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论文

2022-04-28

[摘要]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的历史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论文 篇1:

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摘要: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新时代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国家安全和法治中国建设的时代要求和内在必然选择。目前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这一项重要工作仍面临诸多有待加强的环节,要从深挖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方面发力,不断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进课堂。

关键词:习近平法治思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一、引言

2020年11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首次明确提出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并将其确立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培养时代新人的重任,只有做好法治思想的宣传工作,紧抓学生教育,把习近平法治思想同立德树人结合起来,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具有法治素质的全面的接班人,保障我国社会的稳定和长治久安,勠力同心实现中国梦。

二、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价值意蕴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青年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如何培养和提升他们的规则意识和法治素养[1],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然而就目前高校大学生的知识结构而言,普遍存在除了法学专业的学生,绝大部分学生几乎没有法律基础知识的现象,因此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培育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养料,通过教学实践植入学生头脑,旨在塑造新时代青年学生正确的法治观,培养青年学生运用法治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清晰地认识和理解到我国法治建设的主要内容,树立法治理念和规则意识。

(二)有利于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

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融贯古今,是对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能够直击问题的本质,解决社会发展中不断涌现的新问题,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具有极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也能够针对学生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种种思考做出有效的回应。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是以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为要求的;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从根本上就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质”的提升,一方面它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它又是教师开展思政课教学的方法论指,引对于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意义重大。

(三)有利于国家安全和法治中国建设

随着时代发展、国家强大,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日趋复杂和严峻,社会思潮繁杂,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和组织通过价值观输入等方式扰乱青年学生思想来扰乱社会稳定,妄图颠覆我国国家政权。部分大学生思辨能力较弱,其价值观容易受到侵蚀。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树立理想信念、建构正确价值观的主要渠道。通过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将法治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实现二者同向而行,使学生了解到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内容,提升学生法治素养,学会尊法、用法、守法,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消除意识形态冲突,为国家的良好发展提供稳定的环境[2]。

三、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深挖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

单一的课堂教学由于课时有限往往难以完全、完整、精细的反应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全貌,因此,更要深挖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丰富内涵,再进行科学凝练。习近平法治思想植根于中华优秀法治文化,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关键内容,就是要讲清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主要表现为习总书记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包括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等在内的“十一个坚持”[3],要根据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精髓组织好教学内容。

(二)提升教师业务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学生掌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程度是直接挂钩的[4],是组织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保障,只有思政教师队伍素质和能力强了,才能更好地把习近平法治思想及时、准确、深入地教授给大学生。传统教学方法一般为灌输式教学,应该结合启发式教学进行,可以采用包括课堂讲授、课外谈话、阅读书籍等方法在内的多种方法开展。善于综合运用信息化教学方式和手段[5],使习近平法治思想能够更好地、更生动地融入到思修课教学中去。教师应努力钻研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地向学生介绍我国现阶段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工作的总体情况,以及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先进性和实用性,让学生认识到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我国法治建设中的指导作用。

四、小结

我国当前正踏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新征程,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阻碍,构建法治社会刻不容缓,法治教育是法治建设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高校作为重要的人才培养机构,肩负着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培养时代新人的重任,只有做好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贯彻和宣传,培育和提升大学生规则意识和法治素养,提升法治教育的实效性,才能够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各项事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莫纪宏.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渊源及发展脉络[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21,14(03):5-24.

[2]李静.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探究[J].林区教学,2018(09):9-10.

[3]徐锡叶.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探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7,26(05):48-52.

[4]侯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的重大意义、关键环节与实施对策[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2(02):14-17.

[5]王天民,谢图南.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特质、内在意蕴与实践要求[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50(05):21-28.

课题项目

南充市社会科学研究“十四五”規划2022年度项目“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成果,项目编号:NC22C095。

作者:陈佳鑫

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论文 篇2: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摘           要]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的历史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青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党史学习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都是在立德树人的基础上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引导大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使大学生在思想上和行为举止上不断向党组织靠拢,增强自身的能力,担当好民族复兴的使命。

[关    键   词]  党史学习教育;高校思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大会上指出:“在百年接续奋斗中,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了伟大道路,建立了伟大功业,铸就了伟大精神,积累了宝贵经验,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上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当前全国党员同志和广大高校师生也在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以各种方法和途径积极进行我们党的学习教育及宣传工作,使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学生的骨髓里,使大学生能切实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堂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将党史学习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进行融合,引导学生在学党史悟思想的同时,学习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至今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了解党是怎样的党、党为国家和人民做了哪些贡献;使大学生成为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有为青年。

一、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的

通过学习党史可以使大学生从中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中发生的事件,从历史事件中看到当时重要的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作出的贡献;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时代背景、意义和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继承党员身上的优良品质,从党史中学习党的经验,规避党史中的错误方法。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可以使大学生充分学习党的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消除历史虚无主义对自己思想的侵害。

(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

所谓党史观就是指人们看待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问题的根本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大会上对党史观的问题进行了阐释,为我们学习、看待和正確运用党史提供了科学指导和原则。要拥有正确的党史观,必须学会并熟练掌握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同时还要在日常生活中熟练应用。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去分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中国为什么发展得好。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在具体的历史条件和历史环境中分析党史人物;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理性看待成败和得失,懂得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代背景、社会条件、发展过程,在坚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的同时,把我党的初心和使命落实在自己的生活中,在学习和实践我党积累的正确经验的同时,认真总结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把党的智慧落实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党史观,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性质,知道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国人民开展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光辉历史;还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理论认同感和政治认同感,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政治判断力、领悟力和执行力。

(二)消除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思想的侵害

清末思想家龚自珍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才,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在网络新媒体发展迅速的时代,历史虚无主义者会利用这个便捷的工具来宣传历史虚无主义,扰乱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动摇大学生对党、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务是为了向学生揭露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和危害,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中加入党史的内容,使大学生在学习党史明白党史的基础上,自觉尊重和铭记那些团结带领人民抵御外敌侵略和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牺牲的党员同志,同时自觉继承革命先烈身上优秀的品质,将其发扬光大。此外,也要以客观理性的态度去评价党史任务和事件,不盲目追随别人的评论,也不片面去评论党史任务和事件,避免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泥潭中。

(三)发挥党史的资政育人功能

邓小平提出:“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财富。这样来制定方针政策,就能统一全党思想,达到新的团结。”党史中的重要功能是资政育人,资政指的是以史鉴今,积极借鉴党史中优秀的成功经验,在错误、失败的经验中总结教训,将其作为指导现实生活的路标;育人指的是用党史来教育学生,即教育学生学习和继承党在历史实践中产生的革命精神和正确的实践经验,使每代人都能继承红色基因,提高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关注提高历史思维能力问题,他总是从大的历史观角度来阐述一些重大问题,发现规律、掌握前进方向,落到实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教学的现状

开展党史学习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全国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后,全国院校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百年大庆,教师积极采取措施推动党史学习的开展。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党史学习教学的主要途径

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党史,一些学校采用不同的方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主要采取的方式是利用当地的红色博物馆和多媒体。有的学校为了提高教育效果,把课程放在学校附近的红色博物馆进行,在现场,通过理论讲解、沙龙讨论等形式,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有的学校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地点放在多媒体教室,将理论讲解和多媒体结合,使学生能够沉浸在多媒体所展现的环境中,切实感受在当时的环境下,党是如何带领人民抵御外敌侵略,实现民族独立的。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党史教学的现实误区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党史教学存在一些教学误区,有些误区是常见教学方法上的问题,有些是教师教学认识上的问题。常见教学方法上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书本为主的教育,即教师以教科书为主进行教学,忽视社会实践带来的作用和影响;以为通过课本,学生就能掌握党史,忽略理论联系实际,这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践性。教师在教学认识上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师对知识的认知误区,有些思政教师并未专门研究过党史,对党史的认知并不全面,在对学生进行讲解的时候只能给出一个结论性的理论,不能对其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缺乏科学的思维能力,也缺乏对真理的执著追求。

三、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途径

在对大学生进行党史学习教育的同时,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主体作用。在此基础上,提高教师的党史教育水平,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机制。

(一)丰富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践形式

党史学习教育不是一种乏味的理论教育,不能只进行课本上的知识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除了依靠学校附近的革命博物馆和网络多媒体外,还应该通过某些实践活动讓学生发挥自己的主体性,积极参与到党史学习活动中。

首先可通过举行以党史为主题的宣讲活动,让学生自己选择要宣讲的党史内容,并尝试让宣讲的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融合,同时让学生之间互相进行宣讲,相互评价,既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党史学习,又提高学生的宣讲能力。其次可以在集体学习的教室中积极引导学生观看红色电影和阅读红色书籍,然后以教师为主带领学生通过学术沙龙的形式进行交流,总结各自学到的内容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利用大众社交软件、抖音小视频等多媒体渠道,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主动寻找要宣传的内容和宣传的方式,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打造优良的师资队伍

唐代思想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单向地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懂得处理人情世故和达到修身养性的精神境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对大学生开展党史教育的主体,目前学校对于党史教育的推及还停留在表面,教师关于党史方面的知识水平偏低,这也说明了不仅加强对教师进行党史学习教育,同时也要提高教师的党史教育水平。

首先要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师德师风建设中。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教师要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教育的人首先要接受教育,从自身做起,才能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要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报纸等,提高自身的党史和党建理论修养。其次提升思政教师的党史教育专业能力水平,聘请对党史研究颇深的专家和教师对思政教师进行授课和讨论,将党史理论学习推进下去,夯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党史理论根基,做到真正的“授之以渔”。最后要注重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讲一些小的党史故事,进而逐渐上升到学生身上,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加强学生的自律性;同时可以利用课外活动,引领学生组织相关的场景活动,让学生以娱乐的活动方式进行沉浸式学习。

(三)完善教学保障机制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制度的保障和完善,制度作为被制定出来的框架,对人们的行为起着一定的约束作用。为使党史学习教育更好地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合,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

首先要建立协同配合制度,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高校的各个教学部门、学生以及各个学院之间的合作与配合,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积极鼓励文艺专业的师生共同合作,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积极宣传党史,营造良好的党史学习文化氛围,从而带动其他学院的师生。其次要建立党史教育资源整合制度,高校应该积极扩大党史学习教育的活动,积极为学生拓展教育平台,鼓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党史专业的教师进行学术交流,不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最后要健全教学质量评估机制,通过这个质量评估机制,提高教学质量,把育人落到实处。

四、结语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网络信息量涉及面广且传播较快,已让大学生头晕眼花,影响学生的辨别能力;同时多媒体的发展也给各种思想快速发展的机会,侵害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而党史学习教育中含有大量的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拥有正确的思想观念起到正确的指引作用,也为大学生认识党和国家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齐卫平.把握好党史学习教育的重点[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0(8):20-23.

[2]齐卫平.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几个着力点[J]. 党的文献,2021(1):46-51.

[3]潘玉腾,彭陈.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立德树人的逻辑理路[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3):9-15.

[4]辛向阳.党史学习教育的遵循[J].红旗文稿,2021(6):13-17.

◎编辑 鲁翠红

作者:娄桂瑶

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论文 篇3:

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推进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宣传教育的主渠道,及时准确地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对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事关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凝心聚力,切实加强和改进。

一、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创新

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承上启下的集大成,是我们面向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纲领,也是高校思政课开展立德树人工作的思想制高点。将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助于高校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高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筑牢思想“大阵地”,种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田”,更好地提升教学效率,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二、增强大学生对新思想的认知认同,做到学思用贯通与知信行统一

根据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基本内容,高校要全面修订教材和教学内容,以新思想为主线和灵魂,构建教学内容体系。第一,教师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新思想,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是理论教学,又是情境教学,教师的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态度。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一起组成“学习共同体”,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在交流研讨中让新思想沁入学生心中。第二,采取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当前和未来相结合的方法,在教学内容上科学设计,通过课堂深度讲授和强化师生互动,讲深、讲透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第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向学生提供教学案例、教学视频资源、教学课件等内容,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新思想,让学生在学习、实践和研究中体悟新思想,理解其深层次的实质与内涵,真正做到真学、真信、真懂、真用。

三、增强大学生“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的高度自觉

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既是首要政治任务,又是长期战略任务。把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有效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巩固意识形态领域前沿阵地、引领广大青年学生成长进步、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大力量的迫切需要,有利于学生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契合了学生的成长需求,激发了學生新思想学习兴趣,有利于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在学思践悟中感受强大的思想感召力、情感感染力、实践穿透力,循序渐进地形成真挚的情感认同、深刻的思想认同、持久的信仰认同。

以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核心构建教学内容体系,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既明晰了课程定位,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的系统性和针对性,又增强了话语底气,增添了“看家本领”,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同时,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创新,对落实立德树人的政治责任,培养思想上合格、政治上可靠、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申忠玲.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理论课教学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0(9).

※本文系2019年度黑龙江省黑河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模式研究”一般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XJGY201941;2020年度黑龙江省黑河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政专项“龙江优秀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重点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SZZ202101。

(作者单位:黑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作者:曹素云 曾光顺

上一篇:实验课程方案下高中生物论文下一篇:输变电工程建设质量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