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招投标的发展历程及存在的问题探讨

2022-12-03

如果把整个国民经济比作一个健康的人体, 那么公路就是承载着营养输送的血管。公路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已日趋得到全社会的认可, 不仅公路运输承担着社会的总运量, 而作为全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重要组成部分的公路建设投资, 在我国现阶段更是承担着拉动需求, 带动地方经济的重要作用。毫不夸张地说, 公路建设是国民经济腾飞的翅膀, 其重要性不仅在本行业内得到了认可, 全社会也对公路的发展状况形成集体关注, 对其在交通运输行业内的地位日趋认可。十五以来, 国家每年用于公路建设的投资都在5000亿元以上, 如何管理的这笔巨大的投资, 是摆在每个交通人面前的重要课题。对于巨大的公路建设市场, 动辄十几亿、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投资, 不仅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承包单位, 也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面对巨大的市场, 为了提高公路质量, 合理降低建设成本, 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 按照公平、公正、科学、择优的原则选择优秀的承包单位参与公路建设, 已成为全行业的共识。2000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的颁布实施, 成为规范公路建设市场招投标行为的里程碑, 在此基础上交通部于20003年推出了《公路工程施工招标文件范本》, 对公路施工招标的各个环节进行了细化和规范, 各省市又结合自身情况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法规和技术规范, 约束招投标行为, 使我国公路建设市场的招投标日趋规范化, 保证了公路建设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对于公路工程施工招投标制度的制订, 交通行业做出了长期、曲折的探索。从借鉴国外的最低评标价法到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评审法;从单一业主标底评标到复合标底评标等等做出了很多尝试。

1 最低评标价法

最低评标价法是国外建筑市场多采用的评标方式。它具有操作简单, 有利于业主降低工程造价等特点。但要求市场完善度高, 设计达到一定深度, 预期的设计变更较少等诸多前提条件, 而这些恰恰是我国目前公路工程招投标市场所不具备的。实践证明, 由于目前我国公路建设市场诚信度不高、设计深度不够、投标人恶意低价竞标等因素, 采用最低评标价法的公路工程招标项目往往出现低价中标, 高价变更甚至偷工减料等不良现象, 给工程质量带来很大隐患, 同时施工中的大量设计变更也滋生了产生腐败的土壤。所以目前公路工程招标中, 招标人多不采用这种方式, 只是在一些技术含量较低, 投资较小, 设计较完善, 预计的变更很少的项目中采用。

2 综合评审法

继最低评标价法之后现行最多的公路工程招投标方式多沿用交通部2003年颁布的《公路工程施工招标文件范本》规定的综合评审法。该办法把公路工程招投标大致划分为资格预审和投标两个阶段。资格预审阶段主要对申请人资质、业绩、信誉、财务能力进行审查, 满足《资格预审申请文件》规定的强制性最低要求的申请人通过资格审查, 可参与投标;不满足要求的则不授予投标资格。对于通过资格预审的投标人, 招标人发放《招标文件》。投标人递交《投标文件》后, 招标人组织评标委员会对每一份《投标文件》进行评审, 评审分为商务评审和技术评审, 技术评审通过专家打分的方式对投标人的业绩信誉、履约能力、财务状况、设备现状、人员配备等因素进行综合打分, 加权平均后为该投标人的技术得分;商务评审采用复合标底作为评分依据, 业主标底与投标人报价的算术平均值各占复合标底50%的权重。评分时按照评标价相对于复合标底的接近程度确定投标人的商务得分。商务得分与技术得分之和即为投标人的最终得分, 招标人及评标委员会按照分数高低推荐中标候选人。

3 综合评审法的优缺点比较。

由于综合评审法具有中标价格合理, 并充分考虑了投标单位的履约能力、信誉、人员、设备等因素对施工的影响, 所以综合评审法的出现极大的推动了公路工程招投标制度改革, 为完善招投标市场, 约束招投标主体的行为, 提高工程质量, 降低工程造价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一直以来被多数省市的公路工程招投标所采用。但通过近几年的招评标实践, 综合评审法也暴露出不少缺点。

(1) 专家进行技术评分中掺杂人为因素。公路工程项目由于投资大、利润高的特点, 往往成为各投标单位追逐的热点, 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一些投标单位甚至不惜手段拉拢、腐蚀评标专家或领导干部, 希望在打分中给予“照顾”。于是技术评分中往往出现一些履约能力不强、信誉不佳的单位反而得高分的情况, 不仅给后期施工带来隐患, 而且使交通行业成为腐败现象的高发区。近年来, 招投标环节的腐败现象给交通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交通厅长甚至成了腐败的代名词, 令人痛心疾首。

(2) 业主标底泄露带来的招标风险。在综合评审法的商务评价中, 业主标底占有很大的比重, 甚至可以说是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提高报价的竞争力, 一些投标人甚至不惜重金打通各个“关节”, 窃取标底, 一些招标单位的工作人员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利欲熏心, 泄露标底的事情经常发生, 严重威胁了招投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

(3) 业主标底编制不科学。为了防止业主标底泄露带来的招标风险, 标底的编制往往在开标前几天由少数几个专家在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 由于时间限制和专家水平的局限性, 业主标底往往带有随意性, 缺乏科学论证, 而业主标底在评标中又占有很大比重, 如何在公平和合理之间寻找业主标底的最佳确定办法成为综合评审法不能回避的矛盾。

(4) 资格预审和评标阶段部分评审内容重复, 增大了招投标工作的成本。综合评审法规定资格预审阶段要审查投标人的履约能力、业绩、信誉、财务能力、人员、设备等是否满足项目最低强制性要求, 而投标人通过资格预审后在招标阶段编制《投标文件》时, 仍需将上述内容编入标书, 以便招标人及评审委员会进行技术评审。于是, 投标单位往往花大力气编制标书, 包装精美动辄四、五百页的投标文件屡见不鲜。这种资格预审及招标阶段的重复性工作即加大了投标人的投标成本和招标人的评标成本, 又往往使招评标陷入重文字、轻实际重包装, 轻内容的怪圈。

鉴于综合评审法的上述不足, 对公路工程招评标办法进行全面改革已刻不容缓。

摘要:公路招标作为公路建设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我们就其发展历程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和探讨。

关键词:公路招投标,公路建设

上一篇:构建职教集团促进辽宁职业教育与经济协同发展下一篇:浅析情感因素在美术鉴赏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