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的企业财务战略论文

2022-04-27

摘要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再度危机,经济下行风险增大,一些大型的企业集团破产倒闭或深陷危机,一定程度上也是企业发展战略尤其是财务战略实效失当的必然结果,为集团企业的生存发展敲响了警钟。面对当前世界性经济危机持续发酵和国内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健康稳健的企业发展战略及起重要支撑作用的财务战略对集团企业尤显重要。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技术创新的企业财务战略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技术创新的企业财务战略论文 篇1:

探究企业集团战略型财务信息化模式

摘要:面对新形势下的企业竞争,企业集团的战略财务信息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立足于对国内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和原因分析,试图提出解决建设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财务信息化;企业集团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发展,我国的企业正面临着来自国内外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企业集团化和规模化就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日益增加的管理问题,比如集团公司规模过大,资金分散,使用效率低,实时监控难,数据提供难等问题。从长远发展来看,企业集团应该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推动企业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企业集团的信息化建设就是以技术为手段来改进集团财务管理水平、理顺其业务流程、加强对价值流的监控。因此,积极研究企业集团战略型财务信息化的相关理论及实践问题,无论是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还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财务信息化的概念界定

财务信息化是指财务人员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企业流程重组,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财务组织模式,调动财务人力资源的信息潜能,开发企业财务信息资源,提高财务活动效率,来更好地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从而实现企业利益相关者权益最大化的财务目标。

二、我国企业集团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现存问题分析

1.预算管理控制不灵

目前,相当多的集团公司尚未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有的集团虽然有了预算体系,但预算没有成为集团公司组织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法定依据,使预算成为一种摆设。有的集团公司的资金收支缺乏统一的筹划和控制,使用混乱,导致集团内部现金流量不平衡,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有的集团公司预算目标的制定不切实际,预算指标的编制不科学,缺乏严密的计量标准和考核依据,对成本费用的约束性差,受人为因素干扰严重;有的集团公司盈亏不实,年末账面利润看似不少,但应收账款高居不下,不良资产有增无减,长期挂账,资金运作极度困难,时常难以支付到期的债务。即使有的集团公司意识到了这一点,但是在手工方式下有很多问题是无法解决的。

2.财务信息质量较低

财务信息的质量将直接决定信息化建设,但是当前我国集团企业的财务信息质量还比较差,主要体现在,首先,信息相对滞后。传统财务工作以月度为单位,当月财务数据只有月底、甚至下月才能明确,对于集团企业来说由于需要将各分子公司的数据进行汇总和合并,时间可能更长,所以财务数据难以满足企业绩效考核、成本控制、决策支持等方面的要求。其次是信息失真。集团是多种企业的联合体,各企业由于沟通不足、认识不一致等原因,导致各企业的财务数据口径不一、内容不同,更有甚者,某些集团企业或部门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故意造假的现象也常有发生,因此集团财务工作核算不准、报表不真实的情况十分严重,失真的财务信息掩盖了实际经营状况,影响集团决策和内部管理。最后是信息含量低。以报表为中心的财务工作,只在财务科目体系内收集那些影响报表数据的信息,且都以价值形式反映,即使根据工作需要也会对某些科目进行明细核算,但核算的范围也十分有限,集团企业管理、决策涉及到集团经营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对于数据来源和类型的需求广泛,既有核算信息也有非核算信息,因此传统财务工作无法提供足够的可用信息。

3.集团制定的规范和标准贯彻执行不力

集团的下属企业虽然是作为独立法人而存在,但他们隶属于一个集团,在财务管理和核算上就要遵循集团公司制定的各项规范和标准,但因各企业分散分布,集团不能实时监督,约束力度不强,影响了集团财务管理的统一性,也容易导致各种违规问题的出现。

4.内部交易处理繁琐、效率低下

很多集团企业的下属企业之间往来业务频繁、内部交易量大,不能及时完成内部交易抵消,内部交易处理周期长,准确性差,极大地影响了报表合并和信息披露。

三、集团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具体解决建议

1.领导应该重视项目建设

财务信息系统建设是一把手工程,需要各级领导特别是集团领导的强有力支持,并需将这种支持落实到实际行动上。企业集团领导对于信息化建设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集团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有着深刻的认识,并且非常重视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和推广工作。项目开始以后,集团不但应该加大投入,而且要对项目的推进工作非常关注,不仅为项目组排除了实施过程的各种阻力和障碍,在资源配置上也提供了充分的便利,这是项目成功的重要前提。

2.集团上下沟通要充分

内部沟通要充分,包括项目组成员间、项目组和被实施单位及最终用户间、上下级单位间、财务与业务部门间、领导与领导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达成一致意见后再开展设计和实施工作将避免走很多弯路。同时,保持与咨询顾问方的密切合作,不能把项目理解成是对方负责的项目,项目的成功需要双方的密切配合,双方保持良好的沟通有利于知识转移的效果和项目的顺利推进。

3.运用科学的项目实施方法论

在实践中,要充分吸收国际上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法论,将项目分为项目准备、蓝图设计、系统实现、系统上线、上线后支持几个阶段,在做好组织和人力保证外,严格执行分阶段的项目推进程序,项目任务充分细化并实现个人负责制,严格项目质量考核和跟踪制度,保证各个阶段性目标的顺利实现。

4.加强数据利用,发挥数据更大功能

面对集团、各上线单位经营管理和发展需要,从持续提升集团管控水平的角度看,随着管理的发展,财务数据中必然也必须包含有更多的业务信息。在这种情况下,财务信息系统就要做到和业务数据能够匹配对接,支持财务业务一体化分析。首先要继续抓数据质量,其次是精心设计数据构成,再次要重视数据的充分挖掘和利用,朝着决策支持的方向继续努力。重视数据的分析和利用。这就要求系统不仅仅提供数据,重点在于数据的分析和使用。通过对优质的数据进行充分分析、挖掘,形成企业经营、管理、决策需要的信息,财务信息化的作用才能充分体现出来。

5.加强资源配置和完善相关管理体制

信息化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的建设、管理和发展,是当前重要而又急迫的任务。信息系统的高质量的运行,信息化应用的深入、水平的提高,持续的改进和优化,必须首先解决信息化资源的建设和管理问题。同时我们看到,面向企业集团财务信息化应用的规模和发展需要,集团的资源是“稀缺的”,体现在系统的运维和优化力量的不足,体现在系统实施力量的不足等多个各方面,包括高质量运维的问题、培训的问题、应用水平(能力)提升的问题、系统优化的问题、部分上线单位对财务信息系统的认识和态度问题,这些往往都和企业集团当前资源上的不足有这样那样的联系。

财务信息系统实施队伍的管理和体制也是当前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队伍管理上要能保住人才不流失,机制体制上要适应。不仅在集团层面上有这个问题,在各上线单位也有这个问题。企业集团战略财务信息系统己经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完善复杂,各上线单位对企业管理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高质量运维和持续优化的问题已经上升为很重要和急迫的问题。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专项研究论证。对此,集团应该建立“咨询委员会”制度,这是对“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尝试,要把“咨询委员会”的职能职责、权利义务通过更加正式的途径明确细化,将其发展成中远集团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内部知识库”。

参考文献:

[1]刘志远等: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企业内部控制[J].会计研究,2005.4.

[2]周 清 龙永保:处于初创期的我国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的定位与实施[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4): 57-58.

作者:姚升宇

技术创新的企业财务战略论文 篇2:

略论集团企业财务战略的构建

摘 要 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再度危机,经济下行风险增大,一些大型的企业集团破产倒闭或深陷危机,一定程度上也是企业发展战略尤其是财务战略实效失当的必然结果,为集团企业的生存发展敲响了警钟。面对当前世界性经济危机持续发酵和国内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健康稳健的企业发展战略及起重要支撑作用的财务战略对集团企业尤显重要。本文论述了集团企业财务战略的重要意义、主要特征和构建方法,并对财务战略应关注的重点及如何实施进行了思考。

一、集团企业财务战略的重要意义和主要特征

集团企业因其规模大、多元化等特性具有规模优势和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但组织结构、经营管理复杂等致使效率不高、对环境变化反应迟缓,也同时存在较大风险,迫切需要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战略加以控制。财务战略着眼于控制风险和提升集团整体及核心竞争力,紧紧围绕整体战略,合理筹集、配置和利用各种资源,保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和实施财务战略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它突破了传统财务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极大拓展了财务管理的领域和层次,推动了财务管理转型;更在于它能有效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对企业经济活动起着重要的引导和调节作用,通过资金、价值、收益管理的引领,使各层级企业目标一致,实现集团企业的规模优势和聚合协同效应,保证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的顺利实施与最终实现。

财务战略的主要特征除了具有战略的长远性、全局性、动态性等共性外,谋划对象的特殊性是其主要特征。财务战略关注的重点是企业的资金和资源,如何进行投融资,如何调整财务管理结构和模式,保证企业经营发展对资金的需要,把握好服务与监控,个体利益与总体利益,盈利、增长和企业健康间的平衡,以最佳的管理效果来促进企业实现战略目标。

二、如何构建集团企业的财务战略

1.建立企业财务发展战略的制定机构。可在集团战略委员会下成立由集团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为主导,相关部门和所属主要企业共同参与的财务战略制定机构,明确具体成员和议事规则,对集团企业财務发展战略制定工作进行组织,与其他职能战略制定机构进行协调配合。

2.围绕集团整体战略进行分析分解,确立财务战略的目标方向和主要任务。财务战略属于企业战略的重要职能支撑战略,应服从服务于整体战略,与企业整体战略相匹配;财务战略制定时应对整体战略进行分析研究,如何从财务方面进行保障落实,从而确立其战略思想、目标、任务和措施。

3.对集团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等进行财务分析,制定财务战略。主要从内外部环境、优势差距、机遇挑战等进行分析,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结合来平衡确定。财务战略应着力于培育与扶持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它是制定财务战略的切入点,也是企业长期盈利能力的源泉和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本动因。

4.通过对财务管理模式分析提出适合集团整体战略发展的财务战略。财务战略的选择,决定着企业财务资源配置的取向和模式,影响着企业理财活动的行为与效率,必须着眼于企业未来长期稳定的发展、经济周期波动情况、发展方向和增长方式等并与之动态适应;由于各企业发展具有不均衡性和不同的产品生命周期,财务战略的制定还要具备多层级和多角度。

三、集团企业财务战略构建应关注的重要内容

(一)建设以集团战略目标为导向,确保集团战略实现的财务管理模式。实行集权与分权相结合,适当加强集权的模式,既充分发挥下属企业的积极性和灵活性,又实现集团财务的有力、有效管控。实际管理中,通过全面预算将集团战略落实到日常经营活动中,通过资金管理保持集团系统正常运营并与预算配合监控战略执行,通过会计核算及时反映并监督日常经营管理活动,通过报告系统及时反馈战略执行动态并与预算对比评估战略执行效果,为实现“集团化管理”和决策层适时调整战略决策、经营策略提供财务支持。

(二)建立权责明确,运行有效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将全面预算管理作为实现财务发展战略的重要工具,实现集团战略目标与企业个体发展目标有机融合。建立科学的预算指标和分析考核评价体系,实现对预算执行情况亦即实际经营情况的全程监控,有效掌控企业资金、投资和成本费用支出。

(三) 深入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以财务信息化引导业务管理规范化,促进财务管理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业务财务协同管理。建立以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和效益为目标,集会计核算、预算管理、资金管理、财务分析、决策支持和风险预警等为一体的集团化财务管理信息平台,实现物流、信息流、价值流、工作流同步。

(四)有效加强资金管理。建立安全高效的资金管理体系,加强集团资金统一管控、统一调度,提高集团财务的资金支持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和集中运作能力;发挥资金管理的规模效应,合理调剂资金、优化资金投向,提高资金收付效率和效益。

(五)着力加强成本费用管理。建立集团成本费用管控机制,拓展成本管理的内涵和外延,有效调控和配置财务资源,降低集团整体成本费用支出;把加强技术创新作为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和强大力量,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实现企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实施成本领先战略,加强成本费用目标考核,避免成员企业只顾眼前和自身利益,忽视集团整体利益的行为。

(六) 特别注重加强风险管理。重点增强防范未来财务风险的意识,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对经济形势进行准确的判断把握,制定风险对策,提高企业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有效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建立以风险为导向、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业务流程控制为重点,以内部控制健全为保证,以内部审计为监督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筹资、投资、资金回收以及收益分配的风险管理,将利润积累作为实现集团资产规模扩张的基本资金来源,对利用负债实现企业资产规模和经营规模的扩张持谨慎态度,避免企业陷入财务危机。

四、集团企业财务战略的组织实施

为避免财务战略陷入“大、空、虚”,集团应制定出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实施规划,将战略制定与实施紧密衔接起来,开展动态化管理,进行财务战略的确定、应用、评价与修订。

一是细化分解,有序推进。在长期财务战略和短期财务计划之间设置中期财务规划,将集团财务战略的内容措施进一步细化,并与集团、各企业年度财务工作安排有机结合,有序推进财务战略实施。二是调配资源,全员参与。打破企业间的阻碍,统筹调配集团所有财务资源,调动各级企业、全体员工积极参与,推动财务战略实施。三是关注变化,平衡协调。财务战略是基于目前环境对未来作出的预计,当战略制定时预测的环境在执行中发生巨大变化时,要及时对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必要时按程序作出调整,同时注意与其他子战略的平衡协调,共同保障集团总体战略目标顺利实现。

作者:程铭辉

技术创新的企业财务战略论文 篇3:

浅谈新税法下的企业所得税筹划

[摘要]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企业所得税法》实现了纳税人的统一、税基的统一、税率的统一和税收优惠的统一,与旧法存在很大的差异,迫切要求企业寻找新的纳税筹划方法,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本文分别从税率、计税依据、税收优惠政策等方面探讨了新企业所得税法下的纳税筹划的新思路。

[关键词]企业所得税;新企业所得税法;纳税筹划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税法的日趋完善,纳税人依法纳税的意识不断增强,纳税筹划也逐渐被人们了解、认识和运用,它已成为纳税人理财或经营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就我国而言,正确的认识纳税筹划及其运用,是我国企业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2007年3月16日我国颁布了新《企业所得税法》,2007年12月6日国务院公布了与之配套的《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并于2008年1月1日正式施行。新《企业所得税法》统一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度,促进了统一、规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的建立。与此同时,新《企业所得税法》还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适度降低了税率,扩大了税前费用扣除,将税收优惠政策从“以区域优惠为主”调整为“以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以降低税收负担,调整产业结构和实现区域均衡发展。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巨大变化对税收筹划的方式产生重大影响,原利用内外资差异、地区税率差异等进行税收筹划的方式已不再适用。

一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动因分析

进行企业所得税筹划对企业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而有意义的工作,存在很多方面的动因,下面就企业所得税筹划的重要性、迫切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

(一)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重要性

纳税筹划是企业采取恰当的纳税筹划方法,把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调整控制在最佳界限内,以达到减少纳税人的税收成本、减少经济损失、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它是一种合理的避税行为,与偷税漏税不同,不需要承担法律风险。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税法的日趋完善,纳税人依法纳税的意识不断增强,纳税筹划也逐渐被人们了解、认识和运用,它已成为纳税人理财或经营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就我国而言,正确的认识税收筹划及其运用,是我国企业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企业所得税是企业利润形成前的扣除项目,是一个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联系最紧密的直接税种,与其他税种相比,由于难以转嫁,相对而言税负重,而且由于税负弹性大,可筹划空间大,故成为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时的重要税种。所得税筹划的得当与否,对企业的经营利润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二)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迫切性

1.外部因素

中国加入WTO后,企业竞争国际化的趋势使得纳税筹划变得更为重要。中国人世后,中外企业将在一个更加开放,公平的环境下竞争,取胜的关键就在于能否降低企业的成本支出,增加赢利。国外企业的财务机制已经较为成熟稳健,可以通过各种纳税筹划方法使企业整体税负水平降低,从而相当于增加了盈利水平。在目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通过营销手段来扩大市场份额已经相当困难的情况下,中国企业要想与国外企业同台竞争,就应该把策略重点放到企业内部财务成本的控制上。作为财务成本很大一块的税收支出,如何通过纳税筹划予以控制,对企业来说就变得相当关键和迫切。

2.内部因素

2007年3月16日我国颁布了新《企业所得税法》,2007年12月6日国务院公布了与之配套的《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并于2008年1月1日正式施行。新《企业所得税法》统一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度,促进了统一、规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的建立。与此同时,新《企业所得税法》还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适度降低了税率,扩大了税前费用扣除,将税收优惠政策从“以区域优惠为主”调整为“以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以降低税收负担,调整产业结构和实现区域均衡发展。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巨大变化对纳税筹划的方式产生重大影响,原利用内外资差异、地区税率差异等进行纳税筹划的方式已不再适用,迫切要求企业寻找新的筹划方法。

(三)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可行性

首先,对税收观念理解的改变为企业纳税筹划排除了思想障碍。由于纳税筹划在我国起步较晚,税务机关的依法治税水平和全社会的纳税意识距离发达国家尚有差距,导致征纳双方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了解不够,税务筹划往往被视为偷税的近义词。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并逐步国际化、知识化、信息化,理论界开始重视从纳税主体的角度研究税收,企业高层管理者也开始认识到税务筹划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国家税收征收管理法和刑法也对偷逃税款的内含和外延作了明确的界定,企业纳税筹划的实施从思想上得到了保障。

其次,企业所得税与其他流转税相比有更大的筹划空间:(1)企业所得税的企业所得税的核算涉及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各项收入的确认、各项费用的扣除或分摊、各种成本的归集,既涉及到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又需要按税法的规定进行调整,显得非常复杂,为筹划留下了较大的空间。(2)企业所得税法律法规规定了较多的优惠政策,为筹划提供了方便。(3)對于企业所得税的筹划已经形成了一些比较成熟的方法,按照这些成熟的方法进行操作,一般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企业所得税法》实现了纳税人的统一、税基的统一、税率的统一和税收优惠的统一;新法的巨大变革也为税收筹划提供了很多新的筹划空间,下面提出的就是《新企业所得税法》下的一些税务筹划方法。

二、新企业所得税法下的纳税筹划

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额等于应纳税所得额乘以税率,要降低应纳税额,应先从降低税率和应纳税所得额入手,并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一)税率的筹划

新企业所得税法的税率有四档:基准税率25%和三档优惠税率分别为10%、15%和20%(除直接减免税额外)。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非居民企业取得的来源与中国境内的所得(即预提所得税)适用10%的优惠税率;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适用15%的税率;小型微利企业适用20%的优惠税率。企业应结合自身经营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创造条件以满足优惠税率的标准。

1.设立自主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

《实施条例》提高了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标准。界定的首要条件是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认定的具体指标有: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科技人员占总职工数的比例等,体现了新税法技术创新的导向。据此规定,企业所得税筹划的侧重点应从筹划高新企业的纳税地点转移到自主创新、培养核心竞争力上来,设立自己的研发机构,组建稳定的研发队伍,自主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制定中长期研发规划。这既符合企业的发展需求,又符合新税法的立法精神。

2.设立小型微利企业

对小型微利企业的界定,新《企业所得税法》改变了过去仅以年度应税所得额为标准的做法,采用了应纳税所得额、从业人数、资产总额三个指标相结合的方式。具体认定标准是:工业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其他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因此,小型企业在设立时首先须认真规划企业的规模和人数,规模较大时,可考虑分离为两个独立的纳税企业;其次要关注年应纳税所得额,当应纳税所得额处于临界点时,需采用推迟收入实现、加大扣除等方法,降低适用税率。

(二)计税依据的筹划

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应纳税所得额,它的计算基础是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和

亏损弥补,计税依据的筹划目标是降低应纳税所得额,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是降低收入总额、增加准予扣除项目和亏损弥补数额。

1.收入的筹划

(1)推迟收入确认时间

新《企业所得税法》根据销售结算方式的不同,分别对收入确认的时间作出了相应的规定,一旦确认收入,不管资金是否回笼,都要上缴税款。所以。企业应根据情况选择适当的销售结算方式,避免先垫支税款,同时尽量推迟确认销售收入,以达到缓解纳税的目的。例如,在签定销售合同时选择分期收款销售商品就可以合法地在不同时期确认收入,实现递延纳税。当然,部分资金被客户较长时间占用也会给企业带来损失,需权衡利弊;赊销商品尽量不开具销售发票,等收到货款时才开具销售发票并确认收入,以免垫支税款。企业还应特别注意临近年终所发生的销售收入确认时点的筹划,比如,采用直接收款销货时,可通过推迟收款时间或推迟提货单的交付时间,把收入确认时点延至次年,获得延迟纳税的利益。

(2)尽量投资免税收入

企业对外投资时应设法增加免税收入或低税收入,可以考虑购买免税的国债或进行直接投资。新税法规定来自于所有非上市企业以及连续持有上市公司股票12个月以上取得的股息、红利收入,给予免税,不再实行补税率差的方法。这将刺激企业直接投资的热情,同时也给居民企业通过转让定价安排,将利润转移到适用低税率的关联企业提供了筹划空间。

2.合理增加准予扣除项目

(1)折旧方法的选择

折旧具有抵税作用,虽然在资产的有效使用期内,采取不同的折旧方法应计提折旧总额是相等的,但是各期计提的折旧额却相差较大,进而影响企业各年度利润及应纳所得税额,获得相对税收利益。因此,对折旧方法的选择已成为企业实现税务筹划行为的主要手段之一。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主要有直线法和加速折旧法,加速折旧法又有双倍余额法、年数总额法等。一般而言,加速折旧法能够增加前期扣除额,有利于资产更新。但也有例外,如外商投资企业利用“二免三减半”的税收优惠政策,常常在初期采用直线折旧法,以增加以后年度的抵扣额;而一旦享受优惠政策期满,则立即改用加速折旧法,以降低利润,减少所得税支出。

案例:中兴机械公司2008年购入一条生产线,原值400000万元,残值率3%,折旧年限5年。假设税法允许采用直线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若该企业每年没有扣除折旧的税前利润均为100万元,适用所得税税率25%,采用何种折旧方式的税负最轻?

解析:经过计算,不同折旧方法的年折旧额、税前利润(应纳税所得额)和所得税额如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不同折旧方法下,虽然五年总折旧额合计相等,但不同折旧方法下不同年份的折旧额数据不同,导致应纳税所得税额不同,各年应交所得税也不同。

(2)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

期末存货计价高低,关系着销售成本的核算,对当期利润影响最大。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主要有先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月末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等。通过不同方法的比较选择,可以得出不同的期末存货余额和销售成本,从而影响到所得税的税基。一般来说,当物价逐渐下降时,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的销售成本较高,应纳所得税相应较少。

(3)工资薪金的筹划

新《企业所得税法》取消了计税工资制度,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合理的职工工资薪金,准予在税前扣除,即工资从限额扣除转变为全额扣除。当然,相应的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的扣除限额也提高了。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这意味着职工教育经费可以全额扣除。尽可能多地列支工资薪金支出、扩大税前扣除应是税收筹划的基本思想,可采用的措施有:(1)提高职工工资,超支福利以工资形式发放;(2)持内部职工股的企业,把向职工发放的股利改为绩效工资或年终奖金;(3)企业股东、董事等兼任管理人员或职工,将报酬计入工资;(4)增加职工教育、培训机会;建立工会组织,改善职工福利。在筹划时应注意职工工资需缴纳个人所得税,增加工资幅度时需权衡利弊,必要时可采用增加人数,提高退休金、住房公积金、增加职工福利待遇等替代方案。

(4)广告费、业务宣传费和企业招待费筹划

《实施条例》没有区分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规定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广告费扣除限额较以前的基本扣限2%和8%有所提高、业务宣传费扣限额较以前的5‰明显提高,且可向以后年度结转。因此,企业的部分宣传可以不再通过广告公司策划,而是将自行生产或委托加工的印有企业标志的礼品、纪念品当作礼品赠送给客户,以达到广告的目的,同时又可降低成本。

新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企业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即业务招待费的扣除标准有所下降,且超出部分不得向以后年度结转,因此筹划时要特别关注业务招待费的发生额。可以适当规划广告费、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的列支比例,当其中某一项费用超支时,及时进行调整。例如,当业务招待费可能超过限额时,则应以业务宣传费名义列支。另外,企业通过改变经营方式,以自销代替代销、销售公司分立等方式提高限额计算基础。

(5)债权资本与股权资本的选择

企业的资本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股权资本,二是债权资本。由于对股权资本和债权资本采取不同的税收政策,从而影响企业所得税。如果接受股权投资,按规定,只能在税后向投资人分配利润,不能抵扣纳税所得;如果接受债权投资,则利息费用中,部分可以资本化,部分可以费用化。费用化部分的利息费用可在税前扣除,直接减少纳税所得。资本化部分的利息费用可以通过提取折旧、分期摊销的方法,逐渐地在税前扣除。举例如下:甲公司需追加120万元资金,用于生产经营需要。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方案一,增发股票120万元;方案二,发行债券120万元,年利率5%。假定年末甲公司新增利潤60万元,按税后利润的20%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所得税率25%。企业应交所得税和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的计算如下:

方案一应交所得税=60×25%=15(万元)

应向投资者分配利润:(60-15)×20%=9(万元)

方案二应向债权人支付利息:120×5%=6(万元)

应交所得税:(60-6)×25%=13.5(万元)

通过此例分析,吸收债权资本比吸收股权资本的税负较轻。

3.利用盈亏弥补政策

企业发生亏损时,应尽量用税前利润弥补。有效的措施包括:(1)收入尽量提前确认,如利用赊购销售方式,增加信用销售收入,以抵减税款;(2)延迟确认费用,如在建工程借款利息的资本化,或者推迟广告费、展销费等费用的发生,在亏损后第5年还存在未弥补额时,更应尽量压缩上述费用;(3)收购亏损企业,企业实现合并的,被吸收或被兼并企业不具有独立纳税人资格的,合并前尚未弥补的亏损,可以在规定的剩余弥补期限内,由合并后的企业逐年弥补,当然纯粹为抵免税收而进行的购并行为并不可取。

(三)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1.选择投资方向和地区

新《企业所得税法》税收优惠的方向主要是:促进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鼓励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农业发展和节能环保、促进公益事业、照顾弱势群体等,企业应根据政策来调整投资和经营决策,如多上一些技术创新、节能节水、环保、农业开发等领域的项目,加大对技术开发的投入,充分享受税法给予的节税空间。

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因此对有些地区给予了大量的税收优惠政策,要充分利用国家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沿海开发区、经济特区的税收优惠政策;另外,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等政策的出台,也使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能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因此,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地域注册投资,可以有效控制税金支出。

2.利用过度期优惠政策

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原享受低税率优惠政策的企业,在新税法施行后5年内逐步过渡到法定税率;原享受“两免三减半”、“五免三减半”等定期减免税优惠的企业,继续按原税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优惠办法享受至期满为止,但因未获利而尚未享受税收优惠的,其优惠期限从2008年度起计算;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将继续执行。因此,可继续考虑在西部地区设立新企业,或通过与原企业合并的方式,以享受过渡期优惠政策。

纳税筹划作为一种财务管理活动,对企业来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但同时由于经济活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税收政策的不断修改变化,纳税筹划也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因此,企业应立足于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实际情况,准确理解与把握税收政策,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讲求成本效益原则,同时还要科学防范与控制税务筹划风险,把企业的经营活动联系起来整体筹划,综合衡量,对企业的经济行为加以规范,使整过企业的经营、投资行为合理合法,财务活动健康有序。保证纳税筹划方案的实施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余秀云. 对新企业所得税法下税收筹划的思考[J].商业会计,2008(15):.

[2]王慧娟. 新企业所得税法下的税收筹划探析[J].财会通讯,2008(8):

[3]孙苹丽. 税务筹划基本方法及问题研究[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7(10)

[4]蔡秀英. 基于企业财务战略的税收筹划[J].财会研究,2008(15):.

[5]王家永,田雷. 稅收筹划的宏观经济效应[J].税务研究,2008(11):

[6]刘凤娇. 新所得税会计准则与企业税务筹划[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8(4) 7 .

[7]钟雷. 企业所得税税务筹划方法探讨[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7(8)

[8]缪映. 新企业所得税法下的税务筹划[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7(10)

作者:刘芬芳

上一篇:银行信用风险评估非财务论文下一篇:农技推广体系下农业技术论文