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走进思想品德课堂——实现思品课的生活化教学初探

2023-01-25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生活是教育的本源。新课程强调要从学生现实的社会生活经验出发, 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因此, 让生活走进思品课堂, 实现思品课堂的生活化教学, 是顺应新课改、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重要途径, 也是让思品课堂回归生活的必然要求。因此教师要立足生活, 制定生活化的教学目标;关注生活, 选取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贴近生活, 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体验生活, 布置生活化的课外实践活动。

那么, 怎样“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在思想思品课中体现“生活化”的理念, 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呢?本文结合笔者在初中教学中的一些实践, 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1 立足生活, 制定生活化的教学目标

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以知识为本位, 过分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而较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 注重的也是掌握、理解、分析书本知识的能力和解题的能力。因此, 贯彻生活化的理念, 不仅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会从具体的社会生活现象中分析、归纳得出一些基本的政治观点、方法和原理, 并能运用这些去解释、分析、说明更多的社会生活现象。

因此,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 立足生活, 制定出具体的、层次不同的教学目标。如在学习《诚信是金》一框时, 笔者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方面, 要让学生识记诚信的含义, 失去诚信的危害, 诚信的重要性, 诚信基本要求等;能力目标方面, 培养自己成为一个讲诚信的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方面, 树立诚信意识。在制定这些教学目标时, 笔者尽量从学生的生活世界出发, 更注重解决学生生活世界的问题, 如朋友之间许下的承诺该如何对待;如社会上的一些企业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引发的信任危机;如爸爸妈妈偷看你的信件等不信任案例;让学生走进生活中去观察, 通过学生亲身体会来掌握知识, 达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 这既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也有利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2 关注生活, 选取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生活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源头活水。因此思品课中要紧紧抓住“生活”这一主题, 结合课本的内容, 有针对性地增添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社会生活现象和事例, 把各种富有思想性和知识性的生活素材引进教学中来, 使教材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生动形象的事例相结合, 让学生感受到时代的气息, 生活的脉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 可以选取学生感兴趣又较熟悉的乡土案例, 因为教学中适时地利用乡土案例, 可以诱发学生的好奇心, 激起求知欲, 使学生感悟到生活处处有活例, 从而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如在讲到九年级《依法参与政治生活》一课时, 笔者结合了本市前两年发生的一起“钉子户事件”。市政府为整顿市容, 要求拆除市中心广场一带的旧房子, 但遇到了一“钉子户”, 他们强烈抗议, 反对拆迁, 双方发生了冲突。笔者让学生结合本课知识谈谈对此事的看法。由于这事多数学生都了解一二, 因此极大地激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他们热情高涨, 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其次, 可以选取一些发生在学生自己身上的事件:由于是学生自己身上的事, 学生有真实的感受, 因此更容易吸引学生注意,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而且这样把课堂内外联系在一起, 让学生更能体味到政治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政治, 如在讲权利与义务相统一这一知识点时, 笔者就采取了发生在学生寝室的一段对话。某晚某寝室熄灯后:

A学生:不要讲话了, 熄灯了。

B学生:为什么不能讲?我们有言论自由。

听到这里, 学生马上笑了。此时, 笔者就终止了对话, 提出:“如果你是寝室长或班长什么的, 你准备怎么反驳他?”学生热情高涨, 纷纷发言, 老师稍作引导就落实到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知识点上。

3 贴近生活, 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思品课堂的价值在于它要求师生尤其是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要营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 使思品课所蕴涵的知识、能力、觉悟等丰富的德育内涵, 在这个环境中经过相互的讨论、思维的碰撞, 为师生所接受, 使师生都有所收获, 共同提高。

如:在学习《学会合理消费》内容时, 笔者设置了一个:一家三代人在买衣服时的一段情境。

女儿说:这件衣服时尚, 210元的价钱可以接受。

妈妈则走上前, 看衣服的质地和布料, 并说:210元, 太贵了。

奶奶说:不好看, 衣服边上的小洞, 象乞丐穿的, 还有衣领口又这么低, 价格又贵。

女儿说:明星莫文蔚也穿这种风格的衣服, 还有我很多同学都这样穿, 何况只有210元。

女儿执意要买。妈妈没办法, 最后女儿如愿以偿。

让学生明白追求个性, 显示品位是好的。并且可以推动新工艺的和新产品的出现, 但必须考虑社会的代价, 过分标新立异, 是不值得提倡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去了解常见的四种消费心理所引发的消费。

类似真实生活情境的运用, 并通过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的体验和感悟, 启迪了学生的思维, 使思品课堂少了许多说教, 多了不少真实, 从而大大提高了思想品德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 体验生活, 布置生活化的课外实践活动

面向课堂, 学生学到的是知识, 面向现实, 学生学到的是能力和智慧。为此,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 设计实践性的课外作业, 把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去, 让学生投身于日新月异的大千世界, 去体验生活, 感悟生活, 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真正体味到生活的乐趣。

如在学习《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一课后, 笔者布置了以下实践性活动:让学生走访学生所在地的某一个村民委员会或居民委员会, (1) 记录几条村民 (居民) 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 (2) 了解村务 (社区事务) 公开的范围有哪些? (3) 村民 (居民) 是如何管理自己村 (社区) 的事务的? (4) 我们中学生可以怎样参与民主管理?通过布置这些任务, 不仅能够引领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 同时也让学生真正感受知识学习的有用、学习的乐趣, 促进学生的成长, 为最终融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总之, 我们要认真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使教学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 让生活走进思品课堂。

摘要:生活是教育的本源。新课程强调要从学生现实的社会生活经验出发, 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因此, 让生活走进思品课堂, 实现思品课堂的生活化教学, 是顺应新课改、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重要途径, 也能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思品课堂,生活化

上一篇:全媒体视阈下新闻出版编辑人才探索下一篇:复杂胆囊患者行腹腔镜下逆行和次全胆囊切除术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