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冷链物流的论文

2022-05-14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关于冷链物流的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目前,我国冷链物流刚刚起步,发展还不成熟,没有形成一定规模,我国加入世界经贸组织以后,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面临着很多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要求以最快的速度发展冷链物流,所以我国针对目前这种情况,力图打造完整齐全的物流体系,是冷链物流发展急需解决的根本问题。

第一篇:关于冷链物流的论文

新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关于冷链物流企业质量风险管理初探

摘 要:冷链(cold chain)是指药品在贮藏、运输、分销和零售、使用过程中,其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产品所必需的特定低温环境下,防止污染和变质,以保证药品安全的特殊供应链系统。药品冷链物流指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物流企业和使用单位采用专用设施,使冷藏药品从生产企业成品库到使用单位药品库的温度始终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的物流过程。本文对新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关于冷链物流企业质量风险管理进行研究。

关键词:冷链物流;质量;管理

2015年济南市食药环侦支队查获一起大量非法经营的人用疫苗案,经食药监管部门核查,非法经营的人用疫苗虽为正规厂家生产,但由于未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运输、保存,脱离了2-8摄氏度的恒温冷链,已难以保证品质和使用效果,注射后甚至可能产生副作用。冷链断裂将导致药品失效、不良反应增加、药费增长、延误病情等后果。冷链(cold chain)是指药品在贮藏、运输、分销和零售、使用过程中,其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产品所必需的特定低温环境下,防止污染和变质,以保证药品安全的特殊供应链系统[1-3]。冷链物流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药品冷链物流指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物流企业和使用单位采用专用设施,使冷藏药品从生产企业成品库到使用单位药品库的温度始终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的物流过程[4-5]。冷链药品主要有疫苗类、血液制品、肉毒素、免疫球蛋白、生物诊断试剂、血浆代用品、酶类制剂、肠内肠外营养制剂、刺激因子、生物反应调节剂、转移因子、干扰素、活性较高的生化制剂等。本文对新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关于冷链物流企业质量风险管理进行研究。

1 新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对药品冷链物流中质量风险管理的要求

新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对冷链药品的物流过程做出了具体规定。如:新版 GSP 第 47 条提到,库房应当配备以下设施设备,如自动监测、记录库房温湿度的设备等。在第 51 条中,明确运输冷藏,冷冻药品的冷藏车及车载冷藏箱,保温箱应当符合药品运输过程中温度控制的要求。

2 药品冷链物流企业实施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的原则与基本程序

中国2010版GMP中将质量风险管理正式引入。2013年1月质量风险管理首次引入新版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风险就是危害发生可能性以及严重程度的集合体。企业在实现其目标的经营活动中,会遇到各种不确定性事件,这些事件将对经营活动产生影响,这种不确定性事件就是风险。有效地管理风险就是对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发生的严重性这两个因素进行控制。把这两个因素的风险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药品冷链物流企业进行风险管理,可以降低药品质量安全面临的风险,收获最大的安全保障。药品经营企业管理者有责任降低对经营的药品和药品使用者存在的潜在风险,通过对质量风险的评估、控制、沟通、风险降低及审核的系统方法,对经营全过程的风险进行控制性管理。质量风险管理的流程包括风险启动(风险管理计划)、风险评估(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风险降低、风险接受)、风险沟通、风险回顾和评审。

3 药品冷链物流作业过程中药品质量风险管理

3.1 收货环节的关键风险因素识别与控制

收货环节风险因素为收货检查。收货环节风险产生原因未核对采购信息,检查不到位。风险后果为:接收非我企业购进商品、接收假药(受污染)或劣药、接收药品质量明显缺陷(外观质量问题、包装破损、短少、未按规定温度储藏等)产品。风险控制:对收货人员加强药品采购管理制度、收货程序的培训;严格按“采购订单”接受药品,无“采购订单”药品不接收;严格执行药品收货管理制度。对于需要冷链存储的药品检查时需要增加随行的冷藏车或冷藏箱的温度记录仪数据并检查是否复核要求,对于不符合要求的药品应拒接接收。

3.2 储存环节的关键风险因素识别与控制

储存环节风险因素:储存管理、养护检查。储存环节产生原因:药品存储未按“五区”分开存放,不合格药品未做到专人专区管理,实施色标管理不到位;仓库温湿度检测、调控设施、设备不到位,不能满足时时检测和自动调控(包括冷库);药品未按存储条件(常温库、阴凉、冷库)分开存放;保管员库房账务管理不到位;护员检测温湿度、指导保管员调控温湿度设施执行不到位;仓库合理储存不到位(未做到"五分开");药品堆码不到位,未做到符合"五距";养护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按程序处理不到位等。风险后果为:储存药品发生质量缺陷;储存药品过期成为劣药;药品储存批号、数量差错等。风险控制:仓库温湿度检测、调控设施、设备定期进行验证;完善人员培训,严格执行各种相关制度和程序;养护员检测温湿度、指导保管员调控温湿度设施需严格按制度执行;药品应按存储条件分开存放;养护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向质量管理部门上报,质量管理部门复核确认后,及时处理;确立企业全面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保管员发现药品污染、变质、失效、药品过期或药品质量缺陷,入不合格库,严禁销售。

参考文献

[1]陈吉铭,何忠伟,王琛,刘芳.基于京津冀一体化的乳制品冷链物流发展研究[J].中国畜牧杂志,2016(6).

[2]易静薇,张春颖,王栋,李娜,王福清.我国冷藏药品冷链物流的现状及问题研究[J].物流科技,2009(8).

[3]雷丽梅.试述冷链物流中制冷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前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5).

[4]李静,刘媛,王振平,何明霞.我国医药物流的SWOT分析及其发展战略探索[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09(4).

[5]刘晓亮,王文铭.我国医药冷链物流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11).

作者:刘彦宏 于健美

第二篇:关于加快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探讨

摘要:目前,我国冷链物流刚刚起步,发展还不成熟,没有形成一定规模,我国加入世界经贸组织以后,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面临着很多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要求以最快的速度发展冷链物流,所以我国针对目前这种情况,力图打造完整齐全的物流体系,是冷链物流发展急需解决的根本问题。本文在分析冷链物流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我国冷链物流的现状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为以后冷链物流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希望能够促进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冷链物流;发展;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产品的产业结构得到了调整,当前农产品的发展趋势是逐步形成区域化生产和规模化加工,要求具有较高水平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而且,我国农业逐步实现机械化,轻工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适应这种局面,要求冷链物流也迅速发展。中国属于农业大国,假如农产品流通工作不能做好,一定会引起农产品市场的混乱,因此,冷链物流的发展与完善已成为必然。

一、冷链物流概念分析

冷链物流的概念,指的是生产、保存、运输和加工、销售冷冻商品,要求在全部过程中必须保持0—4摄氏度的低温环境,用以保证商品的质量和性能的良好。冷链物流的主要问题就是低温环境的保持,这是由于制冷技术的出现而逐步获得发展的。

适合冷链物流的主要农产品有三类:第一,没有经过加工的农产品,如肉、禽、蛋、奶和水平、蔬菜、海产品、花草等;第二,经过加工的食品,主要有:包装熟食、速冻食物、奶制冷品等;第三,特殊物品,如较特殊的药品或疫苗等。

二、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不足分析

(一)有待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冷链物流体系

对于世界范围的冷链物流系统来讲,我国的冷链物流还处于初步阶段。目前,有90%的肉类产品、80%的水产品和大量的牛奶、豆制品等都没有实现用冷链物流的形式运输和销售,根据这样的现状可以看到,我国冷链物流技术仍然比较落后,直接使得我国农业和部分轻工业的发展落后于发达国家。

(二)有待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范

目前,我国的冷链物流行业急需制订较为完善的评价标准。在国家一级来看,没有专门用于冷链物流的标准,虽然一些大型企业自己制定了冷链物流的评价标准,但在国家管理中仍然属于擦边球,并且由于各个大型企业各自为战,致使目前存在着多种标准,从而使得国家冷链物流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定。现在,很多企业都急切盼望国家迅速出台官方标准,而不再单单依靠农业部或商务部等部门中的一些文件。

(三)有待完善硬件条件

冷链物流要求必须提供低温环境,用以保障容易腐烂的食品流通,但在我国范围来看,冷冻设备过于老化并且分布也不均衡,不能达到这种先进技术。目前,我国拥有保温冷藏车辆4万多辆,和美国、日本比较,美国的保温冷藏车数量达到30万辆,日本也达到17万余辆。这些国家的保温冷藏车的数量比我国的车辆要多出很多,但这两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却比我国的人口数量要少很多。更值得关注的是,我国使用的保温冷藏车有相当一部分都是这些国家废弃不用的车辆,也有一些是机械式速冻车辆。现在我国的冷库很多还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造的仓库型冷库,并且就冷库的容量来讲,目前也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不能满足现代城市的需要。

(四)市场化程度有待提高

我国目前的冷链物流企业都是一些中小型企业,运输能力较弱,并且没有经济实力,更没有一致的评定标准。迫切需要建立专业性强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这种企业不但要有较强的运输能力,还应能够利用多方资源,实现资源整合,推动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所以我国应迅速建立一批大型冷链物流企业。

(五)体系有待进一步规划与整合

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较慢,不能很好地实现“产、供、销一体化”。虽然农业生产的初级产品销售量很大,但在容易腐烂变质食品方面的技术仍然没有过关。形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缺少专业人才,不能充分协调和整合产品供应链,没有完善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

三、加快和完善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建议

(一)建立一体化供应链

由于我国的农产品属于分散经营模式,所以虽然农产品的产量很大,但缺乏物流的整合能力,所以即使产量大,但收入依然低微。没有完整的冷链服务信息体系,所以会使农产品的质量和及时性不能保证,商品的损失很大。如果建立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则要求全部物流行业在组织、计划、协调和控制方面加强合作。和经销商、生产企业加强信息沟通,共同承担风险与分享利益,加强合作,打造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链。不但要做好地域范围内的冷链物流体系,还要充分发展反季蔬菜水果的冷链物流。促进大城市冷链物流试点的发展,充分发挥农产品出口优势,在对以上成功经验总结的基础上,使冷链物流逐步发展到全国各地。

(二)构建信息追查系统

要求建立信息反馈机制,由于冷链物流不但包含产品的生产过程,还涉及产品的运输和销售等环节,这些环节必须能够有效衔接,才能确保食品的质量。要充分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促使冷链物流企业运用先进冷藏技术进行产品的运输和销售。比如利用运输车的自动控温功能控制生鲜食品的贮藏温度,还可应用自动化冷库技术、无损检测技术、真空预冷技术等共同应用于容易腐烂变质的食品,确保食品的安全,实现我国冷链物流的跨越式发展。

(三)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注重冷库建设,督促冷藏物流企业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大力引进先进设备用于建设储藏设施。大中城市郊区的冷藏物流企业,要建立一部分配送中心,这些配送中心能够实现低温贮存和中转、分拨功能,把肉类、水产品和蔬菜水果进行系统化处理。鼓励冷藏物流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大力投资,建设重点放在商品化处理和冷藏贮存建设方面,使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大力扶持一批规模大、竞争力强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大力推进运输线路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形成全面运输网络,提高低温配送速度,使冷链物流的车辆和制冷设备得到及時更新。

(四)推进信息化建设

建立信息共享资源平台,用于各类生鲜食品和需要冷藏运输的工业产品,在平台的支撑下,实现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使有效信息能够及时流通,使冷链物流的资源配置得到合理优化,提高冷链物流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倡企业运用商品条形码和电子标签技术,建立冷链物流信息交流的责任制,同时政府应该加强监管,及时获得信息并进行处理,用以保证产品的质量。

四、结语

总之,建立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人民都非常有益,可以帮助人民提高物质生活水平,减少资源浪费,做到节约,实现我国范围内资源的合理配置,使企业获得更高经济效益,保证企业的稳定发展,提高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实力。发展我国的冷链物流企业,要在企业积极参与的基础上,加上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从而促进中国冷链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雷丽梅.试述冷链物流中制冷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前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5)

[2]潘群.中国冷链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和对策[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1(02)

[3]李维.我国冷链物流现状与前景[J].珠江水运.2010(02)

作者:滕颖

第三篇:冷链物流系列讲座之五 冷链市场的规范与发展

冷链管理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食品物流和冷链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消费者从关心所购买食品的外在品质转向更为关注食品的更高层次质量的内涵。传统的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被定义为不变色、不变味、不变形等外在的商品特征;而新的食品质量的内涵包含了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若干环节,甚至引入了企业的文化特征和经营理念。例如,人们关注肯德基使用的鸡肉在鸡的饲养过程中是否环境较好、屠宰过程是否人性化等,都说明人们对于食品质量要求的范围在不断扩展。高质量的商品包含它的原材料、加工和流通过程都是高水准的,说明人们开始关心的不单是商品的物理结果,同时也关心它的制作和流通全过程。

冷链管理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关注,一方面因为它是食品质量保证的核心之一,同时它包含了以前很少涉及的管理领域。人们关注冷链说明我们对物流行业的关注已经开始向着细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冷链管理,如何对其进行定义、冷链管理有什么样的特点、如何才能建立一套较好的管理体系以使我们的冷链运作进入良性的发展轨迹,也相应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以笔者个人观点,我国冷链管理面临着以下几方面的环境特征。

1.消费者对食品质量要求提高,敏感性增强

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视饮食的国家,食品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民以食为天”说明了食物在我们生存和发展中的作用。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认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步变化的。在食物短缺的年代,食品质量无从谈起,人们以食品是否变味变坏来定义食品质量。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对饮食科学知识的逐步了解,人们对食品质量的概念也发生了变化。

另外,人们对食品质量敏感性的增加是与食品面临的不安全因素的增加相对应的。以前很少出现的食品质量问题,越来越多地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例如,农作物在种植的过程中可能施放对人体有害的杀虫剂;在加工过程中可能添加过量的防腐剂;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可能发生变质和污染等等。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提高同食品加工流通领域的控制环节增加、难度加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食品供应链加长,冷链管理面临更大挑战

以前人们的食品从田间地头到餐桌,最多经过集贸市场进行一次交易。随着经济发展、生活资料的日益丰富,农副产品的流通范围加大,供人们消费的加工食品种类及数量日益增加,食品的流通渠道也增加了。在计划经济年代,农副产品实行计划分配、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模式使食品在特定的渠道中进行流通。改革开放后,商品的流通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固定的食品流通渠道被打破,各种流通模式加入到了新的流通体系中。加之商品的销售范围越来越大,流通环节的增加是不可避免的。以冰激凌的销售为例,1980年代以前是厂家到店面直接送货,销售范围在100公里范围内。现在是多渠道销售,有各级各种批发商,有厂家直销或代理商销售,有连锁直购等各种形式,销售范围也扩大到了1000公里以上。对冷链产品而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更大了,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整个供应链的失败。而温度控制和跟踪的手段还不完善,低价格竞争和个别人的违规行为不能得到有效的检查和控制,也增大了冷链管理的难度。

3.传统饮食习惯与冷链管理标准的冲突

我们谈到的冷链管理是适用于现代商品流通模式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而有效的管理又不能脱离现有的物质条件和人们的认识水平。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快速期只是发生在近20多年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经济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生活资料从短缺到丰富,商品从单一到多样,商品流通从计划体系到多渠道。但我们的发展又是不平衡的,有城乡的差别,有地域的差别,还有行业间的差别。我国很多地区在一些领域已经接近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但有些地区还比较落后。因此我们在制定管理规范和标准时要考虑传统的特点和整体发展水平。比如,在发达国家,鲜肉是不允许屠宰后直接销售的,要经过冷处理过程。但在我国百姓的传统观念中,肉是越新鲜越好,最好是刚宰完马上销售。所以,发达国家制定的标准适合于其自身商品流通模式,而我们必须要考虑中国特有的环境和现状。

4.现有物流体系与冷链管理的矛盾突出

物流运作体系是物流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平台和基础。物流体系涵盖了物流设施设备、物流管理法律法规、物流人员等等。支撑物流运作的基本条件是物流的基础设施,冷链管理更离不开冷库、冷藏车辆等设施设备,现代化的冷链管理需要现代化的冷库、高质量的冷藏车辆。但我国目前的条件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冷链物流市场的需求。目前我国很多大中城市的冷库还是上世纪80年代以前建设的,是为了满足城市居民基本食品供应的储存式冷库,库房老旧,位置不合理,卫生条件差,并且不符合现代物流快速流通的要求。老式库房依然是服务于城市食品冷链运作的主力军,它得益于国家划拨土地,设备折旧已基本完成,所以可以用低成本进行市场竞争。我国现有冷藏车辆约3万辆左右,而日本、韩国的冷藏车年销售量就在2万辆以上。冷藏运输市场的低价格竞争是冷藏车市场发展的障碍。食品零售业的低利润挤压了物流行业的利润,低价格竞争和物流领域监管的失控造成了冷藏车的投入不足,反过来又影响到冷链产品的质量。

冷链管理需多管齐下

人们从重视食品质量、强调食品安全,逐步认识到了食品物流和冷链管理的重要性。对比现有的食品物流体系,我们的管理手段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比较食品流通速度的加快和范围的扩大,食品在流通中的不安全因素也在扩大,加强食品物流和冷链管理是刻不容缓的任务。最近关于食品物流和冷链管理的各种研讨会多了起来,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也都对冷链管理投以关注的目光。如何使我国的食品物流管理体系适合于经济发展,如何保证食品在较长的流通链和较大的流通范围内安全可靠,是我们要研究的冷链管理的课题。笔者认为,我们应采取以下策略或步骤来逐步完善、健全冷链管理体系。

1.冷链市场的发展动力来源于市场

尽管冷链市场中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冷链市场的根本推动力依然来源于市场本身。逐步建立起来的市场经济环境是企业竞争的平台,市场需求引导供给、引导企业发展。市场竞争应该是优胜劣汰,逐步淘汰竞争力弱的企业。在现有冷链市场中,个别的企业钻了市场监管的空子,他们用违规操作来降低运作成本、参与市场竞争。但这只是短时间的问题,一旦市场规范了,监管

力度加强了,不规范的企业必将被市场所淘汰。市场是由消费者引导的,消费者可以决定一个企业的生存。当消费者认识到食品物流的重要性,认识到它带来的效果时,就必然关心企业整体供应链的管理水平。我国的监管机构和媒体要创造各种条件,使消费者能够了解企业整个供应链管理的情况,要让消费者有知情权。

2.冷链管理水平的提高是企业的责任

整个社会的冷链管理水平是参与冷链运作的所有企业的综合表现。冷链管理好坏说到底是企业行为,包括企业管理水平、企业投入能力等。首先,冷链运作需要较大的投资支撑。冷库建设和冷藏车的购置需要的投资比较大,是一般库房和干货车辆的3至5倍。冷库是冷链物流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它需要企业有较大的投入。同时,冷链管理更是一项包含诸多技术和环节的较复杂的工作。冷链所包含的制冷技术、保温技术、产品质量变化机理、温度控制与监测等技术是支撑冷链的技术基础。而监控困难也是一个特点,冷链管理不是单点的管理,也不能依靠某一点来进行控制,而必须从产品的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等诸多环节进行控制。冷链的运作不仅需要严格的管理制度,操作人员的素质也是保证冷链的重要因素。所以说,冷链管理的关键在企业。我们建立各种制度和标准,其目的还是督促和规范企业,使冷链管理的执行者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3.冷链管理的规范化发展靠政府推动

在发达国家,政府对冷链市场的管理已经没有明显作用,企业有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有提高自身质量进行自我约束的需求,并且有一套市场监督机制。这不是只针对冷链企业的,它是市场经济建立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企业行为约束机制。因此,发达国家较宽松的市场环境不是没有约束,而是已经经历了严厉处罚的过程。

任何没有监督、惩罚不分明的环境都会滋生不良的种子。我国建立市场经济的时间还比较短,很多管理和约束环节还比较薄弱。这就使一些不规范的企业和个人有机可乘。因此,在现有情况下,政府部门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政府应该加大冷链市场的整治力度,设立进入冷链市场的门槛,规范企业操作行为,增加冷链环节透明度,使不良的违规操作受到曝光,得到应有的处罚。我们希望良好的市场运行机制早日形成,我们盼望出现在百姓餐桌上的食品是安全的,是有保障的。(全文完)

作者:李万秋

上一篇:虚拟实验设计论文下一篇:小学后勤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