是在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 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讨, 自己去推论, 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 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而“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充分发挥计算机专业课实践性的特点, 让学生在课堂根据任务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同时在这过程中掌握知识, 提高了操作技能, 于是他们也就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1“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 (即社会文化背景) 下, 借助他人 (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 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建构既是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 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计算机专业课是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 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计算机知识内容更新换代很快, 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思想。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指导计算机教学, 就会发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很适合。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法, 是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 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 掌握教学内容, 达到教学目标。它是一种以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加以引导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中注重教师教的老套路, 而是以完成一个个任务作为驱动来进行教学, 完成教学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 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 按照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 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计算机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 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 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2“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

更易完成教学目标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是围绕如何完成这个具体的任务进行。教师教学思路清晰, 学生学习目的明确, 更容易掌握学习内容。比如在办公软件教学中讲w o r d中的图文框、文本框、图片、自选图形的使用, 按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不是孤立地介绍各部分的概念、作用和操作方法, 而是将所有内容设计为“制作贺卡”这一具体的任务, 教师通过讲解如何制作这一张贺卡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首先, 教师可以先展示一张做好的贺卡给同学, 同学们看到这张精美的贺卡, 头脑里对贺卡有一个初步的完整的印象。这时候, 教师再分析这张贺卡的结构, 哪部分是图文框, 哪部分是文本框或自选图形, 哪些地方各部分之间可以相互之间替代, 哪些地方各部分不能相互替代等等。通过教师的分析, 学生对图文框、文本框、图片、自选图形等概念就有了直观的认识。接下来教师再讲如何插入、修饰美化各部分等具体操作方法, 这样教学, 学生学得快、学得牢, 而且由于教师备课时教师事先做过一遍, 对学生可能出错或易混淆的地方容易把握, 教学时, 重点难点突出, 而且授课顺序就是制作贺卡的顺序, 这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不论教师教还是学生学, 整个教学过程都显得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顺理成章、轻松自然。

更易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教学中如果总是教师讲、学生听, 学生情绪容易疲劳, 也容易养成上课就等着老师教的依赖心理。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每节课教师都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具体任务, 学生在思想上就有紧迫感, 在教师讲解过程中, 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在学习中, 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 有的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参考书解决, 有的可以同学间相互交流、讨论, 有的则需要教师加以点拨指导。这样的教学, 完全打破了“教师一言谈”的局面, 同时由于教师主要是方法上的指导, 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具体操作, 不再是教师手把手地教, 学生容易体会到自己探索的成功感, 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

更易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的能力。采用任务驱动教学,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围绕完成一个具体任务进行的, 这个具体任务将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 这使得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既是学习教学内容的过程, 也是综合应用教学内容的过程, 这样就把知识的学习和知识的应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计算机作为一种现代化工具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学习中,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 提出实际生活中所希望实现的功能, 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 这样, 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缩短了学习周期。

3“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任务的设计

目前, “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在计算机专业课的教学中, “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 “任务”设计、编排非常关键。一般说来, “任务”设计时一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4“任务”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任务”设计时要注意学生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不同年龄段的学生, 甚至同一年龄段的学生, 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 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 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对于新内容或一些有难度的“任务”, 教师最好能事先演示或给出清晰、详尽的操作步骤, 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实践证明, 学生在完成一个与他们的实际生活与学习密切相关而且比较有趣的“任务”时, 他们会非常专心致志, 乐此不疲。

例如, 在学习“输入文章”的内容时, 可以先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输入一篇自己的短文并保存起来”, 这个任务包含“输入”和“保存”两步操作, 并强调“自己的短文”, 体现了与学生的关系和文章的“短”, 主要考虑不要让学生把大量的上课时间花在输入文字上。

5“任务”设计要注意分散重点、难点

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技能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任务”设计时要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联系等多方面的因素。一般说来, 每个“任务”中涉及的知识点不宜过多, 最好不要有两个以上的重点、难点, 过多会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任务”的规模宜小不宜大, 规模过大, 会偏离“任务驱动”的本意;前后“任务”之间能有一定的联系是比较理想的, 但不要强求, 否则也会加大难度。任务是手段, 便于学生学习、掌握有关的知识、思想和方法才是“任务驱动”的目的。一般不提倡设计一个统领全局的“任务”, 而是要注意由点到面, 逐步介绍各知识点。一开始先让学生有所了解, 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以及相关知识的积累后, 再深入理解, 然后适时地加以概括和总结。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认识、运用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例如, 学习“保存文件”的内容时, 一开始可以让学生把输入的文章保存到计算机默认的文件夹中 (操作较为简单, 不会难倒学生) , 这时不必过早引入“文件夹”的概念,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 学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后, 再介绍“文件夹”的概念及操作, 这时就可以让学生建立自己的“文件夹”, 并把文件保存到自己的“文件夹”中了。

6“任务”设计要注重渗透方法、培养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文中指出:“鉴于可以预见的变革速度, 我们可以推测知识会越来越陈旧和过时, ……总之, 他们必须学会学习,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 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的人。”面对计算机专业发展的日新月异, 教学内容很难超前或与社会同步。学生学习到的一些知识与技能, 过不了多久往往就会过时。因此, 计算机专业课在介绍基本概念、原理以及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等相对稳定的内容的同时, 应注重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特别是应用计算机处理实际问题及独立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常言说“授之以鱼, 莫若授之以渔”, 只有让学生学会学习, 具有选择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才能终身受益, 价值永恒。

在教学过程中, 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各个方向去解决问题, 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 防止思维的绝对化和僵硬化;培养学生产生大量疑问、不受固定模式约束的能力;要鼓励学生学会大胆猜想、判断, 并将其猜想作为逻辑推理的一种形式和发展学生创造力的一种重要手段, 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同时, 培养能力、领会思想方法重在“渗透”和“潜移默化”, 不应该把方法当作知识向学生灌输。因此, 教学中让学生完成的“任务”, 要注重讲清思路, 理清来龙去脉, 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在掌握了基本方法后, 能够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 开阔思路, 增加完成类似“任务”的能力,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能够尽可能多地产生学习迁移。

同时, 很多学生喜欢独立地获取知识, “任务”设计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探索和自我开拓的余地, 培养学生用探索式学习方法去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例如, 学习“制作多媒体作品”时, 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创新, 利用各种资源, 通过不同渠道、方法收集各种多媒体素材, 然后再用不同的工具软件 (如Word、WPS、PowerPoint、FrontPage等) 制作出具有个性特色的多媒体作品。

7“任务”设计要注意个别学习与协作学习的统一

“任务驱动”教学法还强调个别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 要注意以适当的比例分别设计出适合个别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任务”。对于个别学习的“任务”, 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独立完成, 培养学生的独立自立能力。对于协作学习的“任务”, 则要求由多个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协作完成。计算机网络环境为协作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教师可以依照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年龄等特点, 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协作学习以小组讨论、协商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 旨在通过学习群体的智慧, 完善和深化学习个体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小组协作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启发、诱导, 把活动主题引向深入, 从而揭示问题的本质、规律。协作学习把个别学习环境下学生个体间的竞争关系转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 把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单向或双向交流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 使学生们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增长知识技能, 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例如在Powerpoint的教学中对于标题、表格、组织结构图等单张幻灯片的任务设计中可以让学生单独完成, 而在后面Powerpoint的应用中如制作一个项目报告则可以分小组进行, 组间合作、组际评比。

从上述的分析中, 我们看到任务驱动教学始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以任务作为驱动,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 把书上死的理论变成活的应用, 教师的引导、点拨更多的是把知识加以引申, 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 点面结合、以点带面、以旧带新。任务驱动教学法较好地解决教与学的矛盾,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教师的引导作用, 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模式, 是温故而知新、因材施教的传统教学法的充分拓展。

摘要:“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本文结合实践总结出了该教学模式在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中的优势和运用该模式的关键。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课,任务驱动设计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M].电化教育研究, 1997 (3, 4) .

[2] 叶澜主编.新编教育学教程[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1, 8.

[3] 薛维明, 王振灿, 金健舟.中学计算机教学法[M].清华大学出版社.

[4] 杨威, 史春秀, 巩进生.信息技术教学导论[M].电子工业出版社.

[5] 李念平.任务驱动强化实践——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初探.信息技术教研网.

上一篇:翻译中的语境与词义选择下一篇:浅谈LNG接收站的返输装船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