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哲学教学模式探究论文

2022-04-26

[摘要]当前,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素质教育、就业教育、创新教育如何融合还是一个新课题。文章从构建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视角,阐述了多元融合的必要性,揭示了多元融合的共生性定位,提出了实现多元融合的可行性路径,包括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创业教育理念、在实践平台中融入创业教育的价值观念、在协同创新中提升创业教育的效果。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高校哲学教学模式探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校哲学教学模式探究论文 篇1:

“互联网+”背景下重构高校英语教学模式的路径探索

摘 要: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学模式发生了新的变革,学生和教师的互动也不只限于在教室中,出现了更多灵活的教育与学习方式。教师重点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重构高校英语教学模式的基本路径,结合目前高校的英语教学现状,了解“互联网+”带来的影响,明确迎合时代大趋势重构英语教学模式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英语;教学模式;路径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3.002

“互联网+”让学生的学习更为便利,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更加灵活,只要具备上网的基本条件,就能随时随地完成学习任务。互联网的普及使大量的学习资源得以利用,满足了高校学生的学习需求。高校教师发现其影响力,主张结合新课改的具体要求,创建出更为科学的新型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更优质的条件。

一、“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学模式重构的意义

在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校英语教学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需要正确认识其变化的意义,使其更好地发挥出应有的教育作用。互联网让高校英语课堂具备了更为充足的教学资源,满足了学生学习的需求。互联网技术,让听、说、读、写等被广泛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对丰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内容有着极大的帮助[1]。在互联网环境之下,教师和学生不需要每天固定于教室中,只需要借助网络资源,就能分享到众多的学习资源,从而更好地提升自己全方位的能力。基于互联网的影响,高校英语教学可以充分地运用多种社会资源,这让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压力有所缓解。

二、现阶段高校英语教学模式亟待改进的问题

(一)教学中过度依赖互联网

虽然互联网的优势显而易见,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若是一味地依赖其教学,将会影响教师在英语课堂中发挥核心主导作用。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教师应该重视课前对教学内容的安排及准备,方便更好地将知识系统化地传播给学生。据当前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许多英语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资源,以至于整堂课中应该由教师完成的基本指导未能得到有效地解决,极大地弱化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二)部分教师在运用技能上有待提升

面对互联网发展的大趋势,很多高校教师对于互联网及多媒体技术操作知识与技能还存在亟待提升的一面[2]。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与大学英语课堂实现了有效的结合,这对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面对这样的局面,教学方式及教学思路应该适当转变,但教师的技能水平不足以达到良好的使用效果。互联网上虽然拥有着众多的教学资源,但是教师在选择上存在着盲从性,由于缺乏基本的鉴别能力,使得互联网教学资源的质量始终得不到有效提升。

(三)网上自主学习及课堂学习未结合

在互联网背景下,网上自主学习模式受到持续关注,但是有很多高校教师未能将此类学习模式和课堂教学实现有效的连接,以至于教学效果不佳。多数教师侧重于互联网上的学习,而忽视了传统课堂模式教学,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互联网+”背景下重构高校英语教学模式的路径

“互联网+”背景下重构高校英语教学模式的意义非常明显,能够进一步优化课堂学习模式,方便对学生展开针对性指导,有助于提升教师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能力,开拓更为广阔的教学思路。

(一)面对“互联网+”的影响,需正确处理不同主体关系

在互联网的影响下,通过多媒体教学模式的优势分析,高校英语教学模式的转变应该适时且合理[3]。互联网及多媒体教学模式下的高校英语教学中,要求每一位教师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正视互联网教学优势的同时,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不可因为互联网资源的强大作用而忽视自身在教学中的地位。身为高校学生,也应该重视互联网资源的有效利用,不能因为互联网提供的教学资源丰富多样,而忽视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需要将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视作高校英语教学中至关重要的辅助工具,在充分肯定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互联网的利用价值显现出来,实现学生、教师、互联网的有效结合,在相辅相成的过程中,实现协调发展。

(二)进一步强化高校教师运用互联网技术的能力

“互联网+”在教学中的优势非常明显,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让教师的教学过程更为简便,优化课堂模式。对于高校英语教学而言,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是至关重要的辅助工具,讓学生的学习更为简易,让教师的备课与授课更为直观[4]。教师要重视自身对互联网相关技能的掌握,在准备教学内容的时候,应该注重对多媒体技术的利用,同时关注操作细节,在实践中磨炼自己的水平,从而更好地处理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提高在英语教学中使用互联网及多媒体技术的能力。

四、结语

受到新时代的影响,“互联网+”被广泛地运用到各个领域中,在这种背景之下,高校英语教学模式受到了关注,需要适时做出改变,通过稳定的发展与变革,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互联网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高校英语教师面对更高的要求。高校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视自身所占据的主导地位,适当地迎合互联网发展的需求,对一贯采取的教学方式做出相应的改变,以满足社会发展的基本需要。高校教师应该付出更多的努力,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还需要掌握互联网技术的运用技能,促使传统教学模式逐步改变,在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同时,符合当代教育的发展标准。

参考文献:

[1] 刘怡露.“互联网+”背景下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10):292.

[2] 杨姗姗.“互联网+”背景下民族地区高校英语教育发展的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123.

[3] 刘思阳.“互联网+”背景下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16(21):217.

[4] 廖淑梅.“互联网+”时代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的多维困境及路径选择[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2):122.

作者:张晓菲 兰岚

高校哲学教学模式探究论文 篇2:

多元融合的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

[摘要]当前,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素质教育、就业教育、创新教育如何融合还是一个新课题。文章从构建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视角,阐述了多元融合的必要性,揭示了多元融合的共生性定位,提出了实现多元融合的可行性路径,包括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创业教育理念、在实践平台中融入创业教育的价值观念、在协同创新中提升创业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创业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多元融合  共生性

[作者简介]蔡小平(1970- ),女,江苏射阳人,盐城工学院教务处,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江苏  盐城  22405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大学第一软实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协同机制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3SJBFDY074)

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正逐渐成为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现阶段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已经基本形成了政府支持、社会参与、高校实施、学生融入的良性格局,创业教育的推进改变了学生的就业观念,由找饭碗到造饭碗,从传统的寻找工作转变为创造工作并为别人提供工作。但是,现实中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不容乐观,这就要求创业教育的模式由单一式向多元化发展,与专业教育、素质教育、就业教育、创新教育紧密融合、相互渗透,从而让大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实现自主创业、灵活就业。

一、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构建中多元融合的必要性分析

1.多元融合的创业教育模式是加强高校内涵建设的必然要求。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只有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才能真正提高高等教育的内涵和品质。模式构建,理念先行。多融合的创业教育模式是高等教育的新理念,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科学创新、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

目前,创业教育在高校中的地位不明确,多数高校仍把创业教育当成是培养“创新意识”的一种手段,创业教育归为“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的一部分内容,鲜有开展创业教育的相关举措。少数高校已经启动了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但或片面强调与专业教育融合,或片面强调与素质教育融合,或脱离就业教育片面强调学生创业,作为创业教育的源动力之一的创新教育,也被片面认为“创业=创新”。因此,一元化的教育已经无法满足高校内涵建设的需要,多元融合的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2.多元融合的创业教育模式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多元融合的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以专业教育为依托,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就业教育为基础,以创新教育为平台,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全新教育教学模式,旨在提升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教育以专业知识为本位,而对培育能力、涵养品行重视不够。事实上,专业教育是成才教育,而素质教育是成人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对社会关系、人际关系、物我关系的认识和处理能力。就业教育与市场需求接轨,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职业素质与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教育是社会发展、社会进步的迫切要求。多元融合模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以及审美观,在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增进彼此间的人文关怀,为经济社会提供全面发展的创业人才。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差异化的创业教育,引导大学生少走弯路,从而体现不同专业学生的创业特点。①

3.多元融合的创业教育模式是彰显高校办学特色的必然需要。高校的内涵发展,一方面是质量的发展,强调追求质量,提升“软实力”;另一方面是特色的发展,在发展大众化教育的今天,以“特色立校”更加凸显高校发展的自身魅力。 在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过程中,多元融合并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专业教育、素质教育、就业教育、创业教育各有侧重。尤其是地方高校,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特点,结合自身的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建立多元融合的创业教育模式,突出高校办学的亮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助于高校的特色发展,使人才培养形成良性循环的格局,提升高校的社会声誉和社会认可度,有助于增强学生创业的自信心,提升创业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构建中多元融合的共生性定位

1.专业教育是创业教育实施的基础与载体。创业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观、人才观,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在培养人才的目标上具有一致性。专业教育有较强的职业倾向性,且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系统的专业教育体系,是实施创业教育的基础,创业教育不可能脱离专业教育而孤立存在,必须立足专业教育的特点,以专业教育为依托,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增强学生专业学习的需求和动机。创业教育寓于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并将创业教育教学理念与模式贯穿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专业教育是实施创业教育的载体,在专业教育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实现高等教育的最佳效果。

2.素质教育是创业教育实现的保障。素质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服务社会的人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素质教育必须适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化。素质教育是创业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创业教育是对素质教育的深化与提升。创业教育是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素质教育,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属于显性的素质教育,而创业能力也属于素质教育的范畴。创业能力包括基本职业能力和关键职业能力,基本职业能力指专业知识能力、管理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关键职业能力指创新能力、发展能力等。这些都是素质教育的集中体现,而具有创业能力的人,需要具备科学头脑、经济头脑、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相关的法律知识。因此,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离不开素质教育,并对推进素质教育的良性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

3.创业教育是就业教育的新指向。就业不一定要创业,但创业一定能解决就业。就业教育侧重于培育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能力与素质,创业教育是新的教育理念,在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基础上,侧重于培育学生的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使其更加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就业教育强调“适应性”,创业教育强调“创造性”,就业教育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为关键,但在社会产业结构、人力资源市场不断变化的今天,实现充分就业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以自主择业和岗位就业为主导方向,被聘用的就业模式不再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唯一途径。就业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基础,对创业教育中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4.创业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价值诉求。创业的关键在于创新,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作为创新素质之一的创新思维,只有转化为实施行为,才称得上创业。创新教育推动创业教育的发展,是创业教育的思想基础,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相互融合,最终实现创新教育的价值诉求。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能有效解决社会难点和热点问题,如大学生就业问题、生存型和机遇型创业问题,同时能够有效提升创业教育的质量。

三、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构建中多元融合的可行性路径

1.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创业教育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主动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需要,不断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②根据创业教育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创业教育模块,占教学计划总学分比例不少于5%,设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基础课程、与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案例分析课程、与素质相关的人文及经济类课程、与就业相关的市场需求课程、创业实验实训课程等,课程性质可分为必修课或选修课。创业教育课程设置要科学合理,构建多元融合式、立体化的创业课程体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课堂教学是创业教育的主渠道,高校应积极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方式,运用案例分析、头脑风暴等方法,形成教师主导、学生参与、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

2.在实践平台中融入创业教育的价值观念。强化创业实践,提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践能力。从专业教育层面,高校应根据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新要求,构建融入创新创业理念的新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将创业研究实践、创业服务实践、创业竞赛训练等纳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体现于教学计划与学分体系中;从素质教育层面,高校应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学生创办科技创新协会、创业者之家等学生社团,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从就业教育层面,高校应以提高学生创业能力为导向,积极举办系列讲座与专项培训,并组建“双师型”创业团队,为学生创业提供全程帮扶。以中国创业实习网为依托,高校要构建自己的创业模拟平台,以便学生网上模拟创业,既可了解和熟悉创业流程,也可在仿真创业实战中展示经营、管理能力,彰显自我价值。高校可通过建立创业实践公司、创业孵化园等形式构建校内创业实战平台,为有志创业的学生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提供更多的创业空间。

3.在协同创新中提升创业教育的效果。高校创业教育应打破传统“关门”办创业教育的局面,走出课堂、走出校园,面向市场、面向企业,深度对接各类市场主体,广泛吸纳各类社会资源,营造开放共生的创业生态,增强创业教育的市场适应力和竞争力。③加强校企合作,通过构建校内外实践平台,整合有效资源,使学生充分融入“想创业、能创业、创成业”的氛围中,有效提升学生创业胆识和创业能力。通过产学研联盟、校企联盟、大学科技园等平台,组织创业竞赛等活动,强化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高校应组织成立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中心,由分管校领导兼任中心主任,作为与政府、行业、企业等对外联系和协调的窗口,通过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共赢,共建科研机构,为学生尽快融入行业、企业提供崭新的平台,聘请行业、企业导师,参与指导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学生也可参与企业的科研项目,实现知识与市场有效融合,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重要途径。在多元融合的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实施协同创新理念,有利于整合校内外创业教育资源,有利于实现创新新意的市场转移,有利于提升创业教育成果的社会价值。

高校创业教育能否充分开展,多元融合的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能否顺利实施,取决于高校能否构建可持续的多元融合的创业教育长效机制,应将组织、制度、师资、经费、指导、评估、激励、文化、社会支持等方面内容纳入其中,并进行有机的整体规划设计,从而形成保障高校创业教育良性发展的合力。

[注释]

①王乃静.重视和加强大专院校创业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3(25):6.

②陈希.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4.

③符惠明,朱飞,秦永和.开阔视野探索创业教育协同创新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3(13):30.

作者:蔡小平

高校哲学教学模式探究论文 篇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思索

[摘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探究式教学模式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为依据,分析这种教学模式的要求、特征、操作规程,以及一般规律和策略方法,研究这种教学模式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及提高教学效果的关系,对改进与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提供有益启示。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探究式;教学模式

[文献标识码] A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强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教育的模式研究”(XJK012CDY008)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智(1978—),女,湖南郴州人,湘南学院思政部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陈卫东(1969—),男,土家族,湖南龙山人,湘南学院思政部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探究式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师的引领下,以提高教学效果为核心,以学生的兴趣为抓手,把师生共同学习和研究理念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教学、专题教学之中,让学生自主实践创新,生成个性化的思想理论体系的操作过程和运作机制。教师教学时要做到:首先,提供相关背景材料,使学生明确要探索的方向;其次,适当点拨,设置问题;再次,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总结学习目标,针对学生所达成的目标进行适当的分析与评价,使整个讨论探究式教学活动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特征

1.教师主导引领理论学习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正面教育,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教师讲授、学生讨论、课堂辩论等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教师在这里起的是主导作用。教师在整个教学环节中,不仅要提供理论知识的背景材料、适当设置一些问题,而且要多与学生交流,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学会指导学生实现自我创新学习

高校学生应该是整个学习实践活动的独立主体,他们应该在与教师的讨论探究和自我独立创新实践中,不断获得知识的增长和自身能力的提升。学生应该学会发现问题,制订学习探究计划,查找相关的学习资料,积极探究问题实质,找到疑难所在,丰富知识结构,强化个人的知识与动手能力。

教师推动师生互动讨论探究机制。师生互动讨论探究机制是在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过程中形成的: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教学、专题教学和课堂讨论中,适当划分专题,让学生在课前充分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并在课堂上汇报讨论情况,提出自己所遇的疑惑。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课堂合作,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适时引导点拨,然后由学生自我总结提炼,生成知识、技能、情感、理论。

3.师生讨论探究机制的形成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教学、专题教学,还有课堂讨论中,适当划分专题,让学生在课前充分讨论。以学生自主探究为基础,让他们在实践探究中能够发现问题。在课堂上,教师认真听取学生汇报,让学生提出自己在实践探究中所遇的一些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合作,组织学生进行课堂陈述,其他学生积极参与,在课堂上向陈述的学生提出问题并展开讨论。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要注意有效地把握与引导。最后,让学生们自我总结提炼。在这种讨论探究式教学中,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升、不断发展的过程。它不是为一个讨论探究式教学过程的完成而完成,教师还应启发学生进行再思考,不断激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探究式教学模式需要遵循的一些原则

(一)注重对学生的情感培养与知识和能力的提高同等重要的原则

这是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目标所决定的。通常情况下,学生学习是由情感推动和维系的,情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没有一定的情感支撑与维系,学生学习活动的整个过程就难以持久,没有一定的情感支撑与维系,任何学习活动可能都难以完成。所以,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中,教师要注重以培养学生学习情感为基点,围绕基点展开所有的教学活动。

(二)注重教与学的形与神相统一的原则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内核,并不是教师让学生单方面地动起来,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究的过程。相互间既要有形,还要有神;既要有理论知识的传递,还需要有社会实践知识的开拓。因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探究式教学模式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使理论课教学真正达到激活学生思维、积极探究新领域的目的,起到相应的作用。

(三)重视预设问题与随机提问相协调的原则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其解惑意义深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就当预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一些问题,妥善安排整个教学过程,以期能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也就是说,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探究式教学模式中,教师不能完全照预设的教案、制作的课件上课,而应当随着课堂师生互动的实际情况,不断地随机改变教学模式。充分遵循学生学习的认知方式、思维变化态势、情绪波动状况,及时有效地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在完成理论课教学任务的同时,能真正激活学生的思维。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一)教学内容的情景诱导

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起点。所谓教学内容的情景诱导,就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为了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结合所授学生专业的特点,自己创设一个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不断置身于特定的也是变幻中的教学情景之中,吸引学生注意力,让他们进行情感的体验,从而激活他们的思维,努力提高教学的实效。

(二)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立足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探究式教学模式要以学生充分自主探究为立足点,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情景引导,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第一,教师要给足学生自我探究知识的时间。这一方面是为了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查找资料的时间,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自我充分地感知课程内容,充分领悟所学知识,积极探寻教材重点、难点,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探究激情。第二,教师要积极引领学生学习的探索方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探究式教学模式应是一种有目的、有意义的教学活动,思想政治课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第三,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素材。让学生根据教学情景所涉及的内容和教师所提供的材料,自主地去探究本课程的知识内容,找出自己认知上的不足,思想上的困惑,并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三)教师、学生积极开展合作交流

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关键点。这里所说的合作包括师生之间合作、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而交流也包括了教师与全班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与个别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和个别交流。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可以灵活机动地把握运用,应有利于活跃课堂、启迪学生思维、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教师对学生的点拨引导

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支撑点。在课堂讨论探究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和观点要适时点拨,在学生互相讨论时,也不要放任自流。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认知上的问题,因势利导,把握好度。

(五)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的反思生成

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落脚点。提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建构知识的基点,合作交流是思想的洗礼,反思生成是思维的升华、观点的变更。反思生成也就是学生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并逐步内化为自己的知识阶段,是整个教学环节中师生互动机制的最后升华。

参考文献:

[1]毛金球,邓平珍.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生互动机制的探索[J].文教资料,2009(4).

[2]叶世斌.坚持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J].教育观察,2013(34).

[3]庞晓建.在互动中探索在探索中生成政治课——师生互动生成机制的实践与探索[J].科学大众,2007(10).

[4]刘歆立.毛泽东的群众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案例[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

作者:张智 陈卫东

上一篇:高速公路路面工程管理论文下一篇:我国地铁主要消防设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