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教学研究论文

2022-04-17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展开,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目标不再局限于课堂上提高学生对课本的掌握程度,更多的是以课本为辅助,锻炼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做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进而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核心素养。但当前教学中仍存在较多问题,要想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必须对当前教学状况做出分析,并加强创新教学模式,为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做好准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政治课教学研究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政治课教学研究论文 篇1:

美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

摘要:美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是指将美学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使教育教学符合美的规律,更好地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本文结合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形式和特点,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美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策略: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美育素养;美化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介体;贯穿美育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始终。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美育;策略

一、美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概述

(一)美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内涵

美育一般包括广义的美育和狭义的美育。狭义的美育是指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教育,广义的美育则是指将美学理论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使教育教学符合美的规律,达成更好地教学效果。在本文中的美育概念主要是指广义的美育。美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是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为宗旨,借用美育的原则和方法,运用美的方法和手段,促使审美能力向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迁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二)美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意义

在高中政治课堂中渗透美育,并采用多元教学手段激发美育效果,有着多方面的意义。首先,美育弥补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不足,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现在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普遍存在更重视理论灌输,只给学生传授社会普遍认可的理论化、系统化的现成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感受和个性发展,这难以发挥思想政治课程对于学生三观建立和全面发展的指导作用。美育则是充满趣味,生动形象的,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在美育的過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所以将美育融入思想政治课程能有效丰富课堂内容,满足学生知识和情感的综合发展需求。其次,美育还扩充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内容,高中思想政治课虽然内容丰富,涵盖了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哲学、逻辑学等学科知识,但内容是比较固定的,并且许多教师在教学时都存在‘照本宣科’的只关注教材内容的情况。而将美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学生认知的范围就会不断扩大,能够察觉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思想政治教育之美,比如自然美、科学美、制度美、伦理美等。最后,美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对于学生自身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在思想政治课程中融入美育思想,能营造一种包容且丰富的课堂氛围,有效吸引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开放师生、生生互动空间。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启迪智慧,还能激励学生探索创先,以助力于培育学生的健全人格。

(三)美育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内在联系

早在中国古代孔子的思想中就蕴含着“美善统一”的理念,如: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从现代教育学的理论来看,美育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联系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美育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诉求具有一致性,美育和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诉求都是人,其主体、对象、执行者都是人,不论是的德育还是美育,都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二是美育与高中思想政治课具有方法的融通性,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与美育在方法上都十分注重受教育者的主观感受和主体地位,以及方式的隐蔽性,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来陶冶人的情操,这一相同特点也表示了美育在融入思想政治课程这一教学方式的可行性;三是美育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在功能上具有交叉性,从个体功能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强调规范性和社会性,美育强调发展人的个性,但两者都是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的功能是培养社会需要的有个性的人才,两者统一于人本身,这两者之间的融合也能有效满足高中教育中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的目标。

二、美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策略

(一)提升教师的美育素养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占主导地位,教师的审美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接受美育熏陶的质量。

1.教师要充实自己的美育理论

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教师将自己的文化知识、思想观念作用给学生的过程。“教师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充实自己的美学理论,才能将美传递给学生,作用于学生的心灵。美学理论是审美感受力、鉴赏力和审美创造力的基础,思想政治教师应该多维度充实自己的美学理论知识,既包括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美学理论知识,也应该涵盖自然科学领域的美学理论知识,不仅能够感受和鉴赏人文之美,还能感受和鉴赏科学之美。思想政治教师还要注意将美育思想结合到思想政治课程内容当中,实现在教学中以思想政治课程为根本,挖掘其中美育特性,并在教学中将这些作为课程资源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2.教师要扮演好美的角色

教师劳动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面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过程中的学生,政治教师的表率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仅要内在地具备科学的美育理念、扎实的美育理论知识,还应该践行外在美,教师的外在美包括语言美和行为美,树立起同时兼备知识理念和美的特性的榜样角色。语言是教师在教学中传递知识、与学生沟通情感的重要媒介,教师的语言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语言的应用,与学生交流时语言要符合美的规范,实现引导学生对美的语言深入体会,和模仿教师应用美的语言进行交流。在实际课堂中,教师可以对思想政治课程专业术语进行生活化的表达,以激发学生兴趣,增进理解。行为美则是指教师在工作中和日常生活中都要规范自己的行为,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带动学生树立一定的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

(二)美化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介体

思想政治教育介体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体与客体联系在一起的中介,思想政治教育介体包括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载体等。美化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介体,是将美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重要策略。

1.挖掘教学内容扩展美感来源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比较固定,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课堂的枯燥,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政治作为人文学科,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具有自主性。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在依据教材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对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的重组,选用具有美感的案例来讲解知识点,扩展学生关于美的见识。使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课知识的同时,能够感受到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科学之美等,而这些美的体验感又进一步促进学生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这些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2.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审美需求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众多,但由于受到“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在短时间内能向学生灌输大量学科知识的教学方法成为各个学段使用最多的方法。思想政治课程不仅有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取得良好考试成绩的目标,还有引导学生实现“知-信—行”的转化的责任,在这一目标下,单凭机械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理念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更高层次的审美需求。教师可使用议题式教学法,带领学生在议题探究中体会到社会百态;教师可使用辨析式教学法,帮助学生克服立场不同所造成的障碍;教师可使用情境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多样化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真实感受和现实水平,启迪学生的思维,使思想政治课堂由灌输知识向开发智慧、启迪思维、呼唤美好与正义转化。

3.创新教学载体融入美学因素

教学载体是指承载、传导教学因素,能够为教师所运用,且师生可借此相互作用的活动形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一般以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为载体。为实现中学德育与美育协同发展,更好贯彻思想政治课程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需创新思想政治课教学载体。在运用课堂教学、班会活动等载体之外,校外实践活动也是美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载体。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走访红色基地、乡村调研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高中生了解真实的社会,教师可以基于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自拟主题进行探索,锻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除活动载体以外,教师还可借助网络载体、文化载体、管理载体,这些载体共同承载美育因素和德育因素作用于学生,以更好实现美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

(三)将美育贯穿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始终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因此不仅仅要从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载体等各个方面入手,将美育融入到思想政治课程之中,还要着眼于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进程,切实做到全方位、全过程地融入美育。

1.教学目标与美育目标相结合

与传统的三维教学目标相比,新课标指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思想政治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法治意识、科学精神、公共参与”。因此 ,教师在设定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科核心素养目标时,可以将美育目标融入其中。如法治意识核心素养目标要求高中生尊法守法学法用法,自觉参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教师在描述教学目标时则可以将“引导学生感受法律尊严,领悟社会美”作为补充的教学目标,美育目标与德育目标兼具,指引整个教学过程。

2.教学过程中融入美育

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和总结新课三个主要环节。在导入新课阶段中,教师可以运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导入形式,向学生展示与课题相关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和科学美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讲授新课阶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领学生感受思维之美;在总结新课阶段,拓展延伸课题,激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检验知识,找寻答案。在整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为学生留出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自主整理资料展开课题研究、以小组为单位整合学习成果等方式,实现学生积极探索美育融入思想政治课程的效果,深化美育融入效果。

3.建立真美善统一的教学评价反馈机制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对整个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診断、反馈调节、激励等功能。教师可以根据有效的综合性教学评价,对整体课程实效性进行探讨和改进。同时在美育融入思想政治课程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结合教学反馈来积极调整丰富教学内容。而要促进美育更好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不仅仅要将“真”和“善”作为评价标准,还应该将“美”也纳入评价体系之中,根据阶段性的教学情况,针对学生的“真”“美”“善”进行教学评价,考察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能否做到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健康美、勤劳美。这种教学评价反馈机制的应用,不仅能让教师直观感受到在思想政治课程中融入美育的教学效果,更能让学生深刻体会美育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实现有效推动思想政治中融入美育思想的教学目标。

小结

进入新时代,对人才的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越来越重要。树立学科融合理念,加强美育与高中思想政治课融合,其最终目的都是要培育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要真正实现美育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深度融合,任重而道远,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社会和家庭等各个方面的支持和不懈

努力。

参考文献

[1]韩震,朱明光主编.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09

[2]胡田庚.新理念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3]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239.

[4]罗爽. 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审美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20.

[5]曾秀慧. 高中政治课教学中运用审美教育方法的研究[D].广州大学,2018.

作者简介:潘新(1995—),女,汉族,湖南岳阳市人,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生,单位:西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本项目得到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硕士一般项目 CX2021164)资助

作者:潘新

政治课教学研究论文 篇2:

核心素养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展开,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目标不再局限于课堂上提高学生对课本的掌握程度,更多的是以课本为辅助,锻炼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做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进而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核心素养。但当前教学中仍存在较多问题,要想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必须对当前教学状况做出分析,并加强创新教学模式,为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做好准备。

【关键词】核心素养 中学思想政治课 教学观念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专注于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学科,不仅要让学生深入理解公民意识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还需要为学生讲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常识。这就是导致理论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比重偏大,而理论知识过多,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没有过多的时间去理解知识,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枯燥无味。因此,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者,教师不能被课本中的理论牵着走,而是需要改善教学现状,寻找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案,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教师教学质量。

一、培养学生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1.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促进学生政治思想成熟的关键

中学阶段是学生思想趋于成熟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重要阶段内,思想政治核心素养是促进学生思想成熟的关键。通过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教学,学生能够加强自身的分析能力,对政治事物的分析,不再停留于单纯的感情思考,更多的是全方面理性思考。而这种全方面的理性思考正是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一部分,也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最终目标。

2.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够为国家发展挖掘人才

思想政治核心素养是中学阶段教师教学的重点内容,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思想较为活跃,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时期。而中学阶段的学生是国家建设发展的希望,是构建和谐社会与促进国家稳定发展的后备力量。只有培养起学生思想政治核心素养,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显得枯燥乏味

由于思想政治课理论知识较为繁杂,在课堂教学中无法避免要长时间讲解理论知识。因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仅仅来源于教师的口头讲述,而教师对理论知识的解释同样具有较高的理论性,导致教师在课堂上高谈阔论,却无法有效引起学生注意,使得课堂教学显得枯燥无味。

2.教学注重于课本,缺乏联系实际

大部分教师在展开课堂教学时,过于注重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和案例,缺乏联系生活实际。书本上的案例大都脱离实际情况,仅仅是为了配合理论知识而设立的案例,对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没有较大帮助。并且,培养学生思想政治课的核心素养是教学的重点内容,而理论联系实际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若课堂教学过于注重教材内容,而忽略实际,则无法有效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核心素养,不利于学生思想的稳健发展。

3.教学过于形式化

当教学结果与教师预期相差较大时,教师必定会采取相应措施改善现状。但部分教师没有采用提高教学质量的正确途径,而是采用较为形式化的教学方案督促学生学习。例如,教师虽然认识到“先学后教”的重要性,但没有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直接走教学形式,在课前发给学生导学案,让学生预习课本内容,并完成导学案上的题目。但实际情况却是大部分学生的导学案都为空白,只有极少一部分学生写了几句话。可见,要想培养学生思想政治核心素养,不能光走形式,还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进而创新课堂教学。

三、核心素养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方法

1.转变教学观念,采取多种教学方式

教师的教学观念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最直接因素,只有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才有可能改善目前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状态。传统上,教师展开课堂教学时,只是顺着教学大纲,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分解开来,并逐一向学生讲解。表面上看没有什么问题,但实际上,教师按部就班,不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即使完成了所有教学内容,也无法让学生有效吸收和消化课堂知识。教师需要及时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要从学生角度出发,挖掘学生兴趣点,将学生兴趣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并寻找多种教学方式,让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更加活跃,进而激发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学生思想政治核心素养打下基础。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前几分钟,向学生展示一些引发社会性思考的漫画,为学生讲解漫画中的行为,并做进一步分析,逐步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思考。又或者,教师在讲解课本时,要避免重复理论知识,在分解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可以穿插一些故事情节,将理论知识嵌入到故事情节中,通过故事向学生讲解理论,不仅能够有效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听课的积极性,还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吸收和消化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进而避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

2.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通过实际案例,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而传统上,教师所谓的理论联系实际,则是以教材提供的案例为主,将理论知识联系教材案例,但实际上,教材案例的最大特点就是脱离实际,仅仅是配合教材更好地阐述理论知识而已,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起不到实质性作用。真正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联系,需要教师以学生学习兴趣为基础,挖掘既能引起学生注意又能够有效展开课堂教学的生活案例。政治核心素养主要为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制意识、公共参与,教师需要将这四大核心素养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并结合案例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进而为学生形成思想政治核心素养打下基础。例如,对于核心素养中的政治认同,教师可以引入当地人民代表大会,向学生讲解人民代表大会的重要地位,通过最接近学生的案例的,让学生充分理解人民当家做主的意义;对于科学精神,教师可以结合市场上某一产业的经济发展,向学生讲解尊重经济市场发展规律的重要性,让学生理解求真务实、实事求是、尊重事物客观发展的意义;对于法制意识,教师可以引入违法犯罪例子,为学生讲解法治部分知识,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对于公共参与,教师可以结合社会上的公益性组织,向学生讲解公民的道德与义务,帮助学生形成乐于助人的精神。每一个重点知识的讲解,都需要教师联系实际生活,结合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案例,而后学生才会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通过实际案例充分吸收和消化理论知识,进而有效培养学生思想政治核心素养。

3.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新教学环境下培養学生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必然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展开教学活动,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更强调将“我要学、我会学”融入到学生自主学习中。教师要采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避免走形式主义。

四、结语

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教学是培养学生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关键,只有将其作为教学目标,才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教师需要深入理解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对个人、社会以及国家建设的重要性,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分析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杨明国.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究——以中学思想政治课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7,(21) :64.

[2]辜芍文.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思想政治课“五环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16) :25.

[3]杨文欣.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有效性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

作者:朱庆宏

政治课教学研究论文 篇3:

大数据背景下的班级精准政治课教学研究

摘 要: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社会生产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为教育领域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手段。特别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教师的教学可以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更加精准、有效,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化与个性化需求。以高中政治课堂为例,知识有很强的理论性与概括性。在缺乏大数据支持的情况下,教师个人通过有限的试卷,很难摸清学生到底是在哪些知识点出现了问题;即使花费大量时间去统计,也很可能会因为样本少、时间短而出现偏差。本文即对大数据背景下的班级精准政治课教学,提出一些意见,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政治课;教学研究

智学网是目前部分高中政治教师常用的大数据教辅平台之一。该平台主要供教师日常考试评价使用,某种程度上还可以给学生的学习和家长的家庭教育提供帮助。将教学工作与智学网进行有机融合,可以更好地发挥信息化及大数据技术,在高中政治课堂改革与发展中的作用,改变以往“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够精细具体、缺乏针对性的情况。以下,主要是从利用智学网的日常考试大数据分析为切入点,分别从改进教学内容、学习训练、学习水平及保障差异性四个角度进行阐述。

一、分析大数据,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高中政治课堂日常考试后,教师一般都会进行讲评,讲评即成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但在以往的试卷讲评中,教师的选择重点有很大的随意性。一张试卷能够涵盖的内容是很有限的,各知识点、各种题型不可能面面俱到。本次考试中的小问题,放在更大范围内观察,很可能只是还没得到展现机会的大问题。借助智学网的大数据分析,教师就可以更准确地把握住本次考试的主要问题所在,合理地安排讲评内容及时间。

例如,在教师考前制定的知识点细目表中包括“消费的分类”,在本次日常考试中只占到了一个选择题的比重,分值不大,但是有很多学生选错。知识点细目表中的内容出现较大的错误率,说明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程度不足,必须搞清楚问题所在,进行重点的讲评。比如按照消费目的分类,生活消费可以分成A: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但是选择B的学生最多: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相对于概念性更强的答案A,学生对B显得更熟悉,而且从自身生活经验出发认为贷款、租赁也是用于生活。教师的侧重点就要放在对答案A涉及到的概念给出更多案例解释,让学生真正深入理解。

二、利用大数据,保障学习训练的有效性

高中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为了尽可能地帮助他们提高高考成绩,平时的训练必不可少,但要讲究训练的方法。部分教师的训练单纯强调“强度”,殊不知有些知识点比较简单,学生掌握起来并不困难,反复训练只是浪费时间,反而严重打击学生的学習兴趣;而有些理论性较强的内容,需要在多次的训练中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学生的理解,但是在训练中的分量却不足。这种训练方式无疑是低效的,是不符合学生的心理性格特征的。教师应该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作训练试卷,而且要根据学生每次训练不同的表现作出灵活的变化。

仍以上文提到的“消费的分类”为例。教师在上一次日常考试中已经发现了问题,分析了原因并进行了针对性的讲评。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该知识点的认识与理解,在下次考试训练中应该继续加入相关的内容,但题目形式要进行变化。比如改成填空、简答等。经过一两次训练后,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学生已经能够良好掌握不同的消费分类方法及其所包含的内容,在今后的训练中就要适当降低训练的频率,同时让训练的方式更加灵活、多变。比如把“消费”与“生产”或“经济制度”结合起来,锻炼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综合运用知识的思维与能力,促进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依据大数据,实现水平提升的全面性

一般情况下,高中政治教师任教的不止一个班级。通过观察课堂实际教学情况可以发现,部分教师在不同班级的教学中主要存在两个主要的问题:一种是完全采取区别对待的方式,只针对各班级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这种方式保证了差异性,但忽视了普遍性;另一种是某一个班级出现的问题,在所有其他班级中都重复讲解一遍,造成的问题与前一种恰恰相反,教学过程中缺乏有针对性的重点。但是通过智学网的大数据分析,教师就能够一目了然的发现不同班级的共性与特殊性,更合理地解决普遍问题与特殊问题。

例如,通过观察大数据分析结果,教师发现自己执教的C班在某次考试中的整体表现要强于另一个由自己执教的D班,只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知识点上得分率低于D班。此时教师就要思考:D班的整体情况与A班有什么样的差异?自己在两个班的教学过程中是否有哪些明显的不同表现?还可以与其他任课教师交流,寻找造成问题的症结并加以解决。同时针对C班的情况,重点放在补齐短板上,教学过程中可以提供更多的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文化互相交流融合的案例,加深C班学生的理解,不用把D班的问题在C班的教学中完全重复讲解。

综上所述,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高中政治教师普遍形成了较为常用的教学手段,在试卷讲评、考试训练等细分领域积累了大量经验。但在大数据技术出现之前,这些手段或经验并不是完美无缺、无懈可击的,只是缺乏更新、更有效的技术支撑,所以一直以来缺乏变化。以智学网为代表的大数据技术平台,则给高中政治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个性化、差异化教学有了更多的实现途径。以上提到的几点只是有限的几种应用方式,希望广大同仁能够积极拥抱、研究新的教育技术,努力推动我国高中政治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兴国.大数据环境中政治教学的创新研究[A]..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三卷)[C].:十三五规划科研管理办公室,2018:5.

[2]曾玉梅.浅析信息化技术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J].教育现代化,2017,4(52):268-270.

[3]司睿山.大数据在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7.

作者:刘莉莉

上一篇:数学课变式教学论文下一篇:妇联组织服务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