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教学走进生活

2022-08-23

第一篇:让作文教学走进生活

让作文走进生活

燕中心小学 成丽

何谓作文?简单地说,作文就是将自己平日生活中的见闻真实地写下来,并将自己真情实感表达出来的过程。

事实上,我们的孩子对作文总是敬而远之,他们总以为,作文就像一尊佛像高高地占据在神坛之上;重视写作技巧的训练,强调作文格式、套路,使作文远离了孩子,远离了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所以,作文教学,特别是小学起步阶段的作文教学必须引导孩子们热爱生活、留心生活、感悟生活、在与生活接触中捕捉写作素材,为孩子们打开丰富多彩的生活天地,让作文变得新鲜有趣,使孩子想写、乐写、并渐渐成为他们精彩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热爱生活

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一草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春日的万紫千红,夏日的朝气蓬勃,秋日的硕果累累,冬日的银装素裹„„父母的呵护、老师的关爱、同学的互助„„生活是美的,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究根到底是因为缺少一颗热爱生活的心!

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教给孩子们健康的审美观念,养成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让其和生活融合,在生活中感悟、在生活中成长,懂得我爱生活,生活才会更加爱我的道理,明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才变成美好的人间。只有这样我们孩子的作文中才会更加富有浓郁的人文气息,才会爱意流淌,才会表达出他们内心的喜怒哀乐,也才会打动我们的心弦,进而爱上作文„„

二、体验生活

学会热爱生活还不够,作为生活的一个组成元素,我们还必须融入其中,走进生活。

我们的“生活”完整地说应该包括两个部分:社会与自然。谈起生活,我们的 孩子往往一脸茫然。因为,他们的“生活”实在不像是生活!——学习、还是学习,占据了他们的所有,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孩子们与生活完全脱节——不论是自然生活,还是社会生活。即使有一些闲暇时间,也被电视、电脑“霸占”了,仿佛他们是天外飞仙,生活在他们的眼中,仅仅成为一个遥远的名词而已!乡下孩子不再“乡下”,这是我对当今孩子的感受!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孩子们带出课堂,到社会这个“大课堂”去观察、去触摸、去聆听、去感受。

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曾经带了几个孩子出去野营,可是孩子们对自然美景熟视无睹,只顾看着各种卡通漫画,于是三毛不禁惊叹:孩子们被商业美术俘虏,抛弃大自然了„„事实上,我们的孩子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芳草萋萋、鸟语花香,和风细雨、雪花纷飞„„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展现她那令人心醉的美。可是,我们的孩子却被老师、父母圈禁在教室里、题海里、看似“精彩”的卡通动画前,他们被俘虏了,对自然渐渐失去了兴趣。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生活,我们的写作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水之源了。我们要带领孩子们走出教室,投身到广阔的大自然的怀抱中去,去欣赏红花绿草,去领略湖光山色,去聆听流水潺潺„„

春天到了,我们可以开展“我与春天的约定”摄影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通过手中的相机拍下自己心中最美的春天;端午节到了,我们可以开展“端午知识知多少”活动,孩子们通过阅读、查找、寻访,搜集到许许多多的相关知识,既锻炼了自己又丰富了知识;为了感知童年的幸福,我们可以开展“我与爷爷奶奶比童年”的活动,通过对比,既了解了老人们辛酸的童年生活,又激发了他们热爱生活,珍惜如今的美好生活„„

三、思考生活

对于生活,我们不仅仅是欣赏者,更是参与者。我们应积极动员我们的孩子参加到社会的各项活动中去,去感知去体验。

生活是什么?每个人的见解各不相同,因为他们对生活有着不同的理解。我们的孩子虽然留心观察了生活,却往往难以写出很精彩的文章,不在于观察不仔细,而在于缺少思考,缺少感悟生活,因而他们的作文往往空洞、流于形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流水账”。

一个善于思考生活的孩子,他往往能够从小草的执着中感受到坚强,能够从太阳的升起与落山中感受到时间的飞逝,能够从老师眼里的目光中读懂老师的关爱,能够从钓鱼岛事件中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语文新课标》提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解,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我们学习课文后、带领孩子观察自然之后,可以让孩子进行一番不同角度的思考。他们凭借自己的理解,再根据自己的生活实践,用不同的思维方式,从不同的角度来进一步感受思考,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让生活在脑中得以升华,只有如此,才会写出灵动、个性张扬的佳作来。

总而言之,作文最重要的不是高超的技巧,而是真切的生活体验。如果我们缺乏对现实生活的独特感受,就难以积累写作的生活素材,也就无从谈起真情实感,写作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生活处处有作文,我们的作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的沃土,才能够发芽开花结果,作为老师,我们更应该带领孩子走进生活,让作文走进生活。

第二篇:让雷锋走进生活作文800字

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活得更美好。

——雷锋

有这样一个人,离开了50多年,而今依然受人敬仰;

有这样一种品德,传承了50多年,而今依然星火相传;

有这样一种平凡,经过了50多年,而今依然让人感怀;

有这样一种精神,传承了50多年,而今依然如同战旗猎猎飘扬。

他,出身在一个平凡的家庭,是一个平凡的人,也是一个平凡的共产党员,但是他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

雷锋是一个高尚的人,也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他热爱人民、乐于助人、甘于奉献。用现在的话来说,他就是一个胸怀大爱、“吃得起亏”的好人。因此,“做好事”成为人们通常对雷锋精神最朴素的理解。雷锋确实一生都在为他人做好事,这也正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时代需要雷锋精神。在社会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也暴露了局部的诚信缺失、道德失范。跌倒的老人扶不扶?被碾压的女童救不救?像一面犀利的镜子,拷问着人们心底的道德良知。一些人蜕化得空前的自私与冷漠,一些人唯利是图、善恶不分。更有甚者,将高尚坠贬成愚昧,丑恶美化成了高明。这些错误认识不仅败坏了

社会风气,也腐蚀了时代肌体。

雷锋精神早已渗透进了中国文化的肌理,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雷锋精神不仅温暖了人们的心灵,也照亮了世界许多善良人的眼睛。一位美国青年女教师在参观雷锋纪念馆后,深情地在留言簿上写道:“雷锋属于世界。”

是的,高尚的心灵、崇高的本性,在全人类有着深刻的共鸣。

雷锋精神是一种人间大爱。爱是人类共同的精神取向,“仁者爱人”其实何尝又不是一切文明的共同信条呢?

如今,我们正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那么又岂能回避雷锋精神的光芒?

让我们铭记并践行雷锋精神,因为它曾像阳光一样温暖了你,也温暖了我。如今,让你我一起,在雷锋精神的温暖下继续温暖他人、温暖社会。

让雷锋走进我们的生活。

第三篇:让地理教学走进真实生活

让地理教学走进真实生活

摘 要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地理“新课标”最基本的理念。让地理走进生活,让学生身临其境,面对实际问题,尝试迁移地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挖掘课外教学资源,进行大胆尝试,关注生活实际,在地理教学中要突出“地理是源于真实生活的地理”“学习地理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 地理教学 生活实际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4-0019-02

中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他们有着对自然界、社会和他人的感性认识,这些感性认识就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学习新的地理知识,会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地理教学重要的教学任务,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地理课程的时空,打开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对“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的理解和感悟。

有报道说,在印度洋海啸灾难发生时,一位年仅十岁的英国女孩与家人在泰国普吉岛游玩时,突然看到海水翻起了很多的“泡泡”,随即告诉妈妈说,将会有海啸发生。正是由于她的警告,这个海滩上无一人伤亡。小女孩也因此被

媒体赞誉为“海滩天使”。“海滩天使”的这份“先见之明”,正是得益于她在学校地理课上学习到的有关海啸的知识。她说:“地理老师教给我们有关地震的知识,还告诉我们地震如何引发海啸。”十岁的小学生能利用学到的知识避开百年不遇的灾难,而我们的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又如何呢?好多大学生在地图册上找不到具体某一地方的地名,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却因为不会查看地图而找不到方向的也大有人在。面对这样的事实,作为一位地理教师,我感触很深,心里很不是滋味。如何让地理课堂教学多一些“生活”的色彩,如何教给学生更多有用的知识,教会他们处理和应对日常生活中面临的问题,这的确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因此我在地理课堂教学生活化方面作了一些初步的研究和尝试。

一、地理是源于真实生活的地理

1.地理知识源于真实生活

(1)观察地理现象,在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

学生平时注意观察太阳、月亮、云、夜晚星空的变化,能学到很多地理知识。如:让学生通过观察太阳夏季时的运动轨迹和白昼时间长短的情况,并与冬季观察到的情况进行比较,总结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的原因。还可以让学生观测在晴天、多云、阴天等不同天气状况下,天空中的云量、云的形状分别有什么不同。

(2)用地理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如果引导学生细心观察,他们就会发现人们的许多生活习惯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饮食上:中国的“南米北面。南甜北咸”的生活习惯是受各地

气候和农作物分布的影响。服饰上:西藏牧民习惯穿可以露出一只胳膊的“不对称”的藏袍,这与当地的昼夜温差大有关系;在炎热干旱的阿拉伯地区,人们喜欢身着白色宽松的长袍,这样的穿着既能散热又可以抵御风沙。民居上:我国北方传统的民居特点是房屋墙体厚,屋内有火炕,这样会冬暖夏凉。南方地区由于夏季长而炎热,人们习惯睡木床或竹床。而黄土高原上的民居则由于气候干旱,所以人们利用黄土的直立性特征,挖掘出冬暖夏凉的窑洞居住。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谚语、成语、诗歌等与地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如谚语“天上积雨云,地上雨淋淋”说的是云与降水的关系;成语“沧海桑田”则揭示了地壳处于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

二、学地理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1.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于地理学科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可以发现许多生活事例可应用于教学上,使学生感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因此地理学习中学生不但要学习与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而且更要注重生活中的各种能力养成,要使地理教学从“科学世界”回到学生的“生活世界”,平时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去解释一些地理现象。比如,在上工业区位选择时,我引用同安厦绒造纸厂建成后东溪水质严重恶化,究其原因是什么,原因是由于造纸厂是水源污染的企业,厦绒造纸厂位于同安城区东溪上游由于大量废水排入导致东溪水质严重恶化,作为决策者,如果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我想就不会将该企业布局于此以致导致严重后果。又如我讲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时,我引用如下问题:为什么我们当地人们喜欢坐北朝南的房子?为什么冬季要注意做好保湿工作等。以上这些均为我们生活中常遇到的

问题,只要学生能充分运用地理知识,就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训练学生走向生活实践的能力

几乎是所有的地理知识都可从生活世界中引入,同样,几乎是所有的地理知识都可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这就要求地理学习应尽量还原生活,并尽量贴近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在实践中的用处,从而在“学”中“用”,在“用”中“学”。例如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特大地震,第二天全校师生议论纷纷,当天的地理课我因时利导的问,遇到地震时我们该如何应对呢?同学们纷纷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说发生地震时若正好上课,高楼上的学生应立即躲在课桌下,在家里,躲在坚实的家具下面,若在商场,快速躲靠在大柱子旁边,等地震稍停,尽快组织人员有序离开建筑物,到空旷地。有的说地震时应尽快

关闭水电和煤气可防止因泄漏引发的间接灾害,如爆炸等。及时抢救伤员脱离险境,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是较好的逃生方法,但是千万不要打开电灯或用打火机,以避免触电和爆炸,可用手电筒照明。看着同学热烈地讨论着,我笑着说:“很高兴看到你们能活用地理知识,地理教学目的是让你们能学以致用,在遇到灾难时能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采取合理正确的方式保护自己,以摆脱险境,获得生存。”

第四篇:让环保走进生活教学设计

《让环保走进生活》校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及危害性;了解防治环境污染的初步知识。

2、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明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唯一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科研意识,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2、培养学生组织活动、协作学习、与人交流、沟通等社会实践能力。

3、学会资料的收集、整理,培养学生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将知识加工整合用于实践的能力。

4、将成果以手抄报形式制作出来,使学生有较强的成就感,从而增强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的行为与环境和谐的必要性,激励他们保护家园,积极投身环保,树立主人翁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居室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治 课前准备:课前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趣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让天空碧蓝,让河水清澈,让树木茂盛,让鸟儿自由自在的生活。这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心愿,保护美丽的家园地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探讨保护环境的知识。

2、板书课题,齐读。

二、播放课件,指导看图

1、教师播放八幅破坏环境的课件,同学们仔细看图。

2、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说说自己的感受?

3、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过渡:同学们从思想上己经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老

师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也能付出实际行动,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

㈠、同学们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保护环境的资料。 ㈡、教师播放课件,出示资料。

5、环保标语

①、保护环境就是选择了宁静。 ②、校园是我家,卫生靠大家! ③、水-----20亿人生命之所系。 ④、树立节水意识, 反对浪费水源 。 ⑤、当环保卫士, 做时代公民。 ⑥、别让眼泪成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 。 ⑦、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爱护我们共有家园。 ⑧、合理利用资源 ,保护生态平衡。 ⑨、手边留情花似锦,脚下留情草如茵! ⑩、花儿用美丽装扮世界,我们用行动美化校园!

三、说一说

同学们,生活中你是怎样保护环境的,请大家用具体的事例说一说。

四、考一考

1、教师播放课件,出示有关环保的问题。

2、环保知识调查

⑵、减少“白色污染”我们应该( ) A、自觉地不用、少用难解的塑料包装袋 B、乱扔塑料垃圾C、什么方便用什么

⑶、我国植树节定为每年 ( ) A、3月10日 B、3月15日 C、3月11日 D、3月12日 ⑸、绿色食品指什么食品?( )

A、蔬菜水果 B、绿颜色的食品 C、安全无污染食品 D、有丰富营养价值的食品

⑺、最为清洁的无污染能源是( ) A、 煤 B、太阳能 C、核能

五、表演节目

相声《争做环保小卫士》

六、环保手抄报展示

七、小练笔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践活动,编写保护环境的诗歌或儿歌。

八、学习《环保宣誓词》

九、课外拓展(自主选择一道题完成)

1、请同学们继续搜集有关环保方面的资料,办一份精美的手抄小报。

第五篇:让“微教学”走进课堂作文

一、剖析现状?摇突破瓶颈

曾经夏?D尊和叶圣陶两位先生简洁地说:“中学里国文科的目的,说起来很多,可是最重要的目的只有两个,就是阅读的学习和写作的学习。”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课堂教学中重阅读轻写作。很大原因在于教师们平时对学生写作意识培养不够,缺乏对写作技能的具体指导和扎实训练。而作文教学是需要系统化经常训练的,靠每两周一篇大作文,一篇周记实在很难提高写作水平。《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实验修订版),明确规定:“作文一般每学期不少于5次。三年中其他各类练笔不少于2万字。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多数学校平时作文教学实际状况怎样呢?一般学校里作文教学常态就是每两周布置写一篇大作文,教师劳心费力地批改后再笼统地讲评。学生处于被动应付状态。作文质量就不敢说有保证了,他们也想好好写,但无从下手。不少于2万字的各类练笔难做到,学生不知道练什么内容,缺乏方向性。笔者在学习微课后,尝试把微课的特点与做法引入作文教学,结合课题进行课堂作文微教学模式研究实践,实施以来,获益颇多。

二、依托微课?摇激活写作

作文“微教学”模式可完整讲授每一类作文知识也可在文本教学中兼顾写作练习,形式多样,微小有效。符合中学生心理特点,易为学生接受。还能把老师从大量批改大作文的重负中解放出来。国外的脑科学研究发现,学生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注意力高,10分钟以后降下来了,如果老师不改变方法和内容,那么大家注意力一直会很低,然后到了下课的时候,一下课就兴奋。而“作文微教学模式”操作方便,它的形式有两种:一次可只教一个写作知识点,也在一节写作课,设计2―3个写作知识点,让学生当堂练习掌握。这两种形式关注的都是三个关键词,第一是时间,5―10分钟左右;第二是讲清一个写作问题,这就决定它的特点是短、小、精;第三是演练评结合,激活写作兴趣。

1.依照类型,具体而微

开学初需由课题组或集备组成员共同拟定写作计划。根据不同类型、不同文体用微教学模式系统地展开训练。作文按类型分有材料作文、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等。按文体分有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等。不同类型和不同文体根据不同年级教学要求都用微教学模式推进,把一学期所要教的内容分成几个写作序列来进行。对于作文较难的知识点课题组成员分担做成“微课”向学生展示,能够事半功倍。以下用高中阶段主要文体议论文写作微教学模式推进情况来说明。议论文微教学按审题立意、结构、论据的选择和使用、论证方法、例后分析等步骤进行微教学,教学中根据需要各个环节可再细化。

如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有:①抓关键句法、②因果分析法、③多个角度法、④整体把握法。每种方法知识点讲授、范例展示花费5―10分钟,可用一节课教授这几种方法,也可分4次穿插在4节课前微教学,练笔在课后进行。课堂作文微教学之后再推进上其它课也不影响。学生大脑不断有新事物接触,充满新鲜感,有助提高课堂效率。时间充裕的话当堂展示练笔并讨论,一个一个步骤推进。一个序列知识点讲授完,每节课前随时花几分钟让学生复习用所掌握的方法审题立意训练,然后转换其他内容的课,也不受干扰。同样,以议论文横向展开议论为例,课堂微教学分三类展开:①根据结论析原因,②根据前提推结果,③根据问题找方法等。每一类都用范例给学生导引,让他们学习展开分论点。最后,记住口诀:“扣得紧,分得开,理得顺。”议论文例后分析的几种方法也是这样教授。微教学就是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5―10钟左右,学生开始精神懈怠时,就有新问题让他们思考演练,激起热情。

2.讲评训练,见缝插针

作文微教学模式是一种新颖、合理的课堂推进模式。它可以在课堂文本教学前进行,一次只传授一个写作知识点,学生写起来容易,教师批阅速度快,发现精彩之作及时展示,不足之处及时更改。练笔多,讲评多,学生乐学乐写进步快。微教学模式能及时补缺漏。在批阅中发现学生典型性的错误立即在课堂上用投影仪展示,让全班同学参与讨论,更改。这种作文微教学模式有助于巩固和提升写作水平。如在上完议论文横向和纵向两种结构形式,为避免学生混淆,用两篇不同结构的范文,让学生阅读并说出这两种结构的不同之处,学生自然掌握。

作文微教学模式可弥补学生知识面狭窄,写作思维不够活跃缺点。社会上发生有意义的新闻事件,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讨论,提出看法。学生思维和口头写作能力得到训练提升,课后再整理写在笔记本上,既是写作素材积累,又锻炼表达能力。如今年春天国人赴日买回杭州产马桶盖事件,在课堂上让学生讨论,见解有:(1)用国货意识不够,媚外心理仍然存在。(2)国内企业要用出口产品质量标准服务国内消费者。时间安排灵活,让学生时有收获,对初学者和高三学生尤为有效。

三、纠正偏颇?摇读写一体

高中课文文本篇目多,写作没有系统教材。教师一学期忙于教文本留给作文的时间太少。偶尔上作文课,对占“半壁江山”的作文来说是不够的。而“课堂作文微教学模式”可以纠正这一偏颇。而且在课堂文本教学推进过程中,兼顾写作微教学,既丰富课堂内容,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1.活学文本,生态写作

教学中结合文本突出的某一写作特点进行微教学,让文本最大限度发挥“示例”作用。有人质疑“一个时期以来,我们一些语文课堂,除去满堂空泛热闹的思想‘感悟’,还剩下多少扎实有效的技能训练?”确实学生小学阶段,从组词、造句、写话到写一篇作文,练习是循序渐进的,但到了高中,写作这一块反而很少渐进训练。作文微教学给课堂教学推进植入新的模式,活学文本,生态写作。如高中小说《边城》有突出的心理描写可借鉴,让学生模仿,写一段老师检查作业时学生的心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细节描写出彩,也进行特定情境下人物细节描写;《小狗包弟》,突出的写作特点是“以小见大,从细小事物中发现和展示社会变迁、大众命运的痕迹。”让学生运用“以小见大”方法写一段话……这些练笔可布置成课后作业,因为有文本做示例,学生结合自己体会写出来的文字就是生态的,用心勤练笔的同学都有在课堂上展示的机会,极大点燃了学生写作热情,也改变纯文本教学的单调和枯燥。

议论文要学习对比论证法,以《拿来主义》一课示例,随堂训练“对比论证法”。让学生以“倾听”为话题写一段话。学生写道:“学会倾听,就是我们要能够关注别人的表达。善于倾听的人,能够洞察身外世界,进而了解全局。历史上那些不善于倾听的人,终成“孤家寡人”。项羽刚愎自用,听不进任何人的意见,最终落得丢了江山失了美人,性命不保。刘邦把项羽的弃将一一揽至麾下,认真听取他们意见,最终逼得霸王自刎。看来,成败往往就在听得听不得他人意见这一念之间。”作文微教学就是活学文本的方法写出的个性思维。这种教学推进模式运用灵活,能在文本教学时不忘写作教学,写作教学时也能推进文本教学。

2.积累素材,拓展延伸

《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本就是一个写作素材库,认识这一点对边远偏僻乡村学校教学尤为重要,课堂作文微教学模式在教文本的同时,也能很好的从文本中积累写作素材。如教《谈中国诗》,作者钱钟书可挖掘几方面写作素材:①清华大学破格录取钱钟书,可用于“扬长避短,因材施教”;②钱钟书好读书,勤做笔记可用于“厚积薄发,成功与积累”;③钱钟书拒绝采访,不爱钱,正是“淡泊名利”的典范。同样在“执着、信念”主题中,微教学中写作中运用辛弃疾范例:“辛弃疾一生被弃用多达38次,但他忧国忧民之心始终执着未变,仅剩一支毛笔,他也要书写爱国之心,即使把栏杆拍遍,也痴心不改。”课堂文本教学推进中因加入“作文微教学模式”而充满生机。各种炼字析句,谋篇布局,选材构思等写作方法都能在课文中学到,还拓展了教学空间。

总的来说,中学作文教学目标概括起来就是:“传授知识―培养写作能力―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其中,培养写作能力是关键。课堂作文微教学模式,能够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循序渐进,达成能力。真正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和微课相结合为学生量身定做的新教学推进模式和策略。它以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为中心,前承写作知识,后启发展智力,达到培养人的目的。朱光潜先生在《谈谈写作》中说:“写作教学从古到今都不行。怎么办?没有别的窍门,只有多读多写。”作文微教学让学生读有目标,写有方向,具体而微,循序渐进。写作与文本教学同步,让阅读与写作双轨并行,真正体现新课改理念。教师可以及时批阅,有针对性,有时效性,常常把写得较好的文段或例文在班上讲评展示,能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也把大纲要求的练笔具体化。从句、段、结构到成篇,循序渐进,是一种科学实效的课堂教学推进模式。

★作者单位:福建福清融城中学。

上一篇:融资服务协议书公司下一篇:入职一年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