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兴趣德育教学论文

2022-04-21

随着信息现代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传统德育观念的束缚,信息网络化和教学形式的封闭性的矛盾,社会上的不正之风等都严重地影响着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发挥。在新的形势下,中学政治课如何在德育创新中走出困境,已成为中学政治课改革的一项重大课题。德育是思想政治课的第一要义。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政治课兴趣德育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政治课兴趣德育教学论文 篇1:

浅谈职业中学政治课堂的德育教育

【摘 要】目前,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形势下,职业中学在政治课堂的德育教育工作目标和重心已逐步转变为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增强政治德育教学课堂的活力,从而促进和推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本文就职业中学政治课堂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讨论,并就如何提高我国目前职业中学政治课堂中的德育教育的水平和成效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以期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职业中学德育教育的长效、和谐发展。

【关键词】职业中学 政治课堂 德育教育

在我国职业中学的教学课程当中,政治课堂中的德育教育是整个职中教学活动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在职业中学就读的学生没有普通高中学生那样的会考和高考的学习压力,因此,其思想政治教育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所体现的意义和作用就更加的明显了。职业中学的教学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专长的建设型人才,学生毕业之后是面临社会就业的。

一、职业中学政治课堂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一)是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同时,它也是一个民主开放程度越来越广泛的时代。社会发展对人们的要求就是要具有更多的协作精神、创新精神以及更强的法律意识。因此,作为毕业后直接面向社会的职业中学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想品质如何将直接关系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党和国家未来的命运和前途。因此,在职业中学的政治课堂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面向社会,着重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创新精神以及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协作精神、参与精神以及挑战精神,从而将职中学生培养成能够担负时代重任的现代化的人才。

(二)是当前职中学校实际情况的需要

由于中职学校的招生范围广泛,入校门槛较低,因此学生在文化素质、知识水平、社会经历等方面都要比普通高中学生复杂,并且大部分学生的初中政治学习基础不扎实,学习习惯没有得到良好的养成,这就使得学生在素质方面参差不齐。有些学生生活散漫,对自我的要求不严,常常出现迟到早退、打架斗殴、外出上网等违纪行为,给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和巨大压力。因而,职中学校要在政治教学当中加强对学生德育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教育,从而充分发挥政治课德育教育的作用,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进而在社会工作中能成为对国家和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才。

(三)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改革和深入,年轻一代对于义利金钱等问题的看法已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竞争意识、平等意识、效率意识、成就意识等现代的思维意识正逐步的形成。与此同时,随着国内社会价值化、市场化行为的泛滥,其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的不良思想也在年轻一代学生当中蔓延开来,对职中学校的教育工作以及整个社会风气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危害。鉴于此,职中学校要积极的在政治课堂上加强对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帮助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坚持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当个人利益同国家和集团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必须服从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的思想观念;积极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团队精神,使学生逐步形成义利统一的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帮助学生克服腐朽思想,真正成为适应当代国家社会发展的建设人才。

二、提高职业中学政治课堂德育教育的措施

(一)加强对学生正确思想的树立

1.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在荣辱观念方面的教育。职业中学的政治教师要将“八荣八耻”等正确的荣辱观念融入日常的政治课堂教学当中去,使教师能够在结合政治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渗透荣辱观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时,能够接受荣辱观教育。

2.政治教师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学资源的优势,开办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内容的政治讨论课,举行专题的讲座,从而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德育知识更好的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去。

3.教师还必须要加强学生在德育教育方面的社会实践,通过实践来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道德思想,从而使学生能够自觉的抵制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想的侵蚀。例如,学校可以同所在社区进行联合,开展定期的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等活动。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更加全面的认识社会,帮助净化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灵,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进而提高政治课堂的德育教育成效。

(二)根据新课改的要求,积极的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在政治课堂的德育教学中,教师要深入贯彻活动为载体、关爱唱主角、说教当配角的教学方针,改变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德育教育的主体。同时,要本着课堂形式多样性、学生评价综合性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积极开展学生乐于参与和接受的德育教学实践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充分的发挥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创造精神和团队精神。教师要重视关注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情感需求和状态、体验情况,时刻注意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参与热情,引导学生以自身情况为对照进行教材案例、话题的分析和讨论,鼓励、关爱和点拨学生,为学生创造积极和谐的德育教育活动氛围和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政治德育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真正积极自主的参与到政治德育教学活动互动中来,使学生的德育知识活学活用,政治德育课堂教学焕发新的生机。

(三) 教师要以身立教,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限的。对于当前职业中学政治课堂中的德育教育工作来说,要想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就必须要引入“榜样”的概念,即教师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积极成为德育教育中学生的优秀榜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此外,通过教师的以身立教,还能够将抽象的到二维理论转变为现实世界的行为,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的什么是道德品质,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过程中受到教师身上良好的道德素养的影响,进而提高德育教育的成效。

其次在实施职中政治课堂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将整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结合起来,即,共性问题要从整体提上来讨论、解决,个别问题则要落实到个人,通过谈话等形式来解决,避免出现小题大做的情况。此外,还要切实的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有心理问题的同学或者家庭贫困的同学等,要加强与他们的沟通,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结合时政热点深入社会生活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做到知行合一

德育教育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它的内容来源于实际的社会生活。因此,教师在进行政治课堂的德育教学时,要勇于打破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将课堂知识与当前社会生活结合统一起来,组织学生对感兴趣的热点话题进行演讲、征文、社会调查等活动,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正确的认识和解决社会中的一些问题和现象,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巩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提高德育教育效率的目的。

结语

职中政治德育教育是树立学生自我生存发展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未来工作生活中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新课改下,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提高学生的政治实践能力,从而提高政治课堂德育教育的效率和成效。

【参考文献】

[1]沙树明. 中职政治课德育教育的有效教学策略[J]. 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06).

[2]刘爱梅. 中职德育教育全面渗透成功教育分析[J].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1).

[3]陈芝. 略论发挥中专政治课德育功能的意义和途径[J]. 职业技术,2010(11).

[4]王晓. 提高高职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有效途径[J].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8(04).

[5]李秀英. 试论新时期中职德育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 科技信息,2012(03).

[6]刘利娜. 职业高中政治课德育功能缺失探析[D]. 西南师范大学: 西南师范大学,2001(23).

[7]陆小玲,李天兰. 厚德于心,善于行——谈新形势下的中职德育教育[J]. 职业,2012(14).

[8]罗伟林. 浅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职德育教育[J]. 教育教学论坛,2010(15).

作者:周国贤

政治课兴趣德育教学论文 篇2:

对政治课德育功能实效性的思考

随着信息现代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传统德育观念的束缚,信息网络化和教学形式的封闭性的矛盾,社会上的不正之风等都严重地影响着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发挥。在新的形势下,中学政治课如何在德育创新中走出困境,已成为中学政治课改革的一项重大课题。

德育是思想政治课的第一要义。中学政治课德育实效,是政治课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新的形势下,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受到很大的冲击。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实效性不高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政治课的德育功能面临许多新问题。

一是德育目标难以实现。政治课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力求德育目标的理性化,试图从社会制度的高度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而德育的受教者作为一个有思想的个体,有自己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对问题的认识有自己独特的观点与见解。理性化的德育目标很难被不同现实个体普遍接受,使政治课的德育目标往往流于形式。根据教材内容确定的德育目标有很大的局限性,限制了德育内容的开放性和实践性,大大地削弱了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二是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严重脱节,政治课教学变成了空洞的说教。理论脱离实际,使政治课教学失去了说服力,学生很难相信政治课教学理论的正确性。理论化、系统化的德育内容往往是从理论的高度去要求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些本来在学生心目中就缺少感性认识的观点又和复杂的社会现实存在很大的反差。政治课讲社会主义优越,而现实中社会主义优越性一时又没有充分显示出来。政治课要求树立集体主义人生观和价值观,而社会上不正之风还盛行,以权谋私、行贿受贿、制假卖假的现象又屡禁不止,这使学生的政治信念产生了困惑,特别是社会信息的网络化大大增加了学生的信息量,使政治课教学遇到了新的挑战。

三是正面说教与纪律束缚相分离。政治课实施德育主要是通过教学和辅导的形式进行的,通过正面教育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疏导,启发学生提高思想认识和道德认识,对学生缺乏一定的约束力和警示作用。教育与评价的分离,说服与约束的分离,使政治课的德育工作苍白无力,政治教师只能说说而已,并不能收到一定的效果。

四是网络对学校德育的冲击。多媒体虚拟技术在网络上的应用,使学生有了自己的生活空间。一些虚假信息和不健康的网站对学校德育工作产生了极大的消极作用。网络上低级的信息和图片,社会上的不正之风,都会使一些学生的人生价值观错位,道德认识产生偏差,认为追求金钱是社会的时尚。这也使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受到很大的影响。

思考之一:要处理好教学和德育的关系

政治课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利用教材内容进行德育的特殊形式。政治课加强德育,既要考虑德育目标和学生思想实际,也要考虑教材的知识体系。不能忽视德育,把政治课上成只讲条条的空洞理论课,也不能片面强调德育而抛开教材的基本知识。应当处理好知识教学与加强德育的关系,充分发挥教材的德育优势,利用教材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去有目的、有计划地确定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把政治课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结合起来。

首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思想实际去确定德育目标。在政治课教学中,一方面根据教材内容确定德育目标,另一方面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符合学生思想实际的德育目标。在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往往只根据教学内容去确定德育目标,而忽视了学生的思想实际,结果确定的德育目标尽管与教学内容相统一,但很难收到德育效果。如高二的人生价值观教学中,既要从教材出发,选择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的德育目标,又要根据学生对市场经济的不同看法和不同金钱观去进行诚实守信、文明礼貌等道德教育。

其次,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和教育性。现行的中学政治教材经过多次修改具有很强的教育性,为我们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提供了良好条件,但要不断提高政治课的德育效果,还必须充分利用、挖掘教材本身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在进行基本知识、基本原理教学中,要重视运用基本知识和原理去认识社会和分析社会,启发学生透过现象去认识本质。如在讲阶级、国家、民主、政党、专政这些基本概念时,要抓住阶级性这一本质属性,教育学生划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政党制度的本质区别。

思考之二:紧贴社会“热点”,增强德育实效

社会热点是社会和学生十分关心的重大社会现实,既是社会重点,也是社会敏感点。对社会热点问题在政治课上解释透了,学生信服,会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反之则会产生逆反心理,出现负效应。当前政治课教学中,主要应联系如下几个方面,去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一是紧贴时代,进行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们的传统道德观念和认识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不正之风和党内的腐败现象是政治课进行德育教育的一大难题,也是社会的一大热点。政治课要从正面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和习惯,教育学生热爱集体、热爱社会主义。但社会上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敲诈勒索、行贿受贿等腐败现象却又影响着正面教育的德育效果。政治课必须在美好与丑恶、文明与愚昧、传统与开放的矛盾中,紧贴社会实际,选择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运用教材的原理去引导学生克服错误认识。如在《生活与政治》的政党制度教学中,我们大胆地联系党内腐败现象这一热点,运用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领导核心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讨论三个问题:第一,党的领导是什么样的领导;第二,党内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第三,如何才能消除这些腐败现象?通过讨论分析,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党的领导不是包办一切,而是政治、思想、组织领导,党内出现腐败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是改革开放的必然产物,也不是坚持共产党领导的结果,而是剥削阶级腐朽思想和我国经济体制不健全造成的,只有通过深化改革,通过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才能消除这些腐败想象。离开了共产党的领导,反腐败斗争就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不能顺利进行。

二是加强道德行为养成教育。政治课不仅要进行道德认识、道德情感教育,更要重视道德行为养成教育。教育学生克服不良道德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尊重社会公德等。但一部分中学生却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讲话不文明,抽烟喝酒、打架闹事在学校时有发生,有些学生还参与赌博和封建迷信活动。在政治课教学中要联系学生这些思想实际,根据不同年龄特点,有计划地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对初中生要是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教育;对高中生要进行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教育。去年我们在教学中联系学生中出现偷窃现象的实际,专门开展什么是高尚的道德行为,青少年学生应当养成什么样的文明习惯的专题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思考之三:把德育寓于政治教学各个环节,做到德育系列化

政治课教学是由备课、上课、辅导、考试等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要提高政治课的德育实效必须把德育寓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德育做到经常化、系列化。

备课。要结合教材内容确定德育要求和德育方法。教师在备课时一方面要备知识、备教材,同时也要备德育。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思想实际去安排德育内容。如在《生活与政治》的“一国两制”这一课时中,备课时就可以有目的安排邓小平对发展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对祖国和平统一的伟大贡献的有关德育内容。只有做到心中有数,上课时进行德育才能得心应手,避免德育的随意性。

课堂教学。要把知识教学和德育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则去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和认识社会现象,从正面入手提高觉悟,明辨是非。如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教学中,课堂上可以运用中国经济建设中的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经济的发展,充分认识社会主义优越性和非公有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课外辅导和考试。在课外辅导中把德育寓于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中,学生既感兴趣,又能收到较好的德育效果。可以通过兴趣小组,组织社会调查,举办各种讲座,开展政治小论文评比等多种形式,结合教学进度进行道德教育。如在进行民族团结教学时,我们举办了“西藏铁路与祖国的发展”的专题讲座;在讲价值规律时,组织学生去商品批发市场参观调查,既理解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又能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的繁荣。在编写练习和试题时,也应当有计划、有目的的编写一定份量考查学生明辨是非和思想觉悟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实践证明,中学政治课在学校德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特殊地位。在新课程实施中,政治课必须坚持德育创新,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紧贴社会和学生思想实际,不断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责任编辑 关燕云)

作者:顾爱军

政治课兴趣德育教学论文 篇3:

浅谈聋校政治课堂教学的德育培养

摘 要:聋校政治课堂的德育教学对帮助听障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客服自卑、自暴、自弃思想有着积极的意义。在政治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坚持深入开展德育,加强对聋校学生德育的培养和提高,对他们今后的综合素质提高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聋校政治课堂德育培养

听障学生因其自身特点,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渠道加强学生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深化培养学生德育,促进形成健全人格从而培养出综合素质优良的复合型人才,为国家、社会、他们个人做出应有的贡献。

1 采取多方策略,在政治课堂进行德育培养

根据课程设置,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在政治课堂拓宽德育教学的内容,丰富课堂内涵。聋校要根据道德形成的规律和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坚持贴近学生生活的原则,在抓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基础上,围绕诚信、责任、关爱等基础道德品质,把学生基本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基础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指导聋生参加实践活动,促进由知到行的转化。人的思想品质,世界观的形成, 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作为耳聋学生,他们接触外界事物的范围较小,接触实际机会较少。因此为他们创造条件,使之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实际,适应社会,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显得尤为重要。要积极组织聋生参加以生产劳动、科普科技、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实践活动,使学生接触自然,了解社会,磨练意志,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会感恩,树立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聋校德育教育过程的实施要促进学生政治的、道德的认识转化为相应的行为习惯,激发学生内在的道德需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性学习,使思想道德学习成为内在的自身需要。不断改进德育学科的考试方法,建立健全德育学科综合考核制度,方法上逐渐以开卷为主,逐步将学生品德行为和社会实践活动纳人德育学科综合考核内容。

2 加强时政教育,紧密结合社会现实进行德育培养

中学生关心政治,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改革开放和社会现实,聋生也不例外。他们渴望从政治课中了解国家大事和社会热点问题。从小树立“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主义情操。教师要利用教学间隙,让学生对近期重大时事或者社会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行探讨,进而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真实想法。针对有不良思想苗头或者错误是非观、价值观的学生,及时进行指引和帮助。例如:通过对英雄人物事迹的宣讲,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再如:通过报道奥运会成功举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政治课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乐于联系实际,而且要善于联系实际,既要联系学生自身实际,又要联系社会实际,让学生在正确与错误、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相互比较中,提高识别能力。

政治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相互合作、自主探究的精神。例如:针对当前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现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给学生时间研究中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现象及其后果,学生们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分析对比,让研究性学习进入德育,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能够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3 以情感教育为主线,提升对学生的德育培养

实施情感教育,以情感人,使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而高尚的道德情操,就得从学生的道德情感抓起。凯洛夫说过:“感情有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谁要是没有强烈的感情,他就不会有强烈的志向,也就不能把这个志向体现于事业上。”政治课教学要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展现,情绪的感染,去触及学生的灵魂。

贯穿德育功能,发挥主渠道作用。毫无疑问,政治教师在课堂上应旗帜鲜明地弘扬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主旋律,理直气壮地贯彻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但“理直气壮”必须和“实事求是”相结合,才能被学生接受。正如费尼克斯所言:不经学问的陶冶不可能形成稳定健康的人格。教育离开了具体的知识环境,也只能变成空洞的说教,而无法收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联系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引导他们用已掌握的科学知识做基础,分析有关的社会政治、经济现象,帮助他们提高觉悟,树立社会责任感,落实德育功能,实现德育价值。

聋校学生究其特点,需要在学校的德育课堂帮助他们完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建立和升华,需要教师为他们营造一种融合、健康、尊重、快乐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对他们今后的道路有所帮助,使他们能够独立自主的在社会的舞台不至于偏离自己的人生轨道、树立正确的发展方向。

4 结语

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标准注重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实效性,重视让听障学生在政治课堂的学习中体验正确德育观带来的快乐,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在课堂进行纯理论的灌输,要不断创新、不断挖掘新的教学模式和思维,让学生的德育培养上一个新的高度,体现出政治课的价值。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安排多种课外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从而开阔视野,得到人生意义的启迪。

参考文献

[1] 顾爱军.对政治课德育功能实效性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7(4).

[2] 程秀森.新形势下思想政治课德育教育的几点探索[J].新校园,2009(9).

[3] 李家波.浅析聋校德育的现状及应对策略[J].中小学心理健康导航,2009(1).

作者:黄蓓

上一篇:情境创设之作文教学论文下一篇:中学生礼仪素质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