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

2024-04-15

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精选8篇)

篇1: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市居民消费水平的迅速提高,生鲜食品在城市的消费量显著增加 与此同时,消费者对生鲜食品鲜度和安全性的关注程度的显著提高,推动了冷链物流系统的革新与升级。特别是近年来,以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需求为背景,从中央到地方都十分重视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中央在近几年关于农业和流通问题的相关文件中,都提出了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和促进农产品流通的任务。2010年 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对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建设是冷链物流发展中的关键环节。

冷链物流(Cold Chain Logistics)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冷链物流的适用范围包括:①初级农产品:蔬菜、水果;肉、海鲜、禽、蛋、花卉产品等。②加工食品:速冻食品、禽、肉、水产等包装熟食、冰淇淋和奶制品;快餐原料等。③特殊商品:生物制品、医药制剂、航天用品等。我国冷链物流起步比较迟,尚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或起步阶段。目前我国冷链物流业已步入快速增长的阶段,内地对冷冻食品的需求不断提高,一些大城市冷冻肉类及蔬菜已占到人均年消费食品的 10%至 15%。

但是,现状与要求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基础设施和技术相对落后,装备条件不足

目前我国发展冷链物流的关键瓶颈是设施和装备不足。根据中国制冷学会统计资料,2006年,我国冷藏库容量约为880万吨(折成库容积约为3800万立方米),而美国2003年冷藏库容量就达到8848万立方米。我国保温车辆约有3万辆,美国拥有20多万辆,日本拥有12万辆左右;我国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为0.3%左右,而美国为0.8%~1%,英国为2.5%~2.8%,德国为2%~3%。现在尽管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下已有较大的改善,但与我国经济以及物流产业的发展要求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冷冻运输装备和技术手段落后,物流信息技术应用滞后,这直接影响着冷链物流效率的提高。冷链物流市场不成熟,供求不平衡,外包程度低

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较缓慢,服务质量不高 目前国内专业化冷链物流服务的方式有限,手段原始且单一,缺乏竞争实力,能提供综合性、全过程、集成化的现代冷链物流服务的专业企业的不多,主要是停留在货物代理、仓储、库存管理、搬运和定向性运输上。多数从事冷链物流服务的企业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和内部管理规程,经营管理粗放,很难提供规范化的冷链物流服务,服务质量较低。

3冷链运输成本过大

冷链物流业不能快速高标准发展起来的原因之一,就是由于冷链物流的成本过大所致 冷链运输业受国际能源(石油 汽油 柴油)价格的影响因素很大 其次是须留下的 买路钱 所造

成的成本压力也很大 据冷链运输从业人员反映,仅油费 路桥费以及易腐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这 3 项的经济成本折算,约占所运易腐食品总成本的 70%,在正常情况应不超总成本的50%为宜 无疑,这是给产品增加成本的最大压力和来源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

我国冷链物流行业信息系统建设滞后,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都还比较落后,如条形码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物资采购管理和企业资源管理等物流管理软件的应用水平较低;此外,公共物流信息交流平台极度缺乏,目前以EDI、互联网等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5 第三方物流服务不能到位

我国易腐食品除了外贸出口的部分以外,大部分在国内流通的易腐食品的物流配送业务是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的特别是在奶业界当中,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的发展比较缓慢,目前

利用第三方物流的乳品企业为数不多,蒙牛 三元 广东四明燕塘乳业等已在运用和拓展这方面的业务,看来还有待积极培育但就总体的第三方物流来说,能提供综合性 全过程 集成化的现代物流服务的专业企业不多,目前的状况主要是以货物代理仓储 库存管理 搬运和定向性运输为主 冷链物流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大大影响了冷链物流的在途质量 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冷链物流的成本和商品损耗率很高 6完整独立的冷链体系尚未形成

从整体冷链体系而言,我国的冷链还未形成体系,无论是从我国经济发展的消费内需来看,还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都十分明显,冷链发展的滞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食品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还未建立起一套能监控保障食品从生产 包装 储存运输和销售(即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状况的完整体系,缺乏相关的温度立法,食品卫生法规执行不力,致使食品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质量状况无法得到 7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产业政策扶持

冷链物流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与支持,目前我国在冷链物流产业政策方面还缺少相应的扶持政策,各种法律法规也有待完善。

8冷链物流企业之间缺乏信任度,供应链上下游缺乏整体发展规划与协调

由于企业高层领导者管理理念的约束,我国企业大多奉行单打独斗的原则,企业片面追求局部效应和短期经济效益,冷链节点企业之间缺乏相互信任和整体发展规划,行动不能 协调一致,这直接导致运营效果不佳,供应链整体绩效较低。

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缺乏

目前我国从事冷链物流研究的大学和专业研究机构还不多,企业层面的研究和投入更是微乎其微,物流人才严重匮乏,缺乏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这严重制约着冷链物流的发展。冷链物流行业标准化问题

国际标准采用比例较低,标准之间协调性差,存在重复和交叉现象,标准的可操作性不强以及标准未覆盖冷链物流全过程冷链物流过程涉及原料获取、冷冻加工、冷藏、冷藏运输和配送、销售等诸多环节,任何一个环节上的疏忽都有可能带来服务“断链”,影响食品品质,甚至给消费者健康带来损害。

通过分析,我们了解到我国冷链物流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那么,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善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我们大致可采取以下措施:1加快物流设施建设,完善物流装备。2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降低物流成本。3制定冷链物流标准化,完善监管机制。4采用先进的设备和信息技术,实现冷链物流全程管理的信息化。5合理利用,引导企业自营冷链物流资源。6加紧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7健全相关法规法律,给予强有力的产业政策支持。8建立一体化的冷链物流模式,实现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

参考文献:《浅论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存在问题和对策研究》郭法霞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其制约因素分析》

葛向华 《我国冷链物流标准化问题研究》

蔡南珊 安久意

《当前我国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张革

篇2: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

一、发展现状

冷链物流商机显露,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有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冷藏冷冻食品每年增产约10%。然而,我国食品的冷藏运输率只有15%左右,而发达国家却达到80%~90%。还有数据显示,由于缺乏冷冻冷藏设备和技术,我国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损失率达25%至30%,造成约有1200万吨水果、1.3亿吨蔬菜浪费,损失高达1000亿元;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冷链市场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但这也说明我国冷链物流有待开发。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冷冻冷藏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冷链物流市场商机也逐渐显露。各地政府和企业开始重视冷链物流的发展,截止2012年底,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共有冷库约9.85万座,冷藏总量首度超过2500万吨,同比增长11.3%,其中新增冷库容量约 260万吨。2007至2012年六年间,我国冷库行业以14%以上的年均增速发展。

二、中央政策支持,地方政府扶持

中央一号文件涉及冷链物流政策:加快推进以城市标准化菜市场、生鲜超市、城乡集贸市场为主体的农产品零售市场建设、加强粮油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发展农产品冷冻贮藏、分级包装、电子结算、对示范社建设鲜活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兴办农产品加工业给予补助、启动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示范区创建等7项政策。针对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情况,今年两会上有人大代表建议加快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冷链物流企业做大做强,鼓励技术创新,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地方政府的对冷链物流的发展也大力扶持。如:天津为了提高渔业冷链物流的发展,天津市财政局对29个现代服务业项目提供财政补助,涉及农产品、果蔬、水产品、肉类的配送和电子商务。海口市在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上也下了很大的功夫,共建成29个肉类蔬菜冷藏库,总库容4.6万吨。

篇3:我国的冷链物流市场及其发展策略

关键词:冷链物流,发展策略

一、冷藏运输市场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近几年来, 我国的肉、蛋、奶、水产、果蔬等每年增产10%以上, 其中75%为易腐食品。这些易腐货物主要靠铁路和公路运输。目前我国公路冷藏运输的运量占总的冷藏运量的2 5%, 我国现拥有各式冷藏汽车6万余辆, 冷藏车年生产能力4000余辆。我国的铁路冷藏车共有5400多辆, 能满足全国运量的50%左右。因此, 我国的冷藏运输市场总体来说是供不应求的。但是应该注意的是, 我国的冷藏运输市场也存在着设备落后、运输质量较低、社会化程度不高、损耗大成本高的特点。

针对我国冷藏运输的市场现状, 物流企业在进行冷藏运输市场营销时, 应该采用如下的策略。第一, 传统运输企业应积极发展冷藏运输业务。对公路运输企业来说, 在运输供给相对过剩, 运输利润越来越低的情况下, 发展冷藏运输是明智的选择, 只要加强市场营销力度, 前程广阔。第二, 实行专业化的发展策略。物流企业在发展冷藏运输业务时, 一定要走专业化的道路, 购置良好的冷藏运输设备、招用专业化的人才、提供专业化的冷运服务。第三, 走合作化的经营之路。在进行冷藏运输市场营销时, 要重点发展大客户, 并与大客户进行深度合作, 提高冷藏运输的规模、效率的质量。

二、冷库行业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我国自1955年开始建造第一座贮藏肉制品冷库, 1968年建成第一座贮藏水果冷库, 1978年建成第一座气调库到现在, 冷库的发展经历了好几个阶段。据统计, 全国现有冷冻冷藏能力已达500多万吨, 其中外资、中外合资和私营冷库约占50万吨, 国有冷库450多万吨, 分属于内贸、农业、外贸和轻工系统。我国的仓库主要还是集中在一些大些的商业企业, 主要存在着冷库的利用率偏低、设备落后、营运和市场营销水平低、技术安全不到位的问题。

因此, 冷库行业的市场发展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 全面改造现有冷库, 提高冷库的技术水平。第二, 积极、主动拓展市场, 加强市场营销力度。我国的冷库利用率偏低, 原因不是供过于求, 而是供求信息的不对称。因此, 冷库企业应该积极走出去, 利用现代营销的渠道、方法、策略开拓市场。第三, 提高冷库操作水平, 降低货损损差和其它安全事故。第四, 在主营冷库业务的同时, 创造条件, 提供运输、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其它物流服务, 把冷库建设成现代化的冷藏配送中心。这是冷库行业的发展方向, 也是其市场营销战略。

三、冷链物流市场的整体发展策略

上面分别分析了冷藏运输与冷库企业的现状及市场营销策略, 但总体来说, 中国的冷链物流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其市场潜力非常之大。据专门研究和考察全球冷藏食品供应链市场的一些美国专家估计, 目前中国食品年供应量总额为1 5 0 0亿美元, 到2017年将达到6500亿美元, 年均增长率为17%。在这种情况下,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 我们有必要建立我国冷链物流市场的整体营销策略。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看, 冷链物流市场的整体营销策略主要有两个, 一是社会化运作策略, 二是企业运作策略。

1. 社会化发展策略

社会化运作是指某个地某个城市, 政府或企业部门规划的冷链物流中心或冷货批发市场。在这个市场或中心里结集了大量的冷货生产企业、批发市场、零售企业、冷库企业、冷运企业, 甚至大量的个体经营户。

由于冷链物流的低温特点, 物流企业单独建立冷链物流中心, 投资成本高, 而且回收期较长。而因为冷链食品的特点相同, 社会整个冷链物流业应该联合起来, 共同建立冷链物流配送中心, 实现冷链物流业的共同配送。

社会化运作是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探索优化出的一种追求合理化的配送形式, 也是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采用较为广泛、影响面较大的一种先进的物流方式, 它对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2. 企业运作策略

企业运作模式是指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冷货生产企业或冷货流通企业共同运作冷链物流。在这个模式下, 冷链物流运作的主体是企业, 根据组成冷链物流的企业类型的不同, 又分成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冷货生产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合作。这种策略是利用冷货生产企业的货源, 同时又有效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 实现冷链物流业务的。比如麦当劳餐厅的冷链物流则是以外包方式完全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即夏晖公司。夏晖公司与麦当劳餐厅的冷链物流运作策略是物流行业的一个成功典范。

二是冷货流通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合作。目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市场上冷藏食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一些大些的商业企业, 尤其是连锁商业企业, 其冷藏物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鉴于冷藏物流市场的区域性和时效性特点明显, 物流企业可以考虑在沿海发达城市, 面向连锁超市、卖场等企业, 以已经运做普通物流配送项目为基础, 实施专业冷藏物流区域配送服务。

三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合作。目前, 现有的冷藏物流服务商多为小企业, 资金、经验以及管理运作水平到有待提高, 但是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 大多积累了一定的冷藏物流基础设施资源和特定的客户群。有实力的物流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品牌、资金、管理和网络优势, 与他们开展多方位的合作, 特别是在冷藏物流项目的不同环节上, 在双方不断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 通过自身能力整合合作伙伴的现有资源, 共同壮大, 形成独立的第三方冷藏物流服务品牌。

参考文献

[1]冯志哲:食品冷藏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8

篇4:关于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研究

冷藏链简称冷链,是指易腐食品从产地收购或捕捞之后,在产品加工、储藏、运输、分销和零售、直到消费者手中,其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产品所必需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冷链物流是指易腐、生鲜类商品在生产、储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其质量,减少商品损耗的一项物流系统工程。

冷链管理是指冷链管理是包括温控设施设备技术、保温保鲜产品研究、温度跟踪技术、产品链管理和市场监督等一系列的管理体系。冷链从管理范围和构架方面看,它包括许多方面,其中有政府的职能和责任,也有企业应承担的义务,在标准方面,也可以分为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两个方面。

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特别是农产品相关的冷链物流建设问题,“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要积极发展以鲜活农产品冷藏和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冷链物流系统,2010年6月18日正式印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编制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此规划的出台,为今后几年冷链物流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该《规划》出台后,各省纷纷根据自身情况出台了本的物流发展规划,必将有力地推动冷链物流产业在全国的蓬勃发展。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一,第三方物流参与较少,缺乏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冷链物流的市场化程度很低。冷鏈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所能提供的综合性全程服务尚不足总体需求的5%,缺乏全国性、具有影响力的第三方冷链物流行业领袖。

第二,冷链物流的硬件设施建设不足,硬件缺口导致冷链运输效率不高,缺少供应链上下游间的整体规划和整合。

第三,没有形成完整独立的冷链物流体系,缺乏统一行业标准和监管。我国的冷链物流还没有形成供应链一体化模式,因此,在运营过程中未形成无缝衔接的程度,造成大量的冷链资源的浪费,也造成高价购置的冷藏运输车辆、冷库等设施设备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四,冷链物流的成本较高。较高的冷链物流成本阻碍了我国冷链物流发展。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对策

今后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将有如下趋势:将更加注重第三方物流;更广泛地采用信息技术;冷链装备技术水平将不断提高;冷链物流将得到整合,形成完善系统,加工配送中心建设将成为热点;共同配送成为趋势,共同配送可以提高车辆装载运输效率,形成规模效应。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必须要从国情出发,建立一个能满足消费者、供应商和零售商三方面需求的、一体化的冷链物流模式。建立冷链物流公共网络信息平台,建立冷链物流信息化服务中心,建立冷链物流运作实体物流网络。

第一,大力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增强企业高端物流服务能力。依靠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了冷链物流关键环节的发展。加大政府投入,创造良好的营运环境,支撑了冷链物流的发展。统筹规划建设,建立完善的软硬结合的冷链物流管理体系。加快推进冷链物流保障体系建设,制定规范的冷链物流产业政策。

第二,建立冷链物流标准体系,规范市场竞争行为。完善相关法律及标准,推进专业认证是促进冷链物流发展的前提。物流产业横跨各个产业部门,纵贯各个物流环节,要使其协调快速发展,尤其需要发挥行业协会在行业自律、行业调查监测、行业创新、人才培养、经验交流和行业对外谈判等方面的作用。

第三,技术创新,推广先进技术管理手段。冷链物流企业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冷链物流业的整体水平,技术创新体现在冷链物流的各个环节。选择适合冷链物流且能满足客户需求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引进高素质信息化的人才。

第四,构建冷链物流的供应链上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立一体化的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建立战略联盟关系,寻求多方共赢。进行资源整合,提高利用率,通过共同配送能够提高冷链物流作业的效率,降低企业营运成本,可以节省大量资金、设备、土地和人力等。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篇5: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时机已经成熟,冷链物流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新鲜食品的需求,还能够使食物在运输途中尽量减少损失和浪费。但是公众认知度低、原有设备的落后等等问题都制约着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以下是笔者总结出的有关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几个问题。

标准落实不到位

目前,冷链行业在标准方面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其中,最棘手的问题就是标准落实不到位。比如,很多没有资质的小型企业,如果没有通过全程冷链,成本就低,那么产品价格就相对较低,但是正规企业按照国家标准去执行,每一个环节都通过冷链完成,当然产品价格就会相对较高,由于在这方面,消费者不了解也分辨不出,就会偏爱于更便宜的产品,对于完全通过冷链的规范企业来说就是不公平的竞争。即使国家层面出台了一些标准,但是在实施上面也遇到了阻碍,并没有落实到位。很多企业没有按照国家标准执行,自律性差。因此行业发展举步维艰,如果没有强制性标准,那么就很难保证质量,让消费者放心。

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低

冷链物流硬件除运输设备、基础设施陈旧以及发展和分布不均衡之外,信息技术欠缺和管理水平落后也是制约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要原因。这些因素都导致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由此产生两个直接后果,首先是易腐食品特别是初级农产品的大量浪费,由于运输过程中的高损耗,整个物流费用占到易腐食品成本的70%,而按照国家标准,易腐食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超过其总成本的50%。其次,在食品安全方面也存在着严重安全隐患。很多物流企业都不考虑将运输、仓储管理、配送等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原因是中国现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相对滞后,而规范、设备完善的第三方企业相对较少。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需要积极培养人才来发展,从而壮大规模。因为从目前来看,有些企业虽然投入较大,基础设施先进,但是在人才培养等方面没有达到较高水平。如何能进一步提升第三方物流企业各方面优势,也是这个年轻的行业需要深思的问题。

冷链物流理念推广薄弱

由于冷链行业还属于发展初期,消费者在超市、菜市场买食品的时候,只关注到产品品牌、颜色等表面现状。但是确没有考虑过在最终环节之前的供应链是否有过断链,他们不了解即使再好的产品如果在运输、储藏等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断链那么这个产品就不会新鲜。冷藏和冷冻食品需要一个完整的冷链过程对货物进行全程的温度控制,才能确保食品的安全,这包括装卸货物时的封闭环境、储存和运输等等,一个环节都不能少。完整的冷藏食品供应链是食品安全不可或缺的元素,由此可见,冷链物流的要求比较高,相应的管理和资金方面的投入也比普通的常温物流要大。由于冷链成本高,风险也随之提高。很多消费者,在面对同样产品,同样外观的时候,都会倾向于更廉价的产品,因为客户相信两者的质量肯定一样,这种思想的产生就是由于冷链知识没有广泛普及社会,使公众没有真正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因此,推广冷链技术和理念还是至关重要的。

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虽然目前我国冷链物流的体系建设和运输管理不尽人意,但是凡事都需要一个过程,冷链物流在发展过程中,无论面临何种困难局面都必须坚持寻找破局。冷链物流的发展不仅受国际宏观环境的影响,也受国内经济体制等自身因素的制约。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冷链物流需求增幅加快,但是冷链物流发展过程却没有更加规范,冷链物流信息的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也比较落后。因此,首先要加强对公众的宣传,目前我国公众冷链物流意识薄弱,造成冷链市场规模有限。其次,应积极加强冷链物流的公众宣传,提高政府、管理部门对冷链物流的重视程度,引导企业向正规的冷链物流方向发展。另外加强消费者对冷链物流的认知度,分清有无冷链情况下食品的品质差异,完善冷链物流市场。

篇6:我国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在我国冷链物流的高速发展时期,冷链物流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冷链物流发展的瓶颈。本文在全面阐述冷链物流人才含义与分类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我国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的现状,系统研究了我国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的对策。关键词:冷链物流 人才培养 对策研究

一、冷链物流人才含义及分类

(一)冷链物流人才含义

冷链物流人才是指在整个冷链物流的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过程中从事相关的研究、管理、操作工作,使冷链物品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确保冷链物品质量,减少冷链物品损耗的专业性人员。

(二)冷链物流人才分类

1.研究型冷链物流人才。主要是指在高校或者科研院所从事冷链物流相关理论研究、冷链物流相关技术研发、冷链物流相关人才培养工作的人员。这类人才应具备较高的冷链物流理论知识和冷链物流教学与研究能力,同时还具有将冷链物流理论应用到冷链实践的能力。

2.管理型冷链物流人才。主要是指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冷链物流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工作,拥有一定的决策权,负责冷链物流运筹的人员。管理型冷链物流人才不但需要宽厚的冷链物流相关知识,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与管理能力。

3.操作型冷链物流人才。主要是指在物流企业从事冷链物流技术操作的现场作业人员。操作型冷链物流人才需掌握基本的冷链物流知识,具备较强的冷链物流设施设备的使用能力以及较强的冷链物流具体作业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我国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一)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意识淡薄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冷链物流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冷链物流企业逐渐意识到冷链物流相关的研究、管理、操作等人才对满足消费者需求、确保冷链物品质量、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但基于成本费用的考虑,企业对参与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积极性不高。而作为人才培养的学校,虽然认识到冷链物流人才供不应求的现状,但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和学校自身条件的限制,很少针对冷链物流人才所需知识结构、操作技能、职业素养开展专门的培养。

(二)冷链物流人才培养定位模糊

尽管部分学校开展了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但也是作为物流专业的一个方向,在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模式、岗位分析、培养方向、培养目标等方面与冷链物流市场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培养模式仍然采用传统的重理论轻实操的方式;岗位分析准确性缺乏导致岗位划分较为单一笼统;培养方向与企业业务人才需求契合度不高;培养目标滞后固化不能适应现代冷链物流发展的需要。

(三)冷链物流理论与教育理念相对滞后

我国的冷链物流具有起步晚发展迅速的特点,当前我国冷链物流正以专业化的发展模式不断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冷链物流活动与实践也得到了政府部门和相应企业的高度重视。由于历史的原因,相对于冷链物流实践的快速发展与升级增长,我国的冷链物流理论基础较为薄弱,相关的研究也是方兴未艾,同时,由于冷链物流运作的特殊性,与冷链物流相匹配的教育理念也滞后于冷链物流的实践。

(四)冷链物流师资队伍亟待加强

作为新兴专业的冷链物流管理,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还处于探索实践阶段。而纵观我国的物流教育师资结构可以发现,大部分的物流专业教师是从管理学、工科、财经、贸易等学科转型而来,缺乏对冷链物流理论和发展规律的系统认知,而冷链物流的教师也鲜有物流企业工作经历,更谈不上对冷链物流运作的全面掌控,因此,打造一支既通晓冷链物流理论又掌握冷链物流业务运作的师资队伍对发展我国的冷链物流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五)冷链物流教育资源缺乏共享

冷链物流专业性强的特点意味着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冷链物流专业涉及的学科门类涵盖了管理学、工程学、制冷学、商品学等,同时拥有其相关专业的学校少之甚少,学校内部教育的稀缺与内部资源共享的缺乏,使得冷链物流教育开展困难重重。而作为实践环境资源丰富的冷链物流企业,基于费用和管理的因素,不太愿意参与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造成了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缺乏校企合作的困境。

三、我国冷链物流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一)营造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的社会氛围

冷链物流人才是冷链物流价值最终的实现者,冷链物流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我国冷链物流升级发展的瓶颈。发展冷链物流必须坚持冷链物流人才培养先行的理念,而作为冷链物流人才培养两大阵营的学校和企业理应成为此项工作的推动者和践行者。因此,国家及相关部门应发挥职能引导作用,高瞻远瞩地在优势资源的学校科学设置冷链物流特色专业,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鼓励冷链物流企业、行业、协会等组织积极参与到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体系中来,形成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的良好社会氛围,为冷链物流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二)设置供需匹配的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冷链物流人才有效输出的重要保障,改革传统理论教学模式,创立供需一致的理实一体化的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冷链物流企业缺乏是既懂理论又会操作的人才,因此,学校应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方式,建立理论与实践并重、知识与能力兼修的特色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的资源,在课程设置上重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职业素养的培养;在能力方面注重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培养;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培育学生解决职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开展冷链物流理论与教育理念研究 冷链物流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冷链物流理论的支撑与冷链物流教育理念的保障,因时制宜地开展冷链物流理论与教育理念的研究,已成为冷链物流发展的必然。冷链物流理论研究不仅包括冷链物流法律规范与配套制度、冷链物流体系、冷链物流运作、冷链物流标准、冷链物流操作规范等,还包括冷链物流硬件配套规划和冷链物流新型技术。冷链物流教育理念的研究,主要围绕如何在传授冷链物流基本知识的前提下,强化学生冷链物流操作技能,以及结合冷链物流企业的实际流程与运作,实景耦合地提升冷链物流人才的职业素养。

(四)加强冷链物流师资队伍建设

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的关键,也是冷链物流的复杂性对专业教师的一种特殊要求。加强冷链物流师资队伍建设可以采取以下模式:一是从高校、企业、国外引进高水平的冷链物流高端人才充实师资队伍。二是选派专业教师不定期地开展进修,进一步优化冷链物流知识结构,提升冷链物流理论水平。三是借助校企合作平台,让教师深入冷链物流企业参与企业运作,掌握冷链物流管理方法与操作技能。四是聘请行业协会的专家和冷链物流企业的技术骨干担任专业兼职教师,增强冷链物流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五)构建冷链物流教育资源的共享机制

冷链物流专业的多学科彼此交叉的特点决定了冷链物流人才高要求性和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的艰巨性,促进校内资源与跨校资源的横向联系和实施校企资源共享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在冷链物流人才培养中,可以通过系部合作充分利用校内其他相关专业的师资、实验设备、实训场地等教学资源实施学科优势互补开展联合培养。在跨校资源的横向联系上主要体现在与冷链物流专业交叉融合的系统工程、制冷工程、食品工程、财务管理、汽车技术等学科门类的资源共享。通过冷链物流企业专家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采取校企联合办学方式使企业参与冷链物流专业教学过程、选派教师企业挂职锻炼、实施工学结合等方式实现校企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冷凯君,初叶萍,陈向军.关于湖北省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5): 180-183.

[2]葛晓雯,么贵永.北京市冷链物流人才现状分析[J].中国市场.2012,(15): 22-25. [3]段延梅,王旭,姜颖.黑龙江省民办高校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3,(4): 233.

[4]文晓巍,张启华.浅析高校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8):

228-229.

[5]黄芬.武汉高职冷链物流专门人才的培养研究 [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2): 127-129.

篇7: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难点与突破点

难点:食品冷链体系尚未成形

从整体冷链体系而言,中国的食品冷链还未形成体系,无论是从中国经济发展的消费内需来看,还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都十分明显。目前大约90%肉类、80%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冷冻食品产销冷链情况稍好,但由于部分产品流入集贸市场拆零散买,冷链存在中断现象。

针对这种现状,国内冷链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

一是冷链经营主体出现问题。它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更复杂,建设投资也大。而目前我国的冷链系统还只是一个早期的冷冻设备市场,掌握的冷链技术在很多食品种类上还不能完全应用,相对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很大;没有建立生鲜经营管理体系。据介绍相当部分企业始终未能有效地建立生鲜经营管理体系。商品结构和销售策略定位不清晰,导致毛利偏低,损耗难于控制;没有整合生鲜食品的产业链。企业无法有效整合生鲜经营背后的各种资源。随着规模扩大,整体经营成本难以得到控制,“规模反而不经济”。同时企业也未能解决生鲜商品结构日趋严重的同构化和产品更新问题。

二是冷链设施和监管机制不完善。国内冷链设施设备严重不足。目前,我国易腐物品装车大多在露天而非在冷库和保温场所操作,80%-90%的水果、蔬菜、禽肉、水产品都是用普通卡车运输。仅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损失率就达25%-30%,损耗量居世界首位(可以养活2亿人的营养基本需求),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输的。造成这种窘境的直接原因是我国冷链设施和冷链装备严重不足,原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提供低温保障。

我国冷链的实施没有国家或行业的专项标准。但只有一些大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自己制定的一些标准,诸如冷藏链中对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点控制)没有强制要求执行。因此,在监管上也是空白,法律法规有待完善。缺乏具有执行力的食品质量监控体系。

第三方食品冷链物流发展滞后。中国易腐食品除了外贸出口的部分以外,大部分在国内流通的易腐食品的物流配送业务多数都是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食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大大影响了食品物流的在途质量、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食品冷链的成本和商品损耗很高。

食品冷链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由于中国业的产业化程度和产销一体化水平不高,从行业的初级产品来看,虽然产销量巨大,但在初级产品和易腐食品应链上。易腐食品的时效性要求冷链各环节必须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目前,我国缺乏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缺乏食品冷链的综合性专业人才。

产业配套设施建设的误区。据介绍,在冷库建设中就存在着重视肉类冷库建设,轻视果蔬冷库建设;重视城市经营性冷库建设,轻视产地加工型冷库建设;重视大中型冷库建设,轻视批发零售冷库建设等非常严重的现象。

两大突破点

中国食品冷链发展需要突破两方面的障碍:一是要实现农产品现代化与现代流通体系接轨。中国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产品标准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农产品保鲜加工是农业生产的延续,是农业再生产过程中的“二产经济”,更是农产品与现代流通体系接轨的关键环节。二是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正带动着以肉类、水果、蔬菜及水产品、奶类为代表的食品冷链保鲜市场的急剧升温。食品安全问题,只有通过优化、改造农产品流通渠道和流通方式,建立可追溯的农产品质量信息管理体系,最终解决食物安全问题。

发达国家把产后贮藏加工保鲜放在农业的首要位置。如美国农业总投入30%用于生产,70%用于产后加工保鲜,意大利、荷兰农产品保鲜产业化率为60%,而日本则大于70%。产后产值与采收时自然产值比,美国为3.7比1,日本2.2比1,而我国仅为0.38比1。

国际上比较成形的食品冷链有两种模式:一是以企业为主体食品冷链体系,这种模式在美国、日本和西欧比较普遍,日本7-11是其中的代表;二是以保证大量食品的一般质量、降低在途损耗的价格与品质模式,这种模式一般为发展中国家采用。他认为中国食品冷链可以采取企业导向型或平台导向型两种发展模式:企业导向型依靠农业龙头企业和大型食品企业,发展以核心企业为轴心的食品冷链体系,串联供应链上下游,逐步形成覆盖分类食品产业的冷链保障体系。平台导向型是建设连接农产品主产区和消费地的食品冷链主干网络,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

超市需要配置生鲜加工配送中心,配送中心可以有效整合生鲜 供应链 的资源,实现加工生产和销售环节适当分离。在标准化管理的基础上加强成本核算和流程控制,并从强化产品跨区域性经营和自有加工产品的差异化经营上寻求新的利润支撑点。

中国食品冷链变革需要三位一体化,一个国家的食品冷链保障体系建设,单靠任何一方都是难以有效推进的,它需要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通力合作。政府应当制定食品冷链发展的政策环境和鼓励措施,加强行业规划的方向性引导;行业协会应发挥沟通协调作用,制定并落实行业整体规划和行业规范;企业应根据市场规则具体运作,合力推动中国食品冷链的逐步发展。

家乐福冷链保鲜措施家乐福货品的新鲜是与其精细的商品 采购 营运制度分不开的,“Reteil is detail”(零售就是细节)就是形象的写照。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需要 采购、存货、销售等环节的密切配合,在营运过程的每个环节都加一个控制点。采购 和内部监控 采购 是保证生鲜食品质量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家乐福对于生鲜食品有严格的 采购 标准。这些 采购 标准基本上是通过严格的挑选,家乐福会在当地建立稳定的 供应链,有专门的供应商及时供应货品。在内部监控方面,家乐福中国区总部设有专人负责全国各分店商品的检验,每隔两个月要对每个分店的商品质量、库房、卖场和服务等进行全面的检查和分析。

自有生鲜品牌的开发

“家乐福质量体系”是家乐福生鲜自有品牌,是具有最好的质量和安全保障生鲜。该产品本着长期合作的关系以确保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符合特定的质量水准。产地和类型及可追溯性是 供应链 的质量主要体系。已应用质量体系的定牌产品有:猪肉、三文鱼(鲑鱼)、柚子、荔枝、苹果、橙子。

库存控制

库存控制是生鲜食品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了保证商品的新鲜度,必须做到一次订货量要适当,订货频率要高。家乐福针对不同的生鲜食品,设定不同的库存量,当天卖不出去就扔掉。即使有的货第二天可以卖,但这种货不符合家乐福的存货标准,一定要扔掉。订货

每个店都根据电脑反映的销量来订货,尽可能做到零库存。同时,家乐福尽可能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来最大程度减少缺货现象的发生,平时各门店都指定了相应措施,及时反馈缺货信息,此外还安排专人负责卖场巡视,掌握存货动态。为确保安全库存,家乐福尽可能选择当地最优秀的供应商,使其能在规定的配送时间内及时补货。

保鲜设备

篇8:我国冷链物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概念

所谓冷链物流,即是指在“生产→运输→储存→再加工→销售”整个过程中,冷藏冷冻类物品的储存始终保持在0℃~4℃的低温环境中,通过低温储存来让物品的性能及质量得到实质性的保障。对于冷链物流的供应链系统来说,其核心内容必然是低温环境的保持,而整个系统的实现必须以冷冻工艺为基础。同时,在低温物流的过程中, 良好的制冷技术即是具体的手段。

2、适用范围

具体来说,冷链物流的使用范围主要包含了:一是初级农产品,如水果、蔬菜、肉、禽、海鲜等;二是加工食品,如肉(包装熟食)、禽(包装熟食)、速冻食品、奶制品等;三是特殊商品,如医药制剂、生物制品等。

3、特点

一是配送装备要求的特殊性。为了防止产品腐坏,在运输过程中始终让产品维持在适当的低温环境之中,采用了特定的保鲜设备或低温运输设备。在这样的条件下,相应的产品收购地、厂家就必须具有冷藏与冷冻的双功能库,并且还需要拥有与冷藏、冷冻相配套的保温集装箱、冷藏运输车等。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产品的质量才能够得到实质性的保障。

二是配送货物的易腐性。对于冷链物流而言,其配送的对象主要是以生鲜产品为主。由于生鲜食品在运输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各种原因而导致质量下降,因此只有保持较低的温度,其品质才能够得到保证;三是冷物流的时效性。 生命周期短是生鲜产品的主要特征,因此运输的时间将直接决定着产品的品质。如果运输时间较长,就算食品并没有达到变质的程度,也很难快速地销售出去,这样就会直接导致整体销量的减少;四是市场经营规模小、网络较分散。在我国,第三方冷链物流行业才刚刚起步,很多冷链物流企业都是由传统的仓储运输企业或冷藏运输企业改制而成的,这些企业并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网络体系并不健全,所辐射的面积较小。另外,这些企业在设施结构的建设上也缺乏合理性。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即是冷链物流市场混乱的根本原因,由于规模并未形成,冷链物流行业很难在市场竞争中将自身的作用充分体现出来。

二、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

我国冷链物流起步相对较晚,虽然在上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已经初见端倪,但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冷链物流在我国的发展依旧处于初级阶段。

1、冷藏物流技术和管理水平不高

目前,我国冷藏保温技术不够成熟,很多冷链物流企业不仅没有建立起全程冷藏控温的运行管理制度,严重缺乏训练有素的冷藏物流供应链管理人员、操作人员。这些问题将直接导致冷链物流各个环节的信息出现阻塞,冷冻类产品在运输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发生无谓的耽搁,且风险增多。显然,这些情况都将严重地制约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导致物流行业的整体管理水平降低。另外,我国很多冷链物流企业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服务产品不合格、市场定位不准确、运作经营不规范、内部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不利于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

2、基础设施落后

就目前我国冷链利用率较低的问题而言,其根本的原因在于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冷库方面。截止到目前,在冷链物流的冷库设备上,虽然我国冷库的总容量达到了700多万m3,但这些冷库的结构在设置上并不合理,对于肉类冷库的建设、大型冷库的建设过度重视,而严重忽视了果蔬冷库的建设、产地加工冷库的建设以及批发零售冷库的建设;二是冷藏运输方面。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绝大部分冷链运输车都是采用了国际海运报废的或者即将被淘汰的冷藏集装箱来长途奔波,严重缺乏现代化的冷冻冷藏车。同时,制冷的技术与工艺相对落后,具有规范性的温度控制设施的保鲜冷链运输车厢等极为有限,这就使得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很难得到低温保障。据相关统计,目前我国冷藏运输率(也就是易腐产品采用冷藏运输方式的比例)大约在10%~20%之间,而那些发达国家(如美、欧、日等)在这方面的比例却达到了80%~90%之间,可见我国冷藏运输率还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另外,目前我国物流的费用基本上占据了整个易腐产品成本的70%左右(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较高),如果按照相关的国际标准(物流费用不得高于总成本的50%)来看,我国的物流费用明显偏高。

3、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

在标准的冷链物流模式下,易腐产品的厂家、经销商以及第三方物流这三者之间始终应该处于一种共存的关系之中。但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在总物流量当中,前两者占据了绝大部分比例(80%左右),而第三方物流仅仅占据了极小一部分(20%左右)。例如我国的知名食品品牌三全、双汇等,他们基本上都是依靠自己的冷链物流来实现服务的。经调查统计,双汇集团的自营物流公司在冷藏食品车辆的拥有量上,相对较多(200辆以上)。第三方物流企业由于车辆在日常的维护与保养上既会消费较多的费用,同时也会浪费极大的运力。在这种情况下,第三方物流企业将很难达到双汇集团对于肉类食品的诸多要求(如储存条件、配送时间等),因此双汇集团不得不发展自营物流。这些问题都限制着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的发展。虽然当前如三元、蒙牛等乳业已经逐渐开始拓展、运用这方面的业务,但就整个行业而言,利用第三方物流的乳品企业并不多。库存管理、仓储、货物代理、搬运、定向运输是第三方物流的主要服务内容,显然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能够提供全过程、集成化、综合性的现代冷链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明显偏少。此外,信息系统与服务网络的不健全, 也是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的原因之一。这对冷链物流的及时性、准确性以及在途中的质量保障将带来极大的影响, 从而导致商品损耗率、冷链物流成本过高的现象出现。对于整个供应链环节的温度控制,很难有冷链物流企业能够保证,这就使得大多数生产厂家对于冷藏物流业务的外包并不放心,因此实行自行经营的模式,这也是第三方冷藏物流发展受到严重阻碍的根本原因。

三、我国冷链物流发展趋势

虽然目前我国的冷链物流行业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依旧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但随着国家对冷链物流的发展越来越重视以及物流业自身的不断调整与完善,我国冷链物流业必然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1、逐渐倾向于现代冷链物流模式体系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冷链物流的政策法规,这些政策法规的出台必然能够促进冷链物流的发展, 让冷链物流逐渐向高效的现代化体系方向发展。显然,在国家相关政策、制度、法规等方面的激励与约束下,相应的政府宏观指导与统筹规划必然会相继出现。在这样的局面下,冷链物流的总成本必然能够得到有效的降低,从而让 “从生产到消费的一体化”这一现代冷链物流的新模式得以实现。

2、冷链物流设施设备的现代化水平将不断提高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冷链物流领域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必然会得到迅猛的发展。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包含了冷藏设施的进一步建设、冷库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以及冷藏车辆的多元化发展等。同时,符合地区经济发展的现代化冷藏库、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等也会逐步建立并投入使用。适合于农户建造所使用的微型冷库、蔬菜果品恒温气调库等也将得到迅猛的发展,低温库所占的比例将得到进一步的增加。而在冷链物流企业的运输过程中,将逐渐采用气调保鲜车、机冷车以及适应于大批量运输的冷藏集装箱等设备。最后,公路冷藏车将逐渐出现“两极分化”的局面,一是大吨位、大容量的冷藏车,将主要满足长途运输的需要;二是小吨位、小容量的冷藏车,将主要针对城市配送中心的需要。

3、第三方冷链物流模式将会逐渐盛行起来

显然,第三方冷链物流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集中生产经营企业在经营主业过程中的精力。在第三方冷链物流模式的应用下,生产经营企业将原本需要自身处理的一些物流活动转交至第三方物流企业来完成。在第三方物流企业完成这些物流活动的过程中,生产经营企业需要通过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紧密联系(通常是通过相应的信息系统来保持两者之间的联系)来对物流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与控制。第三方物流企业不但能够为生产经营企业提供冷藏运输、仓储、加工等服务内容,还能够为其提供完备的、 高效率的冷链物流解决方案。另外,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对冷链物流资源的有效整合,必然会让冷链物流逐渐形成一定规模,从而发展成为具有完整性、独立性的现代冷链物流链,将极大地提升企业系统运筹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四、结语

总之,虽然从当前的实际情况以及市场前景来看,冷链物流的发展并不乐观,明显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但是,冷链物流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因此我国现有冷链物流企业应该采取各种积极的手段,力求让冷链物流的建设能够适应于冷链物流发展的实际需求。

摘要:近年来,随着连锁经销体系、连锁业务的兴起,我国食品的流通形式发生着巨大的变革。在这样的背景下,专业分工细化及低温食品逐渐普及成熟起来,并在社会中被广泛的应用。其中,“冷链物流”逐渐成为了人们所关注与研究的焦点。本文对冷链物流的含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系统地分析与探讨了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并基于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以及当前的社会形势,提出了冷链物流未来在我国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冷链物流,现状,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彭丽霞: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1.

[2]谭兆涛:浅述我国冷链物流的现状与提升[J].肉类工业,2010(3).

[3]安久意:我国冷链物流标准化现状及发展思路研究[J].标准科学,2010(7).

[4]郭法霞:浅论我国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J].河北交通科技,2009(4).

上一篇:xx年学前教育工作总结下一篇:如何做水果广告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