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技术论文

2022-05-12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冷链物流技术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冷链管理面临的问题近年来,食品物流和冷链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消费者从关心所购买食品的外在品质转向更为关注食品的更高层次质量的内涵。传统的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被定义为不变色、不变味、不变形等外在的商品特征;而新的食品质量的内涵包含了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若干环节,甚至引入了企业的文化特征和经营理念。

第一篇:冷链物流技术论文

冷链物流体系构建研究

摘要:综合考虑冷链物流体系构建所应涉及的冷链物流因素、建设运行和宏观环境支持等方面的内容,将冷链物流体系分为冷链物流网络系统、冷链物流支撑系统和冷链物流运行系统三个子系统进行构建。理论框架不仅涵盖对冷链物流需求主体、供给主体和目标客户的考虑,也考虑了体系构建所必须的如基础设施、信息平台等支撑要素,同时还涉及到体系构建和运行所需要的宏观政策环境方面的内容。此理论框架为冷链物流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理论和建议。

关键词:冷链;物流体系;物流网络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低温冷冻产品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大,对冷链物流服务需求不断增加。目前,中国的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存在的问题较多,各地区都需要进行区域内冷链物流体系的构建。本文在已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区域冷链物流体系构建的理论框架,为区域冷链物流体系构建提供可参考的理论和建议。

1冷链物流体系构建的理论框架

冷链物流体系由诸多物流要素构成,如冷链物流的需求主体、冷链物流的供应主体、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冷链物流信息平台、冷链物流政策平台、冷链物流市场监管、冷链物流技术支持等。

根据冷链物流体系涉及到的要素,本文提出从冷链物流网络系统、冷链物流支撑系统以及冷链物流运行系统三个方面进行冷链物流体系的构建。

冷链物流体系中的三大系统并不是独立的个体,三大系统相辅相成,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冷链物流网络系统的构建和完善离不开冷链物流支撑系统的支持,而运行系统涉及到的政策措施在宏观上影响着冷链物流网络系统和支撑系统的构建;冷链物流网络系统和支撑系统的设计规划决定了其建设运营模式,而建设运营的实际情况又反过来决定了网络系统的效率和效果。

2冷链物流网络系统构建

根据冷链物流的运作流程,从纵向角度将冷链物流网络划分成冷链物流需求网络、冷链物流功能网络和冷链物流目标客户网络三个方面。

2.1冷链物流需求网络构建

冷链物流需求网络是由冷链链条上对冷链物流有需求的节点的集合。它随着冷链物流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冷链物流服务需求是整个冷链物流体系运作的原动力,冷链物流体系构建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农副产品对于冷链物流服务的需求。

农副产品冷链物流需求网络的构建有以下几个步骤:

(1)对冷链物流需求现状进行分析,明确现有冷链物流需求,了解需求节点的情况和特点,并根据现状对潜在的冷链物流需求进行预测。

(2)在现有情况分析的基础上,对现有的冷链需求从时间、空间和运输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整合。将在某时间段内某范围可以共同运输的冷链需求整合,构成物流需求子网络。

(3)根据需求预测,开发新的冷链物流服务需求,形成分布合理的需求。

2.2冷链物流功能网络构建

本文提出的冷链物流功能网络类似狭义的物流网络,具体指冷链物流网络中具有物流功能的节点、物流企业与其连同线路的集合。冷链物流功能网络将冷链物流需求网络和冷链物流目标客户网络连接起来,高效合理的冷链物流功能网络将大大提升冷链物流体系的整体效率。冷链物流功能网络的构建是建立在对现有资源整合的基础上,从宏微观两个层面对功能网络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和建设。

(1)冷链物流功能网络构建的具体步骤

1)分析现有网络。分析现有的网络中各冷链物流节点,总结其特点和优劣势;分析冷链物流服务发展趋势和外部环境特征,预估冷链物流功能网络的规模。

2)规划设计功能网络。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冷链物流的发展需要,遵循物流系统整体性、目的性、协同性、层次性、适应性、科学性等要求对冷链物流功能网络从整体上进行规划和设计。

3)根据实际情况和规划,整合现有资源。现有冷链物流功能网络的整合同样从宏微观两个方面进行:宏观上对冷链物流网络中所有节点及其周边运输线路和冷链物流企业的位置、类型、功能进行整合;微观上对冷链物流网络中能够满足某冷链物流需求的单个或若干个要素的整合。

4)根据规划,构建冷链物流功能网络。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冷链物流功能网络,完善节点建设和网络布局。

(2)冷链物流企业

冷链物流企业是冷链物流功能网络中重要的一环,物流功能网络中枢纽的建立对相关的冷链物流企业有聚集作用,并且冷链物流枢纽的正常运作也离不开物流企业。在某些区域中,枢纽的选择以及冷链功能网络的构建都是围绕着龙头冷链物流企业进行的。

在构建冷链物流功能网络时,要对网络覆盖范围内的一些重要的冷链物流企业进行分析,要考虑到其可能发挥的作用和影响,特别是能够提供专业化、科学的冷链物流服务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

2.3冷链物流目标客户网络构建

冷链物流目标客户网络是指产品运送目的地及其关系的集合。将冷链物流目标客户单独列出,单独成网,能为冷链物流流程分析、设计和优化提供条件。许多产品的冷链物流活动涉及到多个环节,某一阶段的目标客户可能是下一阶段的冷链物流需求主体。因此,冷链目标客户网的归纳也有利于冷链物流资源的整合。

冷链物流需求网络和目标客户网络将整合在一定条件下可共同运送的冷链物流任务,形成多货源多目标的物流任务进行统一运送。这样既高效地利用了冷链物流功能网络又提高了冷链整体的运输效率。

冷链物流目标客户网络构建的步骤如下:

(1)分析现有目标客户,明确其在时间、空间和产品种类数量等方面的需求,对客户需求进行总结归纳,并根据现有形式进行需求预测。

(2)在分析的基础上,明确目标客户在冷链整体上的位置,进行资源整合,形成多货源多目标的冷链物流运输任务。

(3)在预测的基础上,开发和扩大目标客户群体,并逐步完善目标客户网络。

3冷链物流支撑系统构建

本文从冷链物流体系所需要的物质基础要素出发,将冷链物流支撑系统划分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平台、冷链物流信息系统和冷链先进科技平台三个子系统。

3.1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平台构建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是冷链物流体系得以运转的基础。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平台的构建包括一般的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专业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两部分。

(1)一般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一般性物流基础设施指的是在所有物流活动中需要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分散在不同地区的货场、港口等设施,以及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运输线路等内容。一般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为整体的物流系统服务,为所有的物流子系统服务,其是构成冷链物流体系的一部分,但并非冷链物流体系所特有的。

一般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应在现有的交通网络和物流设施布局的基础上,结合整体物流系统的具体需要展开。如进一步完善现有的交通网络、建设货场等。

(2)专业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专业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是冷链物流体系的特有部分,是为了满足冷链物流的特殊需要而建设的。

专业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集中在冷库的建设和低温配送中心的建设上。专业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也是冷链物流功能网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础设施的建设要符合冷链物流功能网络的要求。

低温仓储设备主要指冷库。冷库建设时要科学的对冷库类型、数量进行分析。冷库建设要避免冷库类型单一、冷库规模不均衡、冷库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冷库建设要根据具体的需求分析和预测进行,要全面考虑储藏货物的种类和规模。

低温配送中心的选址和建设要符合区域内的实际需求,与地区或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发展趋势相匹配。

3.2冷链物流信息平台构建

物流信息平台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核心和关键。物流信息平台使物流信息从分散到集中,从无序到有序,使得物流信息得到有效地传播和利用。

冷链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与一般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相类似,此冷链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要满足冷链物流系统中各个环节不同层次的信息需求和功能需求,要求信息平台不仅要满足货主、物流企业等对冷链物流过程的跟踪、查询、过程优化等直接需求,还要满足来自政府管理部门、政府职能部门、工商企业等与自身冷链物流过程直接相关的信息需求。冷链物流信息平台通过对冷链物流公共数据的采集、处理和信息交换,为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完成各类功能提供支撑的同时,还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信息沟通起到枢纽的作用,从而为政府的宏观规划与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冷链物流信息平台的构建要充分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计算机处理技术、网络技术、数据通信技术等先进技术应用于冷链物流信息系统中,按照既定的规则从不同的子系统提取信息,在平台内部对共用冷链物流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和发掘,实现冷链物流信息的采集、处理、组织、存储、发布和共享。最终将冷链物流信息平台建成具有综合信息服务、异构数据交换、冷链物流业务交易支持、货物跟踪、行业应用托管服务等相关功能的区域性冷链物流信息平台。以达到整合整体冷链物流信息资源、降低整体冷链物流成本和提高整体冷链物流效率的目标。

3.3冷链物流先进技术平台构建

冷链物流先进技术平台是一个为企业和社会提供有关于冷链物流先进技术的平台。我国冷链物流发展滞后,对于先进技术的了解掌握和使用远远不够。冷链物流先进技术平台的建立能会进一步开阔企业的视野,加快先进技术的引进和使用,进一步加快冷链物流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冷链物流先进技术平台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发布国内外冷链物流领域的先进技术的相关信息;

(2)开展相关信息、技术的推广活动,普及先进技术知识,使先进技术信息被广泛的了解、接受和采用;

(3)结合高校、研究院等资源,聘请专家提供建议和相关咨询,充分发挥产、学、研的作用。

4冷链物流运行系统构建

冷链物流运行系统涉及到冷链物流体系整体的建设、运营、组织管理方面的内容,并结合影响冷链物流体系的环境因素,旨在为冷链物流体系的顺利建设和运营创造条件和提供服务。

4.1建设和运营

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要秉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体系所服务的对象选择合适的建设模式。冷链物流体系的构建要遵循整体性、层次性、协调性等原则。那么在体系建设的实施中也要根据所处层级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建设和运营模式,并在整体性和协调性的指导下进行,以使得系统整体高效运转。

当冷链物流体系内的冷链物流网络系统和相关支撑系统构建完成后,运营就显得至关重要,只有运用科学合理的管理运营模式方能使各体统发挥自身的效用,方能是整个体系的运作呈现出健康、良好的发展态势。

4.2政策措施平台

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和运行受其所处的大环境的影。要使冷链物流体系在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中的地位得以确保,需要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保障。政策措施平台的构建不仅仅能促使冷链物流的健康发展,也将在社会范围内提升企业和公众对于冷链物流行业的重视和关注。

(1)政策平台

建立冷链物流体系的政策平台,指的是出台一系列推动冷链物流体系构建的政策,保证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和健康发展。

虽然我国冷链物流发展滞后,但现阶段各级政府已经发现了冷链物流的重要性。打造相关的政策平台,促使政府出台有力的政策以促进链物流的发展。

(2)措施平台

在大的政策环境下,具体的措施建议将更进一步地保障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和发展。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冷链物流一直缺乏相关的标准从而导致冷链的实际效果和效率缺乏衡量的标准,也导致评估和改进的难度。所以在根据实际情况出台措施的同时,要尽快地制定农副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的相关标准。

4.3冷链物流监管平台

监管一般隶属于措施之中,但是考虑其重要性,本文将监管部分特别提出来进行说明。冷链物流体系的构建和发展需要良好的宏观环境。为使冷链物流体系能在市场中和社会上充分发挥其功效,政府部门应当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打造冷链物流监管平台。监管平台规范冷链物流市场,规范冷链物流的各个环节,提升其各个环节的效率,进而提高冷链物流行业总体水平的,促使行业整体健康快速发展,为社会创造更效益。

5总结

冷链物流体系的构建既要涵盖基本冷链物流因素的设计和规划,又要涉及体系整体的运作,还要考虑区域内政策措施环境等要素。综合考虑各因素,本文从冷链物流网络系统、冷链物流支撑系统和冷链物流运行系统三个方面进行冷链物流体系构建。

冷链物流网络系统的构建不同于对于狭义物流网络的构建,而是选取从冷链物流运作流程角度出发,分别对冷链物流需求主体、冷链物流供应主体和冷链物流目标客户三个方面进行考察,从纵向上将冷链物流网络划分为冷链物流需求网络、冷链物流功能网络及冷链物流目标客户网络三个子网络。

冷链物流支撑体系构建则是从冷链物流体系的支持性要素出发,对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信息平台、相关政策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设计。

冷链物流运行系统的构建则涉及冷链物流体系运作层面,从建设运营和政策措施等方面进行。

本文从新角度出发,为区域冷链物流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可参考的理论框架,对推进和加快区域冷链物流体系的构建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鞠颂东,徐杰,卞文良,等. 物流网络理论的提出与探究[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17-29.

[2] 海峰,胡娟. 物流管理学[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163-177.

[3] 单丽辉,张仲义,王喜富,等. 基于系统理论的物流网络分析与资源整合[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7

-53.

[4] 何明珂. 冷链系统基础结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北京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46-50.

[5] 李兆磊. 区域物流系统演化机理研究[D]. 西安:长安大学(硕士论文),2008.

[6] 兰洪杰. 食品冷链物流系统协同研究[D].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博士论文),2009.

[7] 杨晓雁. 区域物流系统效应分析[D].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博士论文),2010.

[8] 佟维祺,卢志滨. 城市公用物流信息平台构建分析[J]. 交通科技与经济,2011(1):53-64.

作者:旷玉玲 龙华 海峰 陈佩佩

第二篇:冷链物流系列讲座之五 冷链市场的规范与发展

冷链管理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食品物流和冷链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消费者从关心所购买食品的外在品质转向更为关注食品的更高层次质量的内涵。传统的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被定义为不变色、不变味、不变形等外在的商品特征;而新的食品质量的内涵包含了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若干环节,甚至引入了企业的文化特征和经营理念。例如,人们关注肯德基使用的鸡肉在鸡的饲养过程中是否环境较好、屠宰过程是否人性化等,都说明人们对于食品质量要求的范围在不断扩展。高质量的商品包含它的原材料、加工和流通过程都是高水准的,说明人们开始关心的不单是商品的物理结果,同时也关心它的制作和流通全过程。

冷链管理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关注,一方面因为它是食品质量保证的核心之一,同时它包含了以前很少涉及的管理领域。人们关注冷链说明我们对物流行业的关注已经开始向着细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冷链管理,如何对其进行定义、冷链管理有什么样的特点、如何才能建立一套较好的管理体系以使我们的冷链运作进入良性的发展轨迹,也相应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以笔者个人观点,我国冷链管理面临着以下几方面的环境特征。

1.消费者对食品质量要求提高,敏感性增强

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视饮食的国家,食品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民以食为天”说明了食物在我们生存和发展中的作用。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认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步变化的。在食物短缺的年代,食品质量无从谈起,人们以食品是否变味变坏来定义食品质量。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对饮食科学知识的逐步了解,人们对食品质量的概念也发生了变化。

另外,人们对食品质量敏感性的增加是与食品面临的不安全因素的增加相对应的。以前很少出现的食品质量问题,越来越多地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例如,农作物在种植的过程中可能施放对人体有害的杀虫剂;在加工过程中可能添加过量的防腐剂;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可能发生变质和污染等等。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提高同食品加工流通领域的控制环节增加、难度加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食品供应链加长,冷链管理面临更大挑战

以前人们的食品从田间地头到餐桌,最多经过集贸市场进行一次交易。随着经济发展、生活资料的日益丰富,农副产品的流通范围加大,供人们消费的加工食品种类及数量日益增加,食品的流通渠道也增加了。在计划经济年代,农副产品实行计划分配、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模式使食品在特定的渠道中进行流通。改革开放后,商品的流通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固定的食品流通渠道被打破,各种流通模式加入到了新的流通体系中。加之商品的销售范围越来越大,流通环节的增加是不可避免的。以冰激凌的销售为例,1980年代以前是厂家到店面直接送货,销售范围在100公里范围内。现在是多渠道销售,有各级各种批发商,有厂家直销或代理商销售,有连锁直购等各种形式,销售范围也扩大到了1000公里以上。对冷链产品而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更大了,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整个供应链的失败。而温度控制和跟踪的手段还不完善,低价格竞争和个别人的违规行为不能得到有效的检查和控制,也增大了冷链管理的难度。

3.传统饮食习惯与冷链管理标准的冲突

我们谈到的冷链管理是适用于现代商品流通模式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而有效的管理又不能脱离现有的物质条件和人们的认识水平。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快速期只是发生在近20多年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经济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生活资料从短缺到丰富,商品从单一到多样,商品流通从计划体系到多渠道。但我们的发展又是不平衡的,有城乡的差别,有地域的差别,还有行业间的差别。我国很多地区在一些领域已经接近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但有些地区还比较落后。因此我们在制定管理规范和标准时要考虑传统的特点和整体发展水平。比如,在发达国家,鲜肉是不允许屠宰后直接销售的,要经过冷处理过程。但在我国百姓的传统观念中,肉是越新鲜越好,最好是刚宰完马上销售。所以,发达国家制定的标准适合于其自身商品流通模式,而我们必须要考虑中国特有的环境和现状。

4.现有物流体系与冷链管理的矛盾突出

物流运作体系是物流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平台和基础。物流体系涵盖了物流设施设备、物流管理法律法规、物流人员等等。支撑物流运作的基本条件是物流的基础设施,冷链管理更离不开冷库、冷藏车辆等设施设备,现代化的冷链管理需要现代化的冷库、高质量的冷藏车辆。但我国目前的条件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冷链物流市场的需求。目前我国很多大中城市的冷库还是上世纪80年代以前建设的,是为了满足城市居民基本食品供应的储存式冷库,库房老旧,位置不合理,卫生条件差,并且不符合现代物流快速流通的要求。老式库房依然是服务于城市食品冷链运作的主力军,它得益于国家划拨土地,设备折旧已基本完成,所以可以用低成本进行市场竞争。我国现有冷藏车辆约3万辆左右,而日本、韩国的冷藏车年销售量就在2万辆以上。冷藏运输市场的低价格竞争是冷藏车市场发展的障碍。食品零售业的低利润挤压了物流行业的利润,低价格竞争和物流领域监管的失控造成了冷藏车的投入不足,反过来又影响到冷链产品的质量。

冷链管理需多管齐下

人们从重视食品质量、强调食品安全,逐步认识到了食品物流和冷链管理的重要性。对比现有的食品物流体系,我们的管理手段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比较食品流通速度的加快和范围的扩大,食品在流通中的不安全因素也在扩大,加强食品物流和冷链管理是刻不容缓的任务。最近关于食品物流和冷链管理的各种研讨会多了起来,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也都对冷链管理投以关注的目光。如何使我国的食品物流管理体系适合于经济发展,如何保证食品在较长的流通链和较大的流通范围内安全可靠,是我们要研究的冷链管理的课题。笔者认为,我们应采取以下策略或步骤来逐步完善、健全冷链管理体系。

1.冷链市场的发展动力来源于市场

尽管冷链市场中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冷链市场的根本推动力依然来源于市场本身。逐步建立起来的市场经济环境是企业竞争的平台,市场需求引导供给、引导企业发展。市场竞争应该是优胜劣汰,逐步淘汰竞争力弱的企业。在现有冷链市场中,个别的企业钻了市场监管的空子,他们用违规操作来降低运作成本、参与市场竞争。但这只是短时间的问题,一旦市场规范了,监管

力度加强了,不规范的企业必将被市场所淘汰。市场是由消费者引导的,消费者可以决定一个企业的生存。当消费者认识到食品物流的重要性,认识到它带来的效果时,就必然关心企业整体供应链的管理水平。我国的监管机构和媒体要创造各种条件,使消费者能够了解企业整个供应链管理的情况,要让消费者有知情权。

2.冷链管理水平的提高是企业的责任

整个社会的冷链管理水平是参与冷链运作的所有企业的综合表现。冷链管理好坏说到底是企业行为,包括企业管理水平、企业投入能力等。首先,冷链运作需要较大的投资支撑。冷库建设和冷藏车的购置需要的投资比较大,是一般库房和干货车辆的3至5倍。冷库是冷链物流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它需要企业有较大的投入。同时,冷链管理更是一项包含诸多技术和环节的较复杂的工作。冷链所包含的制冷技术、保温技术、产品质量变化机理、温度控制与监测等技术是支撑冷链的技术基础。而监控困难也是一个特点,冷链管理不是单点的管理,也不能依靠某一点来进行控制,而必须从产品的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等诸多环节进行控制。冷链的运作不仅需要严格的管理制度,操作人员的素质也是保证冷链的重要因素。所以说,冷链管理的关键在企业。我们建立各种制度和标准,其目的还是督促和规范企业,使冷链管理的执行者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3.冷链管理的规范化发展靠政府推动

在发达国家,政府对冷链市场的管理已经没有明显作用,企业有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有提高自身质量进行自我约束的需求,并且有一套市场监督机制。这不是只针对冷链企业的,它是市场经济建立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企业行为约束机制。因此,发达国家较宽松的市场环境不是没有约束,而是已经经历了严厉处罚的过程。

任何没有监督、惩罚不分明的环境都会滋生不良的种子。我国建立市场经济的时间还比较短,很多管理和约束环节还比较薄弱。这就使一些不规范的企业和个人有机可乘。因此,在现有情况下,政府部门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政府应该加大冷链市场的整治力度,设立进入冷链市场的门槛,规范企业操作行为,增加冷链环节透明度,使不良的违规操作受到曝光,得到应有的处罚。我们希望良好的市场运行机制早日形成,我们盼望出现在百姓餐桌上的食品是安全的,是有保障的。(全文完)

作者:李万秋

第三篇:从容应对冷链物流

冷链物流供应链是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和易腐产品在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中。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防止污染的供应链系统,由冷冻加工、冷冻储存、冷藏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四个方面组成,核心是保持低温的环境。

我国是世界果蔬生产大国,每年的蔬菜产量达3亿吨,水果产量超过6000万吨:每年有1.4亿吨果蔬腐烂。按每公斤1元计算。经济损失以千亿元计。导致这一损失的原因是:一、冷藏运力不足。在国内运行的33.8万吨铁路车辆中,冷藏车只占2%左右,不足7000辆。冷藏运量仅占易腐货物运量的25%,不到铁路货运总量的1%。二、冷藏运输损耗极大。三、国内冷链物流技术亟待提高,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冷藏食品的需求不断提高,不仅体现在需求量上,更体现在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方面。因此,对冷链物流供应链的研究极具现实意义。

冷链物流需求信息失真的危害

“牛鞭效应”是对需求信息在供应链中扭曲传递的一种形象描述,其基本思想是:当供应链上的各节点企业只根据来自其相邻的下级企业的需求信息进行生产或供应决策时。需求信息的不真实性会沿着供应链逆流而上,产生逐级放大的现象。例如。企业的产品配送成为被零售商所夸大的订单的牺牲品;反过来它又进一步夸大了对供应商的订单。这种现象实际上是对相关事项分散决策的结果。

我国冷链物流供应链需求信息失真现象普遍存在,对供应链的危害性表现在:

1 总体成本增加。由于需求存在过度的不确定性,为应付市场波动,冷链供应链上的成员要么增大产量。要么增加库存量。最终导致生产成本和库存成本的上升。同时,运输需求将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剧烈波动,需要保持过剩的劳动力来满足高峰的需求。从而使运输成本、配送成本提高。

2 运输效率低,在途损耗增大。运输信息滞后且传递不畅。使冷冻、冷藏产品在配送、运输途中的时效性、准确性降低。进而影响产品的品质。增加经营风险。

3 用户需求得不到及时满足。失真的信息使各节点企业很难对市场需求作出准确的预测。导致市场混乱,从而影响客户满意度。

4 影响产品质量。失真的信息使冷链产品在加工、存储、运输、配送、销售过程中有所迟延,各环节衔接不畅,影响冷链中的温度变化。从而对产品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完善冷链物流供应链需求信息传递的对策

强化信息技术监控与管理

在冷链物流供应链中应建立统一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对运输过程进行全面动态的监控,降低信息的不确定性,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稳定性。在提高供应链运作效率的同时,可以有效管理产品的保质期、库龄等相关信息。提高管理水平。

减少供应链环节

为达到保鲜的目的。冷链要求快速、简化环节。但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分散性又使生鲜商品在流通中不可避免地要进行一次或多次集散,每一次集散都会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和信息失真进一步扩大。针对这种现象,卖场、连锁超市等零售终端可以与农产品生产基地或批发市场建立联系,缩短流通渠道。

建立信息沟通渠道

冷链产品供给具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在销售旺季来临之前,供应商与销售商做好订货前的沟通,能够减少产生信息失真的人为因素。

建立一体化冷链联盟

我国的冷链基础十分薄弱,单独依靠企业是难以有效推进的,需要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通力合作,可以建立由客户、运营商和投资者组成的联盟,促进组织间的相互协调性,建立有效的信息传递方式,实现资源共享。

推广冷链产品的多式联运

多式联运能够降低运输成本、形成冷链各环节的有效衔接。对冷链物流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贸易的发展对冷藏运输多式联运的要求日益增强。而冷藏集装箱及相关信息技术的应用又为多式联运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冷链产品应积极发展铁路、公路、水路的联合运输网,形成多式联运体系。同时。应加大对冷藏运输车辆的考核力度,严格冷藏运输车辆在途时间的考核标准。缩短冷藏运输期限。通过有效控制运输时间,既能保证冷链的时效性,也能减少订货提前期,从而加快信息在冷链上的传递,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信息失真的可能性。

加强冷链食品标准和食品冷链体系的建设

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完整的食品冷链体系,与冷链相关的国家标准、监管手段也是空白。因此,要尽快建立冷链标准,并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有效规范冷链市场。

作者:况 漠 赖少华 周丽娟

上一篇:幼儿园园长论文范文下一篇:家庭暴力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