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语言教学初探

2022-10-26

第一篇:初中数学语言教学初探

数学教师教学语言艺术性初探

福州英华英语学校

李婷婷

【摘要】语言是人类进行思维和交际的工具。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是多方面的有机结合,在数学教学中,探讨数学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是一个十分有益的新课题。加强数学教学的语言艺术性策略思考应包括数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思想性、情感性、启发性、趣味性、生动性和灵活性。

【关键词】数学教学语言 界定

必要性

策略

语言是人类进行思维和交际的工具。是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信息载体。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中脑力劳动的效率。”(1)教学语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扉,引导学生开启知识之宫的钥匙,如果教师的教学语言不能以声引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不能做到声情并茂,情理双至,便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很多教师只重视了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训练,而忽视了自身教学语言的锤炼,以致影响了教学效果。

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课堂教学过程就是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教学语言。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教师语言的情感引发着学生的情感,所以我们说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它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的手段。我们先要了解教学语言艺术的类型,即有叙述性语言、论证性语言、说明性语言和描述性语言。由于教学语言艺术具有科学性、教育性、口语化、趣味性和启发性的特点,所以对教学效果、学生的发展和教师自身思维品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其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也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以及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面本人将针对于数学老师语言艺术性的界定、必要性及加强教学语言艺术性的策略思考进行阐述:

一、教学语言艺术性的界定

数学课堂语言是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性,正确处理教学中各种矛盾,正确有效地把数学知识传递给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种具有审美体验的语言技能活动。是师生互动的媒介,是师生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是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最有效的知识信息载体。数学教学语言又分成数学教学用语和一般教学用语。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基本上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一)教学语言要准确规范,严谨简约

数学教师对定义、定理的叙述要准确,不应使学生发生疑问和误解。严谨,除了具有准确性之外,还应有规范化的要求,如吐词清晰,读句分明,坚持用普通话教学等。简约,就是教学语言要干净利索,重要语句不冗长、要抓住重点,简捷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要准确无误,不绕圈子,用最短的时间传递最大量的信息。

(二)教学语言要形象有趣,通俗易懂

教学语言既非书面用语,又非口头用语,要通俗明白,使学生听得有滋有味,教师应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教给学生丰富的数学素养,通过驱动学生的数学想象,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

(三)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比喻恰当

幽默是一种较高的言语境界,它富有情趣,意味深长,数学教师的语言幽默,其作用是多方面的:一是可以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绪。二是可以提高批评的效果,让课堂违纪地同学心悦诚服。三是幽默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提高思维的质量,课堂教学的幽默,应和深刻的见解、新鲜的知识结伴而行,教给学生理智,学生会产生会心的微笑,获得美感享受。

二、加强教学语言艺术性必要性分析

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2)由于数学语言是一种由数学符号、数学术语和经过改进的自然语言组成的科学语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般不宜直接使用数学语言作为讲授语言,尤其在小学阶段,我们必须根据孩子的知识基础和心理特征,将数学语言转化成容易被学生所接受的语言,即采用数学语言和教学语言融为一体的语言——数学教学语言。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多种多样,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又和教学效果的好坏紧密相连。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语言的自控、语病的出现,体态的不合理运用等,不然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不到数学教学的目的,更不用说提高教学质量了。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达到数学教学语言科学性、艺术性的辨证统一。对于数学教师来说,有一句很简洁的话可以概括我们所做的工作,又是艺术。”众所周知,在诸多的科目中,普遍都认为数学学科比较呆板、单调和乏味,而数学本身的内容也不如语文那么生动形象。但事实并非如此,一堂好的数学课,对学生来说,不仅使他们获得知识,而且是一种美的享受,有时不亚于电视的艺术魅力,一节数学课是否成功,不仅有传统的标准,而且也应有审美标准。仅可以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而且可以突出重点,避免重复,深刻的印象,做到说话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言简意赅。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语句不冗长,简洁概括,教师要吐字清晰,读句分明,并坚持用普通话教学。使用他们最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准确、入耳"。(4)可见,在数学教学中,探讨数学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是一个十分有益的新课题。

三、加强教学语言艺术性的策略思考

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是许多方面的有机结合,包括数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思想性、情感性、启发性、趣味性、生动性和灵活性。下面就加强数学教学的语言艺术性策略思考谈谈我的看法和体会。

(一)数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结构很严密的学科,每个概念都有其确定的含义,有确定的条件。作为数学教师,语言不能含混不清,似是而非,否则语义偏差使学生产生歧义。因此,我们必须把教学语言的科学性放在首位,在必须准确、规范、精练和逻辑性强上。

所谓“准确”是要确切地使用概念,用规范的语言科学地进行判断,错。韩愈早在《师说》中就提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算法、因果关系等方面的语言叙述要准确、精练,不应使学生产生疑惑和误解。要阐明数学概念、性质、法则的内涵和外延,教师必须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有透彻的了解。“数”与“数字”、“除以与”“除、”“时间与”“时刻等”概念如果混为一谈,就违背了同一律;又如讲“这个正方体的面积”时就忽略了“某一面的面积”这一前提条件;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们每个人也是轴对称图形”之类的语言很自然的就脱口而出,同样,有的教师指导学生画图时说:“这两条平行线画得不平行等就违背了矛盾律;而“所有的分数都由分数线、分母、分子组到三个面”之类的语言错误就在于以偏概全,缺少准确性;“大约、(3数学教学,这就是说,"像钉子,往往因为一字之差而而科学性就体现要求科学性不发生差任何物体最多只能看”、

衡量——声声

比如90度”语言艺术即) “既是科学,数学语言简洁而精炼,不还可以在学生头脑中留下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精练,每个定理都这就是要求教师对法则、定律、“自相矛盾"的故事又重演;”,“这个直角没画成”成、“”“差不多“多(少)得多”、“多(少)一些”等这些表示可能性的词语也不可小视它们的作用。

同时,教师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授课,不能用生编硬造的土话和方言来表达。比如,不能把“平移”讲成“平行移动”,不能把“四千三百(4300)”说成“四三零零”。

另一方面,在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时,举例一定要要适当,要反映概念的本质。例如笔者曾听过一位低年级老师教 11 的认识时,是这样给学生讲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学 11 的组成和分解,一个一和另一个一合起来就是 11 , 11 呢又可以分为两个 1 。”另一位低年级的老师在教加法时,给学生作直观演示:“同学们看老师左手拿几根小棒?(生答 5 根),再看老师的右手拿着几条粉笔? ( 生答 3 条),合起来一共是多少? ( 生答一共是 8 )。”教师边说边写了 5 + 3 = 8 。接着老师要求学生口头编加法应用题,有个学生举手就说:“我家有 3 4 。第一例由于老师的语言表达不准确造成了知识性的错误。者说 1 个 10 和个 1 。第二例,由于教师选择的实物教具不确切,同时加之教师语言表达的不完整,使学生把不是同一类的加在一起。数学教学语言要简洁而精炼,不仅可以节省时间,重复,还可以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的审美感染作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做到语句不冗长,简洁概括,要吐字清晰,读句分明,并坚持用普通话教学。位教师在上“直线和线段”一课时,想通过提问让学生总结出直线的特点,师问:直线从头到尾有没有端点?生答:有。本意是想通过设问强化直线没有端点,但“从头到尾”一词,产生了误导,使答案意思相反要语言精练,少说废话,才能提高效率,就是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更丰富的内容。这些问题的存在更说明数学教师的语言表达,要具有逻辑性、严密性,合乎逻辑推理。数学中的术语既不能增加内涵又不能减少外延。解和提问语言要准确,吐词要清楚,态度要和蔼,问题要严密,把抽象化为具体,把深奥化为浅显。要提高课堂效益,数学教学语言艺术性的前提是语言的科学性。统一。

(二)数学教学语言的思想性现代素质教育观认为,所谓数学教育就是以数学知识(及其应用)多种养料以促进学生自我生长的教育。为思想和精神得到了良好的生长,这样的的数学素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数学思想和数学知识相比,前者呈短暂的,思想的有效性却是长期的,能使人在形态是活泼的,能使人的心灵数学思想的突破或新数学思想的创立;如数学家乔治波利亚所说:法国大数学家彭加勒指出:整齐和神秘美等能力的人,而且只限于这种人。

因此,就数学教学而言,有句俗语很形象,和美学因素欠缺的数学教学,子播种在学生的心田,方法的领悟,受到数学美的熏陶,个 1 组成 11 ,(一台电视机十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更模糊了学生对“直线”一词的理解。因此,数学教师一定作为教师,

人的行为素质自然会随之而得到改善。“受到召唤“完善的思想方法犹如北极星,“能够作出数学发现的人是具有感受数学中的秩序、是刻板而不健全的教学。又能把学生领进华美的数学殿堂,从而从根本上培养其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又可分成 3 个人拖泥带水,说话要有条理,我们所要追求的正是艺术性和科学性的辨证的其中,生长主要是指思想方法和求美精神的生长。

“隐性”,后者呈“受益终生”。数学发展的历史还表明,” “没有翅膀的鸟儿,飞不远这时全班学生异口同声地答道一共是11 个 1 =4 )把学生教糊涂了。漫无边际,都将失去课堂教学语言使用他们最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显性””;知识存在的形态是呆板的,美的存许多人通过它而找到正确的道路。我们的目标是既能把知识与思想的种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达到对数学思想是由 11 个11 里面有 1 而且可以突出重点,不要颠三倒四,“教”学上下功夫。为培养基,(5)对于儿童来说,数学创造往往来自旧”。思想方法贫乏 1 组成,或 10 和 1 避免一

教学中的讲综上,从中吸取因正”对称、个人.一台电视机,一共是多少?” 11

1 11 , 个

提高课堂效率,要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应在。但是,很多知识的有效性是数学发现往往起因于思维的乐趣或数学美的召唤。和谐、

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启蒙基础。

(三)数学教学语言的情感性

“情感是一切艺术之母。”情感性是艺术的内隐特征。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切乎义。” (6)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话,言简意赅,发人深省:语言、语声、语义可以通向情感,情感又可以接触心灵。有情感性的语言,不但能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而且可以直接诉诸他们的心灵。我们的教学语言艺术来自教师对事业的高度的敬业精神、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热爱和自觉提高自身教学语言艺术的恒心。正如特级教师于漪说的:“教学语言要做到优美生动,除了知识素养、语言技巧外,还必须倾注充沛、真挚的感情。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只有对所教学科、所教对象倾注满腔热情,教学语言才能显示其生命力,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

(四)数学教学语言的启发性

“教,是为了不教。”(7)教师的教学就应该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也就是上面所说的思想性。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含蓄不露,发性的艺术效果。

例如在讨论一道估算题时,先在情景中出示两个数据:“你们想要这两样东西吗?”

“买这两样东西,你们估估要多少钱?” “还有其他的估法。”

“这也是一种估法,但与前面相比,哪种方法好?为什么?“怎么列算式?”

“ 542+387=929是这样吗?” 老师把算式中„=‟改写„≈‟,这就是今天要给你们介绍的新符号你们想一想,它象什么?”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用鼓励的语言去启发学生,谁还能补充?""谁来试一试?""相信有不少同学能把图案画得更美丽。能自己想出来。""能不能想出更好的解法?""看谁想出的解法最多。"等等。教师应注意把握启发的火候,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握启发的度,防止未启已发,和启而不发的现象。为此,教师应透彻地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的具体情况,准确地估计总是对学生而言的难度。的教学用语不同,留给学生的思维空间也就不同。

(五)数学教学语言的趣味性 没有无情感的纯认识,也没有无认识的纯情感。形象、有趣的教学语言,增加教学语言的趣味性、幽默感,既可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教师应尽量用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来弥补数学教学内容本身的呆板、枯燥,使学生能从原以为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腊(指十二月),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这样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通过驱动学生的数学想象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

同时,数学教学语言还应有幽默感,这样可以使讲课变的风趣、诙谐,魅力。幽默是一种较高的言语境界,它富有情趣,意味深长,数学教师的语言幽默。但注意语言的幽默要有深刻的智慧,要让学生在笑声中领悟知识的丰富,一味的取乐。因为对于课堂把握能力不强的老师,面对一群小孩子会造成尬。

耐人寻味,发人深思,达到富有启mp3 542元、单车” ------约等号。如"他的方案很有道理,8),抓住时机启发,9)如"

一、

三、

五、

七、

八、

十、不能为幽默而幽默,” 387元。 它很漂亮,

把用生动、或者”的尴受到强烈的感染。“""我相信你们对于同一个教学内容,教师用的启发性小学生是天真烂漫的少年儿童,(具有一定的艺术“放开收不回有时课堂也可以穿插小故事、顺口溜、歌谣、谜语等,使数学教学妙趣横生,也有利于学生理解、接受记忆新知识。

下面是关于趣味性的几个例子:

一位教师教“除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情节:星期天,蘑菇屋里的兔妈妈到野外采了好多蘑菇来,她要把采来的6个蘑菇分给两个儿子吃,你该怎么分呢?请学生上黑板分,并说说为什么?当分到两人一样时,揭题进入新课教学,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引导思维,还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

课堂上出现了这样一个小插曲:吴老师让学生用折纸的方法表示出1/2,可有个学生却折出了1/4,吴老师并没有责骂她,而是借题发挥,积极地评价了这个学生:老师要感谢你呀,你的想法真是太有创意了!你不仅想到了用折纸的方法可以表示何表示1/4,真不错!其他小朋友想不想学学她?来,动手试试你们还能表示出哪些分数?这里巧妙地化解了学生的尴尬,也激励了其他学生。语言亲切感人,特别对待后进生,他们的自尊心,找出“闪光点”给以“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感到自己的进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

例如,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下,学生课堂插嘴的现象越来越多,种轻松、活泼、没有约束的气氛中学习,使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这是一种真实的、积极的、有意义的现象。如果能盘活这种“插嘴现象”,将教学进行二度开发,使学生插嘴成为教学资源,成为学生探究知识、发现规律的新起点。这就要求教师如何去组织语言进行临场发挥。教学“时、分、秒的认识”,正当师生讨论激烈时,突然一个学生举手说:班哄堂大笑。“你去!”老师无奈地说。说完却有了主意:“小朋友,我们一起在心里默默地数,看这位小朋友去了几分几秒?”该生回来后,学生纷纷将自己感受的时间与别人交流。这样的插嘴通过教师别具匠心的具有幽默感的过滤,转化成一支美妙的插曲。

(六)数学教学语言的生动性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教学过程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快乐的在教室坐40分钟,并在这段时间里学到知识,就需要我们教师下番苦功、首先,要用形象化的通俗的语言去解释抽象的数学概念。我们要善于用生活中的实例、扼要的口诀,以及充满童趣的语言把内容讲的生动、通俗。例如:在讲加法交换律时,可用生活中的实例来类比,两条鱼加三只鸡等于三只鸡加两条鱼,同理低、中年级教学时,可借助于“讲故事”、“数学迷宫”、“智慧老人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可采用“抢答”、“用手势回答”等来调动课堂气氛。在数学课带领孩子们唱歌,

(七)数学教学语言的灵活性

马卡连柯说过:“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针对学生的差异性,教师应该运用不同的语言形式。班里总有尖子生,三种类型的学生,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做到面面俱到,深入浅出,全体学生,不使一个学生掉队。教学语言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知识能力、意志、性格的差异,使学生对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能愉快的接受,积极的响应。将课堂中对各层次学生的随意性"评语"变为可激发学生更积极思维的特意性"评语",趣,强化效果。特别是对学困生,要更多地使用表扬和鼓励性的语言,和谐的语言环境中愉快地学习。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该用不同的语言去表达;在不同的时间、同的语气、节奏讲话。一般来说,对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应注意语气更柔和、更通俗,富有童趣。而面对高年级学生语言应更简练,富有哲理,语言的节奏可适当快一些。由于课堂教学的因素是复杂多变、丰富多彩的,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足够的教学机智,1/2,还超前学会了如维护“我要小便。”全 动足脑筋。简明2a+3b=3b+2a。

笔者曾经见过一名老师”(10)

中等生,学困生这样才能照顾兴趣、情感、爱好、从而提高兴使学生在一种积极而场合,应该用不应该能灵活地根据

原因是由于学生在现今那怎样才能让小学生安耐心、”等一些故事情节,而对于明白易懂,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情况,及时调节教学语言的速度、基调、音量、节奏,语气等,使教师的语言更能被学生所理解,更能有效地启发学生。

数学是一门科学,但是数学教学却是一门艺术。夸美纽斯说过:“教育人是艺术中的艺术,教育人使用的语言是艺术的语言。”(11)我们教师所要做的,就是要特别研究语言的艺术性,要像剧作者那样在剧本中斟词酌句、像演员在舞台上处理台词一样,使学生寓算理于情趣之中,拨云见日,茅塞顿开,点燃起五彩缤纷的智力火花,导演出一幕有声有色的科学的“话剧”。

第二篇:初中英语教学中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应用初探

当前英语教学模式已不在适应新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现状,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应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成为必然。在中学英语教学领域, 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英语学科的“新课程标准, ”其宗旨是加强能力的培养, 尤其要倡导培养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同时, “新课程标准”还强调发挥教学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水平和改进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功能, 这无疑是对过去过于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的倾向的一次实质性变革。英语课堂因此而更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的学习过程, 而不仅仅是学习的结果。“任务型教学”的实践正是在新课程标准即将正式推出之时这样的背景中展开的。

一、问题的提出

任务型教学途径是 20 世纪 80 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该模式是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发展形态,它把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

语言学习的“任务”是指有目标的交际活动。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目的和语言项目,设计出操作性强的、任务化的教学活动,学生通过多种语言活动完成任务,达到学习语言和掌握语言的目的,简言之即“用语言做事”。为验证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在农村初中的可行性,我们成立了“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课题组,把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理论运用到初中英语教学中,希望通过开展本课题的研究,促进农村中学英语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英语教学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任务型”教学的步骤

Willis(1996)认为,“任务型”教学可分为三个步骤:

1)前任务(pre-task)——教师引入任务。

2)任务环(task cycle):由任务(学生执行任务)、计划(准备如何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以及报告(报告任务完成)三个环节组成;

3)后任务(post-task):由分析——学生通过录音分析其他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和操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两部分组成。

“任务型”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不仅在运用中学(learning by using),而且为了运用而学(learning for using),它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去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即做各种事情),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也就是用英语做事的能力)。“任务型”教学的关键在于任务设计,任务的设计必须具备意义性、完成性、差距性、运用性、真实性和运态性。

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获的情感体验和调整学习策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其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笔者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做了以下尝式,探求有效运用任务教学模式。

一、语言知识与能力的设计

在设计任务型语言教学时,对教师最大的挑战就是任务的设计与分析。在设计任务时,教师必须考虑语言知识的目标、语言能力的目标;要考虑如何使学生掌握教材中的语言点,并把这些与任务活动结合起来。在任务型教学中,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仍然需要把语言(语法、词汇、语音)放在重要位置。不仅需要考虑学生应该做什么,还要考虑学生能做什么,以及如何一步一步让学生达到最终的目标。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学生需要具备什么语言能力,才能完成教师设定的任务。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时,教师应选择那些对完成任务有用的必须用到的语言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在设计任务时,不仅要使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可以在真实生活的情景中练习主要的语法、词汇,而且可综合地运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

二、设计要考虑学生的需求与发展

教师在设计任务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经历。所谓生活经历主要包括学生出身、家庭、社区等方面的经历,是学生熟悉的,有亲切感的内容能够反映他们的思想和感受,诱发他们行动的欲望。

设计任务要考虑学生的能力范围。学生的语言能力是任务完成的基本条件。任务型教学的核心是“用语言做事”语言是工具,是完成任务的物质保证。所以,只有根据学生的语言能力情况设计任务,才能保证学生按照预想的程度完成任务。例如,同是有关音乐方面的任务,初一学生可能只能完成对不同音乐的喜欢情况的调查。高中学生可能能够完成同学们对各种音乐不同理解的调查。

三、设计任务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

设计的任务要看是否符合目前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水平。防止任务设计得过分“小儿科”,低估了学生的潜能与认知能力,如果任务设计过于简单,学生会觉得索然无味。但同时也要注意不要把任务设计得过难,过多地依赖其他方面的智能或其他方面的知识基础,结果也会使学生失去信心或花费太多的时间。

四、学生的持续发展是任务目的的具体表现。

现代教学的目的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 、经验,而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 ,学会创造。不仅是为了眼前的现实,更多的是为了以后的持续发展。所以我们在设计任务时必须考虑足够的空间,让学生有所感悟,有所作为,有所发展。这个“空间”就是学生的自由度,不要捆住学生的手脚,更不能束缚他们的思想。有些老师喜欢标准答案,喜欢包办代替,喜欢暗示诱导每个教学步骤都替学生设计好,并希望他们按照预定的轨迹走。这些往往不利于学生的持续发展。

因此,设计的任要具有挑战性,能让学生体验成功,引导学生逐步拾级而上。

任务型课堂教学就是把课堂活动任务化,以任务为核心,计划教学步骤。所以“任务”设计的质量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要设计出一项有价值的任务,我们必须认真做好学生需要的分析,切实了解学生想做什么、会做什么、该做什么。学生需要应该包括两大方面:(1)现实社会对学生的需要(即学生共性需要);(2)学生自身的需要(即学生个性的需要)。分析也有两个层面:(1)整体分析,每位教师在每一教学阶段(如:新学段,新班级等)前都必要做一个比较全面的需要分析;(2)局部分析,每位教师在实施每一项教学活动(如:一堂课,一个教案等)都有必要根据已有信息做出教学活动可行性评估。所获得的各种信息是任务设计的前提和基础。

在设计单元任务时教师首先要考虑的是:

1 . 本单元的语言能力目标,或者说:本单元要教会学生能用所学的语言做什么事情,即可以完成哪些任务。

2 . 要完成这些任务,学生需要掌握那些语言知识,如词汇、语法、功能以及文化方面的背景知识。

3 . 在设计任务时要考虑课堂管理因素:某项任务是学分别完成,还是一对一的结对完成,或是由小组共同完成。

4 . 是否给不同水平的学生分配不同的任务。

5 . 课堂组织某项任务所需时间以及准备阶段需要多长时间。

6 . 这些任务是否符合目前学生的认知能力,对于学生学习策略及思维能力的要求。

7 . 问题的复杂程度以及学生运已有的知识与技能的程度。

任务型教学并非一定要把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设计得如同真正生活中的语言活动一样。特别是在小学和中学的初级阶段,比如游戏、比赛、猜谜等等,并不一定是今后学生在生活中都用得到的。实际上任务型语言教学可以从学生学习的第一天开始,可以从字母教学开始。如学生在学习英语的第一天, 就可以独立或分组完成一个任务—调查现代汉语中有多少词语是从英语来的。如牛仔裤、坦克、吉普车、麦克风、沙发等。学生可以轻松地学习十几个单词。他们还可收集各种电器上、商店的各种物品标签上或街道广告牌上所看到的字母。

任务的结果可以是具体的,也可是抽象的。对于小学生来说,许多任务可以是具体、实在的一个成品:如写一张课表,做一幅挂图,画一个小丑,设计一套衣服,通过询问、访谈制成的全班同学生日图表等等。对于初中学生,可以讨论郊游的计划。在学习My home 一类话题时,任务可以是调查谁在家里做家务,并要求同学计划出今后可以帮助家长做什么力所能及的事情。重要的是学生在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时,他们所做的,所说的是有意义的,是集中在语言所表达的意义上;他们可以为了某个真实的目的去交换信息。

设计的任务应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并向学生说明这个任务的目的是什么,参与这个任务之后能学会做什么。成功的任务设计:1)使学生学会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流;2)能使学生在课堂内演练生活中真实交流时所需要的语言技能;3)能激活学生心理和心理语言学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的心理压力降低到最低限度,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4)让学生对自己的错误持积极态度,明白犯错误是正常语言学习活动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阶段;5)使学生积极地参与,任务活动应对学生具有挑战性。

任务的设计应由易到难,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当前的能力和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任务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考虑给不同能力的学生分配不同的任务。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如何完成一个任务的方式及完成的顺序,并可以在最初做的基础上修改或重做。

“任务”并不限于一个或两个,有时一个任务往往又含有几个子任务,而且任务也并不仅仅限于课堂,也可以延伸到课外,对课堂教学的任务进行进一步的补充学习及应用或进行更深一步的补充学习及应用或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索研究等,这些任务可以根据布置家庭作业或研究性课题来完成,也可以根据汇报演出或竞赛活动等等来完成,任务可以是一天完成,或一个星期、一个月甚至一个学期来完成。

第三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初探(推荐)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初探与反思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许孟镇初级中学 郑德宝

一、分层教学的含义

分层教学是“着眼于与学生的可持续性的、良性的发展”的教育观念下的一种教学实施策略。所谓分层教学(同班、同年级分层次教学)就是教师在教授同一教学内容时,对同一个班内不同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的优、中、差生以相应的三个层次的教学深度和广度进行合讲分练,做到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区别对待,使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学有所得,思有所进,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同步发展。教师的教学方法应因材施教,因人而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师也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并灵活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教师应从最低点起步,分类指导,逐步推进,数学课堂做到“分合”有序,动静结合,并分层设计练习,分层设计课堂,分层布置作业,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各得进步。

二.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依据:

1、社会因素: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很多家长文化素质不高,又加之因为新城改造的缘故,很多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父母对待孩子放任自流,疏于引导,上学无用的观念导致我校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数学整体水平不够理想,但现实情况是这些学生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自我意识明显,同时新课标又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因此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就成为了一种必然。

2、学生情况:新课标初中数学教学的三个目标,即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个体发展。因为每个学生的天赋、品格、智能和体能等状况不尽相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及认知的多元化等因素决定于学生发展目标的分层,因此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本着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并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的原则,有意识地将平行班进行学生分层尝试,争取学生个体进步,推动学生的全面提高。

3、心理学依据

人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知识的一种认识活动,数学教学中不同学生的认识水平存在着差异,因而必须遵循人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设计。分层教学中的层次设计,就是为了适应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根据人的认识规律,把学生的认识活动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通过逐步递进,使学生在较高的层次上把握所学的知识。

4、理论依据:美国教育家布鲁明认为,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巨大潜能和个性差异的人,只要善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改善学生的爱好,情感,动机和注重力等,智力因素相对落后的学生同样可以取得好成绩,我国教育家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学生在个性与才能上存在的差异,主张根据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有针对的进行教育,促进学生的正常发展,因此,只要把个性指标和成绩相近的学生分在同一个层内,把教学目标分层化鲜明于教学内容的安排,作业的布置,思想情感的教育和学习方法指导之中,表现在学生身上的,好与差,快与慢等学习特征是可以改变的,而且学生的身心健康也会有很大的改善。从而让活泼的学生主动和协地发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真正实现“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思想,使分层教学得以实现并突显成效。新课标教学目标的六个理念之三: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这些理念表明了分层教学的可行性和可持续发展。

三、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数学应该面向每一位学生,实现全体学生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领域取得不同的发展与进步。当今,教学方式仍为传统的“平行分班”模式,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潜在能力、学习方法、基础知识状况、学习动机、智力水平等存在差异,其领悟教学内容的情况也就参差不齐,并且每个班里学生人数数量太大,假如教师按照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那么长此以往,对于优秀学生来说其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对于后进生来说也赶不上教师的进度,最基本的知识也掌握不了,不能实现全体学生的素质整体提高的目标。因此,实施分层教学很有必要。通过之前实行的分层教学的实验教学,我们发现被试验的班级学生的数学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学生的成绩,在优秀率、及格率和平均分方面均提高百分之十几。由此可见,分层教学方法的试验施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率,实现了我们教学中一直所追求的因材施教的目标。

四、实施分层教学的措施

1、对全体学生进行分层

在新学年开始,教师可以通过摸底考试来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然后通过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个性特征、心理倾向等来判断学生的可塑性,通过两者相结合将学生进行分层。教师也可以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结合学生平常的学习主动性、平时表现、智力水平、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将学生分为A、B、C组。一组学生可塑性好,基础知识也扎实;B组学生可塑性中等,基础知识水平中等;C组学生可塑性差,基础知识不牢固。而且B组学生所占的比例要占整体学生的一半以上,这样可以照顾到全班学生的心理感受。分组应该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重新调整,这样可以使C组的学生积极向上,争取到A组或B组。一组的学生会更加努力而不至于落入其他两个组,争取实现C组逐渐消失,B组逐渐壮大的目标。

2、对教学过程进行分层

A组的学生属于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生,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扩展一组学生的思维;B组的学生属于需要教师点拨的类型,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多提问他们,与他们进行互动,逐渐提高他们的数学兴趣与能力,争取向A组靠拢;C组的学生属于依赖同学及教师型。教师可以在课下多提醒他们完成相应的作业或让A,B组的学生帮助他们,使他们理解教学内容即可。

3、对课后作业进行分层

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教师应该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后作业实行差异化要求。对于A组的学生,教师应该严格要求,使其在完成课本习题、做配套的参考书练习之外,总结解题方法并将同类型的题整理到一个专用笔记本上,以有助于他们进行深入学习。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要求他们做有关数学竞赛方面的习题,提高其创新能力,扩展其思维方式。对于B组的学生,教师就没必要要求其做数学竞赛习题,而应鼓励他们对知识进行总结并思考,争取进入到A组。对于C组的学生,完成课本习题,理解教师讲授的教学内容即可,从而不断树立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4、对考试试卷进行分层

由于对学生进行分层,为了检测出各个层次的学生完成教学目标的程度,教师应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水平各异的考试试卷,以切实做到评价学生的真实水平,为下一阶段对学生进行分层调整做好准备。同时,对于进步大的学生,教师应给予表扬;对于完成情况不好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并辅以相应的激励措施,保护其受伤的自尊心,使学生慢慢进步。

五、总结与反思

总而言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是学生在学习道路上的指引者,教师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并使之趋于完善。分层教学不仅可以实现因材施教的目标,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各个层次学生的水平得到提高,这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采取分层教学方法来达到提高自己学生水平的目的。

第四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之初探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在初中数学中实施分层教学,能够有意识地促进各层次学生内在潜能的充分发挥,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下面,笔者将从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石、基本要求、教学重点、教学策略这四个方面来进行阐释。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基本要求方法策略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和水平,充分考虑学生中存在参差差异的前提下,综合考虑每个学生的智力、非智力等因素,运用模糊学的方法,对同一班级的学生实施分层次,区别对待进行教学,从而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由于受班级授课制的束缚, 教师从备课、授课、作业、辅导、考查到评价, 一般很少能够顾及好、中、差不同层次学生的智能方面的差异, 这就造成了优生吃不饱, 差生吃不了, 中等生吃不好的不良境况。因此,针对现代初中生的特点, 谈谈关于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个人看法。

一、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石

分层教学思想是历史的遗产。“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在我国由来已久,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把学生分为不学而知叫“天才”,即上等,把学而后知叫次等,它是分层教学的源端。此后,宋代的先哲朱熹曾在《论语》中明确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西方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就如何掌握学习理论方面,更是进一步提出了只要给学生提供恰当的材料,在对其进行教学的同时,给予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

初中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发展是有个体差别的,家庭环境及社会因素的影响下,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程度是有差异性的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这从个别化的角度来说就是“层”。而我们由于经济条件和社会环境又要求我们必须把这些孩子合在一起来上课,那么就必须满足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同时,还要照顾到差异,也就是因材施教这叫分,所以分层教学的概念就这样提出来了。

二、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以全体学生为对象。

在数学教学中,着眼点和着力点始终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促进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促使每一个人都获得成功,分层教学正是针对每个学生的差异,为每个学生发展提供平等机会,把目光从少数人转向全体,把发展作为目的,考试只是促进发展的一种手段。 本文源自http:// 如需职称论文代写发表请上星论文网!

(二)差别对待,保底教学。

人与人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根据不同的个性差异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并组织数学教育活动是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的。因此,不应该也不能够用统一目标要求所有的学生。在分层教学中,对后进生适度降低教学要求有利于调动积极性,保护自尊心,但绝不是要降《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所谓“保底”是通过不同的教学活动,最终必须保证后进生达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力争向社会输送合格,甚至是优秀的人才。

(三)关注发展动态评价。

心理学表明,人们成长过程既有相对的阶段性和稳定性,又是发展变化的。分层是因材施教的手段,促进最优发展才是目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区别不同对象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及时灵活地调控学生的分层标准、各层人数的多寡、课堂教学的结构、作业和考查的尺度、辅导与评价方法,使每个学生随时处于一个充满活力的积极进取的发展变化过程,达到最优化发展。

三、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重点

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分层教学”的实践要点主要在学生分层和分层授课上。

(一)学生分层。

在学生分层实践中教师要树立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教学观,要关心每个学生,动之以情。建立良好的基础,才能将分层教学顺利地进行,使教学效果得到保障。所以在实施时应注意两个问题:在分层时要强调以尊重学生,对学生分层应遵循“多维性原则、自愿性原则和动态性原则”。教师通过对全班学生平时的数学学习能力、学习积极性、学习习惯及学习成绩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采取学生自报和教师考查相结合的办法尊重事实的基础上科学地进行,避免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在实施分层教学时,要灵活处理,不能一成不变。要通过分层教学,引入竞争机制,对激励学生积极进取是非常有用的。另外,教师还应建立学生在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心理素质和学习成绩等方面的个人档案,使分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分层授课。

分层授课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在授课之前,要了解学生的总体情况,根据情况的不同建立教学大纲。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探究为主线,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宗旨,做好分层设疑,分层释疑,分层练习,分层指导,分层反馈,分层纳入知识系统等六个教学环节。具体要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材内容,精心分层设疑,通过分层提问、讨论、答疑等形式使各层学生学懂本节课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接着进行分层练习,教师分层重点指导,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再进行综合知识运用能力训练,教师对时间、题量、难度等方面做合理的安排,使各层学生学得灵活、主动。最后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层反馈和指导,做到统筹兼顾,矫正提高,在此基础上,将学生所学的知识纳入整个知识结构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保证分层教学目标的落实。

四、初中数学教学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

(一)让学生了解分层的好处,科学进行分层。

让学生知道,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分层的目的是提高学习效率,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让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地提高。

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可将学生分为A、B、C 三个层次:A层是拔尖的优等生, 即能掌握课文内容, 独立完成习题, 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 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C层的难点,与C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B 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 积极向A层同学请教;C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A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

(二)灵活驾驭课堂,注意层次差异。

课堂教学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和教学目标,对课本内容的难度和坡度的基础上作相应的调整和组合以适应各层次学生的水平 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分层次选编基础巩固性练习,拓展延伸性练习,综合运用性练习,对 C、B层学生要求紧扣课本,C层学生能完成课本上大部分基础巩固性练习,鼓励选做书中章节习题,B层学生能完成书上全部基础巩固性练习,和书中章节习题,选做拓展延伸性练习,A层学生另外增加综合运用性练习,这样配制练习,有利于C层学生巩固基础,B层学生略有提高,A层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三)采取激励机制,实施分层评价。

对学生评价没有单

一、固定的方法,随着学生评价的功能、标准、内容、主体等的变革,评价方法也向多元化发展,因此,新课程要求多样化学生评价方法的综合运用。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平时作业、考试阅卷、回答问题等方面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学困层学生应多采用表扬评价,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中等层次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要看到他们的成绩,对优等层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总之,作业评价、课堂学习评价、测试后评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

参考文献:

[1]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4).

[2] 王友恭.中国科技教育[S].中国科技教育编辑部,2005(5).

[3] 刘艳菊.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4] 田玲.中学数学”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学实验探索[J].山东教育,2001,(10).

第五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初探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很大的差异性,而且一个班级里人数较多,如果按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学优生学习没动力,冒不了尖,学困生最基本的也掌握不了,给其它学科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此我组决定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我们设计的活动有明确的目的并具有可操作性;活动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尽量真实;活动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活动能促进数学学科和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像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活动能够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活动遵循理论联系教学实际的原则;遵循反馈评价、及时调整的原则;遵循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遵循实验手段可行性与操作流程协调的原则。活动有针对性,所设计的活动应吸收全体学生参加,而不仅是让能力和水平好的学生参加。因此,我们就必须把活动设计为若干种形式,这样就可以保证有效的分层次教学,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参与并完成一定的任务。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课堂中所学主要内容。并精心设计巩固练习,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维,让他们进行横向、类比、逆向联想。

一、构建数学课堂合理分层教学模式

1.学生分层

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不可能打破原来班级的格局,我们将三个年级二十四个班分为两类――一 类班和二类班,每个年级选择两个班作为一类班中的实验班,另选两个班作为二类班中的实验班,其他作为对比班。在实验班里,教师通过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各种测试手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等把学生再分为A、B、C三组。A组为竞赛组,这组学生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 B组为提高组,这组学生基础知识和智力水平一般,但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C组为基础组,这组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智力水平较差, 接受能力不强,学习没有自觉性,成绩欠佳。

在同一个班里,实施合理的分层对课题的顺利开展十分重要。因此,要对影响学生的相关因素――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即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测试成绩、学习态度、学习目的、学习兴趣、个性特点、能力水平、数学想象、数学思维等做出综合分析与评估。

在分组时,实验班的老师跟学生进行了不少的交流,主要是避免被分在C组的同学有想法,使他们认识到这是老师更关心他们,对他们今后学好数学更有好处等等。并明确指出各组之间不是不变的,每学期根据考试成绩滚动。

2.教学目标分层

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对各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首先,对一类班级的学生,侧重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重视培养自学能力和求知欲,重视培养思维品质。二类班级的学生,能理解课本例题,做一些简单的新题,能模仿课本例题,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重视夯实基础,培养学习热情。其次,对A组同学,要求注重公式的推导、来源及深化。对B组同学,要求掌握基本原理、概念及运算。对C组同学,要求熟记公式,并进行简单运算。

3.教学方法分层

对一类班直接切人主题,放开了,向深广方向发展,课堂内独立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长些,而二类班注重复习引入,慢慢过渡到新课,侧重基础知识的讲和练。而在同一个班级,授课着眼于B层次学生,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注重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处理,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A层次学生, 实行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能力。对C层次学生,放低起点,浅讲多练,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学得进,跟得上。例如,在进行全等三角形识别一节的教学时,进行了这样的尝试,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有四条,SSS,SAS,ASA,AAS。按原课程计划需八课时,教材的安排是给出一个,应用一个,我们对一类班,四个识别只用了一节课,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和实践全部得出,并对为何SSA,AAA不能识别三角形全等加以研究。第二节课,我们精心编制了一组题,让学生对上述四个方法加以熟悉和深化理解,第三节课对书上的例题进行了简单的讲解。通过反馈说明,这样安排教学,三节课完全可以完成八节课的教学任务。通过如此处理教材,使得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有了较为全局的把握,有了更强的融会贯通的能力,对待综合题的处理更为从容。对二类班,我们采取了书上的安排,讲解一个,应用一个。例题讲解时,先分析,再口述,然后以填空的形式由学生完成证明,接着,让学生再做一道类似的题。

4.辅导分层

在分层辅导上我们采取了两条路,一是将全年级的尖子生(40人)组成竞赛组,由专人定时集中每星期辅导两次,另外对C层次同学每周利用两次三十分钟时间,集中处理他们作业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第二条路是在实验班让学生之间互相辅导,具体做法是:老师辅导A层次同学,A层次同学辅导B层次同学,B层次同学辅导C层次同学,充分调动每个人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辅导他人的过程中自己也得到发展和提高。

5.作业分层

A层次同学除了完成课本上的一部分作业外,再给他们一些提高题和思考题,B层次同学的作业要掌握由浅入深的原则,除了完成课本上的所有题外,要注意同类型的题重复再练的过程;C层次同学只要完成课本上的A组题,并注意同类型的题进行反复训练,直至弄通弄懂。

在同一班级内采用相同的大纲与教材实行分层教学。在教学中设计梯度教学方案的评价层次,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基础上,减少学习困难,增强自信心和荣誉感,体验成功感和喜悦感。而且对能力较强的学生也能够充分施展他们的才华,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根据学生学习的可能性为每一层学生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它包括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把这三个层次的学生分为A组、B组、C组。教学目标分层符合学生的实际,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制定这样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可以使A 组学生理解教材最基本内容,从培养实际能力入手,达到大纲的基本要求,使 B、C 组学生进一步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他们的思维能力及分析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得到培养。

课堂教学分层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顾及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和学习能力又要顾及到各层次学生掌握的程度,开展适应有差异的各层次学生的教学活动。其基本要求是:分合有致,动静结合,学生全员参与,各得其所。并通过不断学习逐步提高,再上一个新台阶。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进行不同的方法指导,促使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逐步提高。课堂教学分层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顾及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和学习能力又要顾及到各层次学生掌握的程度,开展适应有差异的各层次学生的教学活动。其基本要求是:分合有致,动静结合,学生全员参与,各得其所。并通过不断学习逐步提高,再上一个新台阶。

注:该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探究与运用》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GS[2013]GHB0203。

上一篇:初中数学学习心得体会下一篇:初中实验操作考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