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让学生从课本走进生活的向导

2022-10-05

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广泛沟通,使学生“领悟”出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有很强的应用价值这个重要道理。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实践第一”观点,在生活数学的天地中求新、求美。

一、改变课本内容,让学生亲自操作走进生活

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在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又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在教什么叫“平均分”时,让学生演示将一根线分成同样长的两段,将一大堆练习本分成本数相同的三堆,将一个苹果分成大小相同的两半等,告诉学生像这样把一个整体的东西分成几份,每份一样多的分法叫“平均分”。这些演示生动直观,费时不多,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在情趣与学习的交融中让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例如,教学“归一应用题”时,我这样描述:运动会马上开始了,学校需要很多的红花,任务紧急,决定交给我们班完成。谁能很快的测算出全班45位同学在一节课内大约能做几朵?怎样测算,这时,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这样的例题接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共同探讨,所以,学生对这类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了如指掌,很快地掌握了这类题的解题思路。

二、让学生体会、感悟走进生活

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例如,在学了乘法以后,可以让学生根据本班有几组,每组坐多少人算一算班上一共有多少人,学生算完后还可与本班实际人数对照,检验结果是否正确。教学“时、分的认识”时,1分钟有多长?学生感到很难说清,这时可以计时1分钟,让学生在这一分钟的时间里数脉搏跳动次数,看能写多少个字,算多少道题等,让学生真切体会到1分钟有多长。让学生分火柴探索“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学生带着思考分三组进行自主尝试,发现3、6、9根火柴都能被平均分成3份,即“是3的倍数”的数能被3整除,接着我又引导他们观察也能被3整除的21、36、48、114等数字,探索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学生在走了一段弯路后终于明白了“一个数,各数位上的数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这一规律。

三、教师要正确看待学生的学习

新《课程标准》关注对学生数学探索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学习信息的培养。提倡让每一个学生都学好数学,“不同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允许学生以不同速度学习数学”“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等。如教学“三步计算的应用题”,逐步出示条件,让学生提问题说解答方法,(1)服装厂计划做服装,已做丁5天,平均每天做75套;(2)服装厂计划做服装660套,已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3)服装厂计划做服装660套,已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以上三个题目,我让基础较差的学生解决第(1)(2)题,中等生解决第(3)题,最后,让优等生为大家分析,小结这类题的结构和解题关键。这样,有层次的安排,满足了不同水平学生的不同需要,使他们自始至终对学习充满了热情。

四、教师要善于创设“生活情景”

王丽和李青同时从学校出发,王丽每分钟走60米李青每分钟走70米,10分钟后,两人相距多少米?由于“相遇问题”的思维定势影响,学生只从“相背而行”这一思考角度得出(60+70)×10=1300(米)这一结论,思维一时受阻,我及时启发他们画图帮助思考,学生思路拓展开来,又得出以下两种结论:(1)如果王丽和李青走的方向为“同向而行”则(70-60×1O=100(米);(2)如果既不是“相向而行”又不是“同向而行”,则其答案是介于“1300米”和“1OO米”之间的无数个,有的学生已高高地举起手、有的在自己嘀咕,有的则在动笔思考,整个班都沉浸在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中。

五、教师要实现“生活本质”还原,让学生返回“生活空间”学习数学,感受“生活数学”学习数学

数学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它是我们借以了解世界的基本工具。教师应联系生活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的魅力所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内在联系。如在学平均数时,请同学求率组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在学了长方体的体积后,请同学通过测量求文具盒的体积;在学了“圆的面积”后可让学生算一算家中钟面的面积……通过这些实际生活中的现象、事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且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可布置一些与数学有关的活动与实践题,让学生返回“生活空间”学习数学,感受“生活数字”学习数学。如学习了“元、角、分”后可布置学生星期日陪家长上街,亲自体验买卖花钱、挣钱。学习了“相遇问题应用题”后,布置学生乘车体验“什么是相遇、相对开出、背向开出、同向开出”。学习了西师版小学数学第3册《统计》后,可安排一次摸拟“选举”活动等。

因此,联系生话实际,引导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将生活与数学相融合,能引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把数学知识用于生活实际,促成学生走向生活,走向人生。

摘要: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他们能真正体验到数学的应用和价值。教师要实现“生活本质”还原,让学生返回“生活空问”学习数学,感受“生活数学”学习数学

关键词:教师,课本,走进生活

上一篇:克霉唑乳膏治疗念珠菌阴道炎156例疗效观察下一篇:生理性海水在鼻内镜术后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