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哲学模式研究论文

2022-04-19

一、问题的提出管理学作为一门以应用性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科学,组织管理运行模式理论是其重要构成内容。然而,由于孔茨和罗宾斯等的关注点突出在了管理者以及管理职能的作用发挥上,对组织各层级机构及员工的自我管理问题未给予直接关注,导致管理方式选择问题未能凸显,因此,也就无法引出组织管理运行模式问题并上升理论予以讨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管理哲学模式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管理哲学模式研究论文 篇1:

房地产项目管理模式探析

摘 要:现阶段我国正处在全面改革深化阶段,各个领域的改革都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对于房地产领域的项目管理,其模式的转型与升级也有进一步提升的需求。房地产项目管理是开发管理中的重要核心,对房地产运营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对房地产项目管理模式的深化分析,对管理水平及质量的提升就有着积极作用。基于此,本文主要就房地产项目管理特征及类型加以阐述,然后就房地产项目管理的模型与网络化加以分析,并就房地产项目管理的現状问题及优化模式构建进行探究,希望通过此次理论浅析对房地产项目管理优化抛砖引玉。

关键词:房地产;项目管理;优化模式

引言

国家针对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多年来已经采取了各项政策及产业措施进行调控,在各项宏观调控的政策下,各企业房地产项目管理也跟进了调整。房地产项目管理主要是在管理者之下通过一系列系统化的方法进行管理,使项目建设得到有效的统筹与合规运营,以达成房地产项目的高效管理。在当前的经济建设迅速发展时期,加强对房地产项目管理模式的优化,其理论研究就有着实质性意义。

1.房地产项目管理特征及类型分析

1.1房地产项目管理主要特征分析

房地产项目管理模式根据类型的不同会有不同的特征体现,其中在传统的房地产项目管理中,其特征主要是在管理的方法上较为成熟,甲方能够全面掌握与领导咨询、设计、财务、成本、施工、以及监理等单位,并对工程质量能有效控制与担保。而对于委托代理型项目管理,在甲方层面只能选定项目管理、工程咨询等团队,在招标前确定完整工作流程及项目开发细则后,以委托合约形式进行授权管理。

另外,在DB(设计施工总包)模式的房地产项目管理的特征体现上,这一模式较为适合简单工程项目,在设计、采购和施工等层面都能得到有效实现控制。房地产项目管理既要适应施工企业所具备的经营管理水平特点,又要适应项目所处的开发周期、开发环境等多条件的需求。在运用科学管理的方法上,任何照搬照抄都是不可能收到切实理想效果的[1]。找准项目管理中自身的特点,抓住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正确选择一种或多种现代化管理方法,才能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1.2房地产项目管理类型分析

对房地产项目管理模式进行分类有助于建设参与方特别是开发商对适合自己项目的管理模式能有正确的选择。并且也有利于思路的清理,对一些先进的项目管理理念加以引入,从而找到管理上的差异进行比对完善。在对项目的管理类型分类中要能遵循相应原则,要能按照提供服务的范围,分阶段以及分目标对对房地产项目实施管理,还要能全方位以及全过程的进行管控,还要能够在预算下尽可能将项目各项成本得以最大化的降低,要能在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建设,使得项目在管理中的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化的使用。在管理中要能够和环境得到协调进行并使得管理有秩序的进行。总之,对房地产项目管理的类型层面来看主要有传统模式、代理模式、风险型管理模式以及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等。

2.房地产项目管理的模型与网络化分析

2.1房地产项目管理的模型分析

从房地产项目管理模型层面来看,能够将其在多样化行业加以应用,在这一管理模型上是三维形态的,在第一维主要是成熟的四梯级,二维则是项目管理的九个领域及五个基本过程,而在第三维主要是组织项目管理的三个版图层次[2]。不仅如此,这一模型还提供了两维框架模型,这就使得企业间的比较以及和竞争者的比较目标得到了有效实现,从而在结构化的改进路线上就能得到有效确定。房地产施工项目是一次性任务,特点各异,这就决定了项目管理的一次性,这一项目管理就不仅要能够适合企业所具备的经营管理水平特征,同时也要能够具备项目所处时间及环境等条件特征。按照项目管理规范对项目管理的每个环节都要遵循着计划以及实施和检查处理等管理思路,从而形成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闭路循环。把计划最小单位精确到工作项,在处理过程中实现三算对比,非偏差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指导下阶段的计划并进入到下一PDCA(质量环)的循环。

2.2房地产项目管理的网络化分析

从房地产项目管理的网络化层面来看,这也是未来房地产项目管理的一个发展趋势,单轮房地产建筑业,是分散性以及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但由于整个房地产业是产业链最完善与行业细分最为成熟的产业,每项工程都会有多个机构进行参与其中,这样在工作的协调性以及施工的时间上就比较复杂。并在项目管理中也通常会产生大量文件,这样在人为因素的错误上就比较容易发生,管理的效率也很难得到有效呈现,所以这就需要通过网络化的管理方式。在这一管理模式下就能将成本管理得以科学化的控制,特别在团队以及资料的分散管理上有着很大的优势作用[3]。将其在内部的管理中加以应用还能够形成互通的管理系统,对于房地产项目管理的离散性以及差异性大的问题,在网络化的管理模式下就能得到有效处理。

3.房地产项目管理的现状问题及优化模式构建策略探究

3.1房地产项目管理的现状问题分析

我国的房地产开发市场的竞争愈来愈激烈,这一多元化的市场环境对房地产的项目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当前的市场是优胜劣汰的生存模式,对房地产的开发建设中针对施工企业的内部实施的是项目承包制,在对开发项目施工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后,在基数的确定及指标制定等方面都要能得到有效落实,从而来获得更多的收益,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方式运用就成了当务之急。

从房地产项目管理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还有诸多问题有待完善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项目初始阶段市场调研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这样在项目开始销售就会发现多地方滞后同类项目就造成了销售上的困难,对企业风险也增大了,所以对市场调研是比较需要的。再者就是盲目跟风的现象比较严重,在品牌意识层面较为缺乏,还有是不重视二次深化设计工作,没能够有效控制变更,在客户的服务意识层面比较差[4]。

3.2房地产项目管理优化模式构建策略探究

第一,对房地产项目管理的模式进行优化构建,需从多方面进行考虑,要能将项目管理方法得以正确的选择进行动态化的管理。施工项目的一次性特征对项目管理的特殊性有着决定性作用,所以要能在管理上科學性的体现,不能够照搬管理模式,要能找准管理中自身特征,将管理的薄弱部分找到选择适当的管理方法,这样才能将管理水平以及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再者要能将成本管理制度进行积极构建,在目标分解以及子系统的健全下进行将成本管理得以积极推进,要能将经济效益得到有效提升。

第二,要能够将项目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效提升,不断的通过培训使得管理人员的水平能满足现代化的项目管理要求。尤其是项目经理要能有与时俱进和持续创新的管理能力,在实际管理中将人本位思想得到充分体现。项目管理人员还要能够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将科学化的管理技术进一步的优化发展,在培训层面进行加强,通过专业化的培训将项目管理队伍得以合理化建设,这样才能为房地产项目管理的有序开展打下基础。

第三,对于房地产项目管理的模式优化构建还需要有法律保障作为强有力的后盾,房地产开发建设中,近些年问题不断出现,很大程度是相关法律体系还没有完善。部分的房地产开发建设企业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罔顾法律,存在着行业垄断以及钱权交易等腐败行为,这些层面的问题对我国的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都造成了很大影响。所以针对此要能加强房地产行业的法律法规的建设以及完善,这样才能够保障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为项目管理也能营造一个良好的管理环境[5]。

第四,对于房地产的项目要能加强现场管理,对其进度进行有效控制,进度控制的主要认识就是对施工单位进度计划进行过程的强管控,要能定期的检查工程建设的进度,监督单位也要采取相应措施来对进度计划结合实际进行调整,对工期保障。另外要强化对房地产的质量控制,能够分阶段的加以控制,从起始过程质量控制方面就要分阶段的进行审查,配合目标成本管控方法,对整个项目细分项的各个阶段进度实施监控及审批。

4.结语

总而言之,对房地产项目管理的模式优化要结合实际全面考虑,对房地产的项目管理的完善是保障房地产行业良性竞争的重要基础,从具体的管理模式优化内容上要从法律以及人员的管理和制度的完善等多方面着手。对涉及到的各环节都要能把控,针对当前房地产项目管理的现状问题,管理者要积极反思并应对,不断的将管理水平提升,此次主要从房地产项目管理的模式类型及优化方式的视角进行分析研究,希望此次思考能对房地产项目管理模式的健康运行起到促进作用。(作者单位:中天城投集团)

参考文献:

[1] 刘安.房地产项目管理数据库的开发与应用[J].城市开发.2013(10)

[2] 李克风.金融房地产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开发需求分析[J].项目管理技术.2014(08)

[3] 苏双全.房地产项目管理[J].中国科技信息.2014(23)

[4] 来丰刚,田兵权.房地产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1)

[5] 朱广安.论现代化房地产项目管理的系统分析[J].广东科技.2014(03)

作者:冷旭

管理哲学模式研究论文 篇2:

企业组织管理运行模式的探讨

一、问题的提出

管理学作为一门以应用性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科学,组织管理运行模式理论是其重要构成内容。然而,由于孔茨和罗宾斯等的关注点突出在了管理者以及管理职能的作用发挥上,对组织各层级机构及员工的自我管理问题未给予直接关注,导致管理方式选择问题未能凸显,因此,也就无法引出组织管理运行模式问题并上升理论予以讨论。目前虽然已有很多学者探讨了组织管理运行模式问题,但其研究结论多表现为具有枝节性以及从属地位,而从走出并统领管理理论丛林的过程管理理论视角直接对具有基本主干特征的组织管理运行模式的研究还未见到。本文基于管理与自我管理互补互动关系的揭示,尝试上升理论对这一组织管理运行模式序列构建问题予以一个讨论。

二、现有理论述评

学术界关于以组织管理运行模式为主题研究内容的理论成果有很多,但似乎又都无意为其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表达。本文认为,所谓组织管理运行模式就是指基于组织或组织管理的某一重要属性维度或几种重要属性组合视角提出的可上升理论对其系统描绘刻画、可揭示其适用条件、可揭示其优劣、可验证其实施效果的一组可相互比较、可结合自身实际进行选择的实践操作方法或方案。例如我们所熟悉的直线制、直线职能制以及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形式,它是典型的依据企业综合属性,即企业规模大小而建立的可供选择的一组组织管理运行模式;又如布莱克和莫顿提出“权威型、团队型和俱乐部型”模式,它是典型的依据领导职能维度强弱给出的一组组织管理运行模式;再如“经验管理模式、科学管理模式和文化管理模式”(许劭艺,2011,第73页),它是典型的依据不同管理学派或不同管理方法给出的一组组织管理运行模式。

三、组织运行管理模式序列的构建

基于学术界对管理与自我管理职能的揭示,如“计划工作、组织工作、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活动等”(孔茨,奥唐奈,1982,第77页),“计划工作、组织工作、协调工作、控制活动、指导、领导、激励和人员配备(此为前苏联使用的管理职能,它与美国长期以来所持的概念基本相同)”(罗宾斯,德森佐,2004,第119页),“自我设计、自我学习、自我协调和自我控制”(王永明,潘惠香,2006),“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评价”(齐善鸿,贺立,2007)等,又基于学术界对这些职能工作的进一步解读,再考虑到应充分发挥自我管理的作用,本文通过归纳、提炼与整理,提出了构建一种不同的组织管理运行模式序列。

本文在此构建的组织管理运行模式序列,是在对管理与自我管理互补互动关系的揭示以及对管理与自我管理职能的系统思考基础上给出的,它体现的是一族运行模式序列,其中,五种典型的运行模式序列如图所示。

四、研究结论

1.通过对现行隐性管理与自我管理关系显性化揭示得出,在有人参与的社会活动中,只要存在管理,就有自我管理与之对应并存。这种关系可以划分为四种基本形式:第一种是体现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管理与自我管理关系,第二种是体现组织与其内部各层级机构之间的管理与自我管理关系,第三种是体现组织与其内部各层级员工之间的管理与自我管理关系,第四种是体现组织内部各层级员工之间的管理与自我管理关系。在得出管理与自我管理关系的基础上,又提出这种关系是一种互补互动的关系,即在任何一个人造理性的组织系统中,无自我管理的绝对管理是不存在的,无管理的绝对自我管理也是不存在的。

2.通过对管理与自我管理职能的系统思考得出,在管理与自我管理关系成立的前提条件下,管理的一级职能由领导、培训、沟通、计划、组织、控制、创新和评价八项职能构成,相对应的自我管理体现为配合、学习、沟通、计划、组织、控制、创新和评价八项职能。

3.计划、组织、控制、创新与评价五项职能主要体现为在从事具体实际工作中所开展的管理工作,它可以表现为由上级主管行使,也可以表现为由下级人员行使,还可以表现为由上下级人员沟通交流共同来完成。基于这五项职能表现为全部或部分的可选择性,因此得出一族组织管理运行模式序列,其中典型的组织管理(自我管理与之互补互动)运行模式有五种,即超强化管理运行模式、强化管理运行模式、中性管理运行模式、弱化管理运行模式以及超弱化管理运行模式。

参考文献:

[1]许劭艺编著.新概念CIS企业形象设计[M].中南大学出版社,2011.

[2](美)哈罗德·孔茨,西里尔·奥唐奈著.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外国工业管理教研所译.管理学——管理职能的系统分析方法和随机制宜的分析方法[M].贵州人民出版社,1982.

[3](美)斯蒂芬·P.罗宾斯,大卫·A.德森佐著.毛蕴诗主译.管理学原理[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4]王永明,潘惠香.自我管理的哲学审视[J].社会科学辑刊,2006(05).

[5]齐善鸿,贺立.组织主导型管理模式向自我管理模式的转变[J].青海社会科学,2007(02).

作者简介:姜浩(1990.01- ),男,安徽淮南人,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研究生;张国旺(1959.02- ),男,河北张家口人,技术经济及管理学教授

作者:姜浩 张国旺

管理哲学模式研究论文 篇3:

C管理模式对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的启示与应用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各种中小企业不断崛起,因此,管理模式的创新成为了当下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我国想要在国际上拥有竞争力,发展本国实力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国内的企业管理模式普遍都是A、B管理模式,已经不适用于当前我国国内的发展形势。而C管理模式由此应运而生,给我国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带来了启发和思考。

关键词:C管理模式;创新;应用研究

C管理模式是由国内学者王汝平提出来的新型管理模式。C管理模式是继金字塔形机械式组织(A管理模式)、学习型扁平式组织(B管理模式)之后出现的第三种组织模式,主要是将中国国学的智慧和传统文化的精华同西方国家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企业管理模式。C管理模式是在西方先进现代管理学的基础上,融人了中国国学智慧的组织类型,是以中国智慧为哲学基础的科学管理基础之上的人本管理。该管理模式创建了以“人形结构”和“人为核心”为基础的企业智慧型组织,首次提出了“道法自然”和“以人为本”的思想,组织管理模式为“天人合一”。这种管理模式让企业拥有了更大的灵活应变能力,变被动为主动,使企业有了更大的能动性。由于我国社会正在快速的发展,原有的企业管理模式已经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力,所以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打破旧框架和原有的机制,创造出一种全新的,适用于我国当前国情的管理模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以往的管理模式都是照搬西方的管理经验或者是沿袭我国国内旧的管理体系,这种模式已经很难再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无法支持企业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而王汝平学者提出的C管理模式,为我国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带来了思考和启发。

一、C模式的基本概念与内涵

C管理模式,是一个灵活的能够自我调节和自我修正以及随机应变的一个智慧型的组织,而且这种管理模式要将西方现代管理学和中国的人文国学下相互结合,打造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的企业管理模式,C管理模式对企业实行人性化的管理。这是一种全新的企业组织管理运营模式。因为它的产生是结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因此取了“CHINA”的首字母“C”来命名,称为“C管理模式”。C管理模式的基本法则是“道法自然”,遵循自然组织的普遍规律。C管理模式其实是市场竞争的一种产物,它是由A管理模式金字塔型机械式组织到B管理模式学习型扁平式组织逐渐进化来的。对于企业来说,灵活性越高、应变能力越强以及能动性越高,那么企业的改革和进步速度也越快。

C管理模式构建了一个以人为核心,形神兼备、遵循宇宙和自然组织普遍法则,能够不断修正、自我调节、随机应变的智慧型组织。C管理模式以人为本就意味着一切发展当以人为出发点,一切发展当依托人的主体性,一切发展当以人为目的。这是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核心。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并不排斥科学管理,并且以科学管理为基础和保障,

二、C管理模式的核心内容

第一,“以人为形”的组织构架。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最基本的元素就是人,企业先要创建智慧型组织,就需要把企业内部人员组合成一个灵活的,应变能力非常强的完整的人。这就是“以人为形”的企业智慧型组织。无形是看不见的抽象概念,人们不能直接观察到;有形的组织,是指把组织可以看做一个有形的人构成,C管理模式构建的组织,大脑、小脑、眼睛和耳鼻、胸腔、臀腿这些部位对应企业组织的相关部门,通过合理有效的方式形成和谐灵动的机制,这样能够使企业的内部人员有着更加一致的目标,有更强大的粘合力和默契度,这样才能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第二,“以人为本”的运营原则。注重人道、尊重人权,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沟通、人文关怀,客观地根据各部门的特点。为员工提供所需的工作条件及工作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知识和能力。根据各个器官或者是部门的功能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将各个部门紧密的联系起来,使智慧型组织能够最大化的发挥自己的能力,根据人体的各个脏器的主次功能,分析企业之间的各个部门的关系,从而按照个人的能力分配最适合的工作。

第三,“道法自然”的核心思想。道家主張舍弃管理者个人的利益、好恶与强权淫威,按照人与自然的本性与公义秩序,像道生养万物生生不息那样,实现“道治”,实现效益最大化。智慧型组织要讲究自身的和谐,使各部分机制保持平衡和和谐,这就需要企业形成自身的调节机制,以“道法自然”为管理思想,因道善治,提供了一种基于自然秩序和人性需求的注重企业的人文关怀思想,保护企业内部人员的应得利益,从而保持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三、C管理模式在企业中的应用

多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都纷纷改变了以往传统的管理模式,C管理模式在企业中的应用是极为成功的。以连锁餐厅为例。很多连锁餐厅都将自己的管理方式改为C管理模式,餐饮负责人改变了传统的服务方式,将传统的服务方式变成人性化的服务,为顾客提供安全、放心、便利的用餐环境。在对员工的管理上,也实施了人性化的管理.极大地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要方法是:

第一,以人为形的组织架构。连锁餐厅的各个连锁店之间是没有任何联系的,服务方式和管理模式都没有统一规划,现在用“以人为形”的组织架构,将各个餐厅的负责人联系起来,定期召开大会,对管理上出现的问题能够更好更及时的解决;

第二:“以人为本”的运营原则。连锁餐厅把顾客当成自己的家人,食品安全一定要严格把关,餐具要及时清洗消毒,餐厅卫生要保持整洁,以往餐厅没有外卖活动,很多顾客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及时吃饭,现在餐厅推出了送外卖的活动。把员工当成朋友,给员工配好宿舍以及生活用具,保证员工的休息时间,采取两班倒的工作机制,使每一位员工都能得到充分的休息。

第三。“道法自然”的核心思想。同一家连锁餐厅,其实都是竞争关系,但是不存在恶性竞争,每个餐厅负责人只需要发展的店,不需要诋毁或者是用恶劣的手段去竞争。连锁餐厅负责人充分的利用了C管理模式,使得餐厅的形象大为改观,饭菜质量不仅安全健康,还更加美味可口。定外卖的人数大大增多,餐厅业绩逐步提高,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为餐厅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四、C管理模式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现状

C管理模式虽然非常适用于我国现在的企业发展,但是在中小企业中仍然沿袭着以往的A、B管理模式,不少企业由于资金或者是其它种种原因,并没有引入这种管理模式,这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是很不利的。很多企业的负责人希望把自己企业的管理模式变成C管理模式,但是由于自身对这种模式的认知不清楚,没有理解核心思想,只在企业的外部做了改变,实际上还是原来的管理模式,并没有起到创新的效果。很多小型企业并没有专门的管理人才,通常都是由企业领导人去下达各种命令,通常,会由于领导人的思考不全面造成决策失误,阻碍企业的发展,给企业未来的发展造成不好的影响。

综上所述,C管理模式是从A、B管理模式逐步进展来的,摒弃了以往管理模式中的弊端,是对企业组织管理理论的依一次创新和突破,虽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综合国力在国际上不断地提高,经济实力也是逐渐的提高,但是我国企业文化的软实力还是没有同步跟进,企业管理模式大都是照搬西方的管理经验,没有自己国家的特色,很多西方国家的管理模式并不适用于我们中国的国情,在一定程度上,甚至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国家一直在寻求适合我国企业的管理模式。C管理模式的创始人,王汝平先生以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为基础,和西方企业的管理模式相互融合借鉴,提出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管理哲学和经营理念,给企业的管理增添了一丝人文色彩,同时也能够解决目前企业运转中出现的问题,使得企业高效率的有序的运转。改变了以往企业内部只注重自身的工作,不重视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交流沟通的弊端。C管理模式不仅适用于企业的内部管理,同时也有助于企业重新审视自己在市场上的定位,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不断地提升企业和企业内部人员的能力,提高自身的视野,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做好规划。C管理模式更注重人文关怀,也更加的注重奖惩机制,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企业必须要改变自身的旧的管理模式,引入C管理模式,使企业面对全球化下日趨复杂的经济环境变化,变得更具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岳晓娜.C管理模式在餐饮企业中的应用——以四川海底捞餐饮公司为例[J].对外经贸,2012(06):120-121.

[2]张贵明.论“道治”管理哲学与C管理模式[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2,29(03):5-7.

[3]刘烨,丁真真.C管理模式一一中国管理哲学[J].东方企业文化,2010(18):200.

[4]刘敏慧.C管理模式对我国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的启示与应用思考[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04):39-41.

[5]刘敏慧.C管理模式对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启示[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0,24(03):51-53.

[6]陈心德.“三C”管理模式的发展和比较研究[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0(03):221-227.

作者:黄智鹦

上一篇:音乐欣赏现代教育论文下一篇:图书馆计算机信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